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爱情观视域下的周朴园与高觉慧比较论
1
作者 王俊虎 张宸菡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64-68,共5页
在《雷雨》中的周朴园身上,读者和观众可以感受到年轻人面对爱情时的热烈和纯粹。周朴园在与侍萍分别后,用三十年如一日的痴情与坚守让读者发现了这个貌似虚伪冷酷的封建资本家对爱情与恋人温情脉脉的一面。而在《家》中的高觉慧身上,... 在《雷雨》中的周朴园身上,读者和观众可以感受到年轻人面对爱情时的热烈和纯粹。周朴园在与侍萍分别后,用三十年如一日的痴情与坚守让读者发现了这个貌似虚伪冷酷的封建资本家对爱情与恋人温情脉脉的一面。而在《家》中的高觉慧身上,透过青年人的冲动和叛逆,读者却不难发现他在捍卫爱情时的软弱与动摇,这是高觉慧作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骨子里的软弱在其爱情观里的自然体现。分析比较周朴园与高觉慧两人的爱情观,对于读者深入理解曹禺与巴金笔下的经典人物形象及其作品的深刻意蕴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朴园 高觉慧 人物形象 爱情观
下载PDF
山东方言特字说略
2
作者 张树铮 《现代语文》 2024年第1期4-15,共12页
各地方言中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读音不符合古今对应规律的“特字”,山东方言亦然。根据《山东省志·方言志》的调查材料,山东方言中分布地域较广的特字,约占调查字数的6%。在明确特字判定标准的基础上,对选定的特字进行了语音上的分... 各地方言中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读音不符合古今对应规律的“特字”,山东方言亦然。根据《山东省志·方言志》的调查材料,山东方言中分布地域较广的特字,约占调查字数的6%。在明确特字判定标准的基础上,对选定的特字进行了语音上的分类。然后,着重分析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1.与古音来源有关,这种类型又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切韵》系韵书失收又音,因而与字的古音地位不合;二是后起字形字义与古已有之的字形同形,因而与古音地位不合;三是后起词义借用读音相近的古字,因而与古音不合。2.字形的影响,这种类型又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生僻字按形声字声符来读;二是多音字按常用音统读。3.感染作用。4.回避同音字。5.连音变化。6.音节内的相互影响。7.古代方言遗留。此外,还有些特字形成原因待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方言 特字 语音演变规律 例外
下载PDF
《水浒传》中儿尾词的运用
3
作者 汪吾金 《菏泽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31-134,共4页
《水浒传》中出现的大量儿尾词,对人物描写等方面起到灵动自然的作用。此类儿尾词与杭州方言有一定的关联度。与相关文献比较表明:可能与水浒故事曾经在杭州的街谈巷语、瓦子勾栏流传有关;与书会才人的创作有关,《水浒传》成书时作者可... 《水浒传》中出现的大量儿尾词,对人物描写等方面起到灵动自然的作用。此类儿尾词与杭州方言有一定的关联度。与相关文献比较表明:可能与水浒故事曾经在杭州的街谈巷语、瓦子勾栏流传有关;与书会才人的创作有关,《水浒传》成书时作者可能在不经意间将其保留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尾词 杭州方言 人物描写
下载PDF
以辩证思维推进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践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钊 邓靖川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4,共6页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守正创新的内在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进行考察,“大思政课”是一门具有联系性、发展性、系统性内在属性的课程。要辩证地把握“大思政课”内蕴的特定关系:“小”与“大”...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守正创新的内在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进行考察,“大思政课”是一门具有联系性、发展性、系统性内在属性的课程。要辩证地把握“大思政课”内蕴的特定关系:“小”与“大”,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紧密结合;“变”与“不变”,课程形式创新与培养目标坚守的统一;“知”与“行”,“大思政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要以联系观汇聚磅礴力量,筑牢“大思政课”育人根基;以发展观激发内生动力,推动“大思政课”向上向前;以系统观整合要素资源,构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辩证思维 立德树人
