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ode of Desertification in China's State Energy Group Shendong Mining Area with Annual Coal Output of 200 Million Tons
1
作者 Kang Shiyo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8年第2期23-29,33,共8页
According to the strategic go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hendong mining area with ecological safety,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inciple of " control protects de... According to the strategic go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hendong mining area with ecological safety,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inciple of " control protects development and development promotes control" for desertifica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as adopted,and engineering measures,plant greening measures,and enclosure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were taken to prevent and control desertification in the mining area based on careful detailed investigation and accurate planning and design in the early period. After 32 years,the desertification ecological landscape environment of the mining area has undergone a qualitative change,and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has increased from 3%-8% to above 60% after the development. The former desertification land has become a modern green energy base that has produced 200 million tons of coal every year.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of an ecologically safe and modernized green coal mining area built by Shendong in the desertification region of northwestern China shows that taking appropriate comprehensiv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that integrate engineering,plants and enclosure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is an effective technical and management paradig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ized green large-scale coal mining area in China's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Shendong coal mining area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 for desertifica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and management MODE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open-pit and underground mining technology for residual coal of end slopes 被引量:9
2
作者 CHE, Zhaoxue YANG, Hong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0年第2期266-270,共5页
Given the conditions of residual coal from the boundary of a flat dipping open-pit mine,which uses strip areas mining and inner dumping with slope-covering,we propose an open-pit and underground integrated mining tech... Given the conditions of residual coal from the boundary of a flat dipping open-pit mine,which uses strip areas mining and inner dumping with slope-covering,we propose an open-pit and underground integrated mining technology for residual coal of end slopes.In the proposal a conveyance road and ventilation conveyance near the slope are built,corresponding to the pit mining area and the surface coal mine dump,as well as an interval haulage tunnel and air-inlet tunnel.The outcome shows that such mining method may reduce the effect to slope stability from underground mining,it does not affect the dumping advance and has a high recovery rate of residual coal resources.The working face is timbered by single hydraulic props,transported by a scraper conveyor and supported by coal walls.This method of mining is one of layered top coal caving,with high resource recovery,low production cost where positive economic benefit can be real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grated open-pit and underground mining end-slope resource recovery economic benefit surface coal mine
