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立检测血清HBV DNA的多聚酶链反应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吕凌 黄仰甦 +2 位作者 姚集鲁 郑锡澄 彭文伟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44-47,共4页
建立检测血清HBV DNA的多聚酶链反应技术。人工合成adr、adw和ayw三个业型HBV的两个共有序列NC1和NC2作为引物扩增一长428bp且含一BglⅡ酶切点的HBV C基因片段。含FD酶的反应体系在水浴93℃30秒、55℃60秒、72℃90秒依序循环30周期,当克... 建立检测血清HBV DNA的多聚酶链反应技术。人工合成adr、adw和ayw三个业型HBV的两个共有序列NC1和NC2作为引物扩增一长428bp且含一BglⅡ酶切点的HBV C基因片段。含FD酶的反应体系在水浴93℃30秒、55℃60秒、72℃90秒依序循环30周期,当克隆HBV DNA模板最小加量为10 fg时,产物作琼脂糖凝胶电泳经溴化乙锭染色在紫外线下观察仍可见428 bp位置的阳性荧光带。阳性产物经BgⅠⅡ酶切后分为125 bp和303 bp的两个特异片段。同一条件下的阴性对照则出现阴性结果。这一技术用以检测经常规DNA提取的127例HBsAg阳性血清,结果HBV DNA检出率达88%,其中HBeAg阳性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97%,抗HBeAg阳性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乙型肝炎病毒 dna
下载PDF
DNA拓扑异构酶Ⅱβ结合蛋白1(TopBP1)磷酸化功能位点推测及功能分析
2
作者 王鑫 张伶俐 +1 位作者 林芸竹 刘砚韬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1-155,共5页
为阐明DNA拓扑异构酶Ⅱβ结合蛋白1(TopBP1)参与DNA损伤修复应答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多个潜在的TopBP1磷酸化位点T860,S887,T1104及T1167,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从人cDNA文库中扩增并获得TopBP1克隆质粒,将上述磷酸... 为阐明DNA拓扑异构酶Ⅱβ结合蛋白1(TopBP1)参与DNA损伤修复应答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多个潜在的TopBP1磷酸化位点T860,S887,T1104及T1167,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从人cDNA文库中扩增并获得TopBP1克隆质粒,将上述磷酸化位点突变为丙氨酸,观察突变质粒转染细胞对DNA损伤修复的应答反应.结果显示,在粒子射线照射或化疗药物处理细胞后,第1104丙氨酸突变(T1104A)的TopBP1蛋白导致pRPA32-S33的磷酸化水平大幅降低,同时细胞周期检验点失活,严重阻滞了DNA应激反应,证实T1104是TopBP1参与DNA损伤修复的关键活性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拓扑异构酶Ⅱβ结合蛋白1(TopBP1) 脱氧核糖核酸(dna) dna损伤应答
下载PDF
基于SHA-3与DNA编码混沌系统的输电线路图像加密算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迪 夏立伟 +5 位作者 张楚谦 胡洪炜 刘兴东 付子峰 吴嘉琪 刘恒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6期16075-16083,共9页
针对输电线路巡检中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采集的图像数据存在的安全与加密效率问题,提出一种安全哈希算法(security Hash algorithm-3,SHA-3)与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 nucleic acid,DNA)编码混沌系统相结合的图像加密... 针对输电线路巡检中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采集的图像数据存在的安全与加密效率问题,提出一种安全哈希算法(security Hash algorithm-3,SHA-3)与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 nucleic acid,DNA)编码混沌系统相结合的图像加密算法。首先,为加强密钥对图像明文的敏感性,利用SHA-3算法生成巡检图片的哈希值作为超混沌系统的初始值密钥;然后,根据对角线提取规则将图片进行像素块置乱,并使用超混沌系统生成的混沌序列映射DNA编码规则,对置乱完毕的巡检图片进行DNA编码、运算与解码,实现巡检图像的加密与解密;最后,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以及优越性,以某国网公司实际巡检图像数据为基础,设置密钥空间、密钥敏感性、直方图、信息熵、加密时效等实验对所提算法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相较传统算法安全性更高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可胜任实际巡检中的图像加密任务,为输电线路巡检图像加密任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检图像加密 安全哈希算法(SHA-3) 脱氧核糖核酸(dna)编码 超混沌系统
下载PDF
循环游离核酸在肝细胞肝癌临床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明心亮 刘雪芳 +1 位作者 朱满 涂建成 《检验医学》 CAS 2019年第7期667-671,共5页
肝细胞肝癌(HCC)是在慢性肝病或肝硬化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发展、恶化过程。由于早期诊断率低,大多数HCC患者在初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或发生肝外转移,常预后不良。随着基因组学研究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进展,循环游... 肝细胞肝癌(HCC)是在慢性肝病或肝硬化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发展、恶化过程。由于早期诊断率低,大多数HCC患者在初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或发生肝外转移,常预后不良。随着基因组学研究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进展,循环游离核酸(cfNA)等一系列新型标志物相继被发现。cfNA在HCC患者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预后评价及个体化治疗等方面均显示出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文章着重介绍了循环肿瘤DNA(ctDNA)、微小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及环状RNA(circRNA)这4种cfNA在HCC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游离核酸 肝细胞癌 循环肿瘤dna 微小RNA 长链非编码RNA 环状R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