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5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ablishment of a nomogram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rapy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polycythemia and deep venous thrombosis
1
作者 Ming-Xian Zhao Guo-Jie L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22期4881-4889,共9页
BACKGROUND Patients with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residing at high altitudes can only rely on anticoagulation therapy,missing the optimal window for surgery or thrombolysis.Concurrently,under these conditions,patien... BACKGROUND Patients with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residing at high altitudes can only rely on anticoagulation therapy,missing the optimal window for surgery or thrombolysis.Concurrently,under these conditions,patient outcomes can be easily complicated by high-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which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of treatment and the risk of recurrent thrombosis.To prevent reaching this point,effective screening and targeted interventions are crucial.Thus,this study analyzes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prediction of thrombosis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lower-extremity DVT combined with HAPC.AIM To apply the nomogram model in the evaluation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HAPC and DVT who underwent anticoagulation therapy.METHODS A total of 123 patients with HAPC complicated by lower-extremity DVT were followed up for 6-12 months and divided into recurrence and non-recurrence groups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y experienced recurrence of lower-extremity DVT.Clinical data and laboratory indic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groups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rombosis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lowerextremity DVT and HAPC.This study aimed to establish and verify the value of a nomogram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risk of thrombus recurrence.RESULTS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immobilization during follow-up,medication compliance,compliance with wearing elastic stockings,and peripheral blood D-dimer and 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 levels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thrombosis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HAPC complicated by DVT.A Hosmer-Lemeshow goodness-of-fit test demonstrated that the nomogram model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effective in predicting the risk of thrombosis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lowerextremity DVT complicated by HAPC(χ^(2)=0.873;P>0.05).The consistency index of the model was 0.802(95%CI:0.799-0.997),indicating its good accuracy and discrimination.CONCLUSION The column chart model for the personalized prediction of thrombotic recurrence risk has good application value in predicting thrombotic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lower-limb DVT combined with HAPC after dischar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High-altitude polycythemia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Nomogram model Thrombosis recurrence
下载PDF
Pitfalls and sources of error of color duplex ultrasonography in detecting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proximal lower extremities 被引量:3
2
作者 GAO Jing YI Lian-hua Auh Yong Ho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3期472-476,共5页
Purpose To analyze the sources of errors and discuss the techniques to eliminate pitfalls in detecting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of the proximal lower extremities with color duplex ultrasonography (CDUS). Methods Six... Purpose To analyze the sources of errors and discuss the techniques to eliminate pitfalls in detecting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of the proximal lower extremities with color duplex ultrasonography (CDUS). Methods Sixty-eight cases with initial and repeat venous CDUS of the proximal lower extremities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he repeat was done within 24 hours after initial CDUS scanning. Comparing repeated images to initial ones, the pitfalls and sources of error in CDUS of the proximal lower extremities were discussed. Results In total 68 repeat studies, there were 62 results as same as initials and 4 cases of false negative DVT and 2 cases of false positive DVT. Conclusion Venous CDUS in detecting DVT is observer dependent. Some pitfalls and errors can be eliminated and corrected with proper scan techniques. CDUS is the most valuable imaging modality for assessing suspected DVT in the proximal lower extrem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静脉造影 彩色多普勒 伪影 影像学诊断 质量控制
下载PDF
Preventing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After Hip Fracture Surgery in Elderly Patients by Acupoint Application Combined with Pneumatic Compression Therapy 被引量:2
3
