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rowth and maturity of Chiromantes dehaani in the Dazhi River estuary
1
作者 韩莎 管卫兵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CAS 2013年第1期51-65,共15页
Chiromantes dehaani, as one of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intertidal regions of the Yangtze estua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system. To study allometry and maturity in different phases, morphological data had b... Chiromantes dehaani, as one of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intertidal regions of the Yangtze estua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system. To study allometry and maturity in different phases, morphological data had been collected from October in 2009 to September in 2010. Morphologic data such as carapace, cheliped and abdomen were processed by cluster and piecewis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es. Discriminat function and logistic curves were built to determine different phases and sizes at 50% maturity,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eliped width in males and abdomen width in females both presented obvious allometry. The sizes of 50% morphometric maturity occurred at 16.36 mm and 18.22 mm carapace width in males and females, respectively. The life history of mal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while that of females only had two phas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growth rates.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allometry of juvenile males with a break point was detected at 11.78 mm carapace width; carapace width of juvenile and adult females overlapped in a range of 13.04 - 18.64 mm. The crabs attained 50% physiological maturity at the size of 17.50 mm and 17.20 mm for females and males, respectively. For male, the size of morphological maturity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physiological maturity, which was opposite to that of fem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romantes dehaani cheliped ABDOMEN allometric growth morphological maturity physiological maturity
下载PDF
德汉劳绵蟹(Lauridromia dehaani)线粒体基因组测定及短尾下目系统发生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邢雨辉 周豪 +5 位作者 邹永梅 姚文佳 张晨岭 印学晨 邹修文 陈建琴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9-90,共12页
本研究使用高通量测序方法首次获得德汉劳绵蟹(Lauridromia dehaani)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确定其线粒体基因组是一个环状DNA,全长15,755 bp,包含37条基因.通过分析比较德汉劳绵蟹线粒体基因组的tRNA二级结构、蛋白编码基因的碱基组成... 本研究使用高通量测序方法首次获得德汉劳绵蟹(Lauridromia dehaani)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确定其线粒体基因组是一个环状DNA,全长15,755 bp,包含37条基因.通过分析比较德汉劳绵蟹线粒体基因组的tRNA二级结构、蛋白编码基因的碱基组成、起始/终止密码子和选择压力,发现trnS 1缺失DHU臂,这种现象在短尾类线粒体基因组中比较常见;不同功能的蛋白编码基因的碱基组成和选择压力不同;cox 1以不常见的ACG作为起始密码子;在多个基因重排断裂点处有长达32 bp以上的间隔序列(最长达130 bp),借此推断发生基因重排的路径.与短尾下目线粒体基因组的祖先排列顺序相比,德汉劳绵蟹呈现一种新的基因排列模式,涉及nad 6、cob、trnH、trnF、trnS 2和trnT等6条基因的重排.使用蛋白编码基因和rRNA基因的联合数据集进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生成了强健的系统发生树,支持短尾下目的各派及亚派之间的关系:(绵蟹总科,人面蟹总科),(蛙蟹总科,真短尾派).另外,两种绵蟹共享短尾类的线粒体基因组中trnH易位特征,并在系统发生树与人面蟹总科的物种形成姐妹群关系,成为短尾下目的基部分支,再次证明绵蟹归置于短尾下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汉劳绵蟹 线粒体基因组 肢孔派 绵蟹总科
