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e of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in preoperative planning in orthopaedic trauma surger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被引量:8
1
作者 Catrin Morgan Chetan Khatri +2 位作者 Sammy A Hanna Hutan Ashrafian Khaled M Sarraf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0年第1期57-67,共11页
BACKGROUND With the increasing complexity of surgical interventions performed in orthopaedic trauma surgery and the improving technologies used in threedimensional(3D)printing,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ed interest in t... BACKGROUND With the increasing complexity of surgical interventions performed in orthopaedic trauma surgery and the improving technologies used in threedimensional(3D)printing,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ed interest in the concept.It has been shown that 3D models allow surgeons to better visualise anatomy,aid in planning and performing complex surgery.It is however not clear how best to utilise the technique and whether this results in better outcomes.AIM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3D printing used in pre-operative planning in orthopaedic trauma surgery on clinical outcomes.METHODS We performed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a metaanalysis.Medline,Ovid and Embase were searched from inception to February 8,2018.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case-control studies,cohort studies and case series of five patients or more were included across any area of orthopaedic trauma.The primary outcomes were 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fluoroscopy used.RESULTS Seventeen studies(922 patients)met our inclusion criteria and were reviewed.The use of 3D printing across all specialties in orthopaedic trauma surgery demonstrated an overall reduction in operation time of 19.85%[95%confidence intervals(CI):(-22.99,-16.71)],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of 25.73%[95%CI:(-31.07,-20.40)],and number of times fluoroscopy was used by 23.80%[95%CI:(-38.49,-9.10)].CONCLUSIO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use of 3D printing in pre-operative planning in orthopaedic trauma reduces operative time,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the number of times fluoroscopy is u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thopaedic surgery trauma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下载PDF
The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PLA General Hospital (national key academic unit) The PLA Institute of Otolaryngology (PLA key laboratory for acoustic trauma) The PLA Medical College Department of Deafness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2
《Journal of Otology》 2013年第1期77-81,共4页
Led by four generations of leadership from late Prof.JIANG Sichang(academician,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Prof.YANG Weiyan(Honorary President,Division of 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Chinese Medical Assoc... Led by four generations of leadership from late Prof.JIANG Sichang(academician,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Prof.YANG Weiyan(Honorary President,Division of 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Prof.HAN Dongyi(President Elected,Division of 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to now Prof.YANG Shiming(President,Division of Otolaryngologi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 key laboratory for acoustic trauma The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PLA General Hospital The PLA Institute of Otolaryngology The PLA Medical College department of Deafness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national key academic unit
下载PDF
门诊手术室护理干预手段应用于颌面外伤清创缝合术中的价值
3
