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moval of Chromium(Ⅲ) from Monoammonium Phosphate Solutions by a Porous Adsorbent of Fluor(calcium silicate) Composites 被引量:1
1
作者 ZHU Xinhua JIA Xuhong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20年第2期384-392,共9页
The products of monoammonium phosphate containing Cr^3+resulted in disqualification,and further posed a serious threat t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beings.Herein,the porous adsorbent of fluor(calcium silicate)c... The products of monoammonium phosphate containing Cr^3+resulted in disqualification,and further posed a serious threat to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beings.Herein,the porous adsorbent of fluor(calcium silicate)composites(FCSc)was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using diatomaceous earth,hydrated lime and additive(NaF)as raw materials,which was characterized and used for the removal of Cr^3+from monoammonium phosphate solutions.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arameters,such as solution pH,initial Cr^3+concentration,temperature and contact time on the adsorption of Cr^3+onto FCSc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as in agreement with the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 and Freundlich isotherm.The spontaneous and endothermic nature of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as obtained by analyzing various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G0,△H0,and△S0).In addition,computational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between Cr3+ions and FCSc were conducted to elucidate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Such kind of porous adsorbent provided a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the removal of impurities from monoammonium phosphate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or(calcium silicate)composites monoammonium phosphate solutions chromium() REMOVAL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下载PDF
The Dicalcium Phosphate Dihydrate Fixator and Stabilizer of Glutaraldehyde
2
作者 Bouzid Mohammed Djadi Amina Guechtoulli Samira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英文B版)》 2013年第9期605-611,共7页
关键词 化学稳定 戊二醛 水溶液 磷酸氢钙 固定架 红外光谱 反应机理 二水合物
下载PDF
Influence of surface treatment of carbon fiberson electrochemical crystallization of calcium phosphate 被引量:1
3
作者 陶可 黄苏萍 周科朝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2期113-116,共4页
Electrodeposition technique was used to coat calcium phosphate on carbon fiber which can be used to reinforce hydroxyapati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fibers treated with and without nitric acid in electrodeposition we... Electrodeposition technique was used to coat calcium phosphate on carbon fiber which can be used to reinforce hydroxyapati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fibers treated with and without nitric acid in electrodeposition were evaluated. The X-ray diffractometry results show that CaHPO4·2H2O is obtained as the kind of calcium phosphate coating on carbon fiber.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photographs and deposit kinetic curve indicate that the influences of the functional group attained by nitric acid treatment, the crystal morphology and crystallization of the coating layers on the fiber with and without treatment rate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The functional group, especially the acidic group, can act as nucleation centers of electrochemical crystal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DEPOSITION dicalcium phosphate dihydrate carbon fiber surface treatment
下载PDF
Phosphate Diester Hydrolysis by Dinuclear Tb(III) Complexes with BDBPH in Second-order Dependence
4
作者 Guo Qiang SHANGGUAN Jun ZHU +1 位作者 Ning WANG Jia Zuan NI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9-92,共4页
The kinetic study on the hydrolysis reaction of bis(4-nitrophenyl) phosphate (BNPP) catalyzed by Tb-BDBPH system(2:1) was carried out in 50% ethanol solution (pH 7.0-10.0) at 35℃ with I=0.10NaNO3. The second... The kinetic study on the hydrolysis reaction of bis(4-nitrophenyl) phosphate (BNPP) catalyzed by Tb-BDBPH system(2:1) was carried out in 50% ethanol solution (pH 7.0-10.0) at 35℃ with I=0.10NaNO3. The second-order rate constant kBNPP, 2.3×10.3 (mol^-1L S^-1), was determined. The dinuclear monohydroxo species, L-2Tb-OH, is kinetically mainly active species. The hydrolysis rate of BNPP by the complex is increased almost 2.6 million-fold compared with the background hydroxide rate at the same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BDBPH phosphate diester HYDROLYSIS rate constant.
