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属性质量控制技术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赵玉莲 王宇超 +4 位作者 王振强 苏勤 李斐 赵玉合 张小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60-868,共9页
地震资料处理的效果往往是通过对比处理前后的单炮记录或叠加剖面来进行定性判断的,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从地震记录上很难判断处理的合理性或对地震记录的改变情况.而通过采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对处理前后的地震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有效... 地震资料处理的效果往往是通过对比处理前后的单炮记录或叠加剖面来进行定性判断的,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从地震记录上很难判断处理的合理性或对地震记录的改变情况.而通过采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对处理前后的地震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有效克服了上述方法的局限性.这种方法能够更加直观地认识和分析原始资料特征,同时确立合理的处理流程和参数,并为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定量化分析手段,有效控制地震数据处理的质量和过程,为后续的地质目标圈定、油气检测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质量控制 地震数据处理 反褶积 信噪比
下载PDF
精密控制机械震源特征及信号检测方法 被引量:16
2
作者 杨微 王宝善 +3 位作者 葛洪魁 宋丽莉 袁松湧 李鸽翼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0-55,69,共7页
基于精密控制机械震源(ACROSS)信号与石油工业上的常规可控震源的特征差异,对ACROSS信号进行互相关、短时相关、相干和反褶积等四种方法处理分析,并分别从重复性、走时剖面、频谱特征以及信噪比等方面对处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基于精密控制机械震源(ACROSS)信号与石油工业上的常规可控震源的特征差异,对ACROSS信号进行互相关、短时相关、相干和反褶积等四种方法处理分析,并分别从重复性、走时剖面、频谱特征以及信噪比等方面对处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互相关方法处理结果稳定性好,能较好地突出高能量频率成分,但不适用于在频谱特征里能量相差较大的窄带信号分析;ACROSS信号与环境背景噪声在频谱上有重叠,短时相关法会放大噪声的作用,其效果较相干和反褶积法显得略差一些;信噪比对相干和反褶积法处理结果的稳定性影响较大,相干和反褶积法适合于具有一定信噪比的ACROSS信号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勘探 地震勘探 信号检测 精密控制机械震源(ACROSS) 互相关 短时相关 相干 反褶积
下载PDF
识别弱地震响应碳酸盐岩储层 被引量:7
3
作者 李闯 高妍芳 +3 位作者 敬兵 孙东 姚清洲 谢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51-955,806,共5页
针对弱地震响应的碳酸盐岩储层识别难的问题,分两步进行预测:1利用储层厚度约束的剩余信号匹配追踪法识别碳酸盐岩储层顶界。该方法是将地震数据进行多子波地震道分解,对分辨率低于测井解释最大储层厚度的分解原子进行剔除,从剩余地震... 针对弱地震响应的碳酸盐岩储层识别难的问题,分两步进行预测:1利用储层厚度约束的剩余信号匹配追踪法识别碳酸盐岩储层顶界。该方法是将地震数据进行多子波地震道分解,对分辨率低于测井解释最大储层厚度的分解原子进行剔除,从剩余地震道分解原子中筛选出最能体现储层特征的原子进行地震重构;2通过对在地震复赛谱域提取的混合相位子波做反褶积来适当提高主频,从而识别呈弱地震响应特征的碳酸盐岩内幕储层。反褶积结果以实时动态交互显示,并以测井解释成果作为标定依据反复迭代,最终获得满足储层识别需求的地震数据体,突出包含储层信息的弱地震响应。在TZ45井区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该技术组合有效刻画出完整的"串珠"状反射特征,识别了内幕弱反射有效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弱地震响应 剩余信号匹配追踪 混合相位子波 反褶积
下载PDF
深反射地震数据的噪音衰减方法综述 被引量:11
4
作者 朱小三 高锐 +3 位作者 李秋生 管烨 卢占武 王海燕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878-2900,共23页
深部地震反射资料是弱能量反射,如何更好地除去噪音并保留弱信号是资料处理中的棘手问题.本文概述了目前深反射地震资料的噪音衰减方法:如通过异常振幅噪音衰减来除去某一特定带宽内能量异常的振幅;利用自动识别区域异常振幅来压制地震... 深部地震反射资料是弱能量反射,如何更好地除去噪音并保留弱信号是资料处理中的棘手问题.本文概述了目前深反射地震资料的噪音衰减方法:如通过异常振幅噪音衰减来除去某一特定带宽内能量异常的振幅;利用自动识别区域异常振幅来压制地震道内的野值和强噪音从而改善资料的信噪比;利用随机噪音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遵循统计性规律对其进行除去;利用相关噪音衰减压制噪音,减少折射波和近地表的面波对反射信号的影响;利用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对地震子波进行平滑来压制噪音,提高地震资料的纵向分辨率;利用径向滤波来压制随机噪音和滤波倾角范围外的相关能量,提高反射信号的相关性.这样,有效地除去地震资料中的噪音,突出有效信号的能量,为更好地进行深反射地震资料的后续处理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反射地震资料 异常振幅衰竭 随机噪音 地表一致性反褶积 信噪比
下载PDF
用遗传算法实现地震信号反褶积 被引量:6
5
作者 章珂 刘贵忠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50-560,共11页
