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troleum Hydrocarbon Degradation Potential of Soil Bacteria Native to the Yellow River Delta 被引量:9
1
作者 WANG Zhen-Yu GAO Dong-Mei +4 位作者 LI Feng-Min ZHAO Jian XIN Yuan-Zheng S. SIMKINS XING Bao-Sha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6期707-716,共10页
The bioremediation potential of bacteria indigenous to soils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in China was evaluated as a treatment option for soil remediation. Petroleum hydrocarbon degraders were isolated from contaminated... The bioremediation potential of bacteria indigenous to soils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in China was evaluated as a treatment option for soil remediation. Petroleum hydrocarbon degraders were isolated from contaminated soil samples from the Yellow River Delta. Four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eight isolates were obtained. The optimal temperature, salinity, pH, and the ratios of C, N, and P (C:N:P) for the maximum biodegradation of diesel oil, crude oil, n-alkanes, and polyaromatic hydrocarbons by indigenous bacteria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kinetics changes in microbial communities were monitored. In general, the mixed microbial consortia demonstrated wider catabolic versatility and faster overall rate of hydrocarbon degradation than individual isolates.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feasibility of biodegradation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by indigenous bacteria for soil remedia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治疗 电位 土壤污染 石油
下载PDF
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a Hydrocarbon Degrading Bacterial Consortium 被引量:7
2
作者 Li Zheng Gu Guizhou +1 位作者 Zhao Chaocheng Zhao Dongfeng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3期15-24,共10页
A hydrocarbon degrading bacterial consortium KO5-2 was isolated from oil-contaminated soil of Karamay in Xinjiang, China, which could remove 56.9% of 10 g/L 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s(TPH) at 30 ℃ after 7 days of i... A hydrocarbon degrading bacterial consortium KO5-2 was isolated from oil-contaminated soil of Karamay in Xinjiang, China, which could remove 56.9% of 10 g/L 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s(TPH) at 30 ℃ after 7 days of incubation, and could also remove 100% of fluorene, 98.93% of phenanthrene and 65.73% of pyrene within 3, 7 and 9 days, respectively. Twelve strains from six different genera were isolated from KO5-2 and only eight ones were able to utilize the TPH. The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hifts in five different carbon sources(including TPH, saturated hydrocarbons, fluorene, phenanthrene and pyrene). The tes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munity compositions of KO5-2 in carbon sources of TPH and saturated hydrocarbons, respectively, were roughly the same, while they were distinctive in the three different carbon sources of PAHs. Rhodococcus sp. and Pseudomonas sp. could survive in the five kinds of carbon sources. Bacillus sp., Sphingomonas sp. and Ochrobactrum sp. likely played key roles in the degradation