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带拟鲹qRT-PCR内参基因筛选及验证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杰锋 王焕 +3 位作者 李步苏 曾祥辉 柳淑芳 庄志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7-115,共9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是研究基因表达的一种广泛使用且有效的方法,选用黄带拟鲹(Pseudocaranx dentex)合适的内参基因,是qRT-PCR技术获得该物种基因表达可靠结果的关键。本研究首先测定了9个常用内参基因(β-actin、RPL13、EF-1α、...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是研究基因表达的一种广泛使用且有效的方法,选用黄带拟鲹(Pseudocaranx dentex)合适的内参基因,是qRT-PCR技术获得该物种基因表达可靠结果的关键。本研究首先测定了9个常用内参基因(β-actin、RPL13、EF-1α、GAPDH、HPRT、PPIA、β2M、TUB和PP2A)在黄带拟鲹成鱼组织中的表达丰度;同时,利用BestKeeper、NormFinder、geNorm和RefFinder 4种模型预测了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发现其表达稳定性排序为RPL13>EF-1α>PP2A>HPRT>PPIA>TUB>β2M>β-actin>GAPDH。进一步通过定量检测目标基因myod1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验证上述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研究发现,RPL13和EF-1α单独或联合作为黄带拟鲹qRT-PCR内参基因,可显著提高目标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结果表明,RPL13和EF-1α可作为黄带拟鲹不同组织q RT-PCR分析的内参基因。同时,也证实了并不是管家基因的表达在所有物种中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筛选适宜的内参基因。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黄带拟鲹功能基因表达特征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撑,有望适用于其他鲹科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带拟鲹 QRT-PCR 内参基因 稳定性
下载PDF
盐度对黄鲷胚胎发育及早期仔鱼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5
2
作者 施兆鸿 夏连军 +4 位作者 王建钢 陆建学 赵荣兴 王海平 谢立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9-602,共4页
The effect of salinity on embryo and early larva development of Dentex tumiforns was discussed. Floating forms of egg in different salinities, optimal salinity for embryonic development and early larva growth was stud... The effect of salinity on embryo and early larva development of Dentex tumiforns was discussed. Floating forms of egg in different salinities, optimal salinity for embryonic development and early larva growth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1. In immobile condition, all eggs sank at salinity of 32.0, most of eggs suspended in the middle of water at 34.0, and all eggs floated on the surface when salinity above 36.0. 2. Eggs did not hatch out at salinity of below 10.0 or above 60.0 and the death time of egg gradually moved up with increase or decline of salinity. Eggs hatched out at salinity range of 15.0 and 50.0,including abnormal larva. There was indistinct difference in speed of embryonic development (about 36-40h) within the salinity of 15.0 and 50.0. However the salinity had a great effect on larval survival after hatching and abnormal r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hatching rate and salinity variation showed parabola but abnormal rate showed inverted parabola. The hatching rate was 81%-86% and abnormal rate of yolk sac larva was 27%-30% in suitable salinities of 27.0-(39.0). The hatching rate was 89%-91% and abnormal rate was 13%-16% in optimal salinities of 33.0-36.0. The oil ball of abnormal larva wa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or front position. With increased extent of salinity, spondyle of larva bended and number of larva with arrhythmia increased.3. The optimal salinities were 30.0-35.0 based on SAI. The test with SAI showed that SAI of early larvae was 41.25-47.53 at salinities of 30.0-35.0, the yolk and oil ball of 7-8 days larva was completely absorbed with a survival rate of 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鲷 盐度 胚胎发育 仔鱼 生长
