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0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ASSESSMENT OF DEFIBRASE IN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 LINFARCTION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被引量:25
1
作者 The Cooperative Group for Reassessment of Defibrase,China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51-158,共8页
Objo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efibras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by a large sample,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Mothods Patients with... Objo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efibras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by a large sample,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Mothods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in 12 hours of stroke onset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receive either an initial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defibrase 15 U plus normal saline 250 mL or 250 mL of normal saline only. Subsequent infusions of defibrase 5 U or placebo (normal saline) were given on the 3rd, 5th, 7th, and 9th day, respectively. Both groups received standard care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he primary efficacy outcome was functional status (Barthel Index) at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Safety outcome were bleeding events and mortality rate. Secondary outcome included Chinese Stroke Scale (CSS) score at 14 days and recurrence rate of stroke at 1 year. A total of 1053 patients were enrolled at 46 centers from September 2001 to July 2003, and 527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receive defibrase and 526 to receive placebo. A similar proportion of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completed a full course of treatmen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ly greater proportion of favorable functional status (Barthel Index 1≥95) in defibrase group than in placebo group at 3 months (52.2% vs. 42.8%, P 〈 0.01), and the proportion of dependent functional status (Barthel Index ≤60) was a little lower in defibrase group compared with placebo group (27.7% vs. 32.4%). These differences were more obvious among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in 6 hours of stroke onset. Patients in defibrase group had better improvement with respect to CSS score than those in placebo group at 14 days (P 〈 0.05). Recurrence rate of stroke at 1 year was lower in the defibrase group compared with placebo group (6.2% vs. 10.1%, P = 0.053). Patients in defibrase group had higher risk of extracranial bleeding events (4.7% vs. 1.5%, P 〈 0.01 ) and a tendency of higher risk of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The hemorrhage incidence was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fibrinogen level 〈 130 mg/dL than ≥ 130 mg/dL (10.6% vs. 3.8%, P 〈 0.05). Mortality rate at 3 months were slightly higher in defibrase group than placebo group (5.9% vs. 4.2%). Conclusions The defibrase is effective to improve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function of daily living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in 12 hours of symptom onset. The efficacy was even better fo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in 6 hours of onset. The increased risks of intra- and extracranial hemorrhage during defibrase administration were related to the plasma fibrinogen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fibrase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FIBRINOGEN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对其神经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李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6期6-10,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研究组(44例)。对照组开展阿替普酶治疗,研究组开展阿替普酶+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研究组(44例)。对照组开展阿替普酶治疗,研究组开展阿替普酶+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神经因子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脑血管循环指标(血管特性阻抗、平均血流速度、血管外周阻力、平均血流量)、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粘度(PV)、全血高切粘度(HBV)、全血低切粘度(LBV)、纤维蛋白原(FIB)]、功能状况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45%较对照组的79.55%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SE较治疗前下降,NGF、BDNF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患者NSE(49.54±23.54)μg/L较对照组的(79.63±21.85)μg/L更低,NGF(47.15±5.46)ng/L、BDNF(11.05±2.03)pg/ml较对照组的(32.19±2.34)ng/L、(8.56±1.98)pg/ml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管特性阻抗、血管外周阻力较治疗前下降,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患者血管特性阻抗(2785.39±225.46)dyn·s/cm^(5)、血管外周阻力(1396.25±545.39)dyn·s/cm^(5)较对照组的(3326.58±280.37)、(1623.24±523.14)dyn·s/cm^(5)更低,平均血流速度(13.89±2.54)cm/s、平均血流量(6.87±1.24)ml/s较对照组的(9.87±1.85)cm/s、(4.98±1.03)ml/s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V、HBV、LBV、FIB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PV(1.21±0.22)mPa·s、HBV(4.23±1.05)mPa·s、LBV(9.01±1.12)mPa·s、FIB(2.87±0.49)g/L低于对照组的(1.46±0.29)mPa·s、(5.34±1.19)mPa·s、(10.23±1.48)mPa·s、(3.23±0.54)g/L(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WHOQOL-BREF、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8.21±1.98)分较对照组的(11.39±2.17)分更低,WHOQOL-BREF评分(78.36±3.12)分、ADL评分(80.21±4.96)分较对照组的(67.79±3.46)、(69.36±4.87)分更高(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开展阿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疗效更佳,且机体神经因子、脑血管循环、血液流变学、功能状况的改善效果亦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替罗非班 神经功能 疗效 神经因子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桥接治疗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王晓丽 秦晋辉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比较桥接治疗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科收治的50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成桥... 