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asurement of Metallogenic Depth and Deep Second Enrichment Belt Forecasting in Jiaodong Gold Deposit
1
作者 GuoTao LuGuxian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4年第2期232-237,共6页
The depth is important for ore finding in Jiaodong gold deposit. However, many geologists are still discussing how to confirm the depth for the tectonic and metallogenesis formation. 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propose ... The depth is important for ore finding in Jiaodong gold deposit. However, many geologists are still discussing how to confirm the depth for the tectonic and metallogenesis formation. 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propose a new method-the correction of metallogenic depth via its structure to calculate the depth. This method, based on the crust rock in a solid stress state, emphasizes the elastic pattern rather than the static fluid pattern. In addition, this method is more appropriate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e crust than the method of weight/special weight. 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illustrating, with the Jiaodong gold deposit as an example, the metallogenic depth correction via structure conclude that the depth of the most deposits, lower than 4-6 km, is often 2.5 km. Therefore,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there exists a second enrichment belt and that ore resources are more potential at the belt of Jiaodong area. These results have been demonstrated by years of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logenic depth correction via structure second enrichment belt deep gold deposits in Jiaodong area
下载PDF
Enlarging Zn deposition space via regulating Sn-induced effective interface for high areal capacity zinc-based flow battery
2
作者 Yuning Sun Siyu Zhang +5 位作者 Qiming Zhang Lantong Cui Pengfei Wang Yanbin Yin Qian Wang Qinzhi Lai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579-586,I0012,共9页
Zinc-based flow batteries(ZFBs)have aroused great favor in large-scale energy storage due to the high security and low cost.However,the low areal capacity arising from the limited space for Zn plating hinders the furt... Zinc-based flow batteries(ZFBs)have aroused great favor in large-scale energy storage due to the high security and low cost.However,the low areal capacity arising from the limited space for Zn plating hinders the further development.Herein,a novel carbon felt-Sn-carbon felt sandwich host(CSCH)is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Benefiting from the strong chemical absorption and the dehydration effect on Zn(H_(2)O)_(6)^(2+),the Sn activation layer in the CSCH demonstrates the lowest comprehensive resistance for Zn deposition.Thus,Zn is induced to nucleate preferentially on the Sn activation layer,and grows towards the membrane,regulat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Zn electrochemical deposits,which remarkably improves the areal capacity and cyclic stability of Zn anode.Consequently,the zinc-bromine flow batteries equipped with CSCH electrodes can achieve the ultra-high areal capacity of 120 mA h cm^(-2)at 80 mA cm^(-2),and run stably for 140 h with average energy efficiency of 80.3%in the extreme condition(80 mA cm^(-2),80 mA h cm^(-2)).This innovative work will inspire future advanced designs for high areal capacity electrodes in ZF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nc-based flow batteries High areal capacity Sn-induced deposition Zn deposition depth