下载PDF
大同方言詈辞“□[xəu^(423)]”缀本字考
5
作者 张珍妮 黄思贤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3-37,共5页
在大同方言中,有多种形式的詈辞,其中有一种以“□[xəu^(423)]”为类词缀的詈词,“□[xəu^(423)]”位于词末,形成“X+□[xəu^(423)]”的结构。在以往文献中,这一类词缀一般用“猴”字表示,故此类词常描写为“X猴”。虽然该类词缀有了记... 在大同方言中,有多种形式的詈辞,其中有一种以“□[xəu^(423)]”为类词缀的詈词,“□[xəu^(423)]”位于词末,形成“X+□[xəu^(423)]”的结构。在以往文献中,这一类词缀一般用“猴”字表示,故此类词常描写为“X猴”。虽然该类词缀有了记录字,但是目前学界尚未对这一本字进行深入考证,缺乏说服力。文章从语音和语义两方面出发,通过田野调查和综合比较,认为这一类词缀的本字确为“猴”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方言 本字 詈辞
下载PDF
汉语方言亲属排行最末的词及其用字略论
6
作者 张青松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49-160,共12页
现代汉语方言表示排行最末的词主要有四大类:“末”类、“幺”类、“■”类、“细”类。“末”类词包括末、蔑、灭、晚(满、颟、蛮)、■、尾、屘,等等;“幺”类词只有一个成员,即幺(夭);“■”类词包括■、孻(拉),等等;“细”类词包括... 现代汉语方言表示排行最末的词主要有四大类:“末”类、“幺”类、“■”类、“细”类。“末”类词包括末、蔑、灭、晚(满、颟、蛮)、■、尾、屘,等等;“幺”类词只有一个成员,即幺(夭);“■”类词包括■、孻(拉),等等;“细”类词包括细、碎,等等。这四类词在使用上各有特色,其中“末”类词的成员最多,使用范围也最广;“幺”类成员最少,但使用范围比较广;“■”类词与“细”类词的成员比较少,使用范围也比较窄。从这四类词的用字来看,“末”“蔑”“灭”属于同源通用字;“■”“屘”“孻”是分别为“晚”“尾”“■”的引申义而造的方言俗字;“满”“颟”“蛮”是“晚”的同音借字,“夭”是“幺”的同音借字,“拉”是“孻”的同音借字;“■”是“■”的讹字。由此可见,现代汉语方言的用字情况值得我们全面清理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方言 称谓 排行 俗字
下载PDF
奥尔曼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辩证品格及其启示
7
作者 田世锭 顾保杰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当代英美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伯特尔?奥尔曼,长期坚持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形成了具有鲜明辩证品格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在这种辩证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观视域中,教育背景、教育主体、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无... 当代英美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伯特尔?奥尔曼,长期坚持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形成了具有鲜明辩证品格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在这种辩证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观视域中,教育背景、教育主体、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无不具有辩证性质。