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子叶植物下胚轴和顶端弯钩发育及其对出苗的调控机制
1
作者 花子晴 周静远 董合忠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2,共10页
出苗是植物生产的首要环节,影响甚至决定最终产量和品质。双子叶植物出苗受下胚轴生长与顶端弯钩发育的影响。下胚轴生长与顶端弯钩发育是一连续的动态过程,是种子出苗的重要保障。其中,下胚轴稳健生长是幼苗顶土出苗的动力来源,顶端弯... 出苗是植物生产的首要环节,影响甚至决定最终产量和品质。双子叶植物出苗受下胚轴生长与顶端弯钩发育的影响。下胚轴生长与顶端弯钩发育是一连续的动态过程,是种子出苗的重要保障。其中,下胚轴稳健生长是幼苗顶土出苗的动力来源,顶端弯钩则在幼苗顶土过程中保护幼嫩的子叶和顶端分生组织不受伤害。本文以下胚轴和顶端弯钩发育为重点,综述了双子叶植物通过细胞骨架的排列方式调控下胚轴伸长与增粗的分子机制,以及顶端弯钩形成、维持与展开阶段的细胞差异生长机制;阐述了光照、温度等主要环境因子和植物内源激素对下胚轴及顶端弯钩发育的协同调控效应与机理,以及播种方式和留苗数量等农艺措施通过优化环境因子调控下胚轴与顶端弯钩生长发育,提高出苗率和成苗率的效果。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揭示下胚轴与顶端弯钩发育的分子机制,以及弯钩和下胚轴发育对逆境的适应机制,实现在更高水平上对双子叶植物出苗成苗有效调控的意见。本文为深入认识双子叶植物出苗机制,创新植物播种保苗技术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胚轴 顶端弯钩 双子叶植物 调控机制 出苗
下载PDF
Comparative analyses of leaf anatomy of dicotyledonous species in Tibetan and Inner Mongolian grasslands 被引量:12
2
作者 MA JianJing JI ChengJun +5 位作者 HAN Mei ZHANG TingFang YAN XueDong HU Dong ZENG Hui HE JinSheng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2年第1期68-79,共12页
Knowledge of the leaf anatomy of grassland plants is crucial for understanding how these plants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Tibetan alpine grasslands and Inner Mongolian temperate grasslands are two major grassland type... Knowledge of the leaf anatomy of grassland plants is crucial for understanding how these plants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 Tibetan alpine grasslands and Inner Mongolian temperate grasslands are two major grassland types in northern China. Tibetan alpine grasslands occur in high-altitude regions where the low temperatures limit plant growth. Inner Mongolian temperate grasslands are found in arid regions where moisture is the limiting factor. Few comparative studies concerning the leaf anatomy of grassland plant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nner Mongolian Plateau have been conducted. We examined leaf characteristics at 71 sites and among 65 species, across the alpine grassland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temperate grasslands of the Inner Mongolian Plateau. We compared the leaf structures of plants with different life forms and taxonomies, and their adaptation to arid or cold environments. We explored relationships among leaf features and the effects of climatic factors (i.e., growing seaso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on leaf characteristic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i)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eaf anatomy between Tibetan alpine and Inner Mongolian temperate grasslands. Except for mesophyll cell density, the values obtained for thickness of leaf tissue, surface area and volume of mesophyll cells were larger on the Tibetan Plateau than on the Inner Mongolian Plateau. (ii) Within the same family or genus, leaf anatomy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regions, and trend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whole species. (iii) Leaf