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 in right hemiarch replacement under 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A case report
1
作者 Ze-Yu Mi Gang He +1 位作者 Hong-Li Gao Chao L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32期7858-7864,共7页
BACKGROUND 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PLSVC),a relatively rare thoracic vascular malformation,can inconvenience perfusionists and operators when encountered during 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CAS... BACKGROUND 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PLSVC),a relatively rare thoracic vascular malformation,can inconvenience perfusionists and operators when encountered during 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CASE SUMMARY Herein,we describe the case of a patient with concurrent giant aortic arch aneurysm,aortic stenosis,and PLSVC.To treat these conditions,we performed right hemiarch and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 under DHCA.Notably,we applied“bilateral superior vena cava retrograde cerebral perfusion(RCP)”for cerebral protection,which significantly optimized the surgical procedure and reduced the risk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The patient was discharged 14 d after surgery with no complications.CONCLUSION Surgical intervention for PLSVC under DHCA can be performed using the bilateral superior vena cava RCP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 aortic arch aneurysm Hemiarch replacement 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 Retrograde cerebral perfusion Case report
下载PDF
A Cardiac Surgical Perspective on Hypothermia for Protection of Neural Tissues
2
作者 John A. Elefteriades John Simmons Bulat A. Ziganshin 《Neuroscience & Medicine》 CAS 2022年第4期145-160,共16页
Background: In clinical and basic science medicine, we often isolate ourselves in silos, unaware of developments in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Our team has had substantial experience, both in the operating room and in... Background: In clinical and basic science medicine, we often isolate ourselves in silos, unaware of developments in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Our team has had substantial experience, both in the operating room and in the laboratory, with protecting the brain and the spinal cord via hypothermia. Herein, we briefly share this experience with our colleagues in Neurology, eager for comments and advice from the neurologic perspective. Methods: 1) Clinical brain protection via 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 (DHCA) for surgery of the aortic arch. For aortic arch replacement (performed for aortic arch aneurysm or aortic dissection), the aortic arch must be opened and native perfusion stopped. We have decades of experience in many hundreds of patients with this technique. This experience is reviewed. 2) Experi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spinal cord via cooling. We review our laboratory experience with a novel, recirculating cooling catheter for the vulnerable spinal cord. 3) Experi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brain via an intraventricular cooling catheter. We review our laboratory experience cooling the brain with a balloon-tipped catheter residing the lateral ventricles. Results: 1) 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 for aortic arch surgery provides superb brain protection for periods up to 45 minutes or longer. Clinical neurologic function, and quantitative neurologic tests, show excellent brain preservation. 