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of Min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for Seafloor Massive Sulfide Deposits 被引量:20
1
作者 LIU Shaojun HU Jianhua +2 位作者 ZHANG Ruiqiang DAI Yu YANG Hengli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5期863-870,共8页
Seafloor massive sulfide(SMS) deposits which consist of Au, Ag, Cu, and other metal elements, have been a target of commercial mining in recent decades. The demand for established and reliable commercial mining syst... Seafloor massive sulfide(SMS) deposits which consist of Au, Ag, Cu, and other metal elements, have been a target of commercial mining in recent decades. The demand for established and reliable commercial mining system for SMS deposits is increasing within the marine mining industry.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gress of min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for SMS deposits are introduced. First, the mining technology and other recent developments of SMS deposits are comprehensively explained and analyzed. The seafloor production tools manufactured by Nautilus Minerals and similar mining tools from Japan for SMS deposits are compared and discussed in turn. Second, SMS deposit mining technology research being conducted in China is described, and a new SMS deposits mining tool i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 Finally, some new trends of mining technology of SMS deposits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All of these conclusions and results have reference value and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research of SMS deposit mining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sea mining equipment mining key technology seafloor massive sulfide deposits new technology
下载PDF
A Lagrangian Particle Random Walk Model for Simulating A Deep-Sea Hydrothermal Plume with both Buoyant and Non-Buoyant Features 被引量:1
2
作者 田宇 李伟 张艾群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3年第2期215-230,共16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utational model of simulating a deep-sea hydrothermal plume based on a Lagrangian particle random walk algorithm. This model achieves the efficient process to calculate a numerical plume deve...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utational model of simulating a deep-sea hydrothermal plume based on a Lagrangian particle random walk algorithm. This model achieves the efficient process to calculate a numerical plume developed in a fluid-advected environmen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ignificant filament intermittency and significant plume meander due to flow variation with both time and location. Especially, this model addresses both non-buoyant and buoyant features of a deep-sea hydrothermal plume in three dimensions, which significantly challenge a strategy for tracing the deep-sea hydrothermal plume and localizing its source. This paper also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stochastic initial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that are critical to generate a proper numerical plume. The developed model is a powerful tool to evaluate and optimize strategies for