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平原蒙古栎斑衣蜡蝉的发生及防治
1
作者 张江 张婉莹 +1 位作者 蔡新奇 刘恒泰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78-81,共4页
蒙古栎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社会价值,在河北平原培育蒙古栎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斑衣蜡蝉对蒙古栎危害日趋严重。为促进蒙古栎健康生长和生产推广,本文调查记录了斑衣蜡蝉的危害特点、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发生因素,结合斑... 蒙古栎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社会价值,在河北平原培育蒙古栎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斑衣蜡蝉对蒙古栎危害日趋严重。为促进蒙古栎健康生长和生产推广,本文调查记录了斑衣蜡蝉的危害特点、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发生因素,结合斑衣蜡蝉的生物学特性和以往防治经验,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植物检疫和加强防虫宣传等方面总结了科学防治蒙古栎上斑衣蜡蝉的有效措施,以期为有效防治斑衣蜡蝉和促进蒙古栎健康生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衣蜡蝉 蒙古栎 生物学特性 防治措施 河北平原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斑衣蜡蝉在中国潜在适生区分布的影响
2
作者 杨景林 王涛 +1 位作者 周玉婷 宗世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0-156,共7页
为预防中国常见的园林害虫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对以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为主的园林绿化树种造成危害,结合长期实地调查数据和网络数据库收集的物种分布数据,利用物种分布模型最大熵(MaxEnt)模型,对斑衣蜡蝉在中国历史(19... 为预防中国常见的园林害虫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对以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为主的园林绿化树种造成危害,结合长期实地调查数据和网络数据库收集的物种分布数据,利用物种分布模型最大熵(MaxEnt)模型,对斑衣蜡蝉在中国历史(1971-2000年)和未来4个时间段(2021-2040年,2041-2060年,2061-2080年、2081-2100年)气候场景的适生区进行了预测,通过对比历史和未来时期的预测结果,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斑衣蜡蝉在中国潜在适生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历史气候场景,斑衣蜡蝉的适生区将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且适生概率自东向西逐渐降低;未来气候变化将导致斑衣蜡蝉的适生区逐渐向北迁移,同时中国北方的适生概率逐渐加强,而中部和南部地区的适生概率将逐渐降低。因此,在斑衣蜡蝉防治中,在东部地区应持续加大防治力度,将其种群密度遏制在较低水平;同时也应加强对其他气候适宜地区的主要寄主树种的虫情监测和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衣蜡蝉 气候变化 适生区 最大熵模型
下载PDF
赤潮水体中胶体物质对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赵卫红 崔鑫 +2 位作者 王江涛 季乃云 苗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73-580,共8页
2004年2月9~10日在胶州湾发生的柔弱几内亚藻(Guinardia delicatula)赤潮期间分别在3个典型赤潮站位采集表层水样,利用过滤(0.7μm)和切向超滤(1000Daltons)分离赤潮暴发水体中的胶体物质,分析了不同滤液及截留液的有机碳含量,并将赤潮... 2004年2月9~10日在胶州湾发生的柔弱几内亚藻(Guinardia delicatula)赤潮期间分别在3个典型赤潮站位采集表层水样,利用过滤(0.7μm)和切向超滤(1000Daltons)分离赤潮暴发水体中的胶体物质,分析了不同滤液及截留液的有机碳含量,并将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在<1000Daltons的超滤液及具有不同含量胶体物质(1000Daltons^0.7μm)的截留液中进行培养。结果发现在发生柔弱几内亚藻赤潮期间水体中的溶解有机碳浓度会增加,特别是胶体有机碳浓度会成倍增长;在不同胶体含量海水中培养的赤潮异弯藻的最大生长率μmax和最大生物量Bf与对照组相比会随着胶体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而中肋骨条藻的最大生长率μmax和最大生物量Bf与对照组相比会随着胶体含量增加而显著降低,表明柔弱几内亚藻赤潮水体中的胶体物质对赤潮异弯藻的生长起促进作用,而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起抑制作用。这说明柔弱几内亚藻在增殖过程中所产生的胶体物质具有他感作用,会影响其它微藻的生长,从而可能对柔弱几内亚藻赤潮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弱几内亚藻 赤潮 胶体 赤潮异弯藻 中肋骨条藻
下载PDF
斑衣蜡蝉成虫肠道细菌的鉴定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玉升 陈艳霞 +1 位作者 吕飞 何华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5-498,共4页
