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A VIRTUAL DESIGN STUDIO ON ZERO-ENERGY BUILDING DESIGNS:THE CASE OF THE U.S.SOLAR DECATHLON DESIGN CHALLENGE
1
作者 Jeehwan Lee Myoungju LEE 《Journal of Green Building》 2021年第4期249-261,共13页
Ongoing global architectural agendas span climate change,energy,a carbon-neutral society,human comfort,COVID-19,social justice,and sustainability.An architecture studio allows architecture students to learn how to sol... Ongoing global architectural agendas span climate change,energy,a carbon-neutral society,human comfort,COVID-19,social justice,and sustainability.An architecture studio allows architecture students to learn how to solve complicated environmental issues through integrated thinking and a design process.The U.S.Department of Energy’s Solar Decathlon Design Challenge enables them to broaden their analytic perspectives on numerous subjects and strengthen their integrated thinking of environmental impacts,resilience,sustainability,and well-being.However,the unprecedented impact of the global COVID-19 pandemic transformed the physical studio-based design education system into an online-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Mandatory social distancing by the global COVID-19 pandemic restricted interactive discussions and face-to-face collaborations for the integrated zero-energy building design process,which requires features of architecture,engineering,market analysis,durability and resilience,embodied environmental quality,integrated performance,occupant experience,comfort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energy performance,and presentation.This study emphasizes the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virtual design studios as a part of the discourse on architectural pedagogy of zero-energy building(ZEB)design through integrated designs,technological theories,and analytic skills.The survey results of ten contests show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with over 90%of the highest positive tendency in the categories of embodied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comfort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whereas the positive tendency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in the categories of integrated performance,energy performance,and presentation were lower than 70%.The reason for the low percentage of simulation utilization and integrated performance was the lack of a proper understanding of and experience with ZEB simulations and evaluations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Although VDS is not an ideal pedagogical system for the iterative design critique process,it can support the learning of the value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including integrative design thinking,problem-solving skills,numerical simulation techniques,and communicable identities through online discussions and feedback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Virtual Design Studio Solar decathlon Design Challenge Zero-Energy Building Design COVID-19 pandemic
下载PDF
Carbon Footprint Analysis of Buildings Based on LCA Theory Under Carbon Neutrality Goals:Taking the 3rd China International Solar Decathlon Competition as an Example
2
