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子鲶(Claris fuscus Lacepede)消化道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栾雅文 张广忠 +3 位作者 陈路 刘伟靖 邢自力 金海英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3-206,共4页
对胡子鲶(ClarisfuscusLacepede)消化系统中消化道,即:食道、胃、肠及肛门口等组织学结构特点进行了初步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胡子鲶和鲤科(Cyprinidae)鱼类的消化道组织学结构特点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主要报道了这方面的研究成... 对胡子鲶(ClarisfuscusLacepede)消化系统中消化道,即:食道、胃、肠及肛门口等组织学结构特点进行了初步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胡子鲶和鲤科(Cyprinidae)鱼类的消化道组织学结构特点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主要报道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今后鲶亚目(Sil-uroidei)鱼类的进一步研究和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子鲶 消化道 组织学
下载PDF
胡子鲶(Claris fuscus Lacepede)雄性泌尿系统组织学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栾雅文 郭砺 +3 位作者 刘立特 陈路 金海英 张广忠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40-542,T001,共4页
对胡子鲶 ( Claris fuscus Lacepede)泌尿系统 ,即肾脏、输尿管、膀胱以及尿道的组织学特征进行了初步观察和研究 .结果表明 ,胡子鲶沁尿系统组织学特征与鲤科 ( Cyprinider)鱼类泌尿系统组织学特征大致相同 ,但也有一定区别 .为今后鲶... 对胡子鲶 ( Claris fuscus Lacepede)泌尿系统 ,即肾脏、输尿管、膀胱以及尿道的组织学特征进行了初步观察和研究 .结果表明 ,胡子鲶沁尿系统组织学特征与鲤科 ( Cyprinider)鱼类泌尿系统组织学特征大致相同 ,但也有一定区别 .为今后鲶亚目 ( Siluroidei)鱼类的研究和养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子鲶 泌尿系统 组织学 鲶亚目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下载PDF
胡子鲶(Claris fuscus Lacepede)肝脏、胆囊以及胰脏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栾雅文 刘翠敏 郭志荣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9-441,共3页
胡子鲶 (Claris fuscus Lacepede)是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的淡水水域所产鱼类 ,杂食性 ,但以肉食性为主 ,容易进行人工饲养 .本篇研究旨意 :主要是探讨该鱼消化系统中的主要消化腺 ,即肝脏、胆囊及胰脏的组织学结构特点 ,与鲤科 (Cyprinidae... 胡子鲶 (Claris fuscus Lacepede)是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的淡水水域所产鱼类 ,杂食性 ,但以肉食性为主 ,容易进行人工饲养 .本篇研究旨意 :主要是探讨该鱼消化系统中的主要消化腺 ,即肝脏、胆囊及胰脏的组织学结构特点 ,与鲤科 (Cyprinidae)鱼类比较 ,有相同之处 ,但也有独特之处 .主要报道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为今后鲶亚目 (Siluroide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子鲶 消化腺 肝脏 胆囊 胰脏 组织学
下载PDF
胡子鲶(Claris fuscus Lacepede)味觉器官的数量、分布与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栾雅文 邢自力 +3 位作者 刘伟靖 张广忠 陈路 金海英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2-435,共4页
胡子鲶(ClarisfuscusLacepede)是一种热带及亚热带鱼类,生活在淡水水域中,主要生活在阴暗处及洞穴中,以肉食性为主,主要捕食小鱼、小虾、小型软体动物以及水生昆虫的成虫和幼虫等.因此,它的味觉器官味蕾的数量、分布、功能与它的生活环... 胡子鲶(ClarisfuscusLacepede)是一种热带及亚热带鱼类,生活在淡水水域中,主要生活在阴暗处及洞穴中,以肉食性为主,主要捕食小鱼、小虾、小型软体动物以及水生昆虫的成虫和幼虫等.因此,它的味觉器官味蕾的数量、分布、功能与它的生活环境及食性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今后养殖胡子鲶科(Clariidae)鱼类,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子鲶 味蕾 数量 分布 功能
