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agnostic Analysis on a Regional Rainstorm Weather in North-central Henan Province 被引量:1
1
作者 SUN Zhong-yi ZHANG Zhen LI Ji-hua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1年第6期19-23,共5页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analyze a regional rainstorm weather process in north-central Henan Province. [Method]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and the rainfall data of Henan Meteoro...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analyze a regional rainstorm weather process in north-central Henan Province. [Method]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and the rainfall data of Henan Meteorological Station, the diagnostic analysis of atmospheric thermodynamics and dynamics on a rainstorm weather process in north-central Henan Province on July 19, 2010 was carried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quantity field and the evolution of weather situation in north-central Henan Province when the rainstorm happened were studied. [Result]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strengthened to extend westward. The dynamic uplifting of low vortex at the middle and low layers, the strong water vapor transportation of southwest low-level jet caused the regional rainstorm weather process in north-central Henan Province. The diagnostic results of physical quantity showed that the deep, thick wet layer and the sustained water vapor convergence provided the abundant water vapor for rainstorm generation. The positive vorticity advection center developed and spread from northwest to southeast, which was favor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ertical movement. The structure maintenance of positive vorticity at the middle and low layers, negative vorticity at the middle and high levels provided the power condition for the regional rainstorm generation. The pumping effect of convergence at the middle and low layers, divergence at the high layer was favorable for the strengthening of vertical ascending motion at the low layer. The uplifting effect of dew point front at the middle and low layers triggered the release of unstable energy. The confrontation of warm and cold air wa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 regional rainstorm. TBB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BB was from -60 to -50 ℃ in north-central Henan Province in the whole strong precipitation time, and the moving speed was equivalent to that of southwest vortex. The low-value belt of TBB corresponded with the rainstorm occurrence zone in Henan, and the minimum-value center of TBB wa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strongest center of precipitation.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provided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short-term forecast of rainst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central Henan Province Regional rainstorm weather process diagnostic analysis China
下载PDF
Analysis of Cold Wave Weather Process in Dalian Area on December 29-30,2009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桂春 宋若宁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0年第5期44-47,共4页
