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iRNA介导的ERAD-ERSIA稳态失衡探讨肺癌恶病质正虚伏毒病机
1
作者 王理槐 孙银辉 +3 位作者 陈晟 刘正艺 胡宇翔 刘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2018-2023,共6页
肺癌恶病质(lung cancer cachexia,LCC)是肺癌中晚期的常见并发症。现代医学营养支持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LCC,总体疗效欠佳。恶病质属于中医学“虚劳”范畴,继发于肺癌的LCC又有其特有的病机特点。正虚伏毒是LCC的重要病机,探索并丰富该... 肺癌恶病质(lung cancer cachexia,LCC)是肺癌中晚期的常见并发症。现代医学营养支持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LCC,总体疗效欠佳。恶病质属于中医学“虚劳”范畴,继发于肺癌的LCC又有其特有的病机特点。正虚伏毒是LCC的重要病机,探索并丰富该病机的科学内涵有重要意义。骨骼肌萎缩是LCC的重要特征之一,与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息息相关。适度的ERS时,内质网应激相关性降解(ER-associated degradation,ERAD)被激活,能有效恢复肌细胞内环境稳态,维持其存活;持续或高强度ERS时,内质网应激性凋亡(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induced apoptosis,ERSIA)被激活,引起肌细胞凋亡,导致骨骼肌萎缩。miRNA是调控ERAD-ERSIA稳态的上游潜在靶点,从miRNA介导的ERAD-ERSIA稳态失衡探讨LCC正虚伏毒的病机,可为中医药改善LCC临床疗效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恶病质 内质网应激 内质网应激相关性降解 骨骼肌萎缩 正虚伏毒
下载PDF
从正虚浊伏论治肾纤维化 被引量:11
2
作者 赵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1098-1101,共4页
探讨了肾纤维化的中医病机及辨治原则。认为正虚浊伏为肾纤维化的根本病机。正虚以脾肾亏虚为主,浊伏表现为水浊、湿浊、痰浊、瘀浊等浊伏肾络。肾纤维化的病理过程往往经历了水浊→湿浊→痰浊→瘀浊→热郁→浊毒病变过程。肾纤维化正... 探讨了肾纤维化的中医病机及辨治原则。认为正虚浊伏为肾纤维化的根本病机。正虚以脾肾亏虚为主,浊伏表现为水浊、湿浊、痰浊、瘀浊等浊伏肾络。肾纤维化的病理过程往往经历了水浊→湿浊→痰浊→瘀浊→热郁→浊毒病变过程。肾纤维化正虚浊伏互为因果。正气亏虚使得浊邪内伏于体内,浊邪内蕴不解,耗伤正气,最终导致阴阳衰败,发展为尿毒症。肾纤维化的治疗以扶正祛浊为原则。脾肾气虚常用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脾肾阳虚常选金匮肾气丸加减;祛除浊邪常选用五苓散、实脾饮,通腑泄浊常选用温脾汤、大黄牡丹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纤维化 正虚浊伏 脾肾亏虚 浊伏肾络 参芪地黄汤 金匮肾气丸 五苓散 实脾饮
下载PDF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中医辨证治疗概要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建生 《河南中医》 2009年第6期563-565,共3页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多由肺脏疾患迁延失治,痰瘀稽留,正虚卫外不固,外邪反复侵袭,诱使本病反复发作。本病的证候要素以痰、阳虚、气虚、火(热)、水饮、瘀血为主,病位以肺、肾、心为主。证候大致为虚证类(心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心肾阳虚...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多由肺脏疾患迁延失治,痰瘀稽留,正虚卫外不固,外邪反复侵袭,诱使本病反复发作。本病的证候要素以痰、阳虚、气虚、火(热)、水饮、瘀血为主,病位以肺、肾、心为主。证候大致为虚证类(心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心肾阳虚证)、实证类(外寒内饮证、痰热壅肺证、痰湿壅肺证、兼血瘀证)、危重变证类(痰浊闭窍证、正虚喘脱)三证类九证候。治疗急则以清热、涤痰、活血、化饮利水、宣肺降气、开窍立法而兼固正气,缓则以补肺、养心、益肾为主并根据气虚、阳虚之偏而分别益气、温阳,兼祛痰活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辨证论治 心肺气虚证 肺肾气虚证 心肾阳虚证 外寒内饮证 痰热壅肺证 痰湿壅肺证 血瘀证 痰浊闭窍证 正虚喘脱证