2) The novel spinal cooling catheter provides excellent cooling of the spinal cord in a large animal model, without apparent injury of any type. 3) The intraventricular brain cooling catheter provides excellent cooling of the brain, documented by both direct temperature probe and high-tech brain imaging. Conclusions: We wish herein (in this article) to share this experience across our disciplines (Cardiac Surgery and Neurology). We welcome advice from the Neurology community on these surgically-directed methods for cooling and protection of neurological tissue in both the brain and the spinal co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othermIA 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 dhca Spinal Cooling PARAPLEGIA aortic Surgery Neuologic Testing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中远端主动脉弓部阻断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孔佳杰 李召彬 +4 位作者 席树强 靳泽岳 杨帆 朱喆 柳磊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中实施远端主动脉弓部阻断的治疗效果。方法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1例,均接受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术中均采用远端主动脉弓部阻断技术阻断主动脉弓部,停循环温度为28℃中... 目的观察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中实施远端主动脉弓部阻断的治疗效果。方法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1例,均接受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术中均采用远端主动脉弓部阻断技术阻断主动脉弓部,停循环温度为28℃中度低温。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手术时间(8.2±1.8)h,其中术中停循环时间(4.5±0.8)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42.5±9.6)min、术中体外循环时间(206.8±16.6)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135.7±22.0)min。21例患者中,19例患者治愈出院,2例患者术后死亡。治愈出院的19例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1例因急性肾功能衰竭行床旁血滤治疗,1例因术后出血进行二次开胸止血。术后死亡的2例患者中,1例因冠脉事件死亡、1例因感染中毒性休克死亡。19例患者出院后复查主动脉CTA结果显示,支架人工血管通畅,未见钳夹损伤、变形或扭曲,远端吻合口附近无内漏形成,7例支架血管置入部位夹层假腔完全血栓化、11例部分血栓化、1例全程胸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假腔完全血栓化。结论在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过程中,采用远端主动脉弓部阻断技术阻断主动脉弓部,可以避免深低温停循环,有效缩短了术中停循环时间,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部阻断技术 远端主动脉弓部阻断技术 全弓替换手术 支架象鼻手术 中度低温停循环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急性血小板分离技术对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林培容 侯宇希 +1 位作者 赵丽云 马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1-425,共5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血栓弹力图(TEG)观察急性血小板分离技术(APP)对深低温停循环(DHCA)的主动脉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型主动脉夹层拟行主动脉根部替换(Bentall)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术的患者36例,男31例,女5例,年龄23... 目的本研究通过血栓弹力图(TEG)观察急性血小板分离技术(APP)对深低温停循环(DHCA)的主动脉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型主动脉夹层拟行主动脉根部替换(Bentall)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术的患者36例,男31例,女5例,年龄23~65岁,ASAⅡ~Ⅳ级。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研究组手术同时进行APP分离,对照组仅进行术中血液回收和异体输血等常规血液保护措施。于诱导后(T1)、肝素化前(T2)、离开手术室前(T3)和术后24h(T4)采集血液标本,检测TEG的反应时间(TEG-R)、凝集时间(TEG-K)、凝集块形成速率(TEG-α)、HBG、大血小板比例(P-LCR)和即时振幅(TEG-A)、最大振幅(TEG-MA)、预测在MA值确定后30min内血凝块将要溶解的百分比(TEG-EPL)和凝血综合指数(TEG-CI);TEG行高岭土、肝素酶双检测。CPB停止后每小时监测血气,并根据术野出血情况检测血液常规(Hb、Plt、MPV、PLCR)和TEG以指导输血。结果与T1时比较,T4时研究组TEG-R、TEG-K明显缩短(P〈0.05),TEG-A、TEG-MA明显减小(P〈0.05),TEG-EPL、Plt明显降低(P〈0.05),TEG-CI、MPV、P-LCR明显升高(P〈0.05),两组Hb明显降低(P〈0.05)。T2时研究组TEG-A、TEG-MA、Pl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3时研究组TEG-K明显短于对照组、TEG-EPL、H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EG技术证明,APP对DHCA主动脉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急性血小板分离技术 主动脉手术 深低温停循环
下载PDF
主动脉弓替换术后重症监护室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4
5
作者 雷迁 陈雷 +3 位作者 方能新 孙立忠 常谦 李立环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9-353,共5页
目的研究主动脉弓替换术后重症监护室(ICU)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行深低温停循环并顺行选择性脑灌注下主动脉弓替换术(除外一期次全或全主动脉弓替换术)的患者173例。ICU时间延长定义为术后ICU时间... 目的研究主动脉弓替换术后重症监护室(ICU)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行深低温停循环并顺行选择性脑灌注下主动脉弓替换术(除外一期次全或全主动脉弓替换术)的患者173例。ICU时间延长定义为术后ICU时间≥5d。采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围手术期变量与术后ICU时间延长的关系。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5.4±10.6)岁,男性患者占76.3%。38例(22.0%)患者术后ICU时间延长。术后脑卒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定义为术后需要透析治疗)的发生率分别为6.4%和4.6%,住院死亡率为2.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术前血清肌酐水平、急诊手术、是否行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时间、心肌阻断时间、是否发生术后脑卒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与ICU时间延长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诊手术、体外循环时间>180min、术后脑卒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是ICU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主动脉弓替换术后ICU时间延长的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可根据危险因素预测主动脉弓替换术后ICU时间延长,加强围手术期脑保护和肾功能保护可能有助于缩短术后ICU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深低温停循环 主动脉弓替换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中度低温联合单侧顺行脑灌注在弓部替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鲍春荣 梅举 +6 位作者 丁芳宝 朱家全 张俊文 张韫佼 黄健兵 张丽 杨琦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2期173-177,共5页