这种教育观启发我们,在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教育者应当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应当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并贯穿始终;教育过程应当切实践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受教育者是否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并能有效运用,应当成为评价教育效果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特尔·奥尔曼 马克思主义教育观 辩证品格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内在关系辩证法
下载PDF
从音韵学角度探讨丽水话的若干方言用字
8
作者 王文胜 《丽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8-96,共9页
方言本字应根据其历史音韵地位并结合特定方言的音变规律进行确定。方言用字可以选择方言本字,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些变通。基于传统音韵学以及丽水话小称音变规律、连读变调规律等,结合文献及其他方言的用例,文章推荐“、细庚儿、劳... 方言本字应根据其历史音韵地位并结合特定方言的音变规律进行确定。方言用字可以选择方言本字,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些变通。基于传统音韵学以及丽水话小称音变规律、连读变调规律等,结合文献及其他方言的用例,文章推荐“、细庚儿、劳钿、■蛲、桕子树、芒菅、公公莥莥、雷公、剉树、赖哭、半罕绽、宽慢记、昏多”等作为丽水话“姐姐、小孩儿、钞票、蝉、乌桕树、菅草、蓬蘽与覆盆子(合称)、响雷、砍树、哭、半饱半瘪、慢慢儿、很多”等的方言用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韵学 丽水话 方言用字
下载PDF
中古韵书侵-盐异读反映的异源层次——兼论上古方音中的侵谈两部
9
作者 许树妙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5-559,共15页
《广韵》具有一组侵-盐异读字,异读字的形成与上古荆楚、巴蜀、齐鲁方言的侵谈相通现象有关。盐韵一读为外来读音,与侵韵一读同处于中古标准语音系,并在后代演变中取代侵韵一读,反映了异源层次的现象。上古荆楚、巴蜀、齐鲁方言在出土... 《广韵》具有一组侵-盐异读字,异读字的形成与上古荆楚、巴蜀、齐鲁方言的侵谈相通现象有关。盐韵一读为外来读音,与侵韵一读同处于中古标准语音系,并在后代演变中取代侵韵一读,反映了异源层次的现象。上古荆楚、巴蜀、齐鲁方言在出土、传世文献中具有丰富的侵谈相通例证,可支持异读分析得出的方音结果。侵谈相通的语音基础是侵部在方言中为低元音音值。侵-盐异读的成因及层次分析可为历史方音与方言接触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盐异读 异源层次 上古方音 侵谈相通
下载PDF
名词性“汪”在苏鲁豫皖地名中的运用及其成因
10
作者 谢驰 史艳锋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1-106,168,共7页
“汪”字地名大量出现在苏鲁豫皖地区,这些地名中“汪”的意义与普通话常见的形容词用法不同。根据已有研究及方言材料,苏鲁豫皖地区地名中的名词性“汪”作为方言词常被用来指代水体。通过考证“汪”字的来源以及其分布情况,我们认为... “汪”字地名大量出现在苏鲁豫皖地区,这些地名中“汪”的意义与普通话常见的形容词用法不同。根据已有研究及方言材料,苏鲁豫皖地区地名中的名词性“汪”作为方言词常被用来指代水体。通过考证“汪”字的来源以及其分布情况,我们认为该字的词义演变与水文地理的变化、方言音韵的特点密切相关。在与“洼”“湾/弯”等字比较的过程中,尝试探讨该地区宕江摄演变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方言 词义演变
下载PDF
官话、晋语中表“馊臭”义“斯”类词的本字考证
11
作者 施伟宝 《现代语文》 2024年第9期22-32,共11页
在官话、晋语中,表示食物变质、馊臭的“斯”类词十分常见。它在各类方言词典中亦有收录,往往以“斯”“燍”“澌”“尸”“丝”“私”“司”“死”“饲”等方言同音字记录。在官话、晋语中,流摄开口三等基本不混入止摄开口三等,“馊”... 在官话、晋语中,表示食物变质、馊臭的“斯”类词十分常见。它在各类方言词典中亦有收录,往往以“斯”“燍”“澌”“尸”“丝”“私”“司”“死”“饲”等方言同音字记录。在官话、晋语中,流摄开口三等基本不混入止摄开口三等,“馊”应为“斯”类词的训读字,而不是本字。晋语中,文水、祁县两地的庚韵、静韵、清韵、青韵今白读[ɿ]韵母,则以同音形式“腥”记之。从读音上看,官话、晋语的[i]>[ɿ]的音变,不仅见于与止摄开口三等和蟹摄开口三四等相拼的精组声母,亦见于见晓组声母。从词义上看,“馊臭”的嗅觉表现往往是食物腐败变质产生的酸臭味。因此,“醯”作为晓母蟹摄开口四等齐韵平声字,最早表示“发酵产生的酸味”,当为“斯”类词的本字。“斯”类词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并非全然是由方言内部自身的音变所致,历史移民造成的方言词汇接触、渗透等,也是影响其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话 晋语 “斯”类词 馊臭 “醯” 本字 考证
