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TACE前后癌灶及癌旁CT灌注成像血流定量变化及指导疗效评估的价值
1
作者 冯坤鹏 王兴龙 +2 位作者 董备 李依明 郑吟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1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癌灶及癌旁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I)血流定量变化及指导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8月至2024年3月在本院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63例,均分别于TACE术前1~3d及术后7d进行CTPI检查,... 目的探讨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癌灶及癌旁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I)血流定量变化及指导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8月至2024年3月在本院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63例,均分别于TACE术前1~3d及术后7d进行CTPI检查,对比肿瘤组织与癌旁1cm组织手术前后肝血流量(BF)、肝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灌注指数(HPI)、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变化情况。根据术后7d肝癌患者疗效情况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对比两组手术前后上述血流灌注参数变化,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CTPI血流参数对肝癌患者疗效的评估价值。结果术前、术后肿瘤组织BF、BV、HPI、HAP均高于癌旁1cm组织,PVP、MTT均低于癌旁1cm组织(P<0.05);术后,肿瘤组织BF、BV、HPI、HAP水平较术前均降低(P<0.05),PVP、MTT均升高但与术前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癌旁1cm组织上述参数水平较术前无变化(P>0.05)。TACE后7d肝癌患者有效率为65.07%(41/63),无效34.92%(22/63)。有效组手术前后△BF、△BV、△HPI、△HAP、△PVP、△MTT与无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BF、△BV、△HPI、△HAP、△PVP、△MTT及其联合检测评估肝癌患者TACE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3、0.751、0.737、0.746、0.770、0.732、0.928(P均<0.05)。结论TACE后肝癌患者肿瘤组织的BF、BV、HPI、HAP均下降,PVP、MTT均升高,但癌旁组织上述指标无变化,临床可通过CTPI血流定量变化对肝癌患者早期疗效予以准确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CT灌注成像 血流灌注 疗效
下载PDF
Correlation of effective hepatic blood flow with liver pathology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virus 被引量:1
2
作者 Xin Shu Haixia Sun +4 位作者 Xiaoan Yang Yifan Jia Peiyan Xu Hong Cao Ka Zhang 《Liver Research》 CSCD 2021年第4期243-250,共8页
Background and aims:Effective hepatic blood flow(EHBF)decreases with liver disease progression,and identifying liver pathology is critical for patients with liver disease.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lucidate the corre... Background and aims:Effective hepatic blood flow(EHBF)decreases with liver disease progression,and identifying liver pathology is critical for patients with liver disease.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lucid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HBF and liver pathology and explore the potential of EHBF for predicting the degree of liver pathology.Methods:In this study,207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virus(HBV)who underwent liver biopsy and indocyanine green(ICG)clearance tests were enrolled.EHBF was measured using the ICG clearance test,and liver tissue was histologically analyzed to determine the pathological stage according to the Scheuer scoring system.Demographic data,biochemical indexes,and FibroScan data were collect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EHBF levels decreased as the liver histological stages of inflammation and fibrosis increased(P<0.01).EHBF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levels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alkaline phosphatase,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to-platelet ratio index,fibrosis index based on the four factors,and 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P<0.05).The EHBF levels of patients without liver inflammation(G0)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patients with liver inflammation(G1e4)(P<0.001).