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CO_2 and H_2O on gasification dissolution and deep reaction of coke 被引量:11
1
作者 Zhi-yu Chang Ping Wang +3 位作者 Jian-liang Zhang Ke-xin Jiao Yue-qiang Zhang Zheng-jian Li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1402-1411,共10页
To mo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effect of CO_2 and H_2O on the gasification dissolution reaction and deep reaction of coke, the reactions of coke with CO_2 and H_2O using high temperature gas–solid reaction appar... To mo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effect of CO_2 and H_2O on the gasification dissolution reaction and deep reaction of coke, the reactions of coke with CO_2 and H_2O using high temperature gas–solid reaction apparatus over the range of 950–1250°C were studied, and the thermodynamic and kinetic analyses were also perform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reaction rate of coke with H_2O is about 1.3–6.5 times that with CO_2 in the experimental temperature range. At the same temperature, the endothermic effect of coke with H_2O is less than that with CO_2. As the pressure increases, the gasification dissolution reaction of coke shifts to the high-temperature zone. The use of hydrogen-rich fuels is conducive to decreasing the energy consumed inside the blast furnace, and a corresponding high-pressure operation will help to suppress the gasification dissolution reaction of coke and reduce its deterioration. The interfacial chemical reaction is the main rate-limiting step over the experimental temperature range. The activation energies of the reaction of coke with CO_2 and H_2O are 169.23 kJ ·mol-1 and 87.13 kJ·mol^(-1), respectively. Additionally, water vapor is more likely to diffuse into the coke interior at a lower temperature and thus aggravates the deterioration of coke in the middle upper part of blast furn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KE GASIFICATION DISSOLUTION reaction deep reaction rate-limiting step activation energy
下载PDF
阻燃剂乙基膦酸二乙酯(DEEP)的合成新方法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猛 周永红 +3 位作者 胡立红 李书龙 刘红军 曹振华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21-724,共4页
采用未见文献报道的烷基化试剂对甲基苯磺酸乙酯通过Michaelis-Arbuzov重排反应合成标题化合物,反应结束后烷基化试剂易于分离且可以重复使用;较目前工业所用烷基化试剂成本大大降低。采用常规和微波两种方法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分别考察... 采用未见文献报道的烷基化试剂对甲基苯磺酸乙酯通过Michaelis-Arbuzov重排反应合成标题化合物,反应结束后烷基化试剂易于分离且可以重复使用;较目前工业所用烷基化试剂成本大大降低。采用常规和微波两种方法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分别考察了反应时间、烷基化试剂用量、微波功率对产率的影响,其中微波产率高达95.2%;最后通过GC、FT-IR、MS、HNMR对产物含量和结构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基膦酸二乙酯(deep) Michaelis-Arbuzov反应 微波
下载PDF
催化剂排布状态对催化裂解反应影响的可视化研究
3
作者 李泽坤 王惠琳 +1 位作者 龚剑洪 乔瑞琪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8,共7页
针对催化裂解提升管反应器内出现的催化剂颗粒团聚现象,建立了一套催化裂解原位微反应可视化研究系统,采用高温热台显微镜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进料速率和催化剂粒径下,催化剂排布状态对异丁烯催化裂解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催化裂解提升管反应器内出现的催化剂颗粒团聚现象,建立了一套催化裂解原位微反应可视化研究系统,采用高温热台显微镜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进料速率和催化剂粒径下,催化剂排布状态对异丁烯催化裂解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和进料速率可以削弱催化剂团聚对转化率的影响;催化剂粒径对催化裂解反应的影响与催化剂排布状态和分子筛类型有关,催化剂团聚会影响原料与催化剂的接触以及产物的扩散,从而对反应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解 催化剂团聚 反应转化率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嵌入与深度学习的药物不良反应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吴菊华 李俊锋 陶雷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9-26,40,共9页