anatomy of woody and herbaceous plants also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egions. Except for mesophyll cell density, the values obtained for the thickness of leaf tissue, and the surface area and volume of mesophyll cells were larger in herbaceous than in woody plants. (iv) Leaf anatomical traits changed accordingly. Total leaf thickness, thicknesses of lower and upper epidermal cells, and surface area and volume of mesophyll cell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hile mesophyll cell density wa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ose traits. (v) Growing season temperature had stronger effects on leaf anatomy than growing season precipitation. Although the communities in Tibetan and Inner Mongolian grasslands were similar in appearance, leaf anatomy differed; this was probably due to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evolutionary adaptation of plants to environment and environmental stress induced by climatic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解剖结构 内蒙古草原 植物物种 西藏 内蒙古高原 叶解剖结构 叶肉细胞 温带草原
原文传递
基于光谱分析技术的作物中杂草识别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树人 栗移新 +3 位作者 毛罕平 沈宝国 张玉珠 陈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63-466,共4页
除草剂的精确喷施、物理方法精确除草皆依赖于杂草的自动识别。光合色素和结构差异导致作物、杂草的光谱反射率不同,因此不同植物可以利用光谱特性来区分。利用ASD光谱仪在室内分别测量了棉花、刺儿菜、水稻、稗草等四种植物在350-2500... 除草剂的精确喷施、物理方法精确除草皆依赖于杂草的自动识别。光合色素和结构差异导致作物、杂草的光谱反射率不同,因此不同植物可以利用光谱特性来区分。利用ASD光谱仪在室内分别测量了棉花、刺儿菜、水稻、稗草等四种植物在350-2500 nm波段范围内的光谱反射率。运用SAS统计软件的STEP-DISC过程筛选能够区分作物和杂草的波长;判别模型中加入筛选所得特征波长,利用Discrim过程进行判别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3个特征波长385,415和435 nm有效地从双子叶植物棉花中识别出双子叶杂草刺儿菜,其识别率为100%,波长415和435 nm的组合对识别模型的贡献最大;利用5个特征波长375,465,585,705和1035 nm可有效地从单子叶植物水稻中识别出单子叶杂草稗草,其识别率也为100%,黄色到橙色的过渡波长585 nm和“红边”内的波长705 nm的组合对识别模型的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分析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杂草识别
下载PDF
基于导数光谱变量叶片含水量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7
4
作者 沈艳 牛铮 +1 位作者 王汶 徐永明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19,共4页
利用实测单子叶、双子叶植物叶片含水量和高光谱反射率数据,基于导数光谱变量分析方法,讨论利用含水量识别两种植物的可行性,并分别建立两种植物叶片含水量的单变量和多变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D2、D6和D8等含水量表征方法能在一定程度... 利用实测单子叶、双子叶植物叶片含水量和高光谱反射率数据,基于导数光谱变量分析方法,讨论利用含水量识别两种植物的可行性,并分别建立两种植物叶片含水量的单变量和多变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D2、D6和D8等含水量表征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识别单、双子叶植物;单变量估算模型中,等价水深(EWT)与高光谱参数的相关性更大,单子叶植物的相关性大于相应的双子叶植物,并且以简单的一元线性模型普适意义最大,反演效果最好;多变量模型中,用FMC表征单子叶叶片含水量精度大于EWT,用EWT表征双子叶叶片含水量精度大于FMC,总体反演精度是单子叶植物高于双子叶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 含水量模型 导数光谱变量
下载PDF
双子叶与单子叶植物蔗糖转运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立军 李晓宇 阮燕晔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9-264,共6页
