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尖顶山和黑梁子背斜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分析
1
作者
彭路赢
杨屹洲
+1 位作者
张军勇
吴磊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9-502,共14页
选取青藏高原北部柴达木盆地内尖顶山和黑梁子背斜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和地震剖面,解释并分析该背斜构造带的地表次级断裂以及地下构造的变形样式与运动特征。遥感影像显示,尖顶山背斜的大部分地表次级断裂从北西走向的压扭断裂...
选取青藏高原北部柴达木盆地内尖顶山和黑梁子背斜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和地震剖面,解释并分析该背斜构造带的地表次级断裂以及地下构造的变形样式与运动特征。遥感影像显示,尖顶山背斜的大部分地表次级断裂从北西走向的压扭断裂向东南方向过渡为南北走向的正断层,而黑梁子背斜的地表次级断裂为北北东走向的左行张扭断层。地震剖面显示,尖顶山和黑梁子背斜由上部逆冲滑脱断裂和下部基底正花状构造组成,深层与浅层的变形解耦主要受新生界下部路乐河组的膏盐层影响。结合地表次级断裂和地下基底断裂的平面展布样式、运动特征以及沿走向的变化,认为尖顶山和黑梁子背斜为右行压扭构造,推测在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汇聚的背景下,柴达木盆地内部在持续缩短变形的过程中发生向东的差异性挤出,从而形成一系列压扭性质的背斜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遥感影像解译
地震剖面
右行压扭构造
走滑运动
盐构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尖顶山和黑梁子背斜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分析
1
作者
彭路赢
杨屹洲
张军勇
吴磊
机构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地学大数据与深部资源重点实验室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地质研究中心
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9-502,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22B6002)资助。
文摘
选取青藏高原北部柴达木盆地内尖顶山和黑梁子背斜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和地震剖面,解释并分析该背斜构造带的地表次级断裂以及地下构造的变形样式与运动特征。遥感影像显示,尖顶山背斜的大部分地表次级断裂从北西走向的压扭断裂向东南方向过渡为南北走向的正断层,而黑梁子背斜的地表次级断裂为北北东走向的左行张扭断层。地震剖面显示,尖顶山和黑梁子背斜由上部逆冲滑脱断裂和下部基底正花状构造组成,深层与浅层的变形解耦主要受新生界下部路乐河组的膏盐层影响。结合地表次级断裂和地下基底断裂的平面展布样式、运动特征以及沿走向的变化,认为尖顶山和黑梁子背斜为右行压扭构造,推测在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汇聚的背景下,柴达木盆地内部在持续缩短变形的过程中发生向东的差异性挤出,从而形成一系列压扭性质的背斜构造。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遥感影像解译
地震剖面
右行压扭构造
走滑运动
盐构造
Keywords
Qaidam Basin
remote sensing and image interpretation
seismic profile
dextral transpression
al structure
strike-slip movement
salt structure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627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柴达木盆地西北缘尖顶山和黑梁子背斜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分析
彭路赢
杨屹洲
张军勇
吴磊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