斑衣蜡蝉是自然发生于臭椿树和苦楝树的一种重要害虫,也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昆虫资源,分布于山东省、江苏省等地。本研究从自然种群的斑衣蜡蝉成虫肠道环境中分离、纯化、培养,获得细菌4个菌株,分别对其菌体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 斑衣蜡蝉是自然发生于臭椿树和苦楝树的一种重要害虫,也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昆虫资源,分布于山东省、江苏省等地。本研究从自然种群的斑衣蜡蝉成虫肠道环境中分离、纯化、培养,获得细菌4个菌株,分别对其菌体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鉴定结果表明:4个细菌菌株均为兼性厌氧芽孢杆菌,1号菌株为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2号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3号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4号菌株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在斑衣蜡蝉成虫肠道环境中存在的不同细菌之间的数量具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衣蜡蝉 肠道细菌 鉴定
下载PDF
薄叶卷柏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帆 徐康平 +3 位作者 李福双 申健 邹辉 谭桂山 《中南药学》 CAS 2010年第7期496-499,共4页
目的研究薄叶卷柏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法对薄叶卷柏7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利用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薄叶卷柏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4′,7-二羟基二氢黄酮(1)... 目的研究薄叶卷柏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法对薄叶卷柏7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利用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薄叶卷柏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4′,7-二羟基二氢黄酮(1)、4′,5,7-三羟基查尔酮(2)、1,2-二羟基丙醇棕榈酸酯(3)、甘草次酸(4)、木栓烷酮(5)、二氢芹菜素(6)、胡萝卜苷(7)、β-谷甾醇(8)以及十七烷酸(9)。结论其中化合物1~5为首次从卷柏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为首次从薄叶卷柏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叶卷柏 化学成分 二氢黄酮
下载PDF
薄叶卷柏及其变异类型的鉴定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万定荣 陈科力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8-340,共3页
目的对薄叶卷柏及其变异类型进行比较鉴定研究。方法分别采用形态学、解剖学方法研究两者的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及其显微特征;采用薄层色谱、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比较两者的异同。结果薄叶卷柏及其变异类型在形态解剖上存在较小但稳定的差异... 目的对薄叶卷柏及其变异类型进行比较鉴定研究。方法分别采用形态学、解剖学方法研究两者的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及其显微特征;采用薄层色谱、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比较两者的异同。结果薄叶卷柏及其变异类型在形态解剖上存在较小但稳定的差异;其茎的显微构造极为特殊(有气室、横桥、多体中柱等特征);两者薄层色谱与近红外二阶导数光谱也略有不同。结论研究结果为其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鉴定依据;其变异类型宜作为薄叶卷柏的一个变种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叶巷柏 变异类型 鉴定
下载PDF
山西轮藻属新植物 被引量:4
7
作者 凌元洁 谢树莲 邱丽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50-355,共6页
本文报道采自山西省的轮藻属植物2个新种,运城轮藻Chara yunchengensis,拟灰色轮藻C.pseudocanescens和3个中国新记录,阿尔泰轮藻C.altaica,豪威轮藻C.howeana,味美轮藻簇毛变种C.delicatula var.
关键词 轮藻属 新种 山西
下载PDF
娇柔塔胞藻脂溶性化合物抗植物病原菌活性及成分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江红霞 周晓杨 +1 位作者 雷梦云 孔祥会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8-91,共4页
从娇柔塔胞藻中提取粗脂,并经硅胶柱层析将粗脂分离成石油醚洗脱组分(非极性脂)、苯洗脱组分(弱极性脂)和乙醇洗脱组分(强极性脂),并对粗脂和3种洗脱组分进行了抗3种植物病原菌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粗脂对3种病原菌都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从娇柔塔胞藻中提取粗脂,并经硅胶柱层析将粗脂分离成石油醚洗脱组分(非极性脂)、苯洗脱组分(弱极性脂)和乙醇洗脱组分(强极性脂),并对粗脂和3种洗脱组分进行了抗3种植物病原菌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粗脂对3种病原菌都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中石油醚洗脱组分在脂溶性化合物中含量最高,但无抗菌活性;苯洗脱组分含量最少,但抗菌活性最强。对3种洗脱组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石油醚洗脱组分以烷烃类化合物为主;苯洗脱组分成分较复杂,但以1-丙氧基、2-丙醇的含量最高;乙醇洗脱组分富含脂肪酸成分。娇柔塔胞藻的抗菌活性是其脂溶性化合物中各种化学成分相互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娇柔塔胞藻 植物病原菌 粗脂 洗脱组分 抗菌活性
