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debris flow control effect and hazard assessment in Xinqiao Gully,Wenchuan M_(s)8.0 earthquake area based on numerical simulation
1
作者 Chang Yang Yong-bo Tie +3 位作者 Xian-zheng Zhang Yan-feng Zhang Zhi-jie Ning Zong-liang Li 《China Geology》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48-263,共16页
Xinqiao Gully is located in the area of the 2008 Wenchuan M_(s)8.0 earthquake in Sichuan province,China.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2023"6-26"Xinqiao Gully debris flow event,this study assessed the eff... Xinqiao Gully is located in the area of the 2008 Wenchuan M_(s)8.0 earthquake in Sichuan province,China.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2023"6-26"Xinqiao Gully debris flow event,this study assess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ebris flow control project and evaluated the debris flow hazards.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s,the indicators of flow intensity reduction rate and storage capacity fullness were proposed to quant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ngineering measures in the debris flow event.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bris flow control project reduced the flow intensity by41.05%to 64.61%.The storage capacity of the dam decreases gradually from upstream to the mouth of the gully,thus effectively intercep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debris flow.By evaluating the debris flow of different recurrence intervals,further measures are recommended for managing debris flow ev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lide debris flow Hazard assess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OpenLISEM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ject Wenchuan M_(s)8.0 earthquake Xinqiao Gully Sichuan province Geological hazards survey engineering
下载PDF
Protective effects of baffles with different positions,row spacings,heights on debris flow impact
2
作者 SUN Xinpo CHEN Min +5 位作者 BI Yuzhang ZHENG Lu CHE Chi XU Ao TIAN Zijian JIANG Zheyua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7期2352-2367,共16页
The baffle effectively slowed down debris flow velocity,reduced its kinetic energy,and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the distance of debris flow movement.Consequently,they are widely used for protection against natural haza... The baffle effectively slowed down debris flow velocity,reduced its kinetic energy,and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the distance of debris flow movement.Consequently,they are widely used for protection against natural hazards such as landslides and mudslides.This study,based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DEM(Discrete Element Method),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baffle positions on debris flow protection.Debris flow velocity and kinetic energy variations were studied through single-factor experiments.Suitable baffle positions were preliminarily selected by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first-row baffle position on the impact force and accumulation mass of debris flow.Subsequently,based on the selected baffle positions and four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baffle protection(baffle position(P),baffle height(h),row spacing(S_(r)),and angle of transit area(α)),an orthogonal design was employed to further explore the optimal arrangement of baffles.