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value for discriminating patients without liver inflammation was 0.827,and the optimal cutoff value was 0.936 L/min.The EHBF level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liver inflammation(G4)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patients with G0e3 liver inflammation(P<0.001).The AUROC value for discriminating patients with severe liver inflammation was 0.792,and the optimal cutoff value was 0.552 L/min.The EHBF levels of patients without liver fibrosis(S0)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patients with liver fibrosis(S1e4)(P<0.001).The AUROC value for discriminating patients without liver fibrosis was 0.633,and the optimal cutoff value was 1.173 L/min.The EHBF levels of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S4)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patients with S0e3 liver fibrosis(P<0.001).The AUROC value for discriminating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S4)was 0.630,and the optimal cutoff value was 0.562 L/min.Conclusions:EHBF levels and liver pathology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EHBF could effectively reflect liver inflammation and fibrosis in patients infected with HBV,especially for patients without liver inflammation or liver fibr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B virus(HBV) liver inflammation liver fibrosis effective hepatic blood flow(EHBF) liver disease
原文传递
肝有效血容量对肝癌术后肝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陈森 刘艳国 +1 位作者 张永明 杨松竹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5期373-376,共4页
目的:探讨肝有效血容量(EHBF)预测肝癌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的价值。方法:回顾123例肝细胞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得EHBF和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 R15),并行Child-Pugh评分,观察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不同肝功恢复组中ICG R15... 目的:探讨肝有效血容量(EHBF)预测肝癌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的价值。方法:回顾123例肝细胞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得EHBF和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 R15),并行Child-Pugh评分,观察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不同肝功恢复组中ICG R15、EHBF差异及ICG R15、EHBF不同分组中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ICG R15、EHBF诊断价值。结果:123例患者中共有41例(33.3%)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肝功能良好组ICG R15平均值为(8.95±7.18)%,EHBF平均值为(1.01±0.37)L/min;肝功能不全组ICG R15平均值为(15.88±11.55)%,EHBF平均值为(0.75±0.28)L/min。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HBF≥1.0 L/min组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13.0%,<1.0 L/min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 R15 ROC曲线下面积0.710(95%CI:0.616~0.804),临界值为7.6,敏感度78.0%,特异度59.8%。EHBF ROC曲线下面积0.718(95%CI:0.624~0.813),临界值为0.35,敏感度73.2%,特异度70.7%。结论:EHBF可有效预测肝癌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且可能与ICGR15具有相似检验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储备功能 肝功能不全 肝有效血容量 吲哚菁绿
下载PDF
有效肝脏血流量与TBA、PA等指标相关性分析及其在肝储备功能评估中的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昆 王超 +2 位作者 张玉君 郑平 王槐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8-19,22,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有效肝脏血流量(EHBF)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等指标的关系及其在肝储备功能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288例肝癌患者经脉动色素浓度测定法(PDD)检测吲哚菁绿15min滞留率(ICGR15)、E...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有效肝脏血流量(EHBF)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等指标的关系及其在肝储备功能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288例肝癌患者经脉动色素浓度测定法(PDD)检测吲哚菁绿15min滞留率(ICGR15)、EHBF,并与常规肝功能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EHBF随着ICGR15的升高显著降低,当ICGR15>40%时,EHBF仅为ICGR15(0%~≤10%)时的26.15%。EHBF与ICGR15两者间呈显著负相关(EHBF=1.259-0.270×ICGR15,r=-0.716,P<0.001)。随着ICGR15的升高,ALB、PA显著降低,TBIL、TBA显著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各指标变化均与ICGR15和EHBF显著相关。结论 PDD法具有无创、实时、便捷等优点,EHBF对评估肝储备功能、把握手术方式和范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血清TBA、PA、ALB、TBIL、PT等指标有助于评估肝癌患者肝储备功能与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肝脏血流量 肝功能指标 肝储备功能 肝肿瘤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至不同水平对肝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邵晓梅 方剑乔 +4 位作者 张乐乐 连林立 喻晓静 董振华 莫雅娣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5-78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至不同水平的肝血流变化,从而明确针药复合麻醉的肝保护效应机制。方法 42只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7组:单纯全麻组、50%对照组、50...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至不同水平的肝血流变化,从而明确针药复合麻醉的肝保护效应机制。方法 42只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7组:单纯全麻组、50%对照组、50%实验组、40%对照组、40%实验组、30%对照组和30%实验组,每组6只,后6组动物均以异氟醚联合硝普钠行控制性降压,将动脉血压降至50%、40%、30%基础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水平并维持60min,单纯全麻组不行控制性降压。