the tracking of a deep-sea hydrothermal plume via an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AU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floor hydrothermal vent localization deep-sea hydrothermal plume plume tracing turbulent plume simulation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下载PDF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Seafloor Pilot Miner Based on Single-Body Vehicle Model and Discretized Track-Terrain Interaction Model 被引量:5
3
作者 戴瑜 刘少军 李力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2010年第1期145-160,共16页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complex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self-propelled seafloor pilot miner moving on the seafloor of extremely cohesive soft soil and further to make it possible to integrate the miner system with som...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complex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self-propelled seafloor pilot miner moving on the seafloor of extremely cohesive soft soil and further to make it possible to integrate the miner system with some subsystems to form the complete integrated deep ocean mining pilot system and perform dynamic analysis, a new method for the dynamic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the miner is proposed and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resulting in a simplified 3D single-body vehicle model with three translational and three rotational degrees of freedom, while the track-terrain interaction model is built by partitioning the track-terrain interface into discrete elements with parameterized force dements built on the theory of terramechanics acting on each discrete dement. To evaluate and verify the correctn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is new modeling and analysis method, typical comparative studies with regard to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solution accuracy are carried out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modeling method of building the tracked vehicle as a multi-body model and the new modeling method. In full consideration of the particMar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pilot miner,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afioor soil and the hydrodynamic force of near-seafloor currnt, the dynamic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miner is performed and discussed, which can provide useful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practical miner system in design and operation. This new method can not only realize the rapid dynamic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miner but also make possible the integration and rapid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complete integrated deep ocean mining pilot system in further resear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ocean mining system self-propelled seafloor pilot miner single-body model multi-body model discretized track-terrain interaction model dynamic analysis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预测南海海底地形
4
作者 王怀兵 万晓云 Richard Fiifi Annan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7-292,共6页