识别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有助于辅助医生进行临床用药决策。针对以往研究的特征高维稀疏、需要为每种不良反应构建独立预测模型且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本文开发一种基于知识图谱嵌入和深度学习的药物不良反应预测模型,能够对实验所覆盖... 识别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有助于辅助医生进行临床用药决策。针对以往研究的特征高维稀疏、需要为每种不良反应构建独立预测模型且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本文开发一种基于知识图谱嵌入和深度学习的药物不良反应预测模型,能够对实验所覆盖的不良反应进行统一预测。一方面,知识图谱及其嵌入技术能够融合药物之间的关联信息,缓解特征矩阵高维稀疏的不足;另一方面,深度学习的高效训练能力能够提升模型的预测精度。本文使用药物特征数据构建药物不良反应知识图谱;通过分析不同嵌入策略下知识图谱的嵌入效果,选择最佳嵌入策略以获得样本向量;然后构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不良反应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DistMult嵌入模型和400维嵌入策略下,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效果最佳;重复实验的准确率、F_1分数、召回率和曲线下面积的平均值分别为0.887、0.890、0.913和0.957,优于文献报道中的方法。所得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可以为安全用药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 知识图谱嵌入 深度学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Influence of simulating deep-sea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cathodic performance of seawater battery 被引量:3
5
作者 LU Yonghong YANG Lulu +4 位作者 ZHANG Yue ZHAO Qing SANG Lin DING Fei XU Haibo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334-341,共8页
A metal-dissolved oxygen seawater battery(SWB)uses metal and dissolved oxygen as the reactants,and it is ideal for use as a long-time low-power distributed power supply in deep sea,due to its advantages of open struct... A metal-dissolved oxygen seawater battery(SWB)uses metal and dissolved oxygen as the reactants,and it is ideal for use as a long-time low-power distributed power supply in deep sea,due to its advantages of open structure in service without electrolyte.However,several simulating deep-sea environmental factors,such as flow rate,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and temperature of seawater may af fect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rate and the stability of electrochemically modified polyacrylonitrile-based carbon fiber brush(MPAN-CFB)cathode,which was studied by steady-state polarization and galvanostatic discharge methods.In addition,the scales formed on MPAN-CFB surface were characterized by SEM and XRD.Results show that the ORR rate increased quick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eawater flow rate up to 3 cm/s,and then gradually stabilized.Moreover,the ORR rate was largely af fected by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and the concentration of>3 mg/L was favorable.Compared with surface layer temperature of 15℃,the low temperature of deep sea(4℃)has a negligible ef fect on ORR rate.When the working current is too high,it will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CaCO_3 scales(aragonite)of at the cathodic surface,resulting in the decrease of ORR rate,and consequently the damage to the long-time stability of MPAN-CF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water battery(SWB) deep sea modified polyacrylonitrile-based carbon fiber brush(MPANCFB)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 scale formation