下载PDF
Thermal recovery process of a backfilled open-pit in permafrost area at the Gulian strip coal mine in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GAO Shu-hui HE Rui-xia +3 位作者 JIN Hui-jun HUANG Ya-dong ZHANG Jian-ming LUO Dong-lia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11期2212-2229,共18页
Timely and proper backfilling of open-pits in strip coal-mines has been an effective measurement for the recovery of the hydrothermal regim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permafrost regions. In this study, numerical ... Timely and proper backfilling of open-pits in strip coal-mines has been an effective measurement for the recovery of the hydrothermal regim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permafrost regions. In this study,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statistical regressions were applied for analyzing the recovery processes of the backfill and its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the thermal equilibrium in recently backfilled open pits at the Gulian strip coalmine in Mo'he, Northeast China.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rmal recovery time of backfilled areas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backfill depth(BD) of the soils, the backfilled soil temperature(BST), and the mean annual ground surface temperature(MAGST); meanwhile, climate warming can impact on thermal regimes of the backfill area. The impact of climate warming on ground temperature of the backfill will show up significantly in about 50 years afterbackfilling(BD at 10.0 and 20.0 m, BST at 20.0°C) under the climate warming scenario(CWS) of 0.025°C·year ^(-1). Grey-relation analyses show that the sensitivity of the backfill recovery time declines in the order of the BD, BST and MAGST.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mentioned studies, the layer-by-layer backfilling in cold seasons is advised for more effective and more rapid recovery of thermal regimes of the backfilled open-pits in cold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mine open-pit BACKFILL Numericalsimulation THERMAL recovery process SENSITIVITYANALYSIS Gulian STRIP coal mine
下载PDF
Stability analysis of rib pillars in highwall mining under dynamic and static loads in open‑pit coal mine 被引量:5
4
作者 Haoshuai Wu Yanlong Chen +3 位作者 Haoyan Lv Qihang Xie Yuanguang Chen Jun G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CAS CSCD 2022年第3期120-135,共16页
The retained coal in the end slope of an open-pit mine can be mined by the highwall mining techniques.However,the instability mechanism of the reserved rib pillar under dynamic loads of mining haul trucks and static l... The retained coal in the end slope of an open-pit mine can be mined by the highwall mining techniques.However,the instability mechanism of the reserved rib pillar under dynamic loads of mining haul trucks and static loads of the overlying strata is not clear,which restricts the safe and efcient application of highwall mining.In this study,the load-bearing model of the rib pillar in highwall mining was established,the cusp catastrophe theory and the safety coefcient of the rib pillar were considered,and the criterion equations of the rib pillar stability were proposed.Based on the limit equilibrium theory,the limit stress of the rib pillar was analyzed,and the calculation equations of plastic zone width of the rib pillar in highwall mining were obtained.Based on the Winkler foundation beam theory,the elastic foundation beam model composed of the rib pillar and roof under the highwall mining was established,and the calculation equations for the compression of the rib pillar under dynamic and static loads were develop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ib pillar width,the total compression of the rib pillar under dynamic and static loads decreases nonlinearly,and the compression of the rib pillar caused by static loads of the overlying strata and trucks has a decisive role.