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basement reservoirs and exploration targets of deep basement reservoirs in onshore China
1
作者 WANG Zecheng JIANG Qingchun +10 位作者 WANG Jufeng LONG Guohui CHENG Honggang SHI Yizuo SUN Qisen JIANG Hua ABULIMITI Yiming CAO Zhenglin XU Yang LU Jiamin HUANG Linju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4年第1期31-43,共13页
Based on the global basement reservoir database and the dissection of basement reservoirs in China,the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basement reservoirs are analyzed,and 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h... Based on the global basement reservoir database and the dissection of basement reservoirs in China,the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basement reservoirs are analyzed,and 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deep basement reservoirs are investigated to highlight the exploration targets.The discovered basement reservoirs worldwide are mainly buried in the Archean and Precambrian granitic and metamorphic formations with depths less than 4500 m,and the relatively large reservoirs have been found in rift,back-arc and foreland basins in tectonic active zones of the Meso-Cenozoic plates.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basement reservoirs exhibits the characteristics in three aspects.First,the porous-fractured reservoirs with low porosity and ultra-low permeability are dominant,where extensiv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occurred during the weathering denudation and later tectonic reworking of the basin basement.High resistance to compaction allows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se highly heterogeneous reservoirs to be independent of the buried depth.Second,the hydrocarbons were sourced from the formations outside the basement.The source-reservoir assemblages are divided into contacted source rock-basement and separated source rock-basement patterns.Third,the abnormal high pressure in the source rock and the normal–low pressure in the basement reservoirs cause a large 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ource rock and the reservoirs,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pumping effect of hydrocarbons in the deep basement.The deep basement prospects are mainly evaluated by the factors such as tectonic activity of basement,source-reservoir combination,development of large deep faults(especially strike-slip faults),and regional seals.The Precambrian crystalline basements at the margin of the intracontinental rifts in cratonic basins,as well as the Paleozoic folded basements and the Meso-Cenozoic fault-block basements adjacent to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depressions,hav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and thus they are considered as the main targets for future exploration of deep basement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ement reservoir granite reservoir source-reservoir assemblage pumping effect strike-slip fault deep basement reservoir
