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4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ing the Effect of Polyester Fiber Blend Ratio and Pilling Cycle on Blended Knit Fabrics
1
作者 Kazi Md. Elias Mohammad Obaidur Rahman H. M. Zakir Hossain 《Journal of Text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3年第4期227-243,共17页
Pilling is a severe concern for blended fabrics. The aesthetic look and smoothness are the buyers’ prime requirements. The main focus of the study was to see the pilling behavior from various percentages of polyester... Pilling is a severe concern for blended fabrics. The aesthetic look and smoothness are the buyers’ prime requirements. The main focus of the study was to see the pilling behavior from various percentages of polyester fiber blend ratio as well as the different pilling cycles on blended fabrics. The cotton, polyester, and elastane prepared the study fabrics. These fabrics are (90% Cotton/5% Polyester/5% Elastane, 90% Cotton/6% Polyester/4% Elastane, 90% Cotton/7% Polyester/3% Elastane, 90% Cotton/8% Polyester/2% Elastane, and 90% Cotton/9% Polyester/1% Elastane, 85% Cotton/10% Polyester/5% Elastane, 85% Cotton/11% Polyester/4% Elastane, 85% Cotton/12% Polyester/3% Elastane, 85% Cotton/13% Polyester/2% Elastane, and 85% Cotton/ 14% Polyester/1% Elastane, 80% Cotton/15% Polyester/5% Elastane, 80% Cotton/16% Polyester/4% Elastane, 80% Cotton/17% Polyester/3% Elastane, 80% Cotton/18% Polyester/2% Elastane, and 80% Cotton/19% Polyester/1% Elastane). The selected polyester blend ratios were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nd 19% respectively. The study used the Martindale pilling tester with 2000, 5000, and 7000 cycles, respectively. The evaluation followed the ISO 12945-2:2000. The study findings are that the polyester fiber blend ratio did not influence the pilling grade on blended fabrics for pilling cycles 2000, and the pilling grade remained constant at 4 - 5. The pilling grade started to deteriorate in pilling cycle 5000 for the fabrics 85%C/10%P/5%E, 85%C/11%P/4%E, 85%C/12%P/3%E, 85%C/ 13%P/2%E, 85%C/14%P/1%E showed the pilling grade 4, and the fabrics made from 80%C/15%P/5%E, 80%C/16%P/4%E, 80%C/17%P/3%E, 80%C/ 18%P/2%E, 80%C/19%P/1%E showed the pilling grade 4, 3, 3, 3, and 3 respectively. For the pilling cycles 7000, the pilling grade further deteriorated for the fabrics 80%C/15%P/5%E, 80%C/16%P/4%E, 80%C/17%P/3%E, 80%C/ 18%P/2%E, 80%C/19%P/1%E showed the pilling grade 3, 3, 2, 2, and 2 respectively. The study finds the dominance of polyester fiber throughout the experiment. The author hopes this study’s outcome will help new researchers, advanced researchers, and the textile industry’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e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LING Cotton POLYESTER Elastane BLENDED knit FABRIC
