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8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ey technologies for construction of Jinping traffic tunnel with an extremely deep overburden and a high water pressure 被引量:6
1
作者 Shougen CHEN Heng ZHANG Xinrong TAN Liang CHEN 《Journal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2011年第2期94-103,共10页
Jinping traffic tunnel is one of the deepest traffic tunnels in the world with a maximum overburden of 2 375 m and the overburden over 73% of its total length is larger than 1 500 m. The tunnel is 17.5 km long and des... Jinping traffic tunnel is one of the deepest traffic tunnels in the world with a maximum overburden of 2 375 m and the overburden over 73% of its total length is larger than 1 500 m. The tunnel is 17.5 km long and designed to provide a shortcut road between two hydropower stations: Jinping I and Jinping II of the Jinping Hydropower Project, located on Yalong River, Liangshan State, Sichuan Province, China. The tunnel is so deep that building any shafts is impossible. The construction starts from both ends (east and west ends), and the construction length from the west end is 10 km with a blind heading. This paper deals with an overview of this project and analysis of the engineering features, as well as key technologies developed and applied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including geological prediction, rock burst prevention under a super high in-situ stress, sealing of groundwater with a high pressure and big flow rate, ventilation for a blind heading of 10 km, wet spraying of shotcrete at zones of rock burst and rich water, etc.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w technologies to the construction achieved a high quality tunnel within the contract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y technologies Jinping traffic tunnel extremely deep overburden high water pressure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seismic potential in a longwall mine with massive sandstone roof under deep overburden 被引量:5
2
作者 Mark A.Van Dyke Wen H.Su Joe Wickl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8年第1期115-119,共5页
A recent seismic event was recorded by a deep longwall mine in Virginia at 3.7 ML on the local magnitude scale and 3.4 MMS by the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USGS) in 2016.Further investigations by the National In... A recent seismic event was recorded by a deep longwall mine in Virginia at 3.7 ML on the local magnitude scale and 3.4 MMS by the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USGS) in 2016.Further