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冀东迁安地区BIF型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1
作者 许曼 吕水 +5 位作者 韦文国 邢运涛 刘海龙 杨爱雪 李彪 安梦莹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0-918,共19页
冀东迁安地区是我国重要的BIF型铁矿集区之一。随着铁矿床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浅部铁矿资源开发殆尽。近年来,多家地勘单位在迁安地区大中型铁矿床深部及外围进行找矿工作,在深部新发现了厚大矿体,取得了找矿突破。虽然勘查取得一定的成... 冀东迁安地区是我国重要的BIF型铁矿集区之一。随着铁矿床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浅部铁矿资源开发殆尽。近年来,多家地勘单位在迁安地区大中型铁矿床深部及外围进行找矿工作,在深部新发现了厚大矿体,取得了找矿突破。虽然勘查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相关的铁矿床分布规律及成矿模式未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对迁安地区成矿带缺少整体认识。本文系统分析了迁安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的成矿地质条件,总结了赋矿地层特征。进行了迁安地区铁矿褶皱构造五级划分,确定三级倒转向斜构造为主要控矿构造。初步厘定了断裂构造为成矿期后的脆性断裂,多对矿体产生破坏和错断;明确了迁安地区铁矿分布在迁安隆起向南西突出的“C”字形边缘弧形褶皱带中,形态受倒转向斜控制。针对迁安部分矿区发现的第二层铁矿体,进行了深、浅部矿体地质特征对比分析,认为海底热液喷气活动具有周期性,原始沉积时形成了多层铁矿层,并经受成矿期后断裂构造改造,形成北高南低的阶梯状地堑赋矿模式。依据多年的勘探成果结合本次研究工作,建立了迁安地区成矿模式,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F铁矿 矿床分布规律 构造作用 成矿模式 迁安地区 冀东
下载PDF
出口直径对脉冲爆震清灰装置外场压力作用特性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王渤文 郑龙席 +3 位作者 程悦 王超 李勍 卢杰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7-486,共10页
脉冲爆震清灰技术是一种利用爆震波解耦产生的冲击波清除积灰的高效清洁技术,在炉内清洁领域具有巨大优势。为探究爆震清灰装置外场压力作用特性及装置出口直径对其压力作用特性的影响,以丙烷-空气为燃料,针对某型脉冲爆震清灰装置开展... 脉冲爆震清灰技术是一种利用爆震波解耦产生的冲击波清除积灰的高效清洁技术,在炉内清洁领域具有巨大优势。为探究爆震清灰装置外场压力作用特性及装置出口直径对其压力作用特性的影响,以丙烷-空气为燃料,针对某型脉冲爆震清灰装置开展数值仿真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边缘处的弧状冲击波存在转变为平面波的趋势,冲击波的作用压力峰值趋于相近,且作用压力峰值的到达时间也趋于相近。当外场冲击波作用于非对流管束积灰面时,除爆震室轴线正对处发生正反射而产生一道压力峰值外,其余位置主要因发生斜反射而产生2道压力峰值。尾段出口直径与爆震室直径比值(直径比)为1时外场冲击波作用压力峰值最大,出口直径的增加或减小均会不同程度地削弱外场冲击波的压力峰值,直径比小于1的结构对外场冲击波的削弱效果最为显著,直径比大于1的结构削弱效果较次之;在直径比小于1时冲击波作用压力峰值随直径比增大而增大,当直径比大于1时冲击波作用压力峰值随直径比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积灰 爆震清灰 冲击波 作用特征 填充比 直径比
下载PDF
长江河口悬沙的运动方式与沉积形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茅志昌 潘定安 沈焕庭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0-177,共8页
长江河口为三级分汊四口入海的中等潮汐强度的三角洲河口。长江河口的悬沙输运有净上移、净下泄、上层下泄而下层上溯、潮滩与主槽之间的泥沙交换及涨潮槽泥沙倒灌落潮槽等五种形式。根据悬沙沉积的不同地点不同沉积形态可分为暗沙、拦... 长江河口为三级分汊四口入海的中等潮汐强度的三角洲河口。长江河口的悬沙输运有净上移、净下泄、上层下泄而下层上溯、潮滩与主槽之间的泥沙交换及涨潮槽泥沙倒灌落潮槽等五种形式。根据悬沙沉积的不同地点不同沉积形态可分为暗沙、拦门沙、口外水下三角洲以及河口潮滩四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悬沙输移形式 沉积作用 优势流 暗沙 拦门沙 河口潮滩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富烃坳陷形成的动力学环境与构造属性 被引量:24
4
作者 刘池洋 王建强 +4 位作者 邱欣卫 张东东 赵俊峰 赵红格 邓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13-1930,共18页
