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inoculating mixed starter cultures of Lactobacillus and Staphylococcus on bacterial communities and volatile flavor in fermented sausages 被引量:2
1
作者 Yuxin Li Zhixiang Cao +2 位作者 Zhihui Yu Yingchun Zhu Kaile Zhao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CSCD 2023年第1期200-211,共12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he inoculation of mixed starter cultures of Lactobacillus and Staphylococcus(labeled L-S)on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flavor in fermented sausages during the ri...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he inoculation of mixed starter cultures of Lactobacillus and Staphylococcus(labeled L-S)on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flavor in fermented sausages during the ripening process.Culture-dependent(colony count)and culture-independent(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methods were employed to evaluate bacterial communities.Volatil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and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The identified bacteria with high relative abundance included Lactobacillus and Pediococcus,and the relative abundances of Leuconostoc and Weissella in fermented sausages were remarkably decreased at the end of the ripening process.At the end of ripening,2-nonenal,tetradecanal,ethylstearate and terpinyl acetate played substantial roles in the flavor development of the L-S fermented sausages.Sensory evaluation showed a high score in the L-S fermented sausages.Sausages can be inoculated with L-S starter culture to improve the safety and flavor of meat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RTER Fermented sausages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volatile flavor compound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下载PDF
Analyzing the Flavor Compound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Fermented Shrimp Pastes by HS-SPME-GC/MS and Electronic Nose 被引量:26
2
作者 FAN Yan YIN Li-ang +3 位作者 XUE Yong LI Zhaojie HOU Hu XUE Changhu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311-318,共8页
Shrimp paste is a type of condiments with high nutritional value.However,the flavors of shrimp paste,particularly the non-uniformity flavors,have limited its application in food processing.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cha... Shrimp paste is a type of condiments with high nutritional value.However,the flavors of shrimp paste,particularly the non-uniformity flavors,have limited its application in food processing.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characteristic flavor compound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shrimp pastes,five kinds of typical commercial products were evaluated in this study.The differences in the volatile composition of the five products were investigated.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method was employed to extract the volatile compounds.GC-MS and electronic nose were applied to identify the compounds,an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A total of 62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including 8 alcohols,7 aldehydes,3 ketones,7 ethers,7 acids,3 esters,6 hydrocarbons,12 pyrazines,2 phenols,and 7 other compounds.The typical volatile compounds contributing to the flavor of shrimp paste were found as follows:dimethyl disulfide,dimethyl tetrasulfide,dimethyl trisulfide,2,3,5-trimethyl-6-ethyl pyrazine,ethyl-2,5-dimethyl-pyrazine,phenol and indole.Propanoic acid,butanoic acid,furans,and 2-hydroxy-3-pentanone caused unpleasant odors,such as pungent and rancid odor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volatile compounds varied depending on the processing conditions and shrimp species.