investigations by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NIOSH) and Coronado Coal researchers have shown that this event was associated with geological features that have also been associated with other, similar seismic events in Virginia.Detailed mapping and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 the mining area has made it possible to forecast possible locations for future seismic activity.In order to use the geology as a forecaster of mining-induced seismic events and their energy potential, two primary components are needed.The first component is a long history of recorded seismic events with accurately plotted locations.The second component is a high density of geologic data within the mining area.In this case, 181 events of 1.0 MLor greater were recorded by the mine's seismic network between January, 2009, and October, 2016.Within the mining area, 897 geophysical logs, 224 core holes, and 1031 fiberscope holes were examined by mine geologists.From this information, it was found that overburden thickness, sandstone thickness, and sandstone quality contributed greatly to seismic locations.After the data was analyzed, a pattern became apparent indicating that the majority of seismic events occurr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Three forecast maps were created based on geology of previous seismic locations.The forecast maps have shown an accuracy of within 74%–89% when compared to the recorded 181 events that were1.0 MLor greater when considering three major geological criteria of overburden thickness of 579.12 m or greater, 6.096–12.192 m of sandstone within 15.24 m of the Pocahontas number 3 seam, and a longwall caving height of 4.572 m or l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Mapping deep overburden MASSIVE SANDSTONE
下载PDF
深厚覆盖层上土石坝防渗墙损伤开裂精细化分析及防渗功能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邹德高 屈永倩 +3 位作者 孔宪京 刘京茂 冉从勇 张丹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7,共11页
混凝土防渗墙是覆盖层上土石坝坝基的关键防渗结构,由于防渗墙与覆盖层的刚度和尺度差异巨大,通常的数值分析方法难以保证精度,且现有基于强度的安全评价方法,无法适应防渗墙作为防渗结构而非承载结构的功能评价要求。本文提出了比例边... 混凝土防渗墙是覆盖层上土石坝坝基的关键防渗结构,由于防渗墙与覆盖层的刚度和尺度差异巨大,通常的数值分析方法难以保证精度,且现有基于强度的安全评价方法,无法适应防渗墙作为防渗结构而非承载结构的功能评价要求。本文提出了比例边界元-有限元耦合跨尺度离散、塑性损伤模型和内聚力模型分离描述压损伤和受拉开裂、破损后防渗功能目标评价的精细化分析方法,实现了深厚覆盖层上土石坝防渗墙的性态演化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超深覆盖层上悬挂式防渗墙在两岸底部因近似垂直于岸坡的高压应力发生压损伤,类“外伸梁”的面内弯曲变形使靠近防渗墙两岸的顶部和底部区域产生坝轴向高拉应力导致槽段间出现竖向裂缝;在防渗墙两岸的上游侧局部设置辅助防渗措施,可有效降低防渗墙破损后的渗流量。本文方法揭示了混凝土防渗墙的损伤开裂模式,定位了防渗墙薄弱区域,评价了防渗墙损伤开裂对防渗功能的影响,量化防渗措施效果,实现了防渗墙从传统承载能力评价到功能性态评价的跨越,可为深厚覆盖层上土石坝防渗墙的安全评价和设计优化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覆盖层 防渗墙 损伤开裂分析 防渗功能 性态评价