下载PDF
斑衣蜡蝉在葡萄上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华普 张怡 +1 位作者 马成斌 王国珍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29,33,共5页
斑衣蜡蝉是一种危害多种林木和果树的重要刺吸性害虫,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越南、韩国、印度和美国等地。该虫在经济林木中最喜危害葡萄,目前在宁夏地区随着转换寄主,现已扩散到了部分葡萄园,成为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的重要虫害之一。... 斑衣蜡蝉是一种危害多种林木和果树的重要刺吸性害虫,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越南、韩国、印度和美国等地。该虫在经济林木中最喜危害葡萄,目前在宁夏地区随着转换寄主,现已扩散到了部分葡萄园,成为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的重要虫害之一。为全面了解其研究进展,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关于斑衣蜡蝉的寄主植物、形态特征、危害状况、发生规律、生活习性、诱发因素及防治措施等研究现状,以期为防治该虫,寻求进一步研究方向及探讨新的防治途径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斑衣蜡蝉 为害特点 防治措施
下载PDF
薄叶卷柏总黄酮的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桥玉 郭群 万军梅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88-90,共3页
建立了一种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薄叶卷柏中总黄酮的工艺。通过静态、动态吸附及解吸试验,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主要指标考察各因素对纯化工艺的影响。优选的纯化工艺为:以D-101型大孔树脂为吸附剂,上样液质量浓度3.910mg·m L-1,上样流速... 建立了一种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薄叶卷柏中总黄酮的工艺。通过静态、动态吸附及解吸试验,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主要指标考察各因素对纯化工艺的影响。优选的纯化工艺为:以D-101型大孔树脂为吸附剂,上样液质量浓度3.910mg·m L-1,上样流速为2BV/h,最佳上样量为19.55mg·m L-1,水洗至洗脱液无色,再以6BV50%乙醇洗脱总黄酮,洗脱流速为3BV/h。所得提取物中总黄酮纯度达70.55%,收率为87.04%。该优选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薄叶卷柏总黄酮的纯化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叶卷柏 大孔吸附树脂 总黄酮 纯化工艺
下载PDF
水环境中海水小球藻和塔胞藻对苯并[k]荧蒽致毒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洪斌 成群 +3 位作者 谢冰倩 高力 丁浚哲 韩秉言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7期36-40,共5页
以2种海洋微藻的生长量、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为检测指标,研究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塔胞藻(Pyramidomonas delicatula)对苯并[k]荧蒽的致毒胁迫的生理响应,揭示出多环芳烃化合... 以2种海洋微藻的生长量、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为检测指标,研究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塔胞藻(Pyramidomonas delicatula)对苯并[k]荧蒽的致毒胁迫的生理响应,揭示出多环芳烃化合物对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性。结果显示,苯并[k]荧蒽对2种海洋微藻生长都存在抑制作用,海水小球藻的抑制率最高达62%,并存在剂量效应;适当浓度的苯并[k]荧蒽对塔胞藻生长有短时刺激作用,高浓度的苯并[k]荧蒽对塔胞藻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最大抑制率达到89%。添加固定浓度(9μg/L)苯并[k]荧蒽处理2种微藻,海水小球藻体内ACP活性至72 h达最大值,与对照组相比,增加32%,塔胞藻48 h达到最大,升高105%;AKP活性变化趋势与ACP活性基本一致;海水小球藻CAT活性至72 h达到最大值,是对照组的2.3倍,塔胞藻CAT活性至48 h即达最高,为对照组的2.5倍;2种微藻MDA含量随着苯并[k]荧蒽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海水小球藻和塔胞藻在72 h MDA含量分别升高73%、81%;苯并[k]荧蒽对海洋微藻的致毒效应存在种属差异,对塔胞藻的致毒效应大于海水小球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k]荧蒽 海水小球藻(Chlorellavulgaris) 塔胞藻(Pyramidomonasdelicatula) 致毒胁迫效应
下载PDF
福建爬管藻属的研究
12
作者 郑怡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4期85-89,共5页
本文报道了产于福建沿岸的爬管藻属的一个新变种即赫伦伯爬管藻裸节片变种Herposiphonia hollenbergii var.interrupta var.nov.和一个中国新纪录即柔细爬管藻H.delicatula Hollenberg.
