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追寻精神的重生——《雨王汉德森》中的死亡主题解读
1
作者 吴俊龙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09-111,共3页
在小说《雨王汉德森》中,主人公汉德森生活在一个日趋杂乱世界里,死神时刻萦绕他左右,令他感到不安和焦虑。为了摆脱死亡的阴影,他开始远赴非洲自我追寻,渴望获得精神上的重生。最终他认识到肉体上的消亡并不代表精神的逝去,个体的离开... 在小说《雨王汉德森》中,主人公汉德森生活在一个日趋杂乱世界里,死神时刻萦绕他左右,令他感到不安和焦虑。为了摆脱死亡的阴影,他开始远赴非洲自我追寻,渴望获得精神上的重生。最终他认识到肉体上的消亡并不代表精神的逝去,个体的离开并不代表世界的毁灭。世间根本没有死亡,有的只是生命的延续。在与死亡对话中,汉德森的生活恢复了其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追寻 肉体 精神 对话
下载PDF
论中国死刑的立法限制
2
作者 陆玉文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9-21,共3页
虽然全球多数国家已废除或停止执行死刑,但是,中国至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废除死刑。中国的死刑应该按照相关国际条约的规定,借鉴国际立法例,从适用条件、适用对象、核准程序、执行方式上进一步限制,并尽快建立相应的法律救济制度。
关键词 国际义务 死刑缓期执行 赦免请求权
下载PDF
“无死刑之动议,不得死刑之裁判”——谈检察机关之死刑动议权
3
作者 谌东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48-53,共6页
从死刑量刑和判罚来看,明确死刑的动议和提高死刑之适用标准为限制死刑之必须:一是确立"无死刑主张不裁判"之原则,明确只有公诉机关提出适用死刑或执行死缓之主张请求,法院方可进行死刑适用的裁判;二是实行死刑案件两次开庭... 从死刑量刑和判罚来看,明确死刑的动议和提高死刑之适用标准为限制死刑之必须:一是确立"无死刑主张不裁判"之原则,明确只有公诉机关提出适用死刑或执行死缓之主张请求,法院方可进行死刑适用的裁判;二是实行死刑案件两次开庭之特别审理程序,赋予检察机关死刑动议权,由其在开庭前或法庭审理时以起诉书的方式提出,并相应提高死刑适用的标准。因此建议在立法中加入"没有公诉方死刑之请求,法院不得适用死刑裁判"之条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动议 死刑主张 死刑裁判 两次开庭
下载PDF
死亡损害赔偿请求权基础探究
4
作者 胡兴元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86-90,共5页
死亡损害赔偿请求权基础一直是民法上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单一的继承丧失说或固有损失说是难以对其予以概括的。通过对上述两种学说的分析,并结合我国现行法关于死亡损害赔偿的规定,对该请求权的基础进行了分类探究,以寻求死亡损害赔偿... 死亡损害赔偿请求权基础一直是民法上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单一的继承丧失说或固有损失说是难以对其予以概括的。通过对上述两种学说的分析,并结合我国现行法关于死亡损害赔偿的规定,对该请求权的基础进行了分类探究,以寻求死亡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正当性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损害赔偿 请求权基础 生命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