下载PDF
基岩油气成藏特征与中国陆上深层基岩油气勘探方向
2
作者 汪泽成 江青春 +10 位作者 王居峰 龙国徽 程宏岗 施亦做 孙琦森 姜华 阿布力米提·依明 曹正林 徐洋 陆加敏 黄林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8,共11页
基于全球基岩油气藏数据库和中国基岩油气藏解剖,深入分析基岩油气成藏特征,探讨深层基岩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和勘探方向。研究表明:全球已发现的基岩油气田主要分布在埋深小于4500 m的中浅层,层位以太古宇和前寒武系为主,储集层岩性以... 基于全球基岩油气藏数据库和中国基岩油气藏解剖,深入分析基岩油气成藏特征,探讨深层基岩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和勘探方向。研究表明:全球已发现的基岩油气田主要分布在埋深小于4500 m的中浅层,层位以太古宇和前寒武系为主,储集层岩性以花岗岩和变质岩为主;规模较大的基岩油气田主要分布在中新生代构造运动活跃的裂谷盆地、弧后盆地和前陆盆地。基岩油气成藏特征主要表现为:(1)以孔隙-裂缝型低孔特低渗储集层为主,非均质性强,强抗压实作用导致储集层物性不受埋深控制,规模成储期为盆地基底风化剥蚀期及后期构造改造期;(2)他源供烃,成藏组合可划分为烃源岩-基岩接触型和烃源岩-基岩分离型两大类;(3)烃源岩异常高压和基岩储集层常压-低压,导致烃源岩与储集层之间存在较大的压力差,有利于深层基岩抽吸成藏。基底构造活动性、成藏组合关系、深大断裂(尤其走滑断裂)发育程度及区域性盖层等是深层基岩选区评价的主要参数;古老克拉通盆地陆内裂谷边缘的前寒武系结晶基底、紧邻生烃凹陷的古生代褶皱基底和中新生代块断基底,均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是未来深层基岩油气勘探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油气藏 花岗岩储集层 成藏组合 抽吸成藏 走滑断裂带 深层基岩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超深层油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汪泽成 赵振宇 +3 位作者 黄福喜 施亦做 徐洋 张帅 《世界石油工业》 2024年第1期33-48,共16页
随着油气工业发展,向深层超深层领域进军已成为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趋势。通过对中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超深层油气勘探与研究进展的深入分析,明确深层超深层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指出中西部叠合盆地的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基岩及火山... 随着油气工业发展,向深层超深层领域进军已成为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趋势。通过对中国中西部含油气盆地超深层油气勘探与研究进展的深入分析,明确深层超深层油气成藏的有利条件,指出中西部叠合盆地的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基岩及火山岩3大领域是未来超深层油气勘探重点领域,超深层元古界是值得勘探重视的潜在领域,并指出超深层油气地质理论与关键技术的攻关方向。研究表明:(1)克拉通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发育以多套海相烃源岩、白云岩和断控型缝洞体等规模储集层、3类有利成藏组合,是寻找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重点领域;(2)前陆盆地下组合发育以煤系为主的湖相优质烃源岩、(扇)三角洲砂体为主的规模储集层、大型构造圈闭,是寻找碎屑岩大油气田的重点领域;(3)以花岗岩和变质岩为主的基岩储集层不受埋深限制,源岩-基岩接触型成藏组合最有利,紧邻生烃凹陷及大型走滑断裂带的基岩潜山是深层-超深层基岩油气藏勘探的重点领域;(4)中新元古界受超大陆裂解及全球冰期影响,发育受陆内裂陷控制的优质烃源岩,资源潜力较大,未来勘探地位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油气成藏 构造分异 基岩油气藏 深层碎屑岩 叠合盆地
下载PDF
基于三维剩余密度结构的松原地震成因
4
作者 刘文玉 程正璞 +4 位作者 年秀清 陈闫 胡钰铃 覃祖建 邵明正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2-476,共15页
自2006年以来松原市乾安县与宁江区地震频发,成为东北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目前对两地的发震构造和地震成因的认识存在严重分歧,制约了地震危险性评价与预防工作的开展。文中通过对区域重力数据进行非线性共轭梯度聚焦反演,获得了松... 自2006年以来松原市乾安县与宁江区地震频发,成为东北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目前对两地的发震构造和地震成因的认识存在严重分歧,制约了地震危险性评价与预防工作的开展。文中通过对区域重力数据进行非线性共轭梯度聚焦反演,获得了松原震区的三维剩余密度结构,结合石油井震资料,获得了如下认识:1)研究区的剩余密度异常呈高低相间的带状分布,南部异常走向为NNW,北部异常转变为NNE向,该特征反映出乾安震区和宁江震区的深部孕震环境不同,前者震源位于查干花高密度异常体内及其边缘,后者震源位于松原低密度异常带中部,指示两地震源位置的岩性不同;2)两者的发震构造不相同,前者受控于查干花断裂和乾安断裂,后者受控于松原断裂和扶余北断裂;3)地震的形成与区域应力,基底结构,深部气、流体运移和长期油气开采等因素有关。长期注水采油破坏了地质结构和应力环境,可能是重要的地震诱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原地震 三维剩余密度结构 深部孕震环境 基底构造 地震成因
下载PDF
邻接已建地下室深大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实践
5
