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se study of debris flow disaster scenario caused by torrential rain on Kiyomizu-dera, Kyoto, Japan - using Hyper KANAKO system 被引量:1
1
作者 Kana NAKATANI Satoshi HAYAMI +1 位作者 Yoshifumi SATOFUKA Takahisa MIZUYAMA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2期193-202,共10页
This paper presents debris-flow numerical simulations using the Hyper KANAKO system,developed by the authors.The system uses the debris flow simulator KANAKO 2D equipped with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hence,a us... This paper presents debris-flow numerical simulations using the Hyper KANAKO system,developed by the authors.The system uses the debris flow simulator KANAKO 2D equipped with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hence,a user can easily produce appropriate landform data for simulations using standard laser profiler data,and visualize the results using a GIS.Hyper KANAKO was applied to the streams around Kiyomizu-dera in Kyoto,Japan.Kiyomizu-dera is a famous temple in Japan which is visited by numerous tourists throughout the year.We simulated a disaster scenario of debris flow caused by torrential rain.We set the hydrograph using rainfall intensity data,and set the landform data using information from the Geospatial Information Authority of Japan(GSI) and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We evaluated different mesh sizes and also used a digital surface model(DSM) to consider the building heights.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small mesh size,the debris flowmoved through the roads,which seems realistic for a disaster situation.When buildings were considered,the flow direction changed,and a 1-m flow depth,which was deeper than in other cases,appeared in the flow path.This may pose a dangerous situation for evacu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灾害 子系统 日本 清水 暴雨 京都 图形用户界面 地理空间信息
下载PDF
2003年夏季淮河流域梅雨期西太平洋副高结构和活动特征及动力机制分析 被引量:45
2
作者 赵兵科 姚秀萍 吴国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71-779,共9页
通过资料分析和诊断, 揭示了在2003年6~7月淮河流域暴雨期间, 西太平洋副高相对偏北并且呈现南北变化相对稳定、东西变化明显的特征; 强劲而稳定少动的中纬度西风急流使得西太平洋副高难以北抬, 从而造成了淮河流域降雨带的稳定少动. ... 通过资料分析和诊断, 揭示了在2003年6~7月淮河流域暴雨期间, 西太平洋副高相对偏北并且呈现南北变化相对稳定、东西变化明显的特征; 强劲而稳定少动的中纬度西风急流使得西太平洋副高难以北抬, 从而造成了淮河流域降雨带的稳定少动. 同时, 分析表明每一次雨锋的出现伴有高层南亚高压的东伸, 并诱发500 hPa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至我国沿海, 导致淮河流域多雨, 江南干旱高温.分析还发现高、低空副热带高压影响天气系统发展的如下机制: (1) 沿30°N东伸的高层南亚高压脊在东部30°N以北地区引起辐散和上升, 在30°N以南地区引起辐合和下沉; (2) 江南高层的辐合下沉气流在中低空的辐散增强了局地的负涡度, 诱发西太平洋副高西伸; (3) 沿增强了的西太平洋副高西北侧的偏西南气流在30°N以北辐合, 增强了局地的上升运动, 为暴雨的产生创造了大尺度的背景流场; (4) 副高西北侧的暴雨加强了低空的南风和高层的北风, 从而使高层东伸的南亚高压和低层西伸的西太平洋副高在我国东部稳定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高 南亚高压 暴雨 西风急流 阻塞高压
下载PDF
我国南方洪涝暴雨期西太平洋副高短期位置变异的特点及成因 被引量:38
3
作者 王黎娟 陈璇 +1 位作者 管兆勇 何金海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47-1057,共11页
