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efficacy of 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phacoemulsification in diabetic cataract patients
1
作者 Yi-Fei Tang Zhi-Hui Dua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10期1733-1741,共9页
BACKGROUND Diabetic patients with cataracts encounter specific difficulties during cataract surgery due to alterations in microcirculation,blood supply,metabolism,and the microenvironment.Traditional phacoemulsificati... BACKGROUND Diabetic patients with cataracts encounter specific difficulties during cataract surgery due to alterations in microcirculation,blood supply,metabolism,and the microenvironment.Traditional phacoemulsification may not fully tackle these issues,especially in instances with substantial preoperative astigmatism.The utilization of 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phacoemulsification,in conjunction with Toric intraocular lens(IOL)implantation,offers a potentially more efficient strategy.This research seek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possible complications of this approach in diabetic cataract patients.AIM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complications of 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phacoemul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Toric IOL implantation in diabetic cataract patients,comparing it with traditional phacoemulsification methods.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enrolled 120 patients with diabetes cataract from May 2019 to May 2021.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traditional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Toric IOL implantation,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Len Sx 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treatment.Outcome measures included naked eye vision,astigmatism,high-level ocular phase difference detection,clinical efficacy,and complication.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preoperative differences in astigmatism or naked eyesight between the two groups.However,postoperative improvements were observed in both groups,with the treatment group showing greater enhancements in naked eye vision and astigmatism six months after the procedure.High-level corneal phase difference tests also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avor of the treatment group.CONCLUSION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phacoemul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Toric IOL implantation appears to be more effective in enhancing postoperative vision in diabetic cataract patients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methods offering valuable insights for clinical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etic cataract 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phacoemulsification Toric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Naked vision
下载PDF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20 Cases with Traumatic Cataract Treated by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and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2
作者 汤崇凯 马赛芬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CAS 1998年第1期44-46,共3页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was performed combined with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on 120 inpatients (122 eyes) with traumatic cataract from 1992 to 1997.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is comb...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was performed combined with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on 120 inpatients (122 eyes) with traumatic cataract from 1992 to 1997.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is combined operation can make most of them get useful visual acuity, although they were often accompanied with several comlicated eye injuries. We think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choose suitable opertion time, the reasonable operation method and take close followup after 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umatic cataract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ECCE)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PCIOL) implantation combined operation
下载PDF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原因 被引量:7
3
作者 王顺 艾明 +2 位作者 贺涛 江双红 邢怡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18-921,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原因。方法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116例136眼,根据眼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程度按照2002年国际临床分类法分为:A组(无明显DR)58眼,B组(非增生性DR)78眼,术...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原因。方法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116例136眼,根据眼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程度按照2002年国际临床分类法分为:A组(无明显DR)58眼,B组(非增生性DR)78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光感~0.2,均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周~48个月,观察术前、术后与低视力有关的因素。结果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3者,A组6眼(10.3%),B组24眼(3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按照患者糖尿病病程、术前血糖控制情况(HbA1c)、眼底DR分期及晶状体核硬度分级,分别对低视力的发生率进行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角膜内皮水肿16眼(11.8%),人工晶状体表面纤维素性渗出7眼(5.1%),瞳孔局部后粘连5眼(3.7%),术后血糖应激性升高4例(3.4%)。术后12眼(8.8%)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或全视网膜光凝。随访6个月时,后囊膜混浊28眼(20.6%),15眼(11.0%)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主要与糖尿病病程、术前血糖控制情况、眼底DR病变程度、晶状体核硬度分级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因素有关。术前或术后及时、有效地对DR进行激光治疗,对防治低视力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低视力
下载PDF