下载PDF
深覆土梯形拱明洞静力特性及卸荷效果
4
作者 马莉 禄云华 +3 位作者 王起才 马晓波 李盛 张克勋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29,共10页
为研究深覆土条件下梯形拱结构–填土相互作用对周围土压力的影响机制和卸荷机理,明确梯形拱明洞相较于传统矩形明洞的优势,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深覆土梯形拱明洞静力特性及卸荷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减载时... 为研究深覆土条件下梯形拱结构–填土相互作用对周围土压力的影响机制和卸荷机理,明确梯形拱明洞相较于传统矩形明洞的优势,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深覆土梯形拱明洞静力特性及卸荷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减载时,梯形拱明洞两侧回填土沉降大于上方回填土沉降,两侧回填土土压力向明洞上方转移,土压力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大而增大,基本呈线性变化趋势;减载时,明洞上方回填土沉降大于两侧回填土沉降,回填土内部产生土拱效应,明洞上方回填土土压力向两侧转移,铺设减载层不会改变深覆土明洞结构受力分布,但会极大地减小其内力及变形,并提高结构安全系数;减载后,梯形拱明洞的最大轴力、最大正弯矩和最大负弯矩分别减少17.5%、34.1%、29.9%,最大变形减小32.9%。矩形和梯形两种截面形式下明洞的最大轴力均出现在中隔墙底部,最大正弯矩、最小安全系数和最大变形均出现在顶板中央位置;铺设减载层后两种截面形式拱明洞最小安全系数分别增大42.6%和100.0%,梯形拱明洞安全系数提高的比例更大,效果更显著。该研究可为深覆土梯形拱明洞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覆土 梯形拱明洞 静力特性 卸荷效果
下载PDF
超深覆盖层上面板坝防渗墙连接板接缝变形机制及优化分析
5
作者 邹德高 屈永倩 +3 位作者 孔宪京 常哲瑜 刘京茂 陈楷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9-1096,共8页
针对超深软弱覆盖层上的面板坝工程止水缝安全问题,从变形和应力2个方面开展优化研究,揭示了防渗墙连接板趾板面板防渗体系的变形模式,定位了薄弱位置,提出了优化方案,并量化了工程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防渗墙与趾板间沉降差集中在防渗墙... 针对超深软弱覆盖层上的面板坝工程止水缝安全问题,从变形和应力2个方面开展优化研究,揭示了防渗墙连接板趾板面板防渗体系的变形模式,定位了薄弱位置,提出了优化方案,并量化了工程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防渗墙与趾板间沉降差集中在防渗墙与连接板之间的止水缝处,设置多块连接板无法起到逐步过渡沉降差的作用.防渗墙下游侧设置侧向支撑、制作倾斜形止水缝、趾板下设支撑墙均可减小防渗墙连接板间止水缝沉陷变形.相比垂直止水缝和多块连接板的传统方案,所提的防渗墙顶部拓宽连接板倾斜形止水缝以及防渗墙顶部拓宽倾斜形止水缝趾板下设支撑墙的深厚覆盖层上面板坝防渗体系综合优化方案可使防渗墙与连接板之间止水缝沉陷变形分别减小41.5%和5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覆盖层 面板堆石坝 止水缝变形 优化设计
下载PDF
水电工程深厚覆盖层地基防渗设计与潜蚀问题
6
作者 孙保平 刘超 +2 位作者 金伟 李帅 王刚 《水力发电》 CAS 2024年第6期49-54,共6页
我国西部一些水电站的坝址存在超深厚覆盖层,给工程的渗流控制和设计带来巨大的困难。垂直防渗墙是深厚覆盖层地基渗流控制最常用的措施。通过回顾泸定水电站深厚覆盖层悬挂式防渗墙地基异常渗漏治理的案例,指出对于西部河流中广泛存在... 我国西部一些水电站的坝址存在超深厚覆盖层,给工程的渗流控制和设计带来巨大的困难。垂直防渗墙是深厚覆盖层地基渗流控制最常用的措施。通过回顾泸定水电站深厚覆盖层悬挂式防渗墙地基异常渗漏治理的案例,指出对于西部河流中广泛存在的不稳定砂砾石地层,在关注渗流出口保护的同时,还应重视地基内部高流速和高水力梯度区域的潜蚀风险。为定量评价砂砾石地基内部潜蚀及其导致的后果,应开展深厚覆盖层内部稳定性评价准则、高上覆压力下砂砾石潜蚀试验技术、潜蚀数值模拟方法及潜蚀本构模型等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覆盖层 防渗 潜蚀 渗透破坏 水电工程
下载PDF
超百米深厚细砂覆盖层注浆效果旁压试验研究
7
作者 王汉武 王天成 +1 位作者 胡胜刚 黄宏阳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9期79-84,共6页
