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oot tissue culture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f. decaisneana 被引量:5
1
作者 栾庆书 罗凤霞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1-55,84,共5页
Robinia pseudoacacia f. decaisneana is a transfiguration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For enhancing propag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species, the experiment of shoot tissue culture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f. decaisneana was... Robinia pseudoacacia f. decaisneana is a transfiguration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For enhancing propag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species, the experiment of shoot tissue culture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f. decaisneana was conducted in Forestry College of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rom July 1999 to July 2001. The experiment included medium selection of explant induction survival, initial culture, subculture as well as rooting culture, and forming seedling with callu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hoot segment in vitro survive rate is larger in spring than in autumn, and green dense callus could form plantlet. The best medium for initial culture was SH+0.5mg/L BA+0.05 mg/L NAA, with a propagation coefficient of 4.1 (per micro-cutting in a month), and for subculture it was B5+0.5 mg/L BA+0.05 mg/L NAA+ 10 mg/L Glu., with a propagation coefficient of 4.7. The best rooting medium was 1/2MS+0.5 mg/L NAA+10 mg/L Glu., with a rooting rate of 84.4%. These results provide reference data for reproduction of superior individuals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f. decaisnea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inia pseudoacacia f. decaisneana Shoot segment Tissue culture MEDIUM
下载PDF
Anti-hepatoma activity and mechanism of ursolic acid and its derivatives isolated from Aralia decaisneana 被引量:31
2
作者 Ze Tian Geng Lin +3 位作者 Rui-Xia Zheng Feng Huang Meng-Su Yang Pei-Gen Xia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6期874-879,共6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ursolic acid (UA) and its derivatives isolated from Aralia decaisneana o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METHODS: In vivo cytotoxicity was first ... AIM: To investigate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ursolic acid (UA) and its derivatives isolated from Aralia decaisneana o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METHODS: In vivo cytotoxicity was first screened by 3-[4,5-dimethylthiazol-2-yl]-2, 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 assay.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DNA ladder, flow cytometry analysis, Western blot and real time PCR were employed to elucidate the cytotoxic mechanism of UA. Implanted mouse hepatoma H22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growth inhibitory effect of UA in vivo . RESULTS: UA could significantly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HepG2 and its drug-resistance strain, R-HepG2 cells, but had no inhibitory effect on primarily cultured normal mouse hepatocytes whereas all the six derivatives of UA could not inhibit the growth of all tested cell lines. Further study on mechanism demonstrated that apoptosis and G0/G1 arrest were involved in the cytotoxicity and cleavage of poly-(ADP-ribose)- polymerase (PARP). Downregulation of cyclooxygenase-2 (COX-2) protein and upregulation of heat shock protein (HSP) 105 mRNA correlated to the apoptosis of HepG2 cells treated with UA. In addition, UA also could inhibit the growth of H22 hepatoma in vivo. CONCLUSION: UA is a promising anti-tumor agent, but further work needs to be done to improve its solu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lia decaisneana Ursolic acid HEPATOMA