下载PDF
Eu(Ⅲ)和Am(Ⅲ)在Th_4(PO_4)_4P_2O_7上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冬林 钱丽娟 +2 位作者 张茂林 许君政 吴王锁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6-161,共6页
通过静态法研究了Am(Ⅲ)和Eu(Ⅲ)在Th4(PO4)4P2O7上的吸附行为,主要包括吸附平衡时间、固液比、pH值、离子强度以及富里酸(FA)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m(Ⅲ)和Eu(Ⅲ)在T114(PO4)4P2O7的吸附具有相似的pH吸... 通过静态法研究了Am(Ⅲ)和Eu(Ⅲ)在Th4(PO4)4P2O7上的吸附行为,主要包括吸附平衡时间、固液比、pH值、离子强度以及富里酸(FA)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m(Ⅲ)和Eu(Ⅲ)在T114(PO4)4P2O7的吸附具有相似的pH吸附曲线,pH值的变化对吸附的影响较大,吸附率在pH=2~5时出现剧增;在其他条件相同时,KNO3离子强度从0.01mol/L增大到0.1mol/L,吸附率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减小。通过对比实验发现,FA对Am(UI)和Eu(UI)在Th4(PO4)4P2O7上的吸附具有促进作用。Am(Ⅲ)和Eu(Ⅲ)在Th4(PO6)4P2O7表面可能形成了表面络合物。吸附剂的表面特征及其吸附机理研究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4(PO4)4P2O7 吸附 Eu() Am()
下载PDF
新型无磷无氮阻垢剂的阻磷酸钙垢及分散Fe(Ⅲ)性能 被引量:20
6
作者 符嫦娥 周钰明 +3 位作者 薛蒙伟 谢洪涛 吴文导 孙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25-531,共7页
以烯丙基聚乙二醇单醚、氯乙酸、氢氧化钠、马来酸酐等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无磷无氮环保型阻垢剂马来酸酐/烯丙基聚乙二醇羧酸钠(MCn,n为聚乙二醇聚合度,n=5、9、13),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等对阻垢剂结构进行了表征,采... 以烯丙基聚乙二醇单醚、氯乙酸、氢氧化钠、马来酸酐等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无磷无氮环保型阻垢剂马来酸酐/烯丙基聚乙二醇羧酸钠(MCn,n为聚乙二醇聚合度,n=5、9、13),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等对阻垢剂结构进行了表征,采取静态阻垢率和含Fe(Ⅲ)溶液透光率的方法考察了阻垢剂阻磷酸钙和分散Fe(Ⅲ)性能,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阻垢后形成的磷酸钙形貌。结果表明,随着MCn结构中聚乙二醇聚合度n从5增加到13,其阻磷酸钙垢性能和分散Fe(Ⅲ)效果也逐步提高,其中MC13在投加量为6mg·L-1时阻磷酸钙垢率达99%,在投加量为8mg·L-1时使含Fe(Ⅲ)溶液的透光率为22%。MCn的高效阻磷酸钙垢和分散Fe(Ⅲ)能力是源于其侧链上含有聚乙二醇单醚结构及存在大量的—COO-离子且易与循环水系统中存在的不同的无机金属离子发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磷阻垢剂 磷酸钙 分散Fe()
下载PDF
在线电生锰(Ⅲ)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地塞米松磷酸钠 被引量:9
7
作者 晨晓霓 申双龙 +1 位作者 张成孝 吕九如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501-1503,共3页
采用在线恒电流电解产生Mn 与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相结合 ,基于地塞米松磷酸钠可使Mn Na2 SO3新体系化学发光大大加强的现象 ,建立了测定地塞米松磷酸钠的新分析方法。其线性范围为 1× 1 0 - 4~ 1× 1 0 - 2 g L;检出限为 7... 采用在线恒电流电解产生Mn 与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相结合 ,基于地塞米松磷酸钠可使Mn Na2 SO3新体系化学发光大大加强的现象 ,建立了测定地塞米松磷酸钠的新分析方法。其线性范围为 1× 1 0 - 4~ 1× 1 0 - 2 g L;检出限为 7×1 0 - 5g L ;RSD为 1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 流动注射分析 化学发光 锰() 地塞米松磷酸钠
下载PDF
胶原纤维固载Fe(Ⅲ)对磷酸根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12
8
作者 丁云 廖学品 石碧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25-1231,共7页