下载PDF
天然氢气规模生成的成因类型与成藏特点
6
作者 尹路 李博 +3 位作者 齐雯 孙东 乐幸福 马慧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共11页
目前对全球天然氢气资源的估量十分巨大,寻找天然氢气的规模聚集区有赖于对其形成机理和富集规律的不断认识。通过对国内外典型天然氢气显示的数据统计,系统总结了全球天然氢气规模聚集的成因类型、并分析了天然氢气藏的分布和成藏特征... 目前对全球天然氢气资源的估量十分巨大,寻找天然氢气的规模聚集区有赖于对其形成机理和富集规律的不断认识。通过对国内外典型天然氢气显示的数据统计,系统总结了全球天然氢气规模聚集的成因类型、并分析了天然氢气藏的分布和成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天然氢气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水岩反应、地幔脱氢、水的辐解、岩石破碎、有机质热解以及微生物作用等,其中,水岩反应生氢和地幔脱气生氢在自然界中普遍发生,在各种地质环境中广泛存在,且其生氢速率高、生氢量大,因此是天然氢气规模生成最重要的2种成因类型。②天然氢气藏的赋存环境集中体现于三大地质背景中:板块俯冲带、前寒武纪富铁地层发育区以及裂谷构造系统。③天然氢气藏的盖层条件受多个因素的影响,不仅要考虑盖层本身的封盖能力,还要考虑由于氢活跃的物理化学性质导致盖层机械性能发生的变化,影响其脆性-韧性行为形成新的裂缝而产生氢气的逃逸。④地下微生物利用氢气进行代谢活动、中深层的加氢生烃作用等耗烃作用不利于氢气规模聚集,因此在寻找天然氢气生成有利区时,应该避开氢被大量消耗的区域。⑤天然氢气的生成时间尺度短和易扩散性等因素,使得天然氢气成藏表现出动态成藏的特征,只要氢生成与散失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就能够富集成藏。地下水是水岩反应生氢的必要条件,国外发现的很多天然氢气藏都分布在地下水循环较好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氢气 水岩反应 地幔脱氢 板块俯冲带 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 裂谷构造系统 规模生成 成藏特征
下载PDF
基于BERT和CNN的药物不良反应个例报道文献分类方法
7
作者 孟祥福 任全莹 +3 位作者 杨东燊 李可千 姚克宇 朱彦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04-1109,共6页
在临床上,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死亡和用药不当造成的住院及门诊费急剧升高,成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和文献分析多以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为依据。学术文献作为重要的数据来源之一,如何自... 在临床上,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死亡和用药不当造成的住院及门诊费急剧升高,成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和文献分析多以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为依据。学术文献作为重要的数据来源之一,如何自动批量地对其进行数据处理尤为重要。针对医药文本独特的表述方式,基于BERT及其组合模型进行文本分类技术比对实验,建立对药物不良反应个例报道文献数据进行高效快速分类的方法,进而分辨出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有效预警药害事件。实验结果表明,使用BERT模型的分类准确率达到99.75%,其可以准确高效地对药物不良反应个例报道文献进行分类,在辅助医疗、构建医学文本结构化数据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进而能够更好地维护公众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 个例文献报道 医学文本分类 深度学习 BERT
下载PDF
反应条件对低密度聚乙烯和聚丙烯混合塑料热解影响和评价
8
作者 杜新胜 高艳 +5 位作者 王福善 张飞祥 张喜 张亚飞 徐海燕 杜闰萍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11期2607-2615,共9页
以常见的废塑料低密度聚乙烯和聚丙烯混合物为原料,采用实验室自主搭建的热解反应系统,研究了400、500、600℃反应温度和15、30、45 min反应时间对热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解温度为500℃、反应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液相产物产率... 以常见的废塑料低密度聚乙烯和聚丙烯混合物为原料,采用实验室自主搭建的热解反应系统,研究了400、500、600℃反应温度和15、30、45 min反应时间对热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解温度为500℃、反应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液相产物产率实现最大化,达到80.5%(质量分数)。分别采用气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一步对不同反应条件下气相组分和液相组分进行了分析,明确了产物组分分布情况,为后续产品的深加工提质和产物的二次利用提供良好的实验基础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聚乙烯 聚丙烯 热解反应 深加工提质 聚合物 碳氢化合物 废物处理
下载PDF
硝基取代的芳香卤代烃在低共熔溶剂中的二甲氨基化反应
9
作者 王婕 李珍珍 +4 位作者 潘彤 饶立航 黄甲想 蒋琪 盛文兵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213-1218,共6页
