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水北调”西线调水方案初步设计探讨
1
作者 张庸 陈圣波 +1 位作者 路鹏 王傲 《吉林水利》 2024年第8期1-6,15,共7页
在前人“南水北调”西线调水方案、区域水文资料和地质资料基础上,提出“南水北调”西线调水方案与发电方案相结合的“西西调水并发电”方案。方案将整个工程分为3个阶段:怒江—塔里木盆地南缘线隧洞分工程;尼洋河折巴村—塔里木盆地南... 在前人“南水北调”西线调水方案、区域水文资料和地质资料基础上,提出“南水北调”西线调水方案与发电方案相结合的“西西调水并发电”方案。方案将整个工程分为3个阶段:怒江—塔里木盆地南缘线隧洞分工程;尼洋河折巴村—塔里木盆地南缘车尔臣河东侧隧洞分工程;雅鲁藏布江达古—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隧洞调水分工程。此方案的实施可为我国西北荒漠总计调水686亿m^(3)/年,可为满足西北大农业区水源及能源需求提供足够的电能,实现局部突破“胡焕庸线”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西线调水 方案设计 荒漠治理
下载PDF
一种基于回旋凸轮机构的沙漠植树装置
2
作者 刘茗元 邢家旗 +2 位作者 周文平 林凯熙 梁耘菘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3期198-201,共4页
长久以来,荒漠化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在沙漠地区使用传统的人工种植方法修复生态环境,整个作业过程费时费力,种植效率低。目前,沙漠植树机械多为半自动化且功能单一,而且受到沙漠恶劣工作环境的限制。依据上述问题,设计一种具有... 长久以来,荒漠化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在沙漠地区使用传统的人工种植方法修复生态环境,整个作业过程费时费力,种植效率低。目前,沙漠植树机械多为半自动化且功能单一,而且受到沙漠恶劣工作环境的限制。依据上述问题,设计一种具有自动拣苗、凸轮传送和螺旋钻孔等多功能的新型沙漠植树装置,极大地减轻了人工的劳动强度,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植树 凸轮传送 螺旋钻孔
下载PD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 in Greenhouses in Desert Areas
3
作者 Shigeki Hirasawa Mai Nakatsuka +2 位作者 Kunio Masui Tsuyoshi Kawanami Katsuaki Shira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4年第13期1261-1268,共8页
Water consumption can be reduced by using a greenhouse for agriculture in desert areas. We analyzed the effect of control of ventilation, sprinkler water, and solar radiation?shielding on changes of temperature and hu... Water consumption can be reduced by using a greenhouse for agriculture in desert areas. We analyzed the effect of control of ventilation, sprinkler water, and solar radiation?shielding on changes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a greenhouse under various desert area conditions. We calculated the changes in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a greenhouse for a whole day in four seasons, an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water consumption with and without a greenhouse were compared. When ventilation, shielding, and sprinkler water were controlled under suitable conditions to grow orchids in a desert area, water consumption in July was only 7% of that without a greenho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erature Control Humidity Ventilation SPRINKLER Water HEAT transfer GREENHOUSE desert
下载PDF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 of a typical region in the Kubuqi Desert, Northwestern China
4
作者 CUI Bu-li CHANG Xue-li LI Xiao-yan 《地球环境学报》 2012年第6期1165-1173,共9页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is the core component in landscape ecology research.We analyzed the landscape pattern and dynamic process of the Kubuqi Desert by using a typical region as a study area.This study area include...