下载PDF
长江口盐沼湿地无齿螳臂相手蟹(Chiromantes dehaani)胃含物特征与取食偏好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元 童春富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059-2066,共8页
无齿螳臂相手蟹(Chiromantes dehaani)是长江口盐沼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物种,其食性及行为特征对区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维系具有重要作用。在崇明北滩盐沼湿地取样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胃含物分析与室内喂食实验,分析了无齿螳臂相手... 无齿螳臂相手蟹(Chiromantes dehaani)是长江口盐沼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物种,其食性及行为特征对区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维系具有重要作用。在崇明北滩盐沼湿地取样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胃含物分析与室内喂食实验,分析了无齿螳臂相手蟹的食性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植物叶片是无齿螳臂相手蟹的主要食物来源,沉积物次之;其对不同叶片的取食量有着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对芦苇嫩叶的取食量最高,占35.7%,对芦苇凋落叶片的取食量最少,占6.8%;不同样地间不同性别无齿螳臂相手蟹的食物组成也有明显的差异;在野外情况下,无齿螳臂相手蟹对植物的取食受其自身体重、壳宽、螯高的影响较大;室内投喂情况下,无齿螳臂相手蟹对新鲜芦苇嫩叶存在明显的取食偏好(P<0.05),其对芦苇嫩叶的取食偏好受其性别的影响较大,而对芦苇凋落叶片的取食偏好受壳宽、体重、螯高的影响较大。无齿螳臂相手蟹的食性具有一定偏好,受食物及其自身生长特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沼湿地 无齿螳臂相手蟹 胃含物 取食偏好
原文传递
长江河口盐沼湿地无齿螳臂相手蟹(Chiromantes dehaani)的种内竞争及其影响因素
4
作者 陈振涛 童春富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228-3233,共6页
无齿螳臂相手蟹(Chiromantes dehaani)是长江口中、高潮滩优势底栖动物之一,其种群行为对长江口盐沼湿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综合多种因子,按照性别、体型大小、温度和空间大小分组,通过室内控制实验,对无齿螳臂相手蟹的种内竞争行为开... 无齿螳臂相手蟹(Chiromantes dehaani)是长江口中、高潮滩优势底栖动物之一,其种群行为对长江口盐沼湿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综合多种因子,按照性别、体型大小、温度和空间大小分组,通过室内控制实验,对无齿螳臂相手蟹的种内竞争行为开展系统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温度与无齿螳臂相手蟹的种内竞争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空间大小与无齿螳臂相手蟹竞争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在相同温度和空间大小下,大体型和雄性无齿螳臂相手蟹竞争更加激烈;温度与体型大小对无齿螳臂相手蟹竞争强度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温度变化对大体型无齿螳臂相手蟹有更重要的影响。不同因子对无齿螳臂相手蟹种内竞争的作用并非相互独立,需要考虑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阈值进行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沼湿地 无齿螳臂相手蟹 长江口 种内竞争
原文传递
长江口滨岸潮滩无齿相手蟹体内重金属元素的时空分布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指示作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丽娜 陈振楼 +1 位作者 许世远 毕春娟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3,共4页
对长江口滨岸带无齿相手蟹体内的重金属元素分析表明:无齿相手蟹体内的Zn、Cr、Ni三种元素季节分布的总体趋势是夏季>春季>秋季。无齿相手蟹对重金属元素的累积也存在着地点间的差异。青龙港、浒浦两地的无齿相手蟹对Cu、Pb、Cr... 对长江口滨岸带无齿相手蟹体内的重金属元素分析表明:无齿相手蟹体内的Zn、Cr、Ni三种元素季节分布的总体趋势是夏季>春季>秋季。无齿相手蟹对重金属元素的累积也存在着地点间的差异。青龙港、浒浦两地的无齿相手蟹对Cu、Pb、Cr、Ni的累积量都很高,东海农场和崇明东滩的无齿相手蟹对Zn的累积量较高。对无齿相手蟹、沉积物、悬浮颗粒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分析表明,无齿相手蟹对重金属Cu有一定的富集能力,适于做长江口滨岸带Cu的指示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重金属 无齿相手蟹 生物富集 指示生物
下载PDF
Zn、Cu和Pb在无齿相手蟹体内的积累和分布 被引量:28
6
作者 孙平跃 王斌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3-47,共5页