蔗糖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最终产物之一,也是绝大多数高等植物体内光合产物运输与分配的主要形式。蔗糖转运蛋白在介导蔗糖在植物体内的转运及分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已从31种双子叶植物和6种单子叶植物中克隆到83个蔗糖转运蛋白基... 蔗糖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最终产物之一,也是绝大多数高等植物体内光合产物运输与分配的主要形式。蔗糖转运蛋白在介导蔗糖在植物体内的转运及分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已从31种双子叶植物和6种单子叶植物中克隆到83个蔗糖转运蛋白基因。前人主要是从整体角度对蔗糖转运蛋白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未研究过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蔗糖转运蛋白之间的差异。本研究主要介绍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蔗糖转运蛋白的基因克隆、分类、系统发生、结构、分布和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转运蛋白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下载PDF
介绍双子叶植物叶结构分类术语 被引量:21
6
作者 孙启高 宋书银 +1 位作者 王宇飞 李承森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75-288,共14页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双子叶植物叶结构分类术语。这不仅有利于术语规范化,而且有利于国内外同行交流。
关键词 双子叶植物 叶结构 术语 分类
下载PDF
运城盐湖十种耐盐植物体内无机及有机溶质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张海燕 范哲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2-358,共7页
运城盐湖的 1 0种耐盐植物体内的有机及无机溶质含量差异较大。总无机溶质含量在各种植物间的变化幅度小于总有机溶质 ,其中双子叶植物 (除二色补血草外 )地上部 K+ 含量及 K/Na比均低于单子叶植物 ,而双子叶植物地上部的Na+ 含量明显... 运城盐湖的 1 0种耐盐植物体内的有机及无机溶质含量差异较大。总无机溶质含量在各种植物间的变化幅度小于总有机溶质 ,其中双子叶植物 (除二色补血草外 )地上部 K+ 含量及 K/Na比均低于单子叶植物 ,而双子叶植物地上部的Na+ 含量明显高于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 (除二色补血草外 )的 Na/Cl>1 ,而单子叶植物的 Na/Cl≈ 1。二色补血草的二价离子 Ca2 +和 Mg2 +含量较高。单子叶植物的可溶性糖及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双子叶植物 (除枸杞外 ) ,碱莞、盐角草、盐地碱蓬、碱地肤、二色补血草的脯氨酸含量均较低 ( <7μmol/g FW) ,且脯氨酸占游离氨基酸的比例高于其它植物。另外还计算了各种溶质占 COP的百分比 ,并讨论了它们在植物渗透调节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植物 比较研究 运城盐湖 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 无机离子 有机溶质
下载PDF
《秦岭植物志》种子植物补遗——被子植物门的双子叶植物 被引量:9
8
作者 赵亮 刘虎祥 +1 位作者 田先华 任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24-826,共3页
报道了《秦岭植物志》遗漏科小二仙草科(Haloragidaceae)植物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Linn.).
关键词 秦岭 种子植物 补遗 双子叶植物
下载PDF
单、双子叶植物的代谢物调节农杆菌Vir区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许耀 施骏 李宝健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1期59-67,共9页
本文研究了六种植物(三种单子叶植物、三种双子叶植物)愈伤组织的渗出物和抽提物对农杆菌Vir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其调节水平随植物的不同而明显不同,但单、双子叶植物的代谢物对Vir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并非截然分开。即使在双子叶植物(... 本文研究了六种植物(三种单子叶植物、三种双子叶植物)愈伤组织的渗出物和抽提物对农杆菌Vir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其调节水平随植物的不同而明显不同,但单、双子叶植物的代谢物对Vir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并非截然分开。即使在双子叶植物(如大豆)的抽提物与渗出物中也存在着抑制Vir基因表达的因子,而在单子叶植物(如玉米等)的抽提物与渗出物中也存在着促进Vir基因表达的调节因子。Vir位点的调节反应随渗出物与抽提物的种类不同而明显不同,不同Vir位点对同类渗出物或抽提物的反应也不同。渗出物对Vir基因表达的正调节效应优于抽提物。植物渗出物与AS对Vir区基因表达的调节并不表现简单的累加效应或协同作用。相反,在渗出物中还存在着不同程度阻抑AS对Vir基因表达正调节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调节 Vir区基因 代谢物 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 农杆菌Ti质粒
下载PDF
八种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征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玉秋 赵洪锟 +3 位作者 谭化 刘晓东 张春宝 董英山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6-162,共7页