目的利用卤代芳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在芳环中引入二甲氨基,探讨反应条件对硝基取代的芳香卤代烃胺化反应的影响。方法以2-溴-1-氟-4-硝基苯作为模型探究最佳反应条件,并用不同位置、不同卤原子取代的硝基苯探究反应底物的范围。结果反应最... 目的利用卤代芳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在芳环中引入二甲氨基,探讨反应条件对硝基取代的芳香卤代烃胺化反应的影响。方法以2-溴-1-氟-4-硝基苯作为模型探究最佳反应条件,并用不同位置、不同卤原子取代的硝基苯探究反应底物的范围。结果反应最佳反应条件为使用1.00 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formamide,DMF)为胺化剂,1.5倍当量KOH提供碱性环境,5.00 mL的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s)(氯化胆碱∶甘油=1∶2)为溶剂,在80℃下反应24 h。在底物范围扩展中有效得到一系列4-二甲氨基硝基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经1H-NMR、13C-NMR确证其结构。结论DMF在DESs中可以有效充当二甲氨基化试剂,DESs溶剂选择性提高硝基对位上的卤原子的亲核取代反应活性,且不活化邻位卤原子,在优化后的最佳条件下反应,最高产率可达84%。这种特殊的区域选择性是其他溶剂中不具备的优势,同时该方法具有绿色环保、简单方便、产率适中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亲核取代反应 区域选择 N N-二甲基-4-硝基苯胺 N N-二甲基甲酰胺
下载PDF
DES合成高活性CoCO_(3)纳米片及析氧反应性能研究
10
作者 刘亚超 谭晓杰 +4 位作者 李旭东 王瑞 王慧 韩璇 赵青山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20-3328,共9页
氢能因其热值高、清洁无污染等优势,被认为是实现碳中和最有效的能源载体之一。电解水制氢是实现可持续制氢的有效途径。其中,析氧反应(OER)缓慢动力学过程导致水分解效率低下,迫切需要开发高效、稳定的电催化剂。利用多元醇、尿素与CoC... 氢能因其热值高、清洁无污染等优势,被认为是实现碳中和最有效的能源载体之一。电解水制氢是实现可持续制氢的有效途径。其中,析氧反应(OER)缓慢动力学过程导致水分解效率低下,迫切需要开发高效、稳定的电催化剂。利用多元醇、尿素与CoCl_(2)·6H_(2)O之间的配位作用形成超分子三元低共熔溶剂(DES)体系,通过一锅溶剂热法构建表面粗糙的二维CoCO_(3)纳米片,用于提升电催化OER效率,并针对醇羟基数量对CoCO_(3)形貌及性能影响进行了探究。研究表明,丙三醇、尿素和CoCl_(2)·6H_(2)O三元DES体系制备的CoCO_(3)-Gly催化剂,呈现更蓬松、更薄、更粗糙的片状结构,具有更加优异的OER性能,电流密度在10 mA·cm-2时过电位311 mV,经24 h稳定性测试电流保留率达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碳酸钴 催化剂 电催化 析氧反应 多元醇
下载PDF
用于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的无窗气体靶差分结构和热效应研究
11
作者 蒋宇辰 连钢 +6 位作者 方晓 李云居 曹富强 南巍 曾晟 谌阳平 柳卫平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8,共8页
我国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JUNA)平台是世界上束流强度最高的深地实验平台,为我国争取核天体物理国际领先地位提供了重要机遇。无窗气体靶是深地低能核天体物理实验测量的关键设备,可实现特定同位素参与核反应的直接测量,能有效拓展深地... 我国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JUNA)平台是世界上束流强度最高的深地实验平台,为我国争取核天体物理国际领先地位提供了重要机遇。无窗气体靶是深地低能核天体物理实验测量的关键设备,可实现特定同位素参与核反应的直接测量,能有效拓展深地实验的研究范围。国际上已有多家实验室将无窗气体靶应用于低能核反应的研究,但针对的都是较低流强的实验。为适应锦屏高功率强束流的实验需求,本工作设计可用于强流束的气体靶装置。通过Ansys Fluent和COMSOL软件模拟计算,验证了多级差分结构的可行性,并研究了靶厚的束流加热效应和量热器热效应,提出了无窗气体靶实验的设计优化方案,为后续JUNA深地实验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天体物理 深地实验室 无窗气体靶 低能核反应
下载PDF
低共熔溶剂中交联玉米淀粉膜材的研究
12
作者 毛维昆 付文波 +2 位作者 刘书铭 孙山 刘昆 《安徽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75-80,87,共7页
研究了在氯化胆碱和乙二醇组成低的共熔溶剂(DES)中,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分别使用柠檬酸和戊二醛交联剂制备交联玉米淀粉。通过FT-IR、SEM、DSC等测试对交联玉米淀粉的分子结构、结晶状况和颗粒形貌等进行探究。另一方面制备出了交联淀粉... 研究了在氯化胆碱和乙二醇组成低的共熔溶剂(DES)中,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分别使用柠檬酸和戊二醛交联剂制备交联玉米淀粉。通过FT-IR、SEM、DSC等测试对交联玉米淀粉的分子结构、结晶状况和颗粒形貌等进行探究。另一方面制备出了交联淀粉薄膜,并对薄膜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和传统水溶液体系相比,在低共熔溶剂中的交联玉米淀粉具有更高的交联度和相变温度,交联过后的淀粉由A型结晶转变为无定形态,颗粒粒径增大并且颗粒之间相互粘结。在DES中交联的淀粉所制得的薄膜具有更低的水敏感性,提高了淀粉薄膜界面的接触角,降低了水蒸气渗透率和透光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低共熔溶剂 交联反应 膜材
下载PDF
基于增量法的高层房建施工深基坑支护计算
13
作者 黄骁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8-82,共5页
为了准确计算出深基坑支护桩的变形量,提升高层房建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提出了基于增量法的高层房建施工深基坑支护计算方法.根据高层房建施工的基本原理,利用增量法计算土体的水平弹性抗力,获取深基坑内土体的水平抗力系数,... 为了准确计算出深基坑支护桩的变形量,提升高层房建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提出了基于增量法的高层房建施工深基坑支护计算方法.根据高层房建施工的基本原理,利用增量法计算土体的水平弹性抗力,获取深基坑内土体的水平抗力系数,确定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反力增量;通过计算高层房建施工深基坑内侧和外侧的土压力,构建了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土体压力模型;根据深基坑支护结构与连续墙的等效原理,对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桩径换算,利用软件划分为规定意义上的有限个小个体,利用增量法对各个网格进行求导,然后进行微积分求解,得到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量.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得到的深基坑支护变形量计算结果与理论结果更加接近,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量法 高层建筑 支护计算 房建施工 深基坑 反力增量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相关指标诊断肿瘤术后产生深静脉血栓的价值研究
