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Mao Zedong’s Early Physical Education Thought and Practice
1
作者 LU Shihan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2023年第1期43-49,共7页
This paper explores Mao Zedong’s early views o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ractice,focusing on the“Six-Section Exercise”he created.The exercise,which integrates elements from traditional health-preserving techniques,g... This paper explores Mao Zedong’s early views o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ractice,focusing on the“Six-Section Exercise”he created.The exercise,which integrates elements from traditional health-preserving techniques,gymnastics,boxing,and military training,was designed to promote balanced physical development,be practical and effective,and require less time per session.The paper argues that Mao Zedong’s views on physical education were grounded in the belief that it could effectively transform individuals and contribute to the creation of a strong sports nation.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context and social trends behind the creation of the“Six-Section Exercise”,including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and debat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static and dynamic,and new and old approaches to physical education.The paper concludes by suggesting that Mao Zedong’s early sports thinking has significant academic value and can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healthy China tod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o Zedong physical education six-section exercise new culture movement chinese and western sports debate.
下载PDF
必要的张力--近百年来中西医之辨
2
作者 龚鹏 才清华 江岩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2期161-169,共9页
中医百年的命运多舛,由表到里都发生了重大变迁。中医学中的古今、中西、体用、新旧之辨是文化大讨论的一部分,其辩论的议题在文化大讨论中都可以找到引子。以上不同方面的辩论是联通的,一定条件下彼此之间可以互换,在进化论的中介和引... 中医百年的命运多舛,由表到里都发生了重大变迁。中医学中的古今、中西、体用、新旧之辨是文化大讨论的一部分,其辩论的议题在文化大讨论中都可以找到引子。以上不同方面的辩论是联通的,一定条件下彼此之间可以互换,在进化论的中介和引导下贯穿于中医近代史中。古今、中西、体用、新旧之间的张力让中医学持续受到关注,在批评中螺旋式进步。中医学最终经受住了冲击,找到了平衡,逐步完成了近代向现代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中体西用 古今之辨 中西之辨 新旧之辨
下载PDF
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3
作者 范鹏 杨丽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共12页
“中国向何处去”的道路寻找在思想文化上表现为“古今中西之争”,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中体西用”,由进化论背景到唯物史观视域,这一争论的演进逐步深化。中国共产党人在破解“古今中西之争”过程中经过了长期努力,李大钊、毛泽... “中国向何处去”的道路寻找在思想文化上表现为“古今中西之争”,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中体西用”,由进化论背景到唯物史观视域,这一争论的演进逐步深化。中国共产党人在破解“古今中西之争”过程中经过了长期努力,李大钊、毛泽东、邓小平的贡献尤为突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目标的确立、“文化生命体”的现代文明观的确立和通过全球文明倡议促进形成人类文明共识体等方面,为彻底破解“古今中西之争”创造了根本的理论条件、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基础,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重要的原创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根本条件 “古今中西之争” “文化生命体” “人类文明共识体”