of saturated hydrocarbons, PAHs and phenanthrene, respectively. This study showed that specific bacterial phylotypes wer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contaminants and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bacterial species, and the medium conditions influenced the biodegradation capacity of the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volved in bioremediation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降解菌 降解特性 社区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微生物群落 结构 石油污染土壤 鞘氨醇单胞菌
下载PDF
Photochemical degradation of crude oil in seawater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桂朋 张莉 +1 位作者 孙晓静 景伟文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64-269,共6页
Photochemical degradation of crude oil in seawater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marine environ- mental protection and is studied in this work. Results showed that petroleum hydrocarbons could be ef- fectively degraded by ... Photochemical degradation of crude oil in seawater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marine environ- mental protection and is studied in this work. Results showed that petroleum hydrocarbons could be ef- fectively degraded by the irradiation of high-pressure mercury light or natural sunlight. Photochemical reaction was controlled by various factors including light source, aquatic medium, heavy metal ion and photo-sensitizer. The rate of photo-degradation was fast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exposure, exhibiting a first-order reaction kinetic behavior. However, after irradiation for a few hours, the concentration of wa- ter-soluble fraction (WSF)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s stabilized. For all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range of the photo-degradation rate is from 0.001 3 to 0.005 7/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降解作用 原油 海水 海洋资源
下载PDF
基因工程菌在石油污染修复中的研究进展与前景 被引量:1
4
作者 宫兆波 郭瑛瑛 +7 位作者 张燕萍 杨永霞 赵增义 刘艳伟 史斌 毕磊 阴永光 宋茂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6,共13页
构建基因工程菌(genetically engineered microorganisms,GEMs)是石油污染生物修复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通过基因编辑、过表达和定向进化等手段改造微生物的石油污染物降解和调控途径,可以提高微生物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污染物降解能力,用... 构建基因工程菌(genetically engineered microorganisms,GEMs)是石油污染生物修复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通过基因编辑、过表达和定向进化等手段改造微生物的石油污染物降解和调控途径,可以提高微生物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污染物降解能力,用于石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监测.本文概述了石油污染物降解基因工程菌的主要构建策略,包括选择和改造宿主菌、改造与优化石油污染物关键酶和代谢通路、开发微生物全细胞传感器和构建基因工程菌的自毁程序.此外,基因工程菌也可用于石油污染的酶修复、微生物菌群修复和细菌-植物联合修复.随着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在降解微生物中的应用,基因工程菌在石油污染修复中展现出良好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物 基因工程菌 微生物修复 合成生物学 降解
下载PDF
复合菌群构建及其石油烃降解特性
5
作者 刘杰 孙先锋 +2 位作者 赵敏 吴蔓莉 韩宇星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2,共6页