比较来源于GenBank中发表的8种植物(烟草、拟南芥、甜菜、油菜、高粱、水稻、小麦和玉米)线粒体基因组(mtDNA)。结果显示,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编码30-40个蛋白,3个核糖体RNA,15-30个tRNA,G+C含量在40%-45%之间;各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的编码区... 比较来源于GenBank中发表的8种植物(烟草、拟南芥、甜菜、油菜、高粱、水稻、小麦和玉米)线粒体基因组(mtDNA)。结果显示,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编码30-40个蛋白,3个核糖体RNA,15-30个tRNA,G+C含量在40%-45%之间;各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的编码区约占mtDNA的10%-20%。比较发现,虽然8种作物线粒体基因组大小存在较大差异,基因排列顺序不同,但它们都编码几乎相同的基因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 线粒体 基因组
下载PDF
青藏高原草地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气孔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胡选萍 吉成均 安丽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56-1366,共11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青藏高原29种草地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气孔形态与数量特征进行观察及差异显著性分析,为揭示青藏高原草地双子叶植物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机制及探索气孔作为辅助分类的依据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草地双子叶植物...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青藏高原29种草地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气孔形态与数量特征进行观察及差异显著性分析,为揭示青藏高原草地双子叶植物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机制及探索气孔作为辅助分类的依据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草地双子叶植物大多数种类在叶片上、下表皮均分布有气孔,气孔随机排列,气孔器多为无规则型。(2)气孔长度(SL)较小,上、下表皮的气孔平均长度分别为26.20μm与25.56μm,且气孔密度(SD)与气孔指数(SI)相对较大。(3)不同科、属、种间叶片上、下表皮的SL、SD、SI差异均极显著。(4)叶片上、下表皮的6个气孔数量特征之间具有显著相关关系。(5)上表皮的SL、SD与不同科、属、种间显著相关,下表皮除SI与物种间相关不显著外,其他指标与科、属、种间显著相关。研究认为,青藏高原草地双子叶植物独特的气孔形态与数量特征是对高寒极端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且气孔数量特征对植物辅助分类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草地双子叶植物 气孔长度 气孔密度 气孔指数
下载PDF
《秦岭植物志》种子植物补遗——被子植物门的双子叶植物(1) 被引量:6
12
作者 田先华 任毅 +1 位作者 杜喜春 冯鲁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78-682,共5页
报道了 秦岭植物志 遗漏的26种 含3个种下分类群 植物,26种植物分属于17属,13科.其中大血藤科 Sargentodoxaceae 和铁青树科 Olacaceae 为遗漏科,大血藤科的大血藤属 Sargentodoxa 、铁青树科的青皮木属 Schoepfia 、五味子科的南五味子... 报道了 秦岭植物志 遗漏的26种 含3个种下分类群 植物,26种植物分属于17属,13科.其中大血藤科 Sargentodoxaceae 和铁青树科 Olacaceae 为遗漏科,大血藤科的大血藤属 Sargentodoxa 、铁青树科的青皮木属 Schoepfia 、五味子科的南五味子属 Kadsura 、樟科的黄肉楠属 Actinodaphne 和虎耳草科的钻地风属 Schizophragma 为遗漏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种子植物 补遗 双子叶植物
下载PDF
四川省主要烟区土壤杂草种子库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战徊旭 时焦 +9 位作者 孟坤 雒振宁 殷英 余祥文 王勇 曾庆宾 罗定棋 向金友 顾会战 杨兴有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22,共4页
为有效控制植烟区烟田杂草,于2011—2014年利用诱萌法对四川省主要植烟区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组成及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杂草种子库样品中共有15科24种杂草种子,主要分布于0~15cm土层中。禾本科杂草为优势种群,其次为菊科... 为有效控制植烟区烟田杂草,于2011—2014年利用诱萌法对四川省主要植烟区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组成及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杂草种子库样品中共有15科24种杂草种子,主要分布于0~15cm土层中。禾本科杂草为优势种群,其次为菊科杂草,再次为藜科杂草。双子叶杂草种类多于单子叶杂草,但其杂草种子数量明显少于单子叶杂草。广元烟区杂草种子库数量最大,达到19119粒/m^2;攀枝花烟区杂草种子库数量最小,为6177粒/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烟区 杂草种子库 诱萌法 单子叶杂草 双子叶杂草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和BP神经网络的双子叶植物叶片叶绿素遥感估算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童羽 袁炜楠 +2 位作者 周云成 于丰华 杜文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9-755,共7页