下载PDF
黄鲷胚胎及卵黄囊仔鱼的形态发育 被引量:14
3
作者 夏连军 施兆鸿 +3 位作者 王建钢 陆建学 赵荣兴 谢立峰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3-540,共8页
对人工暂养1周年的野生黄鲷[Dentex tumifrons(Temminck et Schlegel)]进行注射催产激素,成功完成黄鲷的人工繁殖、孵化并培育出黄鲷幼鱼.通过对人工催产所获得的黄鲷受精卵胚胎发育、卵黄囊仔鱼形态发育全过程进行观察,研究其胚胎发育... 对人工暂养1周年的野生黄鲷[Dentex tumifrons(Temminck et Schlegel)]进行注射催产激素,成功完成黄鲷的人工繁殖、孵化并培育出黄鲷幼鱼.通过对人工催产所获得的黄鲷受精卵胚胎发育、卵黄囊仔鱼形态发育全过程进行观察,研究其胚胎发育特征.结果表明:(1)黄鲷受精卵和初孵仔鱼比其他鲷科鱼类的略小,受精卵径为0.834~0.998 mm、油球直径为0.184~0.198 mm、初孵仔鱼全长2.25 mm.(2)在水温(19.5±0.5)℃、盐度34.0条件下,受精卵经36~40 h孵化出仔鱼.(3)3日龄仔鱼消化道开通,但还不能摄食;4日龄仔鱼下颌能自如活动并摄取食物,仔鱼卵黄吸收完毕进入外源营养和内源营养混合期.(4)7日龄仔鱼油球完全吸收,仔鱼进入外源性营养期.(5)仔鱼在4日龄若未能摄食到食物则在8~9日龄开始死亡.文中还就黄鲷胚胎和卵黄囊仔鱼与同科鱼类真鲷、黑鲷的区别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鲷 胚胎 卵黄囊仔鱼 形态发育
下载PDF
黄鲷仔鱼饥饿试验及不可逆点的确定 被引量:33
4
作者 夏连军 施兆鸿 陆建学 《海洋渔业》 CSCD 2004年第4期286-290,共5页
利用人工孵化得到的黄鲷初孵仔鱼 ,在水温 2 2± 1℃、盐度 31.0条件下 ,进行黄鲷仔鱼饥饿试验和确定仔鱼的初次摄食饥饿不可逆点 (PNR)。通过观察发现 :黄鲷仔鱼孵化后第 4天开始摄食外部食物 ,幼体发育进入外源营养和内源营养混... 利用人工孵化得到的黄鲷初孵仔鱼 ,在水温 2 2± 1℃、盐度 31.0条件下 ,进行黄鲷仔鱼饥饿试验和确定仔鱼的初次摄食饥饿不可逆点 (PNR)。通过观察发现 :黄鲷仔鱼孵化后第 4天开始摄食外部食物 ,幼体发育进入外源营养和内源营养混合期。此时仔鱼卵黄虽已耗尽 ,但油球仍继续吸收 ,混合营养期仅为 3d。黄鲷仔鱼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其油球吸收完毕即孵出后的第 7天。当初次摄食率降至最高初次摄食率 5 0 %时 ,仔鱼进入不可逆期 ,不可逆点出现在仔鱼孵出后第 8~ 9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鲷 仔鱼 饥饿试验 不可逆点 人工繁殖
下载PDF
温度对黄鲷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夏连军 施兆鸿 +7 位作者 王建钢 陆建学 赵荣兴 黄宁宇 来琦芳 么宗利 楼宝 辛俭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3-168,共6页
研究了孵化水温对黄鲷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6~26℃范围内,黄鲷胚胎都能孵出仔鱼,孵化速度随水温上升而加快。其中18~22℃是黄鲷胚胎孵化的最适温度,孵化率最高,20℃时达89%,畸形率最低;受精卵42min细胞开始分裂,3h30... 研究了孵化水温对黄鲷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6~26℃范围内,黄鲷胚胎都能孵出仔鱼,孵化速度随水温上升而加快。其中18~22℃是黄鲷胚胎孵化的最适温度,孵化率最高,20℃时达89%,畸形率最低;受精卵42min细胞开始分裂,3h30min为多细胞期,7h为囊胚期,22h胚孔关闭,37h仔鱼开始孵出,孵出仔鱼健壮活泼。当水温高于26℃或低于16℃时,黄鲷胚胎不能孵出仔鱼;水温低于14℃时胚胎发育停止于高囊胚,12h后受精卵开始变浊死亡;水温高于28℃时,胚胎发育至多细胞期,胚盘聚合死亡。黄鲷胚胎发育的有效积温为422.2~483.6(h·℃)。黄鲷发育的阈温度为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鲷 胚胎 发育 仔鱼 温度
下载PDF
南海黄鲷性腺发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施兆鸿 王建钢 +2 位作者 高露姣 谢营梁 夏连军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3-359,共7页
本文采用常规的生物学调查方法并取黄鲷性腺做石蜡切片,用显微镜观察黄鲷的性腺发育,进行组织学研究.其结果表明,南海黄鲷精巢可分成6期,精巢5期的成熟度指数为1.62%~2.71%,平均值为1.99%.雌性生殖细胞可见5个时相,卵巢... 本文采用常规的生物学调查方法并取黄鲷性腺做石蜡切片,用显微镜观察黄鲷的性腺发育,进行组织学研究.其结果表明,南海黄鲷精巢可分成6期,精巢5期的成熟度指数为1.62%~2.71%,平均值为1.99%.雌性生殖细胞可见5个时相,卵巢发育也相应分成6期,卵巢5期时的成熟度指数为8.90%~13.90%,平均值为9.45%.南海黄鲷的繁殖期在11月至翌年的4月,繁殖高峰在12月至3月,黄鲷的产卵类型属于在同一繁殖季节中多次产卵类型.本文还对黄鲷的雌雄同体现象、繁殖力、繁殖时间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 黄鲷 性腺发育 南海
下载PDF