下载PDF
甘肃环县甜水话古清、次浊入声字的今读调类及其成因
12
作者 谭治琪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4期19-23,共5页
环县甜水镇位于甘宁两省区交界处,其方言处于中原官话秦陇片和兰银官话银吴片交界地带。古清、次浊入声字在甜水话中多数归阳平,少数归阴平、上声、去声。古清、次浊入多数读阳平是甜水话区别中原官话秦陇片陇东小片的一个重要语音特征... 环县甜水镇位于甘宁两省区交界处,其方言处于中原官话秦陇片和兰银官话银吴片交界地带。古清、次浊入声字在甜水话中多数归阳平,少数归阴平、上声、去声。古清、次浊入多数读阳平是甜水话区别中原官话秦陇片陇东小片的一个重要语音特征,其形成跟兰银官话银吴片方言的接触影响有关;少数读上声、去声,可能由普通话、近代汉语声调及词调的影响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宁交界方言 甜水话 古清、次浊入声字 今读调类
下载PDF
清代云南红河契约文书音借字考释
13
作者 龙浡 邓强 《文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7-84,共8页
由吴晓亮、徐政芸主编的《云南省博物馆馆藏契约文书整理与汇编》第五卷中收录了清代红河地区的契约文书共计153件,这些契约文书对研究清代红河地区的社会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但由于当时契约书写者的文化水平较低,其中存在许多音借字,... 由吴晓亮、徐政芸主编的《云南省博物馆馆藏契约文书整理与汇编》第五卷中收录了清代红河地区的契约文书共计153件,这些契约文书对研究清代红河地区的社会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但由于当时契约书写者的文化水平较低,其中存在许多音借字,对正确解读契约内容有一定的阻碍。文章以音韵学理论为主,综合运用各种校勘方法,校释了第五卷清代红河契约文书中出现的26条音借字,指出其正字,并以近代红河方言语音与之印证,为云南契约文书的进一步整理和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约文书 音借字 云南方言
下载PDF
《切韻》系韻書用於記録吴方言詞的中古新增字三例
14
作者 趙庸 《文献语言学》 2024年第2期44-51,232,共9页
《切韻》系韻書記録了大量中古新增字,有些新增字是方言詞進入標準語詞彙系統引起的。本文選取《切韻》系韻書中吴方言詞的三個例子,分别例説方言詞引起中古字形新增的三種類型。方言詞和中古新增字研究不單純涉及漢字字形問題,還涉及... 《切韻》系韻書記録了大量中古新增字,有些新增字是方言詞進入標準語詞彙系統引起的。本文選取《切韻》系韻書中吴方言詞的三個例子,分别例説方言詞引起中古字形新增的三種類型。方言詞和中古新增字研究不單純涉及漢字字形問題,還涉及漢語方言和非漢語成分的識别問題。該類研究有助於拓展研究視野,以觀察漢語及漢字複雜的來源、形成和演變過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增字 中古 《切韻》系韻書 吴方言詞 古越語
下载PDF
厦门地域文化符号与闽南方言文字融合设计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陈烨莹 《网印工业》 2024年第6期39-41,共3页
闽南方言文字是记录闽南方言的独立文字体系,在普通话的普及之下已日渐式微。本文深入分析了地域文化符号在方言文字设计中的重要作用,运用符号学理论,挖掘厦门地域文化的独特特点和象征意义,将闽南方言转化为可视化的文字形式,推动闽... 闽南方言文字是记录闽南方言的独立文字体系,在普通话的普及之下已日渐式微。本文深入分析了地域文化符号在方言文字设计中的重要作用,运用符号学理论,挖掘厦门地域文化的独特特点和象征意义,将闽南方言转化为可视化的文字形式,推动闽南方言文字的保护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方言文字 文字设计 地域文化
下载PDF
多用途汉语方言语音数据库的设计 被引量:7
16
作者 高原 顾明亮 +2 位作者 孙平 王侠 张长水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2年第5期118-120,共3页
