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化管理对改善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的作用
1
作者 吴晓丹 李丽 +3 位作者 贾宏明 黄天鹏 伍烽宁 梁增文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15期9-12,共4页
目的探究在急诊抢救室实施急诊信息化管理对改善患者滞留情况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工作的20名医务工作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科室时间线节点不同分成参照组(2022年1—12月实施常规管理... 目的探究在急诊抢救室实施急诊信息化管理对改善患者滞留情况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工作的20名医务工作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科室时间线节点不同分成参照组(2022年1—12月实施常规管理)和观察组(2023年1—12月实施信息化管理),两组均为同一批医护工作者,对比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前后抢救室患者滞留情况、医护工作者急诊抢救工作效率以及医护工作者对急诊抢救室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抢救室24 h滞留率、24 h平均滞留时间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较于参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护理措施完成时间、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专科治疗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医务工作者对急诊抢救室工作满意度为100.00%(20/20),高于参照组的70.00%(1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59,P<0.05)。结论在急诊抢救室,运用信息化转科管理模式,可降低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率,缩短患者的滞留时间,使患者及时得到救治,从而提高医护工作者的工作效率,给急诊抢救室创造更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管理 急诊抢救室 滞留时间
下载PDF
行动研究方案在儿科急诊留观患儿中的应用
2
作者 梁雅欣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行动研究方案在儿科急诊留观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将2022年1月至2月本院急诊留观患儿60例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患儿接受行动研究方案护理,比较两组输液等待时间、住院时间、健康... 目的探讨行动研究方案在儿科急诊留观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将2022年1月至2月本院急诊留观患儿60例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患儿接受行动研究方案护理,比较两组输液等待时间、住院时间、健康知识知晓评分、护理投诉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输液等待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健康知识知晓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发生护理投诉事件,对照组发生1例护理投诉事件,护理投诉率为3.33%(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7,P=0.313)。结论行动研究方案有助于提升儿科急诊留观患儿护理质量,缩短其输液等待时间,增加家属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减少护理投诉发生,从而获得更高的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急诊留观 行动研究方案 输液等待时间 健康知识知晓 护理投诉 满意度
下载PDF
基于石川图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室滞留时间控制研究
3
作者 梁雪芳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期77-80,共4页
分析影响急危重症患者在抢救室滞留时间的关键因素,进一步提出并验证针对这些因素的干预策略。选取2022年7月—2023年4月入抢救室的患者共1299例为研究对象。应用石川图从多维度(如人员、设备、环境等)进行定性分析,并通过量表调查进行... 分析影响急危重症患者在抢救室滞留时间的关键因素,进一步提出并验证针对这些因素的干预策略。选取2022年7月—2023年4月入抢救室的患者共1299例为研究对象。应用石川图从多维度(如人员、设备、环境等)进行定性分析,并通过量表调查进行定量分析。数据经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石川图分析揭示了患者经济问题、设备不便、缺乏临床路径、人性化沟通缺失等为主要影响因素。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确认了满员情况、等待床位、沟通障碍等为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本研究成功地识别了影响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室滞留时间的多个关键因素,并通过综合干预策略有效地缩短了滞留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有助于优化急危重症医疗服务,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 抢救室滞留时间 干预策略
下载PDF
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的建立及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4
作者 王琦 李虎 +3 位作者 欧东波 谢中培 刘迎雪 刘玉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1144-1147,共4页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探索并建立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收集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实施前后各40例行急诊PCI的病人,分为急救护理流程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接受常规治疗但护理...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探索并建立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收集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实施前后各40例行急诊PCI的病人,分为急救护理流程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接受常规治疗但护理方式不一样。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急救护理时间、门-导管室(D-to-C)时间、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的差异。结果实行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后,首份心电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及静脉通路时间分别为(8.3±1.7)、(10.8±2.3)、(3.5±1.1)min,显著短于常规护理时间(P<0.05);同时,D-to-C时间、D-to-B时间分别为(11.9±3.5)、(40.4±19.7)min,均优于常规护理(P<0.05)。D-to-B时间<90 min例数为33例(82.5%),常规护理组为25例(6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可以提高护理效率,缩短急诊PCI救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急救护理流程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门-导管室时间 门-球囊扩张时间
