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Fated Death of Tess
1
作者 李莉 《海外英语》 2012年第21期166-167,181,共3页
The theme of this essay is about the fated deaths of Tess.The emphasis is'inevitability'.Tess's Death is mainly due to the social influence and man-made factors.Because of the low social status and moral c... The theme of this essay is about the fated deaths of Tess.The emphasis is'inevitability'.Tess's Death is mainly due to the social influence and man-made factors.Because of the low social status and moral conceptions,there is no living room left for Tess.Her parents push her get closer to her tragedy as well.Alec and Angel are the two persons who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cause Tess's death.In addition,there are also some subjective causes for her doom.The symbolic red in the novel intentionally indi cates the'inevitability'of her dea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LISH LITERATURE Thomas HARDY TESS fated death
下载PDF
《庄子》“安之若命”释义
2
作者 夏资强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9-94,106,共7页
《庄子》内篇中的《人间世》和《德充符》都有提到“安之若命”。通过梳理《庄子》一书和“命”有关的思想理论,发现“命”不仅与“德”相即,而且还具有流变、无待的特点。“安之若命”语句的重点不在于对“命”的屈服与顺从,而在于强... 《庄子》内篇中的《人间世》和《德充符》都有提到“安之若命”。通过梳理《庄子》一书和“命”有关的思想理论,发现“命”不仅与“德”相即,而且还具有流变、无待的特点。“安之若命”语句的重点不在于对“命”的屈服与顺从,而在于强调面对人生困境时,人应当采取转化消解的态度。“安之若命”凸显了“德”将“心知”转化为“真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消解 心知
下载PDF
The “Dead Universe” Theory: Natural Separation of Galaxies Driven by the Remnants of a Supermassive Dead Universe
3
作者 Joel Almeida 《Natural Science》 2024年第6期65-101,共37页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dead universe theory as a novel interpretation for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universe, suggesting that our cosmos may have originated from the remnants of a preceding universe. This per...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dead universe theory as a novel interpretation for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universe, suggesting that our cosmos may have originated from the remnants of a preceding universe. This perspective challenges the conventional Big Bang theory, particularly concerning dark matter, the expansion of the universe,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phenomena such as gravitational wa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d Universe Theory Heat death of the Universe Big Bang Theory Universe’s Ultimate fate Universe Expansion Big Freeze Universe Cosmological Models End of Universe Theories Natural Galaxy Drift Future of the Universe Universe Cooling Down Cosmology and Entropy
下载PDF
中国“儒、道、佛”生死伦理观比较 被引量:8
4
作者 尤吾兵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年第1期116-117,125,共3页