作者 Zeyu Yang Zao Li Yitian Wang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23年第1期25-32,共8页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sig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oriented to the efficient use of solar energy,and selects the entries HUI HOUSE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Lille I University of France in the 3rd C...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sign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oriented to the efficient use of solar energy,and selects the entries HUI HOUSE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Lille I University of France in the 3rd China International Solar Decathlon China Competition,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life cycle assessment(LCA)of buildings,and analyzes the carbon footprint from four aspects:building materials produ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stage,building construction stage,building operation stage,and building demolition stage.Through the calculation of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buildings,the socio-economic benefits of HUI HOUSE in carbon reduction were analyzed;the result of the calculation was that HUI HOUSE achieved carbon neutrality in the ninth year,and continued carbon reduction after that,contributing a cumulative total of 947.54 tons of carbon negative in the life cycle of build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ro-energy buildings Carbon emissions from buildings Carbon neutrality in buildings Solar decathlon
下载PDF
LEVERAGING THE U.S.DEPARTMENT OF ENERGY SOLAR DECATHLON DESIGN CHALLENGE AS A FRAMEWORK FOR STUDENT-LED ADAPTIVE REUSE PROJECTS TO ADDRESS CONTEXT-SPECIFIC SUSTAINABLE DESIGN,HOUSING AFFORDABILITY,AND COMMUNITY RESILIENCE
3
作者 Tom Collins Daniel Overbey 《Journal of Green Building》 2020年第4期201-234,共34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text,pedagogical approach,and design outcomes of two net-zero energy residential design projects completed by graduate architecture stu-dents as part of a comprehensive design studio cours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text,pedagogical approach,and design outcomes of two net-zero energy residential design projects completed by graduate architecture stu-dents as part of a comprehensive design studio course and submitted to the 2018 and 2020 USDOE Race to Zero/Solar Decathlon Design Challenge competition.The competition aims to give students real-word experience designing high-performance buildings by encouraging collaboration,involving community partners,and requir-ing a high degree of technical design development.Working within the competi-tion parameters,two teams at Ball State University worked with outside partners to identify vacant/abandoned homes as a significant problem for rust-belt Indiana com-munities,and then focused their design efforts on high-performance retrofits of two blighted homes in Muncie and Indianapolis.Each project will be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2018 project on the 2020 project will be addressed.This paper will demonstrate that adaptive reuse projects can be used to engage students in context-specific challenges and to meet stringent high-performance design targets and thresholds.(1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ptive reuse Zero/Solar decathlon Design Challenge high performance retrofits urban single-family planning urban and community renewal
下载PDF
外显、灵活、多维、高效——从2022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看建筑与光伏一体化设计趋势
4
作者 李涛 王奇鹏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4期8-16,共9页
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是实现建筑行业节能减碳的重要途径。以第三届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SDC2022)为例,对15个参赛作品在建筑与光伏一体化设计上的特征进行了比较,从美学表现、构造整合、功能复合、性能提升4个维度分析了当前建筑... 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是实现建筑行业节能减碳的重要途径。以第三届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SDC2022)为例,对15个参赛作品在建筑与光伏一体化设计上的特征进行了比较,从美学表现、构造整合、功能复合、性能提升4个维度分析了当前建筑与光伏一体化的设计新趋势,指出:在美学表现上,通过光伏组件材质外观和光伏方阵形成积极外显的形态;在构造上,采用不同类型光伏灵活组合衍生多种应用场景;在功能上,将光伏发电与建筑围护结构的采光、集热、遮阳、防护等功能进行多维度复合;在性能上,通过光伏朝向与倾角、散热设计和电气系统综合提升产能效率。为建筑与光伏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光伏一体化 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 零能耗建筑 节能减碳
下载PDF
零碳独栋住宅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及成本分析
