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2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ength and dilatancy behaviors of deep sands in Shanghai with a focus on grain size and shape effect 被引量:1
1
作者 Bandana Tiwaria Guanlin Ye +2 位作者 Mingguang Li Usama Khalid Santosh Kumar Yadav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0年第6期1214-1225,共12页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rastructures like tunnels and open excavations in Shanghai,investigations on deeper soils have become critically important.Most of the existing laboratory works were focused on the clayey ...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rastructures like tunnels and open excavations in Shanghai,investigations on deeper soils have become critically important.Most of the existing laboratory works were focused on the clayey strata up to Layer 6 in Shanghai,i.e.at depth of up to 40 m.In this paper,Layers 7,9,and 11,which were mostly formed of sandy soils at depth of up to 150 m,wer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with respect to physico-mechanical behaviors.The stressestrain behaviors were analyzed by the consolidated drained/undrained(CD/CU)triaxial tests under monotonic loading.One-dimensional(1D)oedometer test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consolidation properties of the sandy soils.Specimens were prepared at three different relative densities for each layer.Also,the micro-images and particle size analyzer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shape and size of the sand grains.The influences of grain size,density,and angularity on the stressestrain behaviors and compressibility were also studied.Compared to the other layers,Layer 11 had the smallest mean grain size(D50),highest compressibility,and lowest shear strength.In contrast,Layer 9 had the largest mean grain size,lowest compressibility,and highest shear strength.Layer 7 was of intermediate mean grain size,exhibiting more compressibility and less shear strength than that of Layer 9.Also,the critical state parameters and maximum dilatancy rate of different layers we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sands in Shanghai Laboratory tests Shear strength DILATANCY Relative density
下载PDF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a deep buried sand and a paleo-weathered rock mass using a high normal stress direct shear apparatus 被引量:4
2