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use of a baffle structure could effectively slow down the motion velocity of debris flows and dissipate their energy.When the baffle is placed in the transit area,the impact force on the first-row baffle is greater than that when the baffle is placed in the deposition area.Similarly,when the baffle is placed in the transit area,the obstruction effect on debris flow mass is also greater than that when the baffle is placed in the deposition area.Through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range analysis,when the impact on the first row of baffles is used as the evaluation criterion,the importance of each influencing factor is ranked asα>P>S_(r)>h.When the mass of debris flow behind the baffle is regarded as the evaluation criterion,the rank is changed to P>α>S_(r)>h.The experiment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baffle arrangement is:P_(5),S_(r)=16,α=35°,h=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bris flow BAFFLE Protective effect Discrete element
下载PDF
基于改进云模型和线性规划优化算法的山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3
作者 李莉 倪波 +3 位作者 强跃 吴恒滨 汪魁 赵东升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4-43,共10页
泥石流是一种由暴雨或地震诱发常发生在山区的破坏力强大的地质灾害,为了提前预防和减少其破坏能力,使用特定算法评价其危险性十分必要。采用云模型雾化特性对各评价指标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后耦合,得到合理的权重阈值区间。以线性规划... 泥石流是一种由暴雨或地震诱发常发生在山区的破坏力强大的地质灾害,为了提前预防和减少其破坏能力,使用特定算法评价其危险性十分必要。采用云模型雾化特性对各评价指标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后耦合,得到合理的权重阈值区间。以线性规划优化算法通过设定目标函数后对各评价指标在权重区间内动态取值,从而得到各个泥石流沟渠最危险评分。改进了单指标的云数字特征公式,构建覆盖更全面的综合云模型,输入最大危险评分对研究区泥石流沟渠进行危险性分级。将该研究应用在汶川地震后北川县产生的72条泥石流沟渠实例中,其评价结果显示与研究区实际地形环境情况相吻合,为相似类型泥石流灾害的预防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泥石流 危险性评价 线性规划 云模型 耦合权重
下载PDF
尾矿库溃坝泥石流多级拦截坝防护效果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闫崭 宋英华 +3 位作者 李墨潇 胡少华 周虹延 邓金鹏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7,共7页
为了减轻山谷型尾矿库溃坝形成的高流速、强冲击力的尾砂泥石流对下游生命财产造成的损伤,设计以拱型为基础坝型的多级拦截坝,在此基础上构建三维数值模型,对尾矿库多级拦截坝滞留尾砂泥石流效果和对下游敏感目标防护作用开展深入研究... 为了减轻山谷型尾矿库溃坝形成的高流速、强冲击力的尾砂泥石流对下游生命财产造成的损伤,设计以拱型为基础坝型的多级拦截坝,在此基础上构建三维数值模型,对尾矿库多级拦截坝滞留尾砂泥石流效果和对下游敏感目标防护作用开展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尾矿库溃坝后形成的尾砂泥石流经多级拦截坝拦挡缓冲后,尾砂在拦截坝处滞留历程分为“爬升、回淤、攀越”3个阶段,最大流动速度减少约8.86 m/s、砂流到达村庄的最大水位高程时间推迟约210 s,下游村庄最大淹没水深降低约3.47 m,平均淤砂深度减小近1.87 m,设计的多级拦截坝滞砂防护效果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溃坝泥石流多级拦截坝安全防护问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砂泥石流 多级拦截坝 滞砂效果 防护作用
下载PDF
涪江源区韩家沟泥石流防治工程改进前后危险性分析
5
作者 唐海兵 吴建军 +4 位作者 张春山 杨为民 渠敬凯 马思琦 徐传成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9-672,共14页