针对南海区域,使用3种重力信号(垂线偏差、重力异常、垂直重力梯度异常)训练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并将预测结果与船测数据和国外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将3种重力信号分成4组数据:重力异常,重力异常与垂直重力梯度异常,重力异常与垂线偏差... 针对南海区域,使用3种重力信号(垂线偏差、重力异常、垂直重力梯度异常)训练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并将预测结果与船测数据和国外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将3种重力信号分成4组数据:重力异常,重力异常与垂直重力梯度异常,重力异常与垂线偏差,以及重力异常、垂线偏差和垂直重力梯度异常。4种组合方式的反演结果与船测水深之间的标准差分别为104.780 m、102.778 m、93.788 m、88.289 m,表明随着不同类型重力数据的加入,水深预测精度明显提高,并且在深度大于2000 m时,反演结果精度提升效果更为显著。将训练集占总数据集的比例分别设置为80%、70%、60%和50%,反演结果与船测水深之间的标准差分别为88.289 m、91.256 m、92.833 m、96.022 m,表明数据量的增多可以有效提高模型学习结果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重力场信息 深度学习 海底地形 频域法
下载PDF
深海海底钻机海底天然气水合物钻进取芯建模与分析
5
作者 吴丹 金永平 +1 位作者 刘德顺 万步炎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6-143,共8页
针对深海海底钻机金刚石钻头在钻进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过程中有明显弹塑性变形的特点,基于Hertz接触修正理论,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深海海底钻机天然气水合物钻进取芯的建模方法。首先,分析钻进过程中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从弹性变形到弹塑性变形... 针对深海海底钻机金刚石钻头在钻进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过程中有明显弹塑性变形的特点,基于Hertz接触修正理论,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深海海底钻机天然气水合物钻进取芯的建模方法。首先,分析钻进过程中海底天然气水合物从弹性变形到弹塑性变形破岩机理,求得金刚石钻头在钻进过程中单颗粒金刚石受到的钻进压力和切削力;其次,根据单颗粒金刚石受力情况,得到整个钻头上钻压和扭矩与钻进参数的理论关系,从而建立金刚石取芯钻头力学模型;最后,分析得到在钻进海底天然气水合物时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饱和度与扭矩和钻压的关系曲线。以该方法进行海上试验,成功获取了海底天然气水合物样品,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研究成果可为深海取芯钻机钻头参数的设计和高效率钻进取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海底钻机 海牛号 深海钻探 金刚石钻头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 钻进取芯
下载PDF
深海履带式集矿机多体动力学建模与行走性能仿真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滔 戴瑜 +2 位作者 刘少军 陈君 黄中华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3-180,共8页
深海底极稀软底质是一种完全不同于陆地表面的特殊底质,对海底作业机器的结构设计及其行走性能提出高要求。根据海底底质物理力学特性,配制实验室模拟底质,基于车辆地面力学理论,开展模拟履带板与模拟底质相互作用力学特性试验,分别获... 深海底极稀软底质是一种完全不同于陆地表面的特殊底质,对海底作业机器的结构设计及其行走性能提出高要求。根据海底底质物理力学特性,配制实验室模拟底质,基于车辆地面力学理论,开展模拟履带板与模拟底质相互作用力学特性试验,分别获得法向压力-沉陷、水平切应力-剪切位移函数关系式。根据深海底履带式集矿机详细结构设计参数,采用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程序Recur Dyn/Track构建海底履带式集矿机多体动力学模型。应用实验室模拟试验获得的海底底质力学特性关系式,采用C语言编写用户自定义子程序,基于Recur Dyn/Track进行二次开发,实现深海底特殊底质力学模型在Recur Dyn/Track中的构建。开展海底底质特殊力学载荷下履带式集矿机多种行走工况动力学仿真,分析与评价其行走性能,为实际深海底履带式集矿机的结构设计优化、行走性能评估及行走控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履带式集矿机 海底底质力学特性 模拟试验 多体动力学模型 用户子程序 二次开发 仿真分析
下载PDF
深海6000 m拖曳式瞬变电磁系统及其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周胜 宋刚 +4 位作者 黄龙 席振铢 侯海涛 陈兴朋 亓庆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294-4301,共8页
针对我国西南印度洋合同区热液硫化物矿快速、有效以及便捷地质勘探装备的要求,研发了由甲板控制系统、万米光电复合缆、仪器舱拖体和天线拖体组成的深海6000 m拖曳式瞬变电磁系统.为了便于拖体布放和快速发现异常,选择重叠回线收发装... 针对我国西南印度洋合同区热液硫化物矿快速、有效以及便捷地质勘探装备的要求,研发了由甲板控制系统、万米光电复合缆、仪器舱拖体和天线拖体组成的深海6000 m拖曳式瞬变电磁系统.为了便于拖体布放和快速发现异常,选择重叠回线收发装置类型;采用理论数值计算确定了在拖曳高度不大于50 m的前提下,观测1~100ms窗范围内的二次场响应,可以发现近海底深海热液硫化物矿堆;另外,通过不同拖延深度海上试验,研究了拖曳深度对瞬变电磁的影响规律及仪器性能.大洋第30航次第二航段在西南印度洋脊热液区,应用该系统发现了明显的瞬变电磁异常.印证了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瞬变电磁 观测装置 观测时窗 拖曳高度 热液硫化物矿
下载PDF
深水大地电磁数据采集的若干理论要点与仪器技术 被引量:27
8
作者 邓明 魏文博 +4 位作者 盛堰 景建恩 何水原 罗贤虎 史心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610-3618,共9页