作者 李书波 黄莹 章新 《工程勘察》 2024年第2期14-20,30,共8页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迅猛发展,临近甚至邻接已建地下结构的项目也越来越多,如何利用已有地下结构或其支护结构成为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以某综合体项目基坑支护设计为例,阐述了项目特点及支护结构选型,并根据项目特点,针对与已建...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迅猛发展,临近甚至邻接已建地下结构的项目也越来越多,如何利用已有地下结构或其支护结构成为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以某综合体项目基坑支护设计为例,阐述了项目特点及支护结构选型,并根据项目特点,针对与已建地下室及原围护结构间传力转换体系、支锚刚度引起的变形协调和地下水处理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处理措施。工程实践表明,利用已有地下结构作为支撑点是可行的,但需要考虑支撑计算长度引起的支锚刚度变化,其可通过调整支撑杆件布置、加强截面参数及覆板边桁架等措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接已建地下室 深大基坑 传力转换体系 支锚刚度 地下水处理
下载PDF
高层建筑深基坑及地下室计价特点分析
6
作者 汪元 《智能城市应用》 2024年第2期70-73,共4页
高层建筑深基坑及地下室量大工期紧、区域性强、综合性强、风险大、个性迥异,具有明显的时空效应且受周围环境强烈限制,其设计、施工和计价均具有鲜明的特点。文中仅从计价角度探讨其特点,以便完整准确地计算其造价。
关键词 深基坑 地下室 计价特点 计价定额
下载PDF
The Deep Structure Feature of the Sichuan Basin and Adjacent Orogens 被引量:3
7
作者 XIONG Xiaosong GAO Rui +2 位作者 GUO Lianghui WANG Haiyan JIANG Zhuw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153-1164,共12页
The basin-mountain system in the Sichuan Basin (SCB) reflects the main tectonic activity and the orogenic denudation in this region. The seismic probing work reveals the deep structure of the basin-mountain system. ... The basin-mountain system in the Sichuan Basin (SCB) reflects the main tectonic activity and the orogenic denudation in this region. The seismic probing work reveals the deep structure of the basin-mountain system. The seismic work was re-sampled to the Moho depth and the sedimentary thickness as well as the P-wave velocity=depth function to analyze the deep structure of the SCB and adjacent orogens. The results show two deposit centers in the SCB: the Deyang area in the west and the Nanchuan area in the east and depression uplift exists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SCB; the Moho shallowers gradually from the west to east (ca. 62-36 km deep),the South-North seismic belt (SNSB) is very distinctive: the Moho depth is much shallower (〈 50 km)to the east of the SNSB, whereas it is much deeper(〉50 kin)to the west of the SNSB, suggesting that the SNSB rather than the Longmen Shan tectonic belt is a main Moho transition belt; the topography and the top interface of the basement have the same undulation trend when the sedimentary thickness and the Moho depth have a mirror relationship; the low velocity zone developed in the Kangdian thrust and fold belt and Songpan-Garze belt implied a soft, weak and thick crust there showing tectonic activity in these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huan basin basin-range contact zone deep structure top interface of basement Mohodepth
下载PDF
Lessons learnt from a deep excavation for future application of the observational method
8
作者 Raul Fuentes Anton Pillai Pedro Ferreira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SCD 2018年第3期468-485,共18页