下载PDF
胡子鲶(Claris fuscus Lacepede)雄性生殖系统解剖学及组织学的观察研究
5
作者 栾雅文 邢自力 +3 位作者 金海英 额日贺 任旭荣 刘伟靖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0-333,共4页
对胡子鲶(ClarisfuscusLacepede)雄性生殖系统,即:精巢(睾丸)、输精管和外生殖器的解剖学及组织学特征进行了初步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胡子鲶雄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特点,与鲤科(Cyprinidae)鱼类比较,有相同之处,但也... 对胡子鲶(ClarisfuscusLacepede)雄性生殖系统,即:精巢(睾丸)、输精管和外生殖器的解剖学及组织学特征进行了初步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胡子鲶雄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特点,与鲤科(Cyprinidae)鱼类比较,有相同之处,但也有其独特性,为今后鲶亚目(Siluroidei)鱼类的研究和养殖,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子鲶 雄性 生殖系统 解剖学 组织学
下载PDF
双棘黄姑鱼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施兆鸿 夏连军 王建钢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34-37,共4页
对双棘黄姑鱼[Nibeadiacanthus(Lac啨p埁de)]催产孵化和育苗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 ,并从形态学方面对其近似种和易混种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双棘黄姑鱼性腺发育至Ⅳ期经人工催产都能产卵受精 ,效应时间为20~40h。胚胎发育适宜水温... 对双棘黄姑鱼[Nibeadiacanthus(Lac啨p埁de)]催产孵化和育苗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 ,并从形态学方面对其近似种和易混种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双棘黄姑鱼性腺发育至Ⅳ期经人工催产都能产卵受精 ,效应时间为20~40h。胚胎发育适宜水温为22~26℃ ,适宜盐度为30~35,孵化率为80%~90%。在育苗水温27~29℃ ,盐度28~30,150万初孵仔鱼经20d培育 ,共育出全长1.4~2.3cm的稚鱼95.3万尾 ,育成率62.3% ;其中32.2万稚鱼分池继续培育至36天 ,育出全长3.1~5.2cm的幼鱼18.4万尾。本试验说明对双棘黄姑鱼进行人工催产孵化育苗 ,能够培育出达到商品规格的鱼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棘黄姑鱼(Nibea diacanthus(lacepede) 催产 孵化 苗种
下载PDF
双棘黄姑鱼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 被引量:6
7
作者 张雅芝 胡石柳 +2 位作者 李丽 谢仰杰 胡家财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15,共7页
2002年5-6月,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产试验场,采用生态学方法对人工培育的双棘黄姑鱼(Nibea diacanthus(Lacpde))仔、稚、幼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人工培育条件下,双刺黄姑鱼仔、稚、幼鱼的摄食率达93.1... 2002年5-6月,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产试验场,采用生态学方法对人工培育的双棘黄姑鱼(Nibea diacanthus(Lacpde))仔、稚、幼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人工培育条件下,双刺黄姑鱼仔、稚、幼鱼的摄食率达93.1%,摄食量占体质量的4.09%~21.07%,日摄食量占体质量的23.67%~57.24%;摄食具明显的昼夜节律,黄昏为摄食高峰。摄食量与体质量的关系式为y=0.1267x^0.7878,全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L=1.8603e^0.0723D体质量与日龄的回归方程为M=0.0203e^0.2484D.全长与体质量的回归方程为M=0.0024L^3.46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棘黄姑鱼(Nibea diacanthus(Lacpde)) 幼鱼 摄食习性 生长特性
下载PDF