为保证超百米深厚细砂覆盖层的注浆加固效果,保障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在对国内外现有旁压试验规范剖析的基础上,提出超百米旁压试验的测试方法和参数取值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后以某超百米深厚细砂覆盖层中的旁压试验为应用实例,对其注浆加... 为保证超百米深厚细砂覆盖层的注浆加固效果,保障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在对国内外现有旁压试验规范剖析的基础上,提出超百米旁压试验的测试方法和参数取值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后以某超百米深厚细砂覆盖层中的旁压试验为应用实例,对其注浆加固效果做了深入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因原始水平地应力复杂且试验成孔不能保证,超百米深厚细砂覆盖层旁压试验特征参数初始压力P_(0)的取值不能简单以作图法或计算法获取,需进一步深入研究;②可以利用旁压特征参数旁压模量(E_(M))、临塑压力(P_(f))作为超百米深厚细砂覆盖层注浆效果评价的关键指标;③经袖阀管注浆加固超百米扰动细砂层后,承载特性指标P_(f)提高约4.7倍,变形特性指标E_(M)提高约7.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压试验 深厚覆盖层 注浆加固 效果评价
下载PDF
含漂砂卵砾石深厚覆盖层复合地基处理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8
作者 林晓旭 夏维学 《四川水力发电》 2024年第S02期117-120,共4页
以硬梁包水电站为依托,针对深厚覆盖层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且含巨漂砂卵砾石地层条件,阐述了通过对防渗墙及地下连续墙采用精准施工技术、发泡泥浆护壁工艺、超常规振冲碎石桩填料自动化精确测量、反滤层精准布设施工工艺、振冲桩承载力快... 以硬梁包水电站为依托,针对深厚覆盖层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且含巨漂砂卵砾石地层条件,阐述了通过对防渗墙及地下连续墙采用精准施工技术、发泡泥浆护壁工艺、超常规振冲碎石桩填料自动化精确测量、反滤层精准布设施工工艺、振冲桩承载力快速简便检测方法、超深防渗墙防渗单元质量智能融合与辨识关键技术、智能化精确计量超常规振冲碎石桩填料等基础加固和防渗处理方法开展的研究与应用,有效地解决了泥浆漏失和护壁稳定性问题以及超常规碎石桩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对超深防渗墙质量的分析和定量评价,降低了防渗体出现隐患的风险,可对差异沉降进行有效管控,对项目施工进度和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所取得的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梁包水电站 漂砂卵砾石 深厚覆盖层 复合地基处理 超深防渗墙 超常规振冲碎石桩
下载PDF
基于改进流变元件模型的层状深厚覆盖层流变对面板坝结构性能影响的数值分析
9
作者 王璠 毛海涛 +1 位作者 王晓菊 侍克斌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6-228,共13页
在深厚覆盖层上建造面板堆石坝,除考虑水-土流固耦合外,还应考虑坝基流变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模拟坝基流变对大坝及渗控体系的真实受力,基于深厚覆盖层所呈现出的层状特性,首先改进新的流变元件模型H-KS以适应层状覆盖层,然后借助Comsol... 在深厚覆盖层上建造面板堆石坝,除考虑水-土流固耦合外,还应考虑坝基流变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模拟坝基流变对大坝及渗控体系的真实受力,基于深厚覆盖层所呈现出的层状特性,首先改进新的流变元件模型H-KS以适应层状覆盖层,然后借助Comsol建立流变与流固耦合模型,最后按时间顺序计算了河口村面板坝各阶段的力学指标,分析了坝基流变对大坝及防渗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各向异性明显的层状坝基,采用H-KS流变模型能较好反映大坝各阶段的应力、变形和渗流实际情况,误差均在5%以内;计算结果相比不考虑流变的DuncanE-B模型,应力和变形均增大11.8%以上,部分增量对大坝结构的安全稳定造成影响;填筑期的沉降和应力总量占比达70%以上,但单位时间增量却较小,如沉降增量仅为0.015m/月;蓄水期的岩土体流变及流固耦合作用对大坝各部位强度和刚度影响最大,应力及沉降增长率分别为0.02MPa/月、0.038m/月;运行期的各指标增长率逐渐趋缓,最终趋于稳定,但变形和应力增量可能会导致主要结构失稳或破坏。混凝土面板-趾板-连接板-防渗墙是完整、有效的渗流控制体系,坝基流变导致防渗墙上部水平位移增大,整体强度降低;趾板和面板在中部有受弯破坏的趋势。层状岩土体流变具有时效性,该层状坝基的流变在蓄水后2~3a间基本完成,相应指标也趋于稳定。研究结果对层状覆盖层上的面板坝安全稳定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覆盖层 坝基流变 流变模型 防渗系统
下载PDF
深厚覆盖层上沥青混凝土心墙坝非平稳随机地震动响应分析
10
作者 王宗凯 宋志强 刘云贺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8-308,共11页