鄂尔多斯盆地丰富的石油资源来自盆地南部中晚三叠世延长期富烃坳陷,其中贡献最大的长7段页状优质烃源岩以富铀、夹多层凝灰岩为特征。延长期大型富烃坳陷具南深北浅的坳陷型结构,内部接受统一的湖相沉积。在富烃坳陷的深湖-较深湖区,... 鄂尔多斯盆地丰富的石油资源来自盆地南部中晚三叠世延长期富烃坳陷,其中贡献最大的长7段页状优质烃源岩以富铀、夹多层凝灰岩为特征。延长期大型富烃坳陷具南深北浅的坳陷型结构,内部接受统一的湖相沉积。在富烃坳陷的深湖-较深湖区,为优质烃源岩发育区;亦为烃源岩中较高铀含量(测井高伽马异常)和凝灰岩夹层较厚分布区,在位置上三位一体、彼此交互叠置。盆地上古生界-中侏罗统多层系高热演化区上下同位,早-中侏罗世多期持续沉降区先后叠置,均位于延长期富烃坳陷范围内。综合调查研究揭示,在延长期,特别是长7段沉积期间,各类深部物质上拱挤入构造(如砂岩墙(脉)、泥岩脊和热液碳酸盐岩结核)、同沉积变形构造(如断裂、褶皱、揉皱、滑塌、滑坡等(软)地层变形)和事件沉积(如浊流沉积、震积岩及湖底扇等)发育,主要分布在富烃坳陷深湖-较深湖区。在烃源岩等地层中,检测出多种指示深部热流体活动的岩石矿物和地球化学异常。深部探测显示,在富烃坳陷深部400km以上壳幔各界面呈上拱的结构特征。这表明延长期富烃坳陷和其中优质烃源岩是在构造活动明显、深部作用活跃的地球动力学环境中形成演化的,从深层次揭示了其形成条件与发育环境。延长期富烃坳陷与印支期秦岭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及其岩浆活动,在空间上相邻、发育时限相当、演化阶段响应、活动兴衰同步,是在华北-扬子两大陆块汇聚碰撞,进而向板内构造环境转换的动力学环境中进行的。延长期富烃坳陷两次较长距离的沉积-沉降中心迁移,是对秦岭碰撞造山环境重大变革始发的响应和纪录。在南北两大陆汇聚碰撞过程中,在仰冲华北板块后陆地带深部积聚的巨量俯冲物质发生熔融和热量转换,促使该区深部物质过饱和聚集、热能及压力超常骤增,形成较小尺度地幔对流,熔融物质与热能上拱,引发地壳表浅层拱张破裂和侧向扩展,于是发生沉降,形成延长期具热-张性特性的富烃坳陷,称其为后陆盆地。后陆盆地与前陆盆地分别位于碰撞造山带两侧仰冲和俯冲板块临山一侧,但其构造属性有质的不同,油气赋存和成藏特征也差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中晚三叠世延长期 富烃坳陷 事件沉积 深部作用 后陆盆地 秦岭造山带
下载PDF
鄱阳湖典型湿地沉积物粒度分布及其动力解释 被引量:9
5
作者 胡春华 朱海虹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21-32,共12页
通过对沉积物粒度分析,揭示出鄱阳湖典型湿地现代沉积物主要由含泥细粉砂至泥质极细粉砂组成,反映出三角洲前缘低能沉积环境。控制湿地粒度分布的动力,主要为重力型湖流,但波浪和风的作用也参与了沉积物的搬运与沉积。汛期,重力型湖流... 通过对沉积物粒度分析,揭示出鄱阳湖典型湿地现代沉积物主要由含泥细粉砂至泥质极细粉砂组成,反映出三角洲前缘低能沉积环境。控制湿地粒度分布的动力,主要为重力型湖流,但波浪和风的作用也参与了沉积物的搬运与沉积。汛期,重力型湖流不仅控制了粒度分布的区域特征,而且决定了由草滩顶部-草滩下部-过渡带-泥滩沉积断面上粒度特征递变规律;枯水期,波浪作用的改造,使得沉积断面上的过渡带沉积物粗化,并使各粒度参数相应变化,特别是面积较大洼地的迎风岸,在过渡带地面坡度转折处,出现了粒度突变或跃变;风蚀“沙山”物质的搬运,使得“沙山”附近的湿地含砂量猛增,粒径变粗。这些动力作用,还控制着湿地的演化,即湿地范围增大,草滩扩张,过渡带以及泥滩下移,枯水期洼地水面缩小且趋于消亡,严重影响湿地的生态环境,但可通过建造人工闸坝加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阳湖 湿地 粒度分布 动力作用 沉积环境 成因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垦东凸起构造演化及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付兆辉 秦伟军 李敏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1年第4期7-10,14,共5页
为了深入研究垦东地区的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规律,寻找有利的油气圈闭,讨论了垦东地区的构造演化史和垦东地区构造演化对沉积的控制作用。通过对本区地质、地球物理的综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构造发展史表明,垦东凸起及北部斜坡带经历了... 为了深入研究垦东地区的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规律,寻找有利的油气圈闭,讨论了垦东地区的构造演化史和垦东地区构造演化对沉积的控制作用。通过对本区地质、地球物理的综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构造发展史表明,垦东凸起及北部斜坡带经历了裂谷期前、裂谷期和裂谷期后三大发育阶段,纵向上呈三层结构分布;垦东凸起及邻区的沉积受构造演化影响明显,发育了不同的沉积类型和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沉积 控制作用 垦东地区
下载PDF
粤东及琼东北第四纪老红砂风成的若干证据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建华 梁致荣 +1 位作者 郑卓 陈水挟 《热带海洋》 CSCD 1998年第1期51-58,共8页