下载PDF
从“郁病多杂”论治亚健康 被引量:1
4
作者 周丽平 《河南中医》 2022年第2期195-197,共3页
亚健康与郁病密切相关,首先,亚健康是一种以不同症状组合出现的症状集合,与郁病之诸种证候群有多处重叠,二者病因有多处交叉。其次,二者临床症状不仅繁杂多变、难以辨别,而且涉及周身上下、多个系统,常无实质性病变,难以具体定位、定性... 亚健康与郁病密切相关,首先,亚健康是一种以不同症状组合出现的症状集合,与郁病之诸种证候群有多处重叠,二者病因有多处交叉。其次,二者临床症状不仅繁杂多变、难以辨别,而且涉及周身上下、多个系统,常无实质性病变,难以具体定位、定性。最后,二者确有相通之处,郁病大多迁延难愈,耗损正气,久病入络,气血不调,易衍生、兼夹他邪,多因复合,甚则变生内毒(癌毒),难以调治。亚健康病性以实证居多,久者可见虚实夹杂证和虚证,治疗以畅通气机、改善症状为重点,既要清脏腑之郁火,又需注意火热之邪易伤阴化燥,兼顾润燥。根据病情灵活运用理气化浊法、降火润燥法、解郁调神法,补虚扶正法。同时,对亚健康日久入络,正虚络瘀者,可酌情加用凉血化瘀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健康 郁病 “郁病多杂” 理气化浊法 降火润燥法 解郁调神法 补虚扶正法
下载PDF
从伏邪学说辨治宫腔粘连思路 被引量:1
5
作者 苏娜 齐英华 张建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752-756,共5页
通过梳理伏邪学说的源流及发展,发现宫腔粘连的病因病机及发病特点与“伏邪致病”具有高度相似性。涉及的伏邪主要包括先天伏邪及伏瘀、伏痰、伏毒;病位在胞宫胞脉,主要责之脾肾等;正气亏虚为邪伏的前提条件,先天精毒及瘀痰毒等内伏邪... 通过梳理伏邪学说的源流及发展,发现宫腔粘连的病因病机及发病特点与“伏邪致病”具有高度相似性。涉及的伏邪主要包括先天伏邪及伏瘀、伏痰、伏毒;病位在胞宫胞脉,主要责之脾肾等;正气亏虚为邪伏的前提条件,先天精毒及瘀痰毒等内伏邪气久滞不去为疾病缠绵难愈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拟定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具体以补肾健脾、扶助正气为主,然后结合内伏邪气的不同分别佐以祛瘀化痰解毒等治法。依托伏邪学说辨治宫腔粘连,其可行性及有效性仍需今后临床实践不断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粘连 伏邪学说 先天伏邪 伏瘀 伏痰 伏毒 正气亏虚 补肾健脾 扶助正气 祛瘀化痰解毒
下载PDF
基于“伏毒学说”论治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概述 被引量:3
6
作者 修一萍 薛一涛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698-704,共7页
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血栓形成造成管腔狭窄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循环功能异常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心脏病,为临床常见疾病。本文通过分析"伏毒学说"与CCS在病因病机、病理基础、病... 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血栓形成造成管腔狭窄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循环功能异常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心脏病,为临床常见疾病。本文通过分析"伏毒学说"与CCS在病因病机、病理基础、病势特性方面的相关性,创新性地提出以"扶正补虚,祛毒化实"为原则辨证论治CCS,展现中医药理论指导CCS治疗的重要临床价值。参考文献37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毒学说 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胸痹 心痛 病因病机 扶正补虚 祛毒化实
下载PDF
从邪伏湿遏论脓毒症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良 金瑶瑛 +2 位作者 周心蓓 陈晴晴 段军 《河南中医》 2022年第11期1653-1656,共4页