作者 田敏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0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究门诊手术室护理在颌面外伤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单纯随机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滕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颌面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使用门诊手术室护理,对照组... 目的探究门诊手术室护理在颌面外伤清创缝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单纯随机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滕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颌面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使用门诊手术室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情绪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 Scale,VAS)、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rived Burden Scale,SPBS)评分、护理满意度等。结果研究组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PB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1,P<0.05)。结论在临床进行颌面外伤清创缝合术治疗期间采用门诊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缓解患者颌面瘢痕程度,减少负性情绪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外伤清创缝合术 门诊 手术室护理 情绪状态 应用价值
下载PDF
Mechanical Complications after Limb Osteosynthesis: Analysis of Etiologic Factors in 42 Cases
4
作者 Moctar Traore Raphael Gogoua +3 位作者 Maurice Kouame Armand Yepie Michel Anoumou Guy Varango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7年第2期43-52,共10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dentify the causes of mechanical complications of osteosynthesis of members to prevent and improve the results of our surgical treatments. Patients and Method: Retrospective study incl...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dentify the causes of mechanical complications of osteosynthesis of members to prevent and improve the results of our surgical treatments. Patients and Method: Retrospective study including all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mechanical complications after osteosynthesis of the limbs and who received medical follow-up. 42 patients with an average age of 42.2 years, with a male predominance (36 cases) were selected. These complications predominated in the femur with 26 cases. The implants involved were predominantly screwed plates with 25 cases. W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different types of dismantling of material as well as the etiological factors that may be at the origin of these disassembly. Results: After a mean follow-up of 15.47 months, four types of complications were identified: material expulsion (20 cases), migration (3 cases), incurvation (7 cases), fracture of material (12 cases). 4 types of factors causing dismantling have been identified: the factors related to the patient, factors related to fracture, the factors related to the implant and factors related to the surgeon. Conclusion: Disassembly of orthopedic implants is most often of multifactorial origin. These factors may act in isolation but are most often entangled in the patient. Proper preoperative planning can help prevent them. However, unexpected stresses of the implant and certain factors related to the ground remain difficult to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traumaTOLOGY C.H.U. Treichville ABIDJAN Cote d’Ivoire
下载PDF
老年骨科大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预防深静脉血栓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侯蕾 章萍 孙鑫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9期1298-1302,共5页
我国老龄化趋势发展极快,老年人骨折发病率日益上升,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其中选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等骨科大手术也在不断增加。术后如何通过早期功能锻炼、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是... 我国老龄化趋势发展极快,老年人骨折发病率日益上升,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其中选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等骨科大手术也在不断增加。术后如何通过早期功能锻炼、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是临床医护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血栓发生的原因、相关因素、老年骨科大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预防血栓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护工作者选择诊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骨科 大手术 早期功能锻炼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早期强化疼痛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创伤骨科急诊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博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4期24-27,共4页
目的:探究早期强化疼痛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创伤骨科急诊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就诊的创伤骨科急诊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行普通康复护理,观察组行早期强化疼痛护理联合康复训练... 目的:探究早期强化疼痛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创伤骨科急诊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就诊的创伤骨科急诊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行普通康复护理,观察组行早期强化疼痛护理联合康复训练。比较2组的疼痛效果和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创伤愈合时间和患者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创伤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水平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强化疼痛护理联合康复训练能减少疼痛,减少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创伤愈合时间,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及护理满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强化疼痛护理 康复训练 创伤骨科 急诊患者