白内障术后早期接受散瞳处理的NPDR并白内障患者瞳孔直径及眼部血流动力学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妍鹏 仝真真 +2 位作者 赵亭亭 吕红娟 李毅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30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接受散瞳处理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并白内障患者瞳孔直径及眼部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100例NPDR合并白内障患者(共100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接受散瞳处理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并白内障患者瞳孔直径及眼部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100例NPDR合并白内障患者(共100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于术后每天(以手术次日为术后第1天)同时刻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1次,对照组于术后第7、14天同时刻散瞳1次,观察两组眼部血流动力学指标、散瞳后瞳孔直径、散瞳时间,于术后第14天计算两组瞳孔达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第7、14天观察组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速度峰值(PSV)升高,阻力指数(RI)下降(P均<0.05);与第7天比较,术后第14天观察组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的EDV、PSV上升,RI下降,对照组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短动脉的EDV、PSV降低,RI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第7、14天观察组瞳孔直径长,散瞳时间短(P均<0.05)。与第7天比较,术后第14天观察组瞳孔直径长、散瞳时间短(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第14天观察组瞳孔达标率、基本达标率更高(P均<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每日接受散瞳处理的NPDR并白内障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短动脉的EDV、PSV平均值降低,RI平均值升高,且瞳孔直径长、散瞳时间短,患者瞳孔接近或达到进一步眼底诊疗所需的散瞳直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瞳孔直径 视网膜中央动脉 睫状后短动脉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收缩期速度峰值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下载PDF
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及其对视力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袁媛 陈绪攀 陈岚 《当代医学》 2020年第4期93-95,共3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与视力之间的相关联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接受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46例。观察组23例共27眼,对照组23例共28眼。在3个时间点(术前... 目的研究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与视力之间的相关联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接受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46例。观察组23例共27眼,对照组23例共28眼。在3个时间点(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对患者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厚度(FT)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分别进行检测,评价组间差异及组内FT与BCVA-log-MAR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①FT:观察组术后较术前均增厚(P<0.05),术后1个月增厚最明显(P<0.05);对照组3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VA-logMAR:观察组术后较术前均好转(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较术前均好转(P<0.05),术后1个月好转最明显(P<0.05)。②两组患者间术前FT、BCVA-logM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FT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BCVA-logMA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对照组BCVA-logMAR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③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照组各时间段FT与BCVA-logMAR之间无相关性;观察组FT与BCVA-logMAR,术前、术后1周两者无相关性,术后1个月两者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在早期(术前、术后1周)FT与BCVA-logMAR无相关性,在术后1个月两者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白内障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视网膜厚度 矫正视力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张华 孙乃学 +2 位作者 胡海涛 任惠民 刘勇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71-72,共2页
为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及影响视力恢复的因素 ,对施行人工晶体植入术的 12 1例 (156只眼 )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发现 156只眼术后矫正视力≥ 0 .5者为 73.2 8% ;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为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及影响视力恢复的因素 ,对施行人工晶体植入术的 12 1例 (156只眼 )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发现 156只眼术后矫正视力≥ 0 .5者为 73.2 8% ;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 10 8只眼、背景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 4 2只眼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 6只眼术后矫正视力≥ 0 .5者分别为 90 .74 %、51.16 %和 0 % ,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表明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术后视力恢复良好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白内障 人工晶体植入术 后房型
下载PDF
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疗效观察
7
作者 王宏 白彩霞 《甘肃科学学报》 1998年第3期72-74,共3页
报告34例糖尿病性白内障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表明,将糖尿病人血糖控制稳定在一定水平,同时注意检查和处理并发症,进行眼科手术是比较安全的,能达到预期的复明效果。
关键词 糖尿病性白内障 后房型 视力 人工晶体植入术
下载PDF
中药联合地塞米松防治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
8
作者 余涵 张向东 《眼科新进展》 CAS 1998年第3期153-154,共2页
目的探讨易被病人接受、安全、有效的白内障囊外摘出或超声乳化摘出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期后囊混浊的防治措施。方法对86例(103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患者均于术后d7开始服用中药,全程共服30副,0.5a后随诊,按后囊混浊... 目的探讨易被病人接受、安全、有效的白内障囊外摘出或超声乳化摘出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远期后囊混浊的防治措施。方法对86例(103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患者均于术后d7开始服用中药,全程共服30副,0.5a后随诊,按后囊混浊分级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03眼中0级91眼占88.3%,Ⅰ级5眼占4.9%,Ⅱ级7眼占6.8%,后囊混浊的发生率为6.8%,明显低于其他报道(15%~50%),有效防治率93.2%。结论口服中药结合0.5g·L-1地塞米松滴眼是一种易于被病人接受、安全、有效的防治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体植入术 后囊混浊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9
作者 王宏 李丽 《甘肃科学学报》 1997年第3期85-87,共3页
从1993年3月~1996年2月完成白内障囊外摘除与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145例(170眼),随访85眼,随访时间为术后2周至12个月。矫正视力达1.0及以上者21眼占24.71%,0.5以上者78眼占91.76... 从1993年3月~1996年2月完成白内障囊外摘除与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145例(170眼),随访85眼,随访时间为术后2周至12个月。矫正视力达1.0及以上者21眼占24.71%,0.5以上者78眼占91.76%。术后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80%)、虹膜炎症(38.82%),前房出血(4.71%)、晶体表面色素沉着(35.29%)和后囊混浊(27.65%)。讨论了术后并发症的部分原因及处理,临床实践证明白内障囊外摘除与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安全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囊外摘除 后房型 人工晶体植入 视力
下载PDF
改良YAMANE式巩膜层间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0
作者 姜惠 陈浩 +2 位作者 杨尚飞 冯莉文 范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5-389,共5页
目的:观察YAMANE式巩膜层间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的术后效果、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病例随访观察。选取2017-12/2018-09于华西医院眼科行YAMANE式巩膜层间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患者5例,定期随访患者术后的裸眼视力(Log... 目的:观察YAMANE式巩膜层间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的术后效果、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病例随访观察。选取2017-12/2018-09于华西医院眼科行YAMANE式巩膜层间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患者5例,定期随访患者术后的裸眼视力(LogMAR)、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等效球镜度数、眼压及人工晶状体位置等。结果:患者3例术后矫正视力达0.0,术后等效球镜度数与目标屈光度相差为0.11~0.62D。术后3mo,1例患者裸眼视力达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2,另1例患者术前存在角膜白斑及黄斑前膜牵拉水肿,矫正视力达到了术前验光最佳矫正效果。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人工晶状体袢凸缘及袢均保持在巩膜层间良好的位置,人工晶状体位置居中,未见明显偏心及倾斜。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出现低眼压及其它并发症。结论:YAMANE式巩膜层间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切口小,无需制作巩膜瓣,不使用缝线及生物胶,手术时间短,人工晶状体位置居中且固定良好。此手术方式需要经过一定的学习曲线,掌握术中关键点操作,可以为患者带来快速、良好、稳定的术后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手术 无晶状体眼 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巩膜层间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