This paper draws lessons learnt from a comprehensive case study in overconsolidated clay. Apart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ase study, including field measurements, the paper draws on the observations and a three-di... This paper draws lessons learnt from a comprehensive case study in overconsolidated clay. Apart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ase study, including field measurements, the paper draws on the observations and a three-dimensional(3 D) numerical analysis to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observation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observational method(OM) in the context of the requirements of EUROCODE 7(EC7).In particular, we focus on corner effects and time-dependent movements and provide initial guidance on how these could be considered. Additionally, we present the validation of a new set of parameters to check that it provides a satisfactory compliance with EC7 as a set of design parameters. All these findings and recommendation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hose who want to use the OM in similar future proj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excavation basement Ground movements Wall movements Retaining wall Corner effects Time-dependent movements
下载PDF
城市中心区超深地下室防渗漏体系研究
9
作者 侯立伟 顾亚 +2 位作者 胡中航 李宏斌 乌兰辉 《工程质量》 2023年第7期88-92,共5页
依托郑州某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工程实例,采用“疏堵结合”的原则,通过对深基坑支护、钢支撑、降排水、地下室防水、结构自防水、肥槽回填等工程防渗漏细部做法的研究,建立地下室整体防渗漏体系。结合现场实际,详细介绍了各环节的防渗漏细... 依托郑州某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工程实例,采用“疏堵结合”的原则,通过对深基坑支护、钢支撑、降排水、地下室防水、结构自防水、肥槽回填等工程防渗漏细部做法的研究,建立地下室整体防渗漏体系。结合现场实际,详细介绍了各环节的防渗漏细部做法,为类似条件下的地下室防渗漏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中心区 超深地下室 防渗漏 体系 细部做法
下载PDF
绍兴大禹纪念馆结构设计
10
作者 丁子文 沈泽平 +3 位作者 何立宏 陈旭 张杰 肖志斌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78-85,共8页
绍兴大禹纪念馆造型似鼎,结构主要特点为承重构件面外倾斜,角部大悬挑。因主要展厅设置于地下室,地下室层高较高、柱网跨度大,且坡地建筑周围被山体和景观堆坡环绕,地下室抗浮设计较为关键。介绍了单层超深地下室排水减压抗浮与扶壁挡... 绍兴大禹纪念馆造型似鼎,结构主要特点为承重构件面外倾斜,角部大悬挑。因主要展厅设置于地下室,地下室层高较高、柱网跨度大,且坡地建筑周围被山体和景观堆坡环绕,地下室抗浮设计较为关键。介绍了单层超深地下室排水减压抗浮与扶壁挡墙设计、大跨有覆土顶板结构选型;对地上塔楼面外倾斜钢桁架悬挑结构进行了承载力变形、施工模拟、抗连续倒塌、楼盖舒适度等专项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满足建筑造型及使用功能要求,验证了设计分析及技术措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超深地下室 排水减压抗浮 扶壁挡墙 钢桁架 悬挑结构 舒适度分析
下载PDF
狭窄空间超深地下室外墙预铺反粘防水技术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天煜 《中国建筑防水》 2023年第1期39-42,共4页
以郑州银行综合业务大楼项目为例,介绍了地下室外墙预铺反粘防水技术的应用,所介绍的做法与经验为地下室外墙与基坑支护排桩喷护层之间不留肥槽进行防水及结构施工提供了可行方案,也为同类型单侧支模部位预铺反粘法防水施工提供了技术... 以郑州银行综合业务大楼项目为例,介绍了地下室外墙预铺反粘防水技术的应用,所介绍的做法与经验为地下室外墙与基坑支护排桩喷护层之间不留肥槽进行防水及结构施工提供了可行方案,也为同类型单侧支模部位预铺反粘法防水施工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地下室外墙 预铺反粘防水工艺 卷材搭接处理 狭窄空间
下载PDF
逆作超深基坑地下室外墙关键施工技术研究
12
作者 杜先绪 陈柄宇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340-2344,共5页
为提升逆作建造中超深基坑地下室外墙的施工质量与结构安全性能,创新性地提出并采用了一种地下室边缘结构梁板与外墙拆换结合的施工技术。借助白下高新区军民融合产业园项目上下同步逆作法施工的典型工程,研究分析地下室外墙的方案选型... 为提升逆作建造中超深基坑地下室外墙的施工质量与结构安全性能,创新性地提出并采用了一种地下室边缘结构梁板与外墙拆换结合的施工技术。借助白下高新区军民融合产业园项目上下同步逆作法施工的典型工程,研究分析地下室外墙的方案选型与关键施工技术。结合工程实践,详细介绍了地下室外墙拆换结合施工的总体流程、关键环节与施工要点。对拆换结合施工技术进行了优化与改进,保障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工程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与实用性。从防渗性能、结构安全性能、工期与成本等方面,对比分析了拆换结合施工与免拆施工的利弊。地下室外墙采用拆换结合施工,可以更好地保证地下室外墙施工质量与结构安全性能,也使得地下室外墙具有更好的防渗性能。地下室外墙拆换结合施工技术的可行性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可为类似工程地下室外墙的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基坑 地下室外墙 上下同步逆作法 拆换结合
