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Karst water in a deep mining area 被引量:2
1
作者 CHAO Chen-ming BAI Hai-bo +1 位作者 MIAO Xie-xing YAO Bang-hua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09年第1期14-18,共5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water in a deep mining area and solve the dispute of the distri- bution rule of hydro-chemical zoning which is contradicted by lixiviation water zoning in a hori... In order to study the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water in a deep mining area and solve the dispute of the distri- bution rule of hydro-chemical zoning which is contradicted by lixiviation water zoning in a horizontal direction, we directed our attention to the source of deep groundwater, its seepage and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a typical mining area. We used a neotectonic water-control theory, chemical and isotope methods, as well as a method for analyzing dynamic groundwater condi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Karst water in the deep and medium parts of this mining area is recharged by vertical leakage through neotectonic fractures rather than seepage along strata from subcrop parts or surrounding flows; 2) from surface to deep leakage paths, the variation in the types of chemical groundwater agrees with the normal lixiviation water distribution rule and the age of mixed groundwater increases; 3) the water-rich zones along neotectonic fractures correspond with water-diluted zones in a hori-zontal direction; 4) the leakage coefficient and water capacity of aquifers increases during the flow process of Karst water along the antidip direction (from west to east) and 5) Karst water in shallow mining areas forms a strong runoff belt along strikes and quickly dilutes the water from deep and medium mining areas. Overall, chemical and dynamic water characteristics actually agree with in terms of the entire consideration for differences in vertical leakage and abnormalities in the zone of water chemical distribution, along a horizontal runoff dir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mine area karst water vertical leakage water chemicals DILUTION
下载PDF
全球天然氢勘查开发最新发展态势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海华 薛迎喜 +3 位作者 张炜 房大任 王海华 王铭晗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随着氢气地表异常显示的广泛发现以及对地下氢气成因机制和成藏机理认识的逐步深化,天然氢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因其可能的巨大资源潜力和可再生性,有望成为全球实现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的关键能源。通过对全球天然氢勘查开发最新进展的跟踪... 随着氢气地表异常显示的广泛发现以及对地下氢气成因机制和成藏机理认识的逐步深化,天然氢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因其可能的巨大资源潜力和可再生性,有望成为全球实现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的关键能源。通过对全球天然氢勘查开发最新进展的跟踪研究认为:天然氢已成为全球地质与能源领域关注热点,多成因机制下资源调查发现呈点多面广特征,欧美强国持续投入带动全球发展,氢氦地质资源具有“兼探共采”潜力,等等。鉴于我国在天然氢资源发现方面取得的初步进展,以及对成藏条件及有利区带的初步评估,建议我国应尽快开展全国性天然氢资源调查评价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氢 白氢 金氢 清洁能源 深部脱气 蛇纹石化 水辐解