14
作者 杨志刚 任颖 张洁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6期1-4,共4页
目的 探究肿瘤术后产生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诊断中采用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指标诊断价值。方法 目的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22年2月—2023年9月收治的120例行肿瘤手术的患者,根据30 d内是否发生DVT划分为发生... 目的 探究肿瘤术后产生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诊断中采用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指标诊断价值。方法 目的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22年2月—2023年9月收治的120例行肿瘤手术的患者,根据30 d内是否发生DVT划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各60例。分别对上述两组进行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指标检测,对比两组指标变化以及检测效能。结果 发生组患者R值、K值低于未发生组,α角、MA值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发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4.21±0.94)g/L高于未发生组的(3.23±0.6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5,P<0.05)。两组活化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相关指标在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诊断中应用结果对比分析发现,血栓弹力图指标中的R值、K值、α角和纤维蛋白原指标在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联合检测诊断价值优于单一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R值、K值、α角和FIB指标在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校验效能,联合诊断更为显著,应当重视上述指标联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深静脉血栓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 R值 反应时间 α角
下载PDF
NO与SH自由基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
15
作者 郝昊 周璐 +1 位作者 史韶旭 马红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0,共8页
为了探究深度调峰时,燃煤发电机组运行中氮组分与硫组分交互作用对硫组分演化的影响,研究了NO与SH自由基的详细反应机理.采用B3LYP/6-311++G(d,p)方法优化了SH自由基与NO反应路径上各个驻点的几何构型,并通过IRC验证了反应路径的正确性.... 为了探究深度调峰时,燃煤发电机组运行中氮组分与硫组分交互作用对硫组分演化的影响,研究了NO与SH自由基的详细反应机理.采用B3LYP/6-311++G(d,p)方法优化了SH自由基与NO反应路径上各个驻点的几何构型,并通过IRC验证了反应路径的正确性.在CCSD(T)/def2-TZVPP水平上对反应路径上各个驻点进行了能量计算,通过频率矫正和零点能矫正得到了反应在单重态和三重态上的势能面.计算结果表明,反应共有八条反应通道和三种可能产物,分别为P1(SN+OH)、P2(^(3)SO+^(3)NH)、P3(^(3)S+HNO).其中通道(7)(R→^(3)IM8→^(3)IM9→P1)为该反应的优势通道,反应的主要产物为P1,根据传统过渡态理论与变分过渡态理论并结合隧道矫正计算了该反应通道在298~2000 K范围内的反应速率常数,在此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常数三参数拟合为k^(CVT/Eckart)=1.203×10^(-2)T^(4.25)exp(-108.29/RT)cm^(3)·molecule^(-1)·s^(-1),具有正温度系数效应.计算得到的速率常数与文献值吻合较好,适用的温度范围更广,所得的动力学参数和热力学数据可以用于燃烧中硫演化机制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自由基 NO 反应机理 速率常数 密度泛函理论 深度调峰
下载PDF
中医适宜技术联合深部热疗治疗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严桂英 胡宗德 +4 位作者 顾晨奕 沈璟 范莲 谈政 罗晓媛 《癌症进展》 2024年第3期283-285,305,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适宜技术联合深部热疗治疗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深部热疗,观察组采用深部热疗联合中医适宜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卡氏功能状态(K... 目的探讨中医适宜技术联合深部热疗治疗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深部热疗,观察组采用深部热疗联合中医适宜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KPS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CD4^(+)水平及CD4^(+)/CD8^(+)均较干预前升高,CD8^(+)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适宜技术联合深部热疗能提高肺癌患者的KPS评分,有助于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免疫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适宜技术 深部热疗 肺癌 免疫功能 不良反应 卡氏功能状态评分