下载PDF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Zonation of Primary Halos of Pulang Porphyry Copper Deposit,Northwestern Yunnan Province,Sou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永清 黄静宁 梁贞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8年第4期371-377,共7页
The Pulang (普朗)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segment of the Yidun-Zhongdian (义敦-中甸) island arc ore-forming belt of the Tethys-Himalaya ore-forming domain, is a recently discovered large c... The Pulang (普朗)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segment of the Yidun-Zhongdian (义敦-中甸) island arc ore-forming belt of the Tethys-Himalaya ore-forming domain, is a recently discovered large copper deposit. Compared with the composition of granodiorite in China, the porphyry rocks in this area are enriched in W, Mo, Cu, Au, As, Sb, F, V, and Na2O (K1≥1.2). Compared with the composition of fresh porphyry rocks in this district, the mineralized rocks are enriched in Cu, Au, Ag, Mo, Pb, Zn, W, As, Sb, and K2O (K2≥1.2). Some elements show clear anomalies, such as Zn, Ag, Cu, Au, W, and Mo, and can be regarded as pathfinders for prospecting new ore bodies in depth. It has been inferred from factor analysis that the Pulang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may have undergone the multiple stages of alter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a) Cu-Au mineralization; (b) W-Mo mineralization; and (c) silicification and potassic metasomatism in the whole ore-forming process. A detailed zonation sequence of indicator elements is obtained using the variability index of indicator elements as follows: Zn→Ag→Cu→Au→W→Mo. According to this zonation, an index such as (Ag*Zn)D/(Mo×W)D can be constructed and regarded as a significant criterion for predicting the Cu potential at a particular dep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ang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zonation of primary halo assessment of Cu potential at depth Tethys-Himalaya ore-forming domain southwestern China
下载PDF
岩浆通道成矿核心内涵“两深一浅一通道”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宋谢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41-1952,共12页
岩浆通道成矿模型的建立深刻改变了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成因研究的范式,成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而且已经成功地应用于找矿勘查中。该模型揭示了硫化物熔离与聚集成矿在空间上的不一致性以及成矿与相关玄武岩铂族元素强烈亏损的成因联系,... 岩浆通道成矿模型的建立深刻改变了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成因研究的范式,成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而且已经成功地应用于找矿勘查中。该模型揭示了硫化物熔离与聚集成矿在空间上的不一致性以及成矿与相关玄武岩铂族元素强烈亏损的成因联系,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含矿岩体围岩贫硫化物的现象。笔者将该模型的核心内涵概括为“两深一浅一通道”,“两深”指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幔、硫化物熔离发生在深部,“一浅”指硫化物的聚集成矿主要发生在较浅的岩浆房,“一通道”指较稳定的岩浆通道更有利于成大矿。结合对典型矿床和成矿带的分析,笔者提出侵位较浅的、规模相对较大的岩体,其成矿潜力好于深部的岩浆通道相。因此,认为地表矿化并不是唯一可靠的、甚至不能作为最重要的找矿标志,要提高找矿效率(特别是隐伏矿床),首先要全面分析成矿带岩浆通道系统在不同区域的埋藏、剥蚀和暴露状况,目标岩体地质产状及其与围岩时代差异等宏观地质要素,查明深部通道相与浅部岩体空间分布和形成深度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判断浅部岩体的位置、合理部署重点勘查区域、选择有效的勘查技术、定位目标岩体,进行钻探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 岩浆通道成矿模型 含矿岩体产状 侵位深度 围岩时代