实验组采用TEAS干预处理,刺激强度(4±1)mA,频率2/100Hz,穴位选用犬双侧"合谷(LI4)"、"足三里(ST36)"、"三阴交(SP6)"、"曲池(LI11)",电刺激在动物生理状态稳定后开始至维持目标MAP60min后停止。采用激光多普勒组织血流仪监测不同水平相应时间点肝组织表面血流的变化。结果在控制性降压开始至目标低血压维持结束,50%对照组肝血流在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同期单纯全麻组和基础水平(P<0.05),而50%实验组仅在维持30~60min阶段显著降低,且在维持阶段早期(10~30min),50%实验组肝血流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而40%、30%各水平实验组肝血流无明显升高。在血压回升阶段(20~30min),40%实验组肝血流已先后恢复到同期单纯全麻组水平和基础水平,而对照组尚未恢复;在此阶段,50%、30%实验组和对照组肝血流有相似的变化趋势。结论在行控制性降压至50%水平时,TEAS的肝保护效应在降压、维持阶段早期体现明显。在行控制性降压至40%时,TEAS的肝保护效应在血压回升阶段体现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针药复合麻醉 控制性降压 肝血流 肝保护效应
下载PDF
MELD-EHBF模型建立及其对ACLF预后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吴婧 倪鎏达 +5 位作者 江甫柱 张懿 孙双双 程明亮 傅青春 陈成伟 《肝脏》 2015年第6期447-449,461,共4页
目的建立无创有效肝血流量(EHBF)联合MELD模型,并评估其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预后价值。方法 63例ACLF患者,确诊后24 h内采用PDD法测定EHBF、ICGR15值,同时记录24 h内各项临床实验室指标。以3个月内是否存活分死亡组(21例)和生存... 目的建立无创有效肝血流量(EHBF)联合MELD模型,并评估其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预后价值。方法 63例ACLF患者,确诊后24 h内采用PDD法测定EHBF、ICGR15值,同时记录24 h内各项临床实验室指标。以3个月内是否存活分死亡组(21例)和生存组(4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MELD-EHBF模型,并研判其短期预后价值。结果将MELD评分与EHBF引入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EHBF-MELD模型公式:ln(P1-P)=0.18×MELD-1.03×EHBF×102-3.29。COX回归模型比较MELD-EHBF、CTP、MELD、MELD-Na、MELD-ICG,显示MELD-EHBF模型最大似然卡方值最高和AIC值最小。MELD-EHBF ROC曲线下面积0.756(95%CI:0.632,0.856),临界值为51.77,敏感度47.6%,特异度为95.2%。以MELD-EHBF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明显优于CTP评分和KCH标准(P<0.05),亦优于MELD和EHBF(P<0.05)。结论 MELD-EHBF模型对ACLF患者短期预后有较好预测价值,优于单一的MELD和EHB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短期预后 有效肝血流量 MELD-EHBF模型
下载PDF
柔肝健脾活血利水法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疗效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周兵 柏正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2期2801-2803,共3页
目的:观察柔肝健脾活血利水法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予以中医应用柔肝健脾活血利水法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48例予以西药常规对症处理,观察临床疗效、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 目的:观察柔肝健脾活血利水法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予以中医应用柔肝健脾活血利水法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48例予以西药常规对症处理,观察临床疗效、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为95.92%,对照组为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B超检查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各项肝纤维化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门静脉主干内径(PVID)、血清透明质酸酶(HA)、Ⅳ型胶原(IVC)、层粘连蛋白(LN)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P<0.05)。复发率方面,治疗组6和12个月分别为17.14%和42.86%;对照组分别为40.54%和83.78%。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柔肝健脾活血利水法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疗效确切,提高了临床疗效,且远期疗效较好,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柔肝健脾活血利水法 临床疗效
下载PDF
Glisson蒂阻断术式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蔡骏 张波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597-600,共4页
目的探讨Glisson蒂阻断术式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为治疗原发性肝癌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三峡大学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二科住院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Glisson蒂阻断术式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为治疗原发性肝癌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三峡大学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二科住院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Pringle法阻断第一肝门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Glisson蒂阻断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肝血流阻断、肝功能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肝血流阻断时间为(31.5±8.9) min,与对照组的(29.8±8.2)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82.6±3.4) min、(11.3±2.1)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5.1±2.4) min和(15.2±2.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和术中输血量分别为(133.5±24.4) mL、(197.3±12.3) 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4.3±30.1) mL和(258.1±14.6)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ALT、AST、TBIL、P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术后3年生存率的7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lisson蒂阻断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同时可以有效改善肝功能,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isson蒂阻断术 原发性肝癌 第一肝门血流阻断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应用核素显像方法观察大鼠缺血后残肝有效血流量变化及丹参的影响
