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citatory amino acid changes in the brains of rhesus monkeys following selective cerebral deep hypothermia and blood flow occlusion 被引量:1
1
作者 Jun Pu Xiaoqun Niu Jizong Zhao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43-148,共6页
Selective cerebral deep hypothermia and blood flow occlusion can enhance brain tolerance to ischemia and hypoxia and reduce cardiopulmonary complications in monkeys. Excitotoxicity induced by the release of a large am... Selective cerebral deep hypothermia and blood flow occlusion can enhance brain tolerance to ischemia and hypoxia and reduce cardiopulmonary complications in monkeys. Excitotoxicity induced by the release of a large amount of excitatory amino acids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is the major mechanism underlying ischemic brain injury and nerve cell death.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used selective cerebral deep hypothermia and blood flow occlusion to block the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ies and/or bilateral vertebral arteries in rhesus monkey, followed by reperfusion using Ringer's solution at 4~C. Microdialysis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results showed that selective cerebral deep hypothermia and blood flow occlusion inhibited the release of glutamic acid into the extracellular fluid in the brain frontal lobe and relieved pathological injury in terms of the ultrastructure of brain tissues after severe cerebral ischemia.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erebral deep hypothermia and blood flow occlusion can inhibit cytotoxic effects and attenuate ischemic/ hypoxic brain injury through decreasing the release of excitatory amino acids, such as glutamic ac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regeneration brain injury selective deep hypothermia MICRODIALYSIS rhesus monkey glutamic acid excitatory amino acids brain protection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m ultrastructure grants-supported paper photographs-containing paper neuroregeneration
下载PDF
Effects of pH management during deep hypothermic bypass on cerebral oxygenation: alpha-stat versus pH-stat 被引量:9
2
作者 郦志军 尹小妹 叶箭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CSCD 2004年第10期1290-1297,共8页
Objective: There is a remarkable lack of scientific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option to use alpha-stat or pH-stat management, as to which is more beneficial to brain protection during deep hypothermic CPB. This study ex... Objective: There is a remarkable lack of scientific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option to use alpha-stat or pH-stat management, as to which is more beneficial to brain protection during deep hypothermic CPB. This study examined cortical blood flow (CBF), cerebral oxygenation, and brain oxygen consumption in relation to deep hypothermic CPB with alpha-stat or pH-stat management. Methods: Twenty-two pigs were cooled with alpha-stat or pH-stat during CPB to 15℃ esophageal temperature. CBF and cerebral oxygenation were measured continuously with a laser flowmeter and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respectively. Brain oxygen consumption was measured with standard laboratory techniques. Results: During CPB cooling, CBF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bout 52,2%±6.3% (P<0.01 vs 92.6%±6.5% of pH-stat) at 15℃ in alpha-stat, wherea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CBF in pH-stat. While cooling down, brain oxygen extraction (OER) progressively