下载PDF
创伤骨科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116
7
作者 张春玲 孙胜男 +1 位作者 张春燕 黄雷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2期25-27,共3页
目的充分满足创伤骨科患者对镇痛的需要,防止或减轻疼痛对患者生理和心理方面造成的不利影响。方法根据住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71例)及观察组(214例),观察组开展以创伤骨科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即成立疼痛管理领导小组、对护... 目的充分满足创伤骨科患者对镇痛的需要,防止或减轻疼痛对患者生理和心理方面造成的不利影响。方法根据住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71例)及观察组(214例),观察组开展以创伤骨科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即成立疼痛管理领导小组、对护士进行系统化的疼痛管理培训、制定疼痛评估规范并记录疼痛程度、适时镇痛、制定个体化的疼痛管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在有疼痛主诉时,护士根据医嘱进行处理。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及镇痛药的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以护士为主导的疼痛管理模式适用于创伤骨科患者,充分发挥了多元化镇痛的优势,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减少了阿片类药物的用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骨科 护士 疼痛管理 疼痛评分 镇痛
下载PDF
创伤骨科患者家庭护理需求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41
8
作者 马惠敏 井永敏 +2 位作者 张义敏 国春花 张敏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4年第5期3-4,共2页
关键词 创伤骨科 家庭护理 需求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对材料粘附能力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19
9
作者 周劲松 陈建庭 +1 位作者 金大地 刘金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70-673,共4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结核分枝杆菌对内植物材料的粘附情况,从细菌粘附角度出发探讨脊柱结核内固定术的安全性问题。方法:以表皮葡萄球菌为对照,在表皮葡萄球菌、结核分枝杆菌菌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材料,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不同细菌对不同...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结核分枝杆菌对内植物材料的粘附情况,从细菌粘附角度出发探讨脊柱结核内固定术的安全性问题。方法:以表皮葡萄球菌为对照,在表皮葡萄球菌、结核分枝杆菌菌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材料,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不同细菌对不同材料(钛合金、不锈钢)、不同表面(光滑面、粗糙面)的粘附情况。结果:结核分枝杆菌对两种材料的粘附均较表皮葡萄球菌少,粗糙表面所粘附的细菌量较光滑面多。结论:结核分枝杆菌对内植物材料的低粘附性可能是临床脊柱结核内固定术安全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粘附能力 体外实验 内固定术 脊柱结核
下载PDF
支点弯曲位X线片预测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效果的价值 被引量:13
10
作者 俞杨 邱勇 +4 位作者 李世怀 朱丽华 王斌 吕锦瑜 朱泽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72-275,共4页
目的:评价支点弯曲位X线片在预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矫形融合术效果的价值。方法:对37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43个结构性弯曲行术前站立位﹑仰卧侧屈位和支点弯曲位X线摄片,并与术后一周的站立位X线片比较。测量所有Cobb角并进行统... 目的:评价支点弯曲位X线片在预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矫形融合术效果的价值。方法:对37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43个结构性弯曲行术前站立位﹑仰卧侧屈位和支点弯曲位X线摄片,并与术后一周的站立位X线片比较。测量所有Cobb角并进行统计学评价。结果:胸弯组和腰弯组仰卧侧屈位平均Cobb角分别为43°和22°,支点弯曲位平均Cobb角分别为38°和19°,术后Cobb角分别为37°和19°。前路手术组和后路手术组仰卧侧屈位平均Cobb角分别为47°和13°,支点弯曲位平均Cobb角分别为42°和9°,术后Cobb角分别为41°和9°。严重侧弯组和中度侧弯组仰卧侧屈位平均Cobb角分别为52°和22°,支点弯曲位平均Cobb角分别为49°和19°,术后Cobb角分别为45°和20°。僵硬侧弯组和柔软侧弯组仰卧侧屈位平均Cobb角分别为51°和22°,支点弯曲位平均Cobb角分别为48°和17°,术后Cobb角分别为43°和19°。结论:支点弯曲位X线片比传统摄片能更好地评估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在脊柱矫形融合术中所获得的矫正效果,但对严重或较僵硬的侧凸矫形效果预测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 影像学 柔韧性 支点弯曲位 X线片 三维矫形
下载PDF
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被引量:20
11
作者 刘忠军 党耕町 +3 位作者 马庆军 刘晓光 于泽生 姜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疾患的疗效.方法:经内窥镜颈椎间盘切除及植骨术治疗颈椎疾病25例,包括脊髓型颈椎病1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例,交感型颈椎病2例及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3例.结果:本组患者颈部手...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疾患的疗效.方法:经内窥镜颈椎间盘切除及植骨术治疗颈椎疾病25例,包括脊髓型颈椎病1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例,交感型颈椎病2例及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症3例.结果:本组患者颈部手术出血平均80ml,18例获10~46个月(平均27个月)随访,植骨全部融合,脊髓和神经根压迫症状改善满意,除1例出现术后植骨块移位外,未见其它合并症.结论:经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及植骨融合术是一种创伤小、安全、可靠的手术技术,适合于颈椎间盘突出症及部分颈椎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颈椎间盘切除 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微创