目的 研究中度低温停循环联合单侧顺行脑灌注应用于主动脉弓部替换手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229例行主动脉弓部替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61.4±6.9)岁,男性166... 目的 研究中度低温停循环联合单侧顺行脑灌注应用于主动脉弓部替换手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229例行主动脉弓部替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61.4±6.9)岁,男性166例(72.5%).其中全弓替换152例(66.4%),同时行主动脉根部替换144例(62.9%).应用的循环管理和脏器保护方法是中度低温停循环(moderate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MHCA)联合单侧顺行性脑灌注(unilateral antegrade cerebral perfusion,UACP).右侧腋动脉插灌注管,温度降至(23.5±1.4)℃停循环,开始单侧顺行脑灌注,灌注液温度18℃~22℃、流量5~10ml·kg-1·min1,脑灌注压力50~60 mm Hg.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229±4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52±29)min,停循环时间(45.1±13.3)min.手术死亡17例(7.4%).主要术后并发症包括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permanent neurologic dysfunction,PND)、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temporary neurologic dysfunction,TND)、需要透析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和延迟拔管(机械通气时间>72 h),发生率分别为2.6%、6.9%、3.9%、17.9%.结论 主动脉弓部替换手术应用MHCA+UACP方法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替换 低温停循环 顺行脑灌注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弓替换术后肾功能损伤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伍育旗 李玉斌 +4 位作者 王清丽 余旻 张立伟 杨晓玲 俞彬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10期904-908,共5页
目的 分析体外循环下主动脉弓替换术患者肾功能损害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7月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22例体外循环下主动脉弓替换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5例,年龄(49.53±9.64)岁.结果 术后血... 目的 分析体外循环下主动脉弓替换术患者肾功能损害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7月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22例体外循环下主动脉弓替换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例、女性5例,年龄(49.53±9.64)岁.结果 术后血肌酐与术前相比有所增高,总体平均值之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174.00±111.61)μmol/L比(87.90±43.44)μmol/L,t=4.137,p=0.000],提为手术加重肾功能损害.体外循环时间≥180 min与体外循环术时间<180 min相比,肾功能损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4,P=0.035),提示术中长时间体外循环加重肾功能损害.术后肾功能损害与术后无肾功能损害患者相比较,术前肾功能损害是术后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χ^2=7.246,P=0.011).血液净化后血肌酐与血液净化前血肌酐相比有所降低,总体平均值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84.00±113.62) μmol/L比(174.00±11 1.00)μmol/L,t=6.335,P=0.000].结论 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弓替换术后肾功能损伤与体外循环时间过长及术前肾功能损害有关.肾功能损伤患者在重症监护室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深低温循环 主动脉弓替换术 肾功能损伤
下载PDF
主动脉弓部手术脑保护效果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军 徐志云 +4 位作者 邹良建 陈佳一 邵文玉 李白翎 樊美珍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8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部手术大脑保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间共行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手术118例。全组患者均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的体外循环方法,大脑保护方法采用逆行灌注(RCP)以及选择性大脑灌注(SCP)。手术种类包...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部手术大脑保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间共行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手术118例。全组患者均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的体外循环方法,大脑保护方法采用逆行灌注(RCP)以及选择性大脑灌注(SCP)。手术种类包括升主动脉和半弓置换76例;升主动脉和全弓置换42例。结果采用单纯上腔静脉逆行灌注(SVC-RCP)技术57例,采用上、下腔静脉同时灌注(SIVC-RCP)技术11例,采用全身逆行灌注(TBRP)技术9例。采用SCP技术45例,SCP的插管选择为无名动脉14例,左颈总动脉12例,单侧腋动脉灌注24例。体外循环时间81-284min,DHCA时间为9-120(42.3)min,逆行灌注时间为9-110min,顺行灌注时间31-62min。术后发生短暂精神症状9例,肾功能不全9例,呼吸功能不全15例,多脏器功能不全9例。全组早期死亡7例,死亡率为5.9%。结论DHCA+RCP及DHCA+SCP技术均是主动脉弓部手术的有效方法,但后者更适用于复杂的弓部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 深低温停循环 选择性大脑灌注 脑保护