作者 Bai Hanying Li Wenping +2 位作者 Ding Qingfeng Wang Qiqing Yang Dongd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5年第4期623-628,共6页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safe mining close to the contact zone under reduced security coal pillar conditions at a coal mine in eastern China,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deep buri...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safe mining close to the contact zone under reduced security coal pillar conditions at a coal mine in eastern China,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deep buried sand and a paleo-weathered rock mass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laboratory by direct shear testing. A DRS-1 high pressure soil shear testing machine and orthogonal design method were used in the direct shear tests. Variance and range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sensitivity of each factor that has an influence on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s of the interface.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rmal pressure i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 for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face, while the lithological characters and roughness are minor factors; the shear stress against shear displacement curve for the interface shows an overall hyperbola relationship, no obvious peak stress and dilatancy was observed.When the normal pressure is 6 MPa, the shear strengths of interfaces with different roughness are basically the same, and when the normal pressure is more than 8 MPa, the larger the roughness of the interface, the larger will be the shear strength; the shear strength has a better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normal pressure, which can be described by a linear Mohr–Coulomb criter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buried sand Coal series Paleo-weathered rock mass Roughness of interface Mohr-Coulomb criterion
下载PDF
新型活性砂滤罐深度脱氮性能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分析
3
作者 李桂荣 李智 +2 位作者 乔海兵 贾胜勇 方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4,共8页
为进一步减少氮污染物排放,满足城市污水处理厂深度脱氮提标改造的需求,本研究使用新型活性砂滤罐以二沉池出水为对象进行深度脱氮试验,考察不同调控因子对总氮(TN)去除效果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水力停留时间(HRT)为... 为进一步减少氮污染物排放,满足城市污水处理厂深度脱氮提标改造的需求,本研究使用新型活性砂滤罐以二沉池出水为对象进行深度脱氮试验,考察不同调控因子对总氮(TN)去除效果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水力停留时间(HRT)为0.28 h,最佳碳氮比(C/N)为6:1,在此条件下出水TN浓度低于1.5 mg/L,优于现有深度脱氮工艺;为节约运行成本,HRT可调整至0.13~0.23 h,C/N参数不变,TN出水浓度低于4 mg/L。使用乙酸钠时微生物的响应时间比使用甲醇时更短,但高C/N条件下使用甲醇时脱氮效果比使用乙酸钠更好。16s rRNA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系统主要脱氮功能微生物为Saccharibacteria_genera_incertae_sedis、Anaerolineaceae、Longilinea、Rhodocyclaceae、Chlorobium、Thiobacillus、Betaproteobacteria等,Anaerolineaceae主要聚集于装置底部。反冲洗会导致中下部生物膜量较高,但滤床循环运行的方式能将装置底部的反硝化菌转移至滤料顶部,使微生物在装置内的分布更加均匀,从而保证较好的深度脱氮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砂滤罐 深度脱氮 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基于改进FaceNet的河湖采砂船“船脸”识别算法
