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嘎·洛桑赤列先生与都兰血渭6号墓出土的木牌
1
作者 许新国 格桑本 夏毛措(译) 《攀登(藏文版)》 2024年第2期86-92,共7页
都兰血渭6号墓位于青藏高原东北方向柴达木盆地东南部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乡境内,此论文中主要阐述了都兰血渭6号墓出土的木牍的内容和东嘎·洛桑赤列先生对其解释的情况。并将6号墓的墓形与西藏吐蕃王朝时期墓... 都兰血渭6号墓位于青藏高原东北方向柴达木盆地东南部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乡境内,此论文中主要阐述了都兰血渭6号墓出土的木牍的内容和东嘎·洛桑赤列先生对其解释的情况。并将6号墓的墓形与西藏吐蕃王朝时期墓葬坟土、墓室等形制进行比较和详细的介绍,略述其对吐蕃考古学提出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王朝时期的墓 都兰血渭6号 木牍 石室墓 洞室墓
下载PDF
吐蕃时期历代赞普陵墓数量及其名称探析
2
作者 尕藏本 《攀登(藏文版)》 2023年第3期48-59,共12页
陵墓是历史的反映,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俗和文化。对吐蕃历代赞普的陵墓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勾勒藏族古代丧葬习俗和历史轮廓。依据藏文古籍文献记载及现有研究成果,在系统梳理吐蕃时期44位赞普陵墓的数量及其名称时,发现其中天座... 陵墓是历史的反映,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俗和文化。对吐蕃历代赞普的陵墓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勾勒藏族古代丧葬习俗和历史轮廓。依据藏文古籍文献记载及现有研究成果,在系统梳理吐蕃时期44位赞普陵墓的数量及其名称时,发现其中天座七王、地贤六王和德字八王等21位赞普未立墓建陵。另外23座陵墓中有7座未命名或名称不详,其余16座赞普的陵墓名称在藏文古籍文献中有明确的记载,而且这些陵墓名称的命名方式主要是通过墓主赞普生前的名讳、去世后所建陵墓的性质、选址、随葬品的多少、陵墓外部格局、内部结构及装饰颜色等特征来命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时期 赞普陵墓 陵墓名称 墓葬制度
下载PDF
关于都兰县热水乡血渭一号大墓的族属与年代
3
作者 许新国(著) 叶西卓玛(译) 《攀登(藏文版)》 2023年第3期107-114,共8页
热水墓群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乡境内,1982年考古发现并得名。学术界对于青海都兰热水墓群之热水乡血渭一号大墓的族属与年代的研究一直存在争议。通过热水乡血渭一号墓的科学发掘,确认该墓为热水墓群发现结构最完... 热水墓群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乡境内,1982年考古发现并得名。学术界对于青海都兰热水墓群之热水乡血渭一号大墓的族属与年代的研究一直存在争议。通过热水乡血渭一号墓的科学发掘,确认该墓为热水墓群发现结构最完整、体系最清晰、墓室最复杂的高等级墓葬,是热水墓群墓葬考古研究的重要发现。其中第2号陪葬墓中出土的古藏文木简残件、壁画、彩棺等信息表明,该大墓的族属应为吐蕃,关于木简上文字的内容与年代等,有待进一步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兰热水一号墓 考古研究 族属 吐蕃
下载PDF
吐蕃塔形墓的起源与原始塔葬 被引量:2
4
作者 夏吾卡先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141-145,共5页
文章通过吐蕃塔形墓考古材料的分类研究,把各类吐蕃塔形墓划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不同的阶段。文化形态上,早期塔形墓是由原始苯教的丧葬文化发展而来;晚期则深受佛教文化影响。
关键词 吐蕃 塔形墓 塔葬
下载PDF
都兰吐蕃三号墓鹿与鹰文化内涵的解读 被引量:3
5
作者 德吉措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2-87,共6页