盐度对双棘黄姑鱼受精卵发育及早期仔鱼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林向阳 刘伟斌 方民杰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4,共4页
观察比较了不同盐度梯度海水下双棘黄姑鱼(Nibea diacanthus)受精卵的孵化率和畸形率,并测定初孵仔鱼不投饵存活系数(Is,a)。结果表明:(1)双棘黄姑鱼受精卵在盐度15.0~43.0均可孵化,最适盐度为31.0~35.0。盐度高于35.0... 观察比较了不同盐度梯度海水下双棘黄姑鱼(Nibea diacanthus)受精卵的孵化率和畸形率,并测定初孵仔鱼不投饵存活系数(Is,a)。结果表明:(1)双棘黄姑鱼受精卵在盐度15.0~43.0均可孵化,最适盐度为31.0~35.0。盐度高于35.0,孵化率随盐度的升高而降低,仔鱼畸形率则随之升高。盐度低于27.0,孵化率随盐度的降低而降低,仔鱼畸形率则随之升高。(2)盐度为15.0,19.0,23.0,27.0,30.0~33.0的仔鱼不投饵存活系数为4.42~7.13;而盐度为35.0,39.0,43.0的仔鱼不投饵存活系数为1.67~4.48,盐度从35.0-39.0是对双棘黄姑鱼仔鱼Is,a值影响很大的盐度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棘黄姑鱼(Nibea diacanthus) 盐度 仔鱼 活力 生长
下载PDF
中华乌塘鳢对性外激素嗅电反应的比较 被引量:8
9
作者 马细兰 洪万树 +3 位作者 柴敏娟 潘洛安 黄辉洋 张其永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81-786,共6页
用电生理方法研究中华乌塘鳢嗅上皮对PGE2、PGF2α、17α P和17α,20β P4种人工合成激素和对性成熟中华乌塘鳢贮精囊、精巢、卵巢和性未成熟卵巢4种提取液的嗅电反应(Electro olfactogram,EOG),观察嗅觉对不同刺激物的敏感性以及性成... 用电生理方法研究中华乌塘鳢嗅上皮对PGE2、PGF2α、17α P和17α,20β P4种人工合成激素和对性成熟中华乌塘鳢贮精囊、精巢、卵巢和性未成熟卵巢4种提取液的嗅电反应(Electro olfactogram,EOG),观察嗅觉对不同刺激物的敏感性以及性成熟度对EOG的影响,以探讨中华乌塘鳢嗅上皮对何种性外激素最为敏感及嗅觉敏感性与性成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性成熟鱼嗅上皮对4种人工合成激素的EOG大小顺序为:PGE2>PGF2α>17α P>17α,20β P,雄鱼对PGE2、PGF2α的EOG明显大于雌鱼(P<0.05);性成熟鱼嗅上皮对4种提取液的EOG大小顺序为:性成熟贮精囊液>性成熟精巢液>性成熟卵巢液>性未成熟卵巢液,它们之间的相对刺激有效性(Relativestimuluseffectiveness,RSE)差异在雄鱼为显著(P<0.05),在雌鱼则为极显著(P<0.01);性成熟鱼嗅上皮对性外激素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性未成熟鱼(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乌塘鳢 性外激素 性成熟度 EOG RSE 嗅觉刺激物 嗅觉敏感性 电生理方法
下载PDF
豹纹鳃棘鲈胚胎发育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永波 陈国华 +2 位作者 林彬 黄宗文 周先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26,共6页
2008年5月20日,对海水网箱养殖的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 Lacepede)亲鱼进行人工催产试验,并对获得的受精卵进行胚胎发育观察,描述其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及发育速度。豹纹鳃棘鲈的受精卵呈浮性,透明圆球形,卵径为816.... 2008年5月20日,对海水网箱养殖的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 Lacepede)亲鱼进行人工催产试验,并对获得的受精卵进行胚胎发育观察,描述其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及发育速度。豹纹鳃棘鲈的受精卵呈浮性,透明圆球形,卵径为816.5μm±15.9μm,具一直径约145.5μm的大油球,有些受精卵还含有数个(1~6)小油球。在自然海区水温30.0~31.2℃条件下,胚胎发育时间为16h32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 Lacépède) 人工催产 胚胎发育
下载PDF
双棘黄姑鱼人工繁育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郭明兰 苏永全 +1 位作者 丁少雄 王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3-296,共4页