遗传算法作为寻优手段具有全局优化和很好的稳定性.本文将遗传算法用于地震信号反褶积处理,与已往方法相比它具有更好的分辨率和稳定性我们采用Bernoulli-Gaussian模型和ARMA模型分别描述地震反射系数序列和地震子波,用最大似然和... 遗传算法作为寻优手段具有全局优化和很好的稳定性.本文将遗传算法用于地震信号反褶积处理,与已往方法相比它具有更好的分辨率和稳定性我们采用Bernoulli-Gaussian模型和ARMA模型分别描述地震反射系数序列和地震子波,用最大似然和最小预测误差准则分别构造用于估计反射系数序列和地震子波的目标函数,用遗传算法优化目标函数,以实现地震信号反褶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信号 反褶积 遗传算法 地震子波 地震勘探
下载PDF
可控震源地震采集技术的进展 被引量:74
6
作者 倪宇东 王井富 +3 位作者 马涛 徐浩 曹务祥 关业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9-356,500+323-324,共8页
可控震源地震数据采集方法可分为常规采集、高效采集及高保真采集三大类。常规采集方法通常是指只采用一组可控震源作业,通过互相关处理获得共炮点道集;高效采集方法是指采用两组或多组可控震源间隔一定时间或同时施工,同样,通过互相关... 可控震源地震数据采集方法可分为常规采集、高效采集及高保真采集三大类。常规采集方法通常是指只采用一组可控震源作业,通过互相关处理获得共炮点道集;高效采集方法是指采用两组或多组可控震源间隔一定时间或同时施工,同样,通过互相关处理获得共炮点道集;高保真采集方法是指采用一台或多台可控震源在彼此间隔一定距离的不同炮点同时振动,采用地面力信号反褶积获得共炮点道集。结合实例分析,对比三类方法特点,可得到两点结论:①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方法使数据采集作业效率大幅度提高、施工周期明显缩短,进而降低了勘探成本;②可控震源地震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方向是高效采集与高保真采集方法相结合,从而实现低成本、高精度及高保真度地震勘探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震源 地震数据采集 扫描信号 地面力信号 互相关 反褶积
下载PDF
频率、相位可控的反褶积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大卫 何艳 钟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3-707,783+646-647,共5页
文中借助常规反褶积算法中信号自相关的Toeplitz矩阵,在求得反滤波因子的前提下,结合地震学中的相位处理及反褶积理论,推导出一种具有较强实用性的频率、相位可控的反褶积算法。处理过程大体可分为信号的相位处理及替换处理两步,通过给... 文中借助常规反褶积算法中信号自相关的Toeplitz矩阵,在求得反滤波因子的前提下,结合地震学中的相位处理及反褶积理论,推导出一种具有较强实用性的频率、相位可控的反褶积算法。处理过程大体可分为信号的相位处理及替换处理两步,通过给定任意频率和相位的理想地震子波构造矩阵,在进行信号反褶积过程中进行地震信号的频率、相位的替换,从而达到改变记录频率及相位特征的目的,在不增加额外噪声的情况下使信号纵向分辨率达到最理想状态。此外,文中方法在求取反滤波因子过程中结合了相位处理技术,由此打破了常规反褶积中最小相位的假设,使得反滤波因子的求取没有相位的限制,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任意信号的盲反褶积处理。模拟试验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在替换过程中剖面的分辨率随替换子波频率升高而提高,但信噪比并没有降低,子波间波形差异造成的影响随替换子波频率的升高而减小,反褶积前、后资料的能量匹配较好,说明文中方法具有很好的保幅特性,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和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褶积 地震子波 分辨率 信噪比 相位 频率
下载PDF
金属矿地震资料处理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平 张涛 +1 位作者 张慧利 武秀江 《能源与环保》 2018年第8期122-125,共4页
针对金属矿地震勘探地震资料信号非常弱而噪声却非常强的地震资料的特点,以河南省栾川金属矿地震勘探项目为例,研究了有利于提高金属矿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的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和流程,利用不同处理系统的优势模块反复试验,确定最终处... 针对金属矿地震勘探地震资料信号非常弱而噪声却非常强的地震资料的特点,以河南省栾川金属矿地震勘探项目为例,研究了有利于提高金属矿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的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和流程,利用不同处理系统的优势模块反复试验,确定最终处理参数,优选一套从折射波静校正—室内初至波剩余静校正—反射波剩余静校正的综合静校正技术解决静校正问题,运用多域联合去噪的方法压制噪音,应用球面扩散补偿技术从纵向上对能量进行补偿,联合使用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技术对炮点、检波点振幅进行补偿使横向能量均衡。运用叠前时间偏移使反射波、绕射波等都能够准确归位。这些处理方法在栾川金属矿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地震 反射波 静校正 信噪比 压制噪音 振幅补偿 反褶积 叠前时间偏移
下载PDF
地震子波零相位化改造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吕景英 蒋进勇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3年第2期121-123,共3页
地震资料准确标定是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工作的基础。从声波时差、密度资料的环境校正入手 ,利用合成地震记录求取准确的时间深度关系 ,获得与井旁地震资料最佳匹配的非零相位实际地震子波 ;利用子波反褶积完成地震子波的零相位化改造 ,消... 地震资料准确标定是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工作的基础。从声波时差、密度资料的环境校正入手 ,利用合成地震记录求取准确的时间深度关系 ,获得与井旁地震资料最佳匹配的非零相位实际地震子波 ;利用子波反褶积完成地震子波的零相位化改造 ,消除地震子波非零相位化引起的干涉假象和相邻地震工区间的闭合差 ,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清晰的地震反射结构突出了特定的地质现象 ,为地震资料的准确标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地震子波 零相位化 地震资料 地震解释 子波反褶积 信噪比
