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leoenvironmental Evolution of the Beilun River Estuary,Northwest South China Sea,During the Past 20,000 Years Based on Diatoms
1
作者 CHEN Min QI Hongshuai +2 位作者 LAN Dongzhao LAN Binbin FANG Q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6期2244-2257,共14页
The paleo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the Beilun River estuary on the coast of Beibu Gulf in the northwest South China Sea is reconstructed based on fossil diatoms, isotopic dating, sedimentary grain size data, mineralogy... The paleo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the Beilun River estuary on the coast of Beibu Gulf in the northwest South China Sea is reconstructed based on fossil diatoms, isotopic dating, sedimentary grain size data, 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 in three sediment core samples. Results show that the estuary has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changes since deposition began about 20,000 yr ago. Freshwater runoff of the Beilun River initially was strong. However, the freshwater runoff reduced significantly after a transgressive event. Subsequently the estuary’s position began to migrate to the northeast. At the end of the Late Pleistocene the estuary shifted gradually towards the southwest. In the Early-Mid Holocene, the estuary’s geomorphology was shaped by seawater transgressing into the ancient river channel. The basin was filled continuously but slowly to form the present Beilun River estuary. Holocene transgression in this area could be divided roughly into three stages, including oscillation period 1, the maximum transgression period, and oscillation period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toms beilun river estuary paleoenvironment quaternary
全文增补中
闽江口第四纪地层中的孢粉、有孔虫、硅藻组合及其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蕉文 华棣 吴立成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75-82,共8页
本文通过对闽江口琅岐岛钻孔的孢粉,有孔虫及硅藻的综合分析,发现第四纪地层中有五个孢粉组合带,五个硅藻组合带与一个微体化石层。结合^(14)C测年资料与沉积物特征认为该地区第四纪地层可以划分为晚更新世晚期与全新世(早期、中期、晚... 本文通过对闽江口琅岐岛钻孔的孢粉,有孔虫及硅藻的综合分析,发现第四纪地层中有五个孢粉组合带,五个硅藻组合带与一个微体化石层。结合^(14)C测年资料与沉积物特征认为该地区第四纪地层可以划分为晚更新世晚期与全新世(早期、中期、晚期)。气候演化依次为:冷干→温暖略干→温暖湿润→炎热潮湿→温暖略干。沉积相发展顺序为:冲积相、冲洪积相→河流相、湖沼相→湖沼相、河口相→海湾相→河口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有孔虫 硅藻 第四纪 地层
下载PDF
北仑河口海域小型硅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敏 蓝东兆 +3 位作者 任建业 张学雷 兰彬斌 戚洪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53-1062,共10页
北仑河口地处亚热带-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北部湾沿岸与越南交界的一个重要入海河口。于2008年3、5、8和11月分别采集该海域小型浮游硅藻,同时测定水温、盐度等水体参数,以及氮、磷、硅等18项水化学指标,分析了小型硅藻群落结... 北仑河口地处亚热带-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北部湾沿岸与越南交界的一个重要入海河口。于2008年3、5、8和11月分别采集该海域小型浮游硅藻,同时测定水温、盐度等水体参数,以及氮、磷、硅等18项水化学指标,分析了小型硅藻群落结构变化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该河口区的小型硅藻主要由纤细翼鼻状藻Proboscia alata f.gracillima、拟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pseudocurvisetus、细弱海链藻Thalassiosira subtilis、中华齿状藻Odontella sinensis和菱形藻Nitzschiasp.