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alect Diversity,Factor Agglomeration and City Size:Empirical Test Based on Satellite Night-Time Light Data
1
作者 Ding Congming Huang Xueyang Zhou Min 《China Economist》 2021年第4期115-130,共16页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rogram was initiated in 1978,China’s urbanization has made rapid progress,but urban development remains unbalanced and insufficien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and cultural diversi...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rogram was initiated in 1978,China’s urbanization has made rapid progress,but urban development remains unbalanced and insufficien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and cultural diversity,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act of dialect diversity on city size.Dialect diversity impedes the expansion of cities by causing a trust segmentation and impeding cross-regional factor flow and the factor agglomeration effect.Based on the regional dialect diversity indicator and the NPP-VIIRS city night-time light index of 2016,this paper offers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impact of dialect diversity on city size.Econometric results indicate that dialect diversity has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impact on city size.On average,an increase of each dialect sub-category leads to a decrease in city size estimated by the night-time light index by 4.55%.Robustness test and causality identification reveal that the estimated results of this paper have a robust causal relationship.Further empirical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dialect diversity affects the expansion of city size by inhibiting the flow and agglomeration of labor,capital and technology factors.Our research suggest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diverse and inclusive modern cities needs to balance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cultural diversity and uniformity,break through cultural barriers,remove cultural prejudices,raise the level of social trust,and give play to the complementary effect of cultural diver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lect diversity city size night-time light index
下载PDF
西安城内方言同音字汇
2
作者 孙立新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2-49,共8页
以西安城内碑林、莲湖、新城三区的方言为研究对象,描写了西安城内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和特殊又读现象,并详细记录了同音字汇。
关键词 中原官话 关中片 西安城内方言 同音字汇
下载PDF
赣方言视觉化设计研究
3
作者 朱梦睿 《丝网印刷》 2024年第16期86-88,共3页
以赣方言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赣方言特色,运用设计学原理将方言进行设计应用实践,探索赣方言视觉化设计的基本方法,从而促进赣方言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为城市品牌建设和南昌文旅发展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和创意表现。
关键词 赣方言 南昌文旅 城市品牌 视觉设计 非遗
下载PDF
城市、正义与辩证时空乌托邦——再论大卫·哈维资本主义城市批判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晓庆 《大理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62-67,共6页