下载PDF
长期施氮加剧亚热带米槠天然林不同深度土壤磷限制:基于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角度
5
作者 李欣冉 林浩 +4 位作者 曹平丽 林伟盛 刘小飞 钟羡芳 郭剑芬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3-974,共12页
以福建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内的米槠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对照(CK)、低氮(LN,N 40 kg/(hm^(2)·a))、高氮(HN,N80 kg/(hm^(2)·a))处理模拟氮沉降,研究不同施氮年限(4、8 a)、不同深度(0~10 cm和10~20 cm)土壤理化特性和... 以福建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内的米槠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对照(CK)、低氮(LN,N 40 kg/(hm^(2)·a))、高氮(HN,N80 kg/(hm^(2)·a))处理模拟氮沉降,研究不同施氮年限(4、8 a)、不同深度(0~10 cm和10~20 cm)土壤理化特性和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变化,探究长期氮沉降是否加剧亚热带地区土壤磷限制。结果表明:(1)不同年限施氮后土壤pH下降,0~10 cm土层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施氮4 a,0~10 cm土层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随施氮量增加显著下降,10~20 cm土层则相反,两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8 a,HN处理下各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MBN含量均最低,0~10 cm土层铵态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降低。(2)不同年限HN处理提高了各土层土壤β-葡萄糖苷酶(βG)活性,但HN处理8 a明显降低0~10 cm土层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LN和HN处理4 a显著提高0~10 cm土层酸性磷酸酶(ACP)活性,但显著降低10~20 cm土层ACP活性。(3)不同施氮年限下,不同深度土壤酶化学计量比向量角度均大于45°,而且施氮8 a的向量角度要显著大于施氮4 a的向量角度,表明长期施氮加剧了土壤微生物磷限制;不同施氮年限下,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酶C∶N∶P化学计量比分别为1∶1∶2和1∶1∶3,与全球生态系统土壤酶C∶N∶P的比值1∶1∶1相比偏离。(4)冗余分析(RDA)表明,DON、MBN和NH4+-N是调控不同施氮年限各土层土壤酶活性和化学计量比变化的主要因子。总之,长期氮沉降明显加剧了亚热带地区土壤磷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酶活性 酶化学计量 土壤深度 米槠天然林
下载PDF
胶莱盆地东北缘郭城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志强 丁正江 +4 位作者 薄军委 王志新 李勇 纪攀 李婷婷 《黄金》 CAS 2024年第5期57-63,共7页
郭城金矿床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由土堆矿段、沙旺矿段、东刘家矿段、龙口矿段和后夼矿段等组成,受以郭城断裂为主的拆离构造体系控制。矿石中石英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等研究结果显示,流体包裹体分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含CO_(2)三... 郭城金矿床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由土堆矿段、沙旺矿段、东刘家矿段、龙口矿段和后夼矿段等组成,受以郭城断裂为主的拆离构造体系控制。矿石中石英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等研究结果显示,流体包裹体分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含CO_(2)三相包裹体和纯液相包裹体3种类型;成矿流体盐度为1.39%~16.53%,密度0.56~1.00 g/cm^(3),属于中低盐度、低密度流体;成矿温度为200℃~360℃,成矿流体压力60~125 MPa,成矿深度6.22~9.31 km。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郭城金矿床成因类型是受郭城断裂为主拆离构造体系控制、地幔流体参与成矿的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矿温度 成矿深度 矿床成因 郭城金矿床 胶莱盆地东北缘
下载PDF
胶东石家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7
作者 刘晓敏 于森 +3 位作者 李金涛 李丽 丁文彪 薄军委 《黄金》 CAS 2024年第9期74-80,共7页