以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一种习见的大型底栖动物无齿相手蟹Sesarmdehaani为研究对象,分析了Zn、Cu和Pb在该动物体内的积累和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无齿相手蟹对这3种重金属的积累在不同部位间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在不同样点间差异都... 以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一种习见的大型底栖动物无齿相手蟹Sesarmdehaani为研究对象,分析了Zn、Cu和Pb在该动物体内的积累和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无齿相手蟹对这3种重金属的积累在不同部位间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在不同样点间差异都不显著。动物对Zn和Cu积累能力最强的部位都是鳃,最弱的部位分别是内脏和螯肢。无齿相手蟹各部位对Pb的积累均很低,且对Pb的排泄明显大于吸收。污染评价表明,本研究所有样点的无齿相手蟹均还没有受到Zn、Cu和Pb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 CU PB 体内 重金属 无齿相手蟹 积累 分布 污染评价
下载PDF
非生物因子对底栖动物无齿相手蟹重金属富集量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李丽娜 陈振楼 +1 位作者 许世远 毕春娟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以长江口滨岸滩地生态系统一种常见的大型底栖动物无齿相手蟹(Sesarmadehaani)为研究对象,分析温度、盐度、重金属间相互作用等几个主要非生物因子对无齿相手蟹积累Cu,Zn,Pb,Cr,Ni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无齿相手蟹对Cu,Zn,Cr,Ni的累...  以长江口滨岸滩地生态系统一种常见的大型底栖动物无齿相手蟹(Sesarmadehaani)为研究对象,分析温度、盐度、重金属间相互作用等几个主要非生物因子对无齿相手蟹积累Cu,Zn,Pb,Cr,Ni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无齿相手蟹对Cu,Zn,Cr,Ni的累积量高于其他季节,说明较高的温度有助于动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秋季,无齿相手蟹体内的Pb含量与盐度显著负相关;春季,无齿相手蟹体内的Zn含量与盐度负相关;无齿相手蟹体内累积的Zn-Ni,Pb-Cr之间相关显著,二者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秋季 重金属富集 春季 滩地 温度 季节 大型底栖动物 重金属元素 生态系统
下载PDF
3种不同栖息环境下蟹鳃的超微结构、脂类组成及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佟蕊 成永旭 +4 位作者 吴旭干 邱仁杰 杨筱珍 王春 杨志刚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26-1435,共10页
为了探讨三疣梭子蟹、无齿相手蟹和中华绒螯蟹的鳃与其所处生境的关系,分别采用电镜和生化手段观察比较了3种蟹鳃丝的超微结构,并分析了其总脂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3种蟹鳃丝均具有相似的超微结构,而其鳃中线粒体个数和微绒毛... 为了探讨三疣梭子蟹、无齿相手蟹和中华绒螯蟹的鳃与其所处生境的关系,分别采用电镜和生化手段观察比较了3种蟹鳃丝的超微结构,并分析了其总脂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3种蟹鳃丝均具有相似的超微结构,而其鳃中线粒体个数和微绒毛结构差异显著。中华绒螯蟹前鳃的线粒体个数显著高于其他两者(P<0.05),后鳃中三疣梭子蟹的线粒体个数显著低于其它两者(P<0.05);三疣梭子蟹鳃的微绒毛较其余两者稀疏。3种蟹总脂及脂肪酸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性,其中三疣梭子蟹中甘油三酯(TG)含量最高,前鳃中TG含量高出其余两种蟹3倍以上(P<0.05);无齿相手蟹的胆固醇(Cho)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两者(P<0.05);磷脂(PL)在3种蟹鳃中的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花生四烯酸(ARA)和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在无齿相手蟹鳃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者(P<0.05)。实验结果表明,3种蟹鳃丝超微结构和脂类含量的差异与其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这更利于其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和对环境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中华绒螯蟹 无齿相手蟹 超微结构 总脂 脂肪酸
下载PDF
长江河口湿地不同植被中无齿螳臂相手蟹的分布及其洞穴利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熊李虎 陆健健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9,共9页