作者 Xing Fu Yan Cheng 《Proceedings of Anticancer Research》 2022年第2期6-9,共4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long-term clinical effects of acupoint application combined with pneumatic compression therapy in the prevention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hip fracture surgery among the ...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long-term clinical effects of acupoint application combined with pneumatic compression therapy in the prevention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hip fracture surgery among the elderly.Methods:Sixty elderly 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hip fracture surgery from February 2021 to February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via drawing lots.Both the groups received nursing care,but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CM acupoint application combined with pneumatic compression therapy,wherea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neumatic compression therapy.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included the patients’quality of life and complications.Results:The incidence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than twice(0.3%),whereas the incidence of lower extremity complicat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more than 6 times(20%).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oint application combined with pneumatic compression therapy is beneficial for the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among elderly patients.In addition,the patients’overall quality-of-life scores in both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aspects improved significantly,which carries significant clinical reference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oint applic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neumatic compression therapy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hip fracture in elderly patients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下载PDF
全麻患者术后麻醉重症监护室中新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晓飞 孙铭阳 张加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筛选全麻术后转入麻醉重症监护室(AICU)的患者新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5—8月择期行全麻下手术后带气管插管转入AICU的患者192例,男105例,女87例,年龄18~85岁,BMI 18~31 kg/m^(2),ASAⅡ或Ⅲ级。收... 目的筛选全麻术后转入麻醉重症监护室(AICU)的患者新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5—8月择期行全麻下手术后带气管插管转入AICU的患者192例,男105例,女87例,年龄18~85岁,BMI 18~31 kg/m^(2),ASAⅡ或Ⅲ级。收集患者基线资料、麻醉手术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入AICU 6 h内的超声结果是否有新发DVT将患者分为两组:DVT组和非DVT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ICU中患者术后6 h内新发DVT的危险因素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全麻术后在AICU新发DVT的患者有64例(33.3%),均为小腿肌间静脉血栓(CMVT)。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心律失常(OR=2.236,95%CI 1.011~4.943,P=0.047)、术前血小板计数高(OR=1.006,95%CI 1.002~1.010,P=0.007)、术前D⁃二聚体浓度高(OR=1.203,95%CI 1.046~1.383,P=0.010)、术中低血压(OR=1.010,95%CI 1.002~1.019,P=0.020)和术中应用去甲肾上腺素(OR=3.796,95%CI 1.697~8.492,P=0.001)是全麻术后AICU中患者新发DVT的危险因素;阿司匹林规律服用史(OR=0.176,95%CI 0.060~0.518,P=0.002)是其保护因素。结论术前心律失常、术前血小板计数高、术前D⁃二聚体浓度高、术中低血压及术中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是全麻手术后AICU患者6 h内新发DVT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全麻 麻醉重症监护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诺莫图构建髋部骨折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银平 杜雪莲 +4 位作者 王亮云 黄瑞珍 罗乙舒 熊俊琴 何丽连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44-149,共6页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和验证列线图模型。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佛山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22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7∶3比例将患者分为建模组(n=159)和验证组(n=68)。收集...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和验证列线图模型。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佛山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22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7∶3比例将患者分为建模组(n=159)和验证组(n=68)。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筛选髋部骨折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和列线图。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评价。结果建模组159例髋部骨折中发生DVT 33例,发生率为20.89%。LASSO回归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糖尿病、受伤至手术时间≥5 d、低蛋白血症、D-二聚体>0.5是髋部骨折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绘制列线图模型,将上述5个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模型区分度良好(C-index=0.932);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列线图的拟合优度良好(χ^(2)=57.625,P=0.732)。建模组和验证组发生DV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2、0.821,模型准确度高。结论年龄≥70岁、糖尿病、受伤至手术时间≥5 d、低蛋白血症、D-二聚体>0.5是髋部骨折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子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髋部骨折患者发生DVT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术中预防方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双 宋秋英 +2 位作者 姚媛媛 张立维 陈晓峰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03-107,共5页
目的分析预防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术中应用方案。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于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256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22年9月前未应用术中改良方案的患者作为常规组(n=119),将2022年9月开始应用... 目的分析预防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术中应用方案。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于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256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22年9月前未应用术中改良方案的患者作为常规组(n=119),将2022年9月开始应用术中改良方案的患者作为改良组(n=137)。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配合度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手术前后股静脉血流指标(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流量)、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及术后LDVT的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患者,配合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室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10 min、术毕即刻,改良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改良组患者股静脉的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改良组患者的PT、APTT、TT均长于常规组患者,D-D、FIB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LDVT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人员于术中应用改良方案能够改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提高手术配合度,降低术中出血量,从而减轻术后血液高凝状态,促进术后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降低术后LDVT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血流动力学 凝血功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晶 刘艳娇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2期450-454,共5页
