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rug-coated balloons for treating de novo lesions in large coronary vessels:A case report
1
作者 Zhi-Qiang Zhang Yi-Ran Qin +4 位作者 Man Yin Xue-Heng Chen Lei Chen Wen-Yan Liang Xi-Qing We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20期4920-4925,共6页
BACKGROUND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while an effective intervention,can frequently lead to acute occlusion with severe consequences.Although clinical trials have demonstrated the efficacy of drug... BACKGROUND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while an effective intervention,can frequently lead to acute occlusion with severe consequences.Although clinical trials have demonstrated the efficacy of drug-coated balloons(DCB)in treating acute coronary artery occlusion and in preventing restenosis,there has been limited exploration on the use of DCB in treating de novo lesions in large vessels.Currently,DCB are only recommended for patients with small vessel lesions and in-stent restenosis lesions,those at high risk of bleeding,and other special groups of patients.CASE SUMMARY This report presents a case of successful drug-coated balloon treatment of de novo lesions in large coronary vessels.Postoperatively,the patient demonstrated favorable recovery,with subsequent examination results revealing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rom the previous examination.CONCLUSION The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 in our case highlights the potential of DCB in the treatment of de novo lesions in large coronary vess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ug-coated balloons de novo lesions large coronary vessel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Case report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大血管原发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刘蓉 乔树宾 +7 位作者 崔锦刚 袁建松 王天杰 田涛 管浩 刘圣文 许浩博 杨伟宪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00-803,共4页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大血管原发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2020年1~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大血管(直径≥3.0 mm)原发病变的137例患者,记录患者一般信息、病史、手术资料,以...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大血管原发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2020年1~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大血管(直径≥3.0 mm)原发病变的137例患者,记录患者一般信息、病史、手术资料,以及随访12个月期间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情况。结果:137例患者共有143处冠状动脉大血管原发病变,13处(9.1%)为A型病变,92处(64.3%)为B型病变,38处(26.6%)为C型病变,血管平均参考直径(3.1±0.3)mm。住院期间无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原性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以及急性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1例因预扩张后严重夹层置入1枚支架。随访12个月期间无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原性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结论: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大血管原发病变安全、有效,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冠状动脉 大血管 原发病变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原位大血管病变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坤 王智 +2 位作者 史震涛 姜浩 唐强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原位大血管病变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4月期间于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检查存在冠脉原位病变,并...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原位大血管病变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4月期间于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检查存在冠脉原位病变,并行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患者共184例,按照患者冠脉病变参考血管直径分为两组:大血管组(n=54,2.75 mm<D≤3.5mm)及小血管组(n=130,D≤2.75 mm),并在治疗后4~9个月复查冠脉造影。比较两组间晚期管腔丢失及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事件。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大血管组和小血管组患者冠脉病变治疗前最小管腔直径分别为(1.07±0.47)mm及(0.78±0.39)mm,P<0.01;治疗后血管直径分别为(3.08±0.24)mm、(2.29±0.32)mm,P<0.01;即刻获得管腔直径分别为(2.02±0.52)mm、(1.51±0.42)mm,P<0.01;复查造影时最小管腔直径分别为(3.00±0.41)mm、(2.23±0.37)mm,P<0.01,晚期管腔丢失分别为0.06(0.03,0.10)mm、0.04(0.01,0.11)mm,P=0.94;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时大血管组不稳定性心绞痛1例,死亡1例,小血管组无MACE发生,两组患者MACE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血管组与小血管组冠脉病变晚期管腔丢失及6月随访MACE事件相似,药物涂层球囊可在冠脉原位大血管病变中进一步探索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冠状动脉原位病变 晚期管腔丢失 大血管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原发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季福绥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2期104-107,共4页