将Fe(Ⅲ)固载在胶原纤维上制备吸附材料,研究了该吸附材料对磷酸根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温度为303K,溶液的初始浓度为62.0mg P·L^-1时,胶原纤维固载Fe(Ⅲ)(FeICF)对磷酸根的吸附容量为32.69mgP·g^-1。在pH为3... 将Fe(Ⅲ)固载在胶原纤维上制备吸附材料,研究了该吸附材料对磷酸根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温度为303K,溶液的初始浓度为62.0mg P·L^-1时,胶原纤维固载Fe(Ⅲ)(FeICF)对磷酸根的吸附容量为32.69mgP·g^-1。在pH为3.0~6.0范围内平衡吸附量较大,即当磷酸根在溶液中以HzP04-的形式存在时有利于吸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容量随温度和Fe(Ⅲ)的固载量的增加而增加。FeICF对磷酸根的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速度方程。溶液中存在的Cl^-、NO3^-、SO4^2-及CO3^2-对磷酸根的吸附没有影响,表明FeICF对磷酸根有较强的选择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纤维 Fe() 固载 磷酸根 吸附
下载PDF
新固载型手性Salen Mn(Ⅲ)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苯乙烯不对称环氧化反应 被引量:15
9
作者 包河彬 傅相锴 +2 位作者 白若飞 任文山 涂小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27-931,共5页
以低聚苯乙烯基膦酸-磷酸氢锆(ZSPP)作为载体,对该载体进行氯甲基化、磺酸化修饰后与手性Salen Mn(Ⅲ)轴向配位,合成了一种新固载型手性Salen Mn(Ⅲ)催化剂;采用FTIR,DR UV-Vis,AAS,SEM,TEM,TG和N2吸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苯乙... 以低聚苯乙烯基膦酸-磷酸氢锆(ZSPP)作为载体,对该载体进行氯甲基化、磺酸化修饰后与手性Salen Mn(Ⅲ)轴向配位,合成了一种新固载型手性Salen Mn(Ⅲ)催化剂;采用FTIR,DR UV-Vis,AAS,SEM,TEM,TG和N2吸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苯乙烯不对称环氧化为探针反应,初步考察了催化剂在不同氧源、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下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转化率最高达到85%,选择性为90%,e.e.值为64%.固载手性Salen Mn(Ⅲ)催化剂性质稳定,能循环使用6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苯乙烯基膦酸-磷酸氢锆 手性SALEN Mn()催化剂 固载 不对称环氧化
下载PDF
硅胶-TBP反相萃取层析分离法测定金(Ⅲ)与铊(Ⅲ)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谭龙华 汪模辉 +1 位作者 廖梦霞 陈鹰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4,共4页
以王水(体积分数为20%)作移动相,以硅胶球负载的TBP作固定相,反相萃取层析使微量Au(Ⅲ)、Tl(Ⅲ)与Fe3+、Cu2+、Ag+、Zn2+、Mn2+、Hg2+、Cd2+、Pb2+、Sb5+、As5+、Ga3+、... 以王水(体积分数为20%)作移动相,以硅胶球负载的TBP作固定相,反相萃取层析使微量Au(Ⅲ)、Tl(Ⅲ)与Fe3+、Cu2+、Ag+、Zn2+、Mn2+、Hg2+、Cd2+、Pb2+、Sb5+、As5+、Ga3+、In3+、Pt2+、Pd2+等多种离子分离,留于柱上的铊、金分别用NaAc溶液(量浓度为1mol/L)及Na2SO3溶液(质量浓度为10g/L)洗脱进行连续分离与测定(结晶紫光度法测定铊,孔雀绿光度法测定金),回收率可达96%以上,方法已应用于地质样品中金、铊的连续分离与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 TBP 反相萃取层析 测定
下载PDF
稀释剂对P_(538)萃取Fe(Ⅲ)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于秀芳 张洪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95-97,共3页
前文探讨了P_(538)(ROP(O)(OH)_2,R=C_(12)—C_(18))在煤油中萃取Fe(Ⅲ)的机理,本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稀释剂对萃取Fe(Ⅲ)的影响,并按正规溶液理论,讨论了不同稀释剂的溶解度参数与分配比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萃取 磷酸酯 P358 稀释剂
下载PDF
链接基团对固载手性SalenMn(Ⅲ)催化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云飞 傅相锴 +4 位作者 邹晓川 王长炜 胡小艳 贾紫永 张怀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02-1308,共7页
制备了二胺和二酚修饰的晶态有机聚合物-无机杂化载体低聚苯乙烯基膦酸-膦酸氢锆(LCZSPP)轴向固载手性Salen Mn(Ⅲ)催化剂,将其应用于非官能烯烃的多相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研究了两类轴向连接基团及助催化剂在催化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中的... 制备了二胺和二酚修饰的晶态有机聚合物-无机杂化载体低聚苯乙烯基膦酸-膦酸氢锆(LCZSPP)轴向固载手性Salen Mn(Ⅲ)催化剂,将其应用于非官能烯烃的多相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研究了两类轴向连接基团及助催化剂在催化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中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二胺为链接基团固载的催化剂在加入轴向助剂(NMO)的情况下,转化率和对映选择性都有较大提高。然而,与文献报道相反,二酚固载的催化剂在不添加轴向助剂的情况下,转化率和对映选择性都比添加轴向助剂有明显提高。此外,制备的固载催化剂可以很容易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并且在重复使用10次以上后,催化活性和对映选择性都没有明显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苯乙烯基膦酸-膦酸氢锆 手性SalenMn() 多相催化剂 非官能化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 轴向助催化剂