石家金矿床是位于栖蓬福成矿带北段的一个石英脉型金矿床,其成矿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Ⅰ)、金-石英-黄铁矿阶段(Ⅱ)、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石英-碳酸盐阶段(Ⅳ)。成矿流体盐度为1.83%~10.74%,密度为0.61~0.90 g/c... 石家金矿床是位于栖蓬福成矿带北段的一个石英脉型金矿床,其成矿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Ⅰ)、金-石英-黄铁矿阶段(Ⅱ)、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石英-碳酸盐阶段(Ⅳ)。成矿流体盐度为1.83%~10.74%,密度为0.61~0.90 g/cm^(3),属于低盐度、低密度流体;成矿温度275℃~325℃,成矿流体压力50~92 MPa,成矿深度1.67~3.07 km。综合特征揭示,该矿床为受花岗岩体穹隆上部的陡倾伸展断裂控制,幔源流体、岩浆流体和大气降水共同参与成矿的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成因 成矿温度 成矿深度 流体包裹体 石家金矿床 胶东
下载PDF
胶东金矿成岩成矿深度测算方法探讨
8
作者 吕承训 王建平 陈小龙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0-921,共12页
胶东金矿的储量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胶东地区的金矿成矿理论正经历着随地质科技发展而不断研究、讨论、发展和创新的过程。胶东西北部的新城金矿是胶东蚀变岩型金矿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重要的生产矿山之一。随着国... 胶东金矿的储量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胶东地区的金矿成矿理论正经历着随地质科技发展而不断研究、讨论、发展和创新的过程。胶东西北部的新城金矿是胶东蚀变岩型金矿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重要的生产矿山之一。随着国家对于矿产安全保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胶东地区深部找矿增储的迫切需求也随之而来。在矿产勘查领域,尤其是深部找矿过程中,成岩深度、成矿深度和剥蚀深度测算是重要的地质学方法。因此,本文选取新城金矿作为胶东地区的典型金矿代表,探讨其成岩、成矿和剥蚀深度的测算方法及应用。采用矿物压力计算方法,推算得到新城的成矿岩体———郭家岭花岗闪长岩的平均成岩深度为3 km;采用成矿深度构造校正方法,推算得到新城金矿的蚀变成矿平均深度为2 km;采用裂变径迹分析方法,得到新城金矿成矿后的剥蚀深度约为2.5 km。在上述成岩深度、成矿深度和剥蚀深度测算结果的基础上,深入讨论胶东地区的金矿成矿规律和深部预测问题。研究区的生产勘探工作证明,本文的成矿深度计算结果与现已认识的深部成矿规律相吻合,研究成果对胶东金矿及其他相关类型的热液金属矿床的深部找矿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深度 成岩深度 剥蚀深度 构造校正测算 胶东金矿
下载PDF
基于FLO-2D模型的泥石流运动冲淤数值模拟 被引量:27
9
作者 张鹏 马金珠 +1 位作者 舒和平 王刚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3-368,375,共7页
采用2维流变模型FLO-2D,经连续方程与运动方程,结合网格化的数字高程模型,选取陇南市武都地区清水沟、嘴子沟及段河坝3条泥石流沟为试验区.通过DEM在ArcGIS中转换为ASCⅡ格式输入至FLO-2DPRO软件中,建立流域模型,分析计算出各网格点的... 采用2维流变模型FLO-2D,经连续方程与运动方程,结合网格化的数字高程模型,选取陇南市武都地区清水沟、嘴子沟及段河坝3条泥石流沟为试验区.通过DEM在ArcGIS中转换为ASCⅡ格式输入至FLO-2DPRO软件中,建立流域模型,分析计算出各网格点的可能运动速度、淤积深度,并将模拟结果整合致GIS中.在GIS软件中分析可能淤积范围,通过对比2010年陇南"8.12"特大暴雨事件引发泥石流灾害灾情,验证了FLO-2D模型模拟试验区泥石流威胁范围的正确性,发现模拟结果与实际发生灾情威胁范围大致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2D 泥石流 数值模拟 淤积深度
下载PDF
“五层楼+地下室”找矿模型的适用性及其对深部找矿的意义 被引量:119
10
作者 王登红 唐菊兴 +5 位作者 应立娟 陈郑辉 许建祥 张家菁 李水如 曾载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33-738,共6页
在我国地质工作者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五层楼"找矿模式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深部找矿的新进展,重点探讨了"五层楼+地下室"找矿模型的适用性。"五层楼+地下室"作为找矿模型不但适合于赣南—粤北地区,... 在我国地质工作者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五层楼"找矿模式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深部找矿的新进展,重点探讨了"五层楼+地下室"找矿模型的适用性。"五层楼+地下室"作为找矿模型不但适合于赣南—粤北地区,也适用于赣中的徐山矿区,在南岭外围的其他矿区如广西的大明山地区和云南的老君山地区也有适用性;除了石英脉型钨矿之外,"五层楼+地下室"模型也适用于钨矿之外的其他矿种,如广西大厂的锡多金属矿区;对于其他类型的矿种和矿床类型,如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在某种程度上也不妨理解为倒转的"五层楼+地下室"。当然,"五层楼+地下室"找矿模型的运用也是有条件的,需要结合具体矿区的具体成矿地质条件来综合把握,灵活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层楼+地下室”模型 深部找矿 徐山钨矿 大明山钨矿 大厂锡矿 甲玛铜矿
下载PDF
“九龙脑成矿模式”及其深部找矿示范:“五层楼+地下室”勘查模型的拓展 被引量:22
11
作者 赵正 王登红 +11 位作者 陈毓川 刘善宝 方贵聪 梁婷 郭娜欣 王少轶 王浩洋 刘战庆 曾载淋 丁明 陈伟 周新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6,共9页
