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缓和医疗理念和实践后终末期患者死亡状况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戴晓艳 闫静 +1 位作者 王友培 宁晓红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 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于2016年开始逐步推行缓和医疗理念和实践,本研究旨在对该理念推广前后终末期患者死亡状况进行分析,以评估缓和医疗对终末期患者死亡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2013年和2019年死亡... 目的 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于2016年开始逐步推行缓和医疗理念和实践,本研究旨在对该理念推广前后终末期患者死亡状况进行分析,以评估缓和医疗对终末期患者死亡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2013年和2019年死亡的终末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终前诊疗细节进行比较。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2013年终末期患者36例、2019年终末期患者37例。2013年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72.1±14.0)岁,晚期肿瘤19例。2019年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70.8±15.3)岁,晚期肿瘤27例。相较于2013年患者,2019年患者临终前转入ICU(0比22.2%,P=0.008)、接受心肺复苏(0比16.7%,P=0.011)、气管插管(5.4%比36.1%,P=0.001)、有创机械通气(2.7%比33.3%,P=0.001)、全肠外营养(32.4%比61.1%,P=0.014)的比例均降低,接受缓和医疗会诊(29.7%比0,P<0.001)、得到人文关怀(40.5%比16.7%,P=0.024)的比例均升高。2019年患者中,相较于未接受缓和医疗会诊患者,接受缓和医疗会诊者得到人文关怀的比例更高(90.9%比19.2%,P<0.001)。结论缓和医疗理念推广和实践后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终末期患者死亡前接受有创治疗的比例明显降低,得到人文关怀的比例显著提高,死亡质量得到一定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终末期 缓和医疗 理念推广 会诊 死亡状况
下载PDF
创造何以战胜死亡:莎翁十四行诗中的死亡观
2
作者 曾立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7,共10页
“以创造战胜死亡”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一个重要主题,在这组诗中,创造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人类自身的繁衍;二是文学艺术的创造。诗人在纷繁芜杂的现实中提取“真善美”,建立秩序,从而创造了诗人的小宇宙。《旧约》也同样反复强调以“生... “以创造战胜死亡”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一个重要主题,在这组诗中,创造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人类自身的繁衍;二是文学艺术的创造。诗人在纷繁芜杂的现实中提取“真善美”,建立秩序,从而创造了诗人的小宇宙。《旧约》也同样反复强调以“生儿育女”和“建立秩序”两种方式战胜死亡。莎士比亚诗中这种“以创造战胜死亡”的主题与《旧约》中源自希伯来文化的死亡观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又在古希腊罗马哲学思想影响下产生了变化。通过分析莎翁十四行诗中的死亡观,可以看到两希文明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冲突与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观 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
下载PDF
安宁疗护视域下死亡价值理念诠释与意义探寻
3
作者 林君忆 郭巧红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480,共6页
在安宁疗护视域下,聚焦死亡事件发生前后的全过程,以安宁疗护中的死亡价值理念诠释为起点,从临终者本人、照护者和社会文化向度对死亡过程所蕴含的价值内涵进行探析,并归纳死亡价值的特质。同时,在当今死亡认知偏浅薄化所致优逝实现之... 在安宁疗护视域下,聚焦死亡事件发生前后的全过程,以安宁疗护中的死亡价值理念诠释为起点,从临终者本人、照护者和社会文化向度对死亡过程所蕴含的价值内涵进行探析,并归纳死亡价值的特质。同时,在当今死亡认知偏浅薄化所致优逝实现之难的社会背景下,分析安宁疗护中死亡价值理念的建构对于提升临终者个人死亡品质、改善临终照护质量、促进社会优逝大环境形成的重要意义,以期激发学界对临终者死亡价值建构的重视,为提升安宁疗护服务质量提供理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疗护 死亡价值 理念内涵 优逝 照护质量
下载PDF
向死而生——《长路》中的死亡书写
4
作者 郝晨晨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51-153,共3页
《长路》是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科马克·麦卡锡的一部后启示录小说,曾斩获2007年美国普利策小说奖及鹅毛笔奖。麦卡锡通过描绘一个人类文明坍塌、死亡横虐的末日景象,为小说人物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死亡空间,而尸体、雨雪、灰尘等意象... 《长路》是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科马克·麦卡锡的一部后启示录小说,曾斩获2007年美国普利策小说奖及鹅毛笔奖。麦卡锡通过描绘一个人类文明坍塌、死亡横虐的末日景象,为小说人物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死亡空间,而尸体、雨雪、灰尘等意象为死亡书写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文化象征符号。麦卡锡延续一贯的写作风格,在《长路》中描绘了暴力、猎杀等残忍的场景。死亡是个体的终极表达形式,与生命紧密相连,不可分割。通过对死亡的书写,麦卡锡向读者揭示了未知的凶险与人性的丑恶,同时也体现了其对于生命的关怀及人性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路》 死亡书写 科马克·麦卡锡 死亡观