decreased, about 9.5%±0.9% and 10.9%±1.5% at 15℃ in alpha-stat and pH-stat, respectively. At 31℃ the decreased value in pH-stat was lower than in alpha-stat (29.9%±2.7% vs 22.5%±1.9%; P<0.05). The ratio of CBF/OER were 2.0±0.3 in alpha-stat and pH-stat, respectively; it was kept in constant level in alpha-stat,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19 ℃ to 15℃ in pH-stat (4.9±0.9 vs 2.3±0.4; P<0.01). In mild hypothermia, cerebral oxyhemoglobin and oxygen saturation in alpha-stat were greater than that in pH-stat (102.5%±1.4% vs 99.1%±0.7%; P<0.05). In deep hypothermia, brain oxygen saturation in pH-stat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alpha-stat (99.2%±1.0% vs 93.8%±1.0%; P<0.01), and deoxyhemoglobin in pH-stat decreased more greatly than that in alpha-stat (28.7%±6.8% vs 54.1%±4.7%; P<0.05). Conclusions: In mild hypothermic CPB, brain tissue oxygen saturation was greater in alpha-stat than in pH-stat. However, cerebral oxygenation and brain tissue oxygen saturation were better in pH-stat than in alpha-stat during profound hypothermia. PH-stat strategy provided much more oxygen to brain tissue before 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management Cerebral oxygenation deep hypothermia Cardiopulmonary bypass
下载PDF
A Cardiac Surgical Perspective on Hypothermia for Protection of Neural Tissues
3
作者 John A. Elefteriades John Simmons Bulat A. Ziganshin 《Neuroscience & Medicine》 CAS 2022年第4期145-160,共16页
Background: In clinical and basic science medicine, we often isolate ourselves in silos, unaware of developments in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Our team has had substantial experience, both in the operating room and in... Background: In clinical and basic science medicine, we often isolate ourselves in silos, unaware of developments in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Our team has had substantial experience, both in the operating room and in the laboratory, with protecting the brain and the spinal cord via hypothermia. Herein, we briefly share this experience with our colleagues in Neurology, eager for comments and advice from the neurologic perspective. Methods: 1) Clinical brain protection via 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 (DHCA) for surgery of the aortic arch. For aortic arch replacement (performed for aortic arch aneurysm or aortic dissection), the aortic arch must be opened and native perfusion stopped. We have decades of experience in many hundreds of patients with this technique. This experience is reviewed. 2) Experi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spinal cord via cooling. We review our laboratory experience with a novel, recirculating cooling catheter for the vulnerable spinal cord. 3) Experi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brain via an intraventricular cooling catheter. We review our laboratory experience cooling the brain with a balloon-tipped catheter residing the lateral ventricles. Results: 1) 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 for aortic arch surgery provides superb brain protection for periods up to 45 minutes or longer. Clinical neurologic function, and quantitative neurologic tests, show excellent brain preservation. 2) The novel spinal cooling catheter provides excellent cooling of the spinal cord in a large animal model, without apparent injury of any type. 3) The intraventricular brain cooling catheter provides excellent cooling of the brain, documented by both direct temperature probe and high-tech brain imaging. Conclusions: We wish herein (in this article) to share this experience across our disciplines (Cardiac Surgery and Neurology). We welcome advice from the Neurology community on these surgically-directed methods for cooling and protection of neurological tissue in both the brain and the spinal co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othermia 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 DHCA Spinal Cooling PARAPLEGIA Aortic Surgery Neuologic Testing