下载PDF
局部编织技术的编织原理与应用
2
作者 范友红 李小辉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0,共7页
为了对局部编织的创新设计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基于SDS-ONE APEX3岛精服装设计系统以纬平针为地组织设计局部编织花样色码,主要从编织与休止针数变化的角度介绍局部编织技术的编织原理,提出不加不减局部编织、减针局部编织与加针局部编... 为了对局部编织的创新设计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基于SDS-ONE APEX3岛精服装设计系统以纬平针为地组织设计局部编织花样色码,主要从编织与休止针数变化的角度介绍局部编织技术的编织原理,提出不加不减局部编织、减针局部编织与加针局部编织的工艺设计方法,并在电脑横机上编织出织片小样,进一步阐述局部编织技术在二维平面的嵌花色块拼接、镂空肌理的孔眼效应、三维立体的凹凸造型以及结构轮廓成形编织方面的应用。通过对比分析花样色码与织片小样,指出局编加减针规则与先后顺序、吊目方式、色纱组合等因素对局编织片外观的影响,对局部编织技术在针织创意花型开发与成形编织方面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编织 编织原理 花样色码 吊目 电脑横机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的“针织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丽哲 王飞艳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24年第1期58-60,64,共4页
纺织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对纺织工程专业课程进行思政建设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依托丰厚的纺织工业历史发展背景与地方产业文化特色,充分发掘思政元素,并结合精心设计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 纺织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对纺织工程专业课程进行思政建设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依托丰厚的纺织工业历史发展背景与地方产业文化特色,充分发掘思政元素,并结合精心设计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对针织学课程思政建设进行初步探索,以期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提供教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工程 针织学 课程思政 地方产业文化
下载PDF
针织服装悬垂型褶裥的造型方法解析
4
作者 殷周敏 杨晶莹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6,共5页
近年来悬垂型褶裥在服装尤其是针织服装设计中应用广泛,成为时尚元素之一。文中分析悬垂型褶裥在针织服装上的设计应用与理论研究现状、悬垂型褶裥的分类和个性特点,以及针织面料对悬垂型褶裥的适用性。从应用方式和设计方法两个方面,... 近年来悬垂型褶裥在服装尤其是针织服装设计中应用广泛,成为时尚元素之一。文中分析悬垂型褶裥在针织服装上的设计应用与理论研究现状、悬垂型褶裥的分类和个性特点,以及针织面料对悬垂型褶裥的适用性。从应用方式和设计方法两个方面,探讨悬垂型褶裥在针织服装上的主要表现形式,归纳针织服装上悬垂型褶裥的各类造型技术方法。该研究可为针织面料特性的有效利用和针织服装的创新设计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服装 悬垂型褶裥 造型方法 针织面料
下载PDF
基于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的纬编针织物组织结构分类
5
作者 胡旭东 汤炜 +4 位作者 曾志发 汝欣 彭来湖 李建强 王博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69,共10页
为解决纬编针织物组织结构自动分类时现有方法计算量偏大的问题,基于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纬编针织物组织结构分类方法。采集纬编针织物组织双面的图像,以准确判断其结构类型。在特征提取步骤中,引入了注意力机制模块,... 为解决纬编针织物组织结构自动分类时现有方法计算量偏大的问题,基于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纬编针织物组织结构分类方法。采集纬编针织物组织双面的图像,以准确判断其结构类型。在特征提取步骤中,引入了注意力机制模块,修正各个层次特征在通道域和空间域的权重。构建的双分支网络架构能并行提取织物双面的特征信息。在分类阶段,采用了串行策略来融合高维特征向量,以确定纬编针织物组织所属类别。使用准确率、宏精确率、宏召回率以及宏F_(1)评估模型的性能,并统计了参数量和计算复杂度衡量模型的资源消耗。实验结果显示,对于纬编针织物特殊的结构特点,双分支网络架构具有很好的适应性。改进后的模型增强了不同组织间的特征区分度,在受到角度旋转、尺度改变、光照条件变化等干扰下,本文方法的分类准确率可达99.51%,且保持了较小的资源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编针织物 组织结构分类 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 图像识别 双分支网络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纬编电热针织物设计和性能评价