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binations of multiple analysis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s could make up the limitations of a single method,enhance the accuracy of identification,and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sensory research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latile flavor compounds GC-MS electronic NOSE SENSORY analysis
下载PDF
Analysis of volatile flavor compounds in top fermented wheat beer by headspace sampling-gas chromatography 被引量:8
3
作者 Li Huimin Li Hongjun +1 位作者 Liu Xiuhua Chen B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2012年第2期67-75,共9页
Headspace sampling-gas chromatography(HS-GC)coupled with an internal standard method(ISM)was developed to analyze the volatile flavor compounds in top fermented wheat beer in the laboratory.Eight compounds,i.e.acetald... Headspace sampling-gas chromatography(HS-GC)coupled with an internal standard method(ISM)was developed to analyze the volatile flavor compounds in top fermented wheat beer in the laboratory.Eight compounds,i.e.acetaldehyde,N-propanol,ethyl acetate,isobutyl alcohol,isoamyl alcohol,isoamyl acetate,ethyl hexanoate and ethyl octanoate were separated and quantified.This method was validated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results:the precision was satisfactory with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in the range of 1.51%-4.22%,recoveries for all the analytes ranged from 95.15%to 99.85%,and the limits of detection were in the range of 0.0002-0.024 mg/L.Results of real wheat beer samples analyzed using this method showed that the volatile compound concentrations were in the range of 0.08-99.91 mg/L.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is method exhibited good reproducibility,selectivity and high precision,and it can be useful for the analysis of routine beer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 fermentation wheat beer flavor detection volatile flavor compounds headspace sampling-gas chromatography internal standard method
原文传递
五种产香酵母对发酵耙豌豆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镰 邓静 +6 位作者 朱建仓 王天杨 吴宝珠 易宇文 乔明锋 钟世荣 吴华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6-282,I0014,I0015,共9页
为探究产香酵母菌对耙豌豆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该文用5种酵母(安琪酵母、季也蒙毕赤酵母、酿酒酵母、鲁氏酵母和近平滑假丝酵母)对耙豌豆进行固态发酵5 d。采用电子鼻结合GC-MS对发酵耙豌豆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鉴定分析,通过主成分分... 为探究产香酵母菌对耙豌豆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该文用5种酵母(安琪酵母、季也蒙毕赤酵母、酿酒酵母、鲁氏酵母和近平滑假丝酵母)对耙豌豆进行固态发酵5 d。采用电子鼻结合GC-MS对发酵耙豌豆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鉴定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不同酵母菌发酵耙豌豆的香气进行差异分析。电子鼻分析表明酵母菌发酵对耙豌豆挥发性风味有影响,酵母发酵耙豌豆与未发酵耙豌豆整体风味差异较大。GC-MS共检测出6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系以醇类和酸类为主,其次为酯类和酮类。5种不同酵母发酵耙豌豆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差异显著(P<0.05),假丝酵母发酵耙豌豆样品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最丰富,含38种。PLS-DA模型筛选得到12种关键风味物质(VIP>1),主要是异丙醇、异戊醇、2-甲基丁醇和乙酸乙酯等物质,赋予发酵耙豌豆醇香、果香和麦芽香。因此,产香酵母能降低耙豌豆的豆腥味,显著改善耙豌豆的风味。综上,该研究为酵母发酵耙豌豆工业化生产提供数据支持,为开发发酵型耙豌豆产品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发酵 产香酵母 电子鼻 GC-MS 挥发性风味物质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产气糟辣椒的微生物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付为艺 苏伟 +2 位作者 母应春 陈添艳 尹学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151,I0001,I0002,共11页