下载PDF
含磷三足体稀土铕(Ⅲ)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水兰 宋盼 +1 位作者 佘文洁 杨天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54-1263,共10页
在p H=7.3的Tris-HCl缓冲溶液(模拟生理条件)中,采用荧光光谱、循环伏安曲线和紫外光谱研究了N-二(苯-二氨基甲酰基)甲基磷酸铕(Ⅲ)配合物[Eu(pic)3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与BSA可以形成1∶1结合型无荧光... 在p H=7.3的Tris-HCl缓冲溶液(模拟生理条件)中,采用荧光光谱、循环伏安曲线和紫外光谱研究了N-二(苯-二氨基甲酰基)甲基磷酸铕(Ⅲ)配合物[Eu(pic)3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与BSA可以形成1∶1结合型无荧光复合物Eu(pic)3L-BSA,Eu(pic)3L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根据双对数回归方程计算出二者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及结合位点数n,通过热力学参数得出配合物与BSA之间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根据Foster的偶极-偶极无辐射能量转移机理可知配合物与BSA之间可能以偶极-偶极无辐射能量转移方式进行能量传递.分别考察了Fe3+和Cu2+对配合物与BSA结合作用的影响,推测Fe3+和Cu2+可能在配合物与BSA间起"离子架桥"作用,使Eu(pic)3L-BSA复合物的稳定性增强.循环伏安法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与BSA相互作用形成无电活性的Eu(pic)3L-BSA复合物,使得溶液中游离的配合物浓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二(苯-二氨基甲酰基)甲基磷酸 铕()配合物 牛血清白蛋白 作用机理
下载PDF
钛/钙氢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对As(Ⅲ)和As(V)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珺 唐玉朝 +3 位作者 黄显怀 伍昌年 薛莉娉 汪赛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9-223,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钛/钙氢氧化物新型吸附剂,并对其吸附除As的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考察了不同制备方法、Ti/Ca比例、p H值、Ca2+、磷酸根离子对As(Ⅲ)和As(V)去除率的影响,研究了所制备吸附剂对As(Ⅲ)和As(V)的吸附热力学特性,并对其...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钛/钙氢氧化物新型吸附剂,并对其吸附除As的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考察了不同制备方法、Ti/Ca比例、p H值、Ca2+、磷酸根离子对As(Ⅲ)和As(V)去除率的影响,研究了所制备吸附剂对As(Ⅲ)和As(V)的吸附热力学特性,并对其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所制备吸附剂对As(Ⅲ)具有优异的选择性;吸附去除率试验中,吸附剂投加量0.2 g/L、As质量浓度1 mg/L、20℃、吸附3 h条件下,TC-45/5吸附剂对As(Ⅲ)的去除率达到97.3%,对As(V)的去除率为78.2%;酸性条件和Ca2+可显著提高As(V)去除率,但对As(Ⅲ)吸附去除的影响不大;磷酸根离子由于竞争吸附而导致As去除率下降,且对去除As(V)的抑制作用更强烈;30℃时,As(Ⅲ)与As(V)的Langmuir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0.21 mg/g和16.61 mg/g。研究表明,钛/钙氢氧化物对As(Ⅲ)去除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吸附 As() AS(V) CA2+ 磷酸根
下载PDF
中空纤维膜萃取与超滤耦合富集铟In(Ⅲ)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海波 贾悦 +2 位作者 吕晓龙 刘薇 苏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57-1462,共6页