下载PDF
气象因素与心脑血管疾病急诊人次的时间序列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利群 潘小川 +2 位作者 郑亚安 Wichmann HE Franck U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78-582,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日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与医院日心脑血管疾病急诊就诊人次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日心脑血管疾病急诊就诊人次和该地区日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的时间序列数据。收集北京市该城区PM10、SO2和NO2日均浓度的... 目的探讨日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与医院日心脑血管疾病急诊就诊人次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日心脑血管疾病急诊就诊人次和该地区日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的时间序列数据。收集北京市该城区PM10、SO2和NO2日均浓度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立方平滑样条函数将日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以及作为潜在混杂因素的PM10、SO2和NO2日均浓度引入,同医院日心脑血管疾病急诊就诊人次间建立Poisson广义相加模型。根据AIC最小的原则,选择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并确定其立方平滑样条函数自由度取值。结果医院日心脑血管疾病急诊就诊人次与日均气温和相对湿度表现出一定的非线性相关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1);与日均风速表现出负相关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北京市某城区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与医院心脑血管疾病急诊人次的相关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素 气温 相对湿度 风速 急诊 时间序列 广义相加模型
下载PDF
某市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洪伟 史文宗 +2 位作者 王耀辉 孙伟 张重阳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的影响因素,为加快急诊患者分流、提高急诊服务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6日—2018年12月25日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患者的信息,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滞留...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的影响因素,为加快急诊患者分流、提高急诊服务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6日—2018年12月25日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患者的信息,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滞留时间的因素(性别、年龄、入抢救室时间段,就诊月份、节假日,初步诊断分类、转归去向等)。结果2017年12月26日-2018年12月25日急诊抢救室共收治患者1984例,滞带留时间0~722 h,滞带留时间<6 h的有454例(22.9%),滞留时间>6h有1530例(77.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滞留时间>6 h的影响因素有就诊时间段、季节、疾病类型、去向,而性别、年龄、节假日不影响滞留时间。结论该院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偏长,主要与就诊时间段,季节,疾病类型,去向相关,应当重视这些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抢救室 滞留时间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抢救室患者收治情况分析与启示 被引量:24
7
作者 姚琳 柳清霞 王薇 《护理学报》 2018年第18期22-26,共5页
目的调查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收治患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1日—2017年9月30日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抢救室救治患者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救治时间、重点病种及其滞留时间等。结果该院急诊抢救室共收治患者5 24... 目的调查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收治患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1日—2017年9月30日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抢救室救治患者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救治时间、重点病种及其滞留时间等。结果该院急诊抢救室共收治患者5 245例次,以男性居多,3 058例次(58.30%);多为60岁以上患者,3 571例次(68.10%);全天就诊高峰为10:00,全年就诊高峰为冬季,共收治患者1 396例次(26.62%);抢救的七大病种中以急性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53例次(46.70%)和210例次(27.8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抢救室滞留时间<1.5 h在所有重点病种中居多,74例次(9.80%);各病种患者滞留抢救室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620,P<0.01)。结论该院急诊抢救室全天就诊高峰为10:00,全年就诊高峰为冬季,年龄分布呈老龄化,非I级患者留观期间存在转抢救室救治情况;以急性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为主,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抢救室滞留时间<1.5 h的占比最高。急诊管理者应根据患者救治特点合理调配人力物力,避免上午患者拥挤过度,提高医护人员提高预检分诊的准确性和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优化重点病种的管理流程,缩短等待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抢救室 重点病种 滞留时间
下载PDF
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急诊抢救室病人滞留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少丽 韩萍 +3 位作者 魏薇萍 段艳梅 王飞燕 张文慧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6年第7期2602-2605,共4页