目的:分析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影响因素,并构建Nomogram。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0月到本院接受剖宫产术的202例高龄产妇临床资料,依据其术后住院期间有无发生LEDVT分为发生组(n=51)与未发生组(n... 目的:分析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影响因素,并构建Nomogram。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0月到本院接受剖宫产术的202例高龄产妇临床资料,依据其术后住院期间有无发生LEDVT分为发生组(n=51)与未发生组(n=151),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LEDVT的危险因素;用R软件绘制预测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LEDVT的Nomogram,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结果:202例发生LEDVT51例,占2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口服避孕药史(95%CI1.847~9.183,P=0.001)、血栓史(95%CI1.336~5.512,P=0.006)、妊娠高血压疾病(95%CI1.391~7.302,P=0.006)、妊娠期糖尿病(95%CI1.059~5.257,P=0.036)是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LEDVT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0.763(95%CI0.693~0.833)。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且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5.911,P=0.315。结论: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LEDVT发生受口服避孕药史、血栓史、妊娠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依此构建的Nomogram可预测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LEDVT发生风险,为LEDVT的早期预警、及早预防、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产妇 剖宫产 住院期间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中医护理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Meta分析
8
作者 张洪丽 顾晨丛 +6 位作者 杨晓敏 魏丽丽 杨毅捷 胡春娜 韩刚 杨桐 王利春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28-434,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髋关节置换术后中医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中关于髋关节置换术后中医护理预防下... 目的系统评价髋关节置换术后中医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中关于髋关节置换术后中医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文献,检索时间为2012—2022年11月。采用Cochrane干预措施系统评价手册(5.1.0版)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5.4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项研究,涉及1087例患者,其中研究组597例,对照组50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RR=0.18,95%CI(0.09~0.35),Z=5.03,P<0.00001]。中医护理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纤维蛋白原降低程度较常规护理明显[MD=-0.47,95%CI(-0.77~-0.16),Z=2.96,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护理凝血酶原时间[MD=1.86,95%CI(-1.64~5.36),Z=1.04,P=0.30]、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MD=3.77,95%CI(-1.84~9.38),Z=1.32,P=0.19]与常规护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髋关节置换术后,中医护理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效果,且能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但在改善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方面,其效果与常规护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纳入范围和纳入研究质量的影响,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的试验予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META分析 凝血功能
下载PDF
早期康复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
9
作者 贺敬 马达 +2 位作者 芈倩 蒋慧娟 张艮龙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8期963-967,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2月至2023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收治的180例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住院期间是否接受了早期康复干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于术后当天...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2月至2023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收治的180例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住院期间是否接受了早期康复干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于术后当天启动早期康复干预)和对照组(于术后3 d后启动康复干预),每组9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情况、手术相关指标和住院结局。结果两组患者骨折部位、骨折下肢、骨折性质和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期间,共9例(5.0%)患者发生下肢DVT,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轻微出血事件的发生率、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术后72 h伤口或切口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以降低下肢骨折患者发生下肢DVT的风险,缩短卧床时间,并且不会增加术后疼痛感和轻微出血的发生风险,具有降低术后感染风险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预防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对防治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缓解负性情绪的应用效果分析
10
作者 韦颖 赖海燕 +1 位作者 梁自贞 陈羿如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5期615-617,共3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脑出血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栓塞及缓解负性情绪方面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脑出血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栓塞及缓解负性情绪方面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D-二聚体水平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7,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5、5.012,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6,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8,P<0.05)。结论:对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改善患者负性情绪,降低D-二聚体浓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脑出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 情绪 临床作用
下载PDF
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Cockett综合征并发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梁学刚 王祥金 张全刚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980-984,共5页
目的 分析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病人疗效、并发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8年3月~2022年9月收治的急性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病人102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53例,采用导管溶... 目的 分析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病人疗效、并发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8年3月~2022年9月收治的急性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病人102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53例,采用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治疗;对照组49例,采用导管溶栓治疗。