原发病变一词译自“de novo lesion”,“de novo”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是指从头开始、重新,在介入学中引申为既往未经过干预的狭窄病变。这里的干预包括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及旋磨、旋切、激光消蚀、放射治疗等斑块减容(debulk)操作。在药... 原发病变一词译自“de novo lesion”,“de novo”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是指从头开始、重新,在介入学中引申为既往未经过干预的狭窄病变。这里的干预包括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及旋磨、旋切、激光消蚀、放射治疗等斑块减容(debulk)操作。在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的研究中,de novo病变多指除支架内再狭窄、部分小血管病变和特殊的复杂病变(真分叉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钙化病变、血栓病变、桥血管病变等)以外的病变,也就是我们日常介入工作中常见的未经干预的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冠状动脉疾病 原发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切割球囊联合药物涂层球囊在冠脉原发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侯俐 卢丽丽 +6 位作者 曾华甦 胡靖超 卓杨 范例 许左隽 殷兆芳 王长谦 《心脏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评价切割球囊联合药物涂层球囊在冠脉原发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11日~2020年6月11日行冠脉造影并拟行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冠脉原发病变患者,共91例。根据预处理方式的不同,将使用非顺应性或半顺应性球囊预处理的... 目的评价切割球囊联合药物涂层球囊在冠脉原发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11日~2020年6月11日行冠脉造影并拟行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冠脉原发病变患者,共91例。根据预处理方式的不同,将使用非顺应性或半顺应性球囊预处理的作为对照组(n=54),使用切割球囊预处理的作为观察组(n=37),比较两组在术中的预处理成功率。经过术后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靶病变再狭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54例患者术中40例预处理成功,观察组37例患者术中36例预处理成功,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靶血管前降支和其他分支比例较高,回旋支、右冠比例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54例患者中38例接受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观察组的37例患者中32例接受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预处理成功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处理方式不同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非(不使用)切割球囊是预处理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经过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中原靶病变再狭窄0例,非原靶病变血运重建1例。对照组中原靶病变再狭窄3例,非原靶病变血运重建2例,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切割球囊完成冠脉原发病变预处理是一种非常良好的的病变准备手段,联合单纯药物涂层球囊后,获得了极低的靶血管失败率和良好的随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割球囊 药物涂层球囊 冠脉原发病变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大血管原位及长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闫希贵 彭怀明 +3 位作者 郑勇 黄春萍 刘文民 杨德业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625-631,共7页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CB)在治疗冠状动脉大血管原位病变(冠状动脉病变参考直径≥2.8 mm)以及大血管原位长病变(冠状动脉病变参考直径≥2.8 mm,病变长度≥20 mm)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CB)在治疗冠状动脉大血管原位病变(冠状动脉病变参考直径≥2.8 mm)以及大血管原位长病变(冠状动脉病变参考直径≥2.8 mm,病变长度≥20 mm)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诊治的患者80例,均为给予DCB治疗的冠状动脉大血管原位原发病变。采用计算机定量冠脉造影分析软件(QCA)分别对所纳入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随访三个不同时刻的冠脉造影图像进行分析,评估DCB的疗效;将入选的患者按照靶血管病变长度分成2组,即病变长度<20 mm组(n=45)和病变长度≥20 mm组(n=35),评估DCB治疗冠脉大血管原位长病变的疗效。结果:所纳入病例靶血管的病变长度为(15.71±5.98)mm,参考直径为(3.22±0.34)mm,在(15.89±9.34)个月的随访时间里,无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及卒中。所有随访患者中未出现再次靶血管病变血运重建病例,随访时的晚期管腔丢失为(-0.01±0.26)mm。不同病变长度组患者晚期管腔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03±0.3)mm vs.(-0.03±0.23)mm,P=0.615]。结论:DCB治疗冠状动脉大血管原位病变及原位长病变安全、有效,并能减少冠脉靶病变的晚期管腔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药物涂层球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大血管原位病变 冠状动脉大血管原位长病变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处理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开口原位病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7