等优势种类组成,并且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演替。应用典范对应分析,发现影响北仑河口硅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温度、盐度、N、Si、Hg和悬浮体质量浓度等,且不同季节的主控因素有所差异。菱形藻对温度和Cu、As、Zn和Hg等重金属的耐受性较强。纤细翼鼻状藻适宜于生长在水体透明度高的海域,悬浮体质量浓度以6.27 mg.L-1以下为宜。拟旋链角毛藻受Cr的影响较大,高含量的Cr会限制其生长。而细弱海链藻和中华齿状藻对Hg的耐受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 北仑河口 环境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CCA)
下载PDF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东海南部陆缘晚第四纪硅藻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支崇远 王开发 +2 位作者 王洪根 郑玉龙 陶明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5-72,共8页
运用因子分析、对应分析、最优分割、聚类分析等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对东海南部陆缘(闽南段)6个柱状剖面的晚第四纪沉积硅藻进行了研究,以代表性的九龙江口ZK2井柱状剖面为例加以详细分析,得出了硅藻组合所反映的生态环境,恢复了该地区的... 运用因子分析、对应分析、最优分割、聚类分析等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对东海南部陆缘(闽南段)6个柱状剖面的晚第四纪沉积硅藻进行了研究,以代表性的九龙江口ZK2井柱状剖面为例加以详细分析,得出了硅藻组合所反映的生态环境,恢复了该地区的古环境演替过程,即闽南九龙江口晚第四纪以来经历了河流、河口、河口内口、河口外口、河口外缘、河口外缘或海湾、河口内口等古环境演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理统计 硅藻 古环境 晚第四纪
下载PDF
珠江口万顷沙晚第四纪沉积及古环境重建 被引量:5
5
作者 余少华 陈芳 +4 位作者 谢叶彩 周洋 吴聪 陈炽新 龙桂 《热带地理》 2016年第3期374-387,共14页
选取位于珠江口万顷沙ZK316-2钻孔进行孢粉、硅藻和岩性等分析,重建了珠江口晚更新世以来的海侵海退旋回和古环境特征。孢粉和硅藻分析表明:晚更新世期间该区域主要经历了一次大的海侵海退,期间有2次小的海平面波动。晚更新世地层海相... 选取位于珠江口万顷沙ZK316-2钻孔进行孢粉、硅藻和岩性等分析,重建了珠江口晚更新世以来的海侵海退旋回和古环境特征。孢粉和硅藻分析表明:晚更新世期间该区域主要经历了一次大的海侵海退,期间有2次小的海平面波动。晚更新世地层海相特征明显,孢粉组合指示了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其植被以南亚热带常绿林为主,孢粉组合以青冈属、蕈树属、金缕梅科等亚热带种属为主,期间出现的海桑属推测为滨海相沉积,指示了当时海平面的位置。晚更新世的海相沉积尽管14C测年结果为老于30 ka左右,但经过区域孢粉组合、硅藻特征、海平面高度等因素的综合对比分析后认为:下部海相层的年代更可能属于MIS 5期,而期间2次短暂的低海面记录可能与5b和5d海平面波动有关。钻孔上部13.9 m以上为全新世2 232 cal.a B.P.以来的沉积,孢粉分析表明植被仍以亚热带常绿林为主,但人类干扰因素的禾本科、松属、芒箕和火灾记录(炭屑)大量增加,指示了沿海人类活动增强和大规模农业的发展,这与全新世晚期海平面下降和三角洲的快速加积作用基本同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岸 孢粉 硅藻 海平面变化 晚第四纪 人类活动
下载PDF
珠江口13-LD-ZK19钻孔沉积硅藻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响应 被引量:1
6
作者 吴聪 陈炽新 +2 位作者 彭志远 陈芳 周洋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5-293,共9页
通过对珠江口内伶仃洋13-LD-ZK19钻孔沉积物的高分辨硅藻鉴定分析,划分出5个硅藻组合带和3个硅藻贫瘠带(BZs),探讨了硅藻保存状况和分布特征对该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环境快速变化过程的响应。硅藻丰度、简单分异度、海水-半咸水-淡水三... 通过对珠江口内伶仃洋13-LD-ZK19钻孔沉积物的高分辨硅藻鉴定分析,划分出5个硅藻组合带和3个硅藻贫瘠带(BZs),探讨了硅藻保存状况和分布特征对该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环境快速变化过程的响应。硅藻丰度、简单分异度、海水-半咸水-淡水三大生态类型相对含量及特征属种含量分布特征作为主要参考指标。特征层段分别对应了全新世海进-海退沉积旋回的不同阶段:BZ1带沉积时间早于全新世;组合1 Cyclotella striata-Paralia sulcata-Actinocyclus ehrenbergii、组合2 Paralia sulcata-Cyclotella striata-Coscinodiscus divisus-Actinocyclus ehrenbergii和组合3 Paralia sulcata-Cyclotella striata为全新世早期海平面快速抬升时沉积产物;BZ2带可能对应于最大海侵;组合4 Cyclotella striata-Paralia sulcata-Pyxidicula weyprechtii和组合5 Cyclotella striata-Coscinodiscus divisus-Coscinodiscus oculatus形成于中全新世海平面稳定和三角洲进积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组合 古环境 全新世 内伶仃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