利用NCEP/NCAR多年逐日再分析资料、美国环境预报中心CMAP(NOAA NCEP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erged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候平均降雨量资料以及全国740站逐日降水资料,对华南前汛期和江淮梅雨期大范围持续性暴雨过程中西太... 利用NCEP/NCAR多年逐日再分析资料、美国环境预报中心CMAP(NOAA NCEP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erged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候平均降雨量资料以及全国740站逐日降水资料,对华南前汛期和江淮梅雨期大范围持续性暴雨过程中西太平洋副高短期位置变异的异同及其可能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和江淮大范围持续性暴雨期间,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均比同期气候平均值异常偏南偏西,且强度偏强。华南暴雨期间,副高西北侧华南地区以及西侧孟加拉湾地区存在异常强烈的视热源和视水汽汇;江淮暴雨期间,副高北侧江淮流域及西侧孟加拉湾地区也存在异常强烈的视热源和视水汽汇。运用全型垂直涡度倾向方程理论,研究非绝热加热对西太平洋副高短期位置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副高位置的短期变异与非绝热加热场及其配置有密切联系。华南暴雨期间,副高西北侧边缘的华南地区加热场可在短期内迫使副高东撤南退;江淮暴雨期间,副高北侧江淮流域加热场的存在不利于副高北进,而西侧较远处孟加拉湾热源会诱导副高西伸,两者的共同作用导致副高在江淮以南维持,且会明显西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江淮 大范围持续性暴雨 西太平洋副高 非绝热加热
下载PDF
台风梅花引发局地特大暴雨的多普勒雷达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金巍 曲岩 +2 位作者 戴萍 韩颖 康晓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91-1599,共9页
利用NCEP1.0×1.0格点资料、常规天气资料和新一代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分析辽宁省营口市小石棚乡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背景和中尺度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西伸,强热带风暴梅花登陆后转向西北移动,热带... 利用NCEP1.0×1.0格点资料、常规天气资料和新一代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分析辽宁省营口市小石棚乡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背景和中尺度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西伸,强热带风暴梅花登陆后转向西北移动,热带风暴东侧的西南气流将海上充沛的水汽输送到辽宁大部,贝加尔湖弱冷空气沿脊前西北气流南下,这是辽宁营口小石棚乡产生局地特大暴雨的大尺度背景。(2)特大暴雨落区附近探空环境场中存在深厚湿层、狭长的CAPE区域和相对弱的垂直风切变,比较有利于出现强对流降水。(3)强降水发生时,特大暴雨落区不断有新的中尺度对流单体生成,35 dBz回波反射率因子高度达到5 km以上,低空1.5~2.4 km高度径向速度有24 m·s^(-1)的最大风速区存在,低空西北急流变化过程与强降水的强弱变化基本同步,中低层暖湿气流呈气旋辐合起到了触发对流和加强对流的作用,中尺度强对流单体不断生成和中低空西北急流输送充沛的水汽辐合抬升是造成小石棚回波强度超过40 dBz达5 h以上主要原因。同时小石棚乡两山必一沟的山谷地形条件对此次特大暴雨的发生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低压 强热带风暴 副高阻塞 特大暴雨 多普勒天气雷达
下载PDF
华南6月持续性致洪暴雨与孟加拉湾对流异常活跃的关系 被引量:29
5
作者 许晓林 徐海明 司东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3-471,共9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逐日及逐月资料、NOAA卫星观测的向外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OLR)资料、我国160站月降水资料及华南45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2005年6月华南持续性致洪暴雨的发生与孟加拉湾对流异常活跃及西太平洋副... 利用NCEP/NCAR再分析逐日及逐月资料、NOAA卫星观测的向外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OLR)资料、我国160站月降水资料及华南45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2005年6月华南持续性致洪暴雨的发生与孟加拉湾对流异常活跃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演变的关系,并对华南6月有无持续性大范围暴雨年进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华南持续性大范围暴雨发生的年份,孟加拉湾对流相对活跃,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强、位置偏西;反之亦然。华南6月持续性大范围暴雨发生前,孟加拉湾对流经历了一次活跃过程,同时西太平洋副高也明显经历了一次增强西伸过程。