下载PDF
改良大孔径圆形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3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阮建祥 张鹏飞 +1 位作者 陈春霞 陈玲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889-892,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大孔径圆形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8月铜陵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后发性白内障病人36例39眼,行改良大孔径圆形Nd:YAG激光后囊膜环形切开(直径为5.0~6.0 mm),能量设... 目的观察改良大孔径圆形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8月铜陵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后发性白内障病人36例39眼,行改良大孔径圆形Nd:YAG激光后囊膜环形切开(直径为5.0~6.0 mm),能量设置单脉冲2 mJ,有效激光点数10~30点,然后切开后囊膜与玻璃体的牵拉,促进圆形后囊膜碎片与玻璃体完全分离,并下沉入玻璃体腔,术毕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滴眼3 d。检查并比较术前、术后3 d、术后1月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和黄斑体积(直径3 mm圆区)。结果所有病人中,无一例出现人工晶体偏位。术前、术后3 d、术后1月,眼压、前房深度、黄斑体积分别为(14.7±2.8)mmHg,(4.40±0.38)mm,(2.250±0.152)mm3;(15.2±2.6)mmHg,(4.38±0.43)mm,(2.254±0.154)mm3;(15.0±2.5)mmHg,(4.36±0.37)mm,(2.249±0.154)mm3,两两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2,0.496,0.337);术前、术后3 d、术后1月的最佳矫正视力(logMAR)分别为(0.56±0.28)、(0.11±0.33)和(0.08±0.70),术前与术后3 d、术后1月BCVA(log 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 d与术后1月BCVA(logM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大孔径圆形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能有效提高后发性白内障病人视力,且对病人眼压、前房深度和黄斑体积无影响,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障碍 激光疗法 激光 固体 白内障摘除术 晶体植入 眼内/副作用 晶体后囊 眼压 黄斑体积 前房深度
下载PDF
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可行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靓 彭冬梅 王华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第18期170-174,共5页
目的 研究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2月连云港市眼科医院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78例(78眼)作为观察组,按1∶1比... 目的 研究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2月连云港市眼科医院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78例(78眼)作为观察组,按1∶1比例采集同期收治行该术式的非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78例(78眼)作为对照组,均检测术前、术后1周、术后1、3个月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SMT)、黄斑容积的变化,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糖尿病性白内障及单纯白内障患者BCVA与CSMT、黄斑容积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术后1、3个月CMST、角膜水肿、黄斑水肿、纤维素样渗出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BCVA与CMST呈负相关(P<0.05);糖尿病性白内障黄斑水肿患者术后1、3个月BCVA低于无黄斑水肿患者,CMST高于无黄斑水肿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性白内障黄斑水肿患者术后1、3个月BCVA均与CMST呈负相关(P<0.05)。结论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均可获得较好的视力改善效果;但前者术后黄斑水肿发生风险更高,且影响术后视力恢复。临床需重视其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监测,配合药物干预以减少黄斑水肿发生,促进其视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糖尿病 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黄斑水肿 视力
下载PDF
外伤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永杰 雷智 王志勇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20-822,共3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36眼)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患者。根据眼部不同情况采用单纯睫状沟植入法或巩膜缝线固定法进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术,并对手术效果、术后视力及并...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36眼)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患者。根据眼部不同情况采用单纯睫状沟植入法或巩膜缝线固定法进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术,并对手术效果、术后视力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3眼(36.11%)行单纯睫状沟植入术,7眼(19.44%)行单襻巩膜缝线固定术,16眼(44.44%)行双襻巩膜缝线固定术。术后裸眼视力≥0.3者24眼(66.67%),≥0.1者33眼(91.67%),术后常见并发症为早期角膜水肿、葡萄膜炎和眼压升高。结论采用适当的时机和手术方式进行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术,可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白内障 后房型 晶状体 人工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糖尿病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康礼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9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4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7例。观察组给予超声乳化联...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4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7例。观察组给予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病程> 10年视力为0.3~0.6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而在病程<10年视力小于0.3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应用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改善视力的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术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糖尿病 并发症 视力
下载PDF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原因分析
15
作者 王佃科 王洪芬 +1 位作者 刘建亮 吴善霞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第19期74-75,共2页
目的: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低视力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该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94例(123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按照眼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程度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5例(61眼)为无明... 目的: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低视力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该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94例(123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按照眼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程度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5例(61眼)为无明显DR患者,观察组49例(62眼)为非增生性DR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均行1~2年的随访,总结患者术后低视力的影响因素。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视力低下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出现低视力的原因主要为糖尿病病程、DR病变程度、年龄等,术前及术后积极进行相应治疗,对于预防低视力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低视力
下载PDF
儿童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
16
作者 孟兆军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S4期41-42,共2页
目的:综合分析儿童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73例白内障患儿,所有患儿均进行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73例白内障患... 目的:综合分析儿童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73例白内障患儿,所有患儿均进行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73例白内障患儿的满意率以及术后视力所占比例等参数指标。结果:73例白内障患儿的满意率显著高于不满意率,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视力矫正所占比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恢复双眼单视和预防弱视的最佳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白内障摘除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