为了降低涪江源区左岸韩家沟泥石流的危害,文章采用遥感解译、野外调查、FLO-2D数值模拟等手段,查清了韩家沟泥石流特征及其防治现状,认为现有防治工程不能满足防灾需求,并据此提出改进的防治工程,对不同降雨频率下防治工程改进前后的... 为了降低涪江源区左岸韩家沟泥石流的危害,文章采用遥感解译、野外调查、FLO-2D数值模拟等手段,查清了韩家沟泥石流特征及其防治现状,认为现有防治工程不能满足防灾需求,并据此提出改进的防治工程,对不同降雨频率下防治工程改进前后的泥石流危险性进行了研究,并分析改进防治工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韩家沟位于“8·8”九寨沟地震扰动区,震后泥石流物源丰富,导致每逢强降雨时泥石流频发。在10年一遇降雨频率下,丰河村及平松路均处于低危险区,现有防治工程可有效防治泥石流灾害;在50年一遇降雨频率下,丰河村处于泥石流高危险区,泥石流冲出排导槽,冲毁平松路,现有防治工程不能满足要求。采用多级拦挡坝、排导槽截弯取直等改进的防治工程后,可有效预防泥石流对沟口下方承灾体的损害,泥石流堆积方量减少50.2%,堆积面积减少86%,高危险区均位于排导槽内,治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泥石流 改进防治工程 治理效果 降雨 地质灾害
下载PDF
基于Massflow模型的冷渍沟泥石流工程治理效果评价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铁骥 孙书勤 +1 位作者 赵峥 张旭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5-201,共7页
强震影响区、充沛的雨量、特殊的地质环境使得西昌市冕宁县区域地质灾害频发。现场调查冕宁县冷渍沟泥石流,获取了泥石流的降雨雨量及泥石流密度等模拟的相关数据,利用Massflow和ArcGis软件,再现了冷渍沟泥石流的运动特征,得到泥石流工... 强震影响区、充沛的雨量、特殊的地质环境使得西昌市冕宁县区域地质灾害频发。现场调查冕宁县冷渍沟泥石流,获取了泥石流的降雨雨量及泥石流密度等模拟的相关数据,利用Massflow和ArcGis软件,再现了冷渍沟泥石流的运动特征,得到泥石流工程治理前、后的危险性评价图。对比工程治理前后模拟图得出:工程治理前,冷渍沟泥石流最大流速8.55 m/s,最大泥深7.5m,沟道高危险区占77%、中危险区占13%、低危险区占10%;工程治理后,拦挡坝位置泥深最大,沟道堆积物减少且沟道与安宁河交汇处的危险区范围变小,危险程度明显减弱。评价结果表明:冷渍沟泥石流拦挡坝能很好地对泥石流冲出物进行拦截,从而达到降低沟域危险程度的工程治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数值模拟 危险性评价 工程治理
下载PDF
布尔津抽水蓄能电站库区泥石流特征及其对工程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飞 云海浪 曹宝宝 《水利水电快报》 2023年第7期45-49,共5页
为分析泥石流对布尔津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的影响,基于库区泥石流发育分布特征,对影响较大的3条泥石流沟的容重、峰值流量、冲出固体物质总量等工程参数进行计算,评价了库区泥石流的危险性,从水库淤积、冲击能力及库区水质3个方面讨论了泥... 为分析泥石流对布尔津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的影响,基于库区泥石流发育分布特征,对影响较大的3条泥石流沟的容重、峰值流量、冲出固体物质总量等工程参数进行计算,评价了库区泥石流的危险性,从水库淤积、冲击能力及库区水质3个方面讨论了泥石流对工程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水库运营期间库容淤积总量为36.914万m 3,下水库死库容仅16万m 3,长期积累将减小库容,超过死水位库容后将失去调节和发电功能;②库区泥石流整体及单块最大冲击力较大,对坝址区水工建筑及工程施工有直接影响,需设置必要的防治措施。研究成果对库址选择及水工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危险性评价 工程影响 布尔津抽水蓄能电站
下载PDF
导流堤遭受泥石流灾害的易损性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谷丰宇 徐林荣 李永威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5-154,共10页
开展导流堤易损性研究,为泥石流地区防治工程等级的划定和导流堤防灾减灾能力的判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以雅泸路雀儿沟导流堤遭受的泥石流灾害为工程背景,参照有关易损性的研究成果,提出导流堤易损性的概念。结合泥石流致灾特征和... 开展导流堤易损性研究,为泥石流地区防治工程等级的划定和导流堤防灾减灾能力的判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以雅泸路雀儿沟导流堤遭受的泥石流灾害为工程背景,参照有关易损性的研究成果,提出导流堤易损性的概念。结合泥石流致灾特征和导流堤承灾时的特点,建立泥石流危害作用下导流堤的工程易损性评价方法,并利用所提出的组合层次法处理指标权重问题。采用该评价方法对雀儿沟导流堤进行易损性评价,结果为高度易损性,说明该导流堤工程的整体运行情况较差,防护能力较低,需要及时对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以保证其能够正常服役。评价结果与现场实地调查情况和定量计算结果一致,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导流堤 工程易损性 防灾减灾 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藏南聂拉木镇地质灾害和河岸工程病害调查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景晶晶 吴志坚 +2 位作者 丁万鹏 储城鑫 马巍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40,共9页