6
作者 王昊 陶丽珍 周锁林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1,共11页
为了探究金属长丝作为电加热元件在纬编电热针织物中的应用,通过赛络菲尔纺工艺开发了棉/铜镁合金和棉/不锈钢复合导电纱,并与碳纤维进行比较,采用罗纹空气层加衬纬组织制作了电加热元件并联的3种电热织物,并对导电纱和纬编织物电热性... 为了探究金属长丝作为电加热元件在纬编电热针织物中的应用,通过赛络菲尔纺工艺开发了棉/铜镁合金和棉/不锈钢复合导电纱,并与碳纤维进行比较,采用罗纹空气层加衬纬组织制作了电加热元件并联的3种电热织物,并对导电纱和纬编织物电热性能进行实测及数据拟合。结果显示:复合导电纱达到导电纱A类产品要求;在12 V电压时,棉/铜镁合金导电纱表面温度最高可达40.9℃;金属复合导电纱电热织物升温和时间、电压有关,电热织物的表面平衡温度与输入功率呈线性关系,温度达45℃以上时,电热织物电阻变化率低于2%,热稳定性好;相同条件下,棉/铜镁合金织物升温速度最快,输入功率最大,在4 V电压下最高温度达49.8℃;采用赛络菲尔复合导电纱开发罗纹空气层加衬纬的纬编电加热织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编针织物 金属长丝 赛络菲尔纺 复合导电纱 罗纹空气层 电热性能 数据拟合
下载PDF
棉针织内衣面料的芦荟整理及性能研究
7
作者 温润 唐雯萱 +1 位作者 宋宇洁 孙清逸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1,共6页
功能性及舒适性兼备的内衣面料开发一直是纺织服装的研究热点,文中以具备保湿、抗菌等优异功效的芦荟凝胶作为整理剂对棉针织内衣进行后整理,探究不同工艺参数对面料芦荟整理效果的影响,并对不同增重率的整理面料进行服用性能测试评价... 功能性及舒适性兼备的内衣面料开发一直是纺织服装的研究热点,文中以具备保湿、抗菌等优异功效的芦荟凝胶作为整理剂对棉针织内衣进行后整理,探究不同工艺参数对面料芦荟整理效果的影响,并对不同增重率的整理面料进行服用性能测试评价。研究表明:芦荟凝胶整理中的有效成分是芦荟蒽醌与芦荟多糖,在芦荟凝胶浓度为7%、60℃处理温度条件下整理30 min,可以达到最高面料增重率。经过芦荟凝胶整理后面料的亲水性普遍提高,透气性无较大差异,但其蓬松丰满度略微下降,面料表面较为光滑,滑糯度减小,接触冷感变强,而当芦荟凝胶浓度较低时,不会对面料的柔软性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凝胶 针织内衣 亲水性 透气性 织物风格
下载PDF
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圆纬机恒张力输纱控制系统设计
8
作者 彭来湖 谢国旺 戴宁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1-219,共9页
针对当前圆纬机积极式送纱方式中存在的纱线张力及输送速度不可任意调节、纱线张力波动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为圆纬机输送恒定张力纱线的输纱控制系统。构建了以无刷直流电动机速度环为内环、以纱线张力为外环的纱线恒张力双闭环反馈... 针对当前圆纬机积极式送纱方式中存在的纱线张力及输送速度不可任意调节、纱线张力波动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为圆纬机输送恒定张力纱线的输纱控制系统。构建了以无刷直流电动机速度环为内环、以纱线张力为外环的纱线恒张力双闭环反馈控制系统,通过自抗扰控制技术获取纱线实时动态指标,并对无刷直流电动机目标转速进行调整,最后通过磁场定向控制技术驱动无刷直流电动机。详细阐述了纱线张力的形成机制、纱线恒张力输送控制方案、系统硬件设计及控制算法。输纱测试表明,该控制系统可实现多种类型纱线的恒定张力输送。其中,棉纱张力波动标准差为1.5 cN(300 m/min测试条件),氨纶包芯纱的张力波动标准差为0.33 cN(240 m/min测试条件)。输纱速度的调节范围为0~600 m/min,纱线张力的控制范围为2.0~50.0 c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张力 输纱器 无刷直流电动机 磁场定向控制 自抗扰控制 圆纬机
下载PDF
纬编双面移圈织物多层弹簧-质点结构模型构建与实现
9
作者 张静 丛洪莲 蒋高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1,共6页
纬编双面移圈织物工艺结构复杂多变,现有系统在进行设计开发时难以直观地展示出织物的组织结构特点。为实现纬编双面移圈织物的组织结构模拟,本文提出了一种纬编双面移圈织物多层弹簧-质点结构模型。首先建立了成圈、集圈、移圈线圈几... 纬编双面移圈织物工艺结构复杂多变,现有系统在进行设计开发时难以直观地展示出织物的组织结构特点。为实现纬编双面移圈织物的组织结构模拟,本文提出了一种纬编双面移圈织物多层弹簧-质点结构模型。首先建立了成圈、集圈、移圈线圈几何结构模型,接着分析了纬编双面移圈织物结构特征,并在传统弹簧-质点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多层弹簧-质点模型,然后采用牛顿第二定律和Velocity-Verlet数值积分法求解了多层弹簧-质点模型的最终位置,最终提出了一种纬编双面移圈织物结构模拟的算法流程。本文建立的多层弹簧-质点结构模型能够反映纬编双面移圈织物的组织结构,具有较好的结构模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编 双面移圈 弹簧-质点模型 结构模拟 线圈几何结构模型