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is the core component in landscape ecology research.We analyzed the landscape pattern and dynamic process of the Kubuqi Desert by using a typical region as a study area.This study area includes four towns;ShuLinZhao,WangAiZhao,BaiNiJing and JiGeSiTai.The area of cropland,fixed sand dune,woodland,residential area and wetland increased and centralized gradually,while the area of semi-fixed sand dune,drifting sand dune,meadow and washland decreased and dispersed gradually from 1987 to 2003.On the landscape level,the patch shape tended to be regular,and the landscape pattern tended to be simple,causing the fragmentation degree,heterogeneity and diversity of the landscape to decrease.Fixed sand dune.Semi-fixed sand dune,drifting sand dune,meadow and river flood plains were the five main export classes,and residential area,cropland and wetland were the three main import classes.The classes that had a relatively large total area and large average patch area had a smaller extent of gravity center migration,whereas the classes with small total area and small average patch area had a larger extent of gravity center migration;this is because the small patches are easily influenced by human activities or natural factors.In addition,the desertification area and desertification degree reduced gradually in the study area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87 to 2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cape pattern gravity center migration transfer matrix landscape index the Kubuqi desert
下载PDF
融合迁移学习和集成学习的自然背景下荒漠植物识别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亚鹏 曹姗姗 +1 位作者 李全胜 孙伟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3年第2期93-103,共11页
[目的/意义]荒漠植物的准确识别是其认识和保护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任务,是荒漠生态研究与保护的基础。自然条件下野外荒漠植物图像的机器视觉自动分类识别可有效提升植物资源调查效率、降低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对荒漠植物的精准分类、多样... [目的/意义]荒漠植物的准确识别是其认识和保护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任务,是荒漠生态研究与保护的基础。自然条件下野外荒漠植物图像的机器视觉自动分类识别可有效提升植物资源调查效率、降低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对荒漠植物的精准分类、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自然环境下的整株荒漠植物图像为研究对象,构建新疆干旱区荒漠植物图像数据集,以EfficientNet B0—B4网络为基础网络,提出一种融合迁移学习和集成学习的荒漠植物图像识别算法,并在公开数据集Oxford Flowers102上进行对比验证。[结果和讨论]基于EfficientNet B0网络的单一子模型的Top-1准确率最高可达93.35%,最低为92.26%,软投票Ensemble-Soft模型、硬投票Ensemble-Hard模型以及加权投票法集成的Ensemble-Weight模型的准确率分别为93.63%、93.55%和93.67%,F1Score和准确率相当;基于EfficientNet B0—B4网络的单一子模型的Top-1准确率最高可达96.65%,F1Score为96.71%,而Ensemble-Soft模型、Ensemble-Hard模型以及Ensemble-Weight模型的准确率分别为99.07%、98.91%和99.23%,相较于单一子模型,精度进一步提高,F_(1)Score与准确率基本相同,模型性能显著;在公开数据集Oxford Flowers102上进行对比试验,3个集成模型相比5个子模型准确率和F,Score最高提升了4.56%和5.05%,最低也提升了1.94%和2.29%,证明了本研究提出的迁移和集成学习策略能够有效提高模型性能。[结论]本方法可提高荒漠植物的识别准确率,通过云端传输至服务器后,实现荒漠植物的准确识别,为真实野外环境下植物图像识别精度低、模型鲁棒性及泛化性弱等问题提供解决思路。服务于野外调查、教学科普以及科学实验等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识别 自然背景 集成学习 迁移学习 投票法 数据集
下载PDF
石河子垦区沙漠和绿洲下垫面生态条件下能量交换特征 被引量:13
6
作者 塔依尔 吕新 杨利勇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8-482,共5页