By using the routine weather data and the numerical value forecast products,applying the weather analysis and diagnostic analysis methods,the cold wave weather which happened in the south area of Dalian was analyzed o... By using the routine weather data and the numerical value forecast products,applying the weather analysis and diagnostic analysis methods,the cold wave weather which happened in the south area of Dalian was analyzed on December 29-30,2009.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ased on the temperature rise in prior period,the strong cold air accumulated in Mongolia and passed Ulan Bator,Erenhot to invade Dalian area.In the cold wave process,the circulation situations in the middle and high latitudes were the 'one ridge and one trough' pattern in Asia.The dynamic mechanisms were the rotary low-pressure trough in high altitude and the strong frontal zone,and the flow field which induced the cold wave to break out was the 'low trough rotation pattern'.After the cold air broke out,Dalian area was controlled by the strong cold advection.The cold high-pressure on the ground entered into the key zone and reached the intensity of cold wave.However,the circulation of cold wave occurrence was southerly,and the shifts of cold air and influence system were quicker.Therefore,the cold wave appeared in Dalian's south areas which included Lvshun,Dalian and Jinzhou.On this basis,the key point of cold wave weather forecast in Dalian area was summar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d wave weather analysis diagnostic analysis Key point of forecast China
下载PDF
一次云南强对流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鲁亚斌 李华宏 +3 位作者 闵颖 胡娟 许迎杰 杨竹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45-654,共10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常规观测资料与雷达、卫星等非常规观测资料,综合分析了2014年6月6日云南暴雨过程的天气成因及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结果表明:500hPa前倾槽、700hPa切变线及地面冷锋是此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影响系统;高能高...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常规观测资料与雷达、卫星等非常规观测资料,综合分析了2014年6月6日云南暴雨过程的天气成因及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结果表明:500hPa前倾槽、700hPa切变线及地面冷锋是此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影响系统;高能高湿的对流不稳定层结、明显的垂直风向切变是强对流天气形成的有利条件;在Q矢量散度辐合区内多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发生发展,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MCS移动方前沿对流活跃的云顶亮温(TBB)等值线密集区,雨强变化与TBB等值线梯度变化密切相关;多普勒雷达及地闪资料显示多个γ中尺度对流系统是强对流暴雨产生的直接影响系统,雷暴易发生于回波强度在35~45dBz、回波顶高超过10km的区域,中尺度辐合线、第二类γ中尺度辐合区附近负地闪密集区与短时强降水、雷暴天气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暴雨 诊断分析 MCS 多普勒雷达特征
下载PDF
强对流活动对对流发展条件影响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欢 周军 +1 位作者 罗树如 陈玉林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5-152,共8页
利用观测资料对2003年7月4日至5日的江淮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诊断分析,并运用中尺度模式MM5进行了数值试验,较好地再现了中β尺度暴雨系统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导致本次降水活动停止的根本原因不是上升运动条件的变化,而是在中低层水... 利用观测资料对2003年7月4日至5日的江淮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诊断分析,并运用中尺度模式MM5进行了数值试验,较好地再现了中β尺度暴雨系统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导致本次降水活动停止的根本原因不是上升运动条件的变化,而是在中低层水平环流及梅雨锋上次级环流影响下,暴雨区低层湿空气逐渐被干空气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暴雨 强对流 诊断分析