下载PDF
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对复杂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林培容 侯宇希 +3 位作者 赵嘉美 樊珍 赵丽云 马骏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6期449-452,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血小板分离(a PRP)回输,对复杂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型主动脉夹层行"象鼻术"及全弓置换术患者41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1)和血小板分离组(n=30),于麻醉诱导前(T1)、... 目的:探讨自体血小板分离(a PRP)回输,对复杂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型主动脉夹层行"象鼻术"及全弓置换术患者41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1)和血小板分离组(n=30),于麻醉诱导前(T1)、血小板分离后(T2)、离开手术室前(T3)及术后24h(T4)记录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指标及Hb和血小板数等指标。同时记录患者CPB运转时间,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中血浆输注量,术中出血量,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人口组成、男女比例及术前心功能,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T1-T4时,Hb与Plt呈逐渐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T2点,实验组P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4),其余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两组间H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离室前(T3)及术后24h(T4)血浆IL-6、8及TNF-α浓度等指标较麻醉诱导前(T1)呈逐渐下降趋势,离室前至术后24h,实验组血浆IL-8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IL-10血浆浓度变化不显著。实验组术中平均出血量、24h胸腔引流量、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自体血小板分离(aPRP)能减少输血量,并可以降低术后炎性介质水平,减轻炎性反应,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液回输 炎性反应 主动脉弓部手术 深低温停循环
下载PDF
深低温停循环下主动脉弓手术后患者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勇 李小密 +3 位作者 李菲 穆军升 贾士杰 胡尚基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状态下,主动脉弓手术后患者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脏外科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主动脉弓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主动脉弓手术,术后死亡6例,病死率10.34%。单因素分析发现转机... 目的:探讨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状态下,主动脉弓手术后患者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脏外科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主动脉弓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主动脉弓手术,术后死亡6例,病死率10.34%。单因素分析发现转机时间、术后血肌酐水平、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及需要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围手术期急性肾损伤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是手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术后 深低温停循环 预后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在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艰 刘志芳 +3 位作者 王荣胜 章晔 陈立军 刘星华 《江西医药》 CAS 2009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选择性脑灌注(SCP)在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的方法和经验。方法2004年11月-2008年10月,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条件下对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实施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支架... 目的总结应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选择性脑灌注(SCP)在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的方法和经验。方法2004年11月-2008年10月,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条件下对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实施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11例,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22~59岁。结果所有病人无术后死亡均痊愈出院,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78.6±45.5)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102.6±23.5)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36.4±13.4)min。血管吻合口出血二次开胸止血1例;脑梗塞1例;经治疗后治愈。全组出院病人随访期间,无晚期死亡或需要再次手术病例。结论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应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可成功保障手术安全,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停循环 主动脉弓部置换 选择性脑灌注 四分支人工血管
下载PDF