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流动沙区及其以南100 km的滴灌棉田为绿洲下垫面的生态条件下,分析研究了能量输送的不同模式和日变化进程。在沙漠生态条件下,大部分净辐射用于感热通量的散失,另一部分用于向地下传输,少部分则用于潜热输送;与... 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流动沙区及其以南100 km的滴灌棉田为绿洲下垫面的生态条件下,分析研究了能量输送的不同模式和日变化进程。在沙漠生态条件下,大部分净辐射用于感热通量的散失,另一部分用于向地下传输,少部分则用于潜热输送;与沙漠相比,在滴灌棉田生态条件下的绿洲能量输送的基本模式为:农田蒸散的潜热能量占绝大部分,少部分用于感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的消耗,另一个与沙漠不同的特征是绿洲存在地表能量平衡差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绿洲下垫面 能量输送
下载PDF
沙漠光伏电场的光伏转换及能量传递效应——以甘肃古浪振发光伏电场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常兆丰 刘世增 +5 位作者 詹科杰 王飞 王祺 王芳琳 刘淑娟 孙涛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8-194,共7页
为了揭示沙漠光伏的热能转换及其传递效应,以甘肃古浪振发光伏电场为例,运用2018年5月—2019年10月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沙漠光伏的能量传递过程表现为太阳辐射的减少导致光伏电场及其周围气温降低,进而影响光伏电场及其... 为了揭示沙漠光伏的热能转换及其传递效应,以甘肃古浪振发光伏电场为例,运用2018年5月—2019年10月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沙漠光伏的能量传递过程表现为太阳辐射的减少导致光伏电场及其周围气温降低,进而影响光伏电场及其周围气压和风速、风向,古浪振发沙漠光伏年发电量20947.66×10^4 kW•h,转换的太阳辐射相当于每天可将2.35 km3的空气温度降低0.5℃。(2)当月平均气温高于11℃时,光伏转换的太阳辐射能小于由于光伏设施影响空气对流而滞留的热量;沙漠光伏电场对2 m高度气温的影响主要在夏季,对10 m高度气温的影响主要在冬季。(3)光伏电场对上风2 m高度气温的影响距离大于300 m,对10 m高度气温的影响距离小于300 m;对上风向风速和风向的影响距离分别为大于1000 m和小于1000 m。(4)我国沙漠、戈壁面积广大,发展沙漠、戈壁光伏产业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光伏 太阳辐射 能量传递 防沙治沙 河西走廊
下载PDF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与石河子绿洲膜下滴灌棉田能量输送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塔依尔 吕新 李鲁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4-100,共7页
不同生态环境下垫面条件下的能量输送特征有着很大差异,是陆地-大气间相互作用过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探寻近地面层湍流运动规律,定量分析沙漠和绿洲膜下滴灌棉田下垫面物质与能量输送,利用常规气象梯度法观测的数据,根据Monin-Ob... 不同生态环境下垫面条件下的能量输送特征有着很大差异,是陆地-大气间相互作用过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探寻近地面层湍流运动规律,定量分析沙漠和绿洲膜下滴灌棉田下垫面物质与能量输送,利用常规气象梯度法观测的数据,根据Monin-Obukhov相似性理论,运用空气动力学方法和能量平衡法,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流动沙区及其以南100 km的石河子绿洲膜下滴灌棉田的能量输送模式及其日变化进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沙漠生态条件下,大部分净辐射用于感热通量的散失,另一部分用于向地下传输,少部分则用于潜热输送;在膜下滴灌棉田生态条件下的绿洲能量输送的基本模式为:农田蒸散的潜热能量占绝大部分,少部分用于感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的消耗,同时存在一定的地表能量平衡差额。这些结论为合理配置自然资源、分析和评估绿洲生产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动力学法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绿洲下垫面 能量输送
下载PDF
荒漠草原碳酸盐岩土壤有机碳向无机碳酸盐的转移 被引量:24
9
作者 张林 孙向阳 +2 位作者 曹吉鑫 高程达 宝音贺希格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2-739,共8页
通过在内蒙古中西部四子王旗荒漠草原土壤剖面采集土样,拟分析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土壤无机碳酸盐(SIC)含量和SIC的δ13C值,探讨SOC向SIC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转移量。结果表明:随深度增加,SOC含量逐渐降低而SIC含量依次增大,... 通过在内蒙古中西部四子王旗荒漠草原土壤剖面采集土样,拟分析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土壤无机碳酸盐(SIC)含量和SIC的δ13C值,探讨SOC向SIC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转移量。结果表明:随深度增加,SOC含量逐渐降低而SIC含量依次增大,SOC与SIC含量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随土层加深,SIC的δ^13C值降低,在30 cm深度时相对最低为-8.6‰,而后增大,在深度为60 cm时其值为-5.8‰。说明通过"SOC—CO2—SIC"的微碳循环系统SOC向SIC发生碳的转移。应用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和模型结合SIC的δ^13C值对该研究区SIC进行区分,发现30~50 cm土层次生碳酸盐(PC)所占比例为58.5%,50~60 cm土层为44.2%。应用δ13C值对该地区SOC向SIC的转化碳量进行估算,该地区30~60 cm土层每千克土壤中大约固定了SOC分解转化的4.97~5.9 g 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碳酸盐岩土壤 碳稳定同位素 碳转移