由于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是我国西南强震区深厚覆盖层场地的优选坝型,然而对于沥青混凝土心墙坝非平稳随机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安全评价研究尚有不足。采用改进的Clough-Penzien功率谱结合随机函数,充分考虑地震动频率与强... 由于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是我国西南强震区深厚覆盖层场地的优选坝型,然而对于沥青混凝土心墙坝非平稳随机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安全评价研究尚有不足。采用改进的Clough-Penzien功率谱结合随机函数,充分考虑地震动频率与强度的非平稳特征,生成了一系列与反应谱拟合的非平稳随机地震动集合,以某深厚覆盖层上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为例,对其坝顶水平加速度及竖向永久变形等响应的均值及变化范围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及分布检验,揭示了覆盖层与坝体响应均值及变异性沿高程变化规律,并通过概率密度演化方法,展示了坝顶水平加速度概率密度沿时间的演化过程,同时对生成的55条非平稳随机地震动进行调幅,结合多条带分析法易损性分析方法开展了深厚覆盖层上沥青混凝土心墙坝非平稳随机地震动易损性分析,给出了以震陷率为破坏等级控制指标的坝体易损性曲线,为深厚覆盖层上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抗震安全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心墙坝 深厚覆盖层 非平稳随机地震动 动力响应 易损性分析
下载PDF
反滤压重及埋深对深厚覆盖层允许坡降影响研究
11
作者 张会豪 邱子源 +2 位作者 金伟 张丹 罗玉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9-776,共8页
反滤压重及埋深均会影响土体允许坡降,但目前尚无法量化这些影响。量化反滤压重及埋深的影响是合理确定允许坡降,科学评价坝基渗流安全的关键。采用轴向应力模拟反滤压重及埋深的作用,针对泸定水电站下游坝基(3)-1层,开展了(3)-1层级配... 反滤压重及埋深均会影响土体允许坡降,但目前尚无法量化这些影响。量化反滤压重及埋深的影响是合理确定允许坡降,科学评价坝基渗流安全的关键。采用轴向应力模拟反滤压重及埋深的作用,针对泸定水电站下游坝基(3)-1层,开展了(3)-1层级配包络线在不同轴向应力条件下的渗透试验,量化了反滤压重及埋深对(3)-1层临界坡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轴向应力的增大,(3)-1层上包线和平均线土体的临界坡降呈线性增加趋势,而下包线土体的临界坡降受轴向应力影响很小。基于试验结果,量化了反滤压重和埋深对(3)-1层允许坡降的贡献,建立了随轴向应力变化的(3)-1层土体允许坡降公式,提出了可考虑反滤压重措施及土体埋深影响的允许坡降建议取值方法,该方法可供后续类似工程借鉴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覆盖层 允许坡降 反滤压重 埋深 应力状态
下载PDF
巨厚弱胶结覆岩深部开采大能量事件与地表沉陷关系研究
12
作者 郑灿广 孙兢超 +4 位作者 汪铁宁 郭广礼 胡勇华 李怀展 刘峰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112,84,85,共15页
陕蒙矿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矿开采基地,区域侏罗系煤层覆岩中普遍存在巨厚弱胶结覆岩,虽然覆岩岩性总体呈中硬偏软弱,但实测地表下沉相对较小,且伴随频繁的大能量事件发生,给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带来了较大安全隐患。为研究巨厚弱胶结覆岩... 陕蒙矿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矿开采基地,区域侏罗系煤层覆岩中普遍存在巨厚弱胶结覆岩,虽然覆岩岩性总体呈中硬偏软弱,但实测地表下沉相对较小,且伴随频繁的大能量事件发生,给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带来了较大安全隐患。为研究巨厚弱胶结覆岩深部开采大能量事件与地表沉陷的关系,对石拉乌素煤矿1203工作面与1208工作面进行了地表沉陷实测与矿震资料分析,获得了该地区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和矿震数据,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巨厚弱胶结覆岩地表移动变形下沉分布集中,最大下沉处均位于工作面中部偏向已采工作面侧,整体地表下沉盆地形态及下沉增加过程与中东部相似,但在未达到充分采动时,西部巨厚弱胶结矿区地表下沉值相比中东部明显偏小;巨厚弱胶结矿区煤层回采过程中均存在微震事件的活跃期,该阶段微震事件的能量和次数较高,同时伴随着105 J≤E的大能量事件发生,105 J≤E的矿震事件虽然频次较低,但在能量释放上占据重要地位;弱胶结矿区地表沉陷与能量事件之间存在着关联性,随着工作面的推进,最大下沉值突变往往伴随着大能量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胶结覆岩 深部开采 地表沉陷 岩层移动 矿震
下载PDF
河床深厚覆盖层砂土液化判定对比研究
13
作者 姚爽 巨广宏 +3 位作者 王涛 安晓凡 姚晨辉 符文熹 《西北水电》 2024年第4期56-61,共6页