"儒、道、佛"生死观蕴涵了丰富的伦理思想,并积淀成中华民族生死伦理的主要元素,但三者有着许多不同之处,生死本体论不同:儒家以"仁"、道家以"道"、佛家以"佛"为生死本体;生死价值论的不同:儒... "儒、道、佛"生死观蕴涵了丰富的伦理思想,并积淀成中华民族生死伦理的主要元素,但三者有着许多不同之处,生死本体论不同:儒家以"仁"、道家以"道"、佛家以"佛"为生死本体;生死价值论的不同:儒家重生的价值、道家生死价值等同、佛家重死的价值;生死态度的不同:儒家好生恶死、道家善生乐死、佛家恶生主死;生死超越论的不同:儒家由生观死、道家由死观生、佛家弃生观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道、佛 生死伦理观 生死本体 生死价值 生死态度 生死超越
下载PDF
论庄子的生死观 被引量:1
5
作者 况晓慢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127,共6页
以"生死一体"与"安之若命"两个截然相反的命题为出发点,探索庄子对待生死的态度。庄子在"无为而为"的自觉意识中将生命历程的个体体验塑造成一个中心圆的世界,生和死是起点和终点的重合,死生成为一体。... 以"生死一体"与"安之若命"两个截然相反的命题为出发点,探索庄子对待生死的态度。庄子在"无为而为"的自觉意识中将生命历程的个体体验塑造成一个中心圆的世界,生和死是起点和终点的重合,死生成为一体。安之若命是生命得以延续、实现生命之自然价值的无可奈何之举,其最终目的是突破生死而得"道",超越自我达到无待,实现逍遥的精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 自然 逍遥
下载PDF
从《他们眼望上苍》中的“骡子”意象看赫斯顿的悲剧艺术 被引量:2
6
作者 邢利娜 梁亚平 《韶关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22-26,共5页
《他们眼望上苍》中的"骡子"意象内涵丰富,形式多变。它首先代表着主人公悲惨的命运,随后则不仅指代黑人民族的命运,而且喻示整个人类的命运,象征人类普遍受奴役的一种状态。而在"骡子"的死亡和再生之间则蕴含着战... 《他们眼望上苍》中的"骡子"意象内涵丰富,形式多变。它首先代表着主人公悲惨的命运,随后则不仅指代黑人民族的命运,而且喻示整个人类的命运,象征人类普遍受奴役的一种状态。而在"骡子"的死亡和再生之间则蕴含着战胜这种奴役的方法。从"骡子"意象不仅可以看出珍妮是怎样一步步摆脱掉"骡子"的命运,到最后完全把它扬弃,获得作为一个人最大意义上的自主意识,实现了她的也是全人类的自由梦想,而且还可以看出这部小说不仅表现了黑人女性的觉醒,涉及了种族、性别和文化问题,还表现了人类的悲剧命运,流露了作家对整个人类命运严肃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骡子 奴役 悲剧命运 死亡 再生 主体意识
下载PDF
安娜悲剧的现代心理学阐释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秀华 《丽水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46-48,共3页
列夫.托尔斯泰对人的心理的把握已经触及人类灵魂的深处,他在创作中不断剖析着人物和自己的灵魂。我们从其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对安娜心理的分析可以见出他对人的心理的把握深度。全文试从现代心理学的视角去探讨安娜的悲剧命运,认为... 列夫.托尔斯泰对人的心理的把握已经触及人类灵魂的深处,他在创作中不断剖析着人物和自己的灵魂。我们从其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对安娜心理的分析可以见出他对人的心理的把握深度。全文试从现代心理学的视角去探讨安娜的悲剧命运,认为无意识中的死亡情结是导致其悲剧命运的不容忽视的因素,并认为作者本人的死亡无意识对安娜命运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 悲剧命运 无意识 死亡情结 列夫·托尔斯泰
下载PDF
庄子的生命哲学 被引量:3
8
作者 许建良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年第3期28-33,共6页
庄子的价值天平是向生命的彼在倾斜的,同时又需要对此在的现实进行把握。因此,对于现实生命的调适显得非常重要。以词语学意义上的"生"为论述切入口,从命令、命运、天命、生命四个层面对"生"、"命"的生... 庄子的价值天平是向生命的彼在倾斜的,同时又需要对此在的现实进行把握。因此,对于现实生命的调适显得非常重要。以词语学意义上的"生"为论述切入口,从命令、命运、天命、生命四个层面对"生"、"命"的生命伦理学意义进行剖析。进而演化出庄子生命伦理学静态层面上生命的始终问题,在庄子的境遇里,生是适时,死是顺应,生死本同一;在动态意义上,实际是无始无终的。在庄子生死同一的理念坐标里,直接提出安顿性命之情的主张,从而形成自化自生的生命模式。遵循这一逻辑理路,展开对庄子生命哲学的运思,昭示了庄子"我思我不在"的生命伦理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生命哲学 生死 生命伦理 任命 安命
下载PDF
安妮宝贝作品中“花”的意象解读
9
作者 林晶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32-134,共3页
安妮宝贝是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而走红文坛的一位女作家,其作品凄美缠绵、飘逸脱俗,受到很多读者的喜爱。安妮宝贝擅用女性独特的视角审视爱情、死亡,思索都市女性的生存境遇与成长历程。"花"是安妮宝贝作品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意... 安妮宝贝是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而走红文坛的一位女作家,其作品凄美缠绵、飘逸脱俗,受到很多读者的喜爱。安妮宝贝擅用女性独特的视角审视爱情、死亡,思索都市女性的生存境遇与成长历程。"花"是安妮宝贝作品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意象,文章透过花的意象解读,分析安妮宝贝作品中爱情与死亡的主题以及作品中的宿命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妮宝贝 意象 爱情 死亡 宿命
下载PDF
“死亡意识”的载体——论工业巨头杰拉尔德的悲剧性
10
作者 蒋家国 《湘南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46-49,共4页