下载PDF
善终理念下我国尊严死立法的现实阻碍与价值分析
5
作者 张宇 张爱艳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18,24,共7页
尊严死是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缓解临终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死亡质量、减少医患冲突和医疗资源浪费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无意义的治疗不仅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而且还会加重患者所遭受的折磨,让患者无法有尊严地迎接死... 尊严死是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缓解临终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死亡质量、减少医患冲突和医疗资源浪费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无意义的治疗不仅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而且还会加重患者所遭受的折磨,让患者无法有尊严地迎接死亡。我国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尊严死的立法顺应了时代和人民的需求,体现了善终理念的要求,能够有效提高老年人及临终患者的生存质量。尊严死是对生命权及人格尊严的保护,彰显了患者意思自治等民法的精神和原则,是对我国伦理道德的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严死立法 安乐死 生前预嘱 善终理念
下载PDF
“乐死”:庄子的死亡观念
6
作者 闫伟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0-35,42,共7页
对待死亡,老庄皆具“重死”之情,两者区别在于老子注重“哀死”,而庄子则更倾向于“乐死”。庄子“乐死”并非“以死为乐”,而是其死亡超越理念的另类表达。具体而言,庄子以“死生自然”将生死置于宇宙大化之中,依本根之“道”的永恒性... 对待死亡,老庄皆具“重死”之情,两者区别在于老子注重“哀死”,而庄子则更倾向于“乐死”。庄子“乐死”并非“以死为乐”,而是其死亡超越理念的另类表达。具体而言,庄子以“死生自然”将生死置于宇宙大化之中,依本根之“道”的永恒性寻求终极意义上的生死解脱;“生劳死息”在于通过生死存在状态的对比强调生之悲苦与死之逸乐,实质上是庄子刻意抹平生死在世俗情感层面上的鸿沟,以此克服悦生恶死之情;庄子的“以死为归”异于儒家所谓“视死如归”,其主旨是“生寄死归”,即生为暂寄形于天地,死为回归生命之本根。庄子“乐死”具有“不近人情”之弊,但绝非厌世思想,实为一种旷达、超然的死亡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生死观 自然 生劳死息 以死为归
下载PDF
《大唐西域记》中死亡类词汇所见唐代人之“生死观”
7
作者 王长华 王李洁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大唐西域记》是中古时期史料价值较高的地理史籍,记载了玄奘西游诸国的传闻见识,涉及疆域、山川、风土、宗教等多方面内容,是语言接触研究的重要历史文献。本文以《大唐西域记》中死亡类词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词义进行初步分类,在训... 《大唐西域记》是中古时期史料价值较高的地理史籍,记载了玄奘西游诸国的传闻见识,涉及疆域、山川、风土、宗教等多方面内容,是语言接触研究的重要历史文献。本文以《大唐西域记》中死亡类词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词义进行初步分类,在训释字义、历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目标语料中死亡类词汇的基本面貌和后世的词义演变情况,从而研究佛教观念影响下的唐代人之“生死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大唐西域记》 死亡类词 生死观
下载PDF
以象言质:殊途同归的生命思考--《庄子》蝴蝶意象与《变形记》甲虫意象之比较
8
作者 石芳祯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4-88,共5页
《庄子》中的蝴蝶意象与《变形记》中的甲虫意象都是生命意识的具象化,虽然庄子与卡夫卡建构意象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两人都是通过形体的转化阐释生命的意义,以对现实的批判体悟生命的价值。形体的转化对于人的意义就在于超脱现实的束缚... 《庄子》中的蝴蝶意象与《变形记》中的甲虫意象都是生命意识的具象化,虽然庄子与卡夫卡建构意象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两人都是通过形体的转化阐释生命的意义,以对现实的批判体悟生命的价值。形体的转化对于人的意义就在于超脱现实的束缚体察建构于生命之上的精神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与甲虫 生死观 精神超脱
下载PDF
东千佛洞第2窟涅槃经变与西夏生死观
9
作者 焦树峰 《西夏研究》 2024年第3期107-112,共6页
东千佛洞第2窟所呈现的涅槃经变,深刻反映出西夏时期对于生死观的独特理解。经过对窟内涅槃图像的剖析,发现窟主在创作过程中,特意选用了火焰纹以及孔雀、猴子等几种动物图像元素,体现出在密教影响下的涅槃思想。将“清信士”的图像融... 东千佛洞第2窟所呈现的涅槃经变,深刻反映出西夏时期对于生死观的独特理解。经过对窟内涅槃图像的剖析,发现窟主在创作过程中,特意选用了火焰纹以及孔雀、猴子等几种动物图像元素,体现出在密教影响下的涅槃思想。将“清信士”的图像融入涅槃经变的空间布局之中,并与窟内的现世救渡思想相互呼应,进一步展现出这一时期西夏信众往生净土的生死观念。东千佛洞第2窟的涅槃经变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艺术遗产,更是揭示西夏社会文化、宗教信仰以及审美观念的重要图像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千佛洞第2窟 涅槃经变 生死观