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were also performed in this study.I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the coal seam with a buried depth of 122 m and a thickness of 3 m is mined by highwall mining techniques.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rib pillar instability model of the highwall mining system,it is found that when the mining opening width is 3 m,the reasonable width of the rib pillar is at least 1.3 m,and the safety factor of the rib pillar is 1.3.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of theoretical calculation,which verif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rib pillar stability.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stability analysis of rib pillars under highwall m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pit coal mine Dynamic and static loads Highwall mining Rib pillar Catastrophe instability
下载PDF
荒漠化矿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英 林家权 +2 位作者 岳辉 毕银丽 彭苏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893-2905,共13页
深入了解荒漠化露天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不同深度土壤呼吸昼夜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对评估生态脆弱的露天矿区生态系统碳循环至关重要。以红沙泉露天矿为研究对象,采用EGM-5便携式红外气体观测系统,监测获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不同深度... 深入了解荒漠化露天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不同深度土壤呼吸昼夜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对评估生态脆弱的露天矿区生态系统碳循环至关重要。以红沙泉露天矿为研究对象,采用EGM-5便携式红外气体观测系统,监测获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不同深度土壤昼夜呼吸速率并获取相关影响因子,分析得到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变化规律与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5种代表性地物类型之间的昼夜土壤呼吸差异显著,10和30 cm土壤呼吸速率日均值表现为人工林>红沙泉>排土场复垦区>柽柳林>南线,10 cm分别为5.72、0.98、0.34、0.08、-0.08μmol/(m^(2)·s),30 cm分别为5.14、2.18、0.77、0.40、-0.05μmol/(m^(2)·s),南线为碳汇,其余4种地物类型为碳源。(2)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规律明显,排土场复垦区不同土层和红沙泉10 cm土壤呼吸昼夜变化呈“双峰”趋势,人工林、南线不同土层及红沙泉30 cm均呈“单峰型”,而柽柳林10和30 cm土壤呼吸昼夜变化呈“多峰型”。(3)在日尺度上,排土场复垦区、人工林和红沙泉10 cm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P <0.05)和土壤含水量(P <0.01)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能较好的综合解释矿区内5种地物类型土壤呼吸速率50.5%~97.3%的变化,而南线10 cm仅11.3%。土壤温度对柽柳林和南线土壤昼夜呼吸影响较弱,白天土壤温度限制土壤呼吸,而夜间及清晨土壤温度促进土壤呼吸。(4)柽柳林和南线土壤呼吸与土壤碳含量关系与其余3种地物类型不同,与无机碳(SIC)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69,P <0.01),无机过程造成土壤呼吸速率为负值,SIC是土壤碳汇的关键影响因素;而排土场复垦区、人工林和红沙泉均与溶解性活性有机碳(DOC)呈较强负相关性,排土场复垦区和柽柳林土壤呼吸还与土壤有机碳(SOC)存在较强正相关性,SOC和DOC是土壤碳源的重要影响因子。综上所述,红沙泉矿区内不同地物类型和不同深度土壤呼吸速率差异显著,不同深度土壤呼吸对土壤温度等环境因子响应存在差异,初步阐明SIC是土壤碳汇的重要因子,SOC和DOC是土壤碳源的重要因子,为矿区碳排放、碳循环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露天煤矿 土壤呼吸 昼夜变化 影响因子 矿区碳循环
下载PDF
大柳塔煤矿采煤塌陷对土地沙漠化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徐友宁 李智佩 +2 位作者 陈社斌 陈华清 袁汉春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57-162,共6页
陕西神木大柳塔县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不可避免会产生地面塌陷、地裂缝、地下水位下降等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地面塌陷是否会加剧土地沙漠化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调查表明20年间整个研究区和其中的主要矿区土地沙漠化呈现出重度沙漠化土地... 陕西神木大柳塔县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不可避免会产生地面塌陷、地裂缝、地下水位下降等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地面塌陷是否会加剧土地沙漠化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调查表明20年间整个研究区和其中的主要矿区土地沙漠化呈现出重度沙漠化土地逐年减少、轻度及非沙漠化土地面积逐年增大的一致演化趋势,采煤塌陷区土地沙漠化没有出现加剧的现象。通过4处采煤塌陷区及2处煤矿未开采区土壤垂向剖面研究,地表植被类型及覆盖度、植被根系垂向分布、土壤粒度、含水率、地下水位之间等关系表明,采煤塌陷对土地沙漠化进程没有明显的影响。年均415mm的降雨量基本满足采煤塌陷区沙生植被正常生长所需水份,其结论为该地区大规模煤炭资源开发土地沙漠化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区 土地沙漠化 土壤剖面 大柳塔