作者 方素霞 蒋峻 《心电与循环》 2020年第3期232-235,共4页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处理左前降支开口原位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因左前降支开口原位病变接受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后患者22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与术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随访结果。结果22例患者药物...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球囊处理左前降支开口原位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因左前降支开口原位病变接受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后患者22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与术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随访结果。结果22例患者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即刻手术成功率为100%,最小管腔直径从术前(0.77±0.42)mm增加至术后的(2.16±0.49)mm,狭窄程度从术前的(77.59±9.97)%减少到术后(22.05±7.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2年内16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其中2例患者出现靶病变再狭窄,进行靶病变血运重建,其余病例均未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16例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显示靶病变最小管腔直径[(2.38±0.69)mm]及狭窄程度[(20.56±16.65)%],与术后即刻相应测值比较均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左前降支开口原位病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左前降支开口原位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新生冠状动脉病变4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胡学俊 马小林 +2 位作者 刘冰 黄政 方存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58-1261,共4页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新生冠状动脉病变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宣城市人民医院45例新生冠状动脉病变患者DCB介入治疗过程及其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定量冠...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新生冠状动脉病变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宣城市人民医院45例新生冠状动脉病变患者DCB介入治疗过程及其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分析显示急性管腔内径增加(1.67±0.29) mm,即刻残余狭窄为(17.78±7.94)%。术后9~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远期管腔丢失(0.12±0.21) mm。术后12~30个月临床随访显示,4例(8.9%)发生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其中2例在靶病变。未发生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目标血管心肌梗死或靶血管血栓形成。结论 DCB治疗新生冠状动脉病变可行且安全有效,随访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提示DCB可作为新生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新生病变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预测药物球囊致冠状动脉夹层的影响因素
9
作者 韩彬 徐亚威 +3 位作者 刘艳艳 许浩杰 孟圆 杨海波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36-240,共5页
目的:探究在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辅助下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处理冠状动脉(冠脉)原位病变出现冠脉夹层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IVUS辅助下DCB处理... 目的:探究在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辅助下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处理冠状动脉(冠脉)原位病变出现冠脉夹层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IVUS辅助下DCB处理冠脉原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IVUS下是否观察到冠脉夹层,分为夹层组和无夹层组,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夹层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99例,其中夹层组较非夹层组有更长的药物球囊长度(30.33 mm vs 22.17 mm,P<0.05),更大的预扩球囊直径/IVUS下病变部位直径(0.92 vs 0.81,P<0.05)和药物球囊直径/IVUS下病变部位直径(0.95 vs 0.88,P<0.05),更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58.23%vs 62.15%,P<0.05),更小的管腔面积(2.74 mm~2 vs 3.61 mm~2,P<0.05)和平均管腔中膜面积(11.53 mm~2 vs 16.79 mm~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小管腔面积(OR=0.498,95%CI:0.270~0.919,P=0.026)、平均管腔中膜面积(OR=0.854,95%CI:0.732~0.997,P=0.046)、药物球囊长度(OR=1.084,95%CI:1.003~1.171,P=0.041)、最大预扩球囊直径/IVUS下病变部位直径(OR=166.968,95%CI:1.712~16 286.265,P=0.029)是夹层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药物球囊长度、最大预扩球囊直径/IVUS下病变部位直径是DCB处理原位病变冠脉夹层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变部位最小管腔面积、平均管腔中膜面积是DCB处理原位病变冠脉夹层发生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球囊 原位病变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夹层
原文传递
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非复杂性冠状动脉大血管原位长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10
作者 李川川 詹雅峰 +2 位作者 欧阳煜 张彦 程效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30-335,共6页