研究中空纤维膜萃取与超滤耦合工艺从模拟含铟酸性浸出液中提取铟的效率,考察反萃相与萃取相混合配比、混合液流速、原料液与混合液温度变化等参数对系统提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萃相与萃取相体积之比(A/O)在一定范围内,在A/O=4时... 研究中空纤维膜萃取与超滤耦合工艺从模拟含铟酸性浸出液中提取铟的效率,考察反萃相与萃取相混合配比、混合液流速、原料液与混合液温度变化等参数对系统提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萃相与萃取相体积之比(A/O)在一定范围内,在A/O=4时系统反萃相中In(Ⅲ)的富集量达到最大;随混合液流速的增大,系统的传质性能降低;原料液与混合液等温变化对系统提铟效果的影响并不显著。对比含In(Ⅲ)、Fe(Ⅲ)、Zn(Ⅱ)三组分原料液与In(Ⅲ)、Fe(Ⅲ)两组分原料液的实验结果可知,原料液中Zn(Ⅱ)的大量存在会干扰In(Ⅲ)的萃取,需要对多组分原料液进行预处理以排除竞争离子的干扰,才能实现较好的提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中空纤维支撑液膜 超滤 二(2-乙基己基磷酸)(P204)
下载PDF
筛选甘蔗SPSⅢ启动子诱饵片段结合蛋白的酵母单杂交诱饵质粒的构建 被引量:2
16
作者 邹丽娟 高玉娜 +3 位作者 周平 叶冰莹 陈由强 陈如凯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6-79,共4页
主要构建了可以与酵母染色体发生重组的质粒pAbAI-Bait,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获得转化子,将阳性克隆进行PCR与DNA测序的方法鉴定,结果表明:酵母单杂交中报告质粒pAbAI-Bait构建成功,可用于酵母单杂交体系.
关键词 酵母单杂交 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 转录因子
下载PDF
铈(Ⅲ)-巴比妥钠配合物催化双(对硝基苯基)磷酸酯水解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柳红军 周通 +1 位作者 沈玉华 谢安建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10-1415,共6页
研究了Ce(Ⅲ)离子与巴比妥钠形成的配合物对双(对硝基苯基)磷酸酯(BNPP)的催化水解作用。结果表明,Ce(Ⅲ)与巴比妥钠形成的配合物对BNPP的水解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可使BNPP水解速率提高至自发水解时的1.52×10^8倍。体系的p... 研究了Ce(Ⅲ)离子与巴比妥钠形成的配合物对双(对硝基苯基)磷酸酯(BNPP)的催化水解作用。结果表明,Ce(Ⅲ)与巴比妥钠形成的配合物对BNPP的水解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可使BNPP水解速率提高至自发水解时的1.52×10^8倍。体系的pH值和温度对催化水解反应的影响,发现在温度为25℃和pH值为8.50的条件下,催化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铈() 巴比妥钠 铈()-巴比妥配合物 双(对硝基苯基)磷酸酯水解 催化活性
下载PDF
血清AT-Ⅲ、G6PD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明娟 冯琳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中的抗凝血酶-Ⅲ(AT-Ⅲ)、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表达水平,分析其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及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确诊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77例为败血症组,确诊的细菌... 目的:通过检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中的抗凝血酶-Ⅲ(AT-Ⅲ)、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表达水平,分析其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及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确诊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77例为败血症组,确诊的细菌感染非败血症患儿50例为感染组,同时选取健康新生儿100名为对照组。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清AT-Ⅲ的表达水平,简易比色法检测血清中G6PD的表达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被试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记录新生儿疾病危重评分(NCIS评分)。比较败血症组、感染组、对照组以及败血症患儿生存组与病死组患儿血清中AT-Ⅲ、G6PD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血清AT-Ⅲ、G6PD表达水平对新生儿败血症及病死的诊断价值,确定影响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病死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败血症组血清AT-Ⅲ、G6PD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败血症组血清AT-Ⅲ、G6PD表达水平低于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AT-Ⅲ、G6PD水平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1(95%CI:0.748~0.874)、0.847(95%CI:0.788~0.905)。