上世纪90年代都兰吐蕃墓葬群的发掘是我国考古工作的重大成果之一。而墓葬群所处地势和出土文物所折射出的鹿与鹰文化现象,为研究吐蕃古代苯教及丧葬仪轨提供了新的依据。通过以苯教中鹿与鹰文化现象着手,以考古资料为旁证,探讨苯教与... 上世纪90年代都兰吐蕃墓葬群的发掘是我国考古工作的重大成果之一。而墓葬群所处地势和出土文物所折射出的鹿与鹰文化现象,为研究吐蕃古代苯教及丧葬仪轨提供了新的依据。通过以苯教中鹿与鹰文化现象着手,以考古资料为旁证,探讨苯教与周边地区广泛盛行的萨满教之间的交流互动关系,可显现藏区民间信仰中的鹿与鹰文化现象,并可体现都兰吐蕃三号墓主人的丧葬规格依据了具有鹿与鹰文化为特征的隆重而规范的苯教仪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兰吐蕃三号墓 苯教丧葬仪轨 鹿的文化内涵 鹰的文化内涵
下载PDF
青海都兰吐蕃唐墓包金银饰的科学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海涛 周双林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9-75,共7页
青海都兰位于古丝绸之路南道上,都兰吐蕃墓葬群出土了为数不少的隋唐时期金银器及饰物,其中一件"粟特银包金神袛人物连珠牌饰银丝腰带"牌饰上的人物具有典型的粟特特征,这对于研究中西方文化交流,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但很多... 青海都兰位于古丝绸之路南道上,都兰吐蕃墓葬群出土了为数不少的隋唐时期金银器及饰物,其中一件"粟特银包金神袛人物连珠牌饰银丝腰带"牌饰上的人物具有典型的粟特特征,这对于研究中西方文化交流,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但很多包金银饰片出土时腐蚀严重需要进行保护处理和相关的科学研究。为此,通过电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对工艺类似腰带牌饰的样品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为包金银器饰物,包金层为金银合金,而银本体腐蚀严重,腐蚀产物主要是氯化银,这与环境的高含盐量有关,分析结果可为吐蕃墓出土文物的研究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都兰 吐蕃唐墓 包金银器 科学分析
下载PDF
青海都兰县哇沿水库古代墓葬2014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11
7
作者 胡晓军 +22 位作者 陈海清 张建林 席琳 梁官锦(发掘) 刘林(发掘/绘图) 李冀源(发掘) 石晶(发掘) 张皋光(发掘) 刘泽阳(发掘) 金鹏(发掘) 辛峰(发掘) 陶建国(发掘) 毛兰生(发掘) 谢文辉(发掘) 金鹏(绘图) 石 晶(照相) 陈践践(释文) 格西喜饶丹代尔(释文) 陈靓(鉴定) 王树芝(鉴定) 胡松梅(鉴定) 杨苗苗(鉴定) 李冀源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0-50,共21页
哇沿水库坝址位于青海省都兰县热水乡扎麻日村东南约2公里处,为配合哇沿水库的建设,2014年4~9月,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合作,发掘了库区内的25座墓葬、5座殉马坑。这批墓葬虽盗扰严重,但出土文物依然丰富。墓葬形制... 哇沿水库坝址位于青海省都兰县热水乡扎麻日村东南约2公里处,为配合哇沿水库的建设,2014年4~9月,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合作,发掘了库区内的25座墓葬、5座殉马坑。这批墓葬虽盗扰严重,但出土文物依然丰富。墓葬形制、葬俗、殉牲方式及随葬品特点均体现出吐蕃文化因素的特征,为研究这一时期都兰地区的历史、吐蕃王国疆域变迁及唐、蕃文化的交流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兰县 哇沿水库 吐蕃时期 墓葬
下载PDF
青海新见非科学出土奢华艺术品:吐蕃统治区域的伊朗图像 被引量:11
8
作者 康马泰 李思飞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22,共7页