下载PDF
天然氢气规模生成的成因类型与成藏特点
3
作者 尹路 李博 +3 位作者 齐雯 孙东 乐幸福 马慧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共11页
目前对全球天然氢气资源的估量十分巨大,寻找天然氢气的规模聚集区有赖于对其形成机理和富集规律的不断认识。通过对国内外典型天然氢气显示的数据统计,系统总结了全球天然氢气规模聚集的成因类型、并分析了天然氢气藏的分布和成藏特征... 目前对全球天然氢气资源的估量十分巨大,寻找天然氢气的规模聚集区有赖于对其形成机理和富集规律的不断认识。通过对国内外典型天然氢气显示的数据统计,系统总结了全球天然氢气规模聚集的成因类型、并分析了天然氢气藏的分布和成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天然氢气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水岩反应、地幔脱氢、水的辐解、岩石破碎、有机质热解以及微生物作用等,其中,水岩反应生氢和地幔脱气生氢在自然界中普遍发生,在各种地质环境中广泛存在,且其生氢速率高、生氢量大,因此是天然氢气规模生成最重要的2种成因类型。②天然氢气藏的赋存环境集中体现于三大地质背景中:板块俯冲带、前寒武纪富铁地层发育区以及裂谷构造系统。③天然氢气藏的盖层条件受多个因素的影响,不仅要考虑盖层本身的封盖能力,还要考虑由于氢活跃的物理化学性质导致盖层机械性能发生的变化,影响其脆性-韧性行为形成新的裂缝而产生氢气的逃逸。④地下微生物利用氢气进行代谢活动、中深层的加氢生烃作用等耗烃作用不利于氢气规模聚集,因此在寻找天然氢气生成有利区时,应该避开氢被大量消耗的区域。⑤天然氢气的生成时间尺度短和易扩散性等因素,使得天然氢气成藏表现出动态成藏的特征,只要氢生成与散失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就能够富集成藏。地下水是水岩反应生氢的必要条件,国外发现的很多天然氢气藏都分布在地下水循环较好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氢气 水岩反应 地幔脱氢 板块俯冲带 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 裂谷构造系统 规模生成 成藏特征
下载PDF
岩溶地层地铁车站深基坑渗漏灾害成因分析
4
作者 王祥秋 陈世超 肖莹萍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5-120,共6页
[目的]富水岩溶深基坑施工开挖常发生基坑侧壁或底部突涌灾害问题,应针对富水溶洞地层深基坑开挖时的渗流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依托佛山地铁3号线中山公园站深基坑开挖工程,对深基坑渗流特性及坑底涌水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建立了基... [目的]富水岩溶深基坑施工开挖常发生基坑侧壁或底部突涌灾害问题,应针对富水溶洞地层深基坑开挖时的渗流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依托佛山地铁3号线中山公园站深基坑开挖工程,对深基坑渗流特性及坑底涌水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建立了基坑-土体-溶洞三维数值模型,采用等效渗透系数法对岩溶-地层渗流场进行耦合模拟。[结果及结论]通过仿真模拟分析,获得了不均匀地层中岩溶区富水程度对基坑渗流场及涌水量的影响规律,阐明了基坑底部土体竖向平均水力坡降演变特性,揭示了该地岩溶区基坑底部突涌水机理,研究结果可为富水岩溶地区深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深基坑 富水岩溶地层 突涌灾害机理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侧部承压溶洞与深埋隧道间隔水岩体安全厚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乔栋磊 李文杰 +1 位作者 安艳军 梁斌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170,共9页
为保证深埋隧道安全通过侧部高压富水溶洞区段,在隧道突水发生机制分析与隔水岩体最小安全厚度划分的基础上,结合突变理论、鲁宾涅特方程及相关工程经验对隧道边墙岩体安全厚度进行研究,导出最小安全厚度计算公式,建立突水判据,分析相... 为保证深埋隧道安全通过侧部高压富水溶洞区段,在隧道突水发生机制分析与隔水岩体最小安全厚度划分的基础上,结合突变理论、鲁宾涅特方程及相关工程经验对隧道边墙岩体安全厚度进行研究,导出最小安全厚度计算公式,建立突水判据,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对隧道边墙隔水岩体最小安全厚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隔水岩体最小安全厚度H_(min)与围岩力学参数弹性模量E、内摩擦角φ呈正相关,与溶洞水压力q_(w)、岩梁跨度L及隧道埋深h呈负相关;各因素对H_(min)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h、φ、E、L与q_(w),其中h与φ影响程度相近,E在超过3 GPa的情况下H_(min)变化趋于平缓,E的影响程度与L相近;结合有限元模拟结果和工程实例分析,验证了H_(min)理论计算公式及突水判据的准确性与可行性,对相关工程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岩溶隧道 富水溶洞 最小安全厚度 突变理论 突水判据