5
作者 毕雪皎 杨崴 +1 位作者 李洁 李奇芫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4-555,共12页
降低建筑行业碳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为避免环境负担转移、市场推广困难等问题,应从生命周期视角研究零碳建筑,并综合考虑建筑的环境和经济效益.本研究对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作品RCELLS这一针对严寒地区设计的零碳独... 降低建筑行业碳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为避免环境负担转移、市场推广困难等问题,应从生命周期视角研究零碳建筑,并综合考虑建筑的环境和经济效益.本研究对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作品RCELLS这一针对严寒地区设计的零碳独栋住宅实例进行了相对完整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和成本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调整建筑配置以提升市场推广潜力.结果表明,通过被动式设计,R-CELLS建筑本体能效达到了近零能耗标准,其光伏发电量为用电量的5倍,并选用环境友好型材料以降低碳排放,建筑预期将在运行7年和15年后分别偿还碳排放和一次能源消耗,最终实现生命周期负碳排放和正能源,环境效益突出.R-CELLS建筑初始成本为2.38万元/m^(2),为了增加市场吸引力,研究分析R-CELLS的环境影响和成本构成,以在建筑生命周期(50年)内实现零碳排放和零一次能耗为前提,提出了两种减配方案:当仅调整可再生能源系统时,建筑初始成本降至2.25万元/m^(2);调整全部构件系统时,建筑初始成本降至1.03万元/m^(2).第2种减配方式对建筑经济效益提升显著.根据计算结果,结合相关研究综述,讨论了我国零碳建筑隐含碳排放限值的设置;对权衡环境和经济效益的零碳建筑决策方法提出建议,为未来零碳建筑性能评估和方案比选等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碳建筑 生命周期评价 生命周期成本 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
下载PDF
传统建筑与现代绿色节能建筑的融合——以SDC2013厦门大学参赛作品为例
6
作者 薛一冰 张洁 《建筑节能》 CAS 2014年第7期57-60,共4页
以2013年在中国举行的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SDC2013)中厦门大学参赛作品阳光屋为例,对建筑空间布局、遮阳、采光及通风等适用性策略,被动式保温隔热、太阳能利用及智能控制等建筑节能技术,建筑材料、水与庭院绿化等环境处理手法三大... 以2013年在中国举行的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SDC2013)中厦门大学参赛作品阳光屋为例,对建筑空间布局、遮阳、采光及通风等适用性策略,被动式保温隔热、太阳能利用及智能控制等建筑节能技术,建筑材料、水与庭院绿化等环境处理手法三大方面进行解析,阐述了运用科学技术实现传统建筑与绿色节能建筑的融合方法。结合图片与数据分析,以期为我国传统建筑和绿色节能建筑的融合提供良好的思路与方案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建筑 建筑节能 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 被动式保温隔热 太阳能利用 智能控制 数据分析 Solar decathlon (SDC2013)
下载PDF
我国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突破8000分成绩模式及单项成绩水平评价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李铁录 姚国强 何庆忠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3-57,共5页
依据十项全能运动员成绩增长的阶段性特点 ,分别制定 80 0 0分运动员不同时期的成绩模式和单顶成绩发展水平评价模式。其创新点在于实现了模式的纵向控制功能 ,为我国十项全能运动员多年训练的单项成绩控制提供了参照标准。同时 ,运用... 依据十项全能运动员成绩增长的阶段性特点 ,分别制定 80 0 0分运动员不同时期的成绩模式和单顶成绩发展水平评价模式。其创新点在于实现了模式的纵向控制功能 ,为我国十项全能运动员多年训练的单项成绩控制提供了参照标准。同时 ,运用评价模式对我国优秀运动员成绩表现特征进行分析 ,指出了我国全能运动员存在的不足和突破 80 0 0分应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项全能 全能运动员 单项成绩 评价模式 中国 优秀运动员 男子 水平评价 创新点 发展水平
下载PDF
中、外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的成绩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国祥 刘生杰 江声久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18,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11届全运会与第29届奥运会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各单项成绩、总成绩及其得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的各单项成绩、得分及技术等级与世界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存在较大的差...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11届全运会与第29届奥运会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各单项成绩、总成绩及其得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的各单项成绩、得分及技术等级与世界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表现出各单项发展的不均衡性。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须重点提高我国十项全能运动员的撑竿跳高与投掷类项目水平,使其成为"全能能手"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项全能 优秀运动员 成绩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全运会、世锦赛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特征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余军 田广 +1 位作者 冉清泉 赵凯峰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0-166,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全运会、世锦赛男子前8名十项全能运动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与世锦赛运动员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撑杆跳高、1 500米、标枪、铁饼、铅球、400米项目上.②全运会...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全运会、世锦赛男子前8名十项全能运动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全运会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与世锦赛运动员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撑杆跳高、1 500米、标枪、铁饼、铅球、400米项目上.②全运会、世锦赛运动员各项、各名次的正态性较好(p>0.05),说明运动员各项能力发展不一,各名次能力有强有弱.③73%的中外全能运动员速度、弹跳或弹跳、速度类项群得分最高,其次是力量类,最后是耐力类项目.④建议我国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重点提高投掷项目水平,加强技术性较强的弹跳类项目的训练,缩小耐力项目与国外运动员的差距,并强化速度类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运会 世锦赛 男子 十项全能