目的对比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与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对冠状动脉(简称冠脉)大血管原位长病变的疗效,并探讨DCB作为其常规治疗方式的可能性。方法纳入102例接受冠脉介入治疗且为非复杂性大血管原位... 目的对比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与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对冠状动脉(简称冠脉)大血管原位长病变的疗效,并探讨DCB作为其常规治疗方式的可能性。方法纳入102例接受冠脉介入治疗且为非复杂性大血管原位长病变的冠心病患者,根据介入策略分为药物球囊治疗组(DCB组)和药物支架治疗组(DES组)。利用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技术,分析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年随访时的病变特点,比较DCB与DES的疗效。结果(1)两组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手术血管位置、单支病变及分叉病变占比、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预处理方面,DCB组使用棘突球囊占比明显高于DES组(P<0.05)。(3)QFR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术前的参考血管直径、病变长度和病变面积狭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即刻,DCB组的最小管腔直径[(2.57±0.27)mm vs.(2.95±0.46)mm,P<0.01]及QFR增益[0.22(0.17,0.53)vs.0.27(0.20,0.63),P=0.001]均小于DES组,残余面积狭窄率明显高于DES组[(27.80±7.29)%vs.(13.08±6.93)%,P<0.01];随访时,虽然DCB组病变面积狭窄率高于DES组[38.76(30.56,48.16)%vs.27.14(20.22,34.75)%,P<0.01],但其晚期管腔丢失小于DES组[0.19(0.05,0.30)mm vs.0.25(0.15,0.39)mm,P=0.030],且两组最小管腔直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随访期间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QFR指导DCB治疗非复杂性冠脉大血管原位长病变的疗效及MACE发生率与DES相仿,但鉴于本研究样本量小,DCB在冠脉大血管原位长病变的临床应用仍需更多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冠状动脉大血管病变 冠状动脉原位病变 冠状动脉长病变 定量血流分数
下载PDF
冠状动脉原位大血管病变患者药物涂层球囊成形术后靶血管再狭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侯斌超 张燕 +1 位作者 郭艳歌 张兵兵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原位大血管病变患者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成形术后靶血管再狭窄的发生情况,探讨其DCB成形术后靶血管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373例冠状动脉原位大血管病变患者均行DCB成形术治疗,术后6~12个月行冠状动...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原位大血管病变患者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成形术后靶血管再狭窄的发生情况,探讨其DCB成形术后靶血管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373例冠状动脉原位大血管病变患者均行DCB成形术治疗,术后6~12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估靶血管再狭窄发生情况,其中发生靶血管再狭窄者51例为狭窄组,未发生再狭窄者322例为未狭窄组,比较2组吸烟、基础疾病史,术前实验室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及术中冠状动脉造影靶血管病变特征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原位大血管病变患者DCB成形术后靶血管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1)373例患者共400支靶血管,发生靶血管再狭窄患者51例(再狭窄靶血管55支),再狭窄率为13.67%;未发生靶血管再狭窄患者322例(86.33%)(无再狭窄靶血管345支)。(2)狭窄组吸烟(37.25%)、糖尿病(31.37%)比率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3.15±0.43)mmol/L]均高于未狭窄组[23.29%、18.94%、(2.54±0.56)mmol/L](P<0.05),年龄、性别比例、体质量指数,冠心病家族史、饮酒、高血压、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异常、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比率,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水平,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冠心病类型、病变血管数量及术中行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比率与未狭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狭窄组靶血管病变长度[(19.02±1.78)mm]长于未狭窄组[(16.32±2.15)mm](t=8.840,P<0.001),术中棘突球囊/切割球囊预扩张比率(94.55%)低于未狭窄组(99.13%)(χ^(2)=6.749,P=0.009),术后残余狭窄率[(25.14±1.03)%]高于未狭窄组[(20.33±1.15)%](t=29.202,P<0.001),靶血管病变直径、病变位置与未狭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吸烟(OR=2.683,95%CI:2.025~3.341,P=0.005)、有糖尿病(OR=3.473,95%CI:2.415~4.531,P=0.009)、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4.735,95%CI:3.021~6.449,P<0.001)、靶血管病变长度(OR=5.778,95%CI:3.212~8.343,P<0.001)、术中棘突球囊/切割球囊预扩张(OR=0.402,95%CI:0.217~0.586,P=0.002)、术后残余狭窄率(OR=3.473,95%CI:2.379~4.567,P<0.001)是冠状动脉原位大血管病变患者DCB成形术后靶血管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论吸烟、有糖尿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靶血管病变长度长、术中无棘突球囊/切割球囊预扩张、术后残余狭窄率高的冠状动脉原位大血管病变患者DCB成形术后易发生靶血管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原位大血管病变 药物涂层球囊成形术 靶血管 再狭窄
原文传递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大血管原发病变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峰 陈欣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61-964,共4页