城市是社会与空间之间繁复关系的直接体现,它凝聚与映射着经济关系与社会结构。大卫·哈维沿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路线,着重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城市空间样态的形塑,资本主义城市空间正日趋断裂、等级化与异化,表现并加剧... 城市是社会与空间之间繁复关系的直接体现,它凝聚与映射着经济关系与社会结构。大卫·哈维沿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路线,着重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城市空间样态的形塑,资本主义城市空间正日趋断裂、等级化与异化,表现并加剧着社会不公正与不平等。哈维将城市问题置于资本主义全球化中考量,并以一种理论乐观态度展开时空乌托邦与未来城市世界的想象,为我们认识城市空间的社会属性、积极构建社会主义空间正义提供有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卫·哈维 城市 正义 辩证时空乌托邦
下载PDF
助动词“用”之肯定用法浅议
5
作者 林素娥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2-63,共12页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西儒宁波话文献中助动词“用”肯定用法常见,表道义情态、动力情态,它并非晚清西儒由其否定用法类推“自创”而来,而是沿自明北部吴语。这一用法虽未见于北方通语文献,但见于南方宋儒语录、文言志怪小说以及明南方...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西儒宁波话文献中助动词“用”肯定用法常见,表道义情态、动力情态,它并非晚清西儒由其否定用法类推“自创”而来,而是沿自明北部吴语。这一用法虽未见于北方通语文献,但见于南方宋儒语录、文言志怪小说以及明南方白话小说和今闽、赣、湘南土话等方言中,它很可能为南宋时期形成的南系官话用法。其肯定用法由同义助动词“须”的用法类推而来,并由道义情态义衍生出主语指向情态和认识情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动词“用” 明清吴语 南系官话 内部衍生
下载PDF
方言距离、城市规模与流动人口社会信任
6
作者 杨沫 王岩 连大祥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73-85,共13页
提高社会信任水平对于流动人口提升社会资本、融入流入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用流入地与流出地的方言距离作为两地间文化差异的代理变量,创新性地将方言距离和城市规模纳入同一分析框架研究两者对于流动人口社会信任的影响及作... 提高社会信任水平对于流动人口提升社会资本、融入流入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用流入地与流出地的方言距离作为两地间文化差异的代理变量,创新性地将方言距离和城市规模纳入同一分析框架研究两者对于流动人口社会信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CLDS数据和有序Probit模型研究发现,方言距离或流入地城市规模越大,社会信任水平越低;在方言距离不变时,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方言距离对社会信任的负向影响减弱甚至消失。机制研究发现,方言距离对流动人口社会信任的负向影响,是内置于两地之间文化差异对流动人口社会信任的影响,它既不能通过主观心理因素传导,也无法通过良好的社区(村)生活环境来消除,但可以通过提高城市包容性来消除;城市拥挤效应,特别是房价水平过高是城市规模降低流动人口社会信任水平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结论表明进一步提高城市包容性、降低城市拥挤效应对于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任 方言距离 城市规模 流动人口
下载PDF
方言对城市品牌形象创建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霞 《品牌与标准化》 2023年第4期37-39,共3页
本文选取了10个中国城市(如厦门、广州等)的品牌形象宣传片作为研究素材,通过定性访谈的研究方法探索方言在城市品牌传播过程中对城市品牌形象创建的影响。研究显示,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在城市品牌传播过程中对品牌形象有十分重要... 本文选取了10个中国城市(如厦门、广州等)的品牌形象宣传片作为研究素材,通过定性访谈的研究方法探索方言在城市品牌传播过程中对城市品牌形象创建的影响。研究显示,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在城市品牌传播过程中对品牌形象有十分重要且积极的作用,方言正在成为受众识别一个城市文化差异的重要元素,是受众了解一个城市人文内涵的重要方式,方言在语言表意之外超越了信息传达本身的价值,是城市居民和城市形象独特气质的表现,是城市品牌形象传播过程中重要的识别符号和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 形象宣传片 城市品牌形象 城市文化
下载PDF
城市规模、方言多样性与劳动者工资
8
作者 朱诗慧 苏章杰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4-153,共20页