9
作者 赵明 吴华 +2 位作者 张志伟 周健 胡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57-59,共3页
放射性核素显像测定大鼠肝部分切除后残肝有效血流量,并观察应用丹参后对其残肝血流量的影响。30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单纯切肝组(对照组)、缺血组、缺血应用丹参治疗组(丹参组)。术前、术后1h、1、3、7d分别测定残肝血流量变化。结果表明... 放射性核素显像测定大鼠肝部分切除后残肝有效血流量,并观察应用丹参后对其残肝血流量的影响。30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单纯切肝组(对照组)、缺血组、缺血应用丹参治疗组(丹参组)。术前、术后1h、1、3、7d分别测定残肝血流量变化。结果表明,缺血组较对照组残肝血流量减少更显著(P<0.01);应用丹参后残肝血流量得到明显改善,并于1周恢复术前水平。核素显像测定肝血流量具有方法简单、准确、无创等特点。提示丹参可能具有改善残肝微循环、增加其有效血流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显像 肝部分切除术 丹参 肝缺血 肝有效血流量测定
下载PDF
无创伤法联合测定门静脉压力及肝血流评价肝硬化疗效
10
作者 苏成海 毕佩英 +4 位作者 江一民 张玮 桑士标 姜继伟 李清茹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6期706-708,共3页
目的 为临床评价肝硬化疗效提供有价值的手段。方法 采用99Tcm-RBC及99Tcm-MIBI分别测定 16例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血流及门静脉压力。前者选择峰时 (T(max) 、半廊清时 (T1/ 2 )、廊清率 (K值 )及肝血流(LBF)等作为观察指标 ;后者... 目的 为临床评价肝硬化疗效提供有价值的手段。方法 采用99Tcm-RBC及99Tcm-MIBI分别测定 16例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血流及门静脉压力。前者选择峰时 (T(max) 、半廊清时 (T1/ 2 )、廊清率 (K值 )及肝血流(LBF)等作为观察指标 ;后者以心 /肝 (H/L)比值及门静脉压力 (PVP)为观察指标。结果 治疗前Tmax、T1/ 2 、K值及LBF分别为 1.83± 1.0 4min、5 .3 7± 2 .19min、0 .10± 0 .0 3及 0 .45± 0 .16L/min ,而治疗后分别为 0 .86± 0 .2 0min、3 .80± 1.86min、0 .14± 0 .0 4及 0 .64± 0 .2 0L/min ,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或 0 .0 0 1)。服药前H/L、PVP分别为 0 .73± 0 .16及 3 .0 0± 0 .5 5kPa;治疗后分别为 0 .47± 0 .18及 2 .2 0± 0 .62kPa,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均P <0 .0 0 1)。结论 所用测定肝血流及门静脉压力的两种方法均无创伤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伤法 联合测定 门静脉压力 肝血流 评价 肝硬化
下载PDF
从肝脏储备功能与有效血流量探讨乙肝肝硬化中医证型特点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宇 袁继丽 +4 位作者 赵长青 慕永平 顾宏图 吕靖 刘成海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9期2868-2872,共5页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肝脏储备功能以及有效肝血流量之间的关系,从肝脏功能代谢角度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的特征表现。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63例作...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肝脏储备功能以及有效肝血流量之间的关系,从肝脏功能代谢角度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的特征表现。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63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四诊信息及“以方测证”归纳中医证型,分析不同中医证型间的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有效肝血流量(EHBF)、Alb、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等的组间差异,并进行分析。结果:乙肝肝硬化中医证型以肝肾阴虚证为主,占48.46%。不同中医证型间ICG-R15、EHBF、Alb、PA、PT、Child-pugh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CG-R15、Child-pugh分值呈现肝郁脾虚证/肝胆湿热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的趋势;EHBF呈现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的趋势。EHBF在肝肾阴虚证中呈现随Child-pugh分级降低而下降的趋势(P=0.008)。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及肝有效血流量与中医证型的演变分期具有一致性。肝肾阴虚证的有效血流量具有随肝脏储备功能下降而减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肝硬化 中医证型 肝功能 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 有效肝血流量
下载PDF
苦参碱治疗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流参数影响的检验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华 王卫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21期3006-3008,共3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治疗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流参数的影响,以期提高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17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每组88例,均予丹参注射液加入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持续8周,对照组加用甘草酸二铵注... 