为探究夏季引起糟辣椒产气胀罐的潜在微生物及其对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对正常、微产气、产气胀罐的3种样品进行研究,并将微产气样品置于30℃贮存,加速发酵产气,跟踪指标变化。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产气样品的优势细菌门为厚壁菌门,优势细... 为探究夏季引起糟辣椒产气胀罐的潜在微生物及其对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对正常、微产气、产气胀罐的3种样品进行研究,并将微产气样品置于30℃贮存,加速发酵产气,跟踪指标变化。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产气样品的优势细菌门为厚壁菌门,优势细菌属为乳酸杆菌属,是潜在的产气菌株;优势真菌门为子囊菌门,优势真菌属为刺盘孢属。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共检测到39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正常样品25种,产气样品29种,酸类物质种类增加,醇类和酯类物质种类减少。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得到产气前后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显著,并利用投影变量重要性因子筛选出14种重要风味物质。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发现乳酸杆菌属与其他细菌属存在负相关关系,细菌属与酯类物质存在正相关关系,真菌属与醇类物质存在负相关关系。此结果可为糟辣椒的安全质量控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糟辣椒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牛油火锅底料挥发性风味物质评价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3
6
作者 晁仲昊 夏志强 +6 位作者 陈刚 杨建 严芳 邱志强 姜萱 徐秀丽 邹孝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1-247,I0007-I0010,共11页
采用薄膜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对市场占有率较高的4种牛油火锅底料品牌的B端和C端产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构建主成分评分模型对其风味进行了差异性评价。结果表明,B端产品共检测有154种风味物质,C端产品则有158种,而... 采用薄膜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对市场占有率较高的4种牛油火锅底料品牌的B端和C端产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构建主成分评分模型对其风味进行了差异性评价。结果表明,B端产品共检测有154种风味物质,C端产品则有158种,而8个样品检测出25种相同的风味物质,相同品牌的风味物质中,C端产品的烃类物质占比明显较低。利用主成分分析对火锅底料中的风味物质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个主成分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100%,能有效表征火锅底料的风味物质信息。最后构建主成分分析模型,计算综合评价指数,对其风味进行评价排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主成分综合得分与感官评价结果相关性为极显著(P<0.01),相关系数为0.908,说明所构建的模型能够有效地对火锅底料进行风味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锅底料 挥发性风味 薄膜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主成分分析 评价模型
下载PDF
水产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生成机理及其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7
作者 赵燕芬 张玉莹 +3 位作者 张雪迪 孙培梓 任响 李冬梅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4-674,共11页
水产品是海洋和淡水渔业生产的水产动植物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总称,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是禽畜产品的2~4倍,且易于人体吸收,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D、硒、磷和钙等)。此外,水产品提供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 水产品是海洋和淡水渔业生产的水产动植物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总称,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是禽畜产品的2~4倍,且易于人体吸收,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D、硒、磷和钙等)。此外,水产品提供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对大脑发育起着重要作用^([1])。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生活水平提高,国民膳食结构逐渐优化,水产品的食物健康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水产品在居民膳食中的比重越来越高,消费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报道,2021年我国全年水产品产量6693万t,比上年增长2.2%。2021年渔业产值14 507亿元,比2012年增加6103亿元,2013—2021年年均增长3.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形成机理 提取分析技术
下载PDF
基于GC-IMS结合多元统计模型分析不同酵母菌发酵对豆汤酱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
8
作者 杨镰 王天杨 +6 位作者 吴宝珠 熊怡玲 易宇文 朱开宪 乔兴 邓静 吴华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82-289,共8页