下载PDF
多尺度时变地震信号反褶积
10
作者 章珂 张学工 +1 位作者 刘贵忠 武栓虎 《信号处理》 CSCD 1998年第4期296-303,共8页
本文针对石油地震勘探中地震信号的时变性,提出一个新的时变地震信号反褶积方法。在分析地层时变滤波特性的基础上,构造多尺度地震子波。分别用每一个尺度的地震子波作确定反褶积,并用基于信息熵准则构造的检测函数综合多尺度反褶积... 本文针对石油地震勘探中地震信号的时变性,提出一个新的时变地震信号反褶积方法。在分析地层时变滤波特性的基础上,构造多尺度地震子波。分别用每一个尺度的地震子波作确定反褶积,并用基于信息熵准则构造的检测函数综合多尺度反褶积结果。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褶积 时变地震信号 石油 地震勘探
下载PDF
谱修整反褶积流程及其效果
11
作者 曲寿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04-410,共7页
反褶积技术能提高有效波高频成分,但也放大了高频噪声、降低了信噪比,甚至有时使反褶积提升的高频成分被噪声淹没,达不到提高分辨率的目的。本文利用对地震波有效功率谱修整的方法进行常规反褶积算子的设计和反褶积处理,在实际资料... 反褶积技术能提高有效波高频成分,但也放大了高频噪声、降低了信噪比,甚至有时使反褶积提升的高频成分被噪声淹没,达不到提高分辨率的目的。本文利用对地震波有效功率谱修整的方法进行常规反褶积算子的设计和反褶积处理,在实际资料处理中见到了明显的效果。此流程在保持信噪比不降低的情况下,使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连续性均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处理 谱修整 反褶积 分辨率 信噪比
下载PDF
巴彦浩特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12
作者 杜贤 刘文朝 崔喜风 《河南石油》 1999年第4期18-20,共3页
巴彦浩特盆地沙漠区的二维地震资料原始信噪比低、静校正量大,针对该区资料特点,在资料处理中采用了低降速带模型与交互迭代静校正,F-K速度滤波,区域异常振幅衰减,地表一致性补偿,人工交互拾取叠加速度,保护浅层信息,衰减随机... 巴彦浩特盆地沙漠区的二维地震资料原始信噪比低、静校正量大,针对该区资料特点,在资料处理中采用了低降速带模型与交互迭代静校正,F-K速度滤波,区域异常振幅衰减,地表一致性补偿,人工交互拾取叠加速度,保护浅层信息,衰减随机噪声等技术为主的处理流程和手段,获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为地质解释人员提供了较高信噪比的地震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彦浩特 沙漠 地震勘探 地震资料处理
下载PDF
陆域冻土区地震探测信号提取技术——以青海哈拉湖地区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岳航羽 张凯 +4 位作者 王小江 王凯 张保卫 姜春香 李金丽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183-1189,共7页
青海哈拉湖地区的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其埋藏深度较浅,地震有效信号往往被干扰波淹没,如何从复杂的地震波场里有效提取出与地层、水合物有关的地震反射信号是开展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天然气水合物预测工作的前提。为此,详细分析青海... 青海哈拉湖地区的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其埋藏深度较浅,地震有效信号往往被干扰波淹没,如何从复杂的地震波场里有效提取出与地层、水合物有关的地震反射信号是开展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天然气水合物预测工作的前提。为此,详细分析青海哈拉湖地区地震探测原始数据,总结该地区干扰噪声的类型及特点,制定地震信号提取流程,并在叠前道集上逐步采用有针对性的噪声衰减、振幅补偿、反褶积以及叠加等处理技术,压制各类干扰信息,最大程度地保留有效反射信号,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信噪比和保真度,更好地为地震资料解释和有利储层预测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域冻土区 青海哈拉湖 地震信号提取 噪声衰减 振幅补偿 反褶积
下载PDF
可控震源自适应地表一致性反褶积 被引量:23
14
作者 凌云 周熙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06-315,356,共11页
随着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技术的发展,用于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的反褶积方法也不断完善。但是,多年来对可控震源地震数据处理主要采用纯相位滤波方法来进行零相位至小相位的子波转换。这种方法对于有Q吸收的实际地震数据存在一定问题,它使... 随着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技术的发展,用于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的反褶积方法也不断完善。但是,多年来对可控震源地震数据处理主要采用纯相位滤波方法来进行零相位至小相位的子波转换。这种方法对于有Q吸收的实际地震数据存在一定问题,它使可控震源相关子波不再是零相位,而是混合相位,并且随着Q吸收的增大,其影响也随之增加。为此,本文提出了可控震源自适应地表一致性反播积方法。该方法能自动提取地表一致性Q吸收量,并模拟出地表一致性Q吸收可控震源相关子波,用子波反褶积来达到提高分辨率和相位转换的目的。理论试验和实例表明,该方法对进一步拓宽可控震源频带和进行高分辨率勘探,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可控震源数据处理反褶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震源 反褶积 地震数据
下载PDF
基于反褶积广义S变换的地震频谱成像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懿疆 文晓涛 +3 位作者 刘婷 曹其壮 魏浩 刘敏兵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2-18,共7页