下载PDF
《家山》折射的生命观念浅探
10
作者 杨宇星 刘婉婷 彭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0期1-5,共5页
后疫情时代,面临人口出生率低、社会焦虑、全球生态危机等问题,一些人的生命责任感、生活幸福感不高,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也更加迷惘。《家山》通过描写具有地方特色的婚葬习俗、山水秀丽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展现沙湾村人尊生... 后疫情时代,面临人口出生率低、社会焦虑、全球生态危机等问题,一些人的生命责任感、生活幸福感不高,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也更加迷惘。《家山》通过描写具有地方特色的婚葬习俗、山水秀丽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展现沙湾村人尊生重死的婚丧礼仪、家国天下的生命价值、平等和谐的生命智慧,这是沙湾村独特的生命观念,也是湖湘民俗视景中一种独特的生命现象。这种对生命的独特见解与践行对树立积极的主体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独特的生命观念与现实的生命困境结合为现代人的生存提供精神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贡献发展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山》 生命观念 价值取向 尊生重死 家国天下 平等和谐
下载PDF
“孤独的太平间”:死亡医学化背景下的遗体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天舒 唐沈琦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110,178,共16页
在当代社会,遗体的流动范围正不断超出亲属组织的界限,被更庞大且陌生的社会组织接管。在死亡医学化的趋势之下,死亡图景愈发集中在医院。作为医学知识的空间装置以及医院制度的构成部分,医院太平间成为接管患者遗体的场所。在医院太平... 在当代社会,遗体的流动范围正不断超出亲属组织的界限,被更庞大且陌生的社会组织接管。在死亡医学化的趋势之下,死亡图景愈发集中在医院。作为医学知识的空间装置以及医院制度的构成部分,医院太平间成为接管患者遗体的场所。在医院太平间内,存在两种遗体观念:一种是西方医学体系中将遗体客体化并加以切割凝视的知识与文化传统,另一种则是中国社会思想脉络中情感的、伦理的、互渗的遗体观念。田野研究显示,两者间虽存在一定的张力,但又能在太平间的商业活动中被加以弥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间 遗体观念 死亡医学化
下载PDF
Time of Conception and Birth-Relation of “Big Killers” Patients and Longevity
12
作者 Eliyahu Stoupel Abdonas Tamoshiunas +7 位作者 Richardas Radishauskas Gailute Bernotiene Abid Assali Hanna Vaknin Igal Teplitzki Ran Kornowski Evgeny Abramson Eyal Fenig 《Health》 2014年第21期3062-3066,共5页
In recent years som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time of birth and longevity were published. Concomitant publications appeared demonstrating links between Space Weather and the timing of medical events;in part of both ... In recent years som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time of birth and longevity were published. Concomitant publications appeared demonstrating links between Space Weather and the timing of medical events;in part of both these studies it was shown that Space Weather indices are stronger connected with the time of conception as with the birth time. The aim of these study was to consider birth and conception month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a number of “big killer” pathologies, affecting human longevity and comparing with published data on centenarians—100 - 112 years old persons in the USA. Patients and Methods: We included monthly births distribution of our four papers including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n-3765, and admitted in another tertiary medical facility for AMI—n-22,047, and, also patients suffering Rapid—n-1239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n-327 and, also, patients with oncologic malignancies—n-44587. At all in this group 71,965 patients were included. Their