无齿螳臂相手蟹(Chiromantes dehaani)是长江河口中、高潮滩的优势底栖动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由于其经济价值较低,所受关注很少。本文调查了相似高程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带、芦苇斑块、菰(Zizania aquatica)植被以及裸地... 无齿螳臂相手蟹(Chiromantes dehaani)是长江河口中、高潮滩的优势底栖动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由于其经济价值较低,所受关注很少。本文调查了相似高程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带、芦苇斑块、菰(Zizania aquatica)植被以及裸地4种生境中无齿螳臂相手蟹的数量分布及其洞穴的利用情况。有植被分布的3种生境间植株密度、植株高度和植物干重生物量(地上部分)差异显著(P<0.001);4种生境间,陷阱桶采样获取的无齿螳臂相手蟹数量分布(P<0.001)和性比(P=0.001)差异显著;裸地区域没有无齿螳臂相手蟹可用的洞穴分布,芦苇带、芦苇斑块和菰植被间无齿螳臂相手蟹可用的洞穴密度(P<0.019)、单位洞穴蟹个体数(P<0.001)差异显著,挖掘洞穴采样获取的无齿螳臂相手蟹密度差异接近显著水平(P=0.067),洞穴占用率(P=0.667)、不同洞穴占用方式频次组成(P>0.05)差异不显著;无齿螳臂相手蟹可利用洞穴密度与植株密度、植物干重生物量显著负相关(P<0.05),而挖掘洞穴采样获取的无齿螳臂相手蟹密度与植株高度(P=0.077)相关性接近显著水平且与洞穴密度(P<0.001)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盐沼植被对无齿螳臂相手蟹的分布和洞穴利用存在影响。而进一步探讨盐沼不同植被对无齿螳臂相手蟹分布的影响,需要先了解无齿螳臂相手蟹在不同植被中分布格局在时间上的变化,并结合无齿螳臂相手蟹在不同植被间的迁移行为以及繁殖周期等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齿螳臂相手蟹 植被 分布 庇护所 盐沼 洞穴
下载PDF
两种消化方法对无齿相手蟹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平跃 王斌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50-554,共5页
生物样品分别经湿灰法和干灰法消化处理后 ,测定其Zn、Cu和Pb的含量 .结果表明 ,不同消化方法对样品中Cu含量的测定没有显著的影响 ,而对Zn和Pb含量的测定都有显著的影响 .湿灰法处理后样品中Zn和Pb含量的测定值均普遍高于干灰法处理后... 生物样品分别经湿灰法和干灰法消化处理后 ,测定其Zn、Cu和Pb的含量 .结果表明 ,不同消化方法对样品中Cu含量的测定没有显著的影响 ,而对Zn和Pb含量的测定都有显著的影响 .湿灰法处理后样品中Zn和Pb含量的测定值均普遍高于干灰法处理后相应的测定值 .根据本研究结果可知 ,测定Cu含量的生物样品可用常规灰化温度进行处理 ,而测定Zn和Pb含量的生物样品宜用低温灰化技术进行处理 .图 6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方法 无齿相手蟹 重金属含量 测定结果 影响 湿灰法消化 干灰法消化
下载PDF
长江口九段沙无齿相手蟹体内重金属含量与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玉平 孙振中 +3 位作者 郝永梅 洪波 戚俊渊 王申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7-100,共4页
以九段沙湿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无齿相手蟹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体内重金属的积累和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其体内重金属含量顺序为Cu>Zn>Cd>Pb>Cr>As>总Hg,其重金属含量存在一定季节差异;对九段沙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分... 以九段沙湿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无齿相手蟹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体内重金属的积累和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其体内重金属含量顺序为Cu>Zn>Cd>Pb>Cr>As>总Hg,其重金属含量存在一定季节差异;对九段沙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分析表明,无齿相手蟹对Cu和Cd有一定的富集能力,适合做九段沙湿地Cu和Cd的指示生物;污染评价表明,本研究中无齿相手蟹均已受到Cu和Pb污染,部分受到Zn、Cd和Cr污染,但未受Hg和As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段沙湿地 重金属 无齿相手蟹 污染评价
下载PDF
无齿相手蟹的幼体发育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丽卿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199-206,共8页
无齿相手蟹的幼体发育经过4个■状幼体和1个大眼幼体期。在水温25~26℃、盐度15、光照度200~300Lx的条件下,从第一期■状幼体出膜到大眼幼体出现历时12d;大眼幼体至第一期幼蟹出现为4~5d。作者观察的无齿相... 无齿相手蟹的幼体发育经过4个■状幼体和1个大眼幼体期。在水温25~26℃、盐度15、光照度200~300Lx的条件下,从第一期■状幼体出膜到大眼幼体出现历时12d;大眼幼体至第一期幼蟹出现为4~5d。作者观察的无齿相手蟹各期幼体的形态与Baba所描述的有些不同,尤其是各期■状幼体第1,2颚足的刚毛数本文结果均分别为不变的10根和4根,且按2、2、3、3和1、1、1、1有规律的排列。本文还对相手蟹属的幼体形态特征进行讨论和简要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齿相手蟹 幼体发育 sou状幼体 大眼幼体
下载PDF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与其它几种同科蟹的同工酶比较 被引量:23
13
作者 许加武 李思发 《水产科技情报》 1996年第4期159-162,共4页
对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天津厚蟹、无齿相手蟹、红螯相手蟹和字纹弓蟹等五种蟹的肌肉、肝进行了6种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五种蟹的同工酶酶谱存在明显的物种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种间同工酶差异与它们的分类地位一致。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天津厚蟹 无齿相手蟹 同功酶