下载PDF
红花刺槐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金亭 李秋凤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5299-5302,共4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红花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f.decaisneana(Carr.)Voss.]红色素的稳定性和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红花刺槐红色素属花色苷类,最大吸收波长为548 nm,溶于水、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不溶于石油醚、油脂等非极性溶...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红花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f.decaisneana(Carr.)Voss.]红色素的稳定性和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红花刺槐红色素属花色苷类,最大吸收波长为548 nm,溶于水、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不溶于石油醚、油脂等非极性溶剂;颜色在酸性条件下(pH<4)呈红色,碱性条件下(pH>8)呈绿色;耐光性、耐热性较好,蔗糖、抗坏血酸、苹果酸、柠檬酸等添加剂对其影响很小,苯甲酸钠、H2O2、Na2SO3对红色素有一定的破坏作用。金属离子Na+对红色素稳定性无影响,Mg2+、Zn2+、Al3+对其有增色效果,Cu2+、Fe2+对红色素影响较小,Fe3+可使红色素变为棕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 F decaisneana(Carr )Voss ] 红色素 理化特性 稳定性
下载PDF
黄毛楤木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被引量:18
4
作者 林耕 许旭东 +2 位作者 刘东 鞠建华 杨峻山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98-300,共3页
目的 :为寻找降糖活性成分 ,研究黄毛木 (AraliadecaisneanaHance)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常规的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 ,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得到 7个化合物 ,分别确定为齐墩果酸 (Ⅰ ) ,熊果酸 (Ⅱ ) ,甘露... 目的 :为寻找降糖活性成分 ,研究黄毛木 (AraliadecaisneanaHance)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常规的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 ,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得到 7个化合物 ,分别确定为齐墩果酸 (Ⅰ ) ,熊果酸 (Ⅱ ) ,甘露醇(Ⅲ ) ,蔗糖 (Ⅳ ) ,β 谷甾醇 (Ⅴ ) ,胡萝卜苷 (Ⅵ ) ,木酮 (Ⅶ )。 结论 :化合物Ⅶ为新化合物 ,命名为木酮 (Aralone)。其中化合物Ⅱ ,Ⅲ为本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Ⅳ ,Ⅵ为本种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毛song木 齐墩果酸 熊果酸 甘露醇 song木酮
下载PDF
黄毛忽木皂甙A的分离和结构测定 被引量:7
5
作者 朱兆仪 崔立英 +2 位作者 胡碧煌 房秀华 于德泉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840-844,共5页
黄毛木(AraliadecaisneanaHance)为五加科木属植物。从其根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个皂甙化合物(I),根据光谱(IR,1HNMR,13CNMR,MS,Longrange1H-1HCOSY和1H-1... 黄毛木(AraliadecaisneanaHance)为五加科木属植物。从其根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个皂甙化合物(I),根据光谱(IR,1HNMR,13CNMR,MS,Longrange1H-1HCOSY和1H-13cHETCOR)解析和化学反应(酸水解,乙酰化和碱水解)证明,化合物1的结构确定为3-O-[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甙。该化合物是一个新的三萜皂甙,命名为黄毛木皂甙A(aradecosid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毛忽木 三萜皂甙 黄毛忽木皂甙A 皂甙
下载PDF
黄毛楤木皂甙的降血糖作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大元 俞红 +2 位作者 胡盛珊 邱萍 冷红文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407-410,共4页
黄毛木皂甙50~150mg·kg ̄-1灌胃给药5~7d对正常小鼠、肾上腺素性高血糖小鼠及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可产生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对葡萄糖性高血糖小鼠,其降血糖作用不明显。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大鼠的葡萄糖耐量无明... 黄毛木皂甙50~150mg·kg ̄-1灌胃给药5~7d对正常小鼠、肾上腺素性高血糖小鼠及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可产生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对葡萄糖性高血糖小鼠,其降血糖作用不明显。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大鼠的葡萄糖耐量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g木皂甙 降血糖 黄毛Song木
下载PDF
黄毛楤木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曾宪仪 周迎新 方乍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9期550-551,共2页