下载PDF
骨科患者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增高的血流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方敏 高兴莲 +3 位作者 王曾妍 柯稳 肖潇 梁元元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风险增高的血流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手术室护理干预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151例骨科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使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下肢血流改变特征,并收集患者基本资料、手...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风险增高的血流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手术室护理干预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151例骨科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使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下肢血流改变特征,并收集患者基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术前实验室检查指标等,患者手术结束24 h内采血行D-二聚体凝血功能检测。结果D-二聚体检测结果显示,DVT高风险患者70例(46.36%),低风险81例(53.64%)。手术结束后DVT高风险患者下肢平均血流速度、血管内径显著低于或小于低风险患者(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120 min、凝血酶原时间(PT)>13.1 s、术中发生低体温和术中失血量>100 mL是骨科患者术中DVT风险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术中DVT发生风险较高,存在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手术室护理人员需针对性地开展手术效率管理、术中低体温监测和预防、维持术中血容量稳定,有效降低骨科手术患者术中DVT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术中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流动力学 低体温 术中失血量 风险管理 手术室护理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风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刘海渊 高晴云 +2 位作者 张成鑫 刘愚勇 葛圣林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51-357,共7页
目的了解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探讨术后低氧血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12月至2023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共计收治的109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围术期资... 目的了解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探讨术后低氧血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12月至2023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共计收治的109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围术期资料采集,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并发低氧血症,将其分为低氧血症组和非低氧血症组。首先,对患者术前及术中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后,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资料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明确术后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非低氧血症组患者64例,低氧血症组患者45例,经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性别(P=0.001)、急诊(P=0.015)、体质量(P=0.000)、术前尿素氮浓度(P=0.008)和深低温停循环时间(P=0.04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个变量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出体质量(P=0.001)、急诊(P=0.004)和深低温停循环时间(P=0.015)具有统计学意义,为术后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患者术后12 h内清醒(P=0.000)、术后二次气管插管(P=0.017)、术后气管切开(P=0.001)、术后透析(P=0.032)、术后严重脏器损伤(P=0.000)、术后7 d内出重症监护病房(P=0.000)、术后四肢活动障碍(P=0.016)和非医嘱离院(P=0.001)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质量、急诊和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围术期对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策略,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并促进良性临床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低氧血症 体质量 急诊 深低温停循环
下载PDF
深低温氢气润滑箔片气体动压轴承特性研究
6