粤东及琼东北第四纪老红砂分布于全新世和现代海岸风沙强烈作用带,其野外产状、沉积构造与海滩砂不同,粒度、石英砂磨圆度、石英砂表面微结构统计、孢粉和硅藻等分析证明这些老红砂与海岸沙丘砂有着成因上的联系,热释光年代为距今1... 粤东及琼东北第四纪老红砂分布于全新世和现代海岸风沙强烈作用带,其野外产状、沉积构造与海滩砂不同,粒度、石英砂磨圆度、石英砂表面微结构统计、孢粉和硅藻等分析证明这些老红砂与海岸沙丘砂有着成因上的联系,热释光年代为距今1.62—5.19万a,故它们是毗邻海滩的海岸风成砂,形成于未次冰期的低海平面期,其形成和分布与盛行风和向岸风的共同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红砂 沉积特征 风沙作用 第四纪
下载PDF
河流侵淤作用下三维地层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1
8
作者 朱良峰 潘信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65-68,共4页
基于钻孔数据的多层DEM构模技术是构建沉积环境下三维地层模型的有效方法,但该方法对在河流的侵蚀和淤积交替作用下形成的地层建模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种缺陷,对传统的建模流程加以改进,充分考虑到河流侵蚀作用对地层的切割影响,在建... 基于钻孔数据的多层DEM构模技术是构建沉积环境下三维地层模型的有效方法,但该方法对在河流的侵蚀和淤积交替作用下形成的地层建模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种缺陷,对传统的建模流程加以改进,充分考虑到河流侵蚀作用对地层的切割影响,在建模的过程中对地层层面进行了两次插值与高程调整,使在钻孔附近地层的尖灭处理更为自然与合理。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的建模结果非常接近于实际地层分布情况,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层建模 河流侵淤作用 沉积顺序 钻孔
下载PDF
珠江采沙河段水沙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赖永辉 谈广鸣 曹志先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8-174,共7页
论文通过引入适用于采沙河流的水沙数学控制方程组,确定了珠江河流采沙影响因子—采沙通量Fm,从而建立起珠江采沙河段水沙数学模型。经实测资料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利用该模型可较好地对珠江采沙河道... 论文通过引入适用于采沙河流的水沙数学控制方程组,确定了珠江河流采沙影响因子—采沙通量Fm,从而建立起珠江采沙河段水沙数学模型。经实测资料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利用该模型可较好地对珠江采沙河道的演变情况进行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沙 河床演变 同步影响 持续作用 河道冲淤 数学模型
下载PDF
新景矿山西组沉积环境与聚煤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驰 郭英海 +1 位作者 赵迪斐 李平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84,共4页
通过野外剖面踏勘情况、采集样品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系统研究了新景矿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及其聚煤特征。运用岩石学、有机化学、测井相分析等研究手段,识别出新景矿山西组沉积环境为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并进一步将其三角洲沉积相划分为3... 通过野外剖面踏勘情况、采集样品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系统研究了新景矿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及其聚煤特征。运用岩石学、有机化学、测井相分析等研究手段,识别出新景矿山西组沉积环境为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并进一步将其三角洲沉积相划分为3个亚相和8个微相,对其主要特征逐一进行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冲刷作用 聚煤特征
下载PDF