药物涂层球囊(DCB)是球囊扩张术和药物涂层技术结合的产物。DCB既能将抑制再狭窄的药物输送释放至治疗段血管,又没有金属植入物,使"介入无植入"成为可能。已有多项临床研究验证了DCB在支架内再狭窄(ISR)治疗中的优越性。冠状... 药物涂层球囊(DCB)是球囊扩张术和药物涂层技术结合的产物。DCB既能将抑制再狭窄的药物输送释放至治疗段血管,又没有金属植入物,使"介入无植入"成为可能。已有多项临床研究验证了DCB在支架内再狭窄(ISR)治疗中的优越性。冠状动脉原发病变是指除支架内、桥血管病变的冠状动脉自身血管病变。对于冠状动脉大血管(一般定义为直径≥2.8 mm)的原发病变,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仍是主要治疗手段。目前有多项研究对DCB在冠状动脉大血管原发病变中的应用做了尝试和评价,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冠状动脉大血管 原发病变
原文传递
药物洗脱球囊在冠状动脉原位病变中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田涛 安涛 +3 位作者 毛懿 杨伟宪 乔树宾 杨跃进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2815-2817,共3页
目的评估在冠状动脉原位病变中应用药物洗脱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 DCB)的治疗效果。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1月至2017年4月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在术后3~6个月接受造影复查的冠状动脉原位病变患者。结果共入选患者22例,男16例... 目的评估在冠状动脉原位病变中应用药物洗脱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 DCB)的治疗效果。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1月至2017年4月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在术后3~6个月接受造影复查的冠状动脉原位病变患者。结果共入选患者22例,男16例,女6例。平均年龄(54±12)岁。共干预病变22处。直径22.8 mm病变6处(27%),分叉病变7处(32%),慢性闭塞病变4处(18%)。靶病变平均长度为(21±7) mm,参考血管直径为(2.3±0.7) mm。术前和术后最小管腔直径分别为(0.5±0.5) mm和(1.5±0.4)mm。无患者在DCB治疗时出现严重夹层。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1例患者(5%)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并接受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事件发生前1个月患者停用抗血小板治疗)。随访时最小管腔直径为(1.5±0.4)mm。晚期管腔丢失为(0.1±0.4)mm,管腔净获得为(0.9±0.4)mm。结论冠状动脉原位病变中应用DCB的短期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球囊 冠心病 原位病变
原文传递
药物洗脱球囊在冠心病原位病变中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涛 毛懿 +2 位作者 杨伟宪 乔树宾 杨跃进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551-2553,共3页
目的药物洗脱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在冠心病原位性病变中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入选2015年11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确诊为冠心病合并原位病变的患者。急性心梗7天内、左主干病变、严重扭曲/钙化病变、... 目的药物洗脱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在冠心病原位性病变中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入选2015年11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确诊为冠心病合并原位病变的患者。急性心梗7天内、左主干病变、严重扭曲/钙化病变、预扩张后严重夹层和桥血管病变患者排除在外。结果研究共入选65例患者平均年龄(56.0±10.3)岁,男性占78%。累计干预病变66处。靶病变参考血管直径为(2.5±0.3)mm,长度为(19.0±7.9)mm。有1例(2%)患者在DCB治疗时出现C型夹层,即刻给予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平均随访时间(12.2±5.7个月),无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1例(2%)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并接受了靶病变的再次血运重建(事件发生前一月患者停用抗血小板治疗)。结论 DCB在冠状动脉原位病变中的应用是相对安全的,其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球囊 冠心病 原位病变
原文传递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原位病变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杨新越 潘亮 +1 位作者 郑悠阳 邱春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95-699,共5页
药物涂层球囊的出现使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进入新阶段,其在支架内再狭窄中已经取得了成功的应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可用于小血管病变中。然而,药物涂层球囊在其他原位病变如分叉、弥漫性、慢性完全闭塞等病变中的应用仍存在... 药物涂层球囊的出现使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进入新阶段,其在支架内再狭窄中已经取得了成功的应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可用于小血管病变中。然而,药物涂层球囊在其他原位病变如分叉、弥漫性、慢性完全闭塞等病变中的应用仍存在局限。但随着"介入无植入"理念的深入,药物涂层球囊由于自身的特性将会呈现出更多的优势。本文就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原位病变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冠状动脉原位病变 小血管病变 分叉病变 急性心肌梗死
原文传递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原位病变后晚期管腔扩大现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新越 郑悠阳 +3 位作者 林立 张浩渊 薛力旗 邱春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55-959,共5页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成为药物涂层球囊(DCB)的主要适应证后,DCB越来越多地作为其一线治疗方式。此外,更多的临床证据支持DCB在原位病变中的应用,尤其是小血管病变、高出血风险和心肌梗死等特殊患者群体。和药物洗脱支架相比,DCB的优势...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成为药物涂层球囊(DCB)的主要适应证后,DCB越来越多地作为其一线治疗方式。此外,更多的临床证据支持DCB在原位病变中的应用,尤其是小血管病变、高出血风险和心肌梗死等特殊患者群体。和药物洗脱支架相比,DCB的优势在于没有永久性金属支架的植入,同时,多项研究观察到DCB治疗冠状动脉原位病变后出现晚期管腔扩大现象,晚期管腔扩大的出现被认为有临床益处。本文就DCB治疗冠状动脉原位病变后的晚期管腔扩大现象的可能机制和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冠状动脉原位病变 晚期管腔扩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