两组病人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病人血栓清除情况、患肢消肿情况、下肢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外周血炎症因子、并发症及血栓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血栓清除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1年患侧与健侧膝上腿围周径差分别为(8.02±1.41)cm、(2.89±0.32)cm,研究组分别为(8.19±1.38)cm、(2.57±0.29)cm,对照组术前、术后1年患侧与健侧膝下腿围周径差分别为(6.84±1.18)cm、(2.13±0.38)cm,研究组分别为(6.63±1.09)cm、(1.76±0.3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年更低(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3天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24.75±4.03)cm/s、(28.82±4.29)cm/s,研究组分别为(24.02±3.86)cm/s、(30.94±4.37)cm/s,对照组术前、术后3天股静脉血流量分别为(13.02±2.12)ml/s、(15.05±2.29)ml/s,研究组分别为(13.36±2.09)ml/s、(16.26±2.34)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天更高(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3天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22.93±2.04)s、(18.13±1.34)s,研究组分别为(23.24±1.99)s、(17.29±1.21)s,对照组术前、术后3天凝血酶时间分别为(24.86±2.31)s、(21.04±1.75)s,观察组分别为(24.13±2.16)s、(19.89±1.53)s,对照组术前、术后3天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分别为(59.21±3.92)s、(49.13±3.02)s,观察组分别为(60.17±3.85)s、(47.09±2.9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天更低(P<0.05)。研究组术前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栓素B2(TXB2)分别为(31.91±4.89)ng/L、(14.59±2.36)pg/ml、(213.12±30.98)pg/ml,术后3天分别为(36.24±4.29)ng/L、(16.12±2.59)pg/ml、(239.86±32.8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天TNF-α、PAF、TXB2更高(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栓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77%比16.33%,P<0.05)。结论 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治疗急性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可增强血栓清除效果,并改善患肢肿胀情况及下肢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降低血栓复发风险,安全可靠,但该治疗方案可介导炎症反应发生,术后应积极实施合理抗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溶栓 髂静脉球囊扩张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COCKETT综合征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足底静脉泵对肿瘤化疗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
12
作者 王静 邓汝淇 +2 位作者 张丽 鞠慧 崔啸虹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619-622,630,共5页
目的探讨足底静脉泵对肿瘤化疗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于亳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接受化疗的128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接受了足底静脉泵干预将患者分为干预组(n=67)... 目的探讨足底静脉泵对肿瘤化疗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于亳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接受化疗的128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接受了足底静脉泵干预将患者分为干预组(n=67)和对照组(n=61)。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治疗信息、住院期间结局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各种治疗方案的使用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干预组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和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消化道症状及白细胞计数减少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未发生足底静脉泵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足底静脉泵可有效降低肿瘤化疗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下肢DVT的风险,且不会出现明显的治疗相关并发症,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静脉泵 肿瘤 化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下载PDF
改良冰肌散联合气压疗法预防股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观察
13
作者 杨静 王璐瑶 +2 位作者 帅品花 曾志奎 黄丽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究改良冰肌散联合气压疗法预防股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60例。其中对照组30例行冰肌散涂药治疗,研究组30例行... 目的探究改良冰肌散联合气压疗法预防股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60例。其中对照组30例行冰肌散涂药治疗,研究组30例行冰肌散涂药联合气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LDVT的发生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下肢肿胀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LDVT的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及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改良冰肌散联合气压疗法预防股骨骨折LDVT的临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冰肌散 气压疗法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微小RNA-150及靶基因SRC激酶信号抑制剂1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14
作者 李孝成 陈俞宏 韦征霞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38-344,共7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150及靶基因SRC激酶信号抑制剂1(SRCIN1)在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LEDVT组,另纳入同期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者...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150及靶基因SRC激酶信号抑制剂1(SRCIN1)在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LEDVT组,另纳入同期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受试者的外周静脉血,并分离内皮祖细胞。通过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NA-150的表达水平,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NA-150的靶基因,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RCIN1蛋白的表达,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实验检测内皮祖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EDVT组内皮祖细胞中miRNA-150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SRCIN1是miRNA-150的靶基因;在野生型SRCIN1中,与转染miRNA-NC的细胞相比,转染miRNA-150 agomir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降低(P﹤0.01)。在突变型SRCIN1中,miRNA-150对SRCIN1的负向调控作用消失。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miRNA-150antagomir组内皮祖细胞相比,miRNA-150 agomir组内皮祖细胞中SRCIN1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LDVT组内皮祖细胞中SRCIN1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MTT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miRNA-150antagomir组相比,miRNA-150 agomir组的吸光度(OD)值在48、72 h时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miRNA-150在内皮祖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LEDVT的发生、发展有关。高表达的miRNA-150可能通过靶向SRCIN1促进内皮祖细胞的增殖,从而达到治疗LEDVT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微小RNA-150 SRC激酶信号抑制剂1 内皮祖细胞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腘静脉穿刺置管介入溶栓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
15