下载PDF
中外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雷 谭筱茵 许惠玲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4-126,共3页
为了探讨男子十项全能运动的发展规律,找出我国全能项目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收集了2001年世界和全国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的成绩指标,并进行相关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男子十项全能与世界水平相比,整体还比较落后,其中较薄弱的... 为了探讨男子十项全能运动的发展规律,找出我国全能项目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收集了2001年世界和全国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的成绩指标,并进行相关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男子十项全能与世界水平相比,整体还比较落后,其中较薄弱的项目是撑竿跳高、400m跑和跳高;(2)中外运动员各单项得分率大体相同,反映了十项全能单项组合的一般规律,这也说明了我国运动员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是体现在各个单项水平上的整体差距;(3)中外运动员类项得分比率的大小顺序均为短跨、跳、投、耐力,第1d的积分高于第1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项全能 运动成绩 成绩特征
下载PDF
我国优秀男子全能运动员齐海峰与世界优秀男子全能运动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胡宝萍 陈最新 吴国正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12,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 ,对世界男子优秀全能运动员的成长历程进行研究 。
关键词 十项全能 优秀运动员 成绩 比较 中国 世界
下载PDF
体育用品企业竞争优势研究-以迪卡侬为例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新英 张瑞林 王先亮 《体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4-29,共6页
分析迪卡侬的竞争优势及其优势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迪卡侬具有成本优势和差异性优势,其成本优势驱动因素主要来源于企业文化、规模经济、价值链活动管理和目标集聚;差异性优势驱动因素主要来源于集团的商业模式、规模经济、价值链活动... 分析迪卡侬的竞争优势及其优势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迪卡侬具有成本优势和差异性优势,其成本优势驱动因素主要来源于企业文化、规模经济、价值链活动管理和目标集聚;差异性优势驱动因素主要来源于集团的商业模式、规模经济、价值链活动管理、科学管理方法及集团外部环境优势。给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的启示:形成竞争优势,需制定企业竞争优势战略;加强对产品价值链活动管理;增强企业研发能力;加强差异化经营,有效实现品牌营销;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经济 竞争优势 成本优势 差异性优势 驱动因素 迪卡侬
下载PDF
从因子结构比较分析2006年中外优秀十项全能选手比赛成绩 被引量:12
13
作者 梁建 张波 程芳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23-125,共3页
在搜集2006年度世界前150名与国内前20名顶级选手的比赛成绩后,作数据录入处理并利用统计软件SPSS 11.0进行因子分析。对比分析国内外优秀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因子载荷矩阵,得出制约国内选手的成绩发展内在因素是国内选手的基础素质相对较... 在搜集2006年度世界前150名与国内前20名顶级选手的比赛成绩后,作数据录入处理并利用统计软件SPSS 11.0进行因子分析。对比分析国内外优秀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因子载荷矩阵,得出制约国内选手的成绩发展内在因素是国内选手的基础素质相对较弱,特别是力量因子上与国外选手存在显著差异,整体水平偏低。明确一流十项全能选手的总体因子结构是以力量(绝对力量)、速度、耐力以及弹跳技术为主要的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十项全能的选材、训练、比赛的调节等提出建议:增强弹跳能力,提高耐力水平,注意力量性训练的合理把握。我国选手弹跳项目水平突出,应继续保持。注意科学选材,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应是身材高大、体重轻、速度快、反应快,动作协调的选手。加强运动员的思想意志品质教育,提高训练及比赛时的心理素质。合理引进国外选手的训练方法,加强国内外教练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分析 因子结构 十项全能 优秀 2006年
下载PDF
十项全能运动员的选材及优化训练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小翔 李忆湘 赵刚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6-118,共3页
男子十项全能是一项难度大、技术全面、身体素质要求高、得分较高的项目。如何选好运动员进行科学的训练,提高该项目的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学的一项重要课题。研究表明,应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条件,通过科学选材,优化训练,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男子十项全能是一项难度大、技术全面、身体素质要求高、得分较高的项目。如何选好运动员进行科学的训练,提高该项目的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学的一项重要课题。研究表明,应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条件,通过科学选材,优化训练,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才能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潜力,提高运动员的素质水平与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径 十项全能 选材 优化训练 运动员
下载PDF