孟加拉湾对流活跃可能通过东西向垂直环流诱使西太平洋副高增强西伸,从而对华南暴雨的形成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持续性致洪暴雨 孟加拉湾对流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天津地区两次副高边缘特大暴雨过程的多尺度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楠 何群英 +3 位作者 刘一玮 余文韬 王庆元 胡玲 《暴雨灾害》 2014年第4期372-379,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雷达变分同化分析系统(VDRAS)资料、风廓线资料,对2012年7月21—22日和25—26日两次特大暴雨过程(分别简称"7·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雷达变分同化分析系统(VDRAS)资料、风廓线资料,对2012年7月21—22日和25—26日两次特大暴雨过程(分别简称"7·21"过程和"7·25"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7·21"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低槽和地面冷锋,暴雨发生前,其动力条件较好;而"7·25"过程属于槽前暖区降水,其发生前热力不稳定条件较好。(2)两次过程中,台风"韦森特"顶部的东南气流与副高边缘的偏南气流共同构成了这两次华北暴雨的水汽通道,但两支气流辐合的位置不同。(3)"7·21"过程在冷空气侵入后,槽前辐合明显,对流组织性加强,而"7·25"过程主要是由中低层南风风速辐合导致;两次过程的维持机制均与雷暴高压的出流与偏南气流辐合有关;"7·21"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伴随着高空槽系统的东移南压,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而"7·25"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则是在西南气流引导下,自西南向东北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高边缘 特大暴雨 多尺度 动力机制 水汽输送
下载PDF
2003年与2005年淮河流域强降水过程环流特征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娇 王东勇 +2 位作者 田红 朱红芳 陈晓红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2-408,共7页
利用淮河流域气象中心提供的淮河流域降水量资料和NCEP资料对2003年与2005年夏季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与2005年强降水过程无论是降水分布还是环流形势都十分相似:(1)强降水中心都位于安徽省西北部(2)2003年与2... 利用淮河流域气象中心提供的淮河流域降水量资料和NCEP资料对2003年与2005年夏季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与2005年强降水过程无论是降水分布还是环流形势都十分相似:(1)强降水中心都位于安徽省西北部(2)2003年与2005年南海夏季风建立时间均偏晚;(3)110~125°E之间的西南风气流前沿均位于32.5°N附近(4)在500hPa高度场上,两个年份强降水过程中,副高脊线、588线北界和584线北界位置基本一致,并且在库页岛附近有阻高存在,日本岛附近均有一较强的低槽维持;(5)120°E副高脊线与105°E附近越赤道气流均存在着30dE右的低频振荡,并且越赤道气流的变化要超前于副高脊线的变化。(6)冷空气活动对副高脊线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7)高低空耦合情况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强降 水南海夏季风 副高 冷空气 越赤道气流
下载PDF
宝天高速公路西段大(暴)雨引发泥石流危险程度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姚小英 蒲金涌 +2 位作者 田广旭 尤志刚 朱恩超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70-1275,共6页
大(暴)雨可能引发的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宝天高速公路西段安全运行的最大威胁.根据宝天高速公路西段1965-2008年麦积国家基本气象站、街子气象哨降水资料及1980-2008年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历年土壤水分含量观测资料,分析了宝天高速公... 大(暴)雨可能引发的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宝天高速公路西段安全运行的最大威胁.根据宝天高速公路西段1965-2008年麦积国家基本气象站、街子气象哨降水资料及1980-2008年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历年土壤水分含量观测资料,分析了宝天高速公路沿线降水、大(暴)雨及土壤含水量分布规律,建立了大(暴)雨引发泥石流可能发生的危险性的评价模式.结果表明:天宝高速公路西段是地质灾害高危险区,也是天水市地区的大(暴)雨中心.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宝天高速公路段的年降水呈20 a周期变化,大(暴)雨出现次数与年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呈正相关.大(暴)雨的出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大(暴)雨出现的4-10月,100 cm土层土壤最大水分容纳量为86-172 mm,40 cm土层为41-69 mm.大(暴)雨引发泥石流的危险性7月最高,4月最低.7-10月泥石流发生的危险程度高于4-6月,主汛期是该线路段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重点防御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天高速公路 大(暴)雨 引发 泥石流 评价
下载PDF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及其形成原因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菊英 许晨海 刘海波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2期134-143,共10页