下载PDF
毛乌素沙漠南部植被指数的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登峰 王心睿 +2 位作者 黄强 孟宪萌 林木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7年第3期5-9,共5页
为了认识毛乌素沙漠南部植被的变化,基于MODIS的NDVI遥感数据分析了2000-2013年毛乌素沙漠南部植被的变化特征,NDVI年平均值呈上升趋势,年增长率为2.69×10^(-3)/a。各年均值的空间最大值变化幅度不大,基本表现为上升趋势。结合转... 为了认识毛乌素沙漠南部植被的变化,基于MODIS的NDVI遥感数据分析了2000-2013年毛乌素沙漠南部植被的变化特征,NDVI年平均值呈上升趋势,年增长率为2.69×10^(-3)/a。各年均值的空间最大值变化幅度不大,基本表现为上升趋势。结合转移矩阵的方法,将NDVI值分为不同级别并建立植被指数转移矩阵,计算分析了NDVI值逐年的级别转移情况。由各年NDVI值较上年的变化及各年植被覆盖级别较上年的变化分析显示,总体NDVI都表现为较上一年变好的趋势,2013年相对2000年的72.37%的像元的植被级别变好。将2013年相对2000年转移矩阵中NDVI值在各等级所占个数进行统计显示,NDVI值由矩阵的下三角向上三角转移,上三角阵中NDVI像元的个数远大于下三角阵,说明NDVI值表现出由低等级向高等级转化的趋势,植被情况逐步转好。整体上,2000-2013年毛乌素沙漠南部整体植被情况在持续转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转移矩阵 空间变化 生态 毛乌素沙漠
下载PDF
民勤地区紫外辐射的观测与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闭建荣 黄建平 +3 位作者 高中明 史晋森 马越界 张武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3-422,共10页
利用2010年春季民勤加强观测实验的地面辐射资料,分析了民勤沙漠干旱区总紫外辐射的变化特征,并对该地区的紫外辐射进行了估算和模拟。结果表明,紫外辐射和太阳总辐射表现出一致的变化特征,层云对两者的反射能力比卷云强。2010年6月紫... 利用2010年春季民勤加强观测实验的地面辐射资料,分析了民勤沙漠干旱区总紫外辐射的变化特征,并对该地区的紫外辐射进行了估算和模拟。结果表明,紫外辐射和太阳总辐射表现出一致的变化特征,层云对两者的反射能力比卷云强。2010年6月紫外辐射的瞬时最大值为55.92 W·m-2,平均日总量为1.07 MJ·m-2,紫外辐射与太阳辐射比例的平均值为4.7%,其变化范围在3%~9%之间。根据晴空指数(Kt)与最大紫外辐射(UV0)及太阳总辐射(G)建立了民勤地区紫外辐射(UV)的估算方程:UV=2.94+1.22×(Kt×UV0)和UV=0.047G,均能较好地估计该地区的地表紫外辐射。由于受输入参数精度的限制,辐射传输模式SBDART低估了晴空条件下的紫外辐射,低估的总平均值为1.12 W·m-2(约5.6%),变化范围在-2.8~0.2 W·m-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辐射 沙漠干旱区 晴空指数 辐射传输模式
下载PDF
试论巴丹吉林沙漠地下水库的发现对西部调水计划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建生 汪集旸 《水利经济》 2004年第3期28-32,共5页
提出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水来自祁连山冰川积雪的补给,研究结果表明:在祁连山—巴丹吉林沙漠—额济纳盆地之间存在一条"地下河",根据蒸发量估算出地下水库的动储量达到5亿m3/a,同位素氚和氟利昂测定地下水的补给时间为30年左右,... 提出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水来自祁连山冰川积雪的补给,研究结果表明:在祁连山—巴丹吉林沙漠—额济纳盆地之间存在一条"地下河",根据蒸发量估算出地下水库的动储量达到5亿m3/a,同位素氚和氟利昂测定地下水的补给时间为30年左右,承压地下水水质良好,矿化度仅为0 7g/L。讨论该地下水库的开发利用将对我国河西走廊及其以北的内蒙地区的水资源配置发挥的作用,建议不要修建正义峡水库及其配套的输水渠道工程,并废弃掉中下游的地表水库,向下游的调水量可维持在5~6亿m3/a,将3亿m3/a黑河的水通过输水管道送到石羊河流域,可以考虑停建"引大济西"和"引大济黑"工程,以免在西部水利工程建设上出现高投入、低产出的决策失误,为国家节约数以亿计的公共工程建设资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丹吉林沙漠 祁连山冰川 地下水 西部调水计划
下载PDF
奈曼旗沙漠化土地景观动态过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闫德仁 姚洪林 +1 位作者 杨文斌 刘永军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2年第3期28-31,共4页
利用卫片解译资料 ,探讨了研究区沙漠化土地的景观指数特征 ,同时利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分析了沙漠化土地景观格局的变化 。
关键词 奈曼旗 沙漠化土地 景观动态 景观指数 马尔科夫转移矩阵
下载PDF
沙漠地区资源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守华 《中国煤田地质》 2006年第3期57-59,共3页
内蒙古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勘探区,地表大部分为固定、半固定沙丘,少部分为随季风流动的垄状沙丘及新月型沙丘,地形起伏剧烈。该勘探区存在着检波器耦合难、实施变观难、地震信号屏蔽作用强、原始记录面貌差、干扰波复杂、资料处理难度... 内蒙古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勘探区,地表大部分为固定、半固定沙丘,少部分为随季风流动的垄状沙丘及新月型沙丘,地形起伏剧烈。该勘探区存在着检波器耦合难、实施变观难、地震信号屏蔽作用强、原始记录面貌差、干扰波复杂、资料处理难度大等问题。为此采取了加长检波器尾锥、加大井深和药量、综合应用多种静校正技术以及与提高信噪比为主的资料处理流程等技术措施,经验证术措施采用合理,勘探成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勘探 变观 检波器耦合 静校正技术 低信噪比 沙漠地区