乌尔逊—贝尔凹陷构造沉积充填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德丰 刘赫 +3 位作者 高春文 李军辉 龚永杰 侯艳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7-153,共7页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中部断陷带两个主要的二级构造单元,是海拉尔盆地勘探主要领域.从构造演化各个阶段的沉积充填特征分析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生储盖的配置关系,探讨了构造沉积充填演化对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分析...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中部断陷带两个主要的二级构造单元,是海拉尔盆地勘探主要领域.从构造演化各个阶段的沉积充填特征分析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生储盖的配置关系,探讨了构造沉积充填演化对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分析了油气成藏模式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表明:乌尔逊—贝尔凹陷构造演化控制着沉积充填特征,进而控制着生储盖的配置关系;乌尔逊—贝尔凹陷构造沉积充填特征决定了不同构造带具有不同的油藏类型及油气成藏模式,构建了构造沉积耦合控制油气成藏的3种模式,即复式箕状断陷凹中隆起带成藏模式、大型缓坡断阶带成藏模式和深小稳定洼槽型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乌尔逊—贝尔凹陷 构造演化 沉积体系 构造对沉积控制作用 油气成藏
下载PDF
辽西火山岩型膨润土矿床成矿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克勤 杨越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9,共4页
辽西膨润土矿床主要岩石类型为熔岩、火山碎屑岩,经热液蚀变成矿。蚀变带的岩石基本类型为玻屑凝灰岩,主要的蚀变类型为蒙脱石化作用和硅化作用。通过矿床蚀变带岩矿石化学分析,总结了火山碎屑岩—熔岩蚀变改造型膨润土矿的成矿作用地... 辽西膨润土矿床主要岩石类型为熔岩、火山碎屑岩,经热液蚀变成矿。蚀变带的岩石基本类型为玻屑凝灰岩,主要的蚀变类型为蒙脱石化作用和硅化作用。通过矿床蚀变带岩矿石化学分析,总结了火山碎屑岩—熔岩蚀变改造型膨润土矿的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机理 蒙脱石 膨润土矿床 成矿作用 火山岩
下载PDF
东胜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胡亮 吴柏林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61-66,70,共7页
东胜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改造及保矿是有机-无机流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作用过程伴随众多可识别的后生蚀变标志。对这些流体作用产物的稳定同位素特征研究可以追朔流体作用的类型、特点和性质,从而为该矿床的成因及找矿提供理论依据。本... 东胜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改造及保矿是有机-无机流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作用过程伴随众多可识别的后生蚀变标志。对这些流体作用产物的稳定同位素特征研究可以追朔流体作用的类型、特点和性质,从而为该矿床的成因及找矿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选择透镜状碳酸盐化及矿化层钙化木中方解石进行碳、氧同位素分析,含矿层砂岩中黄铁矿进行硫同位素测试。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透镜状碳酸盐化及钙化木的形成其碳质来源与油气等有机质流体作用有关;硫同位素数据分析表明,黄铁矿硫源具有生物细菌-煤质共同作用的特点;结合前人对碳酸盐氢氧同位素及流体物理化学参数等特征的研究,综合分析得出了东胜矿床的形成为由"大气降水-逸散油气-煤质有机酸-低温热液"混合流体作用结果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胜矿床 稳定同位素 流体作用
下载PDF
东胜砂岩型铀矿后生蚀变地球化学性质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72
14
作者 吴柏林 刘池阳 +2 位作者 张复新 方锡衍 刘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40-747,共8页