目的:比较桥接治疗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科收治的50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成桥接组(n=25)和单纯机械取栓组(n=25)。比较血管再通情况、取栓相关指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血管再通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23,P>0.05)。两组患者取栓次数和术后再灌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4;χ^(2)=0.095,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入院时改良Rankin(m 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4、0.415,P>0.05)。单纯机械取栓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低于桥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P<0.05)。结论:手术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选择桥接治疗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疗效相当。单纯机械取栓能够降低术中出血转化发生率,取得理想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 桥接 单纯机械取栓 疗效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4
作者 熊涛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2期52-55,共4页
探析半夏白术天麻汤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治疗有效率。选取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选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探析半夏白术天麻汤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治疗有效率。选取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选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分别纳入目标对象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中医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积极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中医治疗方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控制患者病情恶化,且此种治疗方式具有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半夏白术天麻汤 临床疗效 应用价值
下载PDF
阿替普酶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制剂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
5
作者 王晶晶 葛春霞 +2 位作者 孙青 姜新娣 陈小进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6期697-700,704,共5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制剂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在阿替普酶溶栓后...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制剂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在阿替普酶溶栓后给予早期常规自制鼻饲流质饮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阿替普酶溶栓后给予早期鼻饲肠内营养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营养状况[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神经损伤标志细胞因子[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颅内出血率和住院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3.7%(41/49)vs. 65.3%(3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水平(t=12.593,P<0.001)、ALB水平(t=4.583,P<0.001)、TP水平(t=4.497,P<0.001)、BDNF水平(t=4.619,P<0.01)和GOS评分(t=4.342,P<0.001)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t=5.371,P<0.001)、NSE水平(t=4.342,P<0.001)和S100β水平(t=6.015,P<0.001)低于对照组,加强监护病房停留时间(t=4.358,P<0.001)、住院时间(t=6.509,P<0.001)短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无症状性脑出血,观察组无患者出现无症状性脑出血,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两组患者颅内出血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制剂对于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损伤的疗效良好,还有助于促进患者营养状况和预后质量的改善,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营养制剂 急性脑梗死 肠内营养 临床疗效
下载PDF
CT平扫对脑动脉血栓形成性急性脑梗死治疗后血管再通的预测效能
6
作者 王婷 董健 +2 位作者 顾雪村 石光 侯青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9期49-54,共6页
目的研究CT平扫对脑动脉血栓形成性急性脑梗死(ACI)治疗后血管再通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动脉血栓形成性ACI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是否成功分为成功组44例、未成功组36例。比较2组基... 目的研究CT平扫对脑动脉血栓形成性急性脑梗死(ACI)治疗后血管再通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动脉血栓形成性ACI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是否成功分为成功组44例、未成功组36例。比较2组基线资料、CT平扫结果、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其改善率,分析CT平扫结果对治疗后血管再通的影响及预测效能。结果未成功组发病至溶栓时间长于成功组,无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史占比高于成功组(P<0.01);未成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NIHSS评分高于成功组,NIHSS评分改善率低于成功组(P<0.01);未成功组血栓CT值低于成功组,靶血管等/低密度占比、梗死体积大于成功组(P<0.01)。2组的血栓CT值、靶血管表现、梗死体积均与NIHSS评分改善率呈负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栓CT值、靶血管等/低密度、梗死体积是ACI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未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血栓CT值、靶血管等/低密度、梗死体积联合预测ACI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成功的曲线下面积为0.932,大于三者单独预测(P<0.05),敏感度为86.36%,特异度为86.11%。结论血栓CT值、靶血管等/低密度、梗死体积与脑血栓形成性AC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有关,CT平扫参数可作为预测血管再通的有效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动脉 血栓形成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再通 静脉溶栓 预测效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
7