[目的]分析急诊抢救室病人滞留影响因素,进一步加快急诊抢救病人分流,提出有效应对策略,为提高急诊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13年度急诊抢救室病人滞留时间及发生滞留的相关因素。[结果]该... [目的]分析急诊抢救室病人滞留影响因素,进一步加快急诊抢救病人分流,提出有效应对策略,为提高急诊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13年度急诊抢救室病人滞留时间及发生滞留的相关因素。[结果]该院急诊抢救室全年抢救病人8 631例次,3 045例次抢救病人滞留时间>6h,其中403例次病人滞留时间≥24h;滞留时间≥24h病人排名前3位科室为神经内外科、心内科、呼吸内科;Logstic单因素分析影响因素为年龄、专科病房床位情况、病情涉及多科室、不配合治疗、临终病人。Cox多因素分析与是否涉及多科室、专科病房床位情况、年龄(>75岁)具有相关性。[结论]通过对急诊抢救室病人滞留状况调查分析,可及早发现急诊抢救室病人滞留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提出相关措施,减少危重病人在急诊抢救室的滞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抢救室 滞留时间 相关因素 三级甲等医院
下载PDF
某院急诊抢救室优化患者收治流程实践 被引量:6
9
作者 孙烽 王韬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6年第8期707-708,718,共3页
急诊抢救室患者的滞留问题一直困扰着国内许多综合性大医院,抢救室患者,包括内科患者与急诊手术患者得不到及时分流会导致诸多不良的后果。本院急诊自2014年3月起采取新的管理模式和收治流程,在实践中取得明显效果。本文从某院急诊科的... 急诊抢救室患者的滞留问题一直困扰着国内许多综合性大医院,抢救室患者,包括内科患者与急诊手术患者得不到及时分流会导致诸多不良的后果。本院急诊自2014年3月起采取新的管理模式和收治流程,在实践中取得明显效果。本文从某院急诊科的建设与管理实践着手,抽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抢救室入室患者样本8 761例,分析2014年3月前后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得出结论,为大型综合性医院急诊抢救室的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抢救室 滞留 流程优化
下载PDF
PDCA在缩短胸痛患者急诊抢救室停留时间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冬玲 孔秋燕 +2 位作者 谭利 赖勋耀 农月婷 《哈尔滨医药》 2021年第2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PDCA在缩短胸痛患者急诊抢救室停留时间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第一季度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19年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收治的采用PDCA管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比较三个季度内在急诊抢救室停留超过5... 目的探讨PDCA在缩短胸痛患者急诊抢救室停留时间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第一季度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19年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收治的采用PDCA管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比较三个季度内在急诊抢救室停留超过50min的人数和抢救时间的长短,分析PDCA在缩短胸痛患者急诊抢救室停留时间的应用价值。结果急诊胸痛患者在抢救室停留时间大于50min的例数,从第一季度的25.32%,下降至第二季度的18.62%,第三季度为12%(P<0.05);抢救时间,从第一季度的(62.3±4.5)min,下降至第二季度的(55.4±6.5)min,第三季度为(49.3±2.3)min(P<0.05)。结论 PDCA可以缩短胸痛患者急诊抢救室停留时间,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 急性心肌梗死 胸痛 抢救室停留时间
下载PDF
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规范儿科急诊护士急救护理行为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1
作者 余艮珍 李玲 李艳伟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26-1230,共5页
目的 :应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规范儿科急诊护士的急救护理行为,提高抢救质量,保障患儿安全。方法 :将2016年7-12月在我院儿科急诊实施急救的患儿402例设为对照组,2017年1-6月在我院儿科急诊实施急救的患儿396例设为实验组。对照组患... 目的 :应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规范儿科急诊护士的急救护理行为,提高抢救质量,保障患儿安全。方法 :将2016年7-12月在我院儿科急诊实施急救的患儿402例设为对照组,2017年1-6月在我院儿科急诊实施急救的患儿396例设为实验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实验组制定并应用标准化的急救护理流程,并对急救护理工作进行持续的质量控制。比较两组患儿的抢救室滞留率、护士的抢救医嘱延迟执行率、护士的急救处置行为正确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的抢救室滞留率、抢救医嘱延迟执行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护士急救处置行为正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能有效规范护士的急救护理行为,提高急救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护理 儿科 急救护理流程 抢救室滞留时间
下载PDF
品管圈在缩短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中的实践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袁明军 顾玉慧 +3 位作者 崔秋霞 许晓娟 郁红霞 陈小燕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完善医院急诊质量管理的核心在于借助质量管理工具实现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过渡,探讨品管圈对缩短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前后对照研究,对实施品管圈前后(2018年4—9月与2019年4—9月)急诊抢救室患者... 目的:完善医院急诊质量管理的核心在于借助质量管理工具实现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过渡,探讨品管圈对缩短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前后对照研究,对实施品管圈前后(2018年4—9月与2019年4—9月)急诊抢救室患者的滞留时间、医护患三方满意度以及参加品管圈活动的医务人员综合素质进行统计评价。结果:活动前后分别收治患者8 375例和8 400例,前后时段病例诊断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当(P>0.05)。活动后滞留时间明显缩短(P<0.01),医护患满意度改善(P<0.05),圈员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结论:医院对急诊质量管理实施品管圈模式,及时发现和解决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的影响因素,优化流程,加速科室和院内分流,提高了工作效率,缓解了急诊拥堵现象,提升了医护和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质量管理 急诊抢救室 滞留时间
下载PDF
室内人员疏散时间快速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江延立 盖文妹 李群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34,共5页
为准确快速估算室内人员疏散时间,基于传统Togawa模型,提出1种基于出口处人员流动速率的室内人员疏散时间快速预测模型,并利用Pathfinder软件模拟某房间人员疏散过程,对比快速预测模型与传统Togawa经验公式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快速预测... 为准确快速估算室内人员疏散时间,基于传统Togawa模型,提出1种基于出口处人员流动速率的室内人员疏散时间快速预测模型,并利用Pathfinder软件模拟某房间人员疏散过程,对比快速预测模型与传统Togawa经验公式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快速预测模型计算量少,可获得更多更精确人员疏散信息。研究结果可为室内人员疏散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管理 疏散时间 滞留时刻 Togawa模型