关键词 爬管藻属 变种 柔细爬管藻 仙莱目
下载PDF
爬管藻属生殖器官形态发育的研究
13
作者 郑怡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2期73-77,共5页
本文报道了柔细爬管藻(Herposiphonia delicatula)四分孢子囊、精子囊群枝、果胞系和囊果的发育以及二列爬管藻(H.subdistichia)叶状爬管藻(H.fissidentoides)囊果被的结构。本研究材料采自福建省晋江县永宁海区。采用连续石蜡切片及压... 本文报道了柔细爬管藻(Herposiphonia delicatula)四分孢子囊、精子囊群枝、果胞系和囊果的发育以及二列爬管藻(H.subdistichia)叶状爬管藻(H.fissidentoides)囊果被的结构。本研究材料采自福建省晋江县永宁海区。采用连续石蜡切片及压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柔细爬管藻生殖器官的发育与松节藻科中其它属的种类大致相同,但其囊果被的结构和育性毛丝体的形态与其它属的种类有所差异,其成熟囊果的囊果被是单层的,二列爬管藻和叶状爬管藻囊果被也是单层的。因此,囊果被的层数和育性毛丝体的形态,可作为松节藻科系统分类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管藻 生殖器官 红藻门 仙菜目
下载PDF
斑衣蜡蝉若虫寄生蜂地理种群遗传差异及早期快速检测 被引量:4
14
作者 辛蓓 Atif MANZOOR +1 位作者 曹亮明 王小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8-228,共11页
【目的】明确不同地理种群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若虫寄生蜂种群遗传差异,实现若虫被寄生早期的快速准确检测,以评估其对斑衣蜡蝉种群的控制作用。【方法】利用DNA条形码技术获得不同地理种群斑衣蜡蝉若虫寄生蜂COI和28S rDNA序列... 【目的】明确不同地理种群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若虫寄生蜂种群遗传差异,实现若虫被寄生早期的快速准确检测,以评估其对斑衣蜡蝉种群的控制作用。【方法】利用DNA条形码技术获得不同地理种群斑衣蜡蝉若虫寄生蜂COI和28S rDNA序列,利用K2P模型计算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以邻接(neighbor-joining,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基于COI序列设计种特异性PCR(SS-PCR)引物,利用SS-PCR对斑衣蜡蝉若虫DNA进行扩增,测定其体内是否有中华螯蜂Dryinus sinicus寄生;利用目测法观察和PCR扩增测定寄生蜂对不同采样点斑衣蜡蝉若虫的寄生率。【结果】经鉴定,不同地理种群斑衣蜡蝉若虫寄生蜂为中华螯蜂,该寄生蜂COI序列共检测到16个单倍型,28S rDNA序列共检测到4个单倍型。不同地理种群间中华螯蜂遗传距离在0.00691~0.01310之间。邻接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不同地理种群中华螯蜂均聚于一枝。基于COI序列设计的SS-PCR引物对中华螯蜂成虫、幼虫均具有良好的扩增效果,最低检测阈值为0.000005 ng/μL DNA。利用SS-PCR测定中华螯蜂对各采样点斑衣蜡蝉若虫的寄生率为22.54%~60.00%,显著高于目测统计的结果(5.63%~36.98%)。【结论】不同中华螯蜂地理种群间遗传差异较小;SS-PCR引物可用于不同地区中华螯蜂对斑衣蜡蝉早期寄生率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衣蜡蝉 中华螯蜂 地理种群 DNA条形码 种特异性PCR 寄生率
下载PDF
樗鸡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薛公达 原思通 王智民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从樗鸡 (LycormadelicatulaWhite)体中分离制备两种吲哚类生物碱 ,并鉴定其结构。 方法 :用溶剂和离子交换柱进行提取和纯化 ,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制备 ,用光谱法 (1H NMR ,13C NMR ,1H 1HCOSY ,MS ,DEPT)和化学方法对其进... 目的 :从樗鸡 (LycormadelicatulaWhite)体中分离制备两种吲哚类生物碱 ,并鉴定其结构。 方法 :用溶剂和离子交换柱进行提取和纯化 ,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制备 ,用光谱法 (1H NMR ,13C NMR ,1H 1HCOSY ,MS ,DEPT)和化学方法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两种生物碱 ,经鉴定其结构分别为 β 育亨宾和阿马里新。 结论 :两种生物碱在本种昆虫体中均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樗鸡 β-育亨宾 阿马里新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塔胞藻及海水小球藻对草甘膦致毒胁迫的生理应答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密 郑贝贝 +2 位作者 苏金丽 宋秀梅 王洪斌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41-544,共4页