下载PDF
性能化新材料工艺对传统建筑的转译——以江苏园博园梅亭为例
10
作者 华好 刘一歌 +1 位作者 贾亭立 陈薇 《新建筑》 2024年第1期34-38,共5页
新材料与数字建造技术相结合拓展了建筑设计方法及建造方式,也为我国传统样式建筑的表达方式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传统”建筑蕴含的人文观念与材料物性共同发展。江苏园博园梅亭项目继承了传统亭子的形象与功能,但采用了定制化针织物... 新材料与数字建造技术相结合拓展了建筑设计方法及建造方式,也为我国传统样式建筑的表达方式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传统”建筑蕴含的人文观念与材料物性共同发展。江苏园博园梅亭项目继承了传统亭子的形象与功能,但采用了定制化针织物玻璃钢、异型胶合木等新材料工艺;实验了一种新旧交融的建构方法,形式与结构设计追求“薄细轻”的梅花形象,营造了可以透过阳光的半透明顶盖;建造工艺则深度挖掘了新材料工艺、力学优化和数字制造技术。梅亭项目表明传统样式建筑可以重构物质材料与文化意象之间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样式建筑 性能化 数字建造 针织物玻璃钢 传统营造技艺
下载PDF
袜类三维模型生成编织参数方法及其应用
11
作者 汝欣 叶筱 +2 位作者 颜才杰 彭来湖 史伟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0,共6页
对于具有高精度设计要求的压力袜、医疗袜等定制产品,现有定制设计方法仅能保证足长、足高等关键数据准确性,存在无法全方位满足定制用户足部数据要求的问题。基于模拟编织的思想,提出了一种由袜子三维模型全自动生成模拟袜机编织的编... 对于具有高精度设计要求的压力袜、医疗袜等定制产品,现有定制设计方法仅能保证足长、足高等关键数据准确性,存在无法全方位满足定制用户足部数据要求的问题。基于模拟编织的思想,提出了一种由袜子三维模型全自动生成模拟袜机编织的编织路径图的方法。其中编织路径图的生成方法为:采样点由袜口开始沿着采样轴方向在袜类三维模型表面迭代采样用以模拟圆袜机的逐圈编织,并在采样过程中根据采样轴与三维模型顶点法向量的夹角调整线圈高度,直至完成袜头部分的迭代采样。然后将得到的编织路径图进行编译,得到各线圈圈高参数以及各部段圈数参数。最后以该参数修改WLT-6F袜机编织所需的链文件进行上机编织。对比样品与输入三维模型的尺寸差距,其误差处于4.1%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编织 编制路径图 迭代采样 骨架提取 编织参数 定制袜子 圆袜机编织
下载PDF
三维一体针织结构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性能
12
作者 陈露 石宝 +2 位作者 魏赛男 贾立霞 阎若思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33,共8页
为提高能源储存器件的柔韧性及安全性,开发柔性可穿戴三维一体储能设备。制备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Ti_(3)C_(2)T_(x)(MXene)/锌(Zn)三维一体针织结构超级电容器(ZSC)。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MXene纳米片微观形貌和涂层情况进... 为提高能源储存器件的柔韧性及安全性,开发柔性可穿戴三维一体储能设备。制备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Ti_(3)C_(2)T_(x)(MXene)/锌(Zn)三维一体针织结构超级电容器(ZSC)。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MXene纳米片微观形貌和涂层情况进行表征,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探究其储能性能。结果表明,ZSC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 mA/cm^(2)时,ZSC面积电容为345.56 mF/cm^(2)。分析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机制为负极侧的可逆Zn沉积/剥离和正极离子吸附/解吸。经过10000次充放电循环,ZSC仍具有93.51%的电容保持率和92.43%的库伦效率,且能量密度为25.05μW·h/cm^(2)时,功率密度为10 mW/cm^(2)。ZSC在空气中放置30 d,其储能性能保持稳定,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耐久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 超级电容器 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 智能可穿戴
下载PDF
智能纤维及智能针织产品的发展与应用
13
作者 杨露 孟家光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66-77,共12页
智能纤维及智能针织产品是一项蓬勃发展的领域,随着先进技术及材料的发展,智能针织产品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的便利。探讨当前智能纤维材料及智能针织产品的最新进展和趋势。首先,介绍了智能纤维的特点、分类和生产方法等,包括智能变... 智能纤维及智能针织产品是一项蓬勃发展的领域,随着先进技术及材料的发展,智能针织产品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的便利。探讨当前智能纤维材料及智能针织产品的最新进展和趋势。首先,介绍了智能纤维的特点、分类和生产方法等,包括智能变色纤维、形状记忆纤维、智能调温纤维、光导纤维、电子智能纤维以及智能凝胶纤维。然后,分析了智能针织产品的生产技术以及应用领域。最后,探讨了智能纤维和智能针织产品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且给出了未来智能针织产品的发展方向。通过深入研究和创新,智能纤维及智能针织产品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可能性,促进智能生产与生活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纤维 智能针织产品 智能变色 针织技术 针织应用