本文对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暴雨和洪水 ,从雨情和水情两个方面进行了客观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的发生 ,主要是由 6月中下旬江南东部和北部和 7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范围持续性强暴雨形成的 ,形成这两段大... 本文对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暴雨和洪水 ,从雨情和水情两个方面进行了客观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的发生 ,主要是由 6月中下旬江南东部和北部和 7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范围持续性强暴雨形成的 ,形成这两段大范围持续性强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是强大的中高纬阻塞高压和副热带高压 ,中高纬阻塞高压的短期异常变动引发北方强冷空气南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暴雨 副热带高压 阻塞高压 暖湿气流 短期异常 强冷空气 天气系统 特大洪水 长江 雨情
下载PDF
盛夏长江上游不同暴雨落区天气形势对比及数值试验 被引量:7
10
作者 丁治英 吕君宁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227-233,共7页
通过对1981年7月11~14日川西暴雨和1982年7月26~29日川东暴雨的天气形势诊断分析和数值试验得出,盛夏川西暴雨多与高原低涡的加强有关。高原涡的东移与副热带高压的西南气流结合极易产生暴雨。川东出现暴雨时,高原上低值系统移动较快... 通过对1981年7月11~14日川西暴雨和1982年7月26~29日川东暴雨的天气形势诊断分析和数值试验得出,盛夏川西暴雨多与高原低涡的加强有关。高原涡的东移与副热带高压的西南气流结合极易产生暴雨。川东出现暴雨时,高原上低值系统移动较快,东部多为西北气流控制。高原大地形影响着高原东部降水、低值系统的生成发展移动和副热带高压。105°E以东的地形对川东暴雨的影响较川西大。我国东部地形对高原降水有减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暴雨 副热带高压 西南涡 数值试验
下载PDF
副高断裂前后四川盆地一次暴雨过程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师锐 陈永仁 王春国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0年第4期18-25,共8页
利用NCEP1°×1°6 h再分析资料,对副热带高压与西风槽典型环流形势配合下发生的一次四川区域性暴雨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前期暴雨天气过程,其动力条件占到了主导地位,具有明显的经向垂直环流圈和垂直上... 利用NCEP1°×1°6 h再分析资料,对副热带高压与西风槽典型环流形势配合下发生的一次四川区域性暴雨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前期暴雨天气过程,其动力条件占到了主导地位,具有明显的经向垂直环流圈和垂直上升运动支,而在副高断裂后较强冷空气作用下,在副高边缘发生的区域性暴雨过程受西风带槽前的能量锋区影响,动力强迫作用和热力强迫作用激发的次级环流,进一步加强了四川盆地垂直运动的发展;冷空气作用前期的暴雨过程和冷空气进入后副高边缘发生的区域性暴雨过程中暴雨区域内的假相当位温均强于高层,大气处于对流性不稳定层结状态,对四川盆地暴雨的增强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由副高控制到副高逐渐断裂,湿位涡的斜压扰动是逐渐增强的过程,导致倾斜垂直涡度发展,激发更为强烈的上升运动;副高与西风槽环流形势相配合的暖区暴雨过程水汽主要来自中低层孟加拉湾;而副高断裂后发生在副高边缘的区域性暴雨过程,水汽主要来自850hPa层南海和孟加拉湾,从对流层中到低层,四川盆地东部恰恰是冷暖气流的交汇处,偏南气流将海上充沛的水汽输送到盆地东部,为暴雨的发生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并与对流层低层秦岭附近的东北冷气流交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热带高压 区域性暴雨 能量锋 湿位涡
下载PDF
暴雨过程对副热带高压变动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兵 何金海 徐海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4-406,共13页
给出了长江中下游暴雨期间经圈环流观测事实 ,指出在考虑垂直运动日变化之后 ,可清晰地看到暴雨次级环流下沉支的存在。全型涡度方程对暴雨个例的计算发现 ,非绝热加热中心西侧高空激发出负涡度 ,东侧为正涡度 ;在低层则刚好相反。
关键词 暴雨过程分析 副热带高压 环流 全型涡度方程
下载PDF
罕见的一次暴雨形势场回顾
13
作者 张彩云 《内蒙古气象》 2011年第6期25-27,共3页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天气图、气象卫星、雷达资料等,对2008年7月30—31日发生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北部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挺和西来槽东移,为暴雨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高...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天气图、气象卫星、雷达资料等,对2008年7月30—31日发生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北部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挺和西来槽东移,为暴雨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高空急流、切变线、地面冷锋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影响系统,偏南气流的建立为暴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副热带高压 高空急流 切变线 冷锋