为提示农药污染对水环境破坏,揭示海洋微藻类作为环境毒理学评价指标的潜在应用,研究了塔胞藻、海水小球藻的生长及叶绿素a合成对除草剂草甘膦的致毒胁迫生理应答。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前3d,在试验质量浓度范围内,草甘膦对塔胞藻生长均无... 为提示农药污染对水环境破坏,揭示海洋微藻类作为环境毒理学评价指标的潜在应用,研究了塔胞藻、海水小球藻的生长及叶绿素a合成对除草剂草甘膦的致毒胁迫生理应答。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前3d,在试验质量浓度范围内,草甘膦对塔胞藻生长均无抑制作用,塔胞藻对10μL的草甘膦呈致毒兴奋效应,最高值出现在第3d,比对照组高39%;自第4d开始,草甘膦对塔胞藻呈明显抑制作用,并呈明显的剂量关系,抑制作用在80μL试验组、培养至7d时达最高,试验组生物量为对照组的47%;草甘膦对海水小球藻的致毒胁迫作用明显强于对塔胞藻,培养第2d开始就表现出明显致毒胁迫效应,随草甘膦的质量浓度增加及培养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增强,增强趋势非常明显,培养至第7d,10、20、40、60、80μL试验组生物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7.4%、24.6%、23.7%、21.9%和13%。草甘膦对塔胞藻、海水小球藻叶绿素a含量均表现抑制效应,最小值出现在80μL试验组,叶绿素a的含量仅为对照组的24.3%和7.54%,对海水小球藻的致毒胁迫效应远大于塔胞藻。表明海水小球藻可作为检测水域环境草甘膦污染的毒理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塔胞藻 海水小球藻 致毒胁迫 生理应答
下载PDF
衡水湖湿地八种园林树木斑衣蜡蝉发生状况调查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晓超 彭吉栋 武大勇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9期2110-2113,共4页
调查了衡水湖湿地北堤4个样方地8种园林树木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的发生状况。结果显示斑衣蜡蝉在柽柳和臭椿树上的发生状况显著大于其他园林树木;而白蜡树、垂柳和白杨树有虫株率为0;斑衣蜡蝉在臭椿树上的发生更倾向于树干... 调查了衡水湖湿地北堤4个样方地8种园林树木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的发生状况。结果显示斑衣蜡蝉在柽柳和臭椿树上的发生状况显著大于其他园林树木;而白蜡树、垂柳和白杨树有虫株率为0;斑衣蜡蝉在臭椿树上的发生更倾向于树干的基部(0~1 m),然而柽柳斑衣蜡蝉倾向于发生在1~2 m的树干段上;不同样方地之间臭椿树胸径和臭椿树上斑衣蜡蝉的发生状况没有明显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 园林树木 发生状况 臭椿树 衡水湖湿地
下载PDF
3种蜡蝉雄性生殖系统形态比较(半翅目:蜡蝉总科)
18
作者 林江 张雅林 王应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5-130,共6页
【目的】研究蜡蝉雄性生殖系统的整体结构,以发现更多的分类特征,为其所属类群乃至蜡蝉总科的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Leica MZ125解剖镜下,对缘蛾蜡蝉(Salurnis marginella(Guérin-Menev-ille))、八点广翅蜡蝉(Ric... 【目的】研究蜡蝉雄性生殖系统的整体结构,以发现更多的分类特征,为其所属类群乃至蜡蝉总科的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Leica MZ125解剖镜下,对缘蛾蜡蝉(Salurnis marginella(Guérin-Menev-ille))、八点广翅蜡蝉(Ricania speculum(Walker))及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White))3种蜡蝉的雄性生殖系统进行解剖观察,应用QImaging Retica 2000R CCD数码相机进行照相,并对3种蜡蝉的雄性内生殖器官进行比较研究。【结果】3种蜡蝉的雄性生殖系统的形态结构基本一致,射精管端部膨大,生殖附腺发达,但每侧精巢内精巢小管的数目因种类不同而具明显差异,八点广翅蜡蝉12根,缘蛾蜡蝉和斑衣蜡蝉均为6根;八点广翅蜡蝉和斑衣蜡蝉的贮精囊外周被以薄膜,而缘蛾蜡蝉的贮精囊则无薄膜包被。【结论】缘蛾蜡蝉与八点广翅蜡蝉的雄性生殖系统结构较为相似,其2个精巢相互分开,而斑衣蜡蝉的2个精巢相向包被在同一薄膜之中,这表明雄性生殖系统在蜡蝉总科系统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翅目 蜡蝉总科 缘蛾蜡蝉 八点广翅蜡蝉 斑衣蜡蝉 雄性生殖系统