深低温停循环术后短暂神经系统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红 常谦 +4 位作者 张海涛 于存涛 孙晓刚 钱向阳 胡盛寿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2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分析深低温停循环术后短暂神经系统功能不全(T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6月549例行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弓部手术的患者,按照术后是否发生TND分为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行Log... 目的分析深低温停循环术后短暂神经系统功能不全(T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6月549例行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弓部手术的患者,按照术后是否发生TND分为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有83例(15.1%)发生TND,TND组呼吸机时间、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马凡综合征、急性主动脉夹层、高血压病史、术前白细胞(WBC)、血清肌酐、急诊手术、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低流量时间、术中峰值血糖、术中峰值乳酸和TND发生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WBC、血清肌酐、低流量时间及术中峰值血糖是T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较高的WBC、血清肌酐预示着术后TND的发生,通过术中控制低流量时间及血糖水平有可能降低TN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停循环 主动脉弓 短暂神经系统功能不全
下载PDF
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在小体重婴幼儿一期主动脉弓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瑞芳 缪娜 +5 位作者 邢家林 倪虹 杨璟 柳薇 龚庆成 吉冰洋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8年第4期227-230,共4页
目的总结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a circulatory arrest,DHCA)结合选择性脑灌注(selective cerebral perfusion,SCP)技术在小体重婴幼儿一期主动脉弓重建过程中的脑保护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外科于2007年... 目的总结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a circulatory arrest,DHCA)结合选择性脑灌注(selective cerebral perfusion,SCP)技术在小体重婴幼儿一期主动脉弓重建过程中的脑保护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外科于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间完成的15例8kg以下行一期主动脉弓重建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月龄1.2—21(6.1±5.2)个月,体重4~8(5.9±1.4)kg。全部病例温度均逐级降温至鼻咽温度18℃~20℃,直肠温度降至19℃~22℃,在主动脉弓重建过程中使用DHCA,通过无名动脉进行SCP(25—30ml/kg)的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管理方法。心肌保护均采用一次性低温康斯特器官保护液(HTK液)。ECC前采用洗血球机(cellsaver)处理库血以及ECC中应用常规超滤(conventional uhrafiltration,CUF)结合改良超滤(modifled ultrafiltration,MUF)的方法。结果全组均无与ECC相关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死亡2例,1例于术后9天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另1例于术后16d死于严重左心功能衰竭。ECC时间116~591(231.5±127.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5~258(103.5±77.0)min,SCP时间20—80(32.6±18.4)min,自动复跳率100%。患儿术后常规镇静,清醒时间1~8(4.2±2.0)d,ICU气管插管时间20~321(177.2±76.8)h,ICU停留时间92—544(237.2±136.6)h。结论对小体重婴幼儿行一期主动脉弓重建术中,使用DHCA结合SCP等综合保护策略有助于重要器官的保护,尤其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停循环 脑灌注 一期主动脉弓修补 小体重婴幼儿 脑保护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单侧和双侧脑灌注应用于头臂动脉受累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效果对比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运涛 冯俊波 +4 位作者 王亚朋 李俊涛 彭鹏 张成鑫 葛圣林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1138-1142,共5页
目的:施行全主动脉弓替换联合支架“象鼻”术(TAR&SET)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需在停循环期间通过灌注一侧或双侧颈动脉维持脑血供与代谢。头臂动脉受累的情况下,双侧颈动脉顺行脑灌注是否比目前通行的经右腋动脉单... 目的:施行全主动脉弓替换联合支架“象鼻”术(TAR&SET)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需在停循环期间通过灌注一侧或双侧颈动脉维持脑血供与代谢。头臂动脉受累的情况下,双侧颈动脉顺行脑灌注是否比目前通行的经右腋动脉单侧顺行脑灌注更有优势尚存争议。我们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旨在比较此类患者停循环期间、核心温度28 t双侧脑灌注与24 t单侧脑灌注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间,接受急诊TAR&SET术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脉夹层患者。符合条件的62例患者以掷币法随机分入单侧脑灌注(对照组,24 t经右腋动脉单侧脑灌注)和双侧脑灌注组(改良组,28 t,经右腋动脉、左颈总动脉双侧脑灌注)。比较其术前资料、手术情况、并发症及预后。结果:改良组34例,对照组28例。两组性别构成、年龄、合并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死亡率(2.9%vs.3.5%,P=0.88)、院外死亡率(零vs.10.7%,P=0.09)、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零vs.7.1%,P=0.11)无统计学差异。改良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0%vs.35.7%,P=0.01);改良组缩短了手术时长[(7.6±1.1)vs.(8.6±0.7)h,P<0.01]和体外循环时长[(194.0±24,7)vs.(225.1±32.4)min,P<0.01]。改良组术后发生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5.9%vs.28.6%,P<0.05)、辅助通气时间[5.5(10.4,19.0)vs.18.4(7.9,13.5),P<0.01]、ICU停留时间、住院天数及出血事件低于对照组。结论:28 t双侧脑灌注可为头臂动脉受累的aTAAD患者接受急诊TAR&SET术提供安全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全主动脉弓替换联合支架“象鼻”术 低温停循环 双侧顺行脑灌注 单侧顺行脑灌注