下载PDF
抢救室中无创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邵松泽 周新华 +1 位作者 孙成爱 陈开祥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36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在急诊抢救室中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急诊抢救室中诊断为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抢救措施;... 目的探讨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在急诊抢救室中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急诊抢救室中诊断为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抢救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抢救措施早期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观察治疗前及后15分钟、30分钟、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主诉症状缓解时间及抢救室滞留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等临床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的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7%,采用常规抢救措施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入抢救室即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时能迅速改善患者症状和低氧血症,减少患者在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无创正压通气 急诊抢救室 急性左心衰竭 滞留时间 症状缓解时间
下载PDF
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沈琴 宇丽 栾贝贝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第3期325-328,共4页
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2019年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将安徽省某三甲医院急诊抢救室患者为对象,调查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状况,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的因素。... 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2019年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将安徽省某三甲医院急诊抢救室患者为对象,调查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状况,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的因素。结果共纳入9569例患者,滞留时间在2~6970 min,滞留时间>240 min为1469例,滞留时间>360 min为643例。单因素和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急诊滞留时间偏长,主要与患者转归、年龄、危重程度,救护车转运及周末就诊有关。结论该院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延长主要与患者转归、年龄、危重程度、救护车转运及周末就诊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室 滞留时间 影响因素
下载PDF
150例急诊抢救室患者应用无创通气治疗的效果评价与预警信号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经乐 林锦乐 +2 位作者 卢彦秀 窦清理 张文武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目的分析急诊抢救室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相关流行病学信息.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应用无创通气治疗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首发疾病类型、无创通气维持和转换时间、7 ... 目的分析急诊抢救室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相关流行病学信息.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应用无创通气治疗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首发疾病类型、无创通气维持和转换时间、7 d和28 d临床结局.以无创通气72 h为观察节点,根据无创通气维持状态将患者分为无创通气成功组〔包括无创通气维持组(75例)和无创通气转吸氧组(36例)〕以及无创通气失败组(39例).收集患者入室生命体征(体温、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休克指数)、实验室检查指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降钙素原(PCT)、血pH值、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血肌酐(SCr)、总蛋白(TP)、白蛋白(ALB)〕等数据,比较各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诊患者无创通气失败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危险因素对急诊抢救室患者无创通气成功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50例无创通气患者,首发疾病以慢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和肺部感染为主,其次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急性发作.24 h内无创通气成功的有123例(82.0%)、72 h内无创通气成功的有111例(74.0%),7 d内死亡的有16例(10.7%),28 d内死亡的有24例(16.0%),其中脓毒症患者7 d和28 d病死率(分别为50.0%、60.0%)以及24 h和72 h转为气管插管的比例(分别为20.0%、50.0%)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患者(均P<0.05).无创通气失败患者转插管时间多为48 h内,尤其是前12 h.无创通气失败组的心率、休克指数、WBC和CRP均明显高于无创通气成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无创通气成功组,两组间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无创通气维持组和无创通气转吸氧组的休克指数、WBC和CRP均明显低于无创通气失败组.二项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包括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休克指数、WBC和CRP;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是预警无创通气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0.992,95%可信区间(95%CI)为0.986~0.998,P=0.007〕.ROC曲线分析显示,所纳入变量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0.6(均P<0.05),相应最佳截断值分别为心率≤97.5次/min、收缩压>152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84 mmHg、休克指数≤0.7、WBC≤13.14×10^(9)/L、CRP≤70.72 g/L,组合方案中,休克指数+WBC+CR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8%、61.54%,6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89%、56.41%.结论无创通气在急诊抢救室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中休克指数+WBC+CRP以及6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无创通气成功的预测价值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通气治疗 急诊抢救室 回顾性分析 临床特征 转换时间 预测