杰拉尔德信奉"人类工具说"和"机器主义",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熏陶出来的新型剥削者。他是"死亡意识"的载体,同时也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受害者。这一形象,揭示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败坏人性、异化男女两性... 杰拉尔德信奉"人类工具说"和"机器主义",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熏陶出来的新型剥削者。他是"死亡意识"的载体,同时也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受害者。这一形象,揭示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败坏人性、异化男女两性关系的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戴·赫·劳伦斯 小说 《恋爱中的妇女》 死亡意识 杰拉尔德形象 悲剧性 机器主义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两性关系
下载PDF
试释苔丝之死
11
作者 赵谦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63-65,共3页
苔丝之死,是她对于理想爱情追求的结果。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她的死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苔丝的一生,历尽了万千坎坷,体验到世间冷暖,虽失身于亚历克,但对安琪尔的爱至死不渝。对于她的死,文中并未大肆渲染,但仍足以震撼读者的心灵,引起... 苔丝之死,是她对于理想爱情追求的结果。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她的死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苔丝的一生,历尽了万千坎坷,体验到世间冷暖,虽失身于亚历克,但对安琪尔的爱至死不渝。对于她的死,文中并未大肆渲染,但仍足以震撼读者的心灵,引起人们对真爱的共鸣。本文将从当时社会的时代背景,、苔丝父母与情人以及苔丝自身特征三个方面来阐述苔丝悲剧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丝之死 悲剧的必然性
下载PDF
超越“死亡”——穆旦诗歌论
12
作者 邱丽平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73-75,共3页
在诗人穆旦的大量诗作中频繁地出现了“死亡”意象,诗人使用这个意象并不意味着是对“死亡”的绝望和屈服,相反,是对生的渴望与追求。诗人虽然看到的现实是一方萧条残破、满目苍凉的世界,但在这一隅真实的生存境地里,诗人依旧希望人们... 在诗人穆旦的大量诗作中频繁地出现了“死亡”意象,诗人使用这个意象并不意味着是对“死亡”的绝望和屈服,相反,是对生的渴望与追求。诗人虽然看到的现实是一方萧条残破、满目苍凉的世界,但在这一隅真实的生存境地里,诗人依旧希望人们能够正视现实人生、直面苦难。诗作中的“死亡”意象是诗人穆旦对此岸存活状态的焦虑与否定,凸显了诗人在苍茫愁思中依然力图救世,试图超越此在的现实,寻求彼在的希望,在绝望中燃起缕缕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旦诗歌 死亡意象 生存命运 超越命运
下载PDF
华兹华斯《有一个男孩》的多重读解
13
作者 张智义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16,共6页
《有一个男孩》是华兹华斯短诗当中非常精妙的一首。《有一个男孩》的版本非常多,但是区别较大的是这首诗1798年的手稿版和我们现在经常见到的流行版。通过分析比较这两个版本,可以看出手稿版突出体现了诗人“自然之子”的理想,而流行... 《有一个男孩》是华兹华斯短诗当中非常精妙的一首。《有一个男孩》的版本非常多,但是区别较大的是这首诗1798年的手稿版和我们现在经常见到的流行版。通过分析比较这两个版本,可以看出手稿版突出体现了诗人“自然之子”的理想,而流行版揭示了“自然之子”早逝的悲剧命运。而结合分析两个版本,又反映了诗人在主体与客体,存在与消亡等问题上的矛盾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本 自然之子 悲剧命运 主体与客体 存在与消亡
下载PDF
宿命与救赎——从《接骨师之女》死亡意象看谭恩美的宗教思想
14
作者 钟珍萍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84-87,共4页
死亡是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主要意象,对死亡的理解是其小说中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桥梁。从中国佛教思想来看,死亡是一种宿命;而从西方基督教思想来看,死亡是一种救赎。在《接骨师之女》中,借助母女的冲突和和解过程中死亡意象的描述... 死亡是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主要意象,对死亡的理解是其小说中沟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桥梁。从中国佛教思想来看,死亡是一种宿命;而从西方基督教思想来看,死亡是一种救赎。在《接骨师之女》中,借助母女的冲突和和解过程中死亡意象的描述,谭恩美将两种宗教文化思想中的死亡观融合在一起探讨人性中的善与恶,显示了她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和接纳,彰显了她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巨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意象 《接骨师之女》 宿命 救赎 文化交流
下载PDF
无处遁逃的悲剧人生--论《呼兰河传》中的小团圆媳妇 被引量:3