为研究安琪酵母、毕赤酵母、酿酒酵母、鲁氏酵母和假丝酵母发酵对豆汤酱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以未发酵豆汤酱作为对照组,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发酵豆汤酱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为研究安琪酵母、毕赤酵母、酿酒酵母、鲁氏酵母和假丝酵母发酵对豆汤酱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以未发酵豆汤酱作为对照组,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发酵豆汤酱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运用相对气味活度值法(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确定关键风味组分,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对发酵豆汤酱香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种发酵豆汤酱中共检测出50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是酯类和醇类物质,赋予发酵豆汤酱醇香、果香和麦芽香。不同发酵豆汤酱的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和浓度差异显著(P<0.05),其中经酿酒酵母发酵的豆汤酱中挥发性化合物的浓度和种类最高。通过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分析安琪酵母、毕赤酵母、酿酒酵母、鲁氏酵母、假丝酵母发酵豆汤酱和未发酵豆汤酱6组样品,分别有8、13、9、11、19、7种关键风味物质。对这些关键风味物质进行PCA和PLS-DA分析,发现不同酵母菌发酵的豆汤酱能获得较好区分,发酵豆汤酱与未发酵豆汤酱的整体香气存在明显差异,这与GC-IMS指纹图谱的结果一致。因此酵母发酵具有为豆汤酱提高香气成分的应用潜力,为今后豆汤酱的精深加工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发酵 酵母菌 气相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化合物 相对气味活度值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芦台春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真菌菌群多样性及代谢分析
9
作者 王佳丽 胥强 +3 位作者 路程顺 赵淑先 张同存 罗学刚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2,共8页
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天津芦台春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不同轮次出窖酒醅的真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并对其与理化因子、挥发性风味成分相关性分别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结果表明,随着轮次的增加,真菌... 该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天津芦台春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不同轮次出窖酒醅的真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并对其与理化因子、挥发性风味成分相关性分别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结果表明,随着轮次的增加,真菌菌群的多样性升高,而丰度先升高后降低;酵母菌是白酒发酵过程中的主要真菌,但相对丰度逐步降低,在属水平上以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为主,其相对丰度由第一轮次的97.48%逐渐下降至第七轮次的3.5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总酸、还原糖和酒精度是窖池发酵微生物演替的重要理化因子;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与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异戊醇等相关性较大;哈萨克斯坦酵母属(Kazachstania)、丝衣霉属(Byssochlamys)、罗萨氏菌属(Rasamsonia)、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等与正己酸乙酯、庚酸乙酯、3-羟基丁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苯乙酸乙酯、油酸乙酯、乙醇等相关性较大;而Leiothecium、未分类的酵母目(unclassified_o__Saccharomycetales)、Apiotrichum、Cutaneotrichosporon等则对壬酸乙酯、乙酸苯乙酯、正己醇、2,3-丁二醇、糠醇、糠醛等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酒醅 真菌 菌群多样性 理化因子 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产区地块间‘赤霞珠’和‘马瑟兰’葡萄酒香气差异分析
10
作者 胡瑞祺 杨薇熹 +3 位作者 凌梦琪 石英 段长青 兰义宾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58,共10页
为探究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不同风土条件对葡萄酒香气的影响,该研究以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五个地块银川(XX1和XX2)、永宁(YN1)、青铜峡(QTX1和QTX2)的‘赤霞珠’和‘马瑟兰’干红葡萄酒为材料,利用定量描述性分析和气质联用技术(GC-MS)分... 为探究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不同风土条件对葡萄酒香气的影响,该研究以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五个地块银川(XX1和XX2)、永宁(YN1)、青铜峡(QTX1和QTX2)的‘赤霞珠’和‘马瑟兰’干红葡萄酒为材料,利用定量描述性分析和气质联用技术(GC-MS)分别分析其香气感官轮廓和挥发性组分的差异,并分析挥发性组分和风土条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五个地块的‘赤霞珠’和‘马瑟兰’干红葡萄酒中挥发性组分轮廓差异主要由呋喃类、内酯类和挥发性酚类物质造成,这三类物质在QTX1和QTX2葡萄酒中含量丰富,这与QTX产区两个地块较高的温度和较强的光照有关。此外,QTX1的‘马瑟兰’中甲氧基吡嗪类物质含量最高,导致葡萄酒中青椒味/生青味的强度最高。感官分析结果表明,YN1的‘赤霞珠’和‘马瑟兰’均在黑色浆果香上表现突出,QTX2的‘赤霞珠’和‘马瑟兰’均在红色浆果香上表现突出,而XX1的‘赤霞珠’和‘马瑟兰’葡萄酒的红色浆果、新鲜水果和花香强度显著低于其他地块,而香料味突出,说明相同地块能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赤霞珠’和‘马瑟兰’葡萄酒相似的香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风土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感官分析 贺兰山东麓