脓毒症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病机为正虚、邪伏、湿遏。正气虚弱,卫外不足,易于感染耐药菌,毒邪更损正气,气虚复感外邪,毒邪内陷,隐伏于内,失治误治伤正后,伏邪乃发。湿邪使正不识邪,阻邪外出。邪毒内陷,与湿相交,或热自内发,蒸动湿邪,湿... 脓毒症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病机为正虚、邪伏、湿遏。正气虚弱,卫外不足,易于感染耐药菌,毒邪更损正气,气虚复感外邪,毒邪内陷,隐伏于内,失治误治伤正后,伏邪乃发。湿邪使正不识邪,阻邪外出。邪毒内陷,与湿相交,或热自内发,蒸动湿邪,湿热壅遏,难解难分;或寒湿相得,邪毒冰伏,阳失鼓动,邪郁不达,缠绵难愈,变证多端。治疗当以扶正、透邪、祛湿为法则,兼顾气血阴阳,方用芪归银方。偏热盛者,给予达原饮加减,病在少阳,加柴胡、青蒿等和解表里;病在太阳,加羌活、独活等疏达通络;病在阳明,加大黄、芒硝、葛根等升清泻浊;病在厥阴,加羚羊角、生牡蛎等平肝熄风;病在少阴,加淡豆豉、玄参等滋阴透邪。偏寒盛者,可用化湿败毒方、清肺排毒方、宣肺排毒方等,若寒胜伤阳,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等鼓动元阳,散寒除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多重耐药菌感染 正虚 邪伏 湿遏
下载PDF
郑启仲从疫毒论治小儿流行性感冒经验介绍 被引量:1
8
作者 葛国岚 韩雪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22期184-187,共4页
郑启仲教授认为流行性感冒病毒为疫毒之邪。患者多因正气不足,外感疫毒而发病,感邪后可表现为寒证、热证。部分流行性感冒患儿为疫毒引动伏邪发病。治疗时当遵循伤寒、温病法则,辨寒热,重视伏邪,兼顾正气。临床常用大青龙汤、柴葛解肌... 郑启仲教授认为流行性感冒病毒为疫毒之邪。患者多因正气不足,外感疫毒而发病,感邪后可表现为寒证、热证。部分流行性感冒患儿为疫毒引动伏邪发病。治疗时当遵循伤寒、温病法则,辨寒热,重视伏邪,兼顾正气。临床常用大青龙汤、柴葛解肌汤、普济消毒饮、甘露消毒丹、达原饮、升降散等方剂,常取佳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小儿 疫毒 寒证 热证 伏邪 正虚 郑启仲
下载PDF
浊邪论治糖尿病肾病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吴玉 彭贵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4期60-62,共3页
糖尿病肾病是临床常见且危害性极大的糖尿病合并症之一。在中医方面,现代医家对其认识并不完全一致。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以及结合临床实践,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浊邪有一定关系。文章从浊邪角度深入阐述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总结... 糖尿病肾病是临床常见且危害性极大的糖尿病合并症之一。在中医方面,现代医家对其认识并不完全一致。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以及结合临床实践,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浊邪有一定关系。文章从浊邪角度深入阐述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总结糖尿病肾病病机为正虚浊伏,并从扶正驱浊进一步阐述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以冀为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一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浊邪 正虚浊伏
下载PDF
从浊毒浅析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海娣 高小静 +4 位作者 徐静 宋闯修 陈慧娟 徐伟超 李国雷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0年第6期6-9,共4页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可引起不同的宫颈病变发生,严重者可变发癌症。此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浊毒蕴结,任带不固为标,肝郁、脾肾亏虚为本,本虚与标实互为因果,相兼为病。湿与浊同根同源,湿轻浊甚,湿盛则浊聚,热与毒同属同类,热微毒重,...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可引起不同的宫颈病变发生,严重者可变发癌症。此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浊毒蕴结,任带不固为标,肝郁、脾肾亏虚为本,本虚与标实互为因果,相兼为病。湿与浊同根同源,湿轻浊甚,湿盛则浊聚,热与毒同属同类,热微毒重,热极则生毒,日久湿邪化浊蕴热变毒,浊毒乃生,蕴结于阴部,内侵胞宫,伤于任带,终致带下异常。以扶正解郁祛邪为治疗法则,扶正以健脾益肾,解郁以条达肝气,祛邪以泄浊祛毒,自拟“益气调肝泄浊方”加减口服,可逆转肝郁脾肾亏虚型宫颈HPV感染,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带下病 浊毒 肝郁脾肾亏虚 浊毒蕴结 扶正解郁祛邪 益气调肝泄浊方