下载PDF
芳烃对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邵志才 高晓冬 聂红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6-390,共5页
考察了芳烃对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HDS)反应的影响。通过在实际油品中添加甲苯和萘,得到硫含量、氮含量和芳烃含量相同,而芳烃类型不同的2种加氢原料,采用NiW/Al2O3和CoMo/Al2O3催化剂分别进行超深度加氢脱硫实验。利用分子模拟技术计算... 考察了芳烃对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HDS)反应的影响。通过在实际油品中添加甲苯和萘,得到硫含量、氮含量和芳烃含量相同,而芳烃类型不同的2种加氢原料,采用NiW/Al2O3和CoMo/Al2O3催化剂分别进行超深度加氢脱硫实验。利用分子模拟技术计算了真实油品中典型的硫化物(DBT和4,6-DMDBT)以及甲苯和萘在NiW/Al2O3和CoMo/Al2O3催化剂表面的吸附热(Ea)。结果表明,由于芳烃与4-MDBT、4,6-DMDBT类化合物在催化剂上的竞争吸附和吸附能的差异,在NiW/Al2O3和CoMo/Al2O3催化剂催化作用下,双环芳烃对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反应的抑制作用均强于单环芳烃;芳烃对以NiW/Al2O3为催化剂的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反应速率的影响强于其对以CoMo/Al2O3为催化剂的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反应速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 超深度加氢脱硫 反应速率 催化剂
下载PDF
用于血样前处理的BioMEMS微流控芯片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兴 崔大付 +1 位作者 刘长春 李辉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5B期1991-1995,共5页
基于BioMEMS技术,研制成三种血液样品前处理微流控芯片,分别介绍了血样前处理微流控芯片的原理、结构、制备技术以及样品前处理效果.基于错流过滤原理,设计了用于血细胞分离的错流过滤微结构,采用深刻蚀技术在硅片上刻蚀出直径为20μm,... 基于BioMEMS技术,研制成三种血液样品前处理微流控芯片,分别介绍了血样前处理微流控芯片的原理、结构、制备技术以及样品前处理效果.基于错流过滤原理,设计了用于血细胞分离的错流过滤微结构,采用深刻蚀技术在硅片上刻蚀出直径为20μm,高度为50μm的圆柱阵列;基于化学法破裂细胞,设计了用于血细胞破裂的夹流式微沟道,采用湿法腐蚀技术在硅片上腐蚀出深度约为80μm的微沟道;基于固相萃取原理,设计了用于DNA提纯的介孔固相载体,采用电化学阳极腐蚀技术在硅微沟道内表面制得表面积为300m2/g的介孔层.分别在芯片上实现了血细胞的分离、血细胞的破裂以及DNA的提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EMS 样品前处理 微流控芯片 深刻蚀技术 电化学阳极腐蚀技术
下载PDF
猪体外受精精子冷冻后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秦鹏春 谭景和 +2 位作者 吴光明 徐立滨 杨庆章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77-382,共6页
猪鲜精冷冻后,虽保持了一定的活力,但受精能力明显降低。精子结构特别是顶体遭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应用超微结构方法,观察了鲜精体外获能顶体反应(对照组)及冻精解冻(实验组)后顶体结构的改变。二者在质膜膨胀断裂、囊泡化方面,... 猪鲜精冷冻后,虽保持了一定的活力,但受精能力明显降低。精子结构特别是顶体遭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应用超微结构方法,观察了鲜精体外获能顶体反应(对照组)及冻精解冻(实验组)后顶体结构的改变。二者在质膜膨胀断裂、囊泡化方面,有着十分相似之处,显示冷冻解冻后,可以使有些精子产生一种假顶体反应(PscudoacrosomalReaction),从而导致受精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 低温冷冻 假顶体反应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催化裂解多产丙烯过程中的反应化学控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袁起民 李正 +1 位作者 谢朝钢 龙军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7-31,共5页
在固定床微反实验装置上,选择正十六烷和大庆蜡油为原料,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类型研究了单、双分子反应对丙烯和干气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化单分子反应有利于液化气中丙烯含量的提高,但干气产率也会同时增加;而一定程度上促进... 在固定床微反实验装置上,选择正十六烷和大庆蜡油为原料,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类型研究了单、双分子反应对丙烯和干气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化单分子反应有利于液化气中丙烯含量的提高,但干气产率也会同时增加;而一定程度上促进双分子反应,尤其是负氢离子转移反应的发生有助于抑制干气的生成,但程度太高时却不利于丙烯的生成。利用单、双分子反应的可控制性,采取措施合理调节反应过程中各自的比例和程度是降低现有催化裂解多产丙烯技术干气产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解 丙烯 反应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