下载PDF
辩经式教学法联合案例教学法在西医院校中医学实践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哲 常靖 +4 位作者 徐斌 曹丽君 胡珊 赵娇 王倩倩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5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辩经式教学法联合案例教学法(CBL)对西医院校学生中医实践教学质量和学习兴趣的影响,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方法于2021年3月选择西安交通大学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260名,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130名与对照组130... 目的探讨辩经式教学法联合案例教学法(CBL)对西医院校学生中医实践教学质量和学习兴趣的影响,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方法于2021年3月选择西安交通大学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260名,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130名与对照组130名,在中医脏腑辨证实践教学中,实验组采用辩经式教学法联合CBL,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医实践教学授课法。比较2组学生脏腑辨证理论和病例实践考核的结果,以及对中医脏腑辨证的学习兴趣。结果实验组学生的脏腑辨证理论成绩为(31.29±2.89)分、病例实践成绩为(52.33±5.01)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学生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辩经式教学法联合CBL明显提升了中医实践教学质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长了学生的中医学知识,这样的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经式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西医院校 中医实践教学
下载PDF
十九世纪西方汉学期刊对汉语教学的多元探索
5
作者 方环海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9-29,共11页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中文教育已成为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早期西方汉学中对汉语教学问题的关注与知识的建构在16世纪就已开始,并引起了早期西方处于公共空间的百科全书和报刊的关注。特别是19世纪,以报刊为主体的公...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中文教育已成为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早期西方汉学中对汉语教学问题的关注与知识的建构在16世纪就已开始,并引起了早期西方处于公共空间的百科全书和报刊的关注。特别是19世纪,以报刊为主体的公共空间,深入分析了汉语学习的难点与成因、汉语声调学习的策略与方法,许多文献呈现出早期西方普通汉语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过程,不仅在报刊上分享了个体的汉语学习经历与经验,并进行了汉语教学的多元探索,包括中式汉字教学模式的反思与革新、汉语语法与语体的学习、汉语教师的本土化选择和汉语准确度与流利度的训练等诸多方面。通过了解19世纪主要外文期刊中所刊载的汉语教学知识,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早期西方公众眼中汉语教学的认知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汉学期刊 汉语教学 汉语知识学习 多元探索
下载PDF
基于一线从医人员的中西医结合发展调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春蕾 林静怡 +6 位作者 高昊昊 郭义 任海燕 贾鸿博 边育红 王蕾 郝征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51-157,共7页
调查研究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现状以及人们对其接受程度。以分层随机抽样法分别从全国10个省(直辖市)共选取16家医疗机构作为现场调研样本机构,并从中选取具有执业资格的30名临床专家大夫为调研对象。设置相关问题,进行一对一采访,并... 调查研究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现状以及人们对其接受程度。以分层随机抽样法分别从全国10个省(直辖市)共选取16家医疗机构作为现场调研样本机构,并从中选取具有执业资格的30名临床专家大夫为调研对象。设置相关问题,进行一对一采访,并对访谈报告和相关数据进行总结分析。赞同中西医结合的从医人员有27名,占总人数90%,反对中西医结合的从医人员有3名,占总人数10%。总体而言,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现状较为良好、人们对其接受度较高,但是仍处在发展初期,一线从医人员对其接受度仍存在差异,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列举了相关问题,并提出主要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现状 调查研究
下载PDF