下载PDF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辅助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及黄斑水肿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申亚贤 张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1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辅助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及黄斑水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2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8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54,71只患眼)和研...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辅助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及黄斑水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2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8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54,71只患眼)和研究组(n=54,72只患眼)。常规组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研究组于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部体积,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黄斑水肿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研究组的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研究组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及黄斑部体积均小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黄斑水肿发生率分别为11.11%、23.61%、9.72%,均低于常规组的26.76%、42.25%、28.17%(P<0.05)。两组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眼部异物感、眼部疼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辅助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应用于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中,可有效预防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改善最佳矫正视力,促进患者视力水平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 糖尿病性白内障 最佳矫正视力 黄斑水肿
下载PDF
用普拉洛芬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对接受手术后的白内障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凌梅嫚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4期107-109,共3页
目的:研究为接受白内障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白内障患者采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视力、前房闪辉值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桂南... 目的:研究为接受白内障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白内障患者采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视力、前房闪辉值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桂南医院接受白内障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20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患者。在术后,为对照组患者采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进行辅助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进行辅助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视力、前房闪辉值和临床症状的积分。结果:1)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9.0%(99/100)〕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3.0%(83/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术前,两组患者的视力、前房闪辉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周、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视力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前房闪辉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术后1周、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接受白内障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白内障患者采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其视力和前房闪辉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拉洛芬滴眼液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 白内障摘除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下载PDF
应用改良YAMANE式无缝线巩膜层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效果
19
作者 康坤玉 刘建兰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23年第3期30-33,共4页
目的研究YAMANE式无缝线巩膜层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术后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缺乏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行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行... 目的研究YAMANE式无缝线巩膜层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术后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缺乏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行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行缝线悬吊固定术,研究组行改良YAMANE式无缝线巩膜层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月视力及屈光状态改变情况和术后3月人工晶状体倾斜度和偏心值。结果术后3月,两组患者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均有提升,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月,两组患者散光度及等效球镜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月,两组患者人工晶状体水平倾斜度、水平偏心值、垂直倾斜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垂直倾斜度大于水平倾斜度(P<0.05);研究组脉络膜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78%低于对照组22.22%(P<0.05)。结论YAMANE式无缝线巩膜层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与传统缝线悬吊术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改良YAMANE式无缝线巩膜层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可降低使用缝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人工晶状体的居中固定状态良好。但该手术方式学习曲线较长,注意术中的关键点操作可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晶状体固定术 巩膜层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最佳矫正视力
原文传递
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短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冬瑞 宋凡倩 +3 位作者 葛红岩 杜玲玲 孙莉尧 刘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21期4095-4098,共4页
目的:观察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术后早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于我院行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18例(36眼),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随访记录其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 目的:观察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术后早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于我院行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18例(36眼),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随访记录其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等效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SE),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和有效球镜度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前房深度较术前变浅(P<0.05),眼内压与术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结论:ICL植入手术矫正高度近视的短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房型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 高度近视 视力矫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