深水环境下进行大地电磁数据采集,信号幅值微弱,高频分量被严重衰减;仪器承载的环境压力巨大,且伴随底流推曳、淤泥吸附等不利因素;海上作业情况复杂多变,带给设备投放与回收诸多困难.针对这螳特殊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大地电磁... 深水环境下进行大地电磁数据采集,信号幅值微弱,高频分量被严重衰减;仪器承载的环境压力巨大,且伴随底流推曳、淤泥吸附等不利因素;海上作业情况复杂多变,带给设备投放与回收诸多困难.针对这螳特殊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大地电磁场在海水及其以下层状介质中的传播规律,计算了电场与磁场随不同水深的衰变比值,研讨了与仪器上浮速度相关的物理因素;从技术上阐述海底大地电磁仪的工作原理,包括信号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声控释放单元以及机械组装部件等等.整套仪器信号分辨率达到nV级,频带宽度为10~0.3×10^3Hz,最大工作水深4000m.该仪器搭载“海洋六号”科学考察船,在我国南海中沙群岛海域进行了国内首次深水环境下的大地电磁数据采集试验.结果显示,所研发的仪器性能指标吻合先前的理论推算值,达到设计要求.我国的海底大地电磁探测技术已完全享有自主的知识产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大地电磁场 海底大地电磁仪 数据采集 海洋试验
下载PDF
深海矿产资源岩芯探测取样技术与装备发展历程与趋势 被引量:35
9
作者 刘德顺 金永平 +2 位作者 万步炎 彭佑多 黄筱军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255-3265,共11页
海底岩芯取样钻机是开展海洋地质及环境科学研究、进行海洋矿产资源勘探和海底工程地质勘察所必备的关键技术装备。首先对世界深海岩芯探测取样技术与装备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重点介绍了目前世界上几种典型的海底岩芯取样钻机性能、... 海底岩芯取样钻机是开展海洋地质及环境科学研究、进行海洋矿产资源勘探和海底工程地质勘察所必备的关键技术装备。首先对世界深海岩芯探测取样技术与装备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重点介绍了目前世界上几种典型的海底岩芯取样钻机性能、结构和技术特点;然后,分别对海底岩芯取样钻机中的稳定支撑及调平技术、取芯技术、钻杆钻具接卸存储技术、液压系统与压力平衡技术、光纤动力复合电缆供电与通讯技术、下放与回收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和预测了深海矿产资源岩芯探测取样技术与装备的发展趋势——将朝着大型化、多用途化、智能化、专业化和便利化以及高保真取样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 矿产资源 海底钻机 岩芯探测取样
下载PDF
自主式深海海底溶质通量原位观测站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于新生 阎子衿 +3 位作者 朱明亮 李栋 姜子可 崔尚公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0-161,共12页
针对深入了解深海海底界面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动态变化过程及机制的观测需求,综述了自主式海底观测站(着陆器,lander)在深海海底溶质通量监测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海底观测站的设计与实施技术,分析总结了深海自主式原位观测站在沉积物-水... 针对深入了解深海海底界面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动态变化过程及机制的观测需求,综述了自主式海底观测站(着陆器,lander)在深海海底溶质通量监测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海底观测站的设计与实施技术,分析总结了深海自主式原位观测站在沉积物-水界面化学组分通量的观测机理,讨论了自主式海底观测站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自主式海底观测站具有可灵活机动选择观测地点、操作简单、便于多参数综合测量的特点,为获取深海海底长时空尺度综合参数资料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根据目前深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特点,提出了自主式海底观测站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海底 原位观测 溶质通量 自主式海底观测站 生物地球化学
下载PDF
区别于DSDP—ODP的深海保压保温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心技术 被引量:12
11
作者 许红 吴河勇 +4 位作者 徐禄俊 庄茁 熊军 闫桂京 孙和清 《海洋地质动态》 2003年第6期24-27,共4页
到目前为止 ,任何深海天然气水合物原位岩心样品的钻探、取心技术都离不开ODP(大洋钻探计划 )或DSDP(深海钻探计划 )专用船舶钻探技术 ,该技术主要通过从工作母船上连接几百到几千米钻杆到海底 ,实现 50 0~ 1 0 0 0m的钻探 ,再通过不... 到目前为止 ,任何深海天然气水合物原位岩心样品的钻探、取心技术都离不开ODP(大洋钻探计划 )或DSDP(深海钻探计划 )专用船舶钻探技术 ,该技术主要通过从工作母船上连接几百到几千米钻杆到海底 ,实现 50 0~ 1 0 0 0m的钻探 ,再通过不同类型PCS(保压取心器 )与PTCS(保压保温取心器 )取心工具实现样品采集。重要特点是投入经费巨大。新型保压保温取心钻具是将钻具直接固定在深海海底 ,实现样品的原位保真采集 ,针对国内外两类着底式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心技术进行了分析 ,对于深海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原位样品采集作业反映了创新的思维、技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取心技术 钻探技术 大洋钻探计划 深海钻探计划 深海海底 钻具 埋藏深度 创新
下载PDF
基于多体动力学模型集成的深海采矿系统联动仿真 被引量:17
12
作者 戴瑜 张健 +1 位作者 张滔 刘少军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5-160,共6页