冯契与古今中西之争(笔谈)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国荣 童世骏 +3 位作者 赵修义 陈卫平 王路 郁振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共4页
近代以来,"中国向何处去?"成为时代的中心问题,该问题在文化领域集中表现为"古今中西之争"。冯契的"智慧说"是在哲学层面上解决"古今中西之争"的创造性成果。在"智慧说"体系中,"... 近代以来,"中国向何处去?"成为时代的中心问题,该问题在文化领域集中表现为"古今中西之争"。冯契的"智慧说"是在哲学层面上解决"古今中西之争"的创造性成果。在"智慧说"体系中,"中国向何处去"不仅构成了哲学思考的背景,而且它本身就是具有哲学内涵的问题。冯契建构的"智慧说",既是中国哲学的当代发展形态,也具有世界哲学的意义。冯契"有根"的价值论,不仅回答了中国社会关注的经济问题,而且以独特的哲学体系,参与了世界性的百家争鸣。冯契从青年时期的文学创作到后来的哲学书写,特别是晚年的体系建构,体现了其对真善美统一的理想境界和自由人格的追求;就思想脉络和学术传统看,冯契与其师金岳霖之间是既有传承又有发展的关系。在总结"古今中西之争"的基础上会通和融入世界哲学,是冯契对中国现代哲学发展的期望,相应地,在近二十年来学术积累的基础上,对冯契思想的研究也应该进一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契 智慧说 古今中西之争
下载PDF
古今之争与政治重建:中华民族理论的困境和出路 被引量:7
8
作者 曹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88,共8页
百年来,中华民族理论试图回答的核心问题是:现代中国如何继承历史形成的广阔幅员,建立长期高效调集资源的超大民族国家。对此问题的不同解答,是造成中华民族理论诸多分歧的根本原因。就此而言,中华民族理论的政治重建,并非针对民族平等... 百年来,中华民族理论试图回答的核心问题是:现代中国如何继承历史形成的广阔幅员,建立长期高效调集资源的超大民族国家。对此问题的不同解答,是造成中华民族理论诸多分歧的根本原因。就此而言,中华民族理论的政治重建,并非针对民族平等理论和民族补偿政策,而是要在民族主义的问题上建立国家学说。这种国家学说要求增加传统民族理论缺乏的个体维度;扭转国族建设的文化本位为政治本位;提高政治效率,从而为充实政治规模提供根本保障。从本质上讲,中华民族理论不是"民族"的主张,而是"国家"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古今之争 政治重建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2
9
作者 赵小静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299-301,共3页
角结膜干燥症俗称"干眼症"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近年来对本病的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取得新的... 角结膜干燥症俗称"干眼症"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近年来对本病的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取得新的进展。本人回顾了近3a来有关的文献研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 现状与展望
下载PDF
试论钱穆与胡适的交谊及其学术论争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勇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77,共13页
在中国现代学术思想史上,钱穆与胡适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学者,一个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西化派的代表人物;一个是传统史学派的大家、文化民族主义史学的代表人物。本文以钱穆眼中的胡适为切入点,分析了不同时期两人的学术关联及其文化观的异... 在中国现代学术思想史上,钱穆与胡适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学者,一个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西化派的代表人物;一个是传统史学派的大家、文化民族主义史学的代表人物。本文以钱穆眼中的胡适为切入点,分析了不同时期两人的学术关联及其文化观的异同,认为钱穆对胡适的评价经历了一个由尊崇到疏离再到公开批评的转变过程,研究这个转变过程,对于20世纪的中国学术思想史而言,应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穆 胡适 交往 中西文化观 学术之争
下载PDF
中国社会学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从“社会学的春天”谈起 被引量:23
11
作者 景天魁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0-33,307,共14页
中国社会学有一个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就是中西古今问题。这个问题是它与生俱来的。在清末,第一代在中国传播社会学的先贤们,开创了融通与担当的两大传统,铸就了中国社会学的性格、特质和基因。民国时期"社会学中国化"的践行... 中国社会学有一个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就是中西古今问题。这个问题是它与生俱来的。在清末,第一代在中国传播社会学的先贤们,开创了融通与担当的两大传统,铸就了中国社会学的性格、特质和基因。民国时期"社会学中国化"的践行,对清末阶段的融通、担当两大传统均有继承和深化,并且推进到新的阶段。"中国化"不是"地域化",不是"国别化",而指的是一种文化基因、民族特性、一种历史逻辑。中西古今问题为什么不可回避?回避就是对西方中心主义的遵从,就是对民族虚无主义的默认;就是用生搬硬套代替消化、批判和融合,用照抄照搬代替自主创新。为什么是根本问题?如果回避了中西古今问题,那么所谓中国社会学就建立不起来,或者建立起来的也不可能是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能够回答中国问题的社会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中国化 中西古今问题 自主创新 学术复兴