针对传统叶绿素分析方法具有破坏性且耗费人力、时间长、成本高的弊端,依据LOPEX’93数据集中双子叶植物的高光谱数据和叶绿素值,构建了双子叶植物基于高光谱的叶绿素含量最佳估算模型,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一阶微分光谱、高光谱特征... 针对传统叶绿素分析方法具有破坏性且耗费人力、时间长、成本高的弊端,依据LOPEX’93数据集中双子叶植物的高光谱数据和叶绿素值,构建了双子叶植物基于高光谱的叶绿素含量最佳估算模型,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一阶微分光谱、高光谱特征参数与叶绿素的相关关系,发现724nm波段处一阶导数与双子叶植物叶绿素值的相关性最大,其相关性为0.509;高光谱特征参数RVI、NDVI、TCAR与叶绿素的相关性达到0.7以上,构建基于一阶微分光谱、高光谱特征参数和BP神经网络的叶绿素估算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再结合一元线性模型、指数模型、对数模型和幂函数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叶绿素值与一阶微分光谱在724nm处的光谱数据作为自变量建立的传统回归模型可用于双子叶植物叶绿素的估算,最优建模样本R^2和最优验证样本R_V^2分别为0.541和0.745,RMSE为6.16;基于高光谱特征参数RVI、NDVI、TCAR建立的叶绿素估算回归模型,最优建模样本R^2和最优验证样本R_V^2分别为0.618,0.708;0.632,0.866;0.594,0.654,RMSE分别为6.65,5.61,7.07,将基于高光谱特征参数变量构建传统回归模型时筛选到的光谱参数作为输入,实测叶绿素值作为输出,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其最优建模R2与最优验模R_V^2分别为0.692和0.874,最优验证样本RMSE为5.23,与其他回归模型相比,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最高。研究表明基于高光谱数据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是估算双子叶植物叶绿素值的一种高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一阶微分光谱 高光谱特征参数 叶绿素 双子叶植物
下载PDF
播种深度和种子大小对大豆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谢皓 贾秀婷 +1 位作者 陈学珍 张鑫 《农学学报》 2012年第6期10-14,20,共6页
播种深度和种子大小对种苗建成的影响一直是种子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以大豆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播种深度和种子大小对大豆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选用2个大豆品种的种子,分为大、中、小3种粒级,播种深度为5cm、10cm、15cm。调查... 播种深度和种子大小对种苗建成的影响一直是种子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以大豆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播种深度和种子大小对大豆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选用2个大豆品种的种子,分为大、中、小3种粒级,播种深度为5cm、10cm、15cm。调查出苗速度、出苗率和幼苗的主要性状。结果表明,5cm、10cm和15cm深度的种子出土时间分别需要6~13天、9~17天和13~23天;最终出苗率与室内发芽率相比,3种深度依次减少7%、34%和80%;幼苗长度和幼苗干重随着种子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种根长度与幼苗长度的表现相反,根干重在10cm深度时最高,显著(P<0.05)高于5cm和15cm的干重;种子大小对种苗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大、中粒种子的田间出苗率极显著高于小粒种子(P<0.01);幼苗长度和幼苗干重随着种子的增大而增加达到显著水平(P<0.05),甚至大粒种子与小粒种子之间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叶植物 根干重 幼苗长度 大豆
下载PDF
单/双子叶杂草与作物的高光谱识别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东彦 祖琴 +1 位作者 邓巍 王秀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01期208-213,共6页
利用地物光谱仪Fieldspec FR2500采集玉米、谷子、狗尾草、牛筋草、马唐、葎草、圆叶牵牛、裂叶牵牛、马齿苋和小藜等10种植物的叶片光谱反射率,将这10种植物按照作物、单子叶杂草和双子叶杂草分成三类,在Unscrambler软件中对光谱数据... 利用地物光谱仪Fieldspec FR2500采集玉米、谷子、狗尾草、牛筋草、马唐、葎草、圆叶牵牛、裂叶牵牛、马齿苋和小藜等10种植物的叶片光谱反射率,将这10种植物按照作物、单子叶杂草和双子叶杂草分成三类,在Unscrambler软件中对光谱数据做主成分分析,观察三类样本的聚类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波长变量对于主成分的载荷值,提取对三类植物识别敏感的特征波长;在SAS软件中,以分类变量和特征波长变量作为输入变量,利用DISCRIM过程进行非参数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利用552、647、730、765、962、1093、1325、1410、1660 nm等9个特征波长组合可有效区分作物中单/双子叶杂草。其中,针对单子叶杂草的建模集和预测集的识别正确率分别达到90%和85%,双子叶杂草的建模集和预测集的识别正确率均达到100%,整体样本的建模集和预测集的识别正确率分别达到96.1%和9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双子叶杂草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特征波长
下载PDF