15
作者 郎春艳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22期196-198,共3页
在五四文学时期,“平民文学”的理论价值导向使童养媳成为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呼兰河传》中的小团圆媳妇是典型的童养媳。在封建传统文化中,长者本位与男尊女卑的伦理思想观念造成小团圆媳妇家庭地位低下,生存处境艰难。而在这无处... 在五四文学时期,“平民文学”的理论价值导向使童养媳成为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呼兰河传》中的小团圆媳妇是典型的童养媳。在封建传统文化中,长者本位与男尊女卑的伦理思想观念造成小团圆媳妇家庭地位低下,生存处境艰难。而在这无处遁逃的悲剧人生的背后,传达出的是萧红对待生命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养媳 死亡宿命 男尊女卑 婆权文化
下载PDF
论《永别了,武器》中的悲剧性——海明威文化心理结构的意映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美英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87-89,共3页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悲剧系列小说之一,具有着浓厚的悲剧意识。一个作家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 直接制约着他的文学作品的创作。小说《永别了,武器》,无论是主人公悲剧的人生观,忧郁的内心世界,还是其人生的经 历及其对生命中孤独、失...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悲剧系列小说之一,具有着浓厚的悲剧意识。一个作家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 直接制约着他的文学作品的创作。小说《永别了,武器》,无论是主人公悲剧的人生观,忧郁的内心世界,还是其人生的经 历及其对生命中孤独、失败、死亡的思索,都具有着作家海明威潜移默化的文化心理结构的意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心理结构 意映 悲剧性 死亡意识 反抗命运
下载PDF
虹影的精神与艺术世界透视——从《饥饿的女儿》入手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莉 《黄山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79-84,共6页
极端的生命体验,使虹影的生活和创作游走在多重的两极之间:生与死、爱欲与孤独、逃离与寻找、宿命与意志、虚构与真相,这几组内在张力在叙事艺术中的相互作用,使虹影的小说创作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 饥饿 爱欲 逃离 生死 命运
下载PDF
Hepatitis B and C virus-induced hepatitis: Apoptosis, autophagy, and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被引量:13
18
作者 Behzad Yeganeh Adel Rezaei Moghadam +10 位作者 Javad Alizadeh Emilia Wiechec Seyed Moayed Alavian Mohammad Hashemi Bita Geramizadeh Afshin Samali Kamran Bagheri Lankarani Martin Post Payam Peymani Kevin M Coombs Saeid Ghavam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47期13225-13239,共15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co-incidence of apoptosis, autophagy, and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 in hepatitis B(HBV) and C(HCV) infected hepatocytes.METHODS: We performed immunofluorescence confocal microscopy on 10 l... AIM: To investigate the co-incidence of apoptosis, autophagy, and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 in hepatitis B(HBV) and C(HCV) infected hepatocytes.METHODS: We performed immunofluorescence confocal microscopy on 10 liver biopsies from HBV and HCV patients and tissue microarrays of HBV positive liver samples. We used specific antibodies for LC3β, cleaved caspase-3, BIP(GRP78), and XBP1 to detect autophagy, apoptosis and UPR, respectively. AntiHCV NS3 and anti-HBs antibodies were also used to confirm infection. We performed triple blind counting of events to determine the co-incidence of autophagy(LC3β punctuate), apoptosis(cleaved caspase-3), and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GRP78) with HBV and HCV infection