下载PDF
21世纪Q矢量在中国多种灾害性天气中应用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岳彩军 寿绍文 姚秀萍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7-563,共7页
伴随着Q矢量理论的完善与发展,人们也对Q矢量的分析方法开展了广泛的应用研究,不仅用于诊断分析研究暴雨、台风、暴雪、强对流及沙尘暴等多种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同时在天气预报工作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对Q... 伴随着Q矢量理论的完善与发展,人们也对Q矢量的分析方法开展了广泛的应用研究,不仅用于诊断分析研究暴雨、台风、暴雪、强对流及沙尘暴等多种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同时在天气预报工作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对Q矢量的应用研究工作进行全面、系统地回顾与总结,并对未来关于Q矢量的应用研究工作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矢量 灾害性天气 诊断分析与预报 应用研究
下载PDF
高原东侧低涡切变线发展的个例数值研究——Ⅰ.分析和诊断 被引量:20
6
作者 彭新东 程麟生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63-168,共6页
1983年7月末发生在川陕地区的大暴雨,造成陕南特大洪灾.大、中尺度天气分析指出:造成这次暴雨过程的直接中尺度系统是受控于稳定天气尺度系统的高原东侧西南涡和中-α尺度切变线;SW 涡初生于高原东侧西风气流汇合处、印度西南季风左半侧... 1983年7月末发生在川陕地区的大暴雨,造成陕南特大洪灾.大、中尺度天气分析指出:造成这次暴雨过程的直接中尺度系统是受控于稳定天气尺度系统的高原东侧西南涡和中-α尺度切变线;SW 涡初生于高原东侧西风气流汇合处、印度西南季风左半侧;西南季风活跃、副高东阻及中高纬冷空气的入侵形成了西南涡区斜压性质的对流不稳定;“东高西低”环流形势是低涡切变线生成、发展的有利条件,这反映了高原地形及系统异常的动力作用.诊断分析表明:SW涡是生成并发展于700hpa 的浅薄系统,具有暧湿中心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变线 天气分析 诊断分析 SW涡
下载PDF
天津地区一次大到暴雪天气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吴振玲 汪靖 +2 位作者 赵刚 刘一玮 史得道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年第6期8-13,共6页
应用常规探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2月下旬典型华北回流形势下天津地区一次大到暴雪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回流降雪过程中,华北上空西风环流以纬向型为主,冷空气主体偏北,影响系统为华北回流冷高压和低压倒槽。同时,回... 应用常规探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2月下旬典型华北回流形势下天津地区一次大到暴雪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回流降雪过程中,华北上空西风环流以纬向型为主,冷空气主体偏北,影响系统为华北回流冷高压和低压倒槽。同时,回流降雪中有浅薄的冷空气垫,其上有暖湿气流爬升,爬升高度为650 hPa。回流降雪期间,有来自西南和东北两个方向的水汽在天津地区交汇,西南方向的水汽较为暖湿,东北方向的水汽相对干冷;低空和超低空为一致的东北气流,900 hPa存在超低空急流,700 hPa以上为西南暖湿气流。降雪过程中,对流层低层至高层均为一致的强上升运动,高度达200 hPa,对应于低空和超低空有强辐合。降雪开始前,天津及其周边地区有较强的对流不稳定能量和对称不稳定性,有利于对流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地区 大到暴雪 回流天气 诊断分析
下载PDF
淮河流域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被引量:27
8
作者 宋巧云 魏凤英 许晨海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2-347,共6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输出结果,对2003年7月4—6日淮河流域出现的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对这次暴雨过程的雨带位置和走向均有较好的模拟,但暴雨中心位置偏移。这次暴雨过程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加强及衰减...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输出结果,对2003年7月4—6日淮河流域出现的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对这次暴雨过程的雨带位置和走向均有较好的模拟,但暴雨中心位置偏移。这次暴雨过程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加强及衰减均在模拟结果中有所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暴雨过程 WRF数值模式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
下载PDF
Q矢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岳彩军 曹钰 寿绍文 《暴雨灾害》 2010年第4期297-306,共10页
