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三1-4单元重点句型及长难句解析
1
作者 李志荣 《中学生英语(高中版)》 2006年第7期35-39,共5页
一、重点句型 1.as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 【教材例旬】 Impressive as the record is,it fades next to the story of Armstrong’s struggleag ainst disease.
关键词 重点句型 长难句解析 1-4单元 story 高三 让步状语从句 the AS 教材
下载PDF
从《亚当夏娃日记》解读马克·吐温的宗教观 被引量:2
2
作者 蔡骏 徐洁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46-48,共3页
马克·吐温在其短篇小说《亚当夏娃日记》中根据圣经故事的相关内容,描绘了人类第一对夫妻的日常生活,用相辅相成的两部日记诠释了亚当和夏娃这一古老传说。但他的描绘并非完全忠实于圣经内容,有时加入自己的想象,有时改变一些细节... 马克·吐温在其短篇小说《亚当夏娃日记》中根据圣经故事的相关内容,描绘了人类第一对夫妻的日常生活,用相辅相成的两部日记诠释了亚当和夏娃这一古老传说。但他的描绘并非完全忠实于圣经内容,有时加入自己的想象,有时改变一些细节。是什么促使他这样处理圣经故事的?他究竟有着怎样的宗教观?通过剖析《亚当夏娃日记》,可以解读马克·吐温的宗教观,从而为上述问题提供些许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吐温 《亚当夏娃日记》 圣经故事 宗教观
下载PDF
熊大木本《日记故事》插图的艺术表现形式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建利 杜秀萍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59-60,64,共3页
《日记故事》是宋元之际虞韶编纂的一部蒙学著作,原本已佚,今藏最早的版本是明代熊大木注本的《新刊大字分类校正日记大全》,其中有非常优美的插图,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版画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郑振铎先生等学者对其评价非常高。本文从... 《日记故事》是宋元之际虞韶编纂的一部蒙学著作,原本已佚,今藏最早的版本是明代熊大木注本的《新刊大字分类校正日记大全》,其中有非常优美的插图,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版画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郑振铎先生等学者对其评价非常高。本文从人物刻画、背景、整体构图论述其艺术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记故事》 插画 构造
下载PDF
日记何以成为小说——以施蛰存《上元灯》文本分析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俐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1-105,共5页
为了探明中国现代文学中日记何以成为小说,日记体小说艺术价值形成具有怎样的机制。从叙事学角度,以施蛰存日记体小说《上元灯》为例进行文本分析,结论认为:日记成为小说的关键在于自我内心叙述话语的形成,日记体小说艺术在阅读中是通... 为了探明中国现代文学中日记何以成为小说,日记体小说艺术价值形成具有怎样的机制。从叙事学角度,以施蛰存日记体小说《上元灯》为例进行文本分析,结论认为:日记成为小说的关键在于自我内心叙述话语的形成,日记体小说艺术在阅读中是通过“离间效果”让读者获得审美愉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元灯》 日记体小说 文本分析 艺术价值
下载PDF
古代蒙书《日记故事》作者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建利 杜秀萍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5年第6期145-146,149,共3页
《日记故事》是明清时期流行于民间的一部蒙书,讲授了300多个故事,在当时影响很大,而今日已很少提及。今存《日记故事》的版本署名不一,多为虞韶,然所属朝代却又混乱不堪,有的记为元代,有的记为明代。据史料、方志、书目考证,《日记故... 《日记故事》是明清时期流行于民间的一部蒙书,讲授了300多个故事,在当时影响很大,而今日已很少提及。今存《日记故事》的版本署名不一,多为虞韶,然所属朝代却又混乱不堪,有的记为元代,有的记为明代。据史料、方志、书目考证,《日记故事》作者确为虞韶,宋末元初福建建阳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记故事》 虞韶 建安
下载PDF
中国现代日记体、书信体小说研究综述 被引量:4
6
作者 钱雪琴 肖淑芬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61,共5页
学术界对中国现代日记体、书信体小说的研究匮乏,这种研究现状与现代日记体、书信体小说曾经蔚然成风并且留下诸多经典文本的文学史史实不相符合。有两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作更深入的探究:一是拓宽研究的覆盖面,不光把研究的视角锁定在... 学术界对中国现代日记体、书信体小说的研究匮乏,这种研究现状与现代日记体、书信体小说曾经蔚然成风并且留下诸多经典文本的文学史史实不相符合。有两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作更深入的探究:一是拓宽研究的覆盖面,不光把研究的视角锁定在男性作家的笔下,而且要将中国现代女作家笔下的大量的日记体、书信体小说纳入研究视野;二是理论角度的突破,应该进一步从认识论、美学、心理学和意识流理论等层面对现代日记体、书信体小说作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记体书信体上说 覆盖面 理论角度
下载PDF
鲁迅的小说有什么好
7
作者 王为生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72-74,共3页
鲁迅的小说以新鲜多样的艺术形式,深刻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厚的人生体验显示了中国现代小说所能达到的水准。《狂人日记》将新奇的故事与整体的象征相结合,使启蒙思想获得陌生化的艺术效果;《孔乙己》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这一个... 鲁迅的小说以新鲜多样的艺术形式,深刻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厚的人生体验显示了中国现代小说所能达到的水准。《狂人日记》将新奇的故事与整体的象征相结合,使启蒙思想获得陌生化的艺术效果;《孔乙己》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这一个”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阿Q正传》则将讽刺揉合在滑稽的故事中,喜剧的外壳下藏着悲剧的内涵。以鲁迅小说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小说重新激活了读者的阅读感觉,并加强了与读者人生体验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孔乙己》 《阿Q正传》 故事 写实 象征 典型 喜剧 悲剧