下载PDF
利用CT三维重建和Ugnx、Pro/E数控加工定制完全个体化锁骨骨折内固定钢板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陆忠辉 童松林 徐仲棉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89-91,93,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完全个体化内固定钢板的定制过程和方法。方法利用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简称:CAD/CAM)及数控仿真加工技术(CNC)定制出应用于创伤骨科的完全数字化内固定钢板。结果成功定制了首例应用于... 目的探讨创伤骨科完全个体化内固定钢板的定制过程和方法。方法利用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简称:CAD/CAM)及数控仿真加工技术(CNC)定制出应用于创伤骨科的完全数字化内固定钢板。结果成功定制了首例应用于左锁骨多段骨折的的锁骨钩钢板。结论该方法是通过结合螺旋CT三维成像、CAD/CAM、CNC技术为创伤骨科病人成功定制出完全数字化、个体化的内固定钢板,对创伤骨科骨折病人来说,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内固定植入物,有很大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骨科 内固定钢板 个体化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临床路径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马晋 钟浩博 樊仕才 《新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454-457,共4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临床路径在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老年髋部骨折、中青年桡骨远端骨折及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术期是否行ERAS将患者分为非ERAS组与ERAS组,每组各50例。比较2...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临床路径在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老年髋部骨折、中青年桡骨远端骨折及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术期是否行ERAS将患者分为非ERAS组与ERAS组,每组各50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非ERAS组相比,ERAS组的首次进食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较早,住院时间较短,非手术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均<0.001)。术后第24 h、48 h,ERAS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非ERAS组(P均<0.001),2组术后72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S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非ERAS组(P<0.001)。结论ERAS应用于创伤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管理中,能够缓解患者术后初期疼痛感,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助缩短康复进程,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骨科 加速康复外科 临床路径 围术期管理
下载PDF
前路Moss Miami器械矫形治疗特发性胸腰段或腰段脊柱侧凸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明 杨洪平 +6 位作者 倪春鸿 侯铁胜 王善松 白玉树 朱晓东 赵新刚 刘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63-666,共4页
目的:评价Moss Miami前路矫形系统对特发性胸腰段或腰段脊柱侧凸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1例胸腰段或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经前路胸腹联合入路行Moss Miami矫形内固定,自体肋骨椎间植骨融合术.测量手术前后Cobb角以及躯干侧方位移.结果:C... 目的:评价Moss Miami前路矫形系统对特发性胸腰段或腰段脊柱侧凸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1例胸腰段或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经前路胸腹联合入路行Moss Miami矫形内固定,自体肋骨椎间植骨融合术.测量手术前后Cobb角以及躯干侧方位移.结果:Cobb角术前平均53°,术后平均5°,矫正率为90%.上方代偿性胸椎侧凸术前平均17°,术后矫正至平均5°.下方代偿性腰骶椎侧凸术前平均43°,术后自发矫正至19°.随访12~24个月,Cobb角平均丢失19.7°,胸腰段(T11~L1)术前平均前凸0.3°(0~4°),术后平均后凸3°(0~5°).躯干侧方位移从术前平均26mm矫正至术后5mm.1例术后出现一侧下肢交感神经切断症状,2例术后并发气胸.无感染、截瘫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Moss Miami前路器械具有操作简单和低切迹的优点.棒的预弯、去旋转矫形、正确选择螺钉置入部位和椎间植骨可防止固定节段后凸畸形的形成.对Risser征小于4度的患者应密切观察上方代偿性胸椎侧凸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Moss-Miami矫形系统 前路手术 植骨融合术 手术方法 术后处理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笼在颈椎前路融合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曾明 赵新建 +3 位作者 廖绪强 林玉英 谭健韶 关宏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83-28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同种异体骨笼行颈椎前路融合的效果.方法:对287例颈椎疾患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同种异体骨笼植入椎体间融合术,随访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植骨融合情况、椎间隙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变化及内置物并发症等.结果:全组手术历时平均50... 目的:探讨应用同种异体骨笼行颈椎前路融合的效果.方法:对287例颈椎疾患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同种异体骨笼植入椎体间融合术,随访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植骨融合情况、椎间隙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变化及内置物并发症等.结果:全组手术历时平均5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1Oml.228例获平均14个月随访.骨融合时间为3~5个月,平均4个月;单节段骨融合率为98.3%,双节段为94.4%,三节段为86.9%,平均93.3%.椎体间高度术后即时略有增高,术后3~5个月内有丢失,之后稳定.颈椎生理曲度恢复并维持,仅1例向后成角畸形;3例出现骨笼崩裂.无植骨排斥反应.结论:用同种异体骨笼行颈椎体间融合的融合率达90%以上;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能替代自体髂骨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体间融合 同种异体骨笼 手术治疗 ATFC 异体螺纹融合器
下载PDF
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应用探讨 被引量:17
16