下载PDF
中西近现代体育发展过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凌平 卢芬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6-10,共5页
世界上真正的近代竞技体育是在西方新兴资产阶级的历史脚步声中,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所代表的人类理性精神向封建和教会势力一次次猛攻中产生和发展的,是竞技体育冲过黑暗时期的质的飞跃。所以,近代西方竞技体育是冲破思... 世界上真正的近代竞技体育是在西方新兴资产阶级的历史脚步声中,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所代表的人类理性精神向封建和教会势力一次次猛攻中产生和发展的,是竞技体育冲过黑暗时期的质的飞跃。所以,近代西方竞技体育是冲破思想障碍而形成的,是从精神解放上升到物质形态,从思想上的向往,发展到物质利益实践的一个过程。中国当代竞技体育始终与民族的命运、民族的解放和国家振兴保持着天然的血肉般的关系,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动力来自民族的自强意识。因此争取民族独立,振兴民族经济、民族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全面现代化,实现民族的崛起与腾飞,是本世纪民族的中心任务,它构成了时代的基本内容,社会历史的中心,民族意识的中心,也规定了中国竞技体育的基本性质和走向。显而易见,西方竞技体育的发展进程是由于自身内部的矛盾运动而引起的,它更具有自然发展状态下的和谐性,因而我们认为它是一种顺向性的发展过程。而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进程,其原因并不仅仅在于自身内部的矛盾运动,即使这种内部的矛盾运动,也是由于西方文化和竞技体育的撞击而大大强化了的。因而可将中国近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称为逆向性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近现代体育 逻辑起点 发展动力 逆向性发展过程
下载PDF
传统与现代性:近代中西医论争的文化表征 被引量:15
13
作者 郝先中 《皖西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34-139,共6页
从文化接触的视角来看,近代以来中西医之间的论争与对立,无疑是中西两种文化体系及话语场域之间的冲突。这场论争实质上是中国文化近代化运动在医学领域的反映,烘托出近代思想文化史上的一道景观。五四时期的欧化思潮与反传统主义为中... 从文化接触的视角来看,近代以来中西医之间的论争与对立,无疑是中西两种文化体系及话语场域之间的冲突。这场论争实质上是中国文化近代化运动在医学领域的反映,烘托出近代思想文化史上的一道景观。五四时期的欧化思潮与反传统主义为中西医论争埋下了思想根苗,而转型时期传统与现代化的冲突构成了中西医论争的文化表征。历史表明,对抗与排拒无济于事,多元与共生才是合理的发展路径,而豁达与从容或许是中国医学走向未来最为舒展的文化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西医 传统文化 现代性 中西医论争
下载PDF
“西学中源”说的现代思考 被引量:6
14
作者 马克锋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79-84,90,共7页
]“西学中源”说是近代以来国人认识西方的一种文化模式。从其正面影响来看 ,具有认同西学、激活中学 ,会通中西文化的时代意义。从其负面作用来看 ,反映了“一源幅射”的文化传播观 。
关键词 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 现代思考
下载PDF
“理智不是干燥的光”——冯契对科学与哲学关系的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先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0-107,183,共8页
针对金岳霖有关两种知识的区分和近代科学与哲学的分裂,冯契提出了"理智不是干燥的光",认为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分化虽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但是从历史和理论两个方面来看,两者最终还是要走向综合,而走向综合的方式则是在认识世... 针对金岳霖有关两种知识的区分和近代科学与哲学的分裂,冯契提出了"理智不是干燥的光",认为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分化虽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但是从历史和理论两个方面来看,两者最终还是要走向综合,而走向综合的方式则是在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过程中"转识成智"。实际上,冯契综合科学与哲学不仅仅是要解决科学与人文分裂的问题,更是要通过回答其所关涉的中西文化之争,从哲学和文化的角度来解答"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从而为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指出一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契 科学 哲学 人文 中西之争
下载PDF
西方汉学语境下《尔雅》的解读与呈现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志强 赖春艳 《国际汉学》 CSSCI 2021年第4期115-122,202,共9页