4
作者 包学才 陈豹 +2 位作者 吴灿锐 汪忠喜 占礼彬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1-238,共8页
为有效提升河湖采砂船智能化管理水平,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FaceNet的河湖采砂船“船脸”识别算法。首先在FaceNet算法网络的全局平均池化层后引入CA注意力模块,增强算法对于感兴趣区域的自适应关注能力;其次训练时在网络的最后引入线性... 为有效提升河湖采砂船智能化管理水平,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FaceNet的河湖采砂船“船脸”识别算法。首先在FaceNet算法网络的全局平均池化层后引入CA注意力模块,增强算法对于感兴趣区域的自适应关注能力;其次训练时在网络的最后引入线性层构建采砂船个体“船脸”识别器,将分类和识别的方法相结合共同应用于采砂船“船脸”识别;最后在训练时引入交叉熵损失函数,辅助原FaceNet算法中的三元组损失函数共同实现收敛。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FaceNet算法对于白天场景下采砂船个体“船脸”目标识别的正确率比改进前提高了4.77%,达79.22%;夜间场景下目标识别的正确率提高了2.83%。研究成果适用于采砂船“船脸”识别任务,可为河湖采砂船的智能监管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砂船监管 FaceNet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目标识别
下载PDF
富水砂层深基坑施工诱发邻近建筑物变形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海洋 方文轶 +1 位作者 张博 汪优 《建筑技术》 2024年第2期146-150,共5页
依托南通市环西文化广场站项目,在围护结构施工阶段、基坑降水阶段、基坑开挖阶段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深基坑施工对周边重要建(构)筑物的影响,项目影响电视塔的工程全部施工完成后,电视塔倾斜和沉降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关键词 富水砂层 深基坑 邻近建筑变形 抽灌一体化
下载PDF
地铁暗挖竖井深孔注浆止水施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志鹏 张功 +3 位作者 李皓 李丛林 陈浩然 王少华 《建筑技术》 2024年第5期572-574,共3页
针对承压水粉细砂地层竖井施工发生流水涌砂及坍塌的难题,采用深孔注浆止水帷幕代替人工降水。通过对注浆帷幕的设计以及增加预防竖井侧壁滑塌的棚盖措施,有效阻隔了竖井开挖过程中的地下水,满足暗挖施工无水作业的条件。
关键词 承压水 粉细砂层 竖井 深孔注浆 止水帷幕
下载PDF
深海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的沉积响应及其勘探意义
7
作者 龚承林 徐长贵 +1 位作者 尤丽 朱一杰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1-733,I0002,共14页
顺坡而下的重力流(浊流)与沿坡流动的底流(等深流)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当前国际沉积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与薄弱环节,交互作用沉积体系及其沉积特征相较于重力流或等深流沉积体系仍“知之甚少”。本文总结了论文作者所识别的两种典型交互作用... 顺坡而下的重力流(浊流)与沿坡流动的底流(等深流)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当前国际沉积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与薄弱环节,交互作用沉积体系及其沉积特征相较于重力流或等深流沉积体系仍“知之甚少”。本文总结了论文作者所识别的两种典型交互作用沉积体系的形态特征、沉积特征与沉积样式,查明了交互作用成因优质储层的识别标志与分布模式。深水单向迁移水道具有不对称的剖面形态与持续稳定向陡岸一侧迁移叠加的沉积样式,可进一步分为迁移方向与参与其建造底流流向相同(顺向迁移)和相反(反向迁移)两种类型;深水单向迁移朵叶具有长轴方向与区域等深线平行的形态特征以及侧向迁移延伸方向与区域等深线一致的沉积样式。重力流(浊流)与底流(等深流)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底流改造砂/交互作用砂具有与浊积砂迥异的沉积特征,如富含有孔虫和生物骨骼,无年龄倒序现象出现,突变非侵蚀接触顶界面,含有大洋水团所伴生的底栖有孔虫,可见牵引流沉积特征(如两到三段式累积概率分布特征、单峰正态的频率分布特征和位于C-M图牵引流沉积区等),这些沉积特征可作为底流改造砂的识别相标志。在剖面上,底流改造砂总是向水道迁移一侧不断迁移叠加,具有“单向叠加、有序展布”的分布模式;在平面上,底流改造砂总是沿区域等深线侧向迁移,具有“单向偏移、侧向叠置”的分布模式;时空上形成连续性好、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的超大型优质深水油气储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与底流交互作用 深水单向迁移水道 深水单向迁移朵叶 底流改造砂
下载PDF
新疆叶尔羌河某水电站深厚砂卵砾石层坝基承载力及变形特性原位试验研究
8