作者 张凯 冉神坤 +2 位作者 肖宏远 刘天宇 冯凯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7-76,共10页
针对实际工程运用中氢气润滑箔片气体动压轴承出现的湍流效应,结合氢气润滑箔片气体动压轴承所处的深低温状态,利用壁面定律修正经典气体雷诺方程,耦合Link-Spring力学模型后求解并获得了以深低温氢气作为润滑介质的箔片气体动压轴承静... 针对实际工程运用中氢气润滑箔片气体动压轴承出现的湍流效应,结合氢气润滑箔片气体动压轴承所处的深低温状态,利用壁面定律修正经典气体雷诺方程,耦合Link-Spring力学模型后求解并获得了以深低温氢气作为润滑介质的箔片气体动压轴承静动态特性;对比箔片气体动压轴承在深低温氢气与其他润滑气体介质时的静态特性,分析偏心率、环境压力、宽径比和名义间隙等参数对箔片气体动压轴承静动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常温常压空气和低温高压氮气,以低温高压氢气为润滑介质的箔片气体动压轴承的承载力相对较低,但可通过增大轴承的偏心率、工作环境压力、宽径比、动力黏度和减小轴承的名义间隙等方式增大承载力;轴承的直接动态刚度系数随环境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名义间隙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箔片气体动压轴承 深低温 氢气 轴承性能
下载PDF
婴儿心脏手术深低温低流量灌注pH稳态对脑保护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顺民 苏肇伉 +2 位作者 朱德明 徐志伟 陈惠文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在深低温低流量灌注模式下 ,观察快速降温期应用不同血气稳态管理对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2 0例患儿随机分成 2组 ,α组 :应用α稳态管理 ,pH组 :应用 pH稳态管理。脑功能的监测包括 :脑氧代谢参数、生化指标、智商指数。结果 p... 目的 在深低温低流量灌注模式下 ,观察快速降温期应用不同血气稳态管理对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2 0例患儿随机分成 2组 ,α组 :应用α稳态管理 ,pH组 :应用 pH稳态管理。脑功能的监测包括 :脑氧代谢参数、生化指标、智商指数。结果 pH组降温末脑氧代谢指标及乳酸积聚显著低于α组 ,两组术后 2个月随访 ,无智力发育差异。结论 深低温低流量灌注快速降温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低流量 心脏手术 脑保护 婴儿 pH稳态 脑缺血
下载PDF
常温非体外循环进行弓部优先重建在A型夹层全弓置换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陆华 张卫达 +5 位作者 马涛 王晓武 王俊 于浩 杨博 徐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在常温非体外循环情况下优先完成主动脉弓部分支重建在全弓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1月期间,使用常温非体外循环进行弓部优先重建术式治疗的A型夹层患者23例。建立体外管道:将四分叉人工血管单分... 目的探讨在常温非体外循环情况下优先完成主动脉弓部分支重建在全弓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1月期间,使用常温非体外循环进行弓部优先重建术式治疗的A型夹层患者23例。建立体外管道:将四分叉人工血管单分支侧与体外循环动脉管连接,并通过Y型管连接股动脉插管。重建弓部血管:依次行弓上三血管与人工血管三分支吻合,并由股动脉供血。完成分支重建后,插二级管,开始体外循环。阻闭升主动脉后,完成人工血管与主动脉弓部吻合,最后完成人工血管近心端与升主动脉根部吻合。结果 2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总循环时间187±60 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5±8 min,平均鼻咽温22±2℃。死亡1例(4.3%),术后暂时性神经系统并发症2例(8.7%),术后意识恢复时间6-48 h,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最短18 h,11(48%)名患者在48 h内脱离呼吸机,ICU停留时间3-7 d。结论常温非体外循环进行弓部优先重建术式可明显缩短复杂弓部手术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闭时间,具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降低术后并发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 体外循环 弓部重建 主动脉夹层 脑保护
下载PDF
心脏手术深低温低流量灌注不同血气管理对婴幼儿脑保护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顺民 苏肇伉 +2 位作者 朱德明 徐志伟 陈惠文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 在深低温低流量灌注模式下 ,观察快速降温期应用不同稳态血气管理对婴幼儿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2 0例法洛四联症患者随机分为 p H稳态和 alpha稳态两组 ,并根据不同时间点、低流量和血气管理方案随机平均分层行析因分析。脑功... 目的 在深低温低流量灌注模式下 ,观察快速降温期应用不同稳态血气管理对婴幼儿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2 0例法洛四联症患者随机分为 p H稳态和 alpha稳态两组 ,并根据不同时间点、低流量和血气管理方案随机平均分层行析因分析。脑功能监测为 :生化指标、脑温、脑电图、智商等。 结果 应用 p H稳态的脑部温差较应用 al-pha稳态低 ;复温末 alpha稳态组中低流量 2 5 ml/ kg· min- 1 乳酸含量最高 ;术后 2 4小时 alpha稳态组中低流量 2 5 ml/kg· min- 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含量最高 ;术后 4天脑电图和术后 2个月智商两种稳态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深低温低流量灌注快速降温期应用 p H稳态进行血气管理可起到更好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低流量 心脏手术 血气管理 脑保护
下载PDF
深低温停循环大血管手术患者术中温度控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萍 高兴莲 +4 位作者 余文静 马琼 王曾妍 杨英 吴荷玉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2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下大血管手术患者的术中温度控制方法。方法对121例深低温停循环大血管手术患者,在停循环与恢复循环期间进行核心体温、环境温度监测与控制,同时做好低温下患者皮肤防护。结果 121例手术患者停循环期核心体温控制在...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下大血管手术患者的术中温度控制方法。方法对121例深低温停循环大血管手术患者,在停循环与恢复循环期间进行核心体温、环境温度监测与控制,同时做好低温下患者皮肤防护。结果 121例手术患者停循环期核心体温控制在25.42~25.68℃,循环恢复后核心体温控制在36.41~36.50℃,停循环环境温度控制在18.50~18.68℃,循环恢复后环境温度控制在23.44~23.70℃,温度指标控制良好;耳廓及面部等周围皮肤无冻伤,骶尾、足底受压部位皮肤发生压红9例,术后未发生压疮。结论综合降温和综合保温措施是保障深低温停循环下大血管手术患者核心体温和环境温度有效管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手术 深低温 停循环 温度控制 核心体温 环境温度