《尔雅》作为现存最早的古汉语训诂辞书和百科典籍,自19世纪以来逐渐受到西方汉学家的关注。高本汉、讷瑟恩、柯蔚南和卡尔四位汉学家是《尔雅》海外研究的主要代表。汉学家们解读《尔雅》文本所体现出的“他者”特点丰富了《尔雅》研究... 《尔雅》作为现存最早的古汉语训诂辞书和百科典籍,自19世纪以来逐渐受到西方汉学家的关注。高本汉、讷瑟恩、柯蔚南和卡尔四位汉学家是《尔雅》海外研究的主要代表。汉学家们解读《尔雅》文本所体现出的“他者”特点丰富了《尔雅》研究,他们研究的问题与中国的《尔雅》研究形成呼应,其文本解读方法为《尔雅》研究带来学术上的启示,其文本呈现方式为《尔雅》对外译介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尔雅》 西方汉学 解读 呈现 中国典籍外译
下载PDF
论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论战的中西之辩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桂林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7-91,共5页
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论战的深层原因几乎都可以归结到中西文化观念的冲突,中西之辩引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纪焦虑,而启蒙与救亡的两大时代主题则使得20世纪中国的中西之辩从来就是互相牵制,互相渗透。整体否定的文化策略与二元对立的思... 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论战的深层原因几乎都可以归结到中西文化观念的冲突,中西之辩引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纪焦虑,而启蒙与救亡的两大时代主题则使得20世纪中国的中西之辩从来就是互相牵制,互相渗透。整体否定的文化策略与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成为20世纪中西之辩的主要表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文学 思潮论战 中西之辩
下载PDF
洋务新政时期普通士人的思想转型——以江顺诒为中心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柏岭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3-80,共8页
在晚清洋务新政背景下,江顺诒虽屈居下僚,然能以通时务、达事权为奋斗目标。在中外文明比较中,除了对基督教有所批评外,对西洋商业文明、政治制度等多持肯定态度。虽给人"抑中而扬外"的印象,然实则是以"西学中源"... 在晚清洋务新政背景下,江顺诒虽屈居下僚,然能以通时务、达事权为奋斗目标。在中外文明比较中,除了对基督教有所批评外,对西洋商业文明、政治制度等多持肯定态度。虽给人"抑中而扬外"的印象,然实则是以"西学中源"为底色的一种"尊西方——超西方"的路径。在古今之变上,并非由"泥古"到"求新"的简单转型,而是务求实用,主张"泥古"、"背古"皆非,以富强为目标的社会发展观。他从一个普通知识分子的角度,回应了洋务新政所带给人们价值观的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新政 江顺诒 中西文明 古今演变 近代转型
下载PDF
现代学术文化与20世纪古文献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涂耀威 《云梦学刊》 2009年第2期35-38,共4页
古文献学研究在20世纪初有一些新变化。五四新文化运动、西学东渐之风、整理国故、古史辨运动以及学术专业化的发展等现代学术文化风潮,对古文献学研究的现代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间梁启超、胡适、顾颉刚等人对古文献学的新发展起到了... 古文献学研究在20世纪初有一些新变化。五四新文化运动、西学东渐之风、整理国故、古史辨运动以及学术专业化的发展等现代学术文化风潮,对古文献学研究的现代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间梁启超、胡适、顾颉刚等人对古文献学的新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学 西学东渐 整理国故 古史辨
下载PDF
五四前后思想论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基于思想史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海军 郝思佳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4-82,共9页
近代中国复杂的现实国情是社会思潮之间爆发论战的主要缘由,五四新文化运动敞开输入"新学理"的大门,造就了近代中国杂糅混乱而又生机勃勃的思想世界。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实验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等思潮... 近代中国复杂的现实国情是社会思潮之间爆发论战的主要缘由,五四新文化运动敞开输入"新学理"的大门,造就了近代中国杂糅混乱而又生机勃勃的思想世界。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实验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等思潮,围绕中国革命及中国文化"何处去"展开思想竞技。在"问题"与"主义"论战、无政府主义论战、"社会主义"论战、东西文化论战、科玄论战后,马克思主义逐步同其他社会思潮区别开来,彰显其理论真理性和实践真理性,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逐步深入作出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思潮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