聂拉木镇位于藏南高山峡谷区,是喜马拉雅山脉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与尼泊尔交界的边陲重镇,生态和国防地位重要,地震地质灾害频发。通过现场调查,得到了聂拉木镇区及其周边的滑坡、危岩落石、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及河岸工程... 聂拉木镇位于藏南高山峡谷区,是喜马拉雅山脉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与尼泊尔交界的边陲重镇,生态和国防地位重要,地震地质灾害频发。通过现场调查,得到了聂拉木镇区及其周边的滑坡、危岩落石、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及河岸工程病害的分布特征,并结合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气候和冰川冻土条件分析了灾害成因。结果表明:聂拉木镇及其周边共发现地质灾害和工程病害点39处,其中滑坡8处、危岩落石21处、泥石流冲沟2处、河岸坍塌8处;滑坡均为堆积层浅层滑塌,危岩落石以节理裂隙切割型岩质崩塌和冻拔石失稳为主,泥石流为降雨诱导型和冰川溃决型,河岸工程病害主要为急流和冰凌冲击型破坏;区内强烈的构造运动、显著的季节性冻融作用和季节强降雨冲刷为灾害主要诱因。聂拉木镇区内地质灾害和河岸工程病害发育具有点小、面广、高风险的特点,建议系统开展镇区灾害风险评估、及时开展分级治理和制定灾害应急预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聂拉木镇 滑坡 危岩落石 泥石流 河岸工程病害
下载PDF
降雨型泥石流临界雨量定量分析 被引量:62
10
作者 丛威青 潘懋 +2 位作者 李铁锋 任群智 李仁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2808-2812,共5页
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当日雨量和前期有效降雨量进行回归分析,形成了一整套对降雨型泥石流临界雨量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并在辽宁省岫岩县进行了试用。在收集灾害发生当日各雨量站点雨量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等值线法将点雨量转变成面雨量... 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当日雨量和前期有效降雨量进行回归分析,形成了一整套对降雨型泥石流临界雨量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并在辽宁省岫岩县进行了试用。在收集灾害发生当日各雨量站点雨量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等值线法将点雨量转变成面雨量,从而获得灾害发生对应雨量,进而采用向前顺推的办法获得灾害未发生时所对应降雨量,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最佳雨量计算天数。然后,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对灾害发生及未发生样本对应的当日雨量和前期有效降雨量进行回归分析,有效降雨量系数分别采用了经验值(0.84)和利用岫岩雨量、水文数据计算得到的实际数值(0.61)。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分类效果,可对于泥石流灾害做到了定量化预测,利用两种有效降雨量系数计算得到的结果都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泥石流 临界雨量 LOGISTIC回归 前期有效降雨量
下载PDF
隧道工程遭受泥石流灾害的工程易损性评价 被引量:27
11
作者 徐林荣 王磊 苏志满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153-2158,共6页
以往泥石流易损性评价主要针对经济、社会、物质和环境的易损程度,未见关于工程基础设施易损程度评价。为此,以枝柳铁路卓福隧道遭受泥石流灾害为工程背景,提出了工程易损性的概念,根据隧道承灾特点和泥石流致灾特征,系统分析了隧道的... 以往泥石流易损性评价主要针对经济、社会、物质和环境的易损程度,未见关于工程基础设施易损程度评价。为此,以枝柳铁路卓福隧道遭受泥石流灾害为工程背景,提出了工程易损性的概念,根据隧道承灾特点和泥石流致灾特征,系统分析了隧道的地质选址、工程设计、隧道施工、运营维护以及泥石流致灾因子对隧道工程易损程度的影响,确定了工程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于AHP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工程易损性的评估方法。并以实例验证该方法可行性,为泥石流地区隧道工程防治等级确定和隧道承灾能力评估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工程易损性 模糊综合评价法 隧道工程 承灾能力
下载PDF
基于GIS区域边坡失稳灾害预测与评价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纯祥 蒋宇静 +1 位作者 谢谟文 江崎哲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449-2454,共6页
滑坡和泥石流是边坡失稳后两种主要的运动方式,是山区重大的地质灾害。对既往滑坡和泥石流进行研究,以此作为基础来预测和评价本地区潜在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是防灾减灾的一个重要措施。大多数泥石流是在强降雨的情况下,由滑坡滑入山谷... 滑坡和泥石流是边坡失稳后两种主要的运动方式,是山区重大的地质灾害。对既往滑坡和泥石流进行研究,以此作为基础来预测和评价本地区潜在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是防灾减灾的一个重要措施。大多数泥石流是在强降雨的情况下,由滑坡滑入山谷河道而形成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值模型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两步骤方法预测和评价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宝川区集地区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首先分析该区域可能存在的新滑坡,然后假定这些滑坡在遇到强降雨时形成泥石流,利用数值模拟流动过程分析其在三维复杂地形下的泛滥过程,预测可能受害的房屋和路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滑坡 泥石流 地理信息系统(GIS) 数值模型 灾害 评价
下载PDF