当薄互层较发育时,利用地震资料对储层的含油气性进行预测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发展高精度的时频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储层内的烃类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基于反褶积广义S变换的新时频分析方法;该方法将信号的广义S变换谱与窗函数Wi... 当薄互层较发育时,利用地震资料对储层的含油气性进行预测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发展高精度的时频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储层内的烃类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基于反褶积广义S变换的新时频分析方法;该方法将信号的广义S变换谱与窗函数Wigner-Ville分布进行二维反褶积,可得到信号Wigner-Ville分布。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可知,该方法与传统的时频分析方法相比,不仅克服了传统时频方法采用固定时窗分析信号的局限,并且具有更高的时频分辨率。三维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时频方法,该方法适用于非平稳的地震信号分析;在薄储层预测方面更具优势,进行烃类检测的可靠性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S变换 反褶积 WIGNER-VILLE分布 时频分析 非平稳信号
下载PDF
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和高保真度技术的综合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企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610-622,共13页
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和高保真度简称“三高”,一直是地震数据所追求的目标。本文所论述的“三高”技术中,高信噪比是通过信噪相干分离法及其迭代计算实现的;高分辨率是通过反褶积迭代运算达到的;高保真是通过小参数迭代和统计反子波... 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和高保真度简称“三高”,一直是地震数据所追求的目标。本文所论述的“三高”技术中,高信噪比是通过信噪相干分离法及其迭代计算实现的;高分辨率是通过反褶积迭代运算达到的;高保真是通过小参数迭代和统计反子波完成的。统一应用这项综合技术对渤海湾不同区域进行了地震资料处理。其结果表明,“三小一点”(即小层、小砂体、小断层和油气水平点)地震地质现象相当明显。最令人感兴趣的是,处理后的地震剖面上出现了流体分界面的平点反射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处理 信噪比 分辨率 地震勘探
下载PDF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of earthquake-induced gravity variation:Advances and perspectives 被引量:1
17
作者 He Tang Wenke Sun 《Earthquake Science》 2023年第5期376-415,共40页
Earthquake-induced gravity variation refers to changes in the earth’s gravity field associated with seismic activities.In recent years,development in the theories has greatly promoted seismic deformation research,lay... Earthquake-induced gravity variation refers to changes in the earth’s gravity field associated with seismic activities.In recent years,development in the theories has greatly promoted seismic deformation research,laying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interpre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eismological gravity monitoring.Traditional terrestrial gravity measurements continue to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studies of interseismic,co-seismic,and post-seismic gravity field variations.For instance,superconducting gravimeter networks can detect co-seismic gravity change at the sub-micro Gal level.At the same time,the successful launch of satellite gravity missions(e.g.,the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 or GRACE)has also facilitated applied studies of the gravity variation associated with large earthquakes,and several remarkable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achieved.The progress in gravity observation technologies(e.g.,GRACE and superconducting gravimetry)and advances in the theories have jointly promoted seismic deformation studies and raised many new research topics.For example,superconducting gravimetr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analyses of episodic tremor,slow-slip