为获得高效降解石油烃复合菌群,对实验室保存的菌株进行石油烃降解效果及原油4组分降解能力分析研究,筛选出了4株菌(A1、A3、Y3、Y4),对其进行ITS和16S rRNA分子鉴定,确认4株菌的分类信息,并优化高效降解菌株的复配方式。结果显示:A1属... 为获得高效降解石油烃复合菌群,对实验室保存的菌株进行石油烃降解效果及原油4组分降解能力分析研究,筛选出了4株菌(A1、A3、Y3、Y4),对其进行ITS和16S rRNA分子鉴定,确认4株菌的分类信息,并优化高效降解菌株的复配方式。结果显示:A1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A3属于芽胞杆菌属(Bacillus)、Y3和Y4均为假丝酵母菌属(Candida);A1、A3、Y3、Y4对石油烃的降解率分别为42.27%、40.95%、62.02%、69.84%;其中Y4对烷烃和芳烃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分别为65.71%和23.69%,沥青质降解效果最好的是A1,胶质降解效果最好的是Y3,降解率分别为22.74%和21.22%,A3对各组分降解能力均衡;A1、A3、Y4复合的菌群降解效果最佳,其降解率高达83.11%,相较于单一菌株提高了1.19—2.03倍;A1、A3、Y4的最佳接种量比例为0.9∶0.9∶1.5,其降解率可达88.34%。该研究成功筛选出一种新的高效降解石油烃的菌群,对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于石油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株筛选 复合菌群 石油污染 石油烃降解 响应面
下载PDF
Fenton氧化—微生物法降解土壤中石油烃 被引量:6
6
作者 韩旭 李广云 +2 位作者 尹宁宁 许锐伟 王丽萍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7-242,共6页
以长期被苯系物污染的活性污泥为菌源,采用液相"诱导物-中间产物-目标污染物"驯化模式驯化出专性混合石油降解菌群,并将其用于Fenton氧化—微生物法处理模拟石油污染土壤。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产黄杆菌属(Rhodanobacter)、分... 以长期被苯系物污染的活性污泥为菌源,采用液相"诱导物-中间产物-目标污染物"驯化模式驯化出专性混合石油降解菌群,并将其用于Fenton氧化—微生物法处理模拟石油污染土壤。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产黄杆菌属(Rhodanobacter)、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和根瘤菌属(Rhizobiales)为主导菌属。实验结果表明:接种混合菌群后降解50 d,土样的总石油烃(TPH)去除率较土著菌提高了13.4~20.5百分点;对于TPH含量(w)分别为4%,8%,11%的土样,Fenton氧化的最佳H_2O_2加入量分别为3,4,4 mol/L(Fe^(2+)加入量0.04 mol/L),TPH总去除率分别可达88.8%,65.0%,47.7%,较单独Fenton氧化或单独微生物法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且缩短了降解时间,增加了土壤有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性混合石油降解菌 FENToN氧化 微生物法 石油烃
下载PDF
加油站场地气相抽提(SVE)拖尾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效果研究
7
作者 杨玉敏 张博宇 +1 位作者 崔佳琦 闻建平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134,共12页
针对加油站场地气相抽提(SVE)拖尾污染物组成及其含量,首先利用不同浓度石油烃对活性污泥中石油烃降解微生物进行驯化、富集以及筛选,共分离出7株优质石油烃降解菌;其次利用混合降解菌群进行降解试验,对人工配制模拟石油烃污染土壤(石... 针对加油站场地气相抽提(SVE)拖尾污染物组成及其含量,首先利用不同浓度石油烃对活性污泥中石油烃降解微生物进行驯化、富集以及筛选,共分离出7株优质石油烃降解菌;其次利用混合降解菌群进行降解试验,对人工配制模拟石油烃污染土壤(石油烃初始质量分数约1400μg/g)生物降解180 d后,石油烃降解率大于86%;最后,开展混合降解菌对目标加油站真实污染土壤(石油烃初始质量分数1532.3μg/g)降解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混合菌群将真实污染土壤中石油烃质量分数降至342.6μg/g(230 d),满足美国堪萨斯州风险评估标准(非居民用地石油烃质量分数小于450μg/g),降解率可达7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污染场地 微生物降解菌 场地修复 气相抽提
下载PDF
不同生物修复组合对石油污染的修复效应
8
作者 王宇婷 张天倩 +4 位作者 王军力 王庆芝 张舒畅 何洁 赵欢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6,共8页
为探究不同生物修复组合对土壤石油污染的去除效果,该研究采用室内污染暴露实验,分析了不同生物修复体系对土壤总石油烃的降解率和正构烷烃、多环芳烃2种石油烃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翅碱蓬单独处理组虽表现出一定的石油污染修... 为探究不同生物修复组合对土壤石油污染的去除效果,该研究采用室内污染暴露实验,分析了不同生物修复体系对土壤总石油烃的降解率和正构烷烃、多环芳烃2种石油烃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翅碱蓬单独处理组虽表现出一定的石油污染修复能力,但翅碱蓬+石油降解菌和翅碱蓬+石油降解菌+沙蚕处理组合对土壤总石油烃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12.71%和26.85%,表明联合生物修复可以更好地促进石油烃降解。翅碱蓬+降油细菌+沙蚕处理组中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组分的降解率均高于其他生物修复。多生物联合修复表现出对高碳原子数烷烃和芳烃良好的修复能力。研究结果证实,多生物联合修复组合对土壤石油污染的修复效果优于生物单独处理组,这为利用多生物联合修复组合开展滨海滩涂石油污染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 翅碱蓬 双齿围沙蚕 石油降解菌 生物修复
下载PDF
生物修复技术与复合菌种协同降解石油烃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车其芷 屈楠楠 《化工管理》 2024年第13期88-92,共5页