作者 吴晓安 唐晋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6期9-12,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腘静脉穿刺置管介入溶栓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下肢DVT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30例,超声引导下腘静...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腘静脉穿刺置管介入溶栓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下肢DVT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30例,超声引导下腘静脉穿刺置管介入溶栓治疗)和对照组(30例,常规口服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腘静脉穿刺置管介入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半年内下肢静脉血栓的再通率、再通疗效及远期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半年内下肢静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下肢静脉血栓半年内再通疗效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腘静脉穿刺置管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能够获得更好的静脉再通率及总体疗效,并改善远期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腘静脉 置管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七叶皂苷钠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后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张彦 宋波 +1 位作者 卢雨松 孙瑜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3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12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DVT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后,参照组...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12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DVT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后,参照组进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进行七叶皂苷钠治疗。比较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患肢与健侧周径差值、DVT复发率及平均严重程度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治疗前,试验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膝上20 cm、膝下15 cm患侧与健侧周径差值小于治疗前,试验组小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utar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试验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结论:七叶皂苷钠应用于DVT患者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后,可以降低炎性介质水平,缓解下肢水肿,降低血栓严重程度及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皂苷钠 下肢深静脉血栓 导管接触性溶栓术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17
作者 张翠翠 王鲁繁 张文辉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1期136-138,共3页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出血外科手术患者76例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出血外科手术患者76例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术后DVT发生率、血清D-二聚体(D-D)水平、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护理前,两组血清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血清D-D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预防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发生DVT,降低D-D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集束化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D-二聚体
下载PDF
股静脉及胫前静脉入路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近期效果和安全性观察
18
作者 渠艳艳 卫志庆 +2 位作者 石红建 周良 甘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4-779,共6页
目的评价股静脉入路及胫前静脉入路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患者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健侧股静脉人路及患侧胫前静脉入路CDT治疗的LE... 目的评价股静脉入路及胫前静脉入路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患者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健侧股静脉人路及患侧胫前静脉入路CDT治疗的LEDV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股静脉人路组40例,胫前静脉入路组46例。主要观察终点为手术技术成功率和血栓清除率,次要观察终点为手术时间和并发症。结果股静脉人路组、胫前静脉人路组手术技术成功率分别为92.5%、100%(P=0.097),血栓清除率分别为(68.9±25.9)%、(78.3±21.0)%(P=0.0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分别为(64.1±14.8)min、(72.0±19.9)min(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5%、10.9%(P=0.1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静脉人路和胫前静脉人路CDT均可有效治疗LEDVT,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接触溶栓 静脉入路
下载PDF
踝泵运动联合下肢运动指导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血栓再发的效果观察
19
作者 卜楠 姜海英 +1 位作者 缪苏宇 章希炜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2813-2816,共4页
目的分析踝泵运动联合下肢运动指导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术后血栓再发的效果。方法本次进行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普外血管外科住院并接受介入手术的DVT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调取各项资料,使用随机摸球... 目的分析踝泵运动联合下肢运动指导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术后血栓再发的效果。方法本次进行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普外血管外科住院并接受介入手术的DVT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调取各项资料,使用随机摸球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系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踝泵运动联合下肢运动指导。干预前后对2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分析,对比2组的护理满意度及随访6个月的血栓再发率。结果干预后,2组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流峰值和血流量均上升(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为86.36%,低于观察组的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血栓再发率为15.91%,高于观察组的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泵运动联合下肢运动指导对于下肢DVT术后血栓再发有预防效果,可以改善下肢血流动力学,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泵运动 下肢运动指导 下肢深静脉血栓 术后血栓再发
下载PDF
左髂静脉受压对右下肢静脉临床表现-病因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分级的影响
20
作者 周嘉辉 张丽峰 +2 位作者 耿彩娟 许田田 何春水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520-523,共4页
目的探讨左髂静脉受压后形成连通右髂静脉的侧支静脉对右下肢静脉临床表现-病因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CEAP)分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2255例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静脉造影结果将... 目的探讨左髂静脉受压后形成连通右髂静脉的侧支静脉对右下肢静脉临床表现-病因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CEAP)分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2255例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静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A组(n=71,左髂静脉狭窄形成明显连通右髂静脉的侧支静脉)和B组(n=2184,无明显髂静脉受压)。比较两组患者右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率、CEAP分级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右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右下肢CEAP分级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A组患者进一步分为以髂内静脉侧支循环为主的A1组(n=35)和以盆腔静脉侧支循环为主的A2组(n=36),两亚组患者的CEAP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髂静脉狭窄形成明显连通右髂静脉的侧支静脉患者的右下肢CEAP分级可能会更高,虽然右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仍要注意其对双下肢静脉功能的影响,提前进行预防或者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狭窄综合征 侧支血管形成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静脉造影 下肢静脉高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