深部成矿预测已成为当前矿床学研究的科学前沿和研究重点。"五层楼"作为我国最具特色的深部找矿模型,源于华南钨矿勘查实践,在地质找矿中不断丰富并成功拓展应用。近年,项目组在南岭地区开展了深部探测、科学钻探和九龙脑矿... 深部成矿预测已成为当前矿床学研究的科学前沿和研究重点。"五层楼"作为我国最具特色的深部找矿模型,源于华南钨矿勘查实践,在地质找矿中不断丰富并成功拓展应用。近年,项目组在南岭地区开展了深部探测、科学钻探和九龙脑矿田深部找矿示范,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找矿新突破,即在"五层楼"深部验证了"地下室",在外带破碎带发现了新类型矿体,在银金矿深部发现了钨铋,在岩体内带发现了多位一体成矿等,验证了南岭钨多金属矿集区的"第二找矿空间"。本文据九龙脑矿田深部找矿示范和南岭科学钻探成果,建立了南岭花岗岩相关钨多金属矿集区的"九龙脑成矿模式";定义了以往有争议的"地下室"矿化类型,强调了破碎带找矿方向的重要性,认为一定体量的花岗质岩浆在分异—含矿热液分离—迁移—富集过程中矿物质保持物质和能量守恒,而岩性、构造和力学性质的差异导致含矿热液在不同空间配置以不同的矿物组合形式堆积;按成矿系列理论之"全位成矿与缺位找矿"思路,在九龙脑矿田外围开展深部找矿示范,指明了各类型矿化的找矿方向,提出了预测各类矿体的技术方法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层楼+地下室” “九龙脑成矿模式” 深部找矿 矿化分带
下载PDF
对金厂峪金矿床深部矿化规律的初步认识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宝林 蔡新平 +3 位作者 王杰 高浩中 秦大军 周少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4-17,共4页
根据金厂峪金矿深部(0m~-1000m标高之间)获得的最新钻孔岩芯资料,结合野外地质观察、室内工作,探讨了该矿床深部的矿化规律以及矿体的产状特征,对探矿工程的布设提出了建议。解释了深部矿化富集与分散的原因,进一步确认... 根据金厂峪金矿深部(0m~-1000m标高之间)获得的最新钻孔岩芯资料,结合野外地质观察、室内工作,探讨了该矿床深部的矿化规律以及矿体的产状特征,对探矿工程的布设提出了建议。解释了深部矿化富集与分散的原因,进一步确认了对该区中生代褶皱构造控矿的认识。指出今后深部找矿中应注意发现新的矿化类型,研究中生代褶皱构造与太古代韧性剪切带的关系、蚀变与矿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矿化规律 控制构造 找矿方向
下载PDF
公路风吹雪积雪力学原理与积雪深模型 被引量:15
13
作者 席建锋 李江 +1 位作者 朱光耀 张贵平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152-156,共5页
从流体力学原理出发,结合雪害野外观测、风洞实验和数值仿真结果,系统阐释了公路风吹雪积雪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公路积雪深定量化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参数标定与求解方法。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积雪机理 积雪深模型 风吹雪
下载PDF
泥石流入汇主河淤积规律的水槽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敖汝庄 郭志学 曹叔尤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6-199,共4页
以试验为基础,研究了泥石流入汇主河后淤积规律,主要探讨了淤积量及淤积分布问题。通过试验分析认为,泥石流入汇主河后的淤积量基本随流量比的增大而增大,就其淤积速率而言,有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淤积量在流量比大约为0.5时出现峰... 以试验为基础,研究了泥石流入汇主河后淤积规律,主要探讨了淤积量及淤积分布问题。通过试验分析认为,泥石流入汇主河后的淤积量基本随流量比的增大而增大,就其淤积速率而言,有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淤积量在流量比大约为0.5时出现峰值,在流量比为0.65时出现谷值,淤积量与流量比关系变化曲线以倾斜向上的直线为对称轴,呈倾斜向上的正弦波形。各工况下淤积范围基本不变,但试验中反映出,淤积范围有随交汇角增大而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主河 淤积规律 水槽试验
下载PDF
在照相明胶层中金催化的铜无电沉积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宜恒 张广祥 +2 位作者 闫天堂 俞书勤 庄思永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975-980,共6页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原位氩离子束溅射和ESCA技术,研究了无电沉积前后照相明胶中硫元素化学形态的变化,对无电沉积所形成的导电膜进行了深度剖析,探讨了照相明胶层中金催化的铜无电沉积机理.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pH=3.20)...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原位氩离子束溅射和ESCA技术,研究了无电沉积前后照相明胶中硫元素化学形态的变化,对无电沉积所形成的导电膜进行了深度剖析,探讨了照相明胶层中金催化的铜无电沉积机理.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pH=3.20),明胶大分子的蛋氨酸亚砜对AU3+仍具有较大的还原能力,明胶大分子的蛋氨酸、蛋氨酸亚砜将Au3+最终还原为胶态金,而蛋氨酸和蛋氨酸亚砜均被氧化为蛋氨酸砜.在无电沉积初期,胶态金作为催化中心引发铜的无电沉积,之后的反应为Cu2+在新生态铜的自催化下的还原沉积.在无电沉积过程的碱性条件下(pH=12.50),明胶中的部分蛋氨酸砜又被甲醛还原为蛋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相明胶 无电沉积 金催化 尼龙纤维芯电缆
下载PDF
泥石流入汇主河情况下交汇口附近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郭志学 余斌 +1 位作者 曹叔尤 方铎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3-37,共5页