采用多体动力学建模仿真程序Recur Dyn/Track构建海底履带式集矿机多体动力学模型,实现了海底底质特殊力学模型在集矿机多体动力学模型中的二次开发与集成。开展小型履带式试验样车行走性能测试,与相应二次开发多体动力学模型仿真结果... 采用多体动力学建模仿真程序Recur Dyn/Track构建海底履带式集矿机多体动力学模型,实现了海底底质特殊力学模型在集矿机多体动力学模型中的二次开发与集成。开展小型履带式试验样车行走性能测试,与相应二次开发多体动力学模型仿真结果相比较,进一步验证二次开发建模方法的计算准确性。基于多体离散元法,应用Recur Dyn Process Net平台进行二次开发,采用C#语言编写建立超长采矿管线多体离散元动力学模型的自动参数化建模计算程序。集成海底履带式集矿机多体动力学模型与采矿管线系统多体离散元动力学模型,实现了深海采矿整体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集成构建与联动仿真,获得并分析联动过程各子系统空间运动状态变化、子系统间相互作用力变化等动力学特性,为实际深海采矿系统的整体集成设计、性能预测及作业操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采矿系统 海底履带式集矿机 二次开发 试验验证 采矿管线 多体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海龙Ⅲ”号ROV系统深海试验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任峰 张莹 +3 位作者 张丽婷 孙元宏 孙嘉蔚 宋帅 《海洋技术学报》 2019年第2期30-35,共6页
深海水下机器人主要用于深远海地质、矿物资源和生物调查研究,以及海洋石油工程服务等水下综合作业,能够实现深海近底高精度、长时间的定点取样作业及其他精细化调查。结合国内外深海ROV装备和技术发展现状,以新研发的6 000 m级"... 深海水下机器人主要用于深远海地质、矿物资源和生物调查研究,以及海洋石油工程服务等水下综合作业,能够实现深海近底高精度、长时间的定点取样作业及其他精细化调查。结合国内外深海ROV装备和技术发展现状,以新研发的6 000 m级"海龙Ⅲ"号ROV搭载"大洋一号"船执行的2018年南海综合海试和48航次为例,从深海试验流程和方法、浅水区功能测试、深水区功能测试、深海观测及取样功能测试等方面,详细阐述了ROV海上试验和应用作业过程,对作业水深、功率配置、水下运动能力、搭载能力等关键性能指标进行了试验验证。海上功能测试和试验性应用结果表明,"海龙Ⅲ"ROV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验证了系统在不同深度、不同地形条件下的观测取样作业能力,创新了深水ROV作业方法手段,分析得出此类装备目前在国内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结合实际应用提出后期改进计划,以期为深海ROV的海试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机器人 深海试验 海底取样观测
下载PDF
海底热液硫化物——深海采矿前沿探索 被引量:10
14
作者 丁六怀 陈新明 高宇清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6-132,共7页
结合深海采矿的现状,以海底热液硫化物这一潜在开采对象为基础,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与开发动态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海底热液硫化开采远景,在剖析海底热液硫化物开采研究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提出海底热液硫化物是我国海洋采矿发展的新契机... 结合深海采矿的现状,以海底热液硫化物这一潜在开采对象为基础,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与开发动态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海底热液硫化开采远景,在剖析海底热液硫化物开采研究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提出海底热液硫化物是我国海洋采矿发展的新契机,并建议相关部门结合大洋战略逐步完善我国深海基础机电产品及工程装备研发体系,结合海底热液硫化物探测技术的发展,同步开展开采系统的前期研究工作,从而引导并推进我国深海采矿及海洋工程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采矿 海底热液硫化物 开采环境 深海基础机电产品及工程装备研发体系:海洋工程技术
下载PDF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开发动态与前景分析 被引量:32
15
作者 邬长斌 刘少军 戴瑜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1-109,共9页
介绍了澳大利亚鹦鹉螺矿业公司和海王星矿业公司在西南太平洋区域对海底块状多金属硫化物(SMS)的商业勘探活动和开采计划等活动的最新进展,并从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的金属品质、开发的技术可行性与经济性、深海采矿的环境保护与法律政策等... 介绍了澳大利亚鹦鹉螺矿业公司和海王星矿业公司在西南太平洋区域对海底块状多金属硫化物(SMS)的商业勘探活动和开采计划等活动的最新进展,并从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的金属品质、开发的技术可行性与经济性、深海采矿的环境保护与法律政策等方面对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开发的前景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块状硫化物 海洋矿产资源 深海采矿
下载PDF
荔湾3-1气田深水段管线路由区工程地质分区与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敬红 吴秋云 周杨锐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2-87,共6页
详细分析了荔湾3-1气田深水段管线路由区前期的勘察数据,并且结合路由区地形地貌特征、海底浅层土的分布与工程地质特性以及海底土体稳定性等要素对气田管线范围内土层进行了工程地质分区与评价,对在不稳定区的工程设施提出了相应的工... 详细分析了荔湾3-1气田深水段管线路由区前期的勘察数据,并且结合路由区地形地貌特征、海底浅层土的分布与工程地质特性以及海底土体稳定性等要素对气田管线范围内土层进行了工程地质分区与评价,对在不稳定区的工程设施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措施。荔湾3-1气田深水段管线路由区地质分区与评价有利于指导该区管线铺设与油气开采设备装配,同时也可为深水项目工程场地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湾3-1气田 深水段 管线路由区 海底地形地貌 浅层土分布 工程地质特性 海底稳定性