下载PDF
陕北榆神府矿区煤炭资源开发主要水工环问题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70
7
作者 叶贵钧 张莱 +3 位作者 李文平 沈智慧 段中会 华解明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446-455,共10页
分析了榆神府矿区煤炭资源开发所面临的主要水文、工程、环境地质问题。以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研究为基础 ,给出了榆神府矿区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和水环境受开采影响的预期结果。并提出了实现保水采煤的水工环技术方案和工程措施建议。
关键词 榆神府煤矿区 水土流失 沙漠化 水环境 保水 防治 煤炭资源开发
下载PDF
陕北现代化煤炭开采区土地沙漠化影响及原因——以大柳塔—活鸡兔矿区为例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智佩 徐友宁 +3 位作者 郭莉 陈华清 徐永 王岷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98-403,共6页
为了弄清楚陕北现代化煤炭开采对沙漠与黄土交界处土地沙漠化和地质环境的影响,以神府煤田的大柳塔—活鸡兔矿区为例,采用遥感解译、大比例尺地面调查以及GIS技术,对矿区近20年来煤炭开采区沙漠化土地及地质环境的演化特征进行分析,探... 为了弄清楚陕北现代化煤炭开采对沙漠与黄土交界处土地沙漠化和地质环境的影响,以神府煤田的大柳塔—活鸡兔矿区为例,采用遥感解译、大比例尺地面调查以及GIS技术,对矿区近20年来煤炭开采区沙漠化土地及地质环境的演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土地沙漠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20年来研究区土地沙漠化总体呈好转趋势,1986—1996年是矿区沙漠化好转的主要时期,主要因为该时期煤炭开采规模较小,采空塌陷区增加缓慢;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矿区因煤矿采空所形成的塌陷区面积不断扩大,但采空塌陷至少对严重和中度沙漠化土地的影响微弱;1996年以来,随着煤炭开采力度不断加大,采空塌陷区面积呈指数增长,但土地沙漠化仍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煤炭资源开发造成大面积地面塌陷和裂隙、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水流量减少甚至干涸,以及地表径流减少等,会导致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湿地植被的演替,使生态环境更加脆弱。因此,影响矿区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变化和其他人为因素,而不是矿区生态特征和采空塌陷因素。设立重要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区是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和生物资源必要手段,也是减轻土地沙漠化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沙漠化 地面塌陷 水资源 地质环境 陕西省
下载PDF
陕西大柳塔煤矿区土地沙漠化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徐友宁 陈社斌 +2 位作者 陈华清 李智佩 袁汉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8-102,共5页
通过野外路线穿越调查和地面分辨率为2.5m的1∶25 000 SPOT5遥感影像解译,查明了研究区2005年沙漠化土地现状,采用TM遥感影像解译对比了1986年煤矿建设初期、1996年开发中期同时段土地沙漠化程度及面积。研究表明:20年来研究区土地沙漠... 通过野外路线穿越调查和地面分辨率为2.5m的1∶25 000 SPOT5遥感影像解译,查明了研究区2005年沙漠化土地现状,采用TM遥感影像解译对比了1986年煤矿建设初期、1996年开发中期同时段土地沙漠化程度及面积。研究表明:20年来研究区土地沙漠化面积减少了11.67km2。主要煤矿塌陷区土地沙漠化变化与研究区趋势相同,即重度、中度面积逐渐缩小,采煤塌陷区土地沙漠化没有出现加剧的现象。这一结论为该区大规模开发煤炭资源,同时保护生态地质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柳塔煤矿区 土地沙漠化 遥感解译 时空演变
下载PDF
山西煤矿区土地荒漠化类型和成因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士余 孟菁玲 张成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63-165,共3页
以山西煤矿区土地为研究对象,对采煤破坏土地所造成的土地荒漠化成因、程度、范围、分布以及塌陷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统计和分析研究。调查结果得知,1949-2004年间山西省因采煤导致的土地荒漠化面积累计为1152km^2,其中... 以山西煤矿区土地为研究对象,对采煤破坏土地所造成的土地荒漠化成因、程度、范围、分布以及塌陷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统计和分析研究。调查结果得知,1949-2004年间山西省因采煤导致的土地荒漠化面积累计为1152km^2,其中塌陷面积为1113.8km^2废弃物压占面积为15.2km^2.露天开采破坏面积23.0km^2。分析表明:地表塌陷的形式、规模、程度和趋势与采煤方法、开采厚度和深度、矿区地形地貌和煤层倾角、煤层上部的覆岩性质与地质构造、采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土地荒漠化 万吨塌陷率 塌采比
下载PDF
粉煤灰与污水沉淀物复合土壤添加剂中磷的有效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申俊峰 李胜荣 +3 位作者 李海明 李志萍 张达政 王亚妹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6-89,共4页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壤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严重缺磷。粉煤灰和城市污水沉淀物均有较高的磷含量。但是,如果将城市污水沉淀物单独加入土壤,在强淋雨条件下其有效磷将会再度流失。为研究如何提高有效磷的利用率,特设计了粉煤灰和污水沉淀...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壤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严重缺磷。粉煤灰和城市污水沉淀物均有较高的磷含量。但是,如果将城市污水沉淀物单独加入土壤,在强淋雨条件下其有效磷将会再度流失。为研究如何提高有效磷的利用率,特设计了粉煤灰和污水沉淀物复合土壤添加剂中磷的有效化实验。实验表明:多孔的粉煤灰颗粒对污水沉淀物中的有效磷有强烈的吸附、存储,并缓慢解吸、释放的作用。同时,粉煤灰颗粒中的磷也会在污水的生物化学等综合作用下缓慢溶出。因此,在植被覆盖率低、干旱且易遭受集中强淋雨条件的西北荒漠化土壤中,添加由粉煤灰和污水沉淀物组成的复合添加剂,能够有效恢复植被,加快改善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污水沉淀物 荒漠化