作者 王满利 黄每芹 +2 位作者 张震 李艾帆 樊玉香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1期1337-1338,共2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APCI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36例,采用替罗非班治疗)和研究组(36例,采用替罗非班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APCI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36例,采用替罗非班治疗)和研究组(36例,采用替罗非班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5.00%(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ADL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9%,与参照组的11.11%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可明显改善APCI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替罗非班 依达拉奉右莰醇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CT与MR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及灌注的诊断效能对照研究
8
作者 胡俊秋 赵江 +1 位作者 刘科位 王力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782-785,共4页
目的探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及脑灌注的诊断效能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式,选取2020年2月—2022年4月荣县人民医院收入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了CT血管成像(CTA)... 目的探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及脑灌注的诊断效能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式,选取2020年2月—2022年4月荣县人民医院收入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了CT血管成像(CTA)、CT灌注(CTP)、MRI检查[含高分辨Cube T1WI、多延迟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pCASL)]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相关检查、CTA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诊断的差异性,以Kappa值表达CTA、MRI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由多延迟pCASL检查得到脑血流量(CBF),由CTP检查得到CBF、平均通过时间(MTT),于体素水平基础上比较在灰质、白质、全脑区域上多延迟pCASL、CTP灌注参数间Pearson相关系数差异。结果以DSA结果为金标准,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通过MRI、CT、DSA检查后有69例相同患者被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狭窄。与DSA结果诊断结果相比,Cube T1WI诊断中4例患者狭窄程度偏高,1例患者偏低;CTA诊断中5例患者狭窄程度偏高,3例患者偏低。三种诊断方式结果比较,Kappa值均处于0.800~1.000范围内,具有高度一致性(P<0.05)。PLD为1500 ms、1800 ms、2500 ms时pCASL的CBF值分别为(25.63±12.17)mL/(100 g·min)、(39.78±17.53)mL/(100 g·min)、(32.64±15.12)mL/(100 g·min)。pCASL所得CBF值与CTP所得CBF值、MTT值在PLD为1500 ms、1800 ms、2500 ms时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脑灌注评估中CT、MRI均有较好诊断效能,但MRI检查中的Cube T1WI与DSA脑血管诊断一致性更高,多延迟pCASL灌注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急性脑梗死 脑血管 灌注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叙事视频联合回授法健康教育对急性脑梗死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慧 明紫秀 庄晓研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2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叙事视频联合回授法健康教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1日~2022年8月31日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叙事视频联合回授法健康教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1日~2022年8月31日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叙事视频联合回授法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前、出院前自我效能[采用脑卒中自我效能感问卷(SSEQ)],护理前、出院前、随访1个月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结果:出院前,观察组SSEQ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个月,观察组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叙事视频联合回授法健康教育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自我效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叙事视频 回授法 健康教育 神经功能 自我效能
下载PDF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联合早期精细化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霞 常文广 赵保艳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联合早期精细化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在本院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介入术后患者,依据对应随机数字将患者分配至对照组(n=46)和观察...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联合早期精细化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在本院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介入术后患者,依据对应随机数字将患者分配至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精细化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统计两组抑郁情况、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抑郁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抑郁情况无抑郁占比更高,肯定有抑郁、严重抑郁症占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各个维度及总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各个维度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联合早期精细化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况、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自我效能 精细化护理 生活质量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尿激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11
作者 王佩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0期11-14,共4页
目的 分析尿激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尿激酶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事件发生率,治... 目的 分析尿激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尿激酶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溶栓前后凝血功能。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82.5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NIHSS评分(5.52±0.36)分、mRS评分(2.02±0.1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7.74±0.51)、(2.75±0.25)分(P<0.05)。观察组社会功能评分为(73.78±5.84)分、躯体功能评分为(70.47±5.71)分、认知功能评分为(71.66±5.76)分、情感功能评分为(72.79±5.8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4.82±5.26)、(61.29±5.18)、(62.35±5.22)、(63.64±5.24)分(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2.50%(P<0.05)。溶栓前,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对比无差异(P>0.05);溶栓后12 h,观察组患者的PT为(14.41±1.22)s、APTT为(30.42±2.82)s、TT为(14.47±1.25)s,长于对照组的(11.94±1.03)、(27.61±2.33)、(12.08±1.07)s(P<0.05)。结论 采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其凝血功能得到有效改善,神经缺损情况明显好转,患者生活质量大大提升,且安全性较高,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良事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尿激酶 阿替普酶 临床疗效 不良事件
下载PDF
基于“活血化瘀理论”针刺联合汤剂辅助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
12