下载PDF
二氮嗪预处理对幼龄大鼠深低温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晓敏 莫绪明 +5 位作者 顾群 陈凤 彭卫 戚继荣 顾海涛 印克杰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8-250,I0003,共4页
目的探讨二氮嗪预处理对幼龄大鼠深低温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保护作用。方法将3周龄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二氮嗪组,缺血/再灌注后1、6、24、72h和7d,建立深低温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时点脑组织细... 目的探讨二氮嗪预处理对幼龄大鼠深低温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保护作用。方法将3周龄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二氮嗪组,缺血/再灌注后1、6、24、72h和7d,建立深低温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时点脑组织细胞色素C的蛋白表达,并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于再灌注后6和24h显示明显的病理变化,其脑组织胞浆细胞色素C于灌注后6h后即明显升高(P<0.05),24h达到高峰(P<0.01)。二氮嗪组病理改变较轻,细胞色素C含量于再灌注后24和72h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二氮嗪预处理可抑制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对幼龄大鼠深低温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氮嗪 深低温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色素C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的治疗 被引量:20
12
作者 尚蔚 刘楠 +1 位作者 孙立忠 贾世杰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519-52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下行主动脉替换手术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ARD)发生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02例,在DHCA(鼻温降至22℃)下行主动脉弓替换。ARD定义...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下行主动脉替换手术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ARD)发生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02例,在DHCA(鼻温降至22℃)下行主动脉弓替换。ARD定义为术后72 h内发生的低氧血症(PaO2/FiO2<150),除外术后心源性肺水肿、肺部感染、血/气胸等因素引起的低氧血症。27例患者术后发生ARD,发生率13.4%(27/202)。所有患者分为两组:ARD组和非ARD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ARD诊断后立即采取①肺保护性通气;②膨肺;③提高心排量等综合治疗。结果:ARD组体质量指数和DHCA时间明显高于非ARD组(P<0.05)。27例ARD患者经治疗后,26例成功拔除气管插管,仅1例因机械通气时间>7 d行气管切开,术后20 d拔除气切套管出院。ARD平均持续时间3.2 d,住ICU时间(4.5±2.1)d,ARD组无医院死亡。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后早期ARD发生率为13.4%,肺保护性通气结合综合治疗策略对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ARD有很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深低温停循环 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肺保护性通气.
下载PDF
体外循环技术在非心脏外科的应用(附28例报告)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佳春 王加利 骆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3-324,共2页
在体外循环 (CPB)下行非心脏外科手术 2 8例 ,其中布加综合征行根治术 2 2例 ,右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行右肾及瘤栓清除术、气管癌气管梗阻行激光造孔气管内记忆合金成形术各 2例 ,肝脏巨大平滑肌脂肪瘤切除余肝原位移植术、颅内巨大基底... 在体外循环 (CPB)下行非心脏外科手术 2 8例 ,其中布加综合征行根治术 2 2例 ,右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行右肾及瘤栓清除术、气管癌气管梗阻行激光造孔气管内记忆合金成形术各 2例 ,肝脏巨大平滑肌脂肪瘤切除余肝原位移植术、颅内巨大基底动脉瘤夹闭术各 1例。CPB技术采用低温低流量灌注 10例、深低温停循环 15例、常温静脉 静脉转流 3例。手术均获得成功 ,术后早期死亡 2例。表明尽管CPB存在着创伤大、费用高的问题 ,但对某些常规方法不能进行的手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深低温停循环 非心脏外科 临床应用
下载PDF
200例婴幼儿法乐四联症体外循环经验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桂芬 郑红 +2 位作者 孙桂民 李春华 龙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6年第8期461-463,共3页