与生存组相比,病死组新生儿血清中PCT、WBC水平均显著升高,NCIS评分、血清中AT-Ⅲ及G6PD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清AT-Ⅲ、G6PD水平检测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病死的AUC分别为0.791(95%CI:0.671~0.911)、0.800(95%CI:0.678~0.92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T-Ⅲ、G6PD表达水平的降低是新生儿败血症病死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AT-Ⅲ和G6PD表达水平升高与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及其不良预后联系密切,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鉴别及不良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抗凝血酶-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下载PDF
Ⅲ型磷脂酰肌醇3-磷酸5-激酶在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谷敏 冯菲菲 +3 位作者 甘雪晴 李霜 孙雄山 杨大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3-442,共10页
目的:探讨Ⅲ型磷脂酰肌醇3-磷酸5-激酶(PIKfyve)在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野生型C57BL/6J小鼠原代VSMC,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干预VSMC诱导体外的增殖和迁移,用PIKfyve特异性siRNA敲减P... 目的:探讨Ⅲ型磷脂酰肌醇3-磷酸5-激酶(PIKfyve)在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野生型C57BL/6J小鼠原代VSMC,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干预VSMC诱导体外的增殖和迁移,用PIKfyve特异性siRNA敲减PIKfyve的表达,用PIKfyve抑制剂YM201636抑制PIKfyve活性,用胰岛素激活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活性。采用Ki-67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qPCR检测PIKfyve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IKfyve、核糖体蛋白S6(S6)、磷酸化(p)-S6^(Ser235/236)、4E结合蛋白1(4EBP1)和p-4EBP1^(Thr37/46)蛋白水平。为探索PIKfyve在血管内皮损伤后内膜增生中的作用,将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YM201636组、颈动脉内皮损伤组和颈动脉内皮损伤+YM-201636组,每组5只,造模后按分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YM201636(2 mg·kg^(−1)·d^(−1)),持续15 d,造模28 d后HE染色检测颈动脉内膜增生程度。结果:PDGF-BB提升了小鼠VSMC中PIKfyve的表达水平(P<0.01),敲减PIKfyve表达或降低其活性显著抑制PDGF-BB诱导的VSMC增殖和迁移(P<0.01)。敲减PIKfyve表达或降低其活性抑制了mTORC1活性(P<0.05),胰岛素恢复mTORC1活性后,敲减PIKfyve表达或降低其活性对VSMC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消失(P<0.01)。小鼠颈动脉内皮损伤后PIKfyve的表达增加(P<0.01),降低PIKfyve活性能减轻颈动脉内皮损伤后内膜增生(P<0.01)。结论:PIKfyve可通过增强mTORC1的活性促进小鼠VSMC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型磷脂酰肌醇3-磷酸5-激酶
下载PDF
饲料级磷酸氢钙Ⅲ型在畜禽配合饲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徐刚 《饲料博览》 2011年第2期18-20,共3页
饲料级磷酸钙盐主要通过酸萃取磷矿石而来,2001年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联合发布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环境中磷的排放进行了限制。面对磷资源短缺和国家环保要求双重压力,开发优质、高效、环保的磷酸盐成为... 饲料级磷酸钙盐主要通过酸萃取磷矿石而来,2001年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联合发布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环境中磷的排放进行了限制。面对磷资源短缺和国家环保要求双重压力,开发优质、高效、环保的磷酸盐成为保障饲料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文章从磷酸氢钙Ⅲ型的理化指标、生产工艺、使用方式等对这一"新"原料做了介绍,并大胆预测未来磷酸氢钙Ⅲ型必将成为饲料行业的主导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氢钙 磷酸氢钙Ⅰ型 生产工艺 使用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