作者 赵振勇 《中外医疗》 2015年第14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的应用。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6例骨科下肢创伤患者,并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创伤治疗方案,实验组则根据损伤控制理念,对患者分3个阶段治疗。对比观...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的应用。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6例骨科下肢创伤患者,并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创伤治疗方案,实验组则根据损伤控制理念,对患者分3个阶段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3.68%和52.63%,实验组患者治疗总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4.74%和13.16%。实验组患者在治疗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应用损伤控制理念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提高治疗效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 骨科 下肢创伤 临床急救
下载PDF
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及急救措施 被引量:10
17
作者 夏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8期59-60,共2页
目的对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因素和临床急救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对382例急诊外科收治创伤患者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临床急救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382例患者中192例(50.3%)抢救成功,190例(49.7%)死亡。其中150例(39.3%)院前... 目的对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因素和临床急救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对382例急诊外科收治创伤患者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临床急救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382例患者中192例(50.3%)抢救成功,190例(49.7%)死亡。其中150例(39.3%)院前死亡。190例死亡患者中年龄<30岁46例(24.2%),年龄31~60岁112例(58.9%),年龄>60岁32例(16.8%),三个年龄段中死亡率最高为31~60岁。造成患者死亡的原因有交通事故、高空坠物、重物创击、刀具砍伤及其他原因。其中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14例,院前死亡103例(68.7%)为最高。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机械通气、年龄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低、损伤严重程度(ISS)评分≥16分、现场急救状况差是急诊创伤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急诊创伤患者抢救中需对导致创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进行认真分析,不断实现院前急救水平和院内治疗水平的提升,最终达到增加抢救成功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创伤 急诊外科 死亡
下载PDF
急诊创伤骨科临床护理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茵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7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争诊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急诊创伤骨科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争诊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急诊创伤骨科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恢复情况,治疗依从性、疾病掌握程度、精神状态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创伤骨科 临床护理干预
下载PDF
170例胸部外伤患者外科诊治的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童华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2期443-444,共2页
目的探讨胸部外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接收的170例胸部外伤患者的诊治,根据患者受伤原因、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给予胸带包扎固定保守治疗、胸腔穿刺治疗、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开胸探查术治疗,复... 目的探讨胸部外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接收的170例胸部外伤患者的诊治,根据患者受伤原因、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给予胸带包扎固定保守治疗、胸腔穿刺治疗、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开胸探查术治疗,复合伤给予相应处理。结果全组患者治愈出院166例,治愈率97.65%,死亡6例,病死率2.35%。结论全面系统准确分析患者的病情,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治疗,是提高胸部外伤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 胸部外伤 外科诊治
下载PDF
普外科腹部开放性外伤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鑫 《中外医疗》 2013年第25期36-36,38,共2页
目的分析与探讨普外科腹部开放性外伤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普外科收治的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共4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腹腔穿刺术联合传统手术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疗效、伤口恢复、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回... 目的分析与探讨普外科腹部开放性外伤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普外科收治的腹部开放性外伤患者共4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腹腔穿刺术联合传统手术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疗效、伤口恢复、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研究40例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后,治愈共30例,有效10例,无死亡病例,总有效率为100.0%。患者伤口恢复情况良好,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共2例,积极处理后均康复出院。结论腹腔穿刺术对于腹部开放性外伤具有良好疗效,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进行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外科 腹部开放性外伤 治疗方法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