下载PDF
复杂岩溶地层地铁车站深基坑涌水灾害的声呐探测及综合治理
6
作者 邱运军 郑爽 +2 位作者 魏东 冯诗洋 王祥秋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115,120,共6页
[目的]在佛山地区,复杂岩溶地层具有特殊性,其钙质粉砂岩地层及其破碎带极易引发地铁车站基坑涌水灾害。因而有必要采用声呐技术进行探测,并通过综合治理解决涌水问题。[方法]以佛山地铁3号线中山公园站为研究对象,从涌水险情出发,介绍... [目的]在佛山地区,复杂岩溶地层具有特殊性,其钙质粉砂岩地层及其破碎带极易引发地铁车站基坑涌水灾害。因而有必要采用声呐技术进行探测,并通过综合治理解决涌水问题。[方法]以佛山地铁3号线中山公园站为研究对象,从涌水险情出发,介绍了该站声呐探测方案,并基于探测结果分析了该站深基坑地下水的渗漏特性,判定了渗漏点的空间分布及其涌水灾害类型。结合基坑底部超前钻勘察成果及基坑内涌点分布特征,提出了坑外后退式双液注浆止水帷幕+坑内咬合旋喷桩基坑渗漏联合封堵方案。着重阐述了方案中后退式双液注浆、双管旋喷咬合桩以及MJS(全方位高压喷射)桩等技术的施工要点。对采用综合治理前后的代表性测孔处地下水渗流速度进行对比,以验证治理效果。[结果及结论]声呐探测技术能精准探查岩溶地层深基坑渗漏点的具体位置及其渗流场相关参量。采用后退式双液注浆、双管旋喷咬合桩及MJS桩相结合的联合封堵方案可有效解决复杂岩溶地段深基坑开挖大面积涌水渗漏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深基坑 涌水灾害 声呐探测 岩溶地层 联合封堵技术
下载PDF
库水作用下深层倾倒变形体的失稳软化机制研究
7
作者 谭林 赵伟华 帅攀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19-222,共4页
在高山峡谷地貌和复杂脆弱的地质环境下,库岸边坡深层倾倒变形破坏现象成为了威胁水电工程安全运转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近些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大型、巨型水电工程建设与蓄水运行,深层倾倒变形体破坏问题逐渐凸显。这些深层倾倒变形体具... 在高山峡谷地貌和复杂脆弱的地质环境下,库岸边坡深层倾倒变形破坏现象成为了威胁水电工程安全运转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近些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大型、巨型水电工程建设与蓄水运行,深层倾倒变形体破坏问题逐渐凸显。这些深层倾倒变形体具有长期饱水(王雅雯,2016)、发育岩性为于遇水软化作用明显的软岩之中、滑坡演化时间长以及变形破坏模式为牵引式破坏(张成强,2018)等特点。综合以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水作用 深层倾倒变形体 力学特性
下载PDF
深部开采底板奥灰突水水害防治的实践
8
作者 连志远 《江西煤炭科技》 2024年第2期112-114,118,共4页
针对虎龙沟煤业煤矿开采时底板奥灰水突水危害,提出了钻探揭露、注浆改造的治理方案。根据奥灰水突水特点,以及空洞和裂隙受注介质的特点,设计奥灰含水层为注浆目标层,注浆时首先用比重1.5的稠浆低压充填,再用比重1.2的稀浆高压补充。... 针对虎龙沟煤业煤矿开采时底板奥灰水突水危害,提出了钻探揭露、注浆改造的治理方案。根据奥灰水突水特点,以及空洞和裂隙受注介质的特点,设计奥灰含水层为注浆目标层,注浆时首先用比重1.5的稠浆低压充填,再用比重1.2的稀浆高压补充。通过工程应用,发现工作面奥灰平均单位吸水率由0.003L/min.m.m降至0.0009L/min.m.m,突水区域出水量减少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奥灰突水 注浆改造
下载PDF
深埋隧道溶洞岩体防突层安全厚度研究
9
作者 安艳军 乔栋磊 +3 位作者 万创业 赵旭 陈诺 李文杰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2期115-118,128,共5页
为防治深埋岩溶隧道开挖诱发的围岩突水灾害,文中依托巫镇高速笔架山隧道,在考虑溶洞水压条件下研究了充水溶洞位于隧道不同方位、不同距离以及不同埋深时隧道围岩塑性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溶洞位于隧道底部时洞内水压对岩体支护... 为防治深埋岩溶隧道开挖诱发的围岩突水灾害,文中依托巫镇高速笔架山隧道,在考虑溶洞水压条件下研究了充水溶洞位于隧道不同方位、不同距离以及不同埋深时隧道围岩塑性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溶洞位于隧道底部时洞内水压对岩体支护作用最为显著,但该位置的防突层安全厚度受隧道埋深影响最大;溶洞位于隧道顶部时防突层安全厚度对隧道安全影响最大;防突层安全厚度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大而增加;计算所得最小安全厚度为3.9~13.1m,在任意位置情况下,防突层安全厚度均随隧道埋深增大而增加,该预测模型可为隧道突水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公路隧道 溶洞突水 防突层安全厚度
下载PDF
岩溶地质深基坑涌水封堵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佑雄 李明 +1 位作者 蒙长坤 古伟斌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3年第3期97-100,共4页