下载PDF
酱香大曲中产香酵母的筛选鉴定及特性分析
11
作者 龚雯 罗小叶 +2 位作者 何旭丽 李家敏 邱树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30,共7页
为了获得产酯产香性能优良的酵母菌株,通过测定酯酶活力和总酯含量对源自酱香大曲的酵母菌株进行初筛及复筛,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酵母菌高梁汁发酵液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最终筛选出产香酵母。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 为了获得产酯产香性能优良的酵母菌株,通过测定酯酶活力和总酯含量对源自酱香大曲的酵母菌株进行初筛及复筛,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酵母菌高梁汁发酵液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最终筛选出产香酵母。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筛选产香酵母进行鉴定,并分析其生长特性和耐受性。结果表明,通过初筛、复筛及GC-MS分析筛选出一株产香酵母FBKL2.0519,其总酯产量为3.70 g/L,能够有效提升高梁汁发酵液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主要风味物质乙酸乙酯含量为19.44 mg/L。该产香酵母被鉴定为异常威客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产香酵母FBKL2.0519具有良好的生长特性及耐受性,且能够在乙醇体积分数10%、pH值为3、温度为40℃的胁迫环境中生长。产香酵母FBKL2.0519在改善白酒风味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香酵母 筛选鉴定 挥发性风味物质 特性分析
下载PDF
不同产地酱香型白酒中挥发性含氮化合物的差异分析
12
作者 吴李玲 裴荣红 +5 位作者 李行 李晴 李良好 郑福平 孙金沅 孙宝国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8,共14页
酱香型白酒中含氮类化合物含量虽占比较少,但部分化合物气味阈值较低,对酒体风味贡献较大。以20种酱香型白酒为对象,来源产地包括贵州、广西、湖南、北京、天津、山东、黑龙江,采用液-液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氮化学发光检测器联用技... 酱香型白酒中含氮类化合物含量虽占比较少,但部分化合物气味阈值较低,对酒体风味贡献较大。以20种酱香型白酒为对象,来源产地包括贵州、广西、湖南、北京、天津、山东、黑龙江,采用液-液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氮化学发光检测器联用技术对酱香型白酒中挥发性含氮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共定性出49种挥发性含氮化合物,包括16种吡嗪类、12种噻唑类、4种吡啶类、6种吡咯类、2种胺类和9种其他化合物;不同产地的酱香型白酒中挥发性含氮化合物的种类差别不明显。对已报道具有香气的挥发性含氮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酱香型白酒挥发性含氮化合物中吡嗪类质量浓度最高;贵州酒样的吡嗪类质量浓度[(5.36±0.96)mg/L]最高,其次高的是中北部地区的酒样[(4.12±1.20)mg/L],湖南酒样的质量浓度[(3.05±0.64)mg/L]和广西酒样的质量浓度(3.00 mg/L)差别不明显,最低的是黑龙江产地的酒样[(1.68±0.42)mg/L]。根据定量结果,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成功区分不同产地的酱香型白酒;苯并噻唑、吡嗪、2,3,5,6-四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等11种变量投影值大于1的含氮化合物,可作为区分不同产地酱香型白酒的差异成分。研究可为酱香型白酒产地区分和溯源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挥发性含氮化合物 产地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全二维气相色谱-氮化学发光检测器
下载PDF
微波处理对不同产地葵花籽品质的影响
13
作者 胡航伟 林祥生 +5 位作者 冷雨佳 林祥娜 刘凌霄 张楠楠 游新侠 刘云国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7期137-146,共10页
比较微波处理对不同产地葵花籽品质的影响,探究烘烤后葵花籽的品质差异。以新疆、甘肃、巴彦淖尔、乌蒙四个产地的葵花籽为原料,分析微波处理后其营养成分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变化。结果表明,乌蒙产地葵花籽样品的蛋白质含量最高;巴彦淖... 比较微波处理对不同产地葵花籽品质的影响,探究烘烤后葵花籽的品质差异。以新疆、甘肃、巴彦淖尔、乌蒙四个产地的葵花籽为原料,分析微波处理后其营养成分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变化。结果表明,乌蒙产地葵花籽样品的蛋白质含量最高;巴彦淖尔产地样品的脂肪酸组成接近1∶1∶1。含油率方面,新疆产地葵花籽样品中含量最高。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样品共检测到6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醛类、吡嗪类、醛类、酯类等。通过主成分分析,新疆和巴彦淖尔产地的葵花籽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相似,与其他产地的葵花籽差别较大。不同产地的烘烤葵花籽香气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吡嗪类化合物更为丰富含有8种,赋予葵花籽浓郁的坚果味。本研究为葵花籽加工的质量控制及产地溯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籽 挥发性风味物质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主成分分析 微波
下载PDF
威士忌制备过程中理化指标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14
作者 陈文波 张一 +4 位作者 李小燕 杨海莺 牛丽敏 赵凯 李慧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7,共10页