公路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分区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赵欢 田伟平 +2 位作者 李家春 齐洪亮 尹超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2期24-29,共6页
为公路泥石流灾害的防治与管理提供宏观层面的参考,针对中国公路泥石流灾害进行了危险性分区研究。从地形地貌、水源条件、物源条件及植被条件4方面分析了致灾因素,结合致灾因素影响程度,选取了相应评价指标并分级与评分;采用致灾因素... 为公路泥石流灾害的防治与管理提供宏观层面的参考,针对中国公路泥石流灾害进行了危险性分区研究。从地形地貌、水源条件、物源条件及植被条件4方面分析了致灾因素,结合致灾因素影响程度,选取了相应评价指标并分级与评分;采用致灾因素叠加法建立了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利用Arc GIS10.0软件计算绘制了各评价指标分级图件、《中国公路泥石流灾害危险度图》,并以危险度为分区指标,编制了《中国公路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分区图》,将全国划分为极严重危险、严重危险、中等危险、低危险4个等级区,危险性分区结果与公路泥石流灾害实际分布特征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工程 泥石流灾害 致灾因素 危险性评价 GIS 危险性分区
下载PDF
四川省都江堰龙池甘沟泥石流特征及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智晶子 王运生 +1 位作者 韩丽芳 徐鸿彪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0年第4期52-56,共5页
甘沟位于都江堰市龙池乡,5.12地震使沟内增加了大量松散物源。2008年9月甘沟发生泥石流,沟口的个别居民点被摧毁;因沟内物源未被全部带走,沟口的公路及居民点仍受泥石流的威胁。本文采用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结合现场勘察,对甘沟... 甘沟位于都江堰市龙池乡,5.12地震使沟内增加了大量松散物源。2008年9月甘沟发生泥石流,沟口的个别居民点被摧毁;因沟内物源未被全部带走,沟口的公路及居民点仍受泥石流的威胁。本文采用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结合现场勘察,对甘沟泥石流形成条件、类型、发育特点、危险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沟属于中型、低频、中等易发、沟谷型泥石流,对沟口公路影响大,对紫坪铺库区仅为淤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沟泥石流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工程效应 四川省都江堰
下载PDF
滑坡型泥石流转化机制环剪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张明 胡瑞林 +1 位作者 殷跃平 崔芳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22-832,共11页
以四川省达县青宁乡滑坡为研究对象,在查明青宁乡滑坡转化泥石流过程的基础上,利用环剪试验模拟青宁乡滑坡失稳以后滑体长距离滑动剪切的过程,分析在剪切过程中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结果显示,滑坡型泥石流的转化,除了目前国际上普... 以四川省达县青宁乡滑坡为研究对象,在查明青宁乡滑坡转化泥石流过程的基础上,利用环剪试验模拟青宁乡滑坡失稳以后滑体长距离滑动剪切的过程,分析在剪切过程中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结果显示,滑坡型泥石流的转化,除了目前国际上普遍关注的超孔隙水压力的作用外,软弱基座效应也是重要的转化机制之一。滑体在滑动剪切过程中,滑体的剪缩效应以及颗粒的破碎和分层,使滑体土的体积减小,孔隙水压力上升,滑体土的剪切强度降低;同时,滑体的底部形成粉土液化层,且剪切距离越大,黏质粉土液化层的厚度越大,托着滑体快速向前滑动,大大降低了滑体的整体稳定性,该效应为软弱基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滑坡型泥石流 青宁乡滑坡 环剪试验 超孔隙水压力 软弱基座效应
下载PDF
不同工程情景和降雨频率工况下白龙江流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高峰 陈宗良 +3 位作者 毛佳睿 田运涛 高幼龙 邓兵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0-40,共11页
为深入认识不同工况下泥石流灾害的堆积特征及潜在危害,采用FLO-2D模型对白龙江流域泥湾沟在有无治理情景不同降雨频率条件下泥石流堆积特征及危险区进行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有工程治理情景下,泥湾沟危险区面积相对无工程时减少29.71%~... 为深入认识不同工况下泥石流灾害的堆积特征及潜在危害,采用FLO-2D模型对白龙江流域泥湾沟在有无治理情景不同降雨频率条件下泥石流堆积特征及危险区进行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有工程治理情景下,泥湾沟危险区面积相对无工程时减少29.71%~52.06%;无工程治理情景下1%、2%、5%等3种降雨重现期工况的冲出固体物质量是有工程治理同等条件下的1.55~2.99倍。结合构建的泥石流一次最大冲出量模型对模拟结果进行误差分析,结果显示在有无工程治理情景下泥石流最大堆积厚度及冲出固体物质总量相对误差分别在0.74%~28.48%、2.03%~14.97%范围内,模拟效果较好,可为今后白龙江流域降雨型泥石流工程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流域 泥湾沟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FLO-2D 工程防治
下载PDF
平武县兴坪沟泥石流特征及其工程防治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冯文凯 何山玉 +2 位作者 刘志刚 易小宇 白慧林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94-805,共12页