采用22个随机引物对双棘黄姑鱼人工繁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共检测出248个位点,其中有104个多态位点,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41.9%;其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L为0.065 7,平均相似系数S为0.934 3,Shannon遗... 采用22个随机引物对双棘黄姑鱼人工繁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共检测出248个位点,其中有104个多态位点,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41.9%;其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L为0.065 7,平均相似系数S为0.934 3,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H0为0.282 9.通过与其他一些鱼类的RAPD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对双棘黄姑鱼人工繁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进行了分析评估,文中同时就人工繁育及鱼类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棘黄姑鱼 RAPD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胡子鲇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及形态学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杨筱珍 高登慧 许乐仁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6-110,共5页
以成年胡子鲇(Clarisfuscuslacepede,体重1.5kg)为研究材料,通过组织化学与形态学研究证实,肥大细胞在胡子鲇肠粘膜与粘膜下数量较多,在头肾和胸腺中也有少量分布,并有沿血管周分布的倾向。肥大细胞以Carnoy氏固定、AB/SO染色的效果最... 以成年胡子鲇(Clarisfuscuslacepede,体重1.5kg)为研究材料,通过组织化学与形态学研究证实,肥大细胞在胡子鲇肠粘膜与粘膜下数量较多,在头肾和胸腺中也有少量分布,并有沿血管周分布的倾向。肥大细胞以Carnoy氏固定、AB/SO染色的效果最好。以AB/SO着色的肥大细胞胞质颗粒呈深蓝色,胞核呈淡褐色;以TB/SO着色的肥大细胞胞质颗粒呈紫红色,胞核呈淡红色。而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对肥大细胞的着染有一定阻断作用。一些曾被国外学者用于鉴定硬骨鱼肥大细胞(或嗜酸性颗粒细胞)的组织化学技术在本研究中未能鉴定出胡子鲇的肥大细胞。电镜观察证实,胡子鲇肥大细胞中含有大量特征性的胞浆颗粒,胞浆颗粒基质电子密度较均匀,个别颗粒中央呈空泡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子鲇 肥大细胞 组织化学 形态学 胞浆颗粒
下载PDF
中华乌塘鳢嗅觉器官的形态结构 被引量:8
13
作者 马细兰 洪万树 +2 位作者 张其永 柴敏娟 陈仕玺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5-532,共8页
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 Lacepede)样品体长17.0~19.8 cm,性成熟鱼性腺为Ⅳ~Ⅴ期,性未成熟鱼性腺为Ⅱ期.取嗅囊切片、染色、固定.分别以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拍照.结果显示,中华乌塘鳢具一对纺锤形嗅囊,由前、后鼻孔与外界相... 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 Lacepede)样品体长17.0~19.8 cm,性成熟鱼性腺为Ⅳ~Ⅴ期,性未成熟鱼性腺为Ⅱ期.取嗅囊切片、染色、固定.分别以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拍照.结果显示,中华乌塘鳢具一对纺锤形嗅囊,由前、后鼻孔与外界相通,嗅上皮向嗅囊腔内突起形成10~16个初级嗅板,初级嗅板上有次级嗅板,可增大嗅上皮的表面积.嗅板由嗅上皮和中央髓两部分构成,中央髓主要由疏松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构成;嗅上皮排列于中央髓的两侧,由多层细胞组成.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表明:嗅上皮分为非感觉区和感觉区两部分,非感觉区位于嗅板边缘,较薄且平滑,外缘高倍放大呈指纹状或块状结构;感觉区位于中央部位,呈连续分布,细胞种类多样,表层为纤毛非感觉细胞,中上层为纤毛感受细胞和柱状细胞,中下层为支持细胞,底层为基细胞.纤毛感受细胞为一种双极神经元,树突在上皮表面形成嗅结;轴突则穿过基膜,在固有层内集合成束,形成嗅神经纤维,终止于嗅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乌塘鳢 嗅觉器官 形态结构
下载PDF
双棘黄姑鱼的早期发育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雅芝 胡石柳 +2 位作者 徐沈 谢仰杰 胡家财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13-17,共5页