下载PDF
深层地库嵌岩工字钢桩新型送桩器构造设计与施工工艺研究
13
作者 刘伟 刘继凯 +2 位作者 孙燊 区广浩 陈添贵 《广州建筑》 2023年第4期25-28,共4页
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以重建旧式楼宇解决现屋居住问题愈发常见。在港澳地区,此类重建项目中以嵌岩工字钢桩作基础较为普遍,但以常规工字钢桩方法施工缺点较多。为了优化其施工方式及减低狭小空间带来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不同... 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以重建旧式楼宇解决现屋居住问题愈发常见。在港澳地区,此类重建项目中以嵌岩工字钢桩作基础较为普遍,但以常规工字钢桩方法施工缺点较多。为了优化其施工方式及减低狭小空间带来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不同深度工字钢桩吊运的新型方式,以取代工字钢接驳至地面的传统技术。通过澳门地区某小型市区重建项目实例,深度剖析采用新型送桩方式的优势,包括节省建材、运输、提高施工作业效率及安全施工环境等。并通过自制研发多样化的小型配件配合送桩器使用,加强桩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对整体送桩系统作更完善的配置,并分析送桩器所创造的效益,为类似工序提供施工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地库 嵌岩工字钢桩 送桩器 可调长度 重复使用
下载PDF
厦门某临海超高层项目四层地下室逆作设计与施工
14
作者 何波 《福建建筑》 2023年第11期64-70,133,共8页
厦门某临海超高层多塔项目,地下室设四层地下室,底板埋深约21 m,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经过分析,通过两个75 m直径对称大开口的设置,将地下室划分为逆作区和顺作区,采用地下连续墙+楼板撑逆作和顺作相结合的设计方案,有效解决了场地... 厦门某临海超高层多塔项目,地下室设四层地下室,底板埋深约21 m,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经过分析,通过两个75 m直径对称大开口的设置,将地下室划分为逆作区和顺作区,采用地下连续墙+楼板撑逆作和顺作相结合的设计方案,有效解决了场地基坑深度范围分布填石、淤泥、砂层等软弱土层、建设场地紧张、周边环境复杂、工期短等问题,减小了基坑施工难度,节约了工程造价和工期。文章对该项目的地下室逆作设计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逆作地下室 地下连续墙 楼板撑
下载PDF
高水头区域新建深基坑与既有轨交车站底板的对接
15
作者 程月红 《建筑施工》 2023年第5期858-861,共4页
结合苏州某在建地铁连通口项目的施工难点,介绍了一种用于高水头区域新建地下室与既有轨交车站地下室底板对接技术。通过采取空腔土体加固、增加挡土钢板、轨道底板区域周边打降水管井、轨道底板施打可开闭合降水装置以及向底板区域下... 结合苏州某在建地铁连通口项目的施工难点,介绍了一种用于高水头区域新建地下室与既有轨交车站地下室底板对接技术。通过采取空腔土体加固、增加挡土钢板、轨道底板区域周边打降水管井、轨道底板施打可开闭合降水装置以及向底板区域下注浆止水等一系列施工技术,解决了在高水头区域基坑围护破拆、肥槽挖土卸载、底板对接施工过程中,土体坍塌、地下水突涌等问题,达到了降低地下水头的目的,为底板顺利对接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轨交车站 高水头区 深基坑 底板对接
下载PDF
论长江中下游成矿动力学 被引量:112
16
作者 董树文 马立成 +3 位作者 刘刚 薛怀民 施炜 李建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2-625,共14页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东中部著名的中生代金属成矿带,更是长江工业走廊的矿物供应基地,素称工业摇篮。从地质演化和成矿动力学角度,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在我国、甚至世界上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和过程经历了由板缘到板内的环...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东中部著名的中生代金属成矿带,更是长江工业走廊的矿物供应基地,素称工业摇篮。从地质演化和成矿动力学角度,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在我国、甚至世界上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和过程经历了由板缘到板内的环境,成矿作用发生在挤压向伸展的转换过程;其次,成岩成矿受基底构造和深部作用控制、与特有的基底有关;最后,长江中下游成矿作用贯穿于"燕山运动"的始终,深刻地记录了太平洋板块作用的影响。本文对上述重大问题提出粗浅的见解,供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缘 板内 前陆带 构造转换 成矿作用 深部过程 基底构造 印支运动 燕山运动 晚侏罗纪 早白垩纪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四川盆地基底及深部地质结构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61
17
作者 宋鸿彪 罗志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31-237,共7页