birth and conception months were compared with analogical data of 1574 people of 100 - 112 years old using data of L.A. and N.S. Gavrilov for USA centenarians. Results: The birth months of the cardiovascular and oncology patients were maximal in January, March and April (above 10% at each of these months);their conception was maximal in April, June and July. The monthly distribution of conception and birth of the studied population is presented in Tables 1-3. The maximal birth months of the centenarians were November, September, and October;the maximal conception months were December, January, and February. Conclusion: People suffer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 Sudden Cardiac Death and Oncologic Malignancies are in higher numbers born in the first four months of the year and conception in April, June and July. The maximal birth months of the very old people were November, September and October and conception were December, January and Febru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eptION Birth Mon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Rapid SUDDEN Cardiac death CENTENARIANS Solar GEOMAGNETIC Cosmic Ray Activity
下载PDF
战争纪念性景观中的生死观差异性表达
13
作者 孙剑桥 邵龙 唐岳兴 《低温建筑技术》 2023年第5期8-11,共4页
战争纪念性景观是建筑学界日益关注的重要景观类型之一,而生死观是战争纪念性景观设计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文中旨在解读越战纪念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柏林大屠杀纪念馆和广岛和平纪念公园4个典型设计案例,探... 战争纪念性景观是建筑学界日益关注的重要景观类型之一,而生死观是战争纪念性景观设计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文中旨在解读越战纪念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柏林大屠杀纪念馆和广岛和平纪念公园4个典型设计案例,探究了战争纪念性景观中生死观表达方式,分析了造成战争纪念性景观中生死观表达方式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战争纪念性景观表达方式为占领支配、消隐和式微,由于时代背景、文化群体和风格流派不同导致了生死观表达方式的差异。希望研究能对战争纪念性景观的设计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纪念性景观 生死观表达 消隐 式微
下载PDF
汉末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与文学创作
14
作者 刘雨辰 王琦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24-128,共5页
“生命意识”是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汉末魏晋是士人“生命意识”普遍觉醒的阶段。本文通过分析汉末魏晋时期士人“生命意识”的转变,揭示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建安文人重视对群体生命意识的反思,士人以高昂的人生理想解构了对死亡的恐... “生命意识”是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汉末魏晋是士人“生命意识”普遍觉醒的阶段。本文通过分析汉末魏晋时期士人“生命意识”的转变,揭示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建安文人重视对群体生命意识的反思,士人以高昂的人生理想解构了对死亡的恐惧。正始文人从广阔的生命思考转向个体,普遍表现出对生命的感伤与幻灭。以陶渊明为代表的东晋文人直面死亡,以自然生命境界重构生命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意识 文学创作 死亡观念
下载PDF
庄子哲学中的“生死之变”与“死生无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雨萧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9-138,共10页
《庄子》一书对生死问题有着系统而深刻的论述。本文着重从“生死之理”“生死之变”“死生无变”“养生顺死”四个方面,对《庄子》生死观中的“变”与“不变”进行剖析。“生死之理”是庄子讨论生死问题的理论依据,即道气论。庄子认为... 《庄子》一书对生死问题有着系统而深刻的论述。本文着重从“生死之理”“生死之变”“死生无变”“养生顺死”四个方面,对《庄子》生死观中的“变”与“不变”进行剖析。“生死之理”是庄子讨论生死问题的理论依据,即道气论。庄子认为生死本为万物生化之一环,其实质为气化流行过程中的聚与散。以此为基础,庄子进而讨论生死之“变”与“不变”的问题。“变”是对生死这一客观现象所作的描述,生死循环无端,自然而然。“不变”则是庄子根据其“齐物”思想所形成之新的生命认识与态度,死生同一,“无变于己”。这种新的认识和态度在现实中具体表现为“养生”和“顺死”的生命态度与实践方式。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生死观 气化流行 死生一条 养生顺死