下载PDF
2014年5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蔡雪薇 张芳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26-1031,共6页
2014年5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成准圆形绕级分布,中心强度为524 dagpm,较气候平均的强度偏强4~6dagpm,北半球高纬500 hPa位势高度呈4波型分布,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受偏西气流控制,多短波槽活动;副热带高压较常年明显偏西偏北,南方地... 2014年5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成准圆形绕级分布,中心强度为524 dagpm,较气候平均的强度偏强4~6dagpm,北半球高纬500 hPa位势高度呈4波型分布,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受偏西气流控制,多短波槽活动;副热带高压较常年明显偏西偏北,南方地区出现多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另外,南海季风爆发较常年同期明显偏晚。5月全国平均气温为全国平均气温16.5℃,较常年同期(16.2℃)偏高0.3℃;全国平均降水量73.8 nm,较常年同期(69.5 mm)略偏多6.2%。月内,我国主要天气特点是:华南江南暴雨频发,华北黄淮出现极端高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副热带高压 暴雨 强对流高温
下载PDF
2016年8月21日夜间石嘴山局地暴雨天气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佳 李晓虹 +1 位作者 李荣 周翠芳 《宁夏工程技术》 CAS 2018年第3期201-204,共4页
为更好地研究石嘴山市暴雨天气环流形势及物理量特征,以及总结石嘴山地区暴雨天气过程预报着眼点和预报指标,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数值预报资料及探空资料等,从天气环流形势、物理量诊断分析等... 为更好地研究石嘴山市暴雨天气环流形势及物理量特征,以及总结石嘴山地区暴雨天气过程预报着眼点和预报指标,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数值预报资料及探空资料等,从天气环流形势、物理量诊断分析等方面,分析了2016年8月21日夜间石嘴山市出现的局地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降水天气过程具有历时短、强度大、局地性和突发性强等特点,是500 hPa高空槽、副热带高压、700 hPa切变线、700 hPa低空急流、200 hPa高空急流等天气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暴雨区低层湿度的快速变化,以及700 hPa 11g/kg等比湿线的出现和13 g/kg等比湿线的维持,是此次短时暴雨发生和维持的重要指标。此外,中低层的较强暖平流输送也为此次暴雨提供了丰沛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涡度场、散度场等为此次局地暴雨提供了水汽、热力和动力等关键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暴雨 副热带高压 高空急流 比湿
下载PDF
2013年7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林玉成 徐珺 张芳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79-1384,共6页
2013年7月环流特征如下:欧亚中高纬呈西低东高异常分布型,我国中高纬多短波槽活动,西太平洋副高强度较常年偏强,西南季风较常年偏强。7月全国平均降水量138.9 mm,较常年同期(120.6 mm)偏多15.2%,为1951年以来第四多雨年;全国平均气温为2... 2013年7月环流特征如下:欧亚中高纬呈西低东高异常分布型,我国中高纬多短波槽活动,西太平洋副高强度较常年偏强,西南季风较常年偏强。7月全国平均降水量138.9 mm,较常年同期(120.6 mm)偏多15.2%,为1951年以来第四多雨年;全国平均气温为22.4℃,较常年同期(21.9℃)偏高0.5℃。月内共出现11次强降水过程,多站出现极端日降水量。7月共有4个热带气旋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活动,并有"温比亚"、"苏力"、"西马仑"等3个热带气旋登陆。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全国100个气象观测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季风 副热带高压 暴雨 高温
下载PDF
2013年8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杨舒楠 何立富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21-1528,共8页
2013年8月环流特征如下:极涡呈单极型分布、贝加尔湖以东地区为明显负高度距平,我国中高纬多短波槽活动,东北冷涡活动频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较常年偏强、偏西。8月全国平均降水量101.0 mm,较常年同期(105.3 mm)偏少4.1%... 2013年8月环流特征如下:极涡呈单极型分布、贝加尔湖以东地区为明显负高度距平,我国中高纬多短波槽活动,东北冷涡活动频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较常年偏强、偏西。8月全国平均降水量101.0 mm,较常年同期(105.3 mm)偏少4.1%;全国平均气温22.0℃,较常年同期(20.8℃)偏高1.2℃,与2006年并列为1961年来同期最高。8月我国的大范围强降水过程有7次。月内东北地区暴雨过程频繁,共出现5次局地强降水过程,造成松花江、嫩江和黑龙江流域等出现大范围洪涝灾害。8月共有6个热带气旋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活动,其中“飞燕”、“尤特”和“潭美”等3个热带气旋在我国登陆。我国黄淮西部及淮河以南大部地区出现35℃以上异常高温天气,其中黄淮西部、江淮大部、江汉、江南以及广西北部、重庆、贵州东部、四川东部、新疆南部和东部最高气温普遍达38~40℃,部分地区超过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副热带高压 暴雨 洪涝 高温