下载PDF
煤矿绿色开采与沙漠综合治理的互补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孙元春 尚彦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43-1648,共6页
从地理分布、资源特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4个方面,对煤炭绿色开采与沙漠综合治理之间的互补性进行了分析.以沙漠沙为主要原材料,对煤炭资源实施充填开采,一方面可从根本上控制采煤引发的岩层移动,避免地下水系和地表环境遭到破坏,从... 从地理分布、资源特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4个方面,对煤炭绿色开采与沙漠综合治理之间的互补性进行了分析.以沙漠沙为主要原材料,对煤炭资源实施充填开采,一方面可从根本上控制采煤引发的岩层移动,避免地下水系和地表环境遭到破坏,从而实现煤炭绿色开采;另一方面通过科学采沙减少沙源,矿井水的资源化利用增加水源,可以有效地遏制土地沙化.将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煤炭企业进行资源开采、煤炭深加工、坑口发电的同时,以投资入股的形式参与沙漠治理开发,发展以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等为主的"沙产业",从根本上减轻过度农垦、放牧、樵采等人为活动造成的环境压力,最终实现企业与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开采 沙漠化 充填开采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陕西省榆林市榆神府矿区土地荒漠化及其景观格局动态变化 被引量:9
13
作者 马雄德 范立民 +3 位作者 张晓团 向茂西 刘海南 张云峰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4期126-129,共4页
为探讨陕西省榆林市榆神府矿区土地荒漠化发展变化动态,采用1989、2002、2011年3期TM遥感数据,对本区荒漠化进行分类,以此为基础分析荒漠化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1通过构建矿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反射率(Albedo)空间特征下... 为探讨陕西省榆林市榆神府矿区土地荒漠化发展变化动态,采用1989、2002、2011年3期TM遥感数据,对本区荒漠化进行分类,以此为基础分析荒漠化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1通过构建矿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反射率(Albedo)空间特征下的荒漠化遥感监测模型,可以将矿区荒漠化程度分为5种类型;2矿区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减少,1989-2002年间减少了39.7%,2002-2011年间减少了27.7%,荒漠化程度呈逆转趋势;3矿区荒漠化景观斑块在研究期趋于规则化,非荒漠化土地始终是主导景观类型,其优势度不断提升,非荒漠化斑块与其它级别荒漠化斑块类型的连接性不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 遥感 保水采煤 景观格局 榆神府矿区 陕西榆林
下载PDF
对煤矿开采防治沙漠化进程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奇 邓丁海 慎乃齐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8-31,共4页
土地沙漠化已被列为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我国是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矿山开采与土地沙漠化关系密切。本文围绕煤矿开采地区沙漠化类型、沙丘形态变化、沙源物质的粒度特征、不同土体结构的风蚀模量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 土地沙漠化 煤矿开采 粒度特征 风蚀模量 防治 沙丘 土体结构
下载PDF
山西采煤造成的土地荒漠化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成梁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5期40-43,共4页
以山西省煤矿区土地为研究对象,对山西省采煤破坏土地所造成土地荒漠化程度、范围、分布等方面进行研究,应用山区地表移动变形预测数学模型和统计学方法,对未来5年煤矿区的土地破坏状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949—2004年间,山西省因采煤... 以山西省煤矿区土地为研究对象,对山西省采煤破坏土地所造成土地荒漠化程度、范围、分布等方面进行研究,应用山区地表移动变形预测数学模型和统计学方法,对未来5年煤矿区的土地破坏状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949—2004年间,山西省因采煤导致的土地荒漠化面积累计1 151.9 km2,其中采煤塌陷面积1 113.8 km2,废弃物压占面积15.1 km2,露天开采破坏面积23.0 km2。在采煤塌陷破坏的土地中,耕地占42.8%,未利用地占43.2%,其他已利用地占14%。采煤塌陷土地破坏程度的比例为轻度42.6%,中度39.0%,重度18.4%。预测结果表明:到2010年山西省煤矿区的土地破坏总面积将达到1 853.9 km2,其中塌陷地1 811.7 km2。研究结果为山西省煤矿区土地荒漠化治理、生态环境评价以及可持续生态系统的重建,提供了翔实的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 地表塌陷 预测 煤矿区 趋势
下载PDF
榆神矿区地下水与生态环境演化特征 被引量:12
16
作者 马雄德 范立民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5-252,共8页