1978年至今30多年期间,Q矢量一直不断得到改进与完善,并被广泛应用于天气诊断分析及实际业务预报。Q矢量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准地转Q矢量、C矢量、广义Q矢量、半地转Q矢量、非地转干Q矢量、非地转湿Q矢量及非均匀饱和大气中的非地转湿Q矢... 1978年至今30多年期间,Q矢量一直不断得到改进与完善,并被广泛应用于天气诊断分析及实际业务预报。Q矢量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准地转Q矢量、C矢量、广义Q矢量、半地转Q矢量、非地转干Q矢量、非地转湿Q矢量及非均匀饱和大气中的非地转湿Q矢量等。Q矢量应用研究主要包括:Q矢量分解及对Q矢量诊断分析能力的提高;Q矢量散度被定性用于短期天气预报工作;对以Q矢量散度为强迫项的ω方程的迭代计算及水汽作用的考虑,则将Q矢量分析应用于定量降水预报(QPF)。基于对30多年来Q矢量分析的理论研究及应用的总结、分析基础上,最后进行了有意义的讨论,指出了现阶段仍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工作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矢量 诊断分析 预报应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廊坊市两次强降雪天气的对比分析及数值预报检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许敏 刘艳杰 +1 位作者 田晓飞 王洁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225-229,共5页
本文利用MICAPS及NCEP逐6小时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2008年12月21日和2009年11月12日发生在河北廊坊市的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当地面的环流形势满足回流的形势场特征,且同时500h Pa配合有高空槽东移时,廊坊地区易于形成全市性... 本文利用MICAPS及NCEP逐6小时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2008年12月21日和2009年11月12日发生在河北廊坊市的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当地面的环流形势满足回流的形势场特征,且同时500h Pa配合有高空槽东移时,廊坊地区易于形成全市性或局地的强降雪天气;在2009年的这次降雪过程中,850 hPa以上有强的水汽输送,并且700 hPa上30°-40°N、115°-120°E范围为水汽辐合的集中区域,当高空的西南气流增大时,大量水汽源源不断地向北输送;另外850hPa以上强的上升运动也是强降雪形成和持续的重要原因,而从整体的物理量条件来看,2009年这次降雪过程要明显优于2008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雪 诊断分析 数值预报 检验
下载PDF
陕西早春一次罕见暴雨过程的环流演变及水汽输送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侯建忠 李明娟 +1 位作者 赵兵科 许新田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1-256,共6页
利用天气学、卫星云图和物理诊断方法,对2004年2月20日发生在陕西省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其环流演变是一次纬向型朝径向型环流快速调整的过程;暴雨区的主要水汽输送分别由700 hPa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急流和低纬度热带低气... 利用天气学、卫星云图和物理诊断方法,对2004年2月20日发生在陕西省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其环流演变是一次纬向型朝径向型环流快速调整的过程;暴雨区的主要水汽输送分别由700 hPa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急流和低纬度热带低气压西侧的850 hPa的偏南气流提供,热带低压西侧的偏南急流直伸到陕西的位置决定了强降水的落区;云图分析显示暴雨期间在菲律宾附近有一个热带低气压云系存在并维持,与夏季出现大范围暴雨时的云图特征较为相似。结论表明对陕西春季的暴雨预报除考虑环流演变外,还应关注低纬地区的水汽和能量输送及热带低压云系活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预报 陕西春季暴雨 诊断分析 低空急流及水汽输送 低纬热带系统
下载PDF
基于天气分型和物理量诊断西北地区东部雷暴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孔德兵 汪结华 +4 位作者 尚可政 叶伟 赵文婧 王式功 杨流贵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年第5期32-39,共8页
利用2008—2013年西北地区东部169个气象观测站的天气实况资料和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计算的对流参数对西北地区东部雷暴日进行了天气分型,并应用分型统计的参数阈值对2013年西北地区东部雷暴日进行了试预报。结果... 利用2008—2013年西北地区东部169个气象观测站的天气实况资料和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计算的对流参数对西北地区东部雷暴日进行了天气分型,并应用分型统计的参数阈值对2013年西北地区东部雷暴日进行了试预报。结果表明:2008—2013年西北地区东部雷暴日集中出现在5—9月,占雷暴总日数的85.9%;雷暴日发生的天气形势可分为低涡型、低槽型、西北气流型和西南气流型4种。引入天气型强度指数,研究4种雷暴天气型的自动识别方法,通过天气分型检验表明,天气型自动识别方法可准确的识别雷暴发生的天气形势,且漏报较少。在天气型识别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雷暴物理量诊断表明,消空效果明显。2008—2012年西北地区东部雷暴日回代预报的TS评分为54.1%,漏报雷暴日为4 d;2013年雷暴日试预报的TS评分为51.8%,漏报雷暴日为10 d;雷暴日回代预报与试预报的TS评分均超过气候概率,预报效果较理想,可为西北地区东部雷暴天气预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天气型 物理量诊断 统计预报
下载PDF