目的:总结深低温低流量灌注结合中深度血液稀释的体外循环方法在200例婴幼儿法乐四联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鼻咽温降至17~20℃(平均18.89±2.56℃),动脉灌注流量20~50ml·kg-1/min(平... 目的:总结深低温低流量灌注结合中深度血液稀释的体外循环方法在200例婴幼儿法乐四联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鼻咽温降至17~20℃(平均18.89±2.56℃),动脉灌注流量20~50ml·kg-1/min(平均37.6±13.0ml·kg-1/min),稀释后血红蛋白44~110g/L(平均68.7±12.6g/L)。结果:采用此种体外循环方法,术后肺部并发症明显降低,术后早期死亡率由10.2%降至3.5%。结论:此种体外循环方法,适用于婴幼儿紫绀型心血管病手术,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可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婴幼儿 法乐氏四联症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对肾功能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东 王春生 +1 位作者 洪涛 丁文军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1-272,共2页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对肾功能的影响,并对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总结45例主动脉弓动脉瘤患者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后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情况,与45例单纯体外循环手术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引起的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45例主动脉弓动脉瘤...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对肾功能的影响,并对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总结45例主动脉弓动脉瘤患者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后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情况,与45例单纯体外循环手术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引起的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45例主动脉弓动脉瘤患者,术后肾功能损害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现肾功能衰竭者12例,其中氮质血症期7例,尿毒症期5例。经过治疗,肾功能指标明显改善,其中40例康复出院,5例死亡,病死率11.1%。结论:降低主动脉弓动脉瘤患者术后肾功能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主要在于对术前高危因素的重视及术中术后积极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停循环 体外循环 肾功能衰竭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顺行性脑灌注在主动脉停循环手术中脑保护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汪源 周曼玲 +3 位作者 黄飞 邹艳 周颖 石平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747-751,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单侧顺行性脑灌注(UACP)与双侧顺行性脑灌注(BACP)在主动脉停循环手术中脑保护效果,探讨最佳的保护性脑灌注手段。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集单侧与双侧顺行性脑灌注在主动脉停循环手术脑保护效果的... 目的通过比较单侧顺行性脑灌注(UACP)与双侧顺行性脑灌注(BACP)在主动脉停循环手术中脑保护效果,探讨最佳的保护性脑灌注手段。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集单侧与双侧顺行性脑灌注在主动脉停循环手术脑保护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以文献质量评价量表(NOS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对提取的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研究7篇,含病例827例,其中UACP组404例,BACP组423例;7项研究比较两组30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1,95%CI:0.64~1.61,P=0.95);6项研究比较了两组暂时性神经系统障碍(temporary neurologic dysfunction,TN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65,95%CI:1.11~6.28,P=0.049 99)且BACP要优于UACP;5项研究比较两组永久性神经系统障碍(permanent neurologic dysfunction, PN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3,95%CI:0.49~1.42,P=0.50)。结论在主动脉停循环手术中,双侧顺行性脑灌注脑保护效果优于单侧脑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循环 深低温诱导 导管 留置 主动脉 大脑动脉环 侧支循环 顺行性脑灌注 脑保护 META分析
下载PDF
深低温停循环血液稀释时大鼠海马MDA、LDH和ATP酶的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苏殿三 王祥瑞 +2 位作者 郑拥军 赵延华 张挺杰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11期888-890,904,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血液稀释对深低温停循环 (DHCA)大鼠海马丙二醛 (MDA)、乳酸脱氢酶 (LDH)和ATP酶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DHCA (18℃ ,90min)模型 ,随机分成四组 :Hct 10 %组、Hct 2 0 %组、Hct 30 %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模型成功后取海马 ...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血液稀释对深低温停循环 (DHCA)大鼠海马丙二醛 (MDA)、乳酸脱氢酶 (LDH)和ATP酶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DHCA (18℃ ,90min)模型 ,随机分成四组 :Hct 10 %组、Hct 2 0 %组、Hct 30 %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模型成功后取海马 ,应用比色法检测MDA、LDH和ATP酶的变化。结果Hct30 %组与Hct2 0 %组和Hct 10 %组相比 ,海马MDA含量最低 ,但仍然高于假手术组 ;LDH和ATP酶的活性最高 ,但仍低于假手术组。结论在DHCA期间保持较高的Hct值 (3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停循环 血液稀释 大鼠 海马 MDA LDH ATP酶