从类平均数、变异系数和权重看我国男子十项全能的差距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述松 梁东梅 李星儿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8-34,49,共8页
从观察到的男子十项全能不等的单项评分平均数现象出发,运用一致性的问题导向统计方法,揭示了在《评分表》原则、个体能力和项目内在逻辑制约下,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对10个项目选择性强化与"放弃"。三维变量及其多重组合,即... 从观察到的男子十项全能不等的单项评分平均数现象出发,运用一致性的问题导向统计方法,揭示了在《评分表》原则、个体能力和项目内在逻辑制约下,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对10个项目选择性强化与"放弃"。三维变量及其多重组合,即平均数体现的单项水平、变异系数体现技术的稳定性和总评分回归方程中系数体现的权重,蕴含了不同的成绩与类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平均数 变异系数 权重 男子十项全能 差距
下载PDF
2008—2011年世界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成绩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清建 张贻杭 冉清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0-135,共6页
运用比较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8年到2011年期间奥运会、柏林田径世锦赛、大邱田径世锦赛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以及亚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6名的成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世界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中的10个项目间,除了速度类项群、铅... 运用比较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8年到2011年期间奥运会、柏林田径世锦赛、大邱田径世锦赛男子十项全能前8名以及亚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前6名的成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世界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中的10个项目间,除了速度类项群、铅球与铁饼、1 500米与400米存在相关系数显著外(p<0.05),其他各项相关性不显著(p>0.05);②优秀运动员以"全面发展"效应为主,得分重点是速度和跳跃类项目;③动作单一、技术难度小的项目得分比例高;反之,动作复杂、难度大的项目得分低;④建议我国运动员缩小速度、耐力类项目的差距,提高力量类得分,加强技术性较强的弹跳项目,遵从运动员个体差异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运动员 男子 十项全能
下载PDF
中、外十项全能运动员成绩差距原因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继伟 任保国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8-42,56,共6页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访问调查、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 ,对我国与世界男子十项全能运动成绩差距原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十项全能各单项成绩、技术等级发展不均衡 ,十项全能成绩与世界十项全能成绩比较差距较大 ,投掷项目是...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访问调查、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 ,对我国与世界男子十项全能运动成绩差距原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十项全能各单项成绩、技术等级发展不均衡 ,十项全能成绩与世界十项全能成绩比较差距较大 ,投掷项目是影响我国十项全能发展的主要因素 ,并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国外 十项全能 运动员 单项成绩 技术等级 投掷类项目 “全能能手” 训练力度
下载PDF
重新认识投掷项目在十项全能运动中的地位——兼对各单项实际增分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宗平 赵国梁 蒋勇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59-61,87+95,共5页
本文针对新评分法执行以来,国际上全能运动出现徘徊局面,以及“投掷项目增分率低,得分难”的倾向性理论,结合当今世界上各单项的技术发展水平,以新评分表为参照系,着重于各单项实际增分率的深层探讨。研究发现,投掷项目的实际增分率处... 本文针对新评分法执行以来,国际上全能运动出现徘徊局面,以及“投掷项目增分率低,得分难”的倾向性理论,结合当今世界上各单项的技术发展水平,以新评分表为参照系,着重于各单项实际增分率的深层探讨。研究发现,投掷项目的实际增分率处于中、上水平,为我国全能运动的发展和赶超世界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项全能 投掷项目 增分率
下载PDF
中外十项全能优秀选手运动成绩多维表现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田中原 赵鲁南 徐庆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6-68,共3页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数理统计、逻辑归纳等研究法,对中外十项全能选手运动成绩表现特征进行剖析。结果显示,中国选手在单项得分对总分贡献率上与世界基本一致,体现了以速度为主的特点,在快速力量、速度耐力等项目上与世界相比...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数理统计、逻辑归纳等研究法,对中外十项全能选手运动成绩表现特征进行剖析。结果显示,中国选手在单项得分对总分贡献率上与世界基本一致,体现了以速度为主的特点,在快速力量、速度耐力等项目上与世界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从4大类项对总分贡献率看,中外选手均按跑、跳、投、耐力顺序排列,中国与世界选手的成绩差距不是某单个运动子项的制约,而是体现在跑、跳、投3大项上的全面不足。最后提出了中国十项全能运动发展方向,旨在从中外十项全能选手的成绩特征差异剖析我国运动员成绩提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项全能 运动成绩 多维表现特征
下载PDF
从8运会看我国男子十项全能的发展潜力 被引量:17
20
作者 邹国忠 王宗平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28-30,共3页
本文就我国男子十项全能的发展现状,参照世界水平,以8 运会前10 名运动员的成绩为基础,对各单项、差距、发展速度及其发展途径进行了探讨,为使我国男子十项全能赶超世界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8运会 十项全能 得分率 发展 现状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