本文在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泥石流入汇主河后,汇口附近各水力参数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泥石流入汇后下游水位相对壅高与流量比以及交汇角的关系,得出相对壅水高度随流量比及交汇角的增大而增大的结论。分析了主河在入汇口附近的淤积变化... 本文在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泥石流入汇主河后,汇口附近各水力参数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泥石流入汇后下游水位相对壅高与流量比以及交汇角的关系,得出相对壅水高度随流量比及交汇角的增大而增大的结论。分析了主河在入汇口附近的淤积变化规律。在30°、60°和120°交汇情况下,淤积量随支流流量及流量比的增大而增大;淤积率则随总流量增大而减小,在主支流量相当时出现最大值。90°交汇时,淤积量随支流流量及流量比的增大而减小;淤积率随总流量增大而增大,在主支流量相当时出现最小值。平均及最大淤积深度在主支流量相当时出现最大值。顺河向交汇时,淤积深度最大值随交汇角增大而增大,120°交汇时淤积深度与30°交汇时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交汇角 相对壅水高度 淤积率 流量比 淤积深度
下载PDF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深部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对于深部找矿的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秦燕 王登红 +1 位作者 梁婷 李建康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9-365,共7页
以广西大厂超大型锡多金属矿田深部钻探 ZK39-1钻孔获得的新鲜岩心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钻遇中下泥盆统灰岩样品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及矿化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各类样品的δ18OV-SMOW为12.07‰~24.31‰,钻孔深度1000 m以下岩心样品的δ1... 以广西大厂超大型锡多金属矿田深部钻探 ZK39-1钻孔获得的新鲜岩心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钻遇中下泥盆统灰岩样品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及矿化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各类样品的δ18OV-SMOW为12.07‰~24.31‰,钻孔深度1000 m以下岩心样品的δ18OV-SMOW明显偏低;δ13CV-PDB为-4.6‰~1.7‰,1000 m以下样品的δ13CV-PDB逐步降低。岩心碳、氧同位素组成负异常的部位同时也出现了矿化元素显著的正异常,由此推测1000 m深度以下存在热液流体活动。研究表明,钻孔岩心碳酸盐岩样品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规律可以提供蚀变作用及相关流体的重要信息,可作为一种重要的找矿标志,从而为深部找矿勘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氧同位素 矿化元素 深部找矿 广西大厂超大型锡矿田
下载PDF
内河水深遥感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一梅 张东生 罗健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9-232,共4页
利用陆地卫星TM影像研究闽江竹岐至侯官河段的水深,建立了遥感信息与水深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用最低通航水位时的水域边界裁取研究水域,可消除边界点因水陆信息混合产生的误差,提高遥感水深精度;用两个时相遥感所得的水下地形... 利用陆地卫星TM影像研究闽江竹岐至侯官河段的水深,建立了遥感信息与水深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用最低通航水位时的水域边界裁取研究水域,可消除边界点因水陆信息混合产生的误差,提高遥感水深精度;用两个时相遥感所得的水下地形计算河床冲淤值,进一步削减了由遥感信息源转换成水深信息时的误差,结果与用实测地形资料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能满足河床演变分析和冲淤量计算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冲淤 水深遥感 相关分析 内河
下载PDF
航磁梯度测量及其在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晓禄 常树帅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6期355-360,共6页
简单介绍了航磁梯度测量的方法原理、优点及数据处理技术,并将该方法应用于砂岩型铀矿勘查中,对浅层断裂的识别、铀成矿环境的识别及磁性层体埋藏深度反演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航磁梯度测量可在砂岩型铀矿勘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航磁梯度测量 砂岩型铀矿 深度反演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海岸剖面类型与演变规律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小英 陈沈良 +2 位作者 于洪军 张建华 徐丛亮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8-445,共8页
根据1976—2002年黄河三角洲滨海区36个断面的地形实测资料以及利津水文站的水沙资料,运用动力地貌学的方法,对黄河三角洲海岸剖面形态及冲淤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海岸剖面可分为建设型、破坏型和稳定型三种基本类型。... 根据1976—2002年黄河三角洲滨海区36个断面的地形实测资料以及利津水文站的水沙资料,运用动力地貌学的方法,对黄河三角洲海岸剖面形态及冲淤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海岸剖面可分为建设型、破坏型和稳定型三种基本类型。建设型海岸分布于行水河口,等深线向海推进的距离取决于入海泥沙的堆积过程与海洋动力对泥沙的侵蚀过程两者之间的对比;破坏型海岸主要分布于停止行河不久的废弃河口附近,剖面侵蚀深度与海洋动力条件尤其是潮流流速大小密切相关;而稳定型海岸主要分布于长时间不行河的湾湾沟口附近和广利河以南岸段,前者受河海动力因素影响较小,而后者主要与莱州湾潮流流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海岸剖面 冲淤演变 侵蚀深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