养殖黄鲷繁殖特性及诱导产卵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施兆鸿 夏连军 +2 位作者 王建钢 陆建学 罗海忠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3-257,共5页
初步研究了黄鲷(Dentex tumifrons)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繁殖生物学特性,以及诱导产卵.根据养殖记录并辅以鳞片的年轮鉴定,可催产的初次性成熟最小雌性黄鲷为2龄,体长14 cm,体重110 g.按体长区分,20 cm以下的黄鲷雌雄比为1∶0.15; 20 cm... 初步研究了黄鲷(Dentex tumifrons)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繁殖生物学特性,以及诱导产卵.根据养殖记录并辅以鳞片的年轮鉴定,可催产的初次性成熟最小雌性黄鲷为2龄,体长14 cm,体重110 g.按体长区分,20 cm以下的黄鲷雌雄比为1∶0.15; 20 cm以上的黄鲷雌雄比为1∶0.45.每年有二个产卵期分别在3~5月和11月.黄鲷属卵巢发育不同步、分批产卵类型鱼类.黄鲷每个产卵季节的个体怀卵量为5 400-27 000粒,平均15 000粒左右.经催产后产出的黄鲷受精卵平均卵径886 μm,平均油球径184 μm.受精后围卵周隙约16 μm.在水温20.0~22.0 ℃、盐度34的条件下,历时36 h 40 min完成胚胎发育,孵化出仔鱼.在养殖条件下,对3龄以上的黄鲷亲鱼进行人工繁殖比较适宜,诱导产卵的成功率较高.用15 μg+5 mg/kg的LHRH-A2+DOM能有效地催产Ⅵ期性腺黄鲷产卵.水温等环境因子的改变能使黄鲷春季产卵比自然海区的黄鲷提前1~2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鲷 繁殖特性 诱导产卵
下载PDF
黄带拟鲹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姜燕 柳学周 +3 位作者 崔爱君 王开杰 王滨 徐永江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0-135,共6页
黄带拟鲹(Pseudocaranx dentex)肌肉鲜嫩味美,是刺身、寿司等上等食材的来源。为全面认识黄带拟鲹的营养价值,该研究采用生化法对其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并评价其营养品质。结果显示,黄带拟鲹肌肉粗蛋白含量较高。在氨基酸水平,必需氨... 黄带拟鲹(Pseudocaranx dentex)肌肉鲜嫩味美,是刺身、寿司等上等食材的来源。为全面认识黄带拟鲹的营养价值,该研究采用生化法对其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并评价其营养品质。结果显示,黄带拟鲹肌肉粗蛋白含量较高。在氨基酸水平,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0.67%,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5.37%,符合FAO/WHO推荐的理想蛋白质标准;依据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蛋氨酸、缬氨酸分别是黄带拟鲹的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黄带拟鲹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3.73%,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为21.20%,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是n-6系列PUFA的1.95倍,说明黄带拟鲹可为人类提供优质的不饱和脂肪酸。黄带拟鲹肌肉中还含有人体组织结构和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多种矿物质元素,是一种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经济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带拟鲹 肌肉 营养成分 营养评价
下载PDF
黄鲷仔鱼发育的形态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钟俊生 夏连军 陆建学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29,共6页
通过对孵化后第4天至第37天黄鲷仔鱼的观察,研究了各个发育时期的外部形态变化和鳍的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尾部腹面的色素随体长的增加而变化明显。尾柄部背缘出现色素是黄鲷仔鱼的重要特征之一。尾鳍、胸鳍的鳍褶孵化后即出现,分别在26... 通过对孵化后第4天至第37天黄鲷仔鱼的观察,研究了各个发育时期的外部形态变化和鳍的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尾部腹面的色素随体长的增加而变化明显。尾柄部背缘出现色素是黄鲷仔鱼的重要特征之一。尾鳍、胸鳍的鳍褶孵化后即出现,分别在26、33日龄出现鳍条;背鳍、臀鳍鳍条在28日龄开始发育,33日龄出现鳍棘;腹鳍在33日龄时出现鳍褶,35日龄出现鳍条。前鳃盖骨后缘下角出现2个扩大且尖锐的棘,是鉴别黄鲷仔鱼的标志之一。人工培育下的黄鲷仔鱼发育较天然水域的个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鲷 仔鱼 早期发育 形态特征
下载PDF
轻盐醋渍黄鲷鱼片工业化生产技术参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全友 许钟 《海洋渔业》 CSCD 2004年第4期312-316,共5页