本文以方言多样性作为城市文化的代理变量,研究文化如何影响城市的集聚经济效应。具体而言,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基于扩展的明瑟工资方程考察城市方言环境如何影响劳动者的工资以及如何影响城市规模的工资溢... 本文以方言多样性作为城市文化的代理变量,研究文化如何影响城市的集聚经济效应。具体而言,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基于扩展的明瑟工资方程考察城市方言环境如何影响劳动者的工资以及如何影响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研究发现,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显著存在,而方言多样性降低了劳动者的工资并且削弱了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效应。方言多样性阻碍了集聚经济中的学习机制和匹配机制,并且对劳动者就业保护具有不利影响,这是方言多样性作用于劳动者工资的重要机制。此外,考虑到劳动力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对我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劳动力倾向于在方言文化相近的地域范围流动的特征事实,进一步研究了方言距离的影响,发现方言距离显著提高了劳动者的工资并且增强了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这意味着方言距离阻碍劳动要素实现收益最大化的流动和配置,造成劳动要素的错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 方言多样性 工资溢价 机制分析
下载PDF
《宋会要辑稿》方域类诸城部分整理刍议——兼谈《永乐大典》编纂中的问题
9
作者 桂始馨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61-65,共5页
《宋会要辑稿》方域类诸城部分依明制,于诸城事目下抄录《宋会要》方域类不同门目之文字,既有以州郡系城池之建置沿革,亦有编年以叙事,当分别整理。以州郡系城池之建置沿革者可参照方域类市镇门诸路州军例重加编订,编年以叙事者则依时... 《宋会要辑稿》方域类诸城部分依明制,于诸城事目下抄录《宋会要》方域类不同门目之文字,既有以州郡系城池之建置沿革,亦有编年以叙事,当分别整理。以州郡系城池之建置沿革者可参照方域类市镇门诸路州军例重加编订,编年以叙事者则依时间先后编排。由于《永乐大典》表述、理解上的偏差,加之部分编纂者责任心不强,因此抄录过程中出现窜改原文及错乱颠倒之处,整理时需谨慎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乐大典》 《宋会要辑稿》 诸城 编排
下载PDF
西安方言剧与城市形象建设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东华 许晓洁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1-74,共4页
在对方言剧进行定性分析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西安方言剧和西安城市形象之间的关系:认为方言剧不仅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城市形象有效的传播工具,一个有竞争力的方言剧品牌与城市形象建设之间是可以形成良性互动的。并针对西安... 在对方言剧进行定性分析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西安方言剧和西安城市形象之间的关系:认为方言剧不仅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城市形象有效的传播工具,一个有竞争力的方言剧品牌与城市形象建设之间是可以形成良性互动的。并针对西安方言剧的不足,从提升内容质量、资源整合、延伸价值链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西安的城市形象能够准确、有利地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象 方言 方言剧 媒体
下载PDF
湘语族群汉族城市成人的体型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传刚 李咏兰 +4 位作者 陆舜华 郑连斌 李永霞 孔祥薇 傅媛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32-836,共5页
目的探讨湖南城市汉族的体型特点。方法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方法,对湖南省双峰县城市汉族成人320例(男157例,女163例)进行了体型研究。结果湘语族群城市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3-5.1-1.7,属偏内胚层的中胚层型;城市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4... 目的探讨湖南城市汉族的体型特点。方法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方法,对湖南省双峰县城市汉族成人320例(男157例,女163例)进行了体型研究。结果湘语族群城市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3-5.1-1.7,属偏内胚层的中胚层型;城市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4-4.7-1.4,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城市男性内、中因子值在40~49岁组达到最大,外因子值在20~29岁组最大。随年龄增长,城市女性内、中因子值逐渐增大,均在60岁以上组达到最大,外因子值在20~29岁组最大。在13种体型中,男女出现率最高的体型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湘语族群城市男性与蒙古族、鄂温克族、加拿大人体型最为接近,与壮族、马努斯人体型相距较远。女性与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体型最为接近,与壮族、仡佬族、马努斯人体型相距较远。结论湘语族群城市成人具有我国北方族群体型的共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语族群 双峰县 Heath—Carter法
下载PDF