下载PDF
永远的狂人,独立的自己——鲁迅小说《狂人日记》和《头发的故事》比较研究
8
作者 周玉容 《长春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77-79,共3页
1920年鲁迅小说《头发的故事》发表,《头发的故事》和早期的《狂人日记》在叙事层面存在惊人的相似性:除去不同的隐指读者,两者的叙事层次、人物功能和干预评论等均一脉相承。小说形式的"同"与"异"最终透露了作家... 1920年鲁迅小说《头发的故事》发表,《头发的故事》和早期的《狂人日记》在叙事层面存在惊人的相似性:除去不同的隐指读者,两者的叙事层次、人物功能和干预评论等均一脉相承。小说形式的"同"与"异"最终透露了作家的思想观念在不同时期的一致性和嬗变性,这对于理清现代文学史上纷繁复杂的鲁迅思想脉络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人日记》 《头发的故事》 叙事分层 反讽式评论 隐指读者
下载PDF
论元代《日记故事》中“二十四孝”的流传及影响
9
作者 张炫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17-120,137,共5页
"二十四孝"故事存在于三个系统中,分别为《二十四孝诗选》系、《孝行录》系和《日记故事》系。《日记故事》成书于元代,明清时期被大量刊印,其"二十四孝"故事成为明万历以后全国最流行的"二十四孝"故事题... "二十四孝"故事存在于三个系统中,分别为《二十四孝诗选》系、《孝行录》系和《日记故事》系。《日记故事》成书于元代,明清时期被大量刊印,其"二十四孝"故事成为明万历以后全国最流行的"二十四孝"故事题材,甚至成为后来"二十四孝"故事的通行版本,也对后世以"二十四孝"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记故事》 二十四孝 《孝逆报》
下载PDF
《小说史大略》与鲁迅早期的现代小说观
10
作者 汤昭璇 郭冰茹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第9期86-93,共8页
油印本《小说史大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鲁迅早期的小说观,与后世相比该时期的小说观虽尚未完全成熟但呈现出现代性的特征。油印本中的小说观主要具备两个特点:带有进化论色彩和对虚构性的强调,这两个特点都与鲁迅接受的西方思想存在... 油印本《小说史大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鲁迅早期的小说观,与后世相比该时期的小说观虽尚未完全成熟但呈现出现代性的特征。油印本中的小说观主要具备两个特点:带有进化论色彩和对虚构性的强调,这两个特点都与鲁迅接受的西方思想存在着密切关联。同时,鲁迅早期形成的小说观也与他在1918年以前的小说译作和著作文本之间构成互动联系。不论是鲁迅油印本中理论观念之间表述形成的裂痕,还是鲁迅构建的小说理论体系与其文学实践之间存在的张力,都反映出中国现代小说生成之初的某种复杂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小说观 文体 《狂人日记》 《域外小说集》
下载PDF
Official Life: Homoerotic Self-Representation and Theater in Li Ciming's Yuemantang Riji
11
作者 Cuncun Wu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4年第2期202-224,共23页
Homoerotic play was central to the recreational culture of theatergoing from the mid-Qing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especially in Beijing. Theatergoing literati in particular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 Homoerotic play was central to the recreational culture of theatergoing from the mid-Qing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especially in Beijing. Theatergoing literati in particular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an elite, theater-based, homoerotic sub-culture, heavily investing themselves in the pursuit of social distinction. While it is important not to underestimate the importance of lower-status audiences in the popularisation of Peking opera, the literati doubtlessly considered themselves the aesthetic vanguard in terms of both the judgment of staged drama and the literary promotion of romances between themselves and the boy-actors offstage. Unlike "flower-guides" (Huapu) that circulated between friends, diaries from the period record private thoughts on the scene that would not, and could not, be expressed in public. Drawing on the diary of the influential late-Qing scholar-official Li Ciming (1830-94), I focus on the question of how an understanding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entered Li's diaries, as well as examining what his self-representations have to say about Qing literati ownership of homoerotic sensibilities and spaces, which is to say, how he saw himself as presenting to others and how that self-presentation is (re-)presented in his wri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 Ciming (1830-94) diaries homoeroticism THEATER Beijing lateQing dynasty boy-actor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