建立了一个多用途汉语方言语音数据库,用于说话人信息处理、方言特征词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的研究。以多通道的方式采集时长106小时的语音数据,包括七种主要的汉语方言区语音,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汉语方言数据库的设计... 建立了一个多用途汉语方言语音数据库,用于说话人信息处理、方言特征词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的研究。以多通道的方式采集时长106小时的语音数据,包括七种主要的汉语方言区语音,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汉语方言数据库的设计标准以及实施方案,有助于推动汉语语音库特别是方言语音库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方言数据库 说话人信息处理 方言特征词识别
下载PDF
诗歌翻译活动的本质 被引量:16
17
作者 易经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52,共4页
诗歌是极富艺术性的文学体裁,是语言艺术的最高形式。相应地,诗歌被认为是最难翻译的一种文本类型。所以,没有人会怀疑诗歌翻译的创造性,即其艺术性。但是,我们不能片面地、不加分析地就此作结论,说诗歌翻译只具有艺术性。本文力图通过... 诗歌是极富艺术性的文学体裁,是语言艺术的最高形式。相应地,诗歌被认为是最难翻译的一种文本类型。所以,没有人会怀疑诗歌翻译的创造性,即其艺术性。但是,我们不能片面地、不加分析地就此作结论,说诗歌翻译只具有艺术性。本文力图通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分析,在论证诗歌翻译的创造性即艺术性的同时,指出不论某篇诗歌的翻译的创造性多么强烈,翻译中的客观局限总是存在的,这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科学性的体现。文章认为,诗歌翻译活动的本质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翻译活动 科学性 艺术性 辩证统一
下载PDF
论汉语方言语法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兰玉 吴启主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7-111,共5页
方言间的语法差异远不如方言语音、词汇的差异那样容易觉察 ,因此 ,方言语法调查研究较之方言语音、词汇调查研究要困难的多 ,主要困难集中在方言语法材料的识别、方言语法的用字、方言语法材料的收集等方面。针对这些困难作全面深入的... 方言间的语法差异远不如方言语音、词汇的差异那样容易觉察 ,因此 ,方言语法调查研究较之方言语音、词汇调查研究要困难的多 ,主要困难集中在方言语法材料的识别、方言语法的用字、方言语法材料的收集等方面。针对这些困难作全面深入的分析 ,并对解决困难的办法进行探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语法 识别 用字 收集
下载PDF
方言字初探 被引量:8
19
作者 董绍克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3-86,共4页
方言字与俗字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字;方言本字当中既有通用字,也有方言字;方俗字既有方言字特征,也有俗字特征。方言字是个历史范畴,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属性。
关键词 方言字 俗字 本字 方俗字
下载PDF
太原(含南北郊区)方言古蟹摄字的演变模式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楚 王为民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2-309,共8页
太原方言蟹摄字的演变模式曾是一+二≠三四合≠三四开,这与北方官话型蟹摄字的曾经演变模式一合≠一开+二≠三+四不同。太原南郊晋源方言是太原型蟹摄字演变的早期阶段,百年前太原城区话是晋源的进一步发展,现在太原城区话蟹摄字的演变... 太原方言蟹摄字的演变模式曾是一+二≠三四合≠三四开,这与北方官话型蟹摄字的曾经演变模式一合≠一开+二≠三+四不同。太原南郊晋源方言是太原型蟹摄字演变的早期阶段,百年前太原城区话是晋源的进一步发展,现在太原城区话蟹摄字的演变模式已被官话方言覆盖,太原北郊方言蟹摄字的演变模式已由以等为条件,转变为以开合为条件,这是晋方言与官话方言两种模式结合的表现,是一种"矫枉过正"现象。核心晋方言蟹摄字的典型特征是一等开合口不分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方言 蟹摄字 演变模式 太原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