采矿活动一般都会造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异,进而影响地下水流场及生态环境。为研究榆神矿区近15年采煤活动对地下水及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对比2000年和2016年榆神矿区地下水流场形态,指出了煤炭资源开采后榆神矿区地下水位变化规律;... 采矿活动一般都会造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异,进而影响地下水流场及生态环境。为研究榆神矿区近15年采煤活动对地下水及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对比2000年和2016年榆神矿区地下水流场形态,指出了煤炭资源开采后榆神矿区地下水位变化规律;采用同时段2期ETM+遥感影像解译了煤炭资源开采后土地荒漠化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矿区开发建设中矿井涌水量占萨拉乌苏组水资源总量的3.22%,造成968 km2矿区地下潜水位下降幅度超过1 m,占矿区面积的18.4%,其中下降幅度大于8 m的区域集中在麻黄梁镇;2000—2016年间榆神矿区土地荒漠化呈逆转趋势,重度荒漠化和中度荒漠化土地面积锐减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剧增是其主要特征;矿区地下水位下降较大的地区土地荒漠化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二者之间没有统计相关性;干旱半干旱区煤炭资源开发受地下水的制约,水位上限必须小于最大毛细高度,水位下限以植被根系长度与地下水最大毛细上升高度之和来确定。据此,榆神矿区水位埋深上限为0.5 m,下限为4.0 m。榆神矿区地下水位下降明显的区域并未引起土地荒漠化发展,是由于这些地区植被对地下水依赖性较弱,尽管如此,干旱半干旱区矿区开发建设仍要重视地下水位阈限的约束,推行保水采煤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神矿区 地下水位 保水采煤 干旱半干旱区 土地荒漠化 生态环境
下载PDF
神府东胜矿区沙漠化的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2
17
作者 柳林旺 王欣成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3-47,共5页
在野外调查、沙漠化制图及资料计算的基础上,对矿区沙漠化的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矿区现有沙漠化面积2457.0km2,占总土地面积的64.0%,其中轻度1120.0km2,中度531.4km2,强度805.6... 在野外调查、沙漠化制图及资料计算的基础上,对矿区沙漠化的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矿区现有沙漠化面积2457.0km2,占总土地面积的64.0%,其中轻度1120.0km2,中度531.4km2,强度805.6km2.煤田开发前沙漠化“自然”增长速度为0.5%.开发前期(1988年~1991年)受建设施工活动影响,沙漠化增长速度0.95%,为开发前沙漠化“自然”增长速度的1.90倍.开发后期(1992年~2006年)建设施工活动仍然频繁,地面塌陷和地下水位降落日益加剧,沙漠化增长速度将达1.18%,为开发前沙漠化“自然”增长速度的2.36倍.沙漠化增长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演变趋势 煤田开发 神府东胜矿区 地面塌陷 地下水位
下载PDF
神北矿区煤炭开发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秦鹏 沈智慧 +1 位作者 白喜庆 王炳强 《中国煤田地质》 2007年第A02期54-56,共3页
以神北矿区为例,以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为手段,选用煤矿开采初期(1987年)、中期(1992年)及近期(1999年)三期卫星遥感图像,分析了研究区内土地沙漠化三期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对比了煤炭开采区与煤炭未采区土地沙漠化变化趋势的不同,探讨... 以神北矿区为例,以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为手段,选用煤矿开采初期(1987年)、中期(1992年)及近期(1999年)三期卫星遥感图像,分析了研究区内土地沙漠化三期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对比了煤炭开采区与煤炭未采区土地沙漠化变化趋势的不同,探讨了矿区内沙漠化面积年自然增长率以及煤炭开采对沙漠化影响程度,认为煤炭开发初期环境破坏加剧,造成土地沙化面积增加,矿井正常生产时期,由于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土地沙漠化趋势出现逆转,为矿区土地沙漠化恢复治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开采 土地沙漠化 自然增长率 治理 恢复率 神北矿区
下载PDF
贵州地区地下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分析——以贵州省习水县干坝子煤矿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龙海飞 苏维词 《贵州科学》 2013年第2期41-46,共6页
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但因煤炭资源过度开采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贵州省习水县干坝子煤矿为例,简要分析了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从地下水含水层、水位、水质及水量等角度分析了煤炭开采对地下水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并提... 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但因煤炭资源过度开采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贵州省习水县干坝子煤矿为例,简要分析了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从地下水含水层、水位、水质及水量等角度分析了煤炭开采对地下水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并提出了解决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影响的相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煤炭开采 地下水资源 影响
下载PDF
FSL-土壤防渗剂的试验及其应用前景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剑 孙达旺 朱琰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1-15,共5页
FSL-土壤防渗剂是一种新型无毒土壤防渗增强剂,在防治荒漠化和水资源保护的领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防渗剂的主要成分是单宁(栲胶中含量很高)、水玻璃和铁盐,对土壤沙粒有良好的亲和性能,在适当的条件下发生交链和配位聚合作... FSL-土壤防渗剂是一种新型无毒土壤防渗增强剂,在防治荒漠化和水资源保护的领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防渗剂的主要成分是单宁(栲胶中含量很高)、水玻璃和铁盐,对土壤沙粒有良好的亲和性能,在适当的条件下发生交链和配位聚合作用,以灌浆(或喷洒)方式施工。防渗剂在土壤间隙中(或在地表)胶凝成高分子骨架,以土壤为填料,形成人造有机-无机土壤复合亲水性材料,防止渗漏。使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水质、土质、原渗漏速度等)调节防渗液中各组分的比例或变更灌浆顺序,以取得最佳防渗效果。该防渗剂适用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固沙蓄水造林及盐田防渗。还可用于污水排放的处理,防止河床底泥及地下水污染,也可用于城市粉煤灰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防渗 荒漠化 水资源保护 单宁 栲胶 粉煤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