砂土液化会导致地基失稳和上覆建筑物结构受损,是地震区常见的工程地质灾害之一,因此,对拟建场地的液化判别是勘察设计中的重要课题。通过采用粒径法、标准贯入试验法、动三轴试验法及剪切波速法,分别对河床覆盖层中的全新统湖积层进行... 砂土液化会导致地基失稳和上覆建筑物结构受损,是地震区常见的工程地质灾害之一,因此,对拟建场地的液化判别是勘察设计中的重要课题。通过采用粒径法、标准贯入试验法、动三轴试验法及剪切波速法,分别对河床覆盖层中的全新统湖积层进行砂土液化判别。结果表明:各方法对湖积上层的判别结果存在差异,粒径法显示其黏粒含量达50%,且动三轴试验所得破坏强度比计算得土层抗液化剪应力小10 kPa以上,判定为不会发生液化,但土层的标贯基准击数比临界标贯击数小,剪切波速也比上限剪切波速小,判定其存在液化可能;对于湖积下层粉细砂层,各方法判别结果一致,均认为其存在砂土液化问题;综合对比分析4种不同方法的液化判别结果,最终评定为湖积上层淤泥质黏土层不会发生液化,但下层粉细砂层抗液化能力较弱,存在砂土液化问题。研究成果对解决工程区砂土液化问题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深厚覆盖层 液化判别
下载PDF
营盘壕煤矿深部多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及最优错距研究
14
作者 张国建 付连龙 +5 位作者 郭广礼 卫伟 高鑫 李怀展 郭庆彪 杨向升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50,共16页
鄂尔多斯东胜煤田为侏罗系含煤地层,诸多深部矿区2-2煤层和3-1煤层全区可采,并且煤层间距较小。以营盘壕煤矿为地质原型,通过FLAC3D和UDEC数值模拟软件构建研究区域数值模型,围绕2-2煤层和3-1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及应力场演化规... 鄂尔多斯东胜煤田为侏罗系含煤地层,诸多深部矿区2-2煤层和3-1煤层全区可采,并且煤层间距较小。以营盘壕煤矿为地质原型,通过FLAC3D和UDEC数值模拟软件构建研究区域数值模型,围绕2-2煤层和3-1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及应力场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煤层重复采动将引起沉陷盆地中心投影向下煤层采空区方向移动,进而逼近煤层初采中心投影,并最终越过之;两煤层连续开采后,地表最大下沉值小于两煤层单独开采最大下沉值之和,煤层复采下沉系数小于初采下沉系数;煤柱错距与地表移动参数关联密切,错距系数与地表下沉系数、水平移动系数和主要影响角正切分别呈对数正态函数、凹抛物线和凸抛物线函数关系,并且与宽深比作为共同因子对煤层初采及复采表征参数的比值产生耦合影响;另外,同时随着错距的增大,地表沉陷盆地范围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发展,水平移动近盆地等值线由椭圆形向梭子形演化;综合卸压错距经验公式、地表损伤程度及煤柱卸压效果确定的研究区域多煤层开采最优错距为3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地表变形 巨厚弱胶结覆岩 深部开采 错距开采 地表移动 煤柱卸压
下载PDF
超深覆盖层上沥青混凝土心墙坝防渗体应力变形特性及处理措施研究
15
作者 林恒星 孙继文 +2 位作者 熊志豪 张芳勇 孙寿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5-178,97,共5页
防渗体系是保证深厚覆盖层地基上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安全运行的最重要结构,其安全性备受关注。因此,对超深覆盖层上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开展了大规模的三维有限元分析,研究了防渗体系在填筑和蓄水过程中的应力变形特性。结果表明,沥青混凝土... 防渗体系是保证深厚覆盖层地基上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安全运行的最重要结构,其安全性备受关注。因此,对超深覆盖层上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开展了大规模的三维有限元分析,研究了防渗体系在填筑和蓄水过程中的应力变形特性。结果表明,沥青混凝土心墙两岸局部区域的拉应变相对较大,应重点关注;嵌入两岸的廊道设计导致廊道及防渗墙顶部两端出现高应力区;在廊道和两岸之间设置结构缝或波纹管,可有效改善廊道和防渗墙应力状态。研究成果为超深覆盖层上土石坝防渗体的设计、优化和安全评价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覆盖层 沥青混凝土心墙坝 防渗体系 应力变形 改善措施
下载PDF
德昌水闸深厚覆盖层地基渗流稳定及应力应变分析
16
作者 张树森 何后敏 成军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8期116-119,共4页
深厚覆盖层闸基的渗透变形和不均匀沉降会直接影响到上部水闸结构的安全。该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德昌水闸深厚覆盖层闸基进行渗流稳定分析和应力应变分析;根据SL 265—2016《水闸设计规范》对闸基沉陷进行复核计算。研究结果表... 深厚覆盖层闸基的渗透变形和不均匀沉降会直接影响到上部水闸结构的安全。该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德昌水闸深厚覆盖层闸基进行渗流稳定分析和应力应变分析;根据SL 265—2016《水闸设计规范》对闸基沉陷进行复核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德昌水闸深厚覆盖层经工程处理后,其渗流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及沉降量均满足规范要求。研究成果为该工程设计提供依据,对类似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覆盖层 渗流稳定 应力应变 水闸 地基
下载PDF