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材料被人们开发利用,带来了便利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传统的处理石油烃污染物多为物理和化学方法大多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等局限性。而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类技术凭借绿色环保,无二次污染的特点,成为目前治理石油烃... 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材料被人们开发利用,带来了便利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传统的处理石油烃污染物多为物理和化学方法大多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等局限性。而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类技术凭借绿色环保,无二次污染的特点,成为目前治理石油烃类污染物的最佳方案之一。文章从生物修复技术与复合菌种协同降解的设计角度,对石油烃类的危害、代谢机理、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总结并阐述了复合菌种在降解过程中的优势,以及研究进展,为进一步优化提升微生物降解技术在修复降解石油烃类污染物的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 复合菌种 微生物降解 微生物修复技术
下载PDF
5株海洋石油降解菌Halomonas spp.的降解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徐畅 陈超 刘秋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16-20,共5页
从大连新港石油污染海域海底沉积物中分离获得了5株菌株,编号分别为p14、p22、p23、p35和p37。经16S rDNA测序分析,菌株p14、p22、p23、p35和p37分别与Halomonas titanicae BH1^(T)、Halomonas alkaliphila 18bAG^(T)、Halomonas venust... 从大连新港石油污染海域海底沉积物中分离获得了5株菌株,编号分别为p14、p22、p23、p35和p37。经16S rDNA测序分析,菌株p14、p22、p23、p35和p37分别与Halomonas titanicae BH1^(T)、Halomonas alkaliphila 18bAG^(T)、Halomonas venusta DSM 4743^(T)、Halomonas alkaliantarctica CRSS^(T)和Halomonas pacifica DSM 4742^(T)最相似。实验研究其石油降解特性表明:该5株细菌菌株皆可降解石油,降解率分别为31.0%、47.8%、18.6%、3.8%、40.2%,菌株p22石油降解性能最佳,高达47.8%,菌株p37其次,高达40.2%。此外,5株细菌菌株均能降解十二烷、十六烷、蒽、萘、菲和芘,其中,p22、p23对芳烃降解性能更好,p14对芳烃的降解能力最差。菌株p14对烷烃降解能力较强,菌株p35、p37对烷烃降解能力较差。表明5株盐单胞菌菌株具有环境污染修复能力,是潜在的优良降有机污染物降解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细菌 盐单胞菌 石油烃降解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柴油污染土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申春妮 曹小方 +3 位作者 李腾 方祥位 张伟 余咏平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5-153,共9页
利用石油烃降解菌混合菌和紫花苜蓿、高羊茅2种植物对不同浓度柴油污染土进行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室外盆栽对比试验,研究植物修复与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试验中植物种子萌芽率和植物生长状况,采用超声萃取—紫... 利用石油烃降解菌混合菌和紫花苜蓿、高羊茅2种植物对不同浓度柴油污染土进行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室外盆栽对比试验,研究植物修复与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试验中植物种子萌芽率和植物生长状况,采用超声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3种修复方式对柴油污染土的降解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柴油延长了植物种子的萌芽时间;在植物修复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过程中,高羊茅的植物生物量和株高大于紫花苜蓿,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的植物生物量和株高总体上明显高于植物修复;3种修复方式修复柴油污染土的总体降解效果排序为: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高羊茅的修复效果优于紫花苜蓿;柴油污染土的柴油浓度越低,修复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污染土 土壤修复 石油烃降解菌 紫花苜蓿 高羊茅
下载PDF
嗜油菌NY3与土著菌FF生物强化降解石油烃的协同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婧 聂红云 +4 位作者 聂麦茜 王磊 陈丽娇 严寒 林莹莹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3-179,共7页
优良菌与土著菌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影响生物强化降解石油烃效果的关键因素。前期研究发现,嗜油菌NY3生物膜对2 g/L含油废水中石油烃的降解率可保持在83%~95%,处理阶段与恢复阶段生物膜上NY3菌及FF菌的生物量存在此消彼长的变化趋势,本文... 优良菌与土著菌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影响生物强化降解石油烃效果的关键因素。前期研究发现,嗜油菌NY3生物膜对2 g/L含油废水中石油烃的降解率可保持在83%~95%,处理阶段与恢复阶段生物膜上NY3菌及FF菌的生物量存在此消彼长的变化趋势,本文旨在探明该变化趋势的产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NY3菌对长链烷烃(C30~C34)的降解率高于FF菌,FF菌对中长链烷烃(C13~C29)、蒽、菲的降解率高于NY3菌;NY3菌在中性、弱碱性和低盐度环境下对石油烃的降解率高于酸性和高盐度环境,FF菌在中性、弱酸性、高盐度环境下对石油烃的降解率高于碱性和低盐度环境;NY3菌分泌的鼠李糖脂和绿脓菌素可促进FF菌的生长,但FF菌分泌的海藻糖脂可抑制NY3菌的生长。据此可知,NY3菌与FF菌能协同降解石油烃,但因胞外分泌物对NY3菌和FF菌的作用不同,致使NY3菌和FF菌的生物量出现此消彼长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油菌NY3 土著菌FF 石油烃降解 生物强化 协同机理