作者 郑星 魏伟琼 +2 位作者 徐永旺 钟鹏举 顾洋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3期36-41,共6页
针对新疆叶尔羌河某水电站深厚砂卵砾石覆盖层坝基,采用刚性承压板法开展原位承载力及变形试验研究,采用直径为50 cm和75 cm的承压板分别开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冲积形成的深厚密实砂卵砾石层具有相当高的承载能力,加载至3 MPa以上仍未... 针对新疆叶尔羌河某水电站深厚砂卵砾石覆盖层坝基,采用刚性承压板法开展原位承载力及变形试验研究,采用直径为50 cm和75 cm的承压板分别开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冲积形成的深厚密实砂卵砾石层具有相当高的承载能力,加载至3 MPa以上仍未出现较明显的破坏现象,且比例界限并不明显,判断其承载力特征值需要结合试验曲线及沉降与承压板直径之比即S/d值进行选取。采用不同直径的承压板试验所得到的加载曲线未表现出明显不同,获得的变形模量在同一水平,表明在一定尺度范围内承压板直径对试验结果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砂卵砾石层 承载力 变形特性 原位试验
下载PDF
河床深厚覆盖层砂土液化判定对比研究
9
作者 姚爽 巨广宏 +3 位作者 王涛 安晓凡 姚晨辉 符文熹 《西北水电》 2024年第4期56-61,共6页
砂土液化会导致地基失稳和上覆建筑物结构受损,是地震区常见的工程地质灾害之一,因此,对拟建场地的液化判别是勘察设计中的重要课题。通过采用粒径法、标准贯入试验法、动三轴试验法及剪切波速法,分别对河床覆盖层中的全新统湖积层进行... 砂土液化会导致地基失稳和上覆建筑物结构受损,是地震区常见的工程地质灾害之一,因此,对拟建场地的液化判别是勘察设计中的重要课题。通过采用粒径法、标准贯入试验法、动三轴试验法及剪切波速法,分别对河床覆盖层中的全新统湖积层进行砂土液化判别。结果表明:各方法对湖积上层的判别结果存在差异,粒径法显示其黏粒含量达50%,且动三轴试验所得破坏强度比计算得土层抗液化剪应力小10 kPa以上,判定为不会发生液化,但土层的标贯基准击数比临界标贯击数小,剪切波速也比上限剪切波速小,判定其存在液化可能;对于湖积下层粉细砂层,各方法判别结果一致,均认为其存在砂土液化问题;综合对比分析4种不同方法的液化判别结果,最终评定为湖积上层淤泥质黏土层不会发生液化,但下层粉细砂层抗液化能力较弱,存在砂土液化问题。研究成果对解决工程区砂土液化问题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深厚覆盖层 液化判别
下载PDF
拦河堰深厚砂石地基围封防渗设计
10
作者 张祥 张生太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8-23,共6页
通过采用混凝土截渗墙围封、水泥土换填等防渗措施,运用改进阻力系数法及Autobank软件对水闸的渗流稳定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得出水闸防渗设计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词 深厚砂基 渗流计算 截渗墙 改进阻力系数法 Autobank软件
下载PDF
南缘深层高温高压井出砂临界压差预测研究
11
作者 马都都 蒋贝贝 +2 位作者 刘涛 吴越 何园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101,共8页
深层超高压水平井出砂预测困难且针对性研究较少,难以制定合理有效的控砂和防砂措施,油田产量和经济效益受到较大的影响。综合考虑井筒内流体流动、高温差下井壁岩石的应力变化、流体渗流效应、地应力在井壁上的复杂分布、地层压力衰竭... 深层超高压水平井出砂预测困难且针对性研究较少,难以制定合理有效的控砂和防砂措施,油田产量和经济效益受到较大的影响。综合考虑井筒内流体流动、高温差下井壁岩石的应力变化、流体渗流效应、地应力在井壁上的复杂分布、地层压力衰竭及水侵因素对出砂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南缘深层高温高压井出砂临界压差的预测模型。分析表明,高生产压差是深井出砂的主导因素;高产造成的井筒与地层的温差会在井壁产生应力,影响井壁稳定性;生产后期地层孔隙压力下降会增大井筒周向应力,地层水侵会降低岩石强度,两者均会增大出砂风险;采用南缘实例井进行出砂压差验证后结果较吻合,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深层高温高压井出砂临界压差预测和合理生产压差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油藏 压力衰竭 水侵 井周应力 出砂压差
下载PDF
珠三角地区富水砂层深基坑施工涌水涌砂安全风险控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芳泓 《路基工程》 2024年第1期198-205,共8页
针对珠三角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且有富水砂层的各类深基坑施工易发涌水涌砂现象,结合现场处置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风险分析,总结提出涌水涌砂预防管理要点和处置措施。应加强全过程施工质量管控,防止突涌水发生;另一方面应做好... 针对珠三角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且有富水砂层的各类深基坑施工易发涌水涌砂现象,结合现场处置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风险分析,总结提出涌水涌砂预防管理要点和处置措施。应加强全过程施工质量管控,防止突涌水发生;另一方面应做好充足的预防、准备、响应等应急管理工作,确保突涌发生后可成功地进行现场处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地区 富水砂层 深基坑 围护结构 涌水涌砂 险情处置