下载PDF
徐云生辨治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经验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继飞 孙继高 +1 位作者 王鸿庆 徐云生(指导)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69-71,共3页
徐云生认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本虚标实为主要病机特点,虚指先天禀赋不足、五脏俱虚,以肾虚为主,实即痰浊、瘀血、气滞,治疗当以扶正祛邪为法,初期祛邪为主,后期补虚为主,补肾贯穿全程。具体辨证以肝肾阴虚、痰湿阻遏、血瘀脉络、肝... 徐云生认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本虚标实为主要病机特点,虚指先天禀赋不足、五脏俱虚,以肾虚为主,实即痰浊、瘀血、气滞,治疗当以扶正祛邪为法,初期祛邪为主,后期补虚为主,补肾贯穿全程。具体辨证以肝肾阴虚、痰湿阻遏、血瘀脉络、肝郁气滞四型为主,分别方选杞菊地黄丸、导痰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丹参饮与加味四物汤、柴胡疏肝散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高脂血症 肾虚 痰浊 瘀血 扶正祛邪 徐云生 名医经验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视域下肿瘤转移态学说的初步构建
12
作者 田建辉 罗斌 +3 位作者 阙祖俊 杨蕴 姚嘉良 李雁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065-2069,共5页
基于中医学“以人为本”和现代医学“抑瘤为主”的理念,梳理中医、西医不同角度对肿瘤转移时空演变规律及生物学特征的研究,从肿瘤细胞与机体免疫动态博弈的角度初步提出中西医结合视域下的肿瘤转移态学说,即转移的形成是体内癌细胞与... 基于中医学“以人为本”和现代医学“抑瘤为主”的理念,梳理中医、西医不同角度对肿瘤转移时空演变规律及生物学特征的研究,从肿瘤细胞与机体免疫动态博弈的角度初步提出中西医结合视域下的肿瘤转移态学说,即转移的形成是体内癌细胞与其周围环境因素随时间-空间动态演变的结果。认为转移态的症状表现具有系统性、转移态的诱发因素具有恒动性、转移态临床结局具有阶段性,据此提出从时空动态变化角度认识转移发生的机制,建立标识转移态的临床与病理模型,揭示转移发生的临界点,从而促进肿瘤转移研究从静态向动态转变,为制定转移防治策略、构建临床肿瘤转移防治新体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转移态 象思维 正虚伏毒 精神-神经-内分泌-免疫轴 中西医结合
原文传递
基于“正虚伏毒”理论浅析肝癌炎-癌转化机制及其论治
13
作者 李柏慧 杜炎远 +2 位作者 蔡柳 马苏苏 郑红刚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4年第6期78-82,共5页
随着肿瘤生物学的研究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慢性炎症与肿瘤发生密不可分。在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导致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的危险因素中,慢性非可控性炎症的发生发展是HCC发生的核心因素... 随着肿瘤生物学的研究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慢性炎症与肿瘤发生密不可分。在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导致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的危险因素中,慢性非可控性炎症的发生发展是HCC发生的核心因素。肝脏在发生非可控性炎症的过程中,其发生的复杂多样的病理变化为肿瘤的发生提供了适宜的微环境。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生以正虚为本,而炎-癌转化能够连续进行则是因为伏毒的潜藏与累积。本文主要以微环境为切入点探讨肝癌炎-癌转化的机制,基于“正虚伏毒”理论探讨肝癌炎-癌转化的中医病机,并结合名老中医朴炳奎教授治疗经验,探讨“扶正培本”与“调气解毒”思想在肝癌炎-癌转化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虚伏毒 炎-癌转化 微环境 肝癌 论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