下载PDF
薄叶卷柏内生真菌Clonostachys rogersoniana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彭伟伟 旷敏 +4 位作者 许立 郑雨婷 桑子焕 秦思雨 邹振兴 《中南药学》 CAS 2022年第9期1963-1968,共6页
目的研究薄叶卷柏内生真菌Clonostachys rogersoniana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色谱技术分离纯化Clonostachys rogersoniana的大米发酵产物,运用HR-ESI-MS、NMR等技... 目的研究薄叶卷柏内生真菌Clonostachys rogersoniana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色谱技术分离纯化Clonostachys rogersoniana的大米发酵产物,运用HR-ESI-MS、NMR等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评价所有单体化合物对4种临床常见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粪肠球菌Enterobacter faecali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的抗菌活性。结果从Clonostachys rogersoniana大米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indole-3-acetic acid(1)、N-acetyltryptamine(2)、(1S,3S)-1-methyl-2,3,4,9-tetrahydro-1H-pyrido[3,4-b]indole-3-carboxylic acid(3)、(1R,3S)-1-methyl-2,3,4,9-tetrahydro-1H-pyrido[3,4-b]indole-3-carboxylic acid(4)、4-methoxyphenylacetic acid(5)、4-hydroxybenzoic acid(6)、hydroquinone(7)、4-hydroxyphenylacetic acid(8)、clonostachydiol(9)、2,3-dihydroxypropyl pentadecanoate(10)和daucosterol(11)。体外抗菌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3和4对Staphylococcus aureus具有中等抑制活性,MIC值分别为16和8μg·mL^(-1)。结论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叶卷柏 内生真菌 Clonostachys rogersoniana 次生代谢产物 抗菌活性
下载PDF
斑衣蜡蝉雌性生殖系统超微结构
20
作者 刘佳宁 秦道正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25-1135,共11页
【目的】明确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雌成虫生殖系统整体形态及超微结构特征,为蜡蝉总科昆虫分类及系统发育探讨提供更多形态学证据。【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斑衣蜡蝉雌成虫生殖系统整体形态和各主要器官的超... 【目的】明确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雌成虫生殖系统整体形态及超微结构特征,为蜡蝉总科昆虫分类及系统发育探讨提供更多形态学证据。【方法】采用光学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斑衣蜡蝉雌成虫生殖系统整体形态和各主要器官的超微结构。【结果】斑衣蜡蝉雌成虫生殖系统主要包括1对卵巢、1个中输卵管、1个交配囊、1个交配囊管、1个前阴道、1个后阴道、1个受精囊、1个受精管和2根受精囊附腺。卵巢为端滋式,由14根卵巢小管组成,卵室由固有膜、滤泡细胞和卵细胞组成,卵巢小管中的滋养细胞清晰可见;中输卵管位于前阴道基部,由中输卵管腔、上皮细胞、肌肉鞘和基膜组成;交配囊膨大呈圆球状,囊壁由上皮细胞、肌肉层和基膜组成;交配囊管呈圆柱状,连接交配囊和后阴道,由肌肉鞘、上皮细胞层和管腔组成;前、后阴道超微结构相似,主要由肌肉鞘、基膜、上皮细胞和管腔组成,但后阴道上皮细胞细胞核周围存在分泌颗粒,且管腔内有大量微绒毛,而前阴道壁内包含有大量囊泡结构;受精管从中输卵管末端延伸至受精囊,由基膜、厚层肌肉鞘和管腔组成;受精囊为受精管近末端略膨大的囊状结构,由肌肉鞘、基膜、上皮细胞和囊腔构成;雌性受精囊附腺着生于受精囊末端,为均匀的螺旋管状,主要由肌肉层、上皮细胞层和附腺中心管腔组成。【结论】斑衣蜡蝉雌性生殖系统与已报道的蜡蝉总科其他类群的雌性生殖系统结构相似,但卵巢小管数目有差异;蝉亚目中不同总科雌成虫雌性附腺与受精囊附腺的形态特征存在明显区别;斑衣蜡蝉雌性生殖系统超微结构与叶蝉总科和沫蝉总科昆虫也存在部分差异。这些差异是否可以作为头喙亚目高级阶元的划分依据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蝉科 斑衣蜡蝉 雌性生殖系统 形态 超微结构 透射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