根据对近年来区域地质、多种地球物理资料和深钻井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四川盆地属扬子板块,岩石圈巨厚,最厚可达200km。川西高原属青藏板块的东缘,同时位于中国南北构造带中段,软流圈呈北东向上隆,岩石圈减薄,其最薄处厚度... 根据对近年来区域地质、多种地球物理资料和深钻井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四川盆地属扬子板块,岩石圈巨厚,最厚可达200km。川西高原属青藏板块的东缘,同时位于中国南北构造带中段,软流圈呈北东向上隆,岩石圈减薄,其最薄处厚度约70km左右。四川盆地的基底由结晶基底与沉积岩变质基底组成,上震旦统为该地区在扬子古板块形成后的第一套沉积盖层。基底的性质、厚度、埋深在不同地区各不相同,从而决定了盆地内部构造区的划分。基底深断裂对盆地的形成与盖层构造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基底构造 岩石圈结构 盆地 深部地质
下载PDF
1000t真三轴试验机深基础沉箱法施工技术 被引量:4
18
作者 段康廉 赵阳升 +2 位作者 胡耀青 杨栋 冯增朝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57-159,共3页
介绍了我校 2 1 1工程立项建设的 1 0 0 0 t真三轴试验机深基础在高水位、软土地质以及复杂施工环境条件下 ,采用整体沉箱法施工技术获得成功 。
关键词 真三轴试验 深基础 沉箱法 施工技术
下载PDF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的陆—陆碰撞深俯冲剥蚀模式 被引量:28
19
作者 许志琴 戚学祥 +5 位作者 杨经绥 曾令森 刘福来 梁凤华 唐哲民 蔡志慧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7-436,共10页
中国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由2个不同时代的变质基底组成.南苏鲁(临沭-连云港地区)中不同类型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原岩形成于由大陆玄武质岩石、辉长岩、表壳岩和花岗岩组成的被动大陆边缘拉伸构造环境.研究表明南苏鲁高压-超高压... 中国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由2个不同时代的变质基底组成.南苏鲁(临沭-连云港地区)中不同类型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原岩形成于由大陆玄武质岩石、辉长岩、表壳岩和花岗岩组成的被动大陆边缘拉伸构造环境.研究表明南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原岩所代表的花岗岩浆和基性岩浆作用为罗迪尼亚超大陆形成后的新元古代(780-700Ma)裂解事件的响应.北苏鲁(青岛-威海)超高压变质地区的花岗质片麻岩锆石SHRIMPU-Pb定年表明,变质基底的年龄是2400Ma(或>2400Ma),并经历了1800-1700Ma和-200Ma的变质事件,研究表明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由2个不同时代变质基底组成,北苏鲁的变质基底属于北中国板块胶辽朝地块的一部分,形成时代比南苏鲁基底老得多,其与南苏鲁地块之间的界限位于五莲以北到海阳所以南一线.由于在北苏鲁含柯石英的透辉石石英岩锆石SHRIMPU-Pb定年获得精确超高压峰期变质年龄为(234.1±4.2)Ma,退变质年龄为(218.2±1.5)Ma,表明南、北苏鲁2个不同时代基底地块同时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根据上述事实,提出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的陆-陆碰撞俯冲剥蚀新模式,即扬子板片在240-220Ma的深俯冲作用中拽动上部胶辽朝板片的-部分老变质基底岩石向下俯冲至大于100km的深度,并形成楔形俯冲剥蚀体,之后又与南苏鲁俯冲板片一起快速折返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 变质基底 陆—陆碰撞深俯冲剥蚀作用
下载PDF
川滇活动地块东南边界基底结构——盐源—西昌—昭觉—马湖深地震测深剖面结果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杨卓欣 王夫运 +4 位作者 段永红 张成科 赵金仁 张建狮 刘宝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1-442,共12页
在川滇活动地块东南边界区域完成了盐源—西昌—昭觉—马湖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探测剖面.利用该剖面获得的Pg初至折射波走时,采用走时特征分析、有限差分反演、时间项反演等方法,获得了沿剖面的基底P波速度结构和基底界面构造图像.结果... 在川滇活动地块东南边界区域完成了盐源—西昌—昭觉—马湖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探测剖面.利用该剖面获得的Pg初至折射波走时,采用走时特征分析、有限差分反演、时间项反演等方法,获得了沿剖面的基底P波速度结构和基底界面构造图像.结果表明,研究区基底结构呈现强烈的非均匀性,不同构造区显示出不同的地壳变形特征.盐源盆地盖层表现为推覆逆冲变形,基底为康滇地轴的基底,表现为刚性.金河盆地—西昌中生代盆地盖层表现为褶皱、冲断和隆升变形,基底断裂重新错断、破碎变形.大凉山地区以基底断裂重新错动、破碎变形为主.盐源推覆构造由盖层低速体、其下向西缓倾的基底面和高速基底构成,它以向西缓倾的金河—箐河断裂为前锋向北东逆冲推覆,推覆构造滑脱面则是向西缓倾的基底面,深度为2—3 km,并在金河盆地西缘接近地表.金河、西昌中生代盆地基底起伏较大,埋深明显大于两侧的盐源盆地和大凉山地区,最大深度约6 km.上地壳断裂被成像为低速条带或速度梯度带,穿过断裂的走时曲线出现反向段特征,断裂两侧基底埋深存在明显的变化.安宁河、则木河和大凉山断裂是研究区断裂特征明显的断裂.其中,安宁河、则木河断裂表现为速度等值线强烈下凹的低速条带,与两侧形成显著的速度差异,倾向北东;大凉山断裂表现为狭窄条带内速度结构急剧变化,由两支组成:西支倾向南西,东支倾向北东;磨盘山断裂倾向南西;黑水河断裂分为两支:西支倾向南西,东支倾向北东;西昌中生代盆地东缘断裂倾向南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活动地块 深地震折射 基底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