目的探讨苦参碱治疗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流参数的影响,以期提高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17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每组88例,均予丹参注射液加入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持续8周,对照组加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则加用苦参碱加入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均持续8周,观察治疗前后门脉最大血流速度(MFV)、门脉血流量(FV)、门静脉内径(D)Z值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显效率34.09%、总有效率79.55%,观察组显效率46.59%、总有效率90.91%,两组在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轻度、中度、重度患者的MFV、FV、D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中度、重度患者的MFV、FV、D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患者轻度、中度、重度MFV、FV、D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在ALT、AST、TBiL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在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血流参数有促进作用,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慢性病毒性肝炎 血流参数 疗效
下载PDF
生长抑素联合洛赛克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苗永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20期130-132,共3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特点,研究采用生长抑素联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商品名:洛赛克)治疗的预后效果。方法8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采取生... 目的分析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特点,研究采用生长抑素联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商品名:洛赛克)治疗的预后效果。方法8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采取生长抑素联合洛赛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止血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17.50±1.20)h、住院时间(6.50±1.50)d短于对照组的(24.30±3.50)h、(8.80±1.30)d,输血量(207.50±15.50)ml少于对照组的(413.30±20.50)ml,门静脉血流量(707.80±15.50)ml/min、脾静脉血流量(1072.50±16.80)ml/min低于对照组的(795.50±20.50)、(1260.50±18.50)ml/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洛赛克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可以短时间有效止血,满足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需求,有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治疗效果 止血时间 血流量
下载PDF
限钠与不限钠对肝硬化患者肾素、肾血流量及腹水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银芳 顾锡炳 +3 位作者 朱宏英 杨小娟 王栋 俞萍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不限钠饮食与限钠饮食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II)、醛固酮(ALD)、肾血流量(RBF)和腹水消退的影响。方法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不限钠饮食和限钠饮食两组,不限钠饮食组39例,每日... 目的探讨不限钠饮食与限钠饮食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II)、醛固酮(ALD)、肾血流量(RBF)和腹水消退的影响。方法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不限钠饮食和限钠饮食两组,不限钠饮食组39例,每日氯化钠6500~8000mg,限钠饮食组41例,每日氯化钠5000mg,两组患者均用呋塞米、螺内酯利尿,比较治疗后血钠、尿钠、PRA、AII、ALD、RBF和腹水消退的情况。结果不限钠饮食组治疗10d后血钠、尿钠、尿量较治疗前增多,也较限钠饮食组治疗10d后增多,PRA、AII、ALD较治疗前降低,也较限钠饮食组治疗后10d降低,P〈0.01,肾血流景较治疗前增多,也较限钠饮食组治疗后10d增多,P〈0.01,治疗后低血钠诱发肾功能损害,不限钠饮食组少于限钠饮食组,P〈0.05,至出院时腹水消失,不限钠饮食组多于限钠饮食组,P〈0.01,腹水消失时间,不限钠饮食组短于限钠饮食组,P〈0.01。结论与限钠饮食比较,在使用利尿剂同时,不限钠饮食能增加血钠水平,因而增加尿钠排泄,能增加利尿效果,并能降低PRA、All、ALD水平,增加肾血流量,防止低血钠诱发肾功能损害,因而有利于腹水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 食品 配方 肾素 肾血流量 有效
原文传递
三种肝血流阻断术的左半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依川 彭彬 +3 位作者 辛大平 刘洪恩 王麒智 唐伟刚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5期566-569,共4页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三种不同肝血流阻断术对左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接受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LLH)治疗的100例肝癌患者资料,按照不同肝血流阻断方式将其分为A组(Pringle法...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三种不同肝血流阻断术对左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接受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LLH)治疗的100例肝癌患者资料,按照不同肝血流阻断方式将其分为A组(Pringle法,41例),B组(半入肝血流阻断,32例),C组(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27例)。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围术期相关指标、肝功能指标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三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间手术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与输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平均阻断时间A组<B组<C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A组>B>C两组(P<0.05)。A组患者术后1、3、7 d凝血酶原时间(P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高于B、C两组(P<0.05),白蛋白(ALB)均低于B、C两组(P<0.05);A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在LLH治疗原发性肝癌采用半肝血流阻断加肝静脉阻断术在控制术中出血和术后恢复方面有优势,其对肝脏损伤较小,术后肝功能恢复更快,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腹腔镜 全入肝血流阻断 半肝血流阻断 半肝血流阻断加肝静脉阻断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