盛夏一次区域性强沙尘暴天气个例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玲萍 罗小玲 王润元 《灾害学》 CSCD 2007年第4期81-85,共5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5年7月17日发生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近20年最强的一次区域性夏季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从气候成因、天气形势和动力诊断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天气现象发生前后期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次强...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5年7月17日发生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近20年最强的一次区域性夏季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从气候成因、天气形势和动力诊断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天气现象发生前后期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次强沙尘暴天气是在河西走廊地区长时间极端干旱的气候背景下,新疆冷空气分裂东移南下,配合本地极有利的热力不稳定层结条件,锋面过境引发了大风沙尘暴天气。沙尘暴发生前后期温度、气压、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有显著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沙尘暴 气候特点 诊断分析 气象要素突变 河西走廊
下载PDF
经过黄渤海的两次罕见爆发性气旋成因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欣 杨青 +4 位作者 聂安祺 孙虹雨 王太微 曲荣强 赵明 《暴雨灾害》 2018年第3期238-245,共8页
针对2016年5月2—3日的一次北上黄渤海的爆发性江淮气旋过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其极端性的成因进行诊断分析,并与历史同期2015年5月11—12日过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统计表明,2016年5月2—3日爆发性江淮气旋维持... 针对2016年5月2—3日的一次北上黄渤海的爆发性江淮气旋过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其极端性的成因进行诊断分析,并与历史同期2015年5月11—12日过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统计表明,2016年5月2—3日爆发性江淮气旋维持时间、强度、变压、气压梯度及形成时间、移速等都突破了1951年以来5月上旬历史同期极值。(2)高低空急流辐散辐合耦合,锋区作用下次级环流范围扩大、强度加强,途经海面减少了气旋移动所需要的能量消耗,额外得到了促使气旋爆发的感热、辐射、潜热能量,促发地面江淮气旋爆发性极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发性气旋 极端性 成因诊断 对比分析
下载PDF
2011年3月云南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闵颖 李华宏 +1 位作者 朱莉 普贵明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34-42,共9页
2011年3月15日~18日是一次典型的南支槽与强冷空气相结合的天气过程,此次过程对云南省造成了强降温雨雪天气。为了研究此次天气过程的成因以及为今后类似天气过程提供预报思路,利用6h间隔的NECP1×1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TB... 2011年3月15日~18日是一次典型的南支槽与强冷空气相结合的天气过程,此次过程对云南省造成了强降温雨雪天气。为了研究此次天气过程的成因以及为今后类似天气过程提供预报思路,利用6h间隔的NECP1×1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TBB黑体亮温资料,对此次天气过程进行天气学分析和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500hPa高度上中高纬度呈横槽型,横槽与高原东侧的低槽连接,槽后强劲的西北气流为这次寒潮天气过程带来强冷平流;南支槽的东移并加强使暖湿气流不断向云南境内输送;高低层冷暖气流交汇,低层切变线、地面冷锋的持续作用触发r此次降温雨雪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气象与气候 寒潮 南支槽 低温雨雪天气 诊断分析
下载PDF
川渝地区两类西南涡物理量场诊断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曾波 何光碧 余莲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57-164,共8页
为研究产生暴雨的西南涡不同发展阶段特征,首先利用2009-2012年的地面自动站常规资料、探空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挑选发生在范围(27°N^33°N,105°E^110°E)的25个有暴雨和25个没有暴雨产生的西南涡,然后通过再分析... 为研究产生暴雨的西南涡不同发展阶段特征,首先利用2009-2012年的地面自动站常规资料、探空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挑选发生在范围(27°N^33°N,105°E^110°E)的25个有暴雨和25个没有暴雨产生的西南涡,然后通过再分析资料采用动态合成方法对两类系统不同发展阶段物理量场进行诊断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有暴雨产生的西南涡低层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输送更大更北,涡中心附近的东、南侧始终存在强水汽辐合和深厚垂直上升运动,西、南侧为不稳定或中性层结,北侧干冷空气气旋性侵入涡后部,而在涡中心附近有低层正涡度、辐合同高层负涡度、辐散的一致性叠置;随着涡的发展,涡前后部冷暖空气强度减弱,水汽辐合和上升运动中心值皆减小且逐渐偏离涡中心至东侧,涡度和散度叠置的一致性也逐渐减弱。没有暴雨产生的西南涡西侧低层为浅薄中性层结,涡中心附近垂直上升运动虽然随着时间增加而稳定存在,但在涡东侧出现下沉运动,涡中心附近水汽输送、辐合较小,高、低层涡度和散度没有像有暴雨产生的西南涡那样一致性的配置,这些条件可能不利于降水产生和涡进一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暴雨天气 川渝地区 西南涡 诊断分析