CCS水电站砂卵砾石地基上的重力坝设计与研究
17
作者 刘新云 陈丹 《吉林水利》 2024年第7期47-52,共6页
CCS水电站的左岸挡水坝段为岸坡上的混凝土重力式结构,最大坝高39m,坐落在深厚覆盖层,覆盖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砂卵砾石层、砂层和粉质粘土层,最深达130余米。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使地震液化、地基承载力低、不均匀沉降等问题突出。因现场... CCS水电站的左岸挡水坝段为岸坡上的混凝土重力式结构,最大坝高39m,坐落在深厚覆盖层,覆盖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砂卵砾石层、砂层和粉质粘土层,最深达130余米。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使地震液化、地基承载力低、不均匀沉降等问题突出。因现场不具备提高地基承载力的施工处理条件,为满足原始地基承载力要求及坝身整体稳定要求,在体型设计上突破常规,坝段纵向采用大平台+陡坡式的建基面,横向采用空箱和实体相结合的坝体形式,并在坝坡、横缝等方面采取相应的结构措施,最终确定合理的重力坝设计方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了新的设计理念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覆盖层 砂卵砾石地基 重力坝 稳定计算 地基承载力
下载PDF
拖木沟深厚覆盖层形成机理分析
18
作者 杨会杰 陈玉龙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4年第3期78-80,共3页
在典型红层地区内,深厚覆盖层成因往往成为水利工程选址、选线的制约因素。在四川省亭子口灌区勘察阶段,发现拖木沟两岸覆盖层厚度大、分布广。为查明该区域深厚覆盖层成因,进行了地质测绘与钻探,并对岩体、土体取样试验。区内无泥石流... 在典型红层地区内,深厚覆盖层成因往往成为水利工程选址、选线的制约因素。在四川省亭子口灌区勘察阶段,发现拖木沟两岸覆盖层厚度大、分布广。为查明该区域深厚覆盖层成因,进行了地质测绘与钻探,并对岩体、土体取样试验。区内无泥石流发育,上部岸坡无覆盖层,该处为覆盖层滑坡堆积可能性不大;结合试验成果与工程类比计算,边坡垂向破碎带内地下水可能瞬时达hcr(13.7 m),岸坡岩体被推至河床内堆积,形成基岩平推式滑坡;临河岸坡差异风化明显,表面风化强烈,随着河床下切,岸坡多次崩塌堆积,可形成现有覆盖层结构。结果表明,该处物理地质现象发育,进行水利工程勘察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其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 深厚覆盖层 平推式滑坡 充水临界高度 崩塌
下载PDF
深厚覆盖层振冲碎石桩施工中的孔隙水应力分析
19
作者 何英建 喻健 +1 位作者 何鑫 王盛 《四川水力发电》 2024年第5期6-11,54,共7页
硬梁包水电站首部枢纽工程覆盖层深厚,地质条件复杂,多为含孤(漂)、块(卵)碎砾石层。工程中采用的振冲碎石桩施工属于超常规振冲成桩工艺,故难以精确估计其在施工过程中对地层产生的影响。因此,对超常规振冲碎石桩施工过程进行孔隙水应... 硬梁包水电站首部枢纽工程覆盖层深厚,地质条件复杂,多为含孤(漂)、块(卵)碎砾石层。工程中采用的振冲碎石桩施工属于超常规振冲成桩工艺,故难以精确估计其在施工过程中对地层产生的影响。因此,对超常规振冲碎石桩施工过程进行孔隙水应力有限元分析是此次研究的关键点。阐述了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二维模拟振冲碎石桩在施工过程中对地层产生的影响,并对地层之间产生的孔隙水应力以及位移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最终得出振冲碎石桩施工对地层产生的影响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而保证了振冲碎石桩的正常施工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梁包水电站 深厚覆盖层 振冲碎石桩 孔隙水应力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深厚覆盖层上沥青心墙堆石坝智能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20
作者 范雄安 田应辉 侯树芃 《四川水力发电》 2024年第3期84-87,共4页
当前众多沥青心墙堆石坝建设于深厚覆盖层上,给工程建设与运行安全带来了较大考验。针对该问题,本文基于大坝智能建设理念,以巴塘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了深厚覆盖层上沥青心墙堆石坝智能建设体系,实现了振冲桩施工、防... 当前众多沥青心墙堆石坝建设于深厚覆盖层上,给工程建设与运行安全带来了较大考验。针对该问题,本文基于大坝智能建设理念,以巴塘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了深厚覆盖层上沥青心墙堆石坝智能建设体系,实现了振冲桩施工、防渗墙施工、沥青混凝土温度控制及大坝填筑全过程监控,构建了巴塘水电站坝体-坝基施工质量全方位智能监控体系,提升了施工过程管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覆盖层 沥青心墙堆石坝 坝体填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