植物蔗糖转运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清 胡伟长 张积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3-202,共10页
蔗糖转运蛋白(SUT)在植物的生长代谢中调控蔗糖的运输和分配,并通过蔗糖信号影响其它代谢途径。植物蔗糖转运蛋白结构较为保守,属于12次跨膜的膜蛋白基因家族。对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10个单子叶和8个双子叶植物的蔗糖转运蛋白聚类分析表... 蔗糖转运蛋白(SUT)在植物的生长代谢中调控蔗糖的运输和分配,并通过蔗糖信号影响其它代谢途径。植物蔗糖转运蛋白结构较为保守,属于12次跨膜的膜蛋白基因家族。对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10个单子叶和8个双子叶植物的蔗糖转运蛋白聚类分析表明,该基因家族可以分为5个亚族,SUT1、SUT2、SUT3、SUT4、SUT5,其中SUT2和SUT4为单、双子叶所共有的基因,SUT1为双子叶特异,而SUT3、SUT5为单子叶特异。单、双子叶蔗糖转运蛋白是由2个祖先基因进化而来。SUT的组织分布和遗传转化研究表明,SUT参与植物蔗糖运输与贮存、非生物胁迫响应、胚乳发育等,且SUT家族成员之间存在功能差异。SUT2的表达受Sn RKs调控,而SUT4表达则调控部分生物钟相关基因,同时筛部移动信号等也调节SUT的表达。本文综述了植物蔗糖转运蛋白基因分类、生理功能及其在不同水平上的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更好的理解蔗糖转运蛋白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转运蛋白 单双子叶植物 基因进化 基因功能 基因家族
下载PDF
湖北第三纪双子叶植物木化石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建民 郭双兴 卫广扬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3-66,141-144,共14页
描述的木化石产自湖北新洲县阳逻镇的砂砾岩中,计有LaurinocylondabieshanenseYang(sp.nov.),CanarionylonnoduliformeYang(sp.vov.)和Cornocyl... 描述的木化石产自湖北新洲县阳逻镇的砂砾岩中,计有LaurinocylondabieshanenseYang(sp.nov.),CanarionylonnoduliformeYang(sp.vov.)和CornocylonhubeienseYang(sp.nov.),它们似属第三纪植物。木化石的解剖特征表明,这些植物当时生长在温暖湿润的亚热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纪 木化石 双子叶植物 湖北
下载PDF
气孔蛋白同源物在单、双子叶植物中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樊宪伟 韦葳 +1 位作者 廖权能 李有志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2-760,共9页
本文对NCBI数据库中的4种单子叶植物(玉米,高粱,水稻和二穗短柄草)和5种双子叶植物(筷子芥,大豆,蒺藜苜蓿,毛果杨和蓖麻)的气孔蛋白同源物,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在基因结构、碱基组成、氨基酸理化性质、信号肽结构、磷酸化位点、二级... 本文对NCBI数据库中的4种单子叶植物(玉米,高粱,水稻和二穗短柄草)和5种双子叶植物(筷子芥,大豆,蒺藜苜蓿,毛果杨和蓖麻)的气孔蛋白同源物,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在基因结构、碱基组成、氨基酸理化性质、信号肽结构、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及三维结构上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单、双子叶植物中的气孔蛋白同源物在基因结构上均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构成;编码的蛋白均属于不稳定的疏水性蛋白,且存在信号肽结构和C端保守的6个半胱氨酸残基;在保守的成熟肽区段含有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T),不含α-螺旋结构,但三维结构基本一致。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如下:单子叶植物气孔蛋白同源物在基因结构上存在一致的上游同框终止密码子,且GC含量高于双子叶植物,而AT含量低于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中气孔蛋白同源物的氨基酸残基数目较庞大(除大豆外),在前肽和信号肽区域分别含有相对保守的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S)和N端豆蔻酰化位点;二级结构中的延伸折叠结构和任意卷曲结构分别多于和少于双子叶植物。系统进化树表明,气孔蛋白在单子叶作物和双子叶植物之间产生了进化上的差异。气孔蛋白同源物在单、双子叶植物中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可能与基因的表达调控以及蛋白功能的活化机制有关。但是否与单、双子叶植物表皮细胞气孔的形态差异有关仍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孔蛋白 同源物 生物信息学 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
下载PDF
中国大别山双子叶植物化石木材(Ⅰ)──樟科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建民 郭双兴 卫广扬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4年第4期439-444,共6页
描述了湖北省新州县大别山下(北纬30°31′;东径114°35′)阳逻镇新近采到的一块木化石,其结构近似于现存樟科樟属植物。木化石的解剖学特征显示了大别山地区在第三纪时气候倾向更温暖湿润。
关键词 化石 双子叶植物 大别山 樟科 木化石 古植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