下载PDF
哈氏蜈蚣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丽冉 齐迎菊 田晓轩 《天津中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225-229,共5页
[目的]获取哈氏蜈蚣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方法]应用差速离心以及滚环扩增的方法得到纯度较高的线粒体DNA,采用Illumina HiSeq X Ten技术对扩增得到的哈氏蜈蚣线粒体DNA进行测序,采用从头组装和mapping近缘种的方法拼接组装线粒体基因组... [目的]获取哈氏蜈蚣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方法]应用差速离心以及滚环扩增的方法得到纯度较高的线粒体DNA,采用Illumina HiSeq X Ten技术对扩增得到的哈氏蜈蚣线粒体DNA进行测序,采用从头组装和mapping近缘种的方法拼接组装线粒体基因组,应用MITOS在线注释及与近缘种进行本地注释等方法注释线粒体基因组。[结果]获得14 538 bp哈氏蜈蚣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其共有20个tRNA及13个蛋白基因,2个rRNA(16S rRNA、12S rRNA)。[结论]获取哈氏蜈蚣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可用于药用蜈蚣的资源调查与保护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氏蜈蚣 线粒体基因组 线粒体DNA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滩涂湿地蟹类活动对表层土壤的扰动效应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康宁 廖安邦 +3 位作者 肖孟阳 王钰祺 杨雪姣 刘茂松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6期83-88,共6页
为探究在不同植物群落中的大型底栖动物无齿螳臂相手蟹(Chiromantes dehaani)对滨海滩涂湿地表层土壤的生物扰动效应,在江苏大丰糜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三核心区的滩涂湿地潮坪区,春季末期在潮沟附近的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为探究在不同植物群落中的大型底栖动物无齿螳臂相手蟹(Chiromantes dehaani)对滨海滩涂湿地表层土壤的生物扰动效应,在江苏大丰糜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三核心区的滩涂湿地潮坪区,春季末期在潮沟附近的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群落、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群落、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3个植物群落中,分别设置多蟹围隔区、少蟹围隔区和无围隔区,冬季采集并检测处理后围隔区蟹洞数量、土壤的理化性质及植物生物量等生态指标,分析底栖动物对表层土壤的扰动效应。研究发现:互花米草及白茅群落中土壤总有机碳(TOC)、总氮(TN)含量在多蟹区显著低于少蟹区,蟹丘土壤的TOC及TN含量显著高于多蟹区表层土壤;而在芦苇群落中则相反。互花米草群落多蟹区土壤C/N、白茅群落多蟹区土壤C/N及C/P显著低于少蟹区,芦苇群落不显著。互花米草群落蟹穴数量与植物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相手蟹扰动降低了互花米草及白茅植物群落表层土壤的有机质稳定性,加速碳氮分解,降低表层土壤的碳氮含量,并促进互花米草植物生物量的增长,但对芦苇群落表层土壤扰动的影响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 无齿螳臂相手蟹 生物扰动 蟹丘 土壤因子 植物地上生物量
下载PDF
无齿相手蟹体表刚毛的结构及其功能
16
作者 赖文 陈岑 +3 位作者 叶婷 章赛赛 吕晓露 孔祥东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3期433-438,共6页
对源自钱塘江的无齿相手蟹体表刚毛的结构及其功能进行研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无齿相手蟹足部、颊部、脐部、螯部刚毛结构与形貌进行观察,并对其不同部位刚毛的结构及其对应的功能进行了分析。通过红外吸收光谱(F... 对源自钱塘江的无齿相手蟹体表刚毛的结构及其功能进行研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无齿相手蟹足部、颊部、脐部、螯部刚毛结构与形貌进行观察,并对其不同部位刚毛的结构及其对应的功能进行了分析。通过红外吸收光谱(FT-IR)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无齿相手蟹刚毛的成分和晶相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无齿相手蟹刚毛的主要成分均为无定型结构的甲壳素,但其形态结构差异显著,这与刚毛的感知、防御、清洁等作用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齿相手蟹 刚毛 结构 功能
下载PDF
无齿螳臂相手蟹肌肉组织和鳃组织中DNA的提取及比较研究
17
作者 徐晓燕 《辽宁化工》 CAS 2010年第7期705-707,共3页
对乙醇固定的无齿螳臂相手蟹肌肉组织和鳃组织中提取的DNA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乙醇保存螃蟹组织对螃蟹DNA的保护作用明显,无齿螳臂相手蟹肌肉组织和鳃组织含有的DNA存在差异。
关键词 无齿螳臂相手蟹 肌肉组织 鳃组织 DNA含量
下载PDF