下载PDF
主动脉弓置换术后血小板功能改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良 姚婧鑫 +2 位作者 吕琳 龙村 楼松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7年第3期136-140,共5页
目的了解深低温停循环下(DHCA)全主动脉弓置换患者术前及鱼精蛋白中和后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功能,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主动脉夹层患者入组,排除标准为:发病时间超过30 d、二次手术、术前7天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目的了解深低温停循环下(DHCA)全主动脉弓置换患者术前及鱼精蛋白中和后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功能,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主动脉夹层患者入组,排除标准为:发病时间超过30 d、二次手术、术前7天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血液系统慢性疾病。记录术前和转机一般临床资料;取麻醉诱导后(T1)、鱼精蛋白中和5 min后(T2)两个时间点的静脉血,用血栓弹力图(TEG)行凝血功能检测,常规实验室方法测定血常规、出凝血。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名患者,与T1比较,T2血凝块强度最大振幅值(MA)和纤维蛋白含量(FIB)均明显下降,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但中位数均在正常范围内。相比于T1,T2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T1 MA水平与T1血小板呈直线相关(r=0.76,P=0.008);T1 MA与发病时间存在二次方曲线关系(R2=0.551、P<0.001),T2MA与T1血小板呈线性关系(r=0.60,P=0.002)。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女性(OR=0.097,P=0.047)、体重指数(BMI)(OR=1.197,P=0.036)是停循环后输血小板的危险因素,而术前血小板功能(OR=0.852,P=0.026)为保护因素。术前MA对预测停循环后是否输血小板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3±0.093)(95%CI:0.660-1.000,P=0.004),术前MA以59.95 mm为最佳界值点,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和75%。结论 DHCA全主动脉弓置换患者鱼精蛋白中和后血小板功能及FIB水平明显下降,但多数患者均在正常范围内。女性、BMI偏低和术前MA低于59.95 mm患者可能更需要输血小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停循环 全主动脉弓置换术 血小板功能
下载PDF
主动脉弓置换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武刚 王平凡 +8 位作者 闫小清 张力 高夏 张向辉 肖长波 陈玉新 崔聪 张亚飞 孙科雄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P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50例A型主动脉夹层(AAD)患者,均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单侧顺行性脑灌注(UACP)下行主动脉弓部手术。根据术后是否出现PND...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P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50例A型主动脉夹层(AAD)患者,均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单侧顺行性脑灌注(UACP)下行主动脉弓部手术。根据术后是否出现PND将患者分为两组,PND组(16例)和无神经功能障碍(NND)组(134例)。对两组间的基线数据、围术期治疗、术后结果进行对比,并将显著差异指标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PND组缺血性脑卒中病史发生率明显高于NND组(P=0.027),PND组的术前住院日明显少于NND组(P=0.002)。两组在阻断时间和DHCA+UACP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止血关胸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PND组的悬浮红细胞输入量(P=0.021)和血浆输入量(P=0.011)明显增多,肾衰竭(P=0.019)、截瘫(P=0.009)、二次气管插管(P=0.002)、气管切开(P=0.006)发生率明显增多,呼吸机使用时间(P=0.017)和ICU停留时间(P=0.013)明显延长。多变量logistic回归显示缺血性卒中病史(OR=7.500,95%CI 1.511~37.216,P=0.014)、DHCA+UACP时间(OR=1.207,95%CI 1.013~1.438,P=0.036)、ICU停留时间(OR=1.073,95%CI 1.010~1.139,P=0.023)、止血关胸时间(OR=1.012,95%CI 1.002~1.021,P=0.017)是主动脉弓部置换术后出现P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弓部置换术后出现PND预后不良。缺血性脑卒中病史、DHCA+UACP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止血关胸时间是PN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弓部置换 深低温停循环 选择性脑灌注 神经功能障碍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全主动脉弓置换手术灌注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熊际月 谭赵霞 +2 位作者 黄文霞 罗丹 杜磊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0年第1期55-59,64,共6页
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需要在开放下吻合降主动脉与人工血管,这导致无法正常灌注而引起机体缺血。为减轻缺血对机体的损伤,体外循环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深低温全身停循环阶段。它使全弓置... 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需要在开放下吻合降主动脉与人工血管,这导致无法正常灌注而引起机体缺血。为减轻缺血对机体的损伤,体外循环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深低温全身停循环阶段。它使全弓置换手术成为可能,但带来较高的死亡率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第二阶段增加了选择性脑灌注,它使死亡率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但此期下半身缺血导致的腹腔脏器损伤尤为突出。第三阶段为全身灌注阶段。笔者提出下腔静脉逆行灌注联合顺行脑灌注,为减少手术后并发症带来新的曙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全主动脉弓置换 深低温停循环 选择性脑灌注 下腔静脉逆行灌注 体外循环
下载PDF