作者 刘永前 白会丽 李晓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活血化瘀理论”针刺联合汤剂辅助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溶栓治疗,... 目的探究基于“活血化瘀理论”针刺联合汤剂辅助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汤剂合“活血化瘀理论”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00%(93/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0%(82/100)(χ^(2)=5.531,P=0.019)。观察组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4/100),略低于对照组7.00%(7/100),但两组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6,P=0.352)。结论基于“活血化瘀理论”针刺联合汤剂辅助能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氧化应激反应和提升患者临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理论 针刺 汤剂 辅助 急性脑梗死 溶栓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阿替普酶与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血清学指标
13
作者 孙艺培 任亚峰 王超男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对比阿替普酶与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巴曲酶静脉溶栓,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两组在此基础上均行对症支... 目的对比阿替普酶与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ACI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巴曲酶静脉溶栓,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两组在此基础上均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7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血清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TNF-α、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TNF-α、NS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治疗ACI的临床疗效好于巴曲酶,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血清学指标与自理能力,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巴曲酶 静脉溶栓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阿替普酶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14
作者 常钦达 白成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6期1-5,共5页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依达拉奉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取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参照组、联合组,各45例。参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联合组采用阿替普酶溶栓+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用...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依达拉奉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取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参照组、联合组,各45例。参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联合组采用阿替普酶溶栓+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性,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聚集指数(AI)、全血粘度(WBV)、脑血流量(CBF)、血浆粘度(PV)、血小板聚集率(PAR)]及氧化应激指标[血清一氧化氮(NO)、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簇(ROS)]。结果较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2.22%,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56%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参照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8.89%与联合组患者的6.67%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较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下降,BI、SF-36、FMA评分升高,且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NIHSS评分(8.89±1.68)分较参照组的(12.37±1.63)分更低,BI评分(73.25±3.13)分、SF-36评分(68.36±3.24)分、FMA评分(63.54±3.27)分较参照组的(62.34±3.12)、(60.13±3.27)、(59.65±3.12)分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较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I、WBV、PV、PAR下降,CBF升高,且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AI(5.23±0.45)、WBV(5.11±0.72)mPa·s、PV(1.31±0.28)mPa·s、PAR(59.59±4.36)%较参照组的(6.62±0.57)、(6.35±0.81)mPa·s、(2.01±0.41)mPa·s、(66.12±4.23)%更低,CBF(738.45±33.58)ml/min较参照组的(688.45±33.24)ml/min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较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O、SOD、ROS下降,T-AOC升高,且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NO(5.38±1.22)μmol/L、SOD(124.43±9.12)U/ml、ROS(463.19±30.26)μmol/L较参照组的(7.69±1.13)μmol/L、(156.27±9.46)U/ml、(563.24±30.42)μmol/L更低,T-AOC(18.79±1.85)nmol/L较参照组的(13.47±2.16)nmol/L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替普酶+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提升疗效,改善患者功能状况、血液流变学、氧化应激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替普酶 依达拉奉 疗效 功能状况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他汀类降脂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5
作者 常旭华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他汀类降脂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采用丁苯酰联合他汀类降脂药以及基础治疗)和对照组(35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他汀类降脂药治疗),对比两...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他汀类降脂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采用丁苯酰联合他汀类降脂药以及基础治疗)和对照组(35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他汀类降脂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炎症反应状况和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情况、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炎症反应状况和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酰联合他汀类降脂药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疗效及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他汀类降脂药 急性脑梗死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16