下载PDF
急性复杂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7
18
作者 邓宏平 王志维 +2 位作者 夏军 胡小平 江万里 《临床外科杂志》 2014年第10期762-766,共5页
目的:评价急性复杂型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改良双侧选择性顺行脑保护的效果及升主动脉插管、左锁骨下动脉(LSA)“开窗”技术对手术风险的影响。方法122例急性复杂型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改良全主动脉弓置换加降主... 目的:评价急性复杂型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改良双侧选择性顺行脑保护的效果及升主动脉插管、左锁骨下动脉(LSA)“开窗”技术对手术风险的影响。方法122例急性复杂型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改良全主动脉弓置换加降主动脉内支架象鼻植入术,按照脑保护及动脉供血管插管方式分为单侧脑保护组与改良双侧脑保护组及右锁骨下动脉(RSA)插管组与主动脉插管组,比较各组的手术方式、死亡率及并发症率。部分患者采用左锁骨下动脉“开窗”技术重建血运。结果单侧脑保护组与改良双侧脑保护组总的院内死亡率分别为5.77%、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为0.650);神经系统总并发症率分别为26.92%、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14)。右锁骨下动脉插管组与升主动脉插管组总的院内死亡率均为4.55%,总并发症率分别为15.9%、15.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1、0.914)。左锁骨下动脉“开窗”者术后多次复查CTA左锁骨下动脉均通畅,无左锁骨下盗血综合征发生,1例出现无需处理的少量内漏。结论改良双侧选择性顺行脑保护安全、可行、可靠;选择升主动脉插管符合生理、操作简捷,不增加手术风险;左锁骨下动脉“开窗术”简化了手术,缩短了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增加了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深低温停循环 脑保护 支架象鼻
下载PDF
猴脑选择性深低温对全身主要器官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徐蔚 高永军 +3 位作者 孙亮 冯忠堂 付登礼 唐一平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6-9,共4页
目的 :探讨猴脑选择性深低温断血流对全身主要器官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通过单侧颈内动脉冷灌注法 ,对 7只猴建立了脑选择性深低温断血流模型 ,观察脑温变化时生命体征的变化 ,并监测脑温变化前后主要器官酶学指标变化 .结果 :7只猴均实... 目的 :探讨猴脑选择性深低温断血流对全身主要器官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通过单侧颈内动脉冷灌注法 ,对 7只猴建立了脑选择性深低温断血流模型 ,观察脑温变化时生命体征的变化 ,并监测脑温变化前后主要器官酶学指标变化 .结果 :7只猴均实现了脑选择性深低温 ,最低脑温达 ( 15 5± 2 2 9)℃ ,中心体温( 3 0 4± 0 96)℃ .其中 2只于术后 2h和 10h死亡 ,5只复苏后长期存活 ( 1~ 40周 ) ,降温过程中及术后猴生命体征平稳 ,各主要脏器生化指标无显著变化 .结论 :单侧颈内动脉冷灌注可使脑组织迅速达到深低温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脑 选择性深低温 断血流 动物模型 器官功能 酶学指标 缺血性脑损害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中渗血防治-单中心经验总结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良万 林勇 +2 位作者 戴小福 方冠华 严亮亮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11期961-965,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近年来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例,总结关于防治术中渗血的经验,为手术方案的改进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罹患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并接受升主动脉+主动脉弓修复手术的患者纳入本回顾性研究。主动脉根部... 目的通过分析近年来收治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例,总结关于防治术中渗血的经验,为手术方案的改进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罹患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并接受升主动脉+主动脉弓修复手术的患者纳入本回顾性研究。主动脉根部处理采用内衬片法;弓部处理应用三分支支架血管或单分支支架血管联合头壁血管内小支架;体外循环则运用中低温停循环技术联合右腋动脉加股动脉双通道灌注法;内瘘技术采用改良包裹法。临床数据采集包括一般临床资料、病因、主动脉夹层破口位置和累及范围、术前合并症、心功能、手术情况及预后。结果共计17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手术时间308±49.8min,体外循环时间131±23.9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88.2±12.1 min,中低温停循环加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1.5±6.7 min,术后心包腔引流液300±90 ml,住院死亡率5.6%,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8.6%,出院后死亡率为0。术后3个月发现内瘘1例(0.5%),胸主动脉夹层愈合率79.8%;术后1年,未发现内瘘发生,胸主动脉夹层愈合率达82.7%;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人造血管周围造影剂外渗。结论渗血仍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常见的并发症。“新内膜技术”、中低温停循环联合双侧头臂干动脉灌注以及改良包裹内瘘法等多种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减少术中渗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内瘘发生,提高胸主动脉夹层愈合率和患者总体生存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动脉瘤 出血 深低温停循环 自体血回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