近年来,青海都兰警方追缴了大批被盗的精美文物,目前这些文物大部分收藏在都兰县博物馆和青海藏文化博物馆,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藏存于中国境内外的公共与私人收藏中。2018年警方在都兰的一次行动中缴获了数目可观的金银器,尽管目前尚无法... 近年来,青海都兰警方追缴了大批被盗的精美文物,目前这些文物大部分收藏在都兰县博物馆和青海藏文化博物馆,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藏存于中国境内外的公共与私人收藏中。2018年警方在都兰的一次行动中缴获了数目可观的金银器,尽管目前尚无法确定被盗掘墓葬的精确位置,但基本可以认为这些文物大部分来自青海湖西南几公里处都兰县热水墓群遗址。本文主要讨论这些文物中最富有意趣的刻画有异域人物形象的金银器和装饰有伊朗纹样的纺织品,后者大部分属于类型学上所谓的"赞丹尼奇"(Zandaniji)织物。虽然这些奢华艺术品并非来自科学考古发掘,但对其图像学的研究无疑可为判定其年代和来源地提供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吐蕃王朝、吐谷浑与中亚(尤其是粟特)的交往与联系,从而更好地定位吐蕃王朝在隋唐时期丝绸之路上所担当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兰吐蕃墓 金银器 伊朗图像 “赞丹尼奇”织物 粟特艺术
下载PDF
树木年轮在青海西部地区吐谷浑与吐蕃墓葬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9
作者 肖永明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7-63,共7页
本文以树木年轮的定年结果为依据,将近年来都兰热水、德令哈等地所发现和发掘的一批墓葬分为吐谷浑时期和吐蕃时期,根据墓葬形制的渊源关系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墓葬的族属进行了分析,认为封土堆中有无梯形石砌边框是区分海西地区吐蕃时期... 本文以树木年轮的定年结果为依据,将近年来都兰热水、德令哈等地所发现和发掘的一批墓葬分为吐谷浑时期和吐蕃时期,根据墓葬形制的渊源关系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墓葬的族属进行了分析,认为封土堆中有无梯形石砌边框是区分海西地区吐蕃时期外来吐蕃人与被征服的吐谷浑人墓葬的重要标志。由此推断都兰热水墓主人的主体应属于外来吐蕃人,而德令哈一带吐蕃时期的墓主人主体属于被征服后的吐谷浑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西部 树木年轮 吐谷浑 吐蕃 墓葬族属
下载PDF
都兰热水2018血渭1号墓出土银制印章考辨 被引量:3
10
作者 阿顿·华多太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30,共5页
文章通过分析敦煌藏文文献中出现的吐蕃时期印章印模的形制和风格,以学界对2018血渭1号墓的树轮测年结果为基础,结合藏文古籍尤其是敦煌藏文文献《吐蕃大事记》中有关甥(侄)阿夏王(■)的记载,对该银制印章的主人身份、身世及其由来等问... 文章通过分析敦煌藏文文献中出现的吐蕃时期印章印模的形制和风格,以学界对2018血渭1号墓的树轮测年结果为基础,结合藏文古籍尤其是敦煌藏文文献《吐蕃大事记》中有关甥(侄)阿夏王(■)的记载,对该银制印章的主人身份、身世及其由来等问题进行了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8血渭1号墓 印章 甥阿夏王 吐蕃 历史
下载PDF
都兰吐蕃三号墓石刻考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恰嘎.旦正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F0003,共5页
都兰吐蕃三号墓石刻中的"谢乌"是古代藏族之姓氏名称,"伦谢乌"是对吐蕃政权的军政大事有过重大功勋的谢乌氏重臣,吐蕃政权为了纪念和感恩他的丰功伟绩,在他行使职权之地都兰境内建墓立碑。
关键词 吐蕃陵墓 石刻文献 谢乌重臣
下载PDF
都兰古墓等出土的“太阳鸟”解析——与柳春诚先生商榷 被引量:2
12
作者 三木才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9-72,共4页
本文通过对都兰大墓中出土的"唐代银质太阳鸟"等文物图案的解读和分析,辩驳卡约先民崇拜"太阳"及"太阳鸟"的论点。提出了卡约先民是古羌人的观点,同时提出了图案中的"太阳鸟"实为"鹏"... 本文通过对都兰大墓中出土的"唐代银质太阳鸟"等文物图案的解读和分析,辩驳卡约先民崇拜"太阳"及"太阳鸟"的论点。提出了卡约先民是古羌人的观点,同时提出了图案中的"太阳鸟"实为"鹏"的观点。由此推断都古墓是吐蕃赞普之墓,而不是吐谷浑之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苯教 “鹏”创世 赞普墓
下载PDF
都兰热水M23号墓出土的古藏文胛骨试读 被引量:2
13
作者 阿顿·华多太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69-72,共4页