东胜砂岩型铀矿具有大规模控矿绿色蚀变和漂白蚀变带、其氧化蚀变仅为蚀变残留等特征而与国内吐哈、伊犁盆地南缘等铀矿明显不同,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对研究区该主要后生蚀变相关的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东胜矿床形成的特殊性:... 东胜砂岩型铀矿具有大规模控矿绿色蚀变和漂白蚀变带、其氧化蚀变仅为蚀变残留等特征而与国内吐哈、伊犁盆地南缘等铀矿明显不同,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对研究区该主要后生蚀变相关的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东胜矿床形成的特殊性:早期形成铀矿化的古层间氧化带在强还原性环境下,经二次还原作用改造形成了控矿的绿色蚀变带,二者皆具有低有机碳,低ΣS,高Th/U值的特征。铀矿化蚀变有机碳、δD、δ18O含量在各蚀变阶段中最高,Th/U值最低。分布于延安组顶部的漂白蚀变是表生氧化岩石在还原性环境下经还原改造形成,其Th/U值高,TFe含量低。总之,东胜矿床各种蚀变地球化学指标指示的矿床成因信息是,绿色蚀变和漂白蚀变及铀矿化的形成处于一种相对较强的还原性环境。在成岩作用,古氧化蚀变、漂白蚀变、绿色蚀变以及铀矿化的序列演化中,流体作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环境的过渡性转变出现在铀矿化阶段。对黄铁矿硫同位素以及砂岩碳酸盐胶结物碳、氧及其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的分析,认为流体主要由大气降水、来自下部的煤成气以及与含矿目的层有机质脱羧基作用有关的有机酸混合组成。因而,东胜矿床的形成是无机—有机流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砂岩型铀矿 后生蚀变 同位素 流体作用 绿色蚀变 漂白蚀变
下载PDF
地震作用崩塌堆积体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4
15
作者 董志高 吴继敏 +1 位作者 王文远 王坤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7-40,共4页
采用反应谱法考虑地震作用的动力特性,使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地震作用下崩塌堆积体边坡的稳定性;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分析按反应谱法考虑的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应力、位移变化,给出了安全系数计算方法,并与拟静力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 采用反应谱法考虑地震作用的动力特性,使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地震作用下崩塌堆积体边坡的稳定性;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分析按反应谱法考虑的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应力、位移变化,给出了安全系数计算方法,并与拟静力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本文方法较合理,从而探讨了反应谱法在崩塌堆积体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堆积体 堆积体边坡稳定性 反应谱 地震作用 安全系数
下载PDF
湖北监利县农户家庭储蓄与借贷行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黎东升 史清华 《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96-200,216,共6页
农户的储蓄目标相当明确———为了社会保障。民间借贷行为的形成与繁荣是正规金融组织弱化农村信贷服务功能的一种结果。民间借贷尽管以"亲情"和"友情"等两情借贷为主,借贷中"立字据"与"付息"... 农户的储蓄目标相当明确———为了社会保障。民间借贷行为的形成与繁荣是正规金融组织弱化农村信贷服务功能的一种结果。民间借贷尽管以"亲情"和"友情"等两情借贷为主,借贷中"立字据"与"付息"比例也不占优,但不少付息的案例表明"高利贷"行为在农村比较普遍。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利贷发展过程中,乡村干部和村级组织也参与进去了,已成为"高利贷"放贷者的主体。尽管农民在求贷的途径选择上优先选择"高利贷",主要原因是更看重其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监利县 农户 家庭储蓄 借贷行为 实证分析 金融组织 农村信贷 服务功能
下载PDF
香港海湾沙坝发育过程中的风沙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为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0-126,共7页
海湾沙坝是香港海岸一种主要的沉积地貌,以大屿山岛贝澳湾的沙坝最为典型。关于贝澳湾古(内)沙坝的成因曾有过较多的争论,但各种成因假说都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持。本文分析了湾内沉积物特征和沉积过程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揭示了风沙... 海湾沙坝是香港海岸一种主要的沉积地貌,以大屿山岛贝澳湾的沙坝最为典型。关于贝澳湾古(内)沙坝的成因曾有过较多的争论,但各种成因假说都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持。