港口城市中欧班列可持续发展机制与对策——基于“甬新欧”班列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贺丹 李文超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5-111,共7页
沿海港口城市在地理上具有优势,其开行和发展中欧班列对于打造海陆联运枢纽、践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甬新欧"班列作为宁波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桥梁,是宁波融入"... 沿海港口城市在地理上具有优势,其开行和发展中欧班列对于打造海陆联运枢纽、践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甬新欧"班列作为宁波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桥梁,是宁波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甬新欧"班列自开通运行以来,已经由初始的零星运行班列逐步实现了常态化运营,但在运行成本、货源控制、运营管理、区域竞争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班列运行中存在的内部瓶颈和外部障碍问题,最终实现班列的可持续运营,须从内外部两方面入手提升"以需求开发求生存、以成本优化增效益、以管理创新促发展"的内部发展机制,协调"跨领域多方合作与同行业有序竞合"的外部发展机制。具体来讲,就是要在充分明确中欧班列开行和发展主要目的和意义基础上,有效发挥区位与物流优势,合理选择差异化班列发展机制和路径,只有如此才能推动港口城市中欧班列高效健康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城市 中欧班列 “甬新欧”班列 发展机制
下载PDF
大遗址保护中的居民破坏问题初探——基于遗址区居民保护态度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稳亮 杨蕾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87-892,共6页
目的针对不同城镇化地区大遗址保护中的居民破坏问题,对中国城乡不同区域的大遗址提出针对性的保护与发展对策。方法以汉长安城遗址和雍城遗址为案例,借助问卷咨询的方式,分别对城郊型与村落型两个不同类型大遗址保护中的居民破坏问题... 目的针对不同城镇化地区大遗址保护中的居民破坏问题,对中国城乡不同区域的大遗址提出针对性的保护与发展对策。方法以汉长安城遗址和雍城遗址为案例,借助问卷咨询的方式,分别对城郊型与村落型两个不同类型大遗址保护中的居民破坏问题进行现状调查与对比分析。结果两类遗址在管理措施、保护与宣传措施以及保护与利用协调措施等方面所存在的共性与分歧,使遗址区居民在破坏遗址时表现出了不同的类型、动机与心理基础。结论若实现不同城镇化区域大遗址的全面保护,应建立遗址保护与居民发展的联系,使遗址保护惠及居民,居民因遗址利用而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遗址 居民破坏问题 保护态度 汉长安城 雍城
下载PDF
城市农民工用语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8
14
作者 力量 夏历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9-201,共3页
农民工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产物之一,是城市中的新移民,其语言问题是城市语言研究的一部分。本文以南京市农民工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包,对城市农民工的语言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语言... 农民工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产物之一,是城市中的新移民,其语言问题是城市语言研究的一部分。本文以南京市农民工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包,对城市农民工的语言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语言使用上,农民工在城市时使用两种语言变体——普通话和家乡话,而且两种语言变体在使用场合上出现分化,家乡话主要用于关系亲近的人之间,多用于非正式、比较随意的场合;普通话主要用于关系较陌生的人之间,多用于正式、庄重的场合。在语言态度上,城市农民工对普通话的态度较好,对普通话认同感较强,对普通话的地位和功能评价较高;对自己家乡话的态度出现分化,对家乡话情感归属感比较强,但是对家乡话的地位和功能评价持一定程度的否定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农民工 南京市 语言状况 语言使用 语言态度 普通话 家乡话
下载PDF
影像城市与城市印象--重庆城市电影中的“意象表意” 被引量:17
15
作者 饶曙光 秦笠源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45-51,共7页
近年来,多部在重庆取材拍摄的电影取得了优异的票房成绩,受到了来自国内外电影界的关注。作为常见的空间意象,城市已不再只是电影刻画的“客体”,特定的城市意象从视觉层面上给了电影表达情感的依据,电影通过主动选景于城市的某一特定... 近年来,多部在重庆取材拍摄的电影取得了优异的票房成绩,受到了来自国内外电影界的关注。作为常见的空间意象,城市已不再只是电影刻画的“客体”,特定的城市意象从视觉层面上给了电影表达情感的依据,电影通过主动选景于城市的某一特定景观去延展情感主线,通过反映城市发展进程中市民文化中的矛盾与冲突,来反映主人公的思想、情感,推进故事的发展。首先,重庆,由于自身鲜明的地域特征与城市景观,为其城市电影拍摄提供了与众不同的优越条件。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对推动情节发展、主题展现、内涵的进一步深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次,重庆城市电影里重庆方言在台词、旁白方面的运用,不仅符合影片中的人物性格设定,也贴切地反映了现实中重庆人的基本特质。再则,重庆令人心驰神往的特色美食,尤其是火锅这一代表性意象和其背后蕴含着的文化意蕴,都彰显着重庆这座城市的人文气质。最后,重庆城市电影所反映的相对静态的社会生活和小人物的故事,与这座城市经历时代变革后不变的情怀联系在一起,使得重庆城市这个场所深具故事性和电影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城市电影 符号 方言