本文研究了轻盐醋渍黄鲷鱼片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技术。通过盐渍、醋渍、加少量生姜等协同抗菌防腐处理和贯穿整个过程的温度、时间、卫生控制 ,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结果表明 ,鱼片占整条鱼的重量比为 2 7~ 33% ;解冻鱼鱼片用 18~ ... 本文研究了轻盐醋渍黄鲷鱼片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技术。通过盐渍、醋渍、加少量生姜等协同抗菌防腐处理和贯穿整个过程的温度、时间、卫生控制 ,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结果表明 ,鱼片占整条鱼的重量比为 2 7~ 33% ;解冻鱼鱼片用 18~ 19%盐水浸渍 ,新鲜鱼鱼片用 2 4~ 2 5 .5 %盐水浸渍 ,2~ 3min ,制品盐份含量为 3%左右 ;米醋大约浸渍 10s ,产品pH <5 ,鱼片质地柔软适口 ;装杉木樽聚乙烯薄膜贴体热收缩包装 ,0~ 5℃冷藏 ,保藏期限为 7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盐醋渍黄鲷鱼片 工业化生产 工艺参数 防腐处理
下载PDF
黄鲷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陆建学 夏连军 +1 位作者 辛俭 钟俊生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99-103,共5页
综述了黄鲷的形态、生态、生长及繁殖等生物学特征,报道了黄鲷亲鱼选择培养及人工促熟催产技术,胚胎发育、仔鱼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苗种培育等有关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注射LHRH-A3和LHRH-A2+DOM催产后,经营养强化培育的野生黄鲷可有规律地... 综述了黄鲷的形态、生态、生长及繁殖等生物学特征,报道了黄鲷亲鱼选择培养及人工促熟催产技术,胚胎发育、仔鱼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苗种培育等有关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注射LHRH-A3和LHRH-A2+DOM催产后,经营养强化培育的野生黄鲷可有规律地连续产卵。产卵一般在10:00~16:00时进行,产卵期长达45~57 d。在培育水温20~22℃、盐度28~30时,受精卵经35~37 h完成胚胎发育,孵出仔鱼,孵化率为89%,孵出的仔鱼活泼健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鲷 生物学特征 人工繁殖 苗种培育
下载PDF
神经坏死症病毒对长缟鲹仔鱼的感染及在体内的传播 被引量:6
12
作者 宋振荣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62-468,共7页
以长缟(Pseudocaranxdentex)孵化仔鱼为材料,通过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NecrosisVirus,NNV)浸浴感染实验,明确病毒浓度越高,供试鱼被病毒感染的时间越早,病毒检出率越高;运用细胞组织病理学和酶联免疫(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assay... 以长缟(Pseudocaranxdentex)孵化仔鱼为材料,通过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NecrosisVirus,NNV)浸浴感染实验,明确病毒浓度越高,供试鱼被病毒感染的时间越早,病毒检出率越高;运用细胞组织病理学和酶联免疫(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assays,ELISA)的原理和方法,了解了神经坏死病毒的侵入、感染和在神经组织中的扩散方式;利用ELISA技术,结合电子显微镜对NNV感染细胞进行超显微观察,确认育苗水环境中神经坏死病毒可水平感染供试鱼皮肤上皮的基底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发生细胞质内质网膨胀、细胞核变性、细胞小器官数减少等病理变化;病毒感染细胞质中病毒粒子有散布、类结晶和二者兼有3种存在形式。本研究成果可为了解海水鱼类人工育苗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症感染途径、传播和预防病毒性神经坏死症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缟鲹 神经坏死病毒 感染途径 细胞组织病理
下载PDF
黄带拟鲹养殖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涛 杨祯 +4 位作者 高铭鸿 曹新宇 赵睿虎 王舒慧 姜志强 《河北渔业》 2022年第2期26-27,37,共3页
在室内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和海上网箱开展黄带拟鲹(Pseudocaranx dentex)养殖试验研究。通过试验观察掌握了黄带拟鲹的生物学特点,摸清了其温度、溶解氧等主要水质指标的要求及适宜的饵料种类和投喂模式,在此基础上突破了室内工厂化... 在室内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和海上网箱开展黄带拟鲹(Pseudocaranx dentex)养殖试验研究。通过试验观察掌握了黄带拟鲹的生物学特点,摸清了其温度、溶解氧等主要水质指标的要求及适宜的饵料种类和投喂模式,在此基础上突破了室内工厂化及海上网箱黄带拟鲹养殖技术。工厂化养殖产量15~20 kg/m^(3),网海养殖产量10 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带拟鲹(Pseudocaranx dentex)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网箱养殖
下载PDF
温度对黄带拟鲹耗氧率、排氨率及窒息点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祯 杨旭 +3 位作者 高铭鸿 曹新宇 关玉德 姜晨 《河北渔业》 2021年第7期1-4,28,共5页