地震对地质环境的改变,产生的地质灾害效应会在5~10a或者更长的时间显现,汶川地震前后平武县发育泥石流数变化较大。根据多次现场调查,收集分析近8a的各类资料,对平武县地震前后发育泥石流情况及特征做了分析对比研究,对兴坪沟泥石流的... 地震对地质环境的改变,产生的地质灾害效应会在5~10a或者更长的时间显现,汶川地震前后平武县发育泥石流数变化较大。根据多次现场调查,收集分析近8a的各类资料,对平武县地震前后发育泥石流情况及特征做了分析对比研究,对兴坪沟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近年来的发展演化情况以及工程防治效果进行详细分析,得出:(1)平武县境内因汶川地震诱发的泥石流灾害85%左右在地震后的5a内趋于稳定不再存在安全隐患;(2)兴坪沟因其物源极为丰富、主沟纵坡降较小、流域面积较大、支沟众多等特征目前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3)兴坪沟泥石流防治工程效果良好;(4)下一步防治建议:在大沙坝段(距沟口1.1km处)修建单边防护堤,及时对郑家山滑坡进行工程治理,加强物源区耕地、弃渣管理,保护汇水区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兴坪沟 泥石流特征 防治工程效果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雅砻江支流某泥石流沟特征及其工程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吉锋 石豫川 +1 位作者 葛华 刘汉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79,共3页
雅砻江支流上某拟建水电站,库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库尾右岸某大型泥石流沟,其于2003年曾爆发百年一遇泥石流,堵塞江水5 min左右,在阐述该泥石流沟发育历史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其汇水-物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特征,最后通过计算估测该泥石... 雅砻江支流上某拟建水电站,库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库尾右岸某大型泥石流沟,其于2003年曾爆发百年一遇泥石流,堵塞江水5 min左右,在阐述该泥石流沟发育历史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其汇水-物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特征,最后通过计算估测该泥石流沟动力学特征,并对其工程效应做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砻江支流 泥石流 特征 工程效应
下载PDF
西南某水电站闸址区右岸泥石流特征及其工程效应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石豫川 王运生 +3 位作者 冯文凯 邓明森 王学武 房东恒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70-73,106,共5页
西南某水电站闸址区右岸三坪子沟,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泥石流活动。通过现场系统调查和室内的综合分析认为,该泥石流的特点如下:①地处扬子板块西缘(槽台结合部位),小流域主要出露浅变质的三叠系岩层,岩体经历多期强烈变形,具有复杂的构造... 西南某水电站闸址区右岸三坪子沟,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泥石流活动。通过现场系统调查和室内的综合分析认为,该泥石流的特点如下:①地处扬子板块西缘(槽台结合部位),小流域主要出露浅变质的三叠系岩层,岩体经历多期强烈变形,具有复杂的构造背景;②小流域内见11条不同规模的断层,并发育多组节理,岩体破碎,有利于次生改造;③新构造活动强烈,第四纪以来抬升幅度大,多在2mm a以上;④降雨丰富,年降雨达1000mm以上,而且集中在6~9月份;⑤泥石流形成区汇水面积大,崩坡积及洪积物发育,物源丰富;⑥流通区窄陡,有利于泥石流的加速;⑦堆积区位于离沟口上游2km的古堰塞湖内;⑧由于沟口泥石流搬运的大部分固体物质未到沟口就已堆积下来,然后被携沙水流所代替;⑨该泥石流沟仍有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⑩三坪子沟100a一遇泥石流输送到雅砻江的泥沙量在3×104m3以下。因此,即使未来发生100a一遇的泥石流,对上、下闸址也不会构成直接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工程效应 水电站 地质构造 地层
下载PDF
烧房沟滑坡型泥石流工程治理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卜祥航 唐川 +2 位作者 屈永平 常鸣 程霄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0-227,共8页
国内对泥石流治理措施谷坊坝、格栅坝的作用和效果研究较多,而对滑坡型泥石流的综合治理措施和效果研究较少。2010.8.14强降雨过程导致汶川震区映秀镇烧房沟滑坡型泥石流暴发,通过分析其运动过程和现状沟道特征,结合滑坡堵点和沟道深切... 国内对泥石流治理措施谷坊坝、格栅坝的作用和效果研究较多,而对滑坡型泥石流的综合治理措施和效果研究较少。2010.8.14强降雨过程导致汶川震区映秀镇烧房沟滑坡型泥石流暴发,通过分析其运动过程和现状沟道特征,结合滑坡堵点和沟道深切的特点,治理工程采用"防堵防切"综合工程结构形式:"上游谷防群+中游抗滑桩、挡土板和肋板护脚护底+下游3座格栅坝+渡槽明洞跨越G213",并分析各分项工程作用:"减弱龙头动能"+控制LS01堵点、保护"鞋尖"+"拦粗放细"、"顺畅排导"。最后利用"2010.8.14"与"2013.7.10"的历史降雨量和固体参与量对比、工程治理前后动储量对比和各分项工程治理前后的沟道特点对比,验证了烧房沟滑坡型泥石流综合治理工程的效果良好。为今后震区滑坡型泥石流工程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型泥石流 堰塞体 工程治理 效果分析 汶川地震 烧房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