下载PDF
富水深厚砂层基坑渗漏病害防治技术研究
13
作者 陈振兴 《福建建设科技》 2024年第5期48-51,共4页
富水深厚砂层基坑因其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容易存在基坑渗漏问题,严重时甚至引发工程灾害事故。本文以某富水深厚砂层基坑为研究对象,总结现状基坑渗漏破坏特点,深入分析其渗漏原因,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提出渗漏预... 富水深厚砂层基坑因其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容易存在基坑渗漏问题,严重时甚至引发工程灾害事故。本文以某富水深厚砂层基坑为研究对象,总结现状基坑渗漏破坏特点,深入分析其渗漏原因,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提出渗漏预防措施、应急堵漏措施及加固处理措施。研究可为类似特殊水文地质条件下基坑渗漏防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深厚砂层基坑 止水帷幕渗漏 渗漏原因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富水砂层地下连续墙施工控制技术
14
作者 曹文 《价值工程》 2024年第18期29-31,共3页
南通轨道交通1号线04标段,富水砂层深基坑主要临近南通大饭店、华辰大厦、圆融广场、金石国际酒店等重要建(构)筑物,工程地质为高敏感性软土地质,地下水埋藏浅、土体自稳能力差,对易发生地连墙卡笼、涌水涌砂、坑底隆起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南通轨道交通1号线04标段,富水砂层深基坑主要临近南通大饭店、华辰大厦、圆融广场、金石国际酒店等重要建(构)筑物,工程地质为高敏感性软土地质,地下水埋藏浅、土体自稳能力差,对易发生地连墙卡笼、涌水涌砂、坑底隆起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采取了地下连续墙槽壁加固、地连墙接头注浆、井点降水、土体加固等施工技术措施;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地连墙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避免了基坑涌水涌砂发生、基坑变形在允许范围内,施工质量达到了设计要求、基坑安全得到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砂层 深基坑 既有建(构)筑物 施工控制 地连墙
下载PDF
利用条件生成对抗网络建立曲流河地质模型
15
作者 胡勇 高小洋 +4 位作者 何文祥 李顺利 朱建斌 司锦 陆雨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1-218,共18页
【目的】在传统的河道建模方法中,基于目标的方法难以刻画曲流河点坝且条件化困难,多点地质统计学则难以再现河道的连续形态。条件生成对抗网络可以生成满足一定条件的复杂图形,可解决曲流河地质模型建立过程中点坝、河流形态刻画困难... 【目的】在传统的河道建模方法中,基于目标的方法难以刻画曲流河点坝且条件化困难,多点地质统计学则难以再现河道的连续形态。条件生成对抗网络可以生成满足一定条件的复杂图形,可解决曲流河地质模型建立过程中点坝、河流形态刻画困难及难以条件化的问题。【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南部地区某气田为例,开展了基于条件生成对抗网络的曲流河三维建模方法研究。在建模过程中,首先采用Alluvsim建模方法根据工区曲流河特征建立了200个曲流河模型;再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对200个模型进行深度学习,提取模型的特征矩阵,利用条件生成对抗网络建立可以生成曲流河模型的生成器;最后以工区井点数据作为输入数据,利用生成器建立满足曲流河复杂形态和井点数据的三维模型。【结果与结论】所建立的模型可以很好地展现曲流河中河道与点坝的三维形态及对应关系。为明确影响模型结果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比训练次数与输入数据发现,适当的训练次数(160次)与大量地输入样本(200个)是建立满足工区条件模型的前提。另外,通过对比传统地质建模方法,条件生成对抗网络建模方法可以很好地再现河道沉积体的空间形态,克服传统曲流河建模方法在条件化方面的困难,为曲流河沉积环境的河道砂体建模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建立的曲流河模型可为油田开发阶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条件生成对抗网络 储层建模 河道砂体
下载PDF
多种地震属性预测致密砂岩河道——以西加盆地Deep basin地区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子煊 高飞 丁燕 《非常规油气》 2019年第2期28-34,共7页
为了准确描述西加盆地致密砂岩储层的河道展布,以西加盆地Deep basin油田的致密砂岩储层为例,通过对晚白垩世Dunvegan致密砂岩储层在地震上的异常特征分析,总结出了致密砂岩河道的展布特征。利用地震相干分析技术确定了河道边界为北东... 为了准确描述西加盆地致密砂岩储层的河道展布,以西加盆地Deep basin油田的致密砂岩储层为例,通过对晚白垩世Dunvegan致密砂岩储层在地震上的异常特征分析,总结出了致密砂岩河道的展布特征。利用地震相干分析技术确定了河道边界为北东向展布,宽度范围为2~3km;利用频谱分解技术预测出了河道主体的砂体发育,结合测井相、沉积相资料确定相对较好储层为河道上倾方向,即工区中东部地区,钻井验证东北部河道区获初产油256bbl/d。以上成果认识为钻探部署、经济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加盆地 deep basin地区 河道相致密砂岩储层 地震多属性