events,and interseismic strain patterns;the monitoring of transient gravity signals and related theories have provided a new perspective on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systems;the mass transport detected by the GRACE satellites several months before an earthquake has brought new insights into earthquake prediction methods;the u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automatically identify tiny gravity change signals is a new approach to accurate and rapid determination of earthquake magnitude and location.Overall,many significant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made in recent years,in terms of the theory,application,and observation measures.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progress,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seismologists and geodetic researchers studying the phenomenon of gravity variation,advances in related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in this discip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induced gravity variation seismic dislocation theory time-varying gravity satellite gravity missions pre-P gravity signals superconducting gravimetry
下载PDF
浅层低信噪比地震数据处理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亚琪 常锁亮 +2 位作者 赵兴 赵万书 曹路通 《中国煤炭》 2018年第2期37-40,67,共5页
浅层地震资料具有目的反射层较浅,覆盖次数较低,地表干扰较强,信噪比与分辨率较低等特点,要获得高质量的浅层地震解释剖面一直是数据处理的一大难题。本文针对其难点,研究出一套以叠前组合去噪技术、自适应预测反褶积技术、各向异性动... 浅层地震资料具有目的反射层较浅,覆盖次数较低,地表干扰较强,信噪比与分辨率较低等特点,要获得高质量的浅层地震解释剖面一直是数据处理的一大难题。本文针对其难点,研究出一套以叠前组合去噪技术、自适应预测反褶积技术、各向异性动校正与高精度速度分析、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等关键技术为核心的处理方法,应用效果表明基于本套处理方法得出浅层地震解释剖面中断层的成像效果可以满足后期精细化地质解释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震数据处理 低信噪比 叠前组合去噪 反褶积 动校正 速度分析 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成像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地震剖面反褶积新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光锐 朱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54-159,共6页
地震剖面的反褶积经常是地震勘探资料处理阶段的一个重要步骤,它是公认的提高剖面分辨率的有效方法.常规的反褶积方法已经很多,但如何在提高剖面分辨率的同时又有效地抑制噪声,提高剖面的信噪比,始终是困扰人们的问题.针对这一问... 地震剖面的反褶积经常是地震勘探资料处理阶段的一个重要步骤,它是公认的提高剖面分辨率的有效方法.常规的反褶积方法已经很多,但如何在提高剖面分辨率的同时又有效地抑制噪声,提高剖面的信噪比,始终是困扰人们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反馈神经网络及其衍生物(TH网络)的地震剖面反褶积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效果明显,尤其在地震剖面中存在一些相隔较远的反射层时有很好的效果,充分显示了神经网络方法处理地震剖面反褶积问题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处理 地震剖面反褶积 神经网络 地震勘探
下载PDF
基于L^(1)范数的全变分地震信号反褶积优化算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明德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7-115,共9页
基于借范数最优化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L^(1)范数的全变分地震信号反褶积优化算法。该算法基于L^(1)范数全变分理论构建地震信号重建模型,同时将其转化为符合迭代与交替最小化的求解形式,通过交替方向乘子法设计地震信号的反褶积优化算... 基于借范数最优化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L^(1)范数的全变分地震信号反褶积优化算法。该算法基于L^(1)范数全变分理论构建地震信号重建模型,同时将其转化为符合迭代与交替最小化的求解形式,通过交替方向乘子法设计地震信号的反褶积优化算法。该算法无需考虑反褶积使用的限制条件,可以在含噪声的情况下有效恢复地震信号,同时提高地震信号的分辨率和信噪比。使用该算法对合成信号和野外采集地震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提高了子波的主频,拓宽了有效频带,即使在信号受到较重噪声污染时,也可以获得较好的处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信号 反褶积 去噪 L^(1)范数 全变分理论 交替方向乘子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