下载PDF
绿洲-荒漠交错带GSVAC水热传输可视化模拟系统的开发
15
作者 苏里坦 古力米热 宋郁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1-685,共5页
以天山北麓三工河流域绿洲-荒漠交错带为研究对象,以可视化开发语言VisualBasic6.0作为主要开发工具,结合Access数据库,在传统SPAC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开发了绿洲-荒漠交错带水热传输可视化模拟系统。该系统具备系统管理、数据输入、... 以天山北麓三工河流域绿洲-荒漠交错带为研究对象,以可视化开发语言VisualBasic6.0作为主要开发工具,结合Access数据库,在传统SPAC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开发了绿洲-荒漠交错带水热传输可视化模拟系统。该系统具备系统管理、数据输入、数据处理、信息查询、模型计算、地下水预测、图形绘制、结果输出等功能。充分考虑到实时预测的实际工作要求,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力求将本项目所研制的各种预测方案集成为一个可实时业务化运行的软件系统。通过该模拟系统可预测绿洲-荒漠交错带植被蒸腾量、地表蒸发量和植被的根系吸水速率以及土壤水热动态传输过程,为绿洲-荒漠交错带地下潜水-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中数据的管理、地下水的预测和GSVAC水热传输动态的计算机模拟提供了强大的软件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荒漠交错带 GSVAC 水热传输 模拟
下载PDF
荒漠生态系统水热平衡规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崔向慧 王兵 +1 位作者 亢新刚 冯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6-80,共5页
荒漠生态系统水热平衡问题是研究气候和小气候形成及其变化机制的重要问题 ,也是维持现有生态系统平衡稳定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 ,而且对防治荒漠化起着重要作用 .该文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荒漠生态系统水热平衡规律及系统小气候的... 荒漠生态系统水热平衡问题是研究气候和小气候形成及其变化机制的重要问题 ,也是维持现有生态系统平衡稳定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 ,而且对防治荒漠化起着重要作用 .该文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荒漠生态系统水热平衡规律及系统小气候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从水量平衡与水文动态、水热交换与传输以及热量平衡等 3个方面 ,评述了荒漠生态系统水热平衡研究的若干方法 .最后 ,该文对水热平衡理论和研究方法、水热平衡耦合模型以及荒漠生态系统的水热结构优化模式等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问题作了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生态系统 水热平衡规律 系统小气候 研究方法 水热传输 水文动态特征
下载PDF
绿洲-荒漠交错带潜水-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水热传输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展羽 苏里坦 张国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8-92,共5页
该文以干旱区绿洲-荒漠交错带为研究对象,以质量守恒原理与能量平衡原理为基础,建立了潜水-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分与热量传输模式,并提出了求解潜水-土壤-植被-大气系统的数值模拟分解-协调新方法,用天山北麓三工河流域绿洲-荒漠交... 该文以干旱区绿洲-荒漠交错带为研究对象,以质量守恒原理与能量平衡原理为基础,建立了潜水-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分与热量传输模式,并提出了求解潜水-土壤-植被-大气系统的数值模拟分解-协调新方法,用天山北麓三工河流域绿洲-荒漠交错带的实测资料验证了水热传输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植被冠层蒸腾量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接近,其最大误差为11.3%,土壤含水率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最大误差仅为5.9%,土壤温度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最大误差为8.3%,用该模型模拟绿洲-荒漠交错带潜水-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水热动态传输过程、植被蒸腾量、地表蒸发量和植被的根系吸水率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荒漠交错带 潜水-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 水热传输 模型
下载PDF
远离绿洲的沙漠近地面观测实验 被引量:15
18
作者 佴抗 胡隐樵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82-290,共9页
通过比较远离绿洲沙漠区与临近绿洲沙漠区近地面观测资料,发现临近绿洲沙漠区的逆湿现象主要是受到绿洲干扰的影响,沙漠地区地气之间能量交换主要由感热控制,潜热通量可以忽略不计。两个沙漠地区感热通量基本相当。