从黄毛木根皮中又分得6种成分,经光谱及理化分析,分别鉴定为3-O-[β-D-半乳吡喃糖(1→4)-β-D-半乳吡喃糖-(1→3)-β-D-葡萄吡喃糖醛酸]-齐墩果酸甙(Ad-v)。竹节参皂甙Ⅳ(Ad-Ⅺ),去葡萄糖竹... 从黄毛木根皮中又分得6种成分,经光谱及理化分析,分别鉴定为3-O-[β-D-半乳吡喃糖(1→4)-β-D-半乳吡喃糖-(1→3)-β-D-葡萄吡喃糖醛酸]-齐墩果酸甙(Ad-v)。竹节参皂甙Ⅳ(Ad-Ⅺ),去葡萄糖竹节参皂甙Ⅳ,(Ad-X),软脂酸(Ad-Ⅳ),β-谷甾醇(Ad-Ⅶ),齐墩果酸(Ad-Ⅷ).除Ad-V外,其余成分系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毛Cong木 化学成分 皂甙
下载PDF
黄毛楤木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被引量:6
8
作者 林耕 杨峻山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75-578,共4页
目的对黄毛格木(Aralia decaisneana Hance)的降糖活性成分进行化学研究。方法用大孔树脂和硅胶柱色谱对黄毛楤木的水提液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9个齐墩果酸型皂苷类成分,分别是:楤木皂苷Ⅳ(1),... 目的对黄毛格木(Aralia decaisneana Hance)的降糖活性成分进行化学研究。方法用大孔树脂和硅胶柱色谱对黄毛楤木的水提液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9个齐墩果酸型皂苷类成分,分别是:楤木皂苷Ⅳ(1),楤木皂苷Ⅱ(2),楤木皂苷Ⅻ(3),楤木皂苷ⅪⅤ(4),楤木皂苷ⅩⅥ(5),楤木皂苷Ⅲ(6),黄毛楤木皂苷D(7),楤木皂苷Ⅶ(8),楤木皂苷ⅩⅤ(9)。结论 黄毛楤木皂苷D为一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毛楤木 化学成分 降糖成分 分离 楤木皂苷Ⅳ 楤木皂苷Ⅲ 黄毛楤木皂苷D
下载PDF
黄毛楤木皂苷的抗衰老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裘名宜 冯龙飞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480-2481,共2页
目的观察黄毛楤木皂苷的抗衰老作用。方法测定小鼠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结果给药组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显著升高。结论黄毛楤木皂苷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关键词 楤未皂苷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抗衰老
下载PDF
黄毛楤木形态组织鉴定及挥发油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军民 徐鸿华 +1 位作者 丁平 林励 《中药材》 CAS CSCD 2000年第9期524-526,共3页
本文对黄毛楤木的根进行了性状、横切面显微特征及粉末显微组织解离鉴别。此外还对根皮所含的挥发油进行了成分分析,发现油中以反-石竹烯为主,其次为9,12-十八烯酸、十六酸等16种成分。
关键词 黄毛Chon木 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 挥发油 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不同产地黄毛楤木根中齐墩果酸含量测定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军民 徐鸿华 林励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136-138,共3页
为比较广东产黄毛木根与广西、江西产的黄毛木根的药用价值,本研究采用薄层扫描法对不同产地的黄毛木根中所含的齐墩果酸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3个产地的含量有区别,其中广东产的含量较高,广西产次之,江西产较低,齐墩... 为比较广东产黄毛木根与广西、江西产的黄毛木根的药用价值,本研究采用薄层扫描法对不同产地的黄毛木根中所含的齐墩果酸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3个产地的含量有区别,其中广东产的含量较高,广西产次之,江西产较低,齐墩果酸含量分别为12.86g/kg、8.32g/kg、7.26g/kg。提示广东产的黄毛木根优于广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毛Song木根 齐墩果酸 薄层色谱法 化学成份
下载PDF
黄毛楤木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开泉 张全鼎 +4 位作者 陈武 熊筱娟 刘红英 朱国强 林列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28-29,共2页
目的:为开发利用江西丰富的黄毛楤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火焰及石墨无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元素的含量;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含量;柱层析法分离测定楤木总苷含量;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分离皂苷,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目的:为开发利用江西丰富的黄毛楤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火焰及石墨无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元素的含量;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含量;柱层析法分离测定楤木总苷含量;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分离皂苷,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确定了楤木中微量元素、氨基酸、楤木皂苷的种类及含量。结论:楤木中微量元素、氨基酸含量丰富;皂苷含量随季节而变化;分离得到4个皂苷单体,其中两个为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毛Chong木 化学成分 测定 植物药 中药
下载PDF
江西黄毛楤木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的测定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熊筱娟 邹盛勤 《氨基酸杂志》 2004年第2期21-22,共2页