下载PDF
西太平洋弧后盆地的热液系统及其岩浆环境研究
17
作者 曾志刚 张玉祥 +5 位作者 陈祖兴 李晓辉 齐海燕 王晓媛 陈帅 殷学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24,共13页
研究海底热液系统及其岩浆环境,可为了解西太平洋流固界面跨圈层物质与热交换过程,揭示板块俯冲过程的岩浆活动和资源环境效应提供研究支撑。为此,研究了冲绳海槽热液活动的岩浆环境、马努斯海盆的热液柱以及弧后盆地和洋中脊背景下的... 研究海底热液系统及其岩浆环境,可为了解西太平洋流固界面跨圈层物质与热交换过程,揭示板块俯冲过程的岩浆活动和资源环境效应提供研究支撑。为此,研究了冲绳海槽热液活动的岩浆环境、马努斯海盆的热液柱以及弧后盆地和洋中脊背景下的硫化物与玄武岩的同位素组成,对冲绳海槽热液区附近玄武岩、安山岩、粗安岩、英安岩、流纹岩及其基性岩浆包体进行了岩相学、矿物学以及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分析,对马努斯海盆PACMANUS和Desmos热液区的热液柱及海水进行了测量,在海底热液区岩浆混合过程及时间尺度、透视冲绳海槽深部岩浆房及岩浆演化过程和岩浆对热液系统物质贡献研究方面获新进展,揭示了俯冲蛇纹岩对琉球构造带南部岩浆活动的影响,论证了熔体包裹体对弧后盆地岩浆演化的指示,获得了冲绳海槽玄武质岩浆来源新证据,揭示了弧后盆地与洋中脊硫化物和玄武岩中铁、铜、锌的来源及其同位素在硫化物形成和岩浆活动过程中的分馏情况,明确了热液柱的物理、化学空间结构与物质组成特征,以及热液柱的扩散受深度和底流流速的影响,且热液柱扩散过程中溶解铁浓度异常比溶解锰的维持时间更长。未来,发展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和挥发份测试技术,进一步了解西太平洋板块俯冲环境下热液活动与岩浆作用的关系,将有助于海底热液系统及其成矿过程研究获得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热液系统 岩浆作用 深海 弧后盆地 西太平洋
下载PDF
新世纪的大洋钻探
18
作者 任建业 李思田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2-86,90,共6页
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大洋钻探计划 ( ODP)的科学目标、研究主题及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大洋钻探计划是当今举世瞩目的国际性海洋科学研究计划 ,其前身深海钻探计划 ( DSDP)孕育了 2 0世纪 70年代的地学革命 ,为“新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 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大洋钻探计划 ( ODP)的科学目标、研究主题及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大洋钻探计划是当今举世瞩目的国际性海洋科学研究计划 ,其前身深海钻探计划 ( DSDP)孕育了 2 0世纪 70年代的地学革命 ,为“新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性的证据。自 1985年开始的 ODP成功地探查了地质历史演化中塑造我们这颗星球并决定了其现今环境状态的各种地质过程 ,揭示了控制地壳形成、海洋化学、海洋的深部和表面循环的各种地质过程以及生物圈和环境物理化学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DSDP和 ODP的成功为实施新世纪海洋钻探——综合海洋钻探项目 ( IODP)的目标铺平了道路。 IODP是在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DP Moho钻探 天然气水合物 海洋钻探 深部生物圈
下载PDF
深水崎岖海底对下伏地层地震成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建花 魏伟 +4 位作者 李绪宣 温书亮 刘志斌 孙伟家 管西竹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02-708,共7页
深水陆坡区水深急剧变化,峡谷纵横,水道复杂,形成了崎岖的海底地形地貌,严重影响到其下伏地层的地震成像,并造成地震剖面上构造形态的畸变.本文利用复杂介质条件下共聚焦分析和CRP分析方法,讨论深水区崎岖海底条件对下伏目的层地震波成... 深水陆坡区水深急剧变化,峡谷纵横,水道复杂,形成了崎岖的海底地形地貌,严重影响到其下伏地层的地震成像,并造成地震剖面上构造形态的畸变.本文利用复杂介质条件下共聚焦分析和CRP分析方法,讨论深水区崎岖海底条件对下伏目的层地震波成像质量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水平海底条件与崎岖海底条件下成像的差别,为深水崎岖海底地区的地震采集设计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崎岖海底 共聚焦分析 CRP分析 地震采集设计
下载PDF
深水崎岖海底区不同采集方向地震波照明能量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李绪宣 温书亮 尹成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3-76,82,共5页
深水陆坡区水深急剧变化,峡谷纵横,水道复杂,形成了崎岖的海底地形地貌,严重影响到其下伏地层的地震成像,并造成地震剖面上构造形态的畸变。以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崎岖海底地貌为基础,利用高斯射线束正演模拟方法,对深水崎岖海底界面、... 深水陆坡区水深急剧变化,峡谷纵横,水道复杂,形成了崎岖的海底地形地貌,严重影响到其下伏地层的地震成像,并造成地震剖面上构造形态的畸变。以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崎岖海底地貌为基础,利用高斯射线束正演模拟方法,对深水崎岖海底界面、深水崎岖海底下伏水平界面和浅水崎岖海底下伏水平界面等3个概念模型进行了地震波的激发照明与接收照明的能量分布特征研究,其结果可为深水崎岖海底地区地震采集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射线束正演模拟 激发照明 接收照明 能量分布 深水崎岖海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