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宜勇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4,共8页
新时代以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破解了许多历史性难题,取得了许多历史性成就,形成了许多历史性的经验。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基础和... 新时代以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破解了许多历史性难题,取得了许多历史性成就,形成了许多历史性的经验。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加强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中求进 以进促稳 先立后破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在永恒的过程中——论“五四”新文学变革的文化模式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普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2-171,共10页
文学的变革,不是"断裂",而是对此前传统文学再阐释。这种再阐释即对原文化形态的策略性误读。为了变革当前的文学,而从传统中寻找符合需要的资源,对其进行"再阐释"的现象,本文称之为"汲古求新"的文学变... 文学的变革,不是"断裂",而是对此前传统文学再阐释。这种再阐释即对原文化形态的策略性误读。为了变革当前的文学,而从传统中寻找符合需要的资源,对其进行"再阐释"的现象,本文称之为"汲古求新"的文学变革模式。这种模式常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隔代遗传",即越过离当前变革最近的一段历史,上溯到更早的历史传统中的资源和根据,以反抗和否定当前要变革的现实;一是"同情弱者",即寻求传统中处于弱势和边缘地位的资源,以抗拒和否定当前正统的文学势力。"五四"新文学的变革往往遵循着这样的模式。"汲古求新"的变革模式隐含着面对中西文化传统时"五四"新文学家们显在姿态与潜在心态的歧异与对冲、矛盾与统一、相反与相成的复杂情况。具有普遍性的这种文化模式,也表明任何革命都不是彻底的断裂,而是永远处在"藕断丝连"的过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汲古求新 “五四”新文学 文化模式
下载PDF
张载“心解”诠释学的理论特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泉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5-19,共5页
张载的哲学思想具有原创性,通过文献分析与比较论证,对张载独特的诠释学思想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张载的诠释思想集中体现为"心解"二字,"心解"具体表现为"濯去旧见以求新意"的诠释目的,张载以"濯旧求... 张载的哲学思想具有原创性,通过文献分析与比较论证,对张载独特的诠释学思想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张载的诠释思想集中体现为"心解"二字,"心解"具体表现为"濯去旧见以求新意"的诠释目的,张载以"濯旧求新"的模式实现对孔孟之说的传承,他从观书和求理两个角度强调了求新的必要性,"开昏蒙"是求新的直接目的,朱熹对张载这一诠释目的十分推崇,多次阐释这一思想;张载以"心解则求义自明"为诠释原则,他认为心有"天心""地心"之别,其中"人心"是张载心论的主体,具有德性之心与知觉之心的二重含义,"心解"中的"解"是"心"的知觉能力,合"德生之知"与"见闻之知"才能"求义自明",通过"德性之知"收摄"见闻之知"形成"自诚明",强调宏阔的"天人合一"宇宙意识,建构细密的"致知穷理"的知识理性;以"心解"为基础,共同指向张载"为往圣继绝学"的治学理念与人生抱负,可见他的"心解"诠释学既是一种认知性的理论,又是一种指向个体自我修身的实践理论,其从继承性、创造性、延展性方面提升了孔孟以来的儒家文化,更是在身心实践上对圣贤意志的体贴与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心解” 诠释学 朱熹 求义自明 濯旧求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