威士忌是麦芽经糖化、发酵、蒸馏、桶陈等工序制成的蒸馏酒。为明确麦汁发酵及蒸馏过程中理化指标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该研究以蒸馏麦芽为原料、以威士忌专用商业酵母为发酵剂制备威士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质... 威士忌是麦芽经糖化、发酵、蒸馏、桶陈等工序制成的蒸馏酒。为明确麦汁发酵及蒸馏过程中理化指标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该研究以蒸馏麦芽为原料、以威士忌专用商业酵母为发酵剂制备威士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技术检测原酒浆发酵及蒸馏过程中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基于馏分关键风味物质(气味活度值(OAV)>1)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层次聚类分析(HCA)。结果表明,原酒浆中糖分、酒精度和主要酯类物质在第2天出现拐点;乙酸、丙酸和乳酸含量随着发酵时间增加,在第3天分别达到0.03 g/L、0.13 g/L和0.49 g/L。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层次聚类分析(HCA)可明显区分馏分。该研究结果可为威士忌发酵工艺优化及酒心摘取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士忌 原酒浆 理化指标 馏分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主成分分析 层次聚类分析
下载PDF
软体家具中VOCs现场快速检测装置研究
15
作者 汪进 武博 吴静霞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9-231,236,共4页
针对软体家具表面软质多孔的特性研制了VOCs现场快速检测装置,主要包括采样装置和分析装置两部分,采样装置利用热空气加速污染物释放,以内循环净化方式排除背景浓度影响,确保采集到从软体家具表面释放的VOCs,分析装置实现了标定和快速... 针对软体家具表面软质多孔的特性研制了VOCs现场快速检测装置,主要包括采样装置和分析装置两部分,采样装置利用热空气加速污染物释放,以内循环净化方式排除背景浓度影响,确保采集到从软体家具表面释放的VOCs,分析装置实现了标定和快速分析。检测出了苯、甲苯等VOCs组分,实现了软体家具中VOCs的现场快速检测。试验数据具有较好的复现性,并与实验室气候舱法进行了比对试验,研究了二种方法之间的相关性,证明了现场快速检测装置设计的合理性和较好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具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装置 检测 采样 分析
下载PDF
不同产地紫皮洋葱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组成分析
16
作者 李其晔 《保鲜与加工》 CAS 2023年第9期51-58,共8页
为明确不同产地紫皮洋葱风味品质差异,并识别其特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以我国4个不同产地紫皮洋葱为研究对象,借助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紫皮洋葱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 为明确不同产地紫皮洋葱风味品质差异,并识别其特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以我国4个不同产地紫皮洋葱为研究对象,借助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紫皮洋葱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不同产地紫皮洋葱中存在的特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结果表明:受试紫皮洋葱样品中共识别出45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其中含硫化合物27种,醛类3种,酮类1种,其他化合物14种;二丙基三硫醚、反-(丙基-1-烯-2-基)-二硫代丙酯、顺-(丙基-1-烯-2-基)-二硫代丙酯、2-乙基丁烯醛、2-乙基-反式-2-丁烯醛、2-甲基-2-戊烯醛和丙基硫醇为河北、山东、云南和甘肃产地紫皮洋葱中存在的关键差异风味化合物;从风味品质角度考虑,产自甘肃的紫皮洋葱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皮洋葱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主成分分析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下载PDF
不同加工环境自然发酵羊肉香肠细菌多样性与挥发性风味物质关联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牛茵 尹礼国 +4 位作者 杨梓垚 王洁 刀筱芳 林亚秋 陈娟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0-280,共11页
为了探究不同加工环境下羊肉香肠理化性质和风味品质的差异,该研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代谢组学技术对四川省成都市、乐山市和安徽省安庆市手工制作自然发酵羊肉香肠的常规理化特性、细菌多样性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安... 为了探究不同加工环境下羊肉香肠理化性质和风味品质的差异,该研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代谢组学技术对四川省成都市、乐山市和安徽省安庆市手工制作自然发酵羊肉香肠的常规理化特性、细菌多样性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安庆样品中微生物的丰富度水平和物种多样性水平最高;三个加工环境样品中葡萄球菌属、环丝菌属、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属、拟杆菌属、Odoribacter属、乳酸杆菌属等相对丰度较高;成都样品的差异物种为葡萄球菌属,乐山样品的差异物种为环丝菌属,安庆样品的差异物种为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属与一个无法鉴定的菌属。成都和乐山样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相似,以醛类物质为主,安庆样品则存在一定差异,以酯类物质为主。羊肉发酵香肠中优势菌群与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表明优势微生物种类决定了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研究结果为阐明不同加工环境下羊肉香肠的细菌菌群结构及挥发性风味特征提供数据支持,为从加工环境角度揭示传统发酵香肠优势菌群对关键挥发性风味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发酵羊肉香肠 加工环境 细菌多样性 挥发性风味物质 关联分析
下载PDF