本文分析了湾内沉积物特征和沉积过程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揭示了风沙在海湾沙坝发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古(内)沙坝的沉积成分随着内沙坝向上加积贝壳含量急剧减少,其上部沉积成分已明显不同于外沙坝和现代海滩,而与其前后的干泻湖上部相似,显示了沉积过程中沉积物来源的变化。内沙坝的沉积物粒径向上变细,分选向上变好,而粒径最小处不在沙坝的最上部,则是在贝壳含量开始向上减少的高度,表明沉积动力随着沉积来源的变化而改变。电镜扫描也显示内沙坝上部的部分颗粒不是来自海滩,具有磨圆差、缺乏水下撞击痕迹以及上翻解理与贝壳状断口共存的特征。内外沙坝下部海滩岩的高度、位置与年代还表明内外沙坝间的沉积高度与海平面变化无关。研究表明:香港海湾沙坝发育过程向上加积的动力由原来的海动力变为风动力;随岸线向海推进内沙坝的沉积物来源由来自海滩物质变为同时来自海滩物质及干泻湖上层物质,只有风才能堆积这些物质;内外沙坝间的沉积高度差只是风积高度不同的结果,与海平面变化无关;海湾内风沙作用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 沙坝发育 沉积过程 风沙作用
下载PDF
复合电沉积工艺参数对镍晶微铸件表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贾卫平 吴蒙华 杨帆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60,共6页
目的将超声波、磁场引入到微电铸过程中,改善电沉积镍晶微构件的表面性能。方法改变电流密度、脉冲占空比、超声波功率、磁场强度的方向和强度,进行电沉积镍晶微铸件,分析这些工艺参数对微铸件表面形貌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微铸件的... 目的将超声波、磁场引入到微电铸过程中,改善电沉积镍晶微构件的表面性能。方法改变电流密度、脉冲占空比、超声波功率、磁场强度的方向和强度,进行电沉积镍晶微铸件,分析这些工艺参数对微铸件表面形貌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微铸件的显微硬度随磁场强度的增大而显著提高,随着阴极电流密度、超声波功率及脉冲占空比的增大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规律,其中脉冲占空比对电铸层显微硬度的影响较弱。优选的工艺参数为:垂直磁场强度0.8 T,阴极电流密度2 A/dm2,超声波功率240W,脉冲占空比20%。结论引入超声波和磁场后可优化电沉积环境,细化电铸层晶粒尺寸,改善电铸层微观形貌,提高微铸件显微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场复合作用 电沉积工艺参数 镍晶微铸件 表面性能
下载PDF
低能离子束对微生物细胞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宋道军 余汛 余增亮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7-50,共4页
以耐辐射微球菌(Deinococcusradiodurans)和E.coli为试材,用显微扫描电镜(SEM)和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仪研究了N+离子注入对其细胞作用的情况。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对生物细胞既存在着直接... 以耐辐射微球菌(Deinococcusradiodurans)和E.coli为试材,用显微扫描电镜(SEM)和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仪研究了N+离子注入对其细胞作用的情况。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对生物细胞既存在着直接作用又存在着间接作用;注入离子的动量传递产生了对细胞的直接作用,其能量沉积显示着对细胞的间接作用,而且随着注入剂量的增大,两种微生物细胞受到直接和间接作用损伤的程度也逐渐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细胞 低能离子束 生物学 辐射生物学
下载PDF
湛江港口门潮汐地貌体系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叶春池 黄方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1-58,共8页
本文通过对湛江港口门区域的动力条件、沉积物平面分布和垂直层序的分析研究,论述湛江港口门潮汐地貌体系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指出来自鉴江流域的泥沙主要堆积于河口区及三角洲前缘,口门附近沉积物的搬运和转移主要受潮流、波浪两大... 本文通过对湛江港口门区域的动力条件、沉积物平面分布和垂直层序的分析研究,论述湛江港口门潮汐地貌体系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指出来自鉴江流域的泥沙主要堆积于河口区及三角洲前缘,口门附近沉积物的搬运和转移主要受潮流、波浪两大动力因素支配,三角洲的演变趋势主要向南偏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 地形体系 沉积环境 沉积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