下载PDF
2016年7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权婉晴 何立富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83-1288,共6页
2016年7月大气环流特征为,极涡呈偏心型分布,主体强度较常年偏强;中高纬环流呈4波型分布,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整体位置偏南,脊线南北振荡。7月我国平均气温为22.6℃,较常年同期(21.9℃)偏高0.7℃。全国平均降水... 2016年7月大气环流特征为,极涡呈偏心型分布,主体强度较常年偏强;中高纬环流呈4波型分布,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整体位置偏南,脊线南北振荡。7月我国平均气温为22.6℃,较常年同期(21.9℃)偏高0.7℃。全国平均降水量131.8 mm,较常年同期(120.6 mm)偏多9.3%,华北、江淮和江南等地偏多显著。强降水天气主要出现在华北地区和南方,7月我国出现8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7月18—22日降水过程多方面突破历史极值。7月西北太平洋地区有4个台风生成,3个台风活跃,2个台风登陆我国,数量较历史同期明显偏少。第一号台风是1949年以来生成时间第二晚的首个台风。内蒙古东北部出现气象干旱。中东部地区和新疆持续高温天气,最长持续天数为11 d,最大影响1075个站点;高温极值为46.8℃,发生在吐鲁番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副热带高压 暴雨 热带气旋
下载PDF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下北京区域性暴雨的个例分析 被引量:61
19
作者 刘还珠 王维国 +1 位作者 邵明轩 王秀荣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27-734,共8页
北京地区大降水(≥25 mm/d)天气有72%出现在7-8月份,其中直接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影响的大降水占46%,它们主要产生在西风槽与副高相互作用的天气形势下。通过对该类暴雨的典型个例分析表明,由于受副高的影响,对流层低层副高... 北京地区大降水(≥25 mm/d)天气有72%出现在7-8月份,其中直接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影响的大降水占46%,它们主要产生在西风槽与副高相互作用的天气形势下。通过对该类暴雨的典型个例分析表明,由于受副高的影响,对流层低层副高南面的偏东气流将海上充沛的水汽输送到大陆,并折向北与偏北气流相遇,汇集在北京附近。同时,副高西北边缘与西风槽之间形成较强的能量锋区,该锋区南面的高温高湿气团蕴藏了较深厚的湿有效位能,在湿位涡的斜压项作用下转化为动能,倾斜垂直涡度发展激发了强烈的上升运动。在斜压扰动作用下,对流层中层差动涡度平流和副高西侧的暖平流破坏了北京及邻近区域的准地转平衡,动力强迫和热力强迫共同作用激发了次级环流,该处的上升运动得到加强。暴雨就是产生在强的能量锋附近低层气旋性涡度发展、高层辐散显著的地方。此外,副高西侧低层的暖湿气流北上,较强的差动假相当位温平流促使大气层结向对流不稳定发展,这对于暴雨局地的再增强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由此,形成对该类暴雨天气预报的着眼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高 北京 暴雨 能量锋 湿有效位能 差动 假相当位温 平流
下载PDF
2015年8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芳 张芳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25-1431,共7页
2015年8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高纬地区极涡呈偏心型分布,亚洲中高纬度为两槽一脊环流形势,槽脊强度均强于常年同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接近常年略偏强,位置偏西、偏南。8月全国平均降水量105.1 mm,接近常年同期(105.3 mm);全国平... 2015年8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高纬地区极涡呈偏心型分布,亚洲中高纬度为两槽一脊环流形势,槽脊强度均强于常年同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接近常年略偏强,位置偏西、偏南。8月全国平均降水量105.1 mm,接近常年同期(105.3 mm);全国平均气温为21.1℃,较常年同期(20.8℃)偏高0.3℃,上旬,江淮及其以南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月内共出现5次主要区域性暴雨过程。8月共有4个热带气旋(风力8级以上)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活动,其中,第13号台风苏迪罗登陆我国,台风生成和登陆个数均偏少。华北、西北地区东部及内蒙古中部等地气象干旱持续发展。全国多个省(区、市)遭受风雹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副热带高压 暴雨 高温 热带气旋 干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