不同产地西瓜酱挥发性风味物质及有机酸成分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文琪 吕伟 +5 位作者 史玉 黄一承 马福敏 段翠翠 李晓磊 李丹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66,共7页
为了探究不同产地西瓜酱的挥发性风味物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测定,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西瓜酱、河南西瓜酱、安徽西瓜酱中共分离鉴定出7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24种烯烃类、9种... 为了探究不同产地西瓜酱的挥发性风味物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测定,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西瓜酱、河南西瓜酱、安徽西瓜酱中共分离鉴定出7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24种烯烃类、9种醇类、5种醛类、20种酯类、3种酚类、3种酮类、3种醚类和7种其他类物质,3种西瓜酱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总质量浓度分别为9 648.74,8 560.10,4 976.02μg/g;3种西瓜酱中气味活度值(OAV)大于1的风味物质分别有26,17,22种,其中苯乙醛是对三者贡献率最大的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西瓜酱间挥发性风味物质区分明显。3种西瓜酱中共检出7种有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为柠檬酸,仅在山东西瓜酱中检出醋酸,其含量为242.92 mg/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酱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味活度值 主成分分析 有机酸
下载PDF
不同品种鹅肉理化特性及其风味物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惠朋 林奕云 +4 位作者 唐道邦 王治同 刘学铭 邹金浩 林耀盛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7-246,共10页
选取广东主产区五个品种鹅(狮头鹅、马岗鹅、乌鬃鹅、白鹅和阳江鹅),分别对其蛋白质、脂肪、水分、蒸煮损失率、质构等理化特性进行测定,并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法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5种鹅肉... 选取广东主产区五个品种鹅(狮头鹅、马岗鹅、乌鬃鹅、白鹅和阳江鹅),分别对其蛋白质、脂肪、水分、蒸煮损失率、质构等理化特性进行测定,并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法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5种鹅肉的各理化特性指标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74%的数据绝对值大于0.30,适宜采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理化特性的主成分分析提取了2个主成分表征原变量的88.48%的信息,综合排名由高到低为马岗鹅、狮头鹅、阳江鹅、白鹅、乌鬃鹅。5种蒸煮鹅肉共检出61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醛类13种,醇类11种,烷烯烃类27种,酮类5种,芳香烃2种,酯类1种,其他类化合物2种,共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11种。狮头鹅和乌鬃鹅的风味物质最为丰富,含量百分比分别为80.6%和73.77%;尤其己醛、壬醛、庚醛这三种风味物质分别达到46.67%和45.52%,醛类对广东品种鹅肉风味具有较大贡献。通过对不同品种鹅肉综合得分评价分析,为不同品种鹅肉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煮鹅肉 理化特性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牦牛乳贮藏期间品质变化及挥发性物质的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鉴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宏强 王宏博 +5 位作者 席斌 杨晓玲 何晓娜 杜天庆 李维红 高雅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69-277,共9页
以新鲜牦牛乳为原料,分析其在不同温度(-18、4、20℃)贮藏期间(1、3、6 d)品质指标(pH、酸度、蛋白质、脂肪和乳糖)的变化规律,同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仪(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测定牦牛乳中的挥... 以新鲜牦牛乳为原料,分析其在不同温度(-18、4、20℃)贮藏期间(1、3、6 d)品质指标(pH、酸度、蛋白质、脂肪和乳糖)的变化规律,同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仪(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测定牦牛乳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比较牦牛乳在不同温度贮藏期间挥发性物质的差异以及对与牦牛乳腐败有关的挥发性物质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牦牛乳在-18℃冻藏期间,脂肪含量在P<0.05的水平下变化显著,其他品质指标变化不明显;在4℃冷藏1 d时,各品质指标与新鲜牦牛乳样品相近,冷藏中后期(3~6 d)发生显著变化(P<0.05);而从20℃贮藏1 d开始,各品质指标均变化显著(P<0.05)。牦牛乳在不同温度贮藏期间共定性出46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酮类、酯类、醛类及醇类。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表明,-18℃冻藏样品与新鲜牦牛乳风味更相近,其次是4℃冷藏1 d和3 d的样品,而从4℃冷藏6 d和20℃贮藏1 d开始,风味明显劣变。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得到2-丁酮、3-羟基-2-丁酮、4-甲基-2-戊酮、羟基丙酮、异戊醛、甲基叔丁基醚、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叔丁醇和吡啶10种物质与牦牛乳早期的腐败变质有关(VIP>1)。该研究可以为牦牛乳贮藏期间营养价值和新鲜度的快速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 贮藏 挥发性物质 腐败变质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