下载PDF
高效降解菌用于含盐废水生物处理
13
作者 龚小芝 《绿色科技》 2023年第4期108-114,共7页
对含盐污水三级生化进、出水进行分析,确定了污水中生物难降解有机物主要为直链烷烃。从含盐污水生化处理二沉池污泥中优选出三株在3%的盐度下有较高降解能力的菌株,经鉴定,均为芽孢杆菌属。菌株特性测试结果表明:此三株菌有较强的耐盐... 对含盐污水三级生化进、出水进行分析,确定了污水中生物难降解有机物主要为直链烷烃。从含盐污水生化处理二沉池污泥中优选出三株在3%的盐度下有较高降解能力的菌株,经鉴定,均为芽孢杆菌属。菌株特性测试结果表明:此三株菌有较强的耐盐能力,在3.5%盐度下能较快的生长;在30~35℃,pH值7.0~7.5时,此三株菌生长最好。将三株菌混合培养后用于实际废水生物处理,与原生物处理工艺相比:缩短了水力停留时间25%,同时出水的COD比实际排水指标低14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 芽孢杆菌属 原油降解 石油烃 好氧生物膜
下载PDF
生物炭固定化微生物修复石油烃污染研究进展
14
作者 闫首龙 李爽 +1 位作者 陈曦 马会强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3年第9期10-14,26,共6页
生物炭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具有稳定、高效、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在石油烃污染修复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主要介绍了优势降解微生物、生物炭载体、微生物固定化方法及生物炭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修复石油烃污染的影响因素,总结了近年来... 生物炭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具有稳定、高效、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在石油烃污染修复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主要介绍了优势降解微生物、生物炭载体、微生物固定化方法及生物炭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修复石油烃污染的影响因素,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生物炭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修复石油烃污染的应用进展,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污染 优势降解微生物 生物炭 固定化
下载PDF
土壤中石油烃检测方法比较及降解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庆霞 王加宁 +3 位作者 周方园 黄玉杰 霍乾伟 陈贯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194-4201,共8页
通过比较重量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及气相色谱法对石油烃污染土壤原样及石油烃高效降解菌生物修复土壤中石油烃含量进行检测,气相色谱法灵敏度高、准确度高,作为测定污染土壤石油烃含量的方法更为稳定而准确;能定量分析不同碳数石油烃含量... 通过比较重量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及气相色谱法对石油烃污染土壤原样及石油烃高效降解菌生物修复土壤中石油烃含量进行检测,气相色谱法灵敏度高、准确度高,作为测定污染土壤石油烃含量的方法更为稳定而准确;能定量分析不同碳数石油烃含量,有效地反映不同降解阶段土壤微生物修复过程中石油烃的降解情况.对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时的石油烃降解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率与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动力学方程式的相关系数达到0.942,该菌剂的半衰期为29d,符合实验观察到的降解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 检测方法 生物降解 降解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复合功能菌群对于石油烃降解机理及菌群结构研究
16
作者 杨勇 杨庭 +1 位作者 李凤祥 刘忠源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227-3231,3251,共6页
开展了复合功能菌群降解含油固废实验,通过分析二十八烷的降解情况,研究了复合功能菌群对石油烃的降解机理,对降解前后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群落演变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菌群对于石油烃的降解率为81.30%,石油烃在烷烃单加... 开展了复合功能菌群降解含油固废实验,通过分析二十八烷的降解情况,研究了复合功能菌群对石油烃的降解机理,对降解前后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群落演变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菌群对于石油烃的降解率为81.30%,石油烃在烷烃单加氧酶的作用下被氧化为相应的伯醇,伯醇进一步氧化生成酸后进行β-氧化,每次脱掉两个碳生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将烷烃完全分解成CO 2和H 2O。降解过程中,一些兼性好氧菌会逐渐成为优势菌。功能微生物菌群中含有丰富的代谢路径,使得微生物菌群对各种复杂有机物具有高效的降解效果。该研究为复合功能菌群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固废 石油烃降解 降解机理 群落结构演变 代谢途径
下载PDF
厌氧菌群JAC1降解石油烃能力及其群落结构的解析
17