下载PDF
都市日常生活的诗化与宋代城市诗歌的转型——邵雍城市诗歌书写的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方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1-104,109,共5页
宋代邵雍的城市诗歌书写,开辟了城市诗歌的一个新方向,不再是将城市视为与田园相对立的、与理想相排斥的空间,而是从积极、肯定和赞赏的眼光去书写城市。邵雍的城市诗歌赞美城市生活,建构起新的城市意象和安乐、隐逸的都市家园与精神世... 宋代邵雍的城市诗歌书写,开辟了城市诗歌的一个新方向,不再是将城市视为与田园相对立的、与理想相排斥的空间,而是从积极、肯定和赞赏的眼光去书写城市。邵雍的城市诗歌赞美城市生活,建构起新的城市意象和安乐、隐逸的都市家园与精神世界。而对于中国文学史而言,邵雍城市诗歌书写的意义更在于他探索了新的城市文学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邵雍 城市文学 城市意象 文学转型
下载PDF
中国11世纪城市书写中的“印象派”:柳永城市词与城市精神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燕妮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7-104,共8页
印象派绘画出现在19世纪中叶,与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着重表现世俗精神,认为城市的本质就是娱乐与方便,肯定城市带来的生活享受。而在11世纪的宋代,失意于宦途的柳永沉湎在市井之中,纵情书写北宋城市之美好,其许... 印象派绘画出现在19世纪中叶,与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着重表现世俗精神,认为城市的本质就是娱乐与方便,肯定城市带来的生活享受。而在11世纪的宋代,失意于宦途的柳永沉湎在市井之中,纵情书写北宋城市之美好,其许多城市词作中的理念与八个世纪之后的印象派理念有着不谋而合之处,表现在书写城市爱情的真实化和世俗化;书写城市发展的纪实性和当下性;书写城市享乐的正当性和合理性这些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世纪 宋代 印象派 柳永 城市词
下载PDF
电视方言节目与城市文化形象的建构 被引量:9
18
作者 和立勇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4-125,共2页
电视方言节目既有效地表达了多元文化中地方性知识的体系建构,又是分众化的区域文化圈内社会整合、社会教育乃至社会分化的公共领域。因此,无论从愉悦"他者"的角度还是提升"自我"城市文化形象的角度,对方言节目的... 电视方言节目既有效地表达了多元文化中地方性知识的体系建构,又是分众化的区域文化圈内社会整合、社会教育乃至社会分化的公共领域。因此,无论从愉悦"他者"的角度还是提升"自我"城市文化形象的角度,对方言节目的自我文化身份意识的重塑和提升都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节目 城市文化形象 地方性知识
下载PDF
柳永都市风情词的历史价值与民俗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曾大兴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64-72,共9页
都市风情词是柳词的一个重要的题材类型,然而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于其中的某些歌功颂德的内容,这类作品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冷遇。实际上,这类作品所歌颂的,不仅仅是某个皇帝或某个地方大员的功德,同时也是一个承平而富庶的时代。其所歌之功... 都市风情词是柳词的一个重要的题材类型,然而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于其中的某些歌功颂德的内容,这类作品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冷遇。实际上,这类作品所歌颂的,不仅仅是某个皇帝或某个地方大员的功德,同时也是一个承平而富庶的时代。其所歌之功与所颂之德是有历史依据和认识价值的。这类作品对北宋东京等大都市的繁华景象与节令风物的描写,更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图景与民俗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永 都市风情词 历史价值 民俗价值
下载PDF
江永《古韵标准》方音审取古音说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开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7,共4页
江永借助方音审音和古韵分部,提出了《诗经》合韵为“方音近同‘偶借’而合韵”说,提出了“上古方音‘偶借’而中古成正音”说。由方音审取古音,有种种不适应性和复杂性,重要的是要从本音考论上古韵部,下酌古沿今的工夫。“方音转”也... 江永借助方音审音和古韵分部,提出了《诗经》合韵为“方音近同‘偶借’而合韵”说,提出了“上古方音‘偶借’而中古成正音”说。由方音审取古音,有种种不适应性和复杂性,重要的是要从本音考论上古韵部,下酌古沿今的工夫。“方音转”也能促成语音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永:方音 审音 古音 方音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