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三维花球状结构的钼酸铋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降解双氯芬酸钠
1
作者 陈俊林 常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67-75,共9页
钼酸铋(Bi_(2)MoO_(6),BMO)作为铋基光催化剂中一种良好的可见光响应性光催化剂,因其无毒、低成本、丰富的形貌以及优异的光学和化学性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BMO的光催化性能受到形貌和结构的强烈影响。到目前为止,在不同的pH、温度... 钼酸铋(Bi_(2)MoO_(6),BMO)作为铋基光催化剂中一种良好的可见光响应性光催化剂,因其无毒、低成本、丰富的形貌以及优异的光学和化学性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BMO的光催化性能受到形貌和结构的强烈影响。到目前为止,在不同的pH、温度、溶剂、反应时间和表面活性剂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方法合成不同尺寸和形貌的BMO,包括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结构。其中,三维结构的BMO提供了良好的光捕获、短的光生载流子扩散路径和丰富的活性位点,对污染物有更高的光降解活性。本工作采用简单的溶剂热反应,制备了不同时间序列的三维花球状结构的Bi_(2)MoO_(6)。实验结果表明,BMO-24(溶剂热时间为24 h)表现出良好的载流子迁移率,具有最好的光催化效率。在模拟太阳光照射300 min后,其可以降解80%的双氯芬酸钠(DCF)。此外,分析了Bi_(2)MoO_(6)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光学性质和电化学性能等。结果表明,溶剂热时间的改变对Bi_(2)MoO_(6)的表面形貌、孔隙结构、活性位点和光催化性能都有重要影响。最后,进一步探究反应机理发现,·O_(2)^(-)和h^(+)自由基是BMO-24降解DCF的主要活性物种,在降解反应中起决定性作用。经过四次循环,Bi_(2)MoO_(6)仍具有优异的稳定性能。这项工作为光催化剂高性能光驱动降解水中污染物提供了更合理的设计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酸铋 双氯芬酸钠(dcf) 光催化 三维花球状 溶剂热法
下载PDF
Inhibitory Effect of Diclofenac Sodium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Rabbit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 in vitro 被引量:1
2
作者 Ningling Wu Zhiyu Du 《Eye Science》 CAS 2010年第2期107-110,共4页
<Abstract>Purpose:To investig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diclofenac sodium on rabbit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 (RCECs) in vitro and explore its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Methods: The fresh rabbit cornea was cul... <Abstract>Purpose:To investig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diclofenac sodium on rabbit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 (RCECs) in vitro and explore its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Methods: The fresh rabbit cornea was cultured to get the primary RCECs,and RCECs of passage 2 were used for the research. The cell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s,the cells in which were incub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18.18, 27.27, 36.36, 45.45, 54.55 μg/ml) of diclofenac sodium, and control group. The effect of diclofenac sodium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cells was measured by methyl thiazolyl thiazolium (MTT) assay 24, 48 and 72 h after incubation. While the RCEC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s, the cells in which were incubated with 9 and 12.5 μg/ml diclofenac sodium, and control group. The cell cycle and apoptotic rate were observed by flow cytometer. Results:MTT assay showed that diclofenac sodium had obvious inhibitory effect on RCECs,and the inhibition rate was increasing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diclofenac sodium and the incubation time(P<0.05). Flow cytometer showed that after incubation with diclofenac sodium, the cells in G0/G1 phase were obviously increased, the apoptosis cusp and apoptotic rate were increased. Conclusion: Diclofenac sodium has obvious inhibitory effect on RCECs, which was dosage-dependent,and it may function by inducing cell apoptosis and ceasing cells cy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lofenae sodium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 Rabbit INHIBITION
下载PDF
用LC