下载PDF
紧邻既有建筑物含流砂层深基坑管井降水施工技术研究
17
作者 张恒瑞 《江西建材》 2024年第6期337-340,共4页
文中分析了深基坑管井降水技术,包括管井施工步骤及案例分析,通过合理应用相关技术,实现对基坑地下水的有效控制,保护了既有建筑的安全,同时取得了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含流砂层 深基坑管井 施工技术
下载PDF
CCS水电站砂卵砾石地基上的重力坝设计与研究
18
作者 刘新云 陈丹 《吉林水利》 2024年第7期47-52,共6页
CCS水电站的左岸挡水坝段为岸坡上的混凝土重力式结构,最大坝高39m,坐落在深厚覆盖层,覆盖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砂卵砾石层、砂层和粉质粘土层,最深达130余米。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使地震液化、地基承载力低、不均匀沉降等问题突出。因现场... CCS水电站的左岸挡水坝段为岸坡上的混凝土重力式结构,最大坝高39m,坐落在深厚覆盖层,覆盖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砂卵砾石层、砂层和粉质粘土层,最深达130余米。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使地震液化、地基承载力低、不均匀沉降等问题突出。因现场不具备提高地基承载力的施工处理条件,为满足原始地基承载力要求及坝身整体稳定要求,在体型设计上突破常规,坝段纵向采用大平台+陡坡式的建基面,横向采用空箱和实体相结合的坝体形式,并在坝坡、横缝等方面采取相应的结构措施,最终确定合理的重力坝设计方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了新的设计理念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覆盖层 砂卵砾石地基 重力坝 稳定计算 地基承载力
下载PDF
桥梁巨型承台围堰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19
作者 庾焱秋 付甦 +2 位作者 邓松涛 戴也 徐安祺 《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 2024年第4期111-118,共8页
马鞍山公铁长江大桥是一座三塔钢桁梁斜拉桥,该桥共有三座主塔。其中Z5#墩承台紧邻长江主航道,深埋于江心洲深厚且富水的砂层内,承台体积达25717 m3,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面临巨大难题。结合桥址情况,计划采用钢板桩围堰作为承台施工支护... 马鞍山公铁长江大桥是一座三塔钢桁梁斜拉桥,该桥共有三座主塔。其中Z5#墩承台紧邻长江主航道,深埋于江心洲深厚且富水的砂层内,承台体积达25717 m3,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面临巨大难题。结合桥址情况,计划采用钢板桩围堰作为承台施工支护结构。经综合考虑承台结构尺寸、埋置深度、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及施工设备等因素后,采用无封底干作业取土的PC工法桩围堰方案。采用增量法计算原理,对围堰干作业取土的施工过程进行分析,经验算,围堰结构强度和刚度均满足规范要求。施工采用深井降水措施保证围堰内的无水环境,确保无封底方案的顺利实施。施工中,对围堰各主要部位的结构受力和变形情况实施动态实时监测,通过监测数据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和分析,得出结论:逐层干作业开挖的无封底围堰采用增量法计算所得结果能够更好地反应工程实际,较传统全量法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承台 富水砂层 PC工法桩 围堰 增量法计算 施工监测
下载PDF
超厚特细砂层中超深地下连续墙的沉渣控制方法研究
20
作者 朱韦亮 《建筑施工》 2024年第4期528-530,共3页
针对在超厚砂层中进行地下连续墙施工时沉渣过厚的问题,以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站工程为依托,对超深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过程中的沉渣控制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沉槽施工过程中的新拌泥浆配比、成槽用时、清基换... 针对在超厚砂层中进行地下连续墙施工时沉渣过厚的问题,以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站工程为依托,对超深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过程中的沉渣控制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沉槽施工过程中的新拌泥浆配比、成槽用时、清基换浆用时等各项施工数据进行全过程总结研究,探索出一套超深地下连续墙在超厚砂层中槽段施工沉渣效果控制比较好的方法,以期为后续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厚砂层 超深地下连续墙 沉渣控制 泥浆配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