溶洞水常与裂隙水等地下水存在连通性,是地下水的枢纽。对广州某岩溶地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涌水封堵技术进行研究,提出钻孔、注浆、监测要求。通过对涌水点周边的溶洞进行注浆封堵,从源头上解决涌水问题,快速高效化解突发涌水险情,未对... 溶洞水常与裂隙水等地下水存在连通性,是地下水的枢纽。对广州某岩溶地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涌水封堵技术进行研究,提出钻孔、注浆、监测要求。通过对涌水点周边的溶洞进行注浆封堵,从源头上解决涌水问题,快速高效化解突发涌水险情,未对基坑及周边环境造成影响,确保基坑后续开挖施工安全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溶洞 突涌水 双液注浆 封堵
下载PDF
岩溶区复杂环境下深大基坑突涌水应急处置关键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磊 徐冠玉 +3 位作者 陈钰博 李伟科 杨雁彬 黄俊光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3年第6期1-4,共4页
依托典型工程项目,对岩溶区复杂环境下深大基坑突涌水处置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主要结论如下:⑴地连墙接缝处轻微渗漏水处置,采用引流注浆封堵法,主要流程:渗漏表面处理、埋设注浆管、灌浆和封孔;⑵地连墙接缝严重渗漏水,主要措施:坑内... 依托典型工程项目,对岩溶区复杂环境下深大基坑突涌水处置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主要结论如下:⑴地连墙接缝处轻微渗漏水处置,采用引流注浆封堵法,主要流程:渗漏表面处理、埋设注浆管、灌浆和封孔;⑵地连墙接缝严重渗漏水,主要措施:坑内接缝埋管引流、坑外深孔注浆加固、面层防水加固;⑶基底绕流涌水处理,处置措施主要包括:①及时采取围堰封堵+浇筑混凝土反压的措施;②墙外采用跨孔CT扫描解析地质情况,锁定地质溶洞范围;③采用地质钻机进行地质探查,为溶洞注浆提供参考依据;④对于较大水流流速的动水条件、直径超过2.0 m的溶洞或较大的溶蚀裂隙时,在采用水泥粘土膏浆难以堵水时,可采用施工措施性钻孔,先充填惰性材料等措施;再灌注水泥粘土膏浆或水泥-水玻璃双液灌浆方法进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深大基坑 突涌水 施工措施
下载PDF
深水区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及串珠状溶洞处理技术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佟立春 刘炎顺 《工程技术研究》 2023年第10期87-89,共3页
文章以具体工程为实例,介绍深水区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的重难点及解决方案,对钻孔平台的搭设及护筒沉放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全面研究了钻孔、终孔、清孔的施工方法。对水下混凝土灌注技术措施展开了详细的研究,并提出了串珠状溶洞... 文章以具体工程为实例,介绍深水区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的重难点及解决方案,对钻孔平台的搭设及护筒沉放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全面研究了钻孔、终孔、清孔的施工方法。对水下混凝土灌注技术措施展开了详细的研究,并提出了串珠状溶洞的处理措施,以提高深水区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效率,确保桥梁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保障深水区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安全,促进桥梁工程事业的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桩基 串珠状溶洞 钻孔 水下混凝土灌注 溶洞处理
下载PDF
西南岩溶区深埋隧洞涌水条件分析及涌水量预测——以滇中引水工程大坡子隧洞为例
13
作者 罗一鸣 成建梅 +3 位作者 徐文杰 巴净慧 黄盛财 段天宇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4-1236,共13页
隧洞涌水预测是隧洞安全施工的重要保证,而分析涌水条件、识别涌水来源是涌水量预测的前提。本文以滇中引水工程大坡子隧洞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研究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结合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同位素结果,厘清了研究区地下水的水文地... 隧洞涌水预测是隧洞安全施工的重要保证,而分析涌水条件、识别涌水来源是涌水量预测的前提。本文以滇中引水工程大坡子隧洞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研究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结合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同位素结果,厘清了研究区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了隧洞涌水补给来源;在此基础上,利用解析法和数值法对隧洞最大单位涌水量和正常单位涌水量进行计算,并将预测涌水量与实测涌水量进行了对比。其中,基于FEFLOW构建的地下水流数值模型,耦合模拟区域宏观流场的同时,采用多时间序列与各类内边界综合赋值的方法刻画动态施工过程。结果表明:解析法可以在工程初勘设计阶段高效计算隧洞涌水量,但不能动态预测隧洞涌水变化且在地下水位较高区段预测精确度不如数值法;数值法能够精细刻画含水系统结构、参数分布以及隧洞施工工况,能较精确预报施工涌水量变化;故采用解析-数值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涌水量预测效率和精度。本文采用的方法和模型对于大风险隧洞突涌水灾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岩溶区 深埋隧洞 涌水条件 涌水量 解析法 数值法