深低温停循环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血管植入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弓严重病变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云 杨慧燕 +3 位作者 刘旭东 顾继伟 吴继红 渠川铮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应用深低温停循环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植入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弓严重病变,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6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1例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弓部、1例主动脉弓部瘤破入左侧胸腔患者实施了深低温停循环... 目的应用深低温停循环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植入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弓严重病变,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6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1例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弓部、1例主动脉弓部瘤破入左侧胸腔患者实施了深低温停循环三分支覆膜支架植入手术,且其中1例行Bentall术,1例行升主动脉置换术。结果 6例患者术后及时清醒,无死亡。体外循环时间(152.8±37.1)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61.4±35.7)min,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6±10.2)min。其中1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经血液透析后肾功能恢复正常。随访4~7个月,患者主动脉弓部及分支动脉内支架扩张贴壁满意,相应部位假腔及瘤体消失,远端假腔内血栓填充,无与覆膜支架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深低温停循环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植入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弓严重病变,安全、有效、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弓覆膜支架 三分支 深低温停循环
下载PDF
深低温、停循环、经右锁骨下动脉脑灌注在主动脉弓重建术中的应用(附11例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苏民 徐平 曹倩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3,共3页
对 11例累及主动脉弓的主动脉瘤患者行主动脉弓重建术。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经右锁骨下动脉插管持续选择性脑灌注技术行脑保护 ;监测颈内静脉或脑氧饱和度 ,脑灌注流量为 5~ 10 ml/ ( kg· min)。结果手术中心肌阻断时间 43~... 对 11例累及主动脉弓的主动脉瘤患者行主动脉弓重建术。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经右锁骨下动脉插管持续选择性脑灌注技术行脑保护 ;监测颈内静脉或脑氧饱和度 ,脑灌注流量为 5~ 10 ml/ ( kg· min)。结果手术中心肌阻断时间 43~ 171分钟 ,平均 ( 92 .42± 46.47)分钟 ;体外循环时间 91~ 2 49分钟 ,平均 ( 13 4.12± 3 2 .49)分钟 ;最低鼻咽温 17.2℃ ;最长脑部低流量灌注时间 78分钟 ,平均 ( 2 9.2 6± 2 7.41)分钟。1例术后 9小时清醒 ,10例术后 5小时内清醒。全组体外循环过程顺利 ,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认为本技术行脑保护操作简单、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锁骨下动脉插管 选择性脑灌注 深低温停循环 主动脉弓重建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术后患者认知功能及miR-155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树彪 白倩 +1 位作者 孙凯 李治松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2期210-214,共5页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全弓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miR-15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07—2022-09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急性主动脉夹层行全弓置换术患者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实验组(Dex组)。D组静脉...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全弓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miR-15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07—2022-09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急性主动脉夹层行全弓置换术患者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实验组(Dex组)。D组静脉输注Dex 1μg/kg,输注时间15 min,输注完成后以0.5μg/(kg·h)的速率输注Dex至手术结束即刻,对照组给予等量和等速度的生理盐水采取同样的方式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即刻。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价入室后(T0)、术后24 h(T5)、术后72 h(T6)的认知功能,并记录T0、诱导后(T1)、深低温停循环后(T2)、停CPB即刻(T3)、手术结束即刻(T4)、T5和T6的MAP、HR、SPO_(2)、P_(ET)CO_(2)等的情况。于T0、T1、T2、T3、T4、T5和T6抽血5m L检测血清miR-155水平。记录患者心动过缓情况并计算其发生率。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血清miR-155相对表达水平比较,观察组T3、T4、T5时间点的血清miR-155水平均降低(P值分别为0.031、0.037、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T0时间点相比,2组在T5、T6时间点的MMSE评分降低(P<0.05)。与C组相比,D组在T5、T6时间点的MMSE评分增高(P<0.001);D组的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5.26%vs 36.84%);D组ICU停留时间明显低于C组[(31.63±5.12)h vs(57.16±8.1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对全弓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能够减少患者的ICU停留时间,可能与其下调血清miR-155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全弓置换术 术后认知功能 MIR-155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 深低温停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