in hepatocytes. All 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using SPSS software for Windows(Version 16 SPSS Inc, Chicago, IL, United States). P-values < 0.05 were consider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with Mann-Whitney test to compare incidence rates for autophagy, apoptosis, and UPR in HBV- and HCV-infected cells and adjacent noninfected cells.RESULT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infection of hepatocytes with either HBV and HCV induces significant increase(P < 0.001) in apoptosis(cleavage of caspase-3), autophagy(LC3β punctate), and UPR(increase in GRP78 expression) in the HCV- and HBVinfected cells, as compared to non-infected cells of the same biopsy sections. Our tissue microarray immunohistochemical expression analysis of LC3β in HBV^(Neg) and HBV^(Pos) revealed that majority of HBVinfected hepatocytes display strong positive stainingfor LC3β. Interestingly, although XBP splicing in HBVinfected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P < 0.05), our analyses show a slight increase of XBP splicing was in HCV-infected cells(P > 0.05). Furthermore, our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HBV and HCV infection based on stage and grade of the liver diseases revealed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se pathological findings and induction of apoptosis, autophagy, and UPR.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HCV and HBV infection activates apoptosis, autophagy and UPR, but slightly differently by each virus. Further studies are warranted to elucidate the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these pathways in relation to pathology of HCV and HBV in the liver tiss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 fate CELL death HEPATOCYTE Viralinfection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下载PDF
《人面桃花》三部曲的精神内蕴
19
作者 王琮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21-525,共5页
《春尽江南》于2011年8月出版,这部小说是格非《人面桃花》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均创作于新世纪,分别写了国民革命早期、五六十年代和当下的中国。作者用优雅、精致、坚韧的语言一步步地逼近现实,用... 《春尽江南》于2011年8月出版,这部小说是格非《人面桃花》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均创作于新世纪,分别写了国民革命早期、五六十年代和当下的中国。作者用优雅、精致、坚韧的语言一步步地逼近现实,用花家舍的兴衰消解了乌托邦的神话,并在这个过程中展示了人类各种情感的幻灭与破碎以及命运的无常与宿命感。虽然言辞之间可见淡淡的悲伤与无奈,却也大大迥异于创作初期的虚无主义和绝望感,更多的是通过对个体生命在历史的沧桑变幻、时代的交替更迭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叙述,揭示时代的症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托邦 现实 死亡 命运
下载PDF
试论庄子“安之若命”的独特死亡意识
20
作者 王海廷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76-79,共4页
庄子观生死,是立于"道通为一"的高度,将生死置于"命"中。他认为,"命"即为"道",生死皆是由命定,人在面对死亡时,如果能顺应生死在大道中的自然运化,洞察生死之理,做到"安之若命",就... 庄子观生死,是立于"道通为一"的高度,将生死置于"命"中。他认为,"命"即为"道",生死皆是由命定,人在面对死亡时,如果能顺应生死在大道中的自然运化,洞察生死之理,做到"安之若命",就能化解"悦生恶死"的桎梏,安然"顺死",从而成为与道合一的得道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安之若命 顺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