受青海省考古所的委托,笔者对都兰热水M23号墓出土的古藏文胛骨进行了研究解读。通过分析该古藏文胛骨的字体和书写风格、字音的点符和句符以及特殊术语等诸多特点,和文本中出现的五个人物姓名为主要线索,对于该古藏文胛骨的出处年代做... 受青海省考古所的委托,笔者对都兰热水M23号墓出土的古藏文胛骨进行了研究解读。通过分析该古藏文胛骨的字体和书写风格、字音的点符和句符以及特殊术语等诸多特点,和文本中出现的五个人物姓名为主要线索,对于该古藏文胛骨的出处年代做出了初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兰古墓 古藏文 胛骨 吐蕃
下载PDF
唐风蕃韵:乌兰泉沟一号墓前室壁画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建军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2-178,共17页
青海乌兰县泉沟一号墓前室为砖室,四壁绘有壁画,其东壁上“面部涂赭”、身佩“虎韔豹韬”之仪卫和“牵一匹枣红骏马空鞍以待宾客”的人物以及其他三位人物和三匹“空鞍之马”所表现应是“仪仗人马”,共同组成了墓主人的“送葬仪仗队”,... 青海乌兰县泉沟一号墓前室为砖室,四壁绘有壁画,其东壁上“面部涂赭”、身佩“虎韔豹韬”之仪卫和“牵一匹枣红骏马空鞍以待宾客”的人物以及其他三位人物和三匹“空鞍之马”所表现应是“仪仗人马”,共同组成了墓主人的“送葬仪仗队”,在他们的仪仗相送下墓主人由前室进入了后室。南壁的乐舞图是墓主人生前生活娱乐场景的模拟,图像模式与唐代长安地区相仿,具有与唐墓壁画中乐舞图像同样的意义。北壁根据残存的图像判断所画内容应为狩猎图,其中壁画中残存的豹子显示了墓主人身份的高贵,而它的艺术意趣与图像风格是在中亚波斯文化的影响之中。青海乌兰泉沟一号墓作为青藏高原首次发现的吐蕃时期壁画墓,其前室壁画内容中所展现的“唐风蕃韵”折射出“丝绸之路”青海道的特殊内涵,反映了当时多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以及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沟一号墓 前室壁画 吐蕃时代 文化交流 多元一体
下载PDF
青海都兰吐蕃墓葬群的文化蕴含及法律保护
15
作者 刘国宁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7-151,共5页
在人地关系和民族文化认同危机的背景下,青海省都兰吐蕃墓葬群面临的盗掘现象十分严重,虽然省文物和公安部门也多次采取措施严厉打击盗墓活动,并于2005年成立了"吐蕃文化保护中心",但由于人们的法律意识淡薄,相关法律不完善,... 在人地关系和民族文化认同危机的背景下,青海省都兰吐蕃墓葬群面临的盗掘现象十分严重,虽然省文物和公安部门也多次采取措施严厉打击盗墓活动,并于2005年成立了"吐蕃文化保护中心",但由于人们的法律意识淡薄,相关法律不完善,加之资金等种种原因,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我们应当充分认识我省都兰吐蕃墓葬群的文化价值,完善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健全法律保护体系,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及科学研究,做好对我省都兰吐蕃墓葬群的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兰吐蕃墓葬群 文化蕴含 法律保护
下载PDF
甘青地区唐代墓道殉马及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夏艳平 裴宇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7-144,共8页
甘青地区唐代墓道殉马现象从公元7世纪中晚延续到9世纪末,具有鲜明的特征,可认为是辨识唐代吐谷浑文化遗存的重要线索。甘青地区与该习俗相关墓葬间的共性,可能是吐谷浑人的传统习俗,而差异应与吐谷浑人在甘青两地面临不同自然环境、文... 甘青地区唐代墓道殉马现象从公元7世纪中晚延续到9世纪末,具有鲜明的特征,可认为是辨识唐代吐谷浑文化遗存的重要线索。甘青地区与该习俗相关墓葬间的共性,可能是吐谷浑人的传统习俗,而差异应与吐谷浑人在甘青两地面临不同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时所做出的选择有关。殉马多寡基本上与墓主人的身份、等级相对应,但无明显的性别指向性。至于该习俗的来源,可能是吐谷浑人在其旧俗的基础上受到吐蕃整马殉葬习俗的影响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地区 唐代 墓道殉马 鲜卑习俗 吐蕃习俗