水体Cu^(2+)对无齿相手蟹体内Cu^(2+)分布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崔丽丽 赵云龙 +1 位作者 徐晓倩 秦芬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52-956,共5页
采用生态学单因子梯度试验方法研究水体中不同浓度Cu2+对无齿相手蟹体内Cu2+分布以及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随着水体中Cu2+浓度的升高,蟹外壳、鳃和肝胰腺中Cu2+的含量均随之增加.其中肝胰腺增加最多,鳃次之,外壳最少.当水体中Cu2+浓度... 采用生态学单因子梯度试验方法研究水体中不同浓度Cu2+对无齿相手蟹体内Cu2+分布以及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随着水体中Cu2+浓度的升高,蟹外壳、鳃和肝胰腺中Cu2+的含量均随之增加.其中肝胰腺增加最多,鳃次之,外壳最少.当水体中Cu2+浓度为7.50 mg/L时肝胰腺中Cu2+的含量达到了0.286 4 mg/g,为对照组的8.2倍,是同一Cu2+浓度处理组外壳和鳃的4.3倍和2.3倍.不同浓度的Cu2+对无齿相手蟹的胃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类胰蛋白酶4种消化酶酶活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Cu2+浓度越高,对酶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其中,类胰蛋白酶最为敏感,平均抑制率达到了45.86%.水体中Cu2+浓度仅为0.01 mg/L时,抑制率就已高达32.86%,受抑制的程度也最明显.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体中Cu2+浓度的升高,肝胰腺是无齿相手蟹Cu2+蓄积的重要靶器官,其消化酶活性的变化能灵敏地反映出Cu2+对无齿相手蟹毒性作用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齿相手蟹 铜离子 肝胰腺 外壳 消化酶
原文传递
运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探究中华绒螯蟹与无齿螳臂相手蟹的营养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5
19
作者 俞雅文 徐东坡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92-2099,共8页
为进一步保护中华绒螯蟹栖息地和种质资源,科学评估长江蟹类的营养关系及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在长江靖江、新开沙及狼山沙3 个采集区域的中华绒螯蟹和无齿螳臂相手蟹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并根据δ13C、δ15N 值... 为进一步保护中华绒螯蟹栖息地和种质资源,科学评估长江蟹类的营养关系及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在长江靖江、新开沙及狼山沙3 个采集区域的中华绒螯蟹和无齿螳臂相手蟹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并根据δ13C、δ15N 值分析二者的生态宽幅及营养生态位面积。结果表明: 中华绒螯蟹与无齿螳臂相手蟹的δ13C、δ15N 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中华绒螯蟹的δ13C 值频率分布相对集中在-25. 00‰~ -23. 00‰;无齿螳臂相手蟹的δ13C 值频率分布相对集中在-26. 00‰~ -24. 00‰,表明两种蟹均对某种饵料生物有所偏好,且中华绒螯蟹的δ13C 值频率分布范围大于无齿螳臂相手蟹,表明其食物来源更广。中华绒螯蟹与无齿螳臂相手蟹的营养生态位存在重叠,表明二者存在饵料竞争关系。其中靖江江段两种蟹的营养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表明二者在靖江江段食物竞争最激烈。中华绒螯蟹的δ13C 值变幅( CR) 、δ15N 值变幅( NR) 及营养生态位总面积( Ta) 均大于无齿螳臂相手蟹,说明中华绒螯蟹对于饵料资源的竞争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无齿螳臂相手蟹 碳氮稳定同位素 营养生态位 生态宽幅
原文传递
大治河河口无齿螳臂相手蟹生长和成熟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莎 管卫兵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26,共12页
无齿螳臂相手蟹是长江口潮间带和潮上带的优势种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为探求无齿螳臂相手蟹不同阶段的异速生长和成熟状况,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期间采集样本,通过聚类和分段线性回归等分析方法对雌雄蟹头胸甲、螯、腹部等形态... 无齿螳臂相手蟹是长江口潮间带和潮上带的优势种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为探求无齿螳臂相手蟹不同阶段的异速生长和成熟状况,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期间采集样本,通过聚类和分段线性回归等分析方法对雌雄蟹头胸甲、螯、腹部等形态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区别不同生长阶段的判别函数并用逻辑斯蒂回归估计其50%形态成熟点。结果如下:雌雄蟹50%形态成熟点分别为头胸甲宽18.22mm和16.36mm。雄蟹的螯宽和雌蟹的腹宽均表现出明显的异速生长;根据相对生长率的不同,雄蟹异速生长可分为三个阶段,雌蟹分为2个阶段;不成熟的雄蟹异速生长拐点发生在壳宽11.78mm,不成熟和成熟雌蟹腹部在壳宽13.04~18.64mm范围内重叠。同时研究了50%的生理成熟大小,雌雄成熟大小分别为17.50mm,17.20mm。雄性形态成熟大小小于生理成熟大小,而雌性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齿螳臂相手蟹 腹部 异速生长 形态成熟 生理成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