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17、21、25℃)对黄带拟鲹Pseudocaranx dentex(389.34 g±49.70 g)耗氧率、排氨率及窒息点的影响。结果显示:17℃组耗氧率为(0.26±0.01)mg/(g·h),排氨率为(3.12±0.25)μg/(g·... 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17、21、25℃)对黄带拟鲹Pseudocaranx dentex(389.34 g±49.70 g)耗氧率、排氨率及窒息点的影响。结果显示:17℃组耗氧率为(0.26±0.01)mg/(g·h),排氨率为(3.12±0.25)μg/(g·h),窒息点为(0.85±0.13)mg/L;21℃组耗氧率为(0.37±0.02)mg/(g·h),排氨率为(3.99±0.18)μg/(g·h),窒息点为(0.93±0.08)mg/L;25℃组耗氧率为(0.52±0.03)mg/(g·h),排氨率为(5.23±0.21)μg/(g·h),窒息点为(1.24±0.10)mg/L。黄带拟鲹的耗氧率、排氨率及窒息点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且温度对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影响(P<0.05)。同时,O/N比值在81.62~105.38,表明试验水温条件下黄带拟鲹的主要供能物质为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带拟鲹(Pseudocaranx dentex) 温度 耗氧率 排氨率 窒息点
下载PDF
Mesocosm Hatcheries Using Semi-intensive Methodologies and Species Diversification in Aquaculture
15
作者 Carlos Andrade Natacha Nogueira +2 位作者 Paula Silva Maria Teresa Dinis Luis Narciso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 2012年第4期428-437,共10页
Mesocosm hatcheries using semi-intensive culture methodologies are characterized by large tanks (40 m3) for fish larvae production at low densities (2-8 larvae/L), with live prey production within the tank supplem... Mesocosm hatcheries using semi-intensive culture methodologies are characterized by large tanks (40 m3) for fish larvae production at low densities (2-8 larvae/L), with live prey production within the tank supplemented by exogenous sources of feed. Due to the high biological quality of larvae produced and low level of technological input, these methodologies are regarded as an interesting option to meet the increasing fry demand from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 This study aimed to describe the experience at Centro de Maricultura da Calheta, Madeira Island, Portugal,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esocosm hatchery for the production of marine fish larvae. Production trials were initiated with gilthead seabream Sparus aurata. This larval species presented faster growth in total body length (TL) per day (TL = 3.7516e~ ~293day, R2 = 0.9404), higher survival rate (SR = 31.9%) and comparable swimbladder inflation rates (SB = 90%) to those of larvae reared with intensive methodologies. High larval performance was obtained with two candidate species for aquaculture: the red porgy Pagruspagrus (TL = 3.212e~~39day, R2 = 0.995; SR = 15.3%; SB = 95.7%) and the white seabream Diplodus sargus (TL = 3.6355e~~413day, R2= 0.9824; SR = 25%; SB --- 100%). Testing ofa 110 m3 mesocosm rearing tank with white seabream larvae revealed limitations associated to larger tanks namely, the amount and quality of live feed required daily. First trials with striped jack (Pseudocararoc dentex) larvae resulted in low larval survival (0.04%), but the use of a white tank avoided culture management constraints related to positive phototropism. The present results suggest that a mesocosm using semi-intensive methodologies may contribute to species diversification and consequently,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qua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ocosm hatchery fish larvae performance Sparus aurata Pagrus pagrus Diplodus sargus Pseudocarartx dentex.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