下载PDF
上海市大气污染对三级医院日医保急诊人次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洸怡 刘欣 +2 位作者 徐怡 董英 赵耐青 《中国医院统计》 2009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研究上海市大气污染水平与三级医院日医保急诊人次的关系。方法选用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分析时间序列资料,并在模型中加入自回归模型AR(P)处理时间序列资料自相关的问题,在控制了与时间有关的中长... 目的研究上海市大气污染水平与三级医院日医保急诊人次的关系。方法选用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分析时间序列资料,并在模型中加入自回归模型AR(P)处理时间序列资料自相关的问题,在控制了与时间有关的中长期趋势、星期效应、节假日效应、非典事件、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上海市2002--2004年间3种大气污染物PM10、SO2和NO2日均浓度变化与三级医院日医保急诊人次的关系。结果大气污染物PM10、SO2和NO2日均浓度每增加10μg/m^3,上海市三级医院医保急诊就诊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0017(95%CI1.0001~1.0034),1.0066(95%CI1.0020~1.0111)和1.0052(95%CI1.0011-1.0094)。结论在上海市目前的大气污染水平下,所研究的3种污染物浓度水平对三级医院医保急诊人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医保急诊人次 时间序列 广义相加模型
下载PDF
基于FMEA模式在优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流程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9
18
作者 吴姚 周正武 殷慧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4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模式对优化急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护理流程的抢救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4月—10月就诊的50例... 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模式对优化急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护理流程的抢救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4月—10月就诊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2019年11月—2020年4月就诊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基于FMEA模式的流程优化后护理。比较抢救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GCS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检查返回时间、会诊到达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护理操作评定、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效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FMEA模式优化的急救护理流程可有效提高急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效果及神经功能,减少护理期间不良反应,提高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 急诊重型颅脑损伤 抢救室滞留时间 神经功能 满意度
下载PDF
呼吸衰竭病人进入急诊抢救室的时机与预后的相关性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娴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1074-1076,共3页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病人进入急诊抢救室的时机及其预后相关性,以便为临床急诊抢救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2015年接诊的呼吸衰竭病人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60例病人于工作日(法定工作时间)进入急诊抢救室,作为观察组,另42例病人于休...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病人进入急诊抢救室的时机及其预后相关性,以便为临床急诊抢救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2015年接诊的呼吸衰竭病人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60例病人于工作日(法定工作时间)进入急诊抢救室,作为观察组,另42例病人于休息日(非法定工作时间)进入急诊抢救室,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基本资料、抢救成功率,总结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与病人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60例,抢救成功47例,失败13例,成功率78.33%,对照组42例,抢救成功31例,失败11例,成功率73.81%,2组抢救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P>0.05)。102例病人抢救存活78例,死亡24例,存活组病人在血液指标、APACHEⅡ评分等方面明显优于死亡组(P<0.01)。以APACHEⅡ评分=20分为界限,在<20分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0分时,观察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呼吸衰竭病人进入急诊抢救室的时机与预后有一定相关性,尤其是APACHEⅡ评分≥20分病人于工作日进入急诊抢救室的预后要明显优于非工作日进入者,临床需加强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急诊抢救室 时机 预后
下载PDF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作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30期191-192,共2页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患者作为此次的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患者作为此次的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常规急诊护理流程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进出急诊室时间 急诊球囊扩张时间 抢救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