下载PDF
2003年高温高峰期与缓和期天气形势及物理量诊断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许爱华 郭达烽 朱星球 《江西气象科技》 2005年第2期14-18,共5页
利用1°×1°的T213分析资料和实时常规探测资料,对2003年高温高峰期与缓和期的天气形势和物理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高温高峰期副高强盛和稳定,低层有暖中心和反气旋环流对应,500hPa及以上表现为更明显的负涡度、下沉运... 利用1°×1°的T213分析资料和实时常规探测资料,对2003年高温高峰期与缓和期的天气形势和物理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高温高峰期副高强盛和稳定,低层有暖中心和反气旋环流对应,500hPa及以上表现为更明显的负涡度、下沉运动,以及低层相对湿度≤60%,且层结特别稳定;而在高温缓和期,500hPa副高不稳定,且对应低层辐合、冷空气活动频繁,700hPa及以下表现为正涡度、上升运动和水汽辐合。另外,分析还发现,高温高峰期到缓和期天气突变的主要原因是贝加尔湖及东北地区低压明显发展,并替代了前期的脊区;中心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低压维持,并不断分裂低槽东移,引导低层冷空气南下,使副高不稳定,强度减弱,低层的暖性结构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天气形势 物理量 诊断 分析
下载PDF
东北地区一次暴雪过程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勇 寇正 谢甲子 《内蒙古气象》 2009年第2期11-14,共4页
利用观测资料对东北地区的一次暴雪过程作了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暴雪是受到贝加尔湖强冷空气和江淮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而形成的;2.稳定的地面形势和空中冷性长波槽的过境为本次暴雪过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条件;3.北... 利用观测资料对东北地区的一次暴雪过程作了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暴雪是受到贝加尔湖强冷空气和江淮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而形成的;2.稳定的地面形势和空中冷性长波槽的过境为本次暴雪过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条件;3.北上江淮暖湿气流携带来自东海和渤海两个源地的充沛水汽到达东北地区,为东北暴雪的产生提供了水汽条件;4.高低空垂直切变明显、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相配置导致的强上升运动以及中低层深厚的正涡度产生和维持是东北暴雪形成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诊断分析 暖湿气流 天气系统
下载PDF
皖北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万文龙 张杰 +2 位作者 朱克云 唐钱奎 杜正静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588-595,共8页
利用常规和加密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7年8月2日安徽北部地区发生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中低空切变线是此次强对流天气的触发系统,地面湿度突变线对飑线的生成及发展具有指示意... 利用常规和加密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7年8月2日安徽北部地区发生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中低空切变线是此次强对流天气的触发系统,地面湿度突变线对飑线的生成及发展具有指示意义。低层850hPa低涡较强的辐合,与位于高空大风速带入口区右侧的强辐散的耦合作用,导致强对流天气发生区上空生成次级反环流圈。该反环流圈从北(南)方携带干冷(暖湿)气流下沉(上升),两者交汇进而引发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在雷达回波上,飑线生成前期,少数单体不连续地排列成线,但并未连通;飑线生成后,带状特征清晰,并且反射率因子大,多处呈现三体钉状散射体;速度回波上有成熟阶段的速度模糊现象以及消亡阶段出现的逆风区。雹暴的回波具有明显的V型缺口以及速度场上风速的辐合,当逼近雷达测站时,测站上空速度场上出现了牛眼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中尺度天气诊断分析 切变线 湿度突变线 低涡 次级环流 逆风区 速度模糊
下载PDF
广汉机场一次非典型辐射平流雾的天气诊断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钦 曾波 吴俊杰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537-542,共6页
为探索广汉机场雾发生发展的机制,确保飞行安全,提高预报准确率,利用广汉机场地面观测资料、Micaps系统下的常规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诊断分析方法,对2012年11月13日-15日广汉机场持续性的辐射平流雾进行... 为探索广汉机场雾发生发展的机制,确保飞行安全,提高预报准确率,利用广汉机场地面观测资料、Micaps系统下的常规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诊断分析方法,对2012年11月13日-15日广汉机场持续性的辐射平流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雾是在稳定的天气背景下形成。夜间地面长波辐射冷却触发了这次雾的形成,而在轻雾转大雾期间,地面长波辐射冷却作用明显减弱,低层暖湿平流则起到了主要作用。与典型辐射平流雾不同的是成雾后,机场由脊前西北气流转为南支槽前西南气流控制,天空中云量的迅速增加使得雾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天气诊断 非典型辐射平流雾 中云 地面长波辐射冷却 暖湿平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