用氨基酸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江西黄毛楤木中的营养成份进行分析研究。分别测定黄毛楤木根皮中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含量。结果显示黄毛楤木根皮中含有16种氨基酸,总量为4.57mg·g-1,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齐全,质量分数为1.71m... 用氨基酸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江西黄毛楤木中的营养成份进行分析研究。分别测定黄毛楤木根皮中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含量。结果显示黄毛楤木根皮中含有16种氨基酸,总量为4.57mg·g-1,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齐全,质量分数为1.71mg·g-1,占氨基酸总量的37.33%;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宏量元素,尤其是zn,cu,K,Mg含量较其它种楤木要高。江西黄毛楤木富含氨基酸、微量元素,营养成分丰富,作为一种营养、保健、医药资源大有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黄毛楤木 氨基酸 微量元素 生理活性 五加科
下载PDF
黄毛楤木皂甙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4
14
作者 方乍浦 周迎新 曾宪仪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2年第6期461-465,共5页
从黄毛楤木(Aralia decaisneana Hance)根皮分得3种皂甙(Ad-Ⅰ、Ad-Ⅱ、Ad-Ⅲ)和1种由 Ad-Ⅲ水解得到的次级甙(Ad-Ⅳ),经光谱(IR、FAB-MS、~1H-NMR、^(13)C-NMR)和化学分析(酸、碱水解法),分别鉴定为楤木皂甙 A、3-O-[α-L-阿拉伯呋哺糖... 从黄毛楤木(Aralia decaisneana Hance)根皮分得3种皂甙(Ad-Ⅰ、Ad-Ⅱ、Ad-Ⅲ)和1种由 Ad-Ⅲ水解得到的次级甙(Ad-Ⅳ),经光谱(IR、FAB-MS、~1H-NMR、^(13)C-NMR)和化学分析(酸、碱水解法),分别鉴定为楤木皂甙 A、3-O-[α-L-阿拉伯呋哺糖-(1→4)-β-D-葡萄吡喃糖醛酸]-齐墩果酸甙、3-O-[β-D-半乳吡喃糖-(1→4)-β-D-半乳吡喃糖-(1→3)-β-D-葡萄吡喃糖醛酸]-齐墩果酸-28-O-β-D-葡萄吡喃糖甙、3-O-[-β-D-半乳吡喃糖-(1→4)-β-D-半乳吡喃糖-(1→3)-β-D-葡萄吡喃糖醛酸]-齐墩果酸甙。前两种皂甙系首次从该植物分得,后两种为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毛Cong木 Cong木皂甙
下载PDF
江西黄毛楤木微量元素的测定及其生理活性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筱娟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04年第5期61-63,共3页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 ,测定黄毛木匆心 木根皮中微量元素及其有关宏量元素含量。结果黄毛木匆心木根皮中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宏量元素 ,尤其是Zn、Cu、K、Mg、Cr、Co、Ge、Mo含量较其它种木匆心 木要高 ,并根据测定结果对其生理...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 ,测定黄毛木匆心 木根皮中微量元素及其有关宏量元素含量。结果黄毛木匆心木根皮中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宏量元素 ,尤其是Zn、Cu、K、Mg、Cr、Co、Ge、Mo含量较其它种木匆心 木要高 ,并根据测定结果对其生理活性进行了讨论分析 ,认为黄毛木匆心 木多种生理活性与其富含微量元素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毛楤木 微量元素 生理活性
下载PDF
红花刺槐的饲用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立功 方志达 +1 位作者 杨敏生 李伍宝 《河北林果研究》 2006年第2期149-152,共4页
为了推广和利用饲用红花刺槐,对引种刺槐8个无性系对比试验林进行了植物学特性和营养分析。结果表明,红花刺槐与其他7个刺槐品种相比,其植物学指标均优于其他无性系。其主要饲料成分中粗纤维含量为12.8%,粗蛋白含量21.08%,粗灰分含量7.7... 为了推广和利用饲用红花刺槐,对引种刺槐8个无性系对比试验林进行了植物学特性和营养分析。结果表明,红花刺槐与其他7个刺槐品种相比,其植物学指标均优于其他无性系。其主要饲料成分中粗纤维含量为12.8%,粗蛋白含量21.08%,粗灰分含量7.75%,其含量均高于大部分无性系。除粗纤维外,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均达到或超过优良牧草的标准。红花刺槐的营养元素Cu、Fe、Mn、Zn的总量是773.209 3 mg/kg,为8个无性系中最高,比普通刺槐的总量高348.402 2 mg/kg。但具体到每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各无性系之间互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刺槐 营养测定 饲用特性
下载PDF
山西省四种植物新记录种 被引量:3
17
作者 武红柱 徐树文 崔顺昌 《山西林业科技》 1999年第2期20-21,共2页
对1998 年发现的山西省植物新记录种——刺旋花、羽叶火炬树、脱皮榆和红花刺槐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 山西 植物 新记录种 刺旋花 羽叶火炬树 脱皮榆
下载PDF
黄毛忽木皂甙对消炎痛引起大鼠胃肠溃疡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志萍 裘名宜 +1 位作者 邹国林 魏明卉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17-19,共3页
本文用消炎痛10mg/kg皮下注射造成大鼠胃溃疡及小肠溃疡。观察黄毛木皂甙对胃溃疡及小肠溃疡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腹腔注射黄毛木皂甙对消炎痛所致大鼠胃溃疡及小肠溃疡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Chon木皂甙 药用植物 胃溃疡 小肠溃疡 吲哚美辛
下载PDF
粉花刺槐树干颈缩现象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俊杰 苏瑾 《甘肃林业科技》 2018年第2期27-30,52,共5页
在兰州市雁兴路,发现粉花刺槐行道树树干颈缩现象比较普遍,颈缩高度和颈缩程度各不相同,杂乱无规律。观察一株劈裂树干发现纵剖面上出现褐变线,分析认为树干颈缩由某些腐生菌侵染心材消耗树体营养所致。讨论认为粉花刺槐树干颈缩现象与... 在兰州市雁兴路,发现粉花刺槐行道树树干颈缩现象比较普遍,颈缩高度和颈缩程度各不相同,杂乱无规律。观察一株劈裂树干发现纵剖面上出现褐变线,分析认为树干颈缩由某些腐生菌侵染心材消耗树体营养所致。讨论认为粉花刺槐树干颈缩现象与树木湿心材病症存在一定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花刺槐 树干颈缩 调查 腐生菌
下载PDF
香花刺槐离体诱导培养试验初报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丽荣 苏荣德 +2 位作者 李忠利 张明伟 王洪波 《辽宁林业科技》 2004年第4期4-5,14,共3页
以香花刺槐的叶腋嫩芽生长锥为外植体进行组织诱导培养,经过多组合培养基对比试验,筛选出诱导分化、继代增殖、生根培养3个阶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
关键词 香花刺槐 诱导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