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林甑皮岩新石器时代遗址居民的龋病 被引量:15
1
作者 朱芳武 卢为善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71-273,共3页
作者对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桂林甑皮岩遗址出土的16例龋病作了观察。这批遗存的人骨材料的患龋率为93.75%,龋均为6.07。该遗址居民患龋病的普遍性及严重性远大于同时代的居民及现代居民。
关键词 龋病 甑皮岩遗址 新石器时代
下载PDF
新石器时期人类牙齿疾病的观察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龚怡 李金陆 杨圣辉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新石器时期人类牙齿疾病在该组标本的患病情况、好发部位,探讨其发病特点及与经济类型的关系,提高对龋病、根尖周炎、牙周炎在古代人类发病规律的认识。方法选取新石器时期人类单个牙齿602颗、上下颌骨固定牙齿1259颗...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新石器时期人类牙齿疾病在该组标本的患病情况、好发部位,探讨其发病特点及与经济类型的关系,提高对龋病、根尖周炎、牙周炎在古代人类发病规律的认识。方法选取新石器时期人类单个牙齿602颗、上下颌骨固定牙齿1259颗进行观察、分析研究。结果新石器时期人类龋齿患病率4.88%;龋坏好发牙位多见于第三磨牙;龋坏好发牙面多见于近远中邻面。根尖周炎患病率是9.8%。牙周炎患病率是3.67%。结论新石器时期人类龋齿患病率与当时的混合型经济类型有关;牙颌负担重造成创伤咬合,可引起龋病、根尖周炎、牙周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牙周病 根尖周病 新石器时期人类
下载PDF
广西顶蛳山遗址人骨的龋齿病理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佩琪 李法军 王明辉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3-405,共13页
顶蛳山遗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保存了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以及大量的古人类骨骼遗存。本文主要从龋齿研究入手,对顶蛳山二、三期文化(8-7 ka BP)中大于15岁的169个体的2737枚恒齿进行了观察。分别统计了龋齿等级和个... 顶蛳山遗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保存了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以及大量的古人类骨骼遗存。本文主要从龋齿研究入手,对顶蛳山二、三期文化(8-7 ka BP)中大于15岁的169个体的2737枚恒齿进行了观察。分别统计了龋齿等级和个体和牙齿患龋率以评估人群患龋情况,进而分析顶蛳山遗址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并探讨了食物构成、饮食行为与社会经济等。统计结果表明,顶蛳山遗址人群的个体和牙齿患龋率都较高。患龋率在两性、葬式、年龄段间都存在差异,女性患龋程度要高于男性;不同葬式之间差异也显著,随着年龄的增长患龋的比例和程度也随之加深。通过与其他8组新石器时代国内遗址人群的个体和牙齿患龋率的对比,我们看到包含顶蛳山在内的三组华南渔猎采集遗址的个体和牙齿患龋率都要高于其他遗址,农业遗址的人群要低于华南遗址的患龋率,而混合经济遗址的患龋率最低。龋齿的出现与人类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关系密切。据此,我们推测顶蛳山及其他两组华南遗址的高患龋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关系密切,但这与一般所认为的农业的出现没有联系。三组遗址都是以渔猎采集主导的社会经济形态,并且这时期农业并未传播至华南地区。因此我们的分析表明高患龋率与农业并没有必然联系,而华南地区当时人群所食用的碳水化合物可能源于当地的块茎类和含蔗糖类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蛳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早期 口腔健康 龋齿 饮食结构
下载PDF
中国新石器时代龋病与生业经济关系研究
4
作者 冉智宇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0-120,共11页
前言农业的起源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这种全新的食物生产方式使单位土地上产出的食物总量大大提高,有效促进了定居的普及、人口的增长和剩余资料的积累,对人类社会的后期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变革也因此被称为“农业革命”... 前言农业的起源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这种全新的食物生产方式使单位土地上产出的食物总量大大提高,有效促进了定居的普及、人口的增长和剩余资料的积累,对人类社会的后期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变革也因此被称为“农业革命”。然而,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农业也被认为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中,龋病便是与之相关的代表性疾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龋病 生业经济 社会复杂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