原文传递
青海都兰县哈日赛墓地2019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2
17
作者 夏艳平(执笔/拍摄) 肖永明(执笔/拍摄) +7 位作者 蔡林海(执笔/拍摄) 高志伟 石晶 张杲光 郭婧 刘林(绘) 周冰(绘) 裴宇(绘) 《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4-77,F0002,共25页
2019年在哈日赛墓地清理7座公元7世纪中叶至9世纪末的墓葬,以“甲”字形竖穴土坑墓为主,部分有殉牲坑。保存完整的棺木均呈梯形,仰身直肢葬,有裹头、毁器等习俗;所见彩绘棺、风帽等具鲜明特色。墓地包含有汉、羌、鲜卑(吐谷浑)、吐蕃等... 2019年在哈日赛墓地清理7座公元7世纪中叶至9世纪末的墓葬,以“甲”字形竖穴土坑墓为主,部分有殉牲坑。保存完整的棺木均呈梯形,仰身直肢葬,有裹头、毁器等习俗;所见彩绘棺、风帽等具鲜明特色。墓地包含有汉、羌、鲜卑(吐谷浑)、吐蕃等多种文化因素,反映了该地区长期的民族融合及密切的人群交流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都兰县 哈日赛墓地 偏洞室墓 竖穴土坑墓 吐蕃时期
原文传递
肃南大长岭墓主为西突厥可汗阿史那俀子考
18
作者 王万平 杨富学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4,184,共12页
肃南大长岭墓葬为隋唐时期的少数民族墓葬。由于墓葬清理时未发现墓碑和墓志,而该墓呈现出吐蕃、吐谷浑、突厥和汉族等多民族文化特征,所以学界对该墓葬的民族属性一直众说纷纭,形成“吐蕃说”和“突厥说”等多种观点。唐代的肃南一带... 肃南大长岭墓葬为隋唐时期的少数民族墓葬。由于墓葬清理时未发现墓碑和墓志,而该墓呈现出吐蕃、吐谷浑、突厥和汉族等多民族文化特征,所以学界对该墓葬的民族属性一直众说纷纭,形成“吐蕃说”和“突厥说”等多种观点。唐代的肃南一带为吐蕃、吐谷浑聚居区,非突厥文化流行区,但墓葬所出文物很多具有明显突厥文化因素,尤其墓内所出八把刀有可能代表西突厥的八姓;十支箭可能代表西突厥的十部,故而推测墓主有可能为逃至河西走廊吐谷浑聚居区的西突厥首领。综观突厥汗国历史,最符合这一条件的是西突厥可汗阿史那俀子,此人长期与吐蕃联手袭扰唐朝,被吐蕃册封为掌管西突厥十部的“十姓可汗”,与唐朝所册封的突厥“兴昔亡可汗”相颉颃。700年,阿史那俀子袭扰碎叶,失败后不知所终,最有可能的去处就是投奔吐蕃,寄籍吐谷浑,卒后由当地深受吐蕃与汉文化影响的吐谷浑人瘗埋。殉葬品规格很高,却被草草瘗埋,且周边没有陪葬墓,墓道面向东方,这些条件特别符合流亡君主的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长岭墓地 西突厥 阿史那俀子 吐蕃 吐谷浑 汉文化
原文传递
跨度为2332年的考古树轮年表的建立与夏塔图墓葬定年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树芝 邵雪梅 +1 位作者 许新国 肖永明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0-86,共7页
利用树木年轮分析可以判定过去人类文化遗存的年代,对过去气候(包括温度、降水)和环境进行重建和研究,而且还能对碳十四年代进行校正。树轮年表越长,其利用潜力越大。因此我们必须尽可能建立能延伸到史前的树轮年表。
关键词 考古学 吐蕃墓 木材 古代浮动树轮年表 年代 活树树轮年表
原文传递
西藏札达县皮央·东嘎果扎墓地和卡基墓地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帅 杨锋 +5 位作者 王文波 夏吾卡先 卢引科(图) 范梁思哲(图) 徐海伦(图) 卢素文(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7-43,F0002,共18页
2018年在果扎和卡基墓地清理了5座墓葬,均为带竖穴墓道的洞室墓,采用捡骨二次葬俗,并用动物殉葬,出土陶(泥)器、铁器、铜器、金器、石器、蚀花玛瑙珠等遗物。墓葬的年代为公元1~4世纪,对构建该区域墓葬的年代框架和文化序列,研究西藏西... 2018年在果扎和卡基墓地清理了5座墓葬,均为带竖穴墓道的洞室墓,采用捡骨二次葬俗,并用动物殉葬,出土陶(泥)器、铁器、铜器、金器、石器、蚀花玛瑙珠等遗物。墓葬的年代为公元1~4世纪,对构建该区域墓葬的年代框架和文化序列,研究西藏西部早期社会与文明的发展进程及“象雄文明”的内涵和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札达县 果扎墓地 卡基墓地 洞室墓 前吐蕃时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