作者 江晓旭 Shahdev Sajnani +2 位作者 傅钰婷 于家率 朱宏飞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利用苯酚诱导获得厌氧菌群JAC1强化去除土壤中的石油烃,对其在厌氧条件下的石油烃降解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最适降解条件为:pH 7.5~8.5,土壤总石油烃(TPH)质量浓度50 mg/kg,NaCl质量分数0.3%,JAC1接菌量0.15 mL/g。厌氧菌群JAC1对石油烃... 利用苯酚诱导获得厌氧菌群JAC1强化去除土壤中的石油烃,对其在厌氧条件下的石油烃降解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最适降解条件为:pH 7.5~8.5,土壤总石油烃(TPH)质量浓度50 mg/kg,NaCl质量分数0.3%,JAC1接菌量0.15 mL/g。厌氧菌群JAC1对石油烃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芳香烃较直链烷烃更难降解,推测部分长链烷烃在降解过程中会分解为短链烷烃后再进行降解。基于土壤宏基因组测序分析可知,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与TPH浓度呈负相关,投加JAC1后土壤中与石油烃降解有关的功能菌群相对丰度呈现出不同程度增高,说明JAC1有助于建立一个高效的微生物降解体系来强化石油烃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降解 石油烃 群落结构 土壤
下载PDF
电活化过硫酸盐氧化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研究
18
作者 钟敏 谢容生 《四川环境》 2023年第5期39-46,共8页
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研究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与重点,但目前的修复方法存在处理成本高、修复时间长、污染物矿化不彻底等问题,本研究采用电活化过硫酸盐氧化技术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通过循环伏安曲线分析验证电活化,考察了pH值、过硫酸... 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研究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与重点,但目前的修复方法存在处理成本高、修复时间长、污染物矿化不彻底等问题,本研究采用电活化过硫酸盐氧化技术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通过循环伏安曲线分析验证电活化,考察了pH值、过硫酸盐浓度、水土比和电场强度对土壤中石油烃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000~27000 mg/kg的浓度范围内,电活化过硫酸盐氧化对石油烃的降解率为83.3%~98.7%,最佳条件为pH=7.0、过硫酸盐初始浓度为1mol/L、水土比1∶2、电场强度1.5V/cm。该方法能够实现土壤石油烃的快速高效修复,为石油烃的降解及有机污染土壤的原位快速修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理论和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污染土壤 电活化 过硫酸盐 修复 氧化降解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高效菌的降解特性 被引量:14
19
作者 徐金兰 黄廷林 +1 位作者 唐智新 肖洲强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0-576,共7页
研究了从陕北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的7株菌SY21、SY22、SY23、SY24、SY42、SY43和SY44的生长特性及其对不同烃类的利用能力及除油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试细菌的生物除油率高,培养13~23h后的活性最高,易于扩大培养;分离菌株均能在石... 研究了从陕北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的7株菌SY21、SY22、SY23、SY24、SY42、SY43和SY44的生长特性及其对不同烃类的利用能力及除油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试细菌的生物除油率高,培养13~23h后的活性最高,易于扩大培养;分离菌株均能在石蜡培养基中生长,表明对中长链的烷烃降解能力高,其中菌株SY22、SY23、SY24、SY42和SY43均能利用几种不同的烃类生长,是土壤生物修复的优选菌株。菌株SY22和SY23最适宜pH值为9.0,菌株SY21和SY42最适宜pH值为7.0;污染强度为1000-1500mg/L、氮源为硝酸铵时,石油烃的降解率最佳;对具有PAH降解能力的SY22、SY42和SY23菌株而言,添加淀粉和葡萄糖碳源,可以提高菌株对原油的降解率。土壤中Fe^2+、Mn^2+的存在对细菌降解石油烃影响不大,但Ni^2+、Co^2+会降低菌株的除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降解菌 石油烃 生物修复 除油因素
下载PDF
生物法处理含油钻井废水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霍丹群 秦力 +3 位作者 肖灵铃 姚伟静 杨丽敏 侯长军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59,共4页
以含油钻井废水原浆为处理对象,研究了生物法处理过程中的相关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氮、磷源是影响钻井废水中石油烃降解的重要因素,最佳氮、磷源及其加入量分别为(NH4)2SO4 100mg/L和KH2PO4 60mg/L。在30-36℃,接种量15%,... 以含油钻井废水原浆为处理对象,研究了生物法处理过程中的相关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氮、磷源是影响钻井废水中石油烃降解的重要因素,最佳氮、磷源及其加入量分别为(NH4)2SO4 100mg/L和KH2PO4 60mg/L。在30-36℃,接种量15%,pH=6~8条件下处理72h后可使钻井废水中的石油烃含量由805.6mg/L下降到17.6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废水 生物法 石油烃 降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