下载PDF
含镍铬合金丝纬编电加热层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
14
作者 冯亚 孙颖 +5 位作者 崔艳超 刘梁森 张宏亮 胡俊军 居傲 陈利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95,共7页
为开发既具有电加热功能特性又满足承载结构基本力学性能要求的玻璃纤维/环氧层合复合材料,选取3种直径的镍铬合金丝,设计制备了平针、罗纹和双罗纹3种组织结构的纬编电加热织物,以镍铬合金丝纬编织物作为中间电加热层,优选热压罐复合... 为开发既具有电加热功能特性又满足承载结构基本力学性能要求的玻璃纤维/环氧层合复合材料,选取3种直径的镍铬合金丝,设计制备了平针、罗纹和双罗纹3种组织结构的纬编电加热织物,以镍铬合金丝纬编织物作为中间电加热层,优选热压罐复合成型工艺,制备了玻璃纤维/环氧层合复合材料。利用红外热像仪和万能试验机分别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电加热性能和层间剪切性能。结果表明:在8 V直流电压下,6种复合材料均能升温到37℃以上,最高可达72℃,耗时30 s;最高平衡温度与镍铬合金丝直径成正相关,平针组织复合材料最高平衡温度最高,双罗纹组织复合材料表面温度均匀性最好;含镍铬合金丝纬编电加热层的玻璃纤维/环氧层合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相较于不含电加热层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保留率为74.1%~97.4%。初步研究工作表明,含镍铬合金丝纬编电加热层复合材料可同时实现玻璃纤维/环氧层合复合材料功能与结构的兼顾,有望满足直升机发动机进气道防/除冰系统的设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纬编织物 镍铬合金丝 电热性能 层间剪切强度
下载PDF
3D间隔织物/改性空心微珠复合材料吸声性能研究
15
作者 何万万 刘羿辰 +2 位作者 孟家光 余灵婕 支超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1-46,共6页
将3D经编间隔织物加入到空心微珠增强聚氨酯基复合泡沫塑料中,制备出新型3D间隔织物/改性空心微珠复合材料,并对所加入微珠进行界面改性,以改善其与聚氨酯基体的界面结合及吸声性能。采用阻抗管传递函数法对4种具有不同规格的试样进行... 将3D经编间隔织物加入到空心微珠增强聚氨酯基复合泡沫塑料中,制备出新型3D间隔织物/改性空心微珠复合材料,并对所加入微珠进行界面改性,以改善其与聚氨酯基体的界面结合及吸声性能。采用阻抗管传递函数法对4种具有不同规格的试样进行吸声系数测试,对试验结果分析可知,改性后微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此种新型复合材料的吸声性能,改性S60微珠增强的复合材料样品吸声性能更优。此外,该复合材料在中低频率下的吸声系数要小于高频率下的吸声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微珠 经编间隔织物 吸声复合材料 界面改性
下载PDF
磷酸锆载银涤纶长丝针织物性能研究
16
作者 项国富 赵连英 严昉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3,共5页
为了研究磷酸锆载银涤纶长丝纬编针织物的性能,文章采用8.33 tex/72 f(75 D/72 f)磷酸锆载银涤纶长丝及14.80 tex精梳棉纱进行添纱平纹针织物的编织。参照国家标准对针织物的胀破强度、透湿性能和抗菌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磷酸锆载银涤纶... 为了研究磷酸锆载银涤纶长丝纬编针织物的性能,文章采用8.33 tex/72 f(75 D/72 f)磷酸锆载银涤纶长丝及14.80 tex精梳棉纱进行添纱平纹针织物的编织。参照国家标准对针织物的胀破强度、透湿性能和抗菌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磷酸锆载银涤纶长丝在添纱平纹针织物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抗菌涤纶长丝作为地纱、棉纱作为面纱的添纱平纹针织物,其透湿性能远高于普通的涤棉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两个菌种的抗菌率可以达到99.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银 涤纶长丝 针织物 抗菌 吸湿排汗
下载PDF
生物抛光处理对针织牛仔面料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马意智 魏赛男 +1 位作者 姚继明 欧智华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1,共6页