对双棘黄姑鱼(Nibea diacanthus(Lacépède))的胚胎和仔、稚、幼鱼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双棘黄姑鱼的受精卵为圆球形浮性卵,无色透明.在水温25.9~27.0℃、盐度26.6的条件下,经19.2h陆续孵出仔鱼.胚... 对双棘黄姑鱼(Nibea diacanthus(Lacépède))的胚胎和仔、稚、幼鱼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双棘黄姑鱼的受精卵为圆球形浮性卵,无色透明.在水温25.9~27.0℃、盐度26.6的条件下,经19.2h陆续孵出仔鱼.胚胎发育可分为24期.培育水温25.4—29.4℃、盐度26.6~30.6时,初孵仔鱼至孵化后3日龄为仔鱼前期,2日龄仔鱼开口;孵化后4—16日龄为仔鱼后期;孵化后17—24日龄为稚鱼期;孵化后25日龄进入早期幼鱼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棘黄姑鱼 胚胎 仔鱼 稚鱼 幼鱼 发育
下载PDF
斑鳢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家友 陈漪 黄汉敢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4-209,共6页
在闽南地区 4月底 ,试验雌斑鳢体重为 (375 .8± 118.6 0 )g ,性腺发育已进入Ⅳ期 ,其卵巢重为 (2 0 .4± 9.4 9)g、成熟系数为 (5 .2 3± 1.17) %、绝对怀卵量为 (116 4 3.33± 6 2 36 .98)粒、相对怀卵量为 (2 9.0 7&... 在闽南地区 4月底 ,试验雌斑鳢体重为 (375 .8± 118.6 0 )g ,性腺发育已进入Ⅳ期 ,其卵巢重为 (2 0 .4± 9.4 9)g、成熟系数为 (5 .2 3± 1.17) %、绝对怀卵量为 (116 4 3.33± 6 2 36 .98)粒、相对怀卵量为 (2 9.0 7± 7.37)粒 ,成熟卵粒卵径 1.4~ 1.5mm .在水温2 4℃~ 2 7℃条件下 ,采用LRH -A3+HCG二次注射催熟催产 ,效应时间 2 2~ 6 8h ,自然产卵或人工授精 ,获卵量 2 90 0 0粒 ,受精率 32 %~ 98% ,静水或充气孵化 ,孵化时间 38~ 4 2h ,孵化率 0 .4 %~ 13.18% ,孵出仔鱼 2 4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鳢 人工繁殖 孵化 自然产卵 人工授精 性腺发育
下载PDF
双棘黄姑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雅芝 胡石柳 +2 位作者 孙伟杰 谢仰杰 胡家财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5-99,共5页
2002年5月,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产试验场对双棘黄姑鱼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共135万粒受精卵,孵出68万尾仔鱼,孵化率50.3%.在育苗水温为25.4-29.4℃,海水盐度为26.6-30.6,饵料系列为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的条件下,经34 d培养,... 2002年5月,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水产试验场对双棘黄姑鱼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共135万粒受精卵,孵出68万尾仔鱼,孵化率50.3%.在育苗水温为25.4-29.4℃,海水盐度为26.6-30.6,饵料系列为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的条件下,经34 d培养,育出全长14.5-24.3 mm的双棘黄姑鱼幼鱼18万尾,育苗成活率达26.5%,确立了一套较完善的育苗生产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棘黄姑鱼 人工育苗 孵化率 鲈形目 海水网箱养殖
下载PDF
中华乌塘鳢染色体核型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沈亦平 王孝举 +3 位作者 陈晓汉 马文涛 刘汀 张锡元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4期120-122,共3页
中华乌塘鳢染色体核型研究沈亦平,王孝举,陈晓汉,马文涛,刘汀,张锡元(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2)(广西海洋研究所养殖室,北海,536000)关键词中华乌塘鳢,染色体,核型中国法分类号Q959.4,Q3... 中华乌塘鳢染色体核型研究沈亦平,王孝举,陈晓汉,马文涛,刘汀,张锡元(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2)(广西海洋研究所养殖室,北海,536000)关键词中华乌塘鳢,染色体,核型中国法分类号Q959.4,Q343·2鱼类染色体核型研究是开展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乌塘鳢 染色体 核型
下载PDF
双棘黄姑鱼对硫酸铜、福尔马林的耐受性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闫茂仓 单乐州 +1 位作者 邵鑫斌 黄贤克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08-611,共4页