下载PDF
富水岩溶地区深埋隧道施工变形规律研究
14
作者 刘阳 《中国高新科技》 2023年第5期57-61,共5页
我国中西部及两广地区广泛分布岩溶地貌,对其中隧道施工影响显著。全面深刻认识溶洞对隧道施工变形规律的影响,有利于控制隧道稳定、确保施工安全。文章基于实际工程,采用数值模拟手段,探讨了溶洞在隧道不同位置、不同距离下隧道及围岩... 我国中西部及两广地区广泛分布岩溶地貌,对其中隧道施工影响显著。全面深刻认识溶洞对隧道施工变形规律的影响,有利于控制隧道稳定、确保施工安全。文章基于实际工程,采用数值模拟手段,探讨了溶洞在隧道不同位置、不同距离下隧道及围岩变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岩溶地区 深埋隧道 变形规律 数值计算
下载PDF
圆梁山隧道毛坝向斜段深部承压岩溶水系统浅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蒋良文 张立新 +3 位作者 王科 黄润秋 XU Ze-min 徐则民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6-129,共4页
通过地表调研、深孔勘探与抽水试验以及氢氧同位素测试 ,揭示向斜核部存在深部岩溶承压水系统 ,局部地带以绕轴与断层带局部承压径流的形式沟通向斜东西翼的水力联系 ,深部承压岩溶水系统在整个向斜水循环中所起的作用是很有限的。隧道... 通过地表调研、深孔勘探与抽水试验以及氢氧同位素测试 ,揭示向斜核部存在深部岩溶承压水系统 ,局部地带以绕轴与断层带局部承压径流的形式沟通向斜东西翼的水力联系 ,深部承压岩溶水系统在整个向斜水循环中所起的作用是很有限的。隧道施工时 ,应做好防水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压岩溶水系统 径流模式 深部水循环 抽水试验 氧同位素 氢同位素 圆梁山隧道
下载PDF
雄安新区深部岩溶热储探测与高产能地热井参数研究 被引量:62
16
作者 吴爱民 马峰 +3 位作者 王贵玲 刘金侠 胡秋韵 苗青壮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3-532,共10页
河北雄安新区地热资源条件优越,以往的勘查开发层位主要在1 800 m以浅,探测深部岩溶热储,寻找高品质地热资源是支撑服务新区规划建设的迫切需要。本文以位于容城—牛驼镇地热田中南部的D18孔为依托,阐明了3 500 m深度的岩溶热储探测方... 河北雄安新区地热资源条件优越,以往的勘查开发层位主要在1 800 m以浅,探测深部岩溶热储,寻找高品质地热资源是支撑服务新区规划建设的迫切需要。本文以位于容城—牛驼镇地热田中南部的D18孔为依托,阐明了3 500 m深度的岩溶热储探测方法、重要发现和主要参数。主要结论为:(1)容城—牛驼镇地热田中南部地质构造复杂,是地热资源勘查开发的有利目标区,深部岩溶热储由蓟县系雾迷山组含燧石条带、巨厚叠层石白云岩组成;(2)D18孔在2 120~3 500 m深度共发育115个岩溶裂隙带,岩溶裂隙总厚度353 m,孔隙率3.44%~39.8%,其中2 120~2 300 m为主要出水层,平均孔隙率12.9%;(3)D18孔孔口水温93.1℃,孔内实测最高温度95.05℃,温度峰值出现在高孔隙率发育的2 120~2 300 m孔段,推测由深部热对流机制造成;(4)D18孔抽水试验曲线具有水-汽二相混合特征,完井抽水流量140 m3/h,单井供暖潜力达20万m2,为目前发现的雄安新区范围内产能最大地热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热储探测 碳酸盐岩热储 高产能地热井 热储参数 雄安新区
下载PDF
深埋隧道岩溶突水灾害的地质条件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白明洲 许兆义 +1 位作者 王连俊 王勐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24,共4页
研究目的:明确岩溶山区深埋隧道施工突水灾害形成的地质条件,给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工作提供技术基础。研究方法: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对宜万铁路岩溶地区的隧道工程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得出了深埋隧道施工过程中揭露的深部... 研究目的:明确岩溶山区深埋隧道施工突水灾害形成的地质条件,给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工作提供技术基础。研究方法: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对宜万铁路岩溶地区的隧道工程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得出了深埋隧道施工过程中揭露的深部岩溶地质特征,岩溶洞穴、管道的形成与地层岩性、岩层构造、褶皱形态、岩层产状、断层特征等岩性构造因素的相关性,以及岩溶地貌和地下水条件与隧道突水灾害的关系。研究结论:岩溶突水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工程位置与岩性分异界面、岩层接触界面、褶皱核部转折端、断层等地质因素有密切关系,这些部位是大型岩溶洞穴可能出现的位置,因此隧道线路上这些地质位置也是岩溶突水灾害形成的可能部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岩溶山区隧道施工过程中岩溶灾害危险地段的判定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山区 深埋隧道 岩溶突水 灾害 地质条件