下载PDF
终末期关怀的哲学理论基础
16
作者 徐静文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2-90,共9页
终末期关怀虽然有着很长的历史,但至今仍然缺乏现代科学的学科体系建构,特别是在理论框架方面还较为薄弱,还没有完全脱离借鉴其他学科理论基础的游离阶段。从终末期关怀的哲学涵义、道德基础、生死观以及死亡意志等几个方面对其理论支... 终末期关怀虽然有着很长的历史,但至今仍然缺乏现代科学的学科体系建构,特别是在理论框架方面还较为薄弱,还没有完全脱离借鉴其他学科理论基础的游离阶段。从终末期关怀的哲学涵义、道德基础、生死观以及死亡意志等几个方面对其理论支撑进行详细探讨,能够为终末期关怀的学科理论体系建构和完善做基础性研究,也能为我国早日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终末期关怀学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关怀 哲学 生死观 死亡意志 预先医疗指示
下载PDF
生命健康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探微
17
作者 李芳 《成才之路》 2023年第32期89-92,共4页
生命健康教育是道德与法治教育对时代的回应,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原点,二者具有共同目标且相互促进,因此,将生命健康教育渗透于道德与法治课堂具有重要意义。生命健康教育包括生死观教育、生命价值观教育、自我认知教育等内容,在道德与... 生命健康教育是道德与法治教育对时代的回应,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原点,二者具有共同目标且相互促进,因此,将生命健康教育渗透于道德与法治课堂具有重要意义。生命健康教育包括生死观教育、生命价值观教育、自我认知教育等内容,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生命健康教育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合作探究,使其体悟生命的意义,同时创设生命体验的课堂,巧用多媒体以及课堂动态生成进行渗透,使学生建立健康的生命发展意识,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健康教育 道德与法治 生死观 生命价值 自我认知 体验 动态
下载PDF
影响居民器官捐献的若干因素与器官捐献理论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恩昌 吉鹏程 +10 位作者 王军 韦林山 薛武军 吴斌 高晓雁 曾春燕 于小原 韩淑琴 董玉整 佟晓露 王琳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90-891,941,共3页
通过器官捐献伦理问卷调查表,调查社会人群对器官捐献和对器官捐献有关伦理问题的了解程度。发现得分最高的,是高学历者、医务人员和大学生。分析认为,高学历者、医务人员和大学生较一般人群而言,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器官捐献相关知识,... 通过器官捐献伦理问卷调查表,调查社会人群对器官捐献和对器官捐献有关伦理问题的了解程度。发现得分最高的,是高学历者、医务人员和大学生。分析认为,高学历者、医务人员和大学生较一般人群而言,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器官捐献相关知识,理解器官捐献的价值,所以捐献意向高。需要建立通俗易懂的器官捐献理论体系进行宣传,提高社会人群对器官捐献的认识,推动器官捐献工作。认为脑死亡重要但要谨防被质疑。应建立新的生命观,新的孝道观等器官捐献的理论体系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捐献 理论建设 脑死亡 新生命观 新孝道观
下载PDF
幼儿对死亡概念认知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郑永爱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2-54,共3页
死亡概念是生命科学领域内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概念。本研究选取100名3-6岁的幼儿作为被试,采用个别访谈法对幼儿死亡概念认知的特点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幼儿对死亡概念认知的年龄主效应显著、性别主效应不显著。(2)幼儿对死亡概念... 死亡概念是生命科学领域内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概念。本研究选取100名3-6岁的幼儿作为被试,采用个别访谈法对幼儿死亡概念认知的特点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幼儿对死亡概念认知的年龄主效应显著、性别主效应不显著。(2)幼儿对死亡概念的内涵有一定认知,但是同时这种认知还不太成熟。其中,对死亡的适用性和死亡无功能性认知较高,对死亡的不可逆性认知居中,对死亡的普遍性和死亡原因性认知较低。(3)在三类生命体死亡概念的认知中,对动物死亡和人体死亡概念认知要高于对植物死亡概念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死亡概念 认知特点
下载PDF
当代中国死刑观念变革的策略与进路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光石 曾赛刚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46,共6页
死刑制度变革优先策略、死刑观念变革优先策略和死刑制度变革与死刑观念变革相互促进策略是当代中国死刑观念变革可选择的3种策略。通过权衡比较,当代中国死刑观念的变革应该采取死刑制度变革与死刑观念变革相互促进策略。通过对我国报... 死刑制度变革优先策略、死刑观念变革优先策略和死刑制度变革与死刑观念变革相互促进策略是当代中国死刑观念变革可选择的3种策略。通过权衡比较,当代中国死刑观念的变革应该采取死刑制度变革与死刑观念变革相互促进策略。通过对我国报应主义死刑观、功利主义死刑观和人道主义死刑观考察分析,当代中国死刑观念变革的进路应该是:第一步,先用报应主义限制功利主义;第二步,再用人道主义超越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观念 报应主义 功利主义 人道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