作者 刘晶晶 刘炼平 +1 位作者 曹亚琨 彭婧 《药品评价》 CAS 2024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鹰潭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加用替罗非班治...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鹰潭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氢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加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血脂、神经功能、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高。治疗后,观察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脂指标、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有效地改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减轻其神经功能损伤,且对肝肾功能损害较小,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替罗非班 临床疗效 凝血功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丁苯酞与替奈普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hs-CRP、Hcy、ESR水平和预后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吕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与替奈普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和预后的影响。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丁苯酞与替奈普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和预后的影响。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抗血小板、降压、液体维持、营养支持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给予丁苯酞联合替奈普酶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替奈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hs-CRP、Hcy、ESR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46/50)和78%(39/50),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hs-CRP、Hcy、ESR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实验组hs-CRP(4.23±0.84)mg/L、Hcy(15.14±2.01)μmol/L、ESR(15.92±1.64)mm/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12±1.08)mg/L、(20.89±2.13)μmol/L、(21.47±2.68)mm/h(P<0.05)。与治疗前比,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实验组NIHSS评分(6.57±1.1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48±2.19)分(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替奈普酶已成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重要药物之一,该治疗方案具有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能够降低血清hs-CRP、Hcy、ESR水平和改善神经功能,提高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替奈普酶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超敏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红细胞沉降率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18
作者 吴昊杰 阮麒麒 张建华 《浙江实用医学》 2024年第3期181-185,共5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浙江省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联合尤瑞克林组,每组42例。两组在对症治疗(抗血小板凝聚、调节微循环等)的...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浙江省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联合尤瑞克林组,每组42例。两组在对症治疗(抗血小板凝聚、调节微循环等)的基础上依达拉奉组用250mL0.9%NaCl注射液将30mg依达拉奉溶解后静脉滴注;联合尤瑞克林组在依达拉奉组基础上每次用100mL0.9%NaCl注射液将0.15PNA单位尤瑞克林稀释后静脉滴注30分钟。治疗14天后比较两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恢复情况(mRS量表)、日常生活能力(BI)、认知功能(MoCA量表)、血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及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细胞因子(VE-cad-herin、MCP-1、NSE)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联合尤瑞克林组总有效率(90.48%)高于依达拉奉组(71.43%)(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4天后联合尤瑞克林组mRS评分、NIHSS评分及血流变学指标、细胞因子均低于依达拉奉组(P<0.05),BI及MoCA评分均高于依达拉奉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调节相关因子水平及血流变学指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尤瑞克林 依达拉奉 临床疗效 神经功能 安全性 血流变学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三氧自体血回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19
作者 田源 蒋烨 张亚军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447-448,共2页
目的探讨三氧自体血回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参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三氧自体血回输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 目的探讨三氧自体血回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参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三氧自体血回输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脂代谢水平。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参照组的70.45%(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NIHSS评分以及TC、TG、LDL-C水平均低于参照组,BI评分、HDL-C水平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三氧自体血回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调节患者的脂代谢水平,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自体血回输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一站式CT血管成像(CTA)和CT灌注成像(CTP)结合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20
作者 徐丽莎 刘巧真 赵静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6期151-155,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一站式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和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结合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一站式CTA+CTP检...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一站式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和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结合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一站式CTA+CTP检查。以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一站式CTA+CTP检查对急性脑梗死的检出情况、诊断效能、诊断符合率,比较急性脑梗死确诊患者梗死区、缺血半暗带区的患侧、健侧相关参数。结果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检出75例为急性脑梗死,一站式CTA+CTP检查共检出72例急性脑梗死。一站式CTA+CTP检查诊断急性脑梗死的灵敏度为90.67%(68/75),特异度为84.00%(21/25)、准确度为89.00%(89/100),kappa值为0.718。一站式CTA+CTP检查对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完全闭塞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12%(32/34)、96.30%(26/27)、100.00%(9/9)、100.00%(5/5)。梗死区患侧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均低于对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缺血半暗带区患侧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均低于健侧,且达峰时间高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一站式CTA+CTP检查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及诊断符合率,可以对梗死区、缺血半暗带区准确快速区分,并有效评估动脉狭窄程度与闭塞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一站式CT血管成像 CT灌注成像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