下载PDF
古岩溶盆地岩溶作用模式及古地貌精细刻画——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为例 被引量:88
18
作者 拜文华 吕锡敏 +1 位作者 李小军 魏伟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92-298,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勘探的核心问题是寻找储层 ,关键技术是对古沟槽、古台地的识别。该区风化壳储层不发育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沉积相带不利 ;二是风化壳岩溶部位不利 ,属于岩溶洼地 ,溶蚀作用较弱 ,充填作用较强。鄂...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勘探的核心问题是寻找储层 ,关键技术是对古沟槽、古台地的识别。该区风化壳储层不发育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沉积相带不利 ;二是风化壳岩溶部位不利 ,属于岩溶洼地 ,溶蚀作用较弱 ,充填作用较强。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古岩溶地貌为地势平坦、向东开口的半封闭岩溶盆地 ,这就为该区古风化壳岩溶的发育创造了相对于其他全封闭盆地更好的条件。将岩溶盆地划分为谷地、台地、残丘、沟槽、浅洼 5种三级地貌单元类型 ,东部发育 3个水平岩溶带 ,第三水平岩溶带距夷平面 70~ 85m。根据观察结果及地下水的渗流规律 ,提出深潜流溶蚀带—深泉排水模式 ,为岩溶盆地风化壳储集体的发育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溶蚀作用方式。岩溶盆地在中深埋藏期压释岩溶作用较强 ,有利于储集体孔渗的改善、上古生界烃类的带入、古台地边缘致密带的产生及圈闭的形成。综合利用地质、钻井、地震及测井手段精细刻画了神木—榆林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 ,结果表明该地区古台地规模适中、古沟槽较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岩溶盆地 岩溶作用模式 古地貌 奥陶系 风化壳 潜流溶蚀带 压释水岩溶 岩溶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宁南深埋岩溶水勘查的物探新技术 被引量:25
19
作者 武毅 郭建强 朱庆俊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2期45-48,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宁南深埋岩溶水的勘查特点 ,提出了应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频率域电磁测深法即EH 4电导率成像系统和时间域电磁测深法即TEMS 3S瞬变电磁测深系统等物探新技术在宁南进行深埋岩溶水的勘查工作。并对上述两种新技术的应用条件... 本文通过分析宁南深埋岩溶水的勘查特点 ,提出了应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频率域电磁测深法即EH 4电导率成像系统和时间域电磁测深法即TEMS 3S瞬变电磁测深系统等物探新技术在宁南进行深埋岩溶水的勘查工作。并对上述两种新技术的应用条件进行了分析 ,给出两个应用实例。最后对物探技术勘查深部岩溶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岩溶水 EH-4电导率成像 瞬变电磁测深 物探技术 勘探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热水岩溶特征 被引量:35
20
作者 郑聪斌 章贵松 王飞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24-529,535,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深部白云岩中的溶蚀孔洞 ,其成因属于热水岩溶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成因矿物学及Fe2 + 、Mn微量元素分析和气液包裹体测定 ,结合岩溶发育的构造背景 ,深入揭示了本区热水的来源主要为深部循环热水 ,局部尚有深部上升...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深部白云岩中的溶蚀孔洞 ,其成因属于热水岩溶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成因矿物学及Fe2 + 、Mn微量元素分析和气液包裹体测定 ,结合岩溶发育的构造背景 ,深入揭示了本区热水的来源主要为深部循环热水 ,局部尚有深部上升的热液加入 ;其热能除地温梯度加热、构造运动加热外 ,在盆地基底古断裂附近可能还有深部热源的影响而形成的中低焓地热流体。充填矿物包裹体均一温度为 15 0~ 34 9℃ ,气相成分中CO2 摩尔浓度达到44 .3%~ 5 6 .98%。Fe2 + 、Mn微量元素在鄂 6、定探 1、李华 1井、芦参 1井、陕 8井和旬探 1井白云岩中的富集 ,指示了这些井区是热水运移的主要近源区。认为热水岩溶的发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热水岩溶作用 储层 发育特征 气液包裹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