采用急性攻毒的方法,对双棘黄姑鱼进行硫酸铜、福尔马林等两种水产养殖常用驱虫药物的毒性试验,研究其耐受性。结果表明:硫酸铜对双棘黄姑鱼的半致死质量浓度TLm12、TLm24、TLm48、TLm72、TLm96分别为12.6、5.12、4.37、3.18、2.56 mg/L... 采用急性攻毒的方法,对双棘黄姑鱼进行硫酸铜、福尔马林等两种水产养殖常用驱虫药物的毒性试验,研究其耐受性。结果表明:硫酸铜对双棘黄姑鱼的半致死质量浓度TLm12、TLm24、TLm48、TLm72、TLm96分别为12.6、5.12、4.37、3.18、2.56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96 mg/L;福尔马林对双棘黄姑鱼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96.5、317.5、288.4、195.6、156.6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71.39 mg/L。表明硫酸铜、福尔马林是安全、有效的驱虫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棘黄姑鱼 驱虫剂 存活率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下载PDF
盐度对双棘黄姑鱼仔鱼活力及仔稚鱼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林向阳 刘伟斌 叶金聪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1-355,共5页
分别用不同盐度梯度海水对双棘黄姑鱼仔鱼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盐度为17.0、22.0、27.0、31.0~33.0的4个试验组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分别为5.38、7.35、6.46、6.18;各盐度组仔稚鱼的生长速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仔鱼经25d... 分别用不同盐度梯度海水对双棘黄姑鱼仔鱼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盐度为17.0、22.0、27.0、31.0~33.0的4个试验组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分别为5.38、7.35、6.46、6.18;各盐度组仔稚鱼的生长速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仔鱼经25d的培养,其平均全长为18.8~19.2mm;盐度22.0及27.0的海水中仔稚鱼呈较高的存活率,各盐度组的平均存活率为36.0%、48.5%、46.7%和3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 双棘黄姑鱼 盐度 仔鱼 稚鱼 活力 生长
下载PDF
双棘黄姑鱼IGF3基因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林权卓 陈奕彬 +4 位作者 胡娟 王树启 杨宪宽 沈卓坤 赵会宏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0-58,共9页
以双棘黄姑鱼(Protonibea diacanthus)为实验对象,通过RACE方法克隆得到IGFs家族成员IGF3。双棘黄姑鱼IGF3 c DNA全长1 184 bp。氨基酸一致性分析显示,双棘黄姑鱼IGF3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一致性最高,仅为58.0%;与自身I... 以双棘黄姑鱼(Protonibea diacanthus)为实验对象,通过RACE方法克隆得到IGFs家族成员IGF3。双棘黄姑鱼IGF3 c DNA全长1 184 bp。氨基酸一致性分析显示,双棘黄姑鱼IGF3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一致性最高,仅为58.0%;与自身IGF1的2个亚型及IGF2相比,一致性分别低至26.2%、25.2%和21.9%。系统进化树显示鱼类IGF3基因先与IGF2聚类,再与IGF1汇聚构成IGF家族,最后IGFs与胰岛素聚类。组织表达模式显示IGF3在双棘黄姑鱼心脏、性腺、脑区均有表达,在性腺中表达最强。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IGF3在精巢发育期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呈显著下降趋势;在卵巢成熟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此外,雌鱼在成熟期前、中、后脑IGF3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而雄鱼各脑区IGF3表达趋势呈多样性。上述结果表明,IGF3可能参与了双棘黄姑鱼精巢发育和卵巢成熟期生殖功能的调节,且前脑可能主要参与了IGF3在性腺表达的反馈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棘黄姑鱼 IGF3 基因克隆 表达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