为了解决机械摩擦导致的针织物表面光洁度和成品外观差的问题,采用酸性纤维素酶对靛蓝针织牛仔面料进行处理,对正交设计试验方案处理后的织物毛羽分布情况、织物顶破强力、失重率等性能指标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毛羽长度0~0.2 mm、... 为了解决机械摩擦导致的针织物表面光洁度和成品外观差的问题,采用酸性纤维素酶对靛蓝针织牛仔面料进行处理,对正交设计试验方案处理后的织物毛羽分布情况、织物顶破强力、失重率等性能指标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毛羽长度0~0.2 mm、0.2~0.4 mm、0.4~0.6 mm 3个范围测试中,织物毛羽指数最小、表面最光洁的处理工艺为:处理温度50℃,酸性纤维素酶质量浓度1.8 g/L,pH值为4,处理时间60 min。影响顶破强力的因素主次排列为:pH值>酸性纤维素酶质量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顶破强力损失最小的方案为:处理温度40℃,酸性纤维素酶质量浓度1.2 g/L,pH值为5,处理时间60 min。在平磨试验中,处理温度对织物质量损失影响最大,最优方案为:处理温度50℃,酸性纤维素酶质量浓度1.2 g/L,pH值为6,处理时间3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靛蓝针织牛仔布 酸性纤维素酶 织物毛羽测试仪 顶破强力 质量损失率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载人航天飞行的针织手套设计及性能分析
18
作者 李猛 尚坤 +3 位作者 陈树刚 刘秀斌 王奕霏 吴璠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2,共6页
针对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航天服配套的舒适手套,开展研究设计与样品试制,以传统的纯棉天然纤维与高性能的聚酰亚胺纤维2种材料织造的针织手套为对象,在力学性能、吸湿性、透气性、热传导性等方面进行比对实验与分析,同时针对聚酰亚胺在... 针对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航天服配套的舒适手套,开展研究设计与样品试制,以传统的纯棉天然纤维与高性能的聚酰亚胺纤维2种材料织造的针织手套为对象,在力学性能、吸湿性、透气性、热传导性等方面进行比对实验与分析,同时针对聚酰亚胺在卫生学、远红外等原生特性方面开展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相对于棉针织手套,聚酰亚胺针织手套的力学性能与热稳定性更优,使用过程中脱出物更少,对载人航天飞行应用的环境更加友好;基于聚酰亚胺纤维的低吸湿与低导热特性,在航天服内部人手出汗与环境温度变化下的干湿态转换过程中,针织手套的性能损失较小;聚酰亚胺纤维原生性的远红外特性与抗菌抑菌能力能够为针织手套在肢体末端湿冷环境下提供更好的温热性与卫生学满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手套 舒适手套 聚酰亚胺 载人航天飞行 航天服
下载PDF
基于Spline算法经编间隔织物的仿真建模
19
作者 王文 邓中民 +1 位作者 李娟 柯薇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0,共4页
现阶段大多建模方法得到的模型保形性差,且缺少光照处理。文章提出一种基于Spline插值算法的建模方法,该方法保证曲线经过所有控制点,在三维空间上建立与实际织物基本相同的空间曲线,解决了以往所得模型保形性差的问题,并且通过VC++以及... 现阶段大多建模方法得到的模型保形性差,且缺少光照处理。文章提出一种基于Spline插值算法的建模方法,该方法保证曲线经过所有控制点,在三维空间上建立与实际织物基本相同的空间曲线,解决了以往所得模型保形性差的问题,并且通过VC++以及OpenGL开发工具,可以加上环境光照渲染、纹理处理等,使仿真模型更为写实,得到的仿真模型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及时间,能够在短时间内为设计人员提供更为准确的设计思路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编间隔织物 Spline算法 OPENGL 仿真建模 保形性
下载PDF
基于随机共振-反向传播算法的压电选针器渐变失效检测
20
作者 齐育宝 汝欣 +2 位作者 李建强 周悦欣 彭来湖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208,共7页
针对压电式选针器在提花过程中故障特征难以判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共振-反向传播(SR-BP)算法的压电选针器渐变失效检测方案。研究压电选针器提花过程中驱动件的运动状态及其双向压电效应产生的电信号,对渐变失效状态下的压电陶... 针对压电式选针器在提花过程中故障特征难以判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共振-反向传播(SR-BP)算法的压电选针器渐变失效检测方案。研究压电选针器提花过程中驱动件的运动状态及其双向压电效应产生的电信号,对渐变失效状态下的压电陶瓷驱动件内部电信号进行随机共振(SR)故障诊断。提取振动序列的时域及频域参数与SR参数生成训练样本,通过算法使特征参数匹配出最优SR参数,将压电选针器振动信号与噪声信号混入SR参数形成的非线性系统中,观察该系统输出量的时域和频域变化达到快速检测故障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选针器失效后时域特征在30~350 Hz将发生明显差异,全参数的SR-BP故障检测方法的精确度可达到97.5%,信噪比达到7.36 dB,可有效地对压电选针器进行故障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机械 压电选针器 随机共振 共位检测 BP神经网络 失效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