关键词 沙漠地区 能量传输 绿洲干扰
下载PDF
奇台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彭建刚 周月明 +1 位作者 安文明 师庆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65-1670,共6页
【目的】根据谢高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体系,对奇台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在价值评估的基础上,以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为基础,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并进一步讨论价值变化与土地面积... 【目的】根据谢高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体系,对奇台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在价值评估的基础上,以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为基础,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并进一步讨论价值变化与土地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干旱区绿洲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研究采用谢高地生态服务价值体系评价奇台绿洲荒漠交错带在1986~2005年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奇台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明显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谢高地生态服务价值体系计算结果降低的趋势线斜率为-0.1008。【结论】通过转移概率矩阵来分析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造成生态服务价值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小,而农田和城市面积增大。人为活动对研究区景观格局产生的影响,已成为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和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转移概率矩阵 绿洲荒漠交错带
下载PDF
Bulk transfer coefficients of the atmospheric momentum and sensible heat over desert and Gobi in arid climate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22
20
作者 张强 卫国安 +1 位作者 黄荣辉 曹晓彦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2年第5期468-480,共13页
By utilizing the data of the intensive observation period (May-June, 2000) of Dunhuang land-surface process field experiment that belongs to 'Land-atmosphere Interactive Field Experiment over Arid Region of Northw... By utilizing the data of the intensive observation period (May-June, 2000) of Dunhuang land-surface process field experiment that belongs to 'Land-atmosphere Interactive Field Experiment over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the bulk momentum transfer coefficient Cd and bulk sensibl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Ch between surface and atmosphere over desert and Gobi in the arid region a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ree different method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ough these bulk transfer coefficients are different, they are in the same order. Especially, the means of Cd and Ch are close. Moreover, through analyzing the wind direction, the interference of the building near the observational station with the data is eliminated. From thi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bulk transfer coefficients and the bulk Richardson number and the range of the typical values of the bulk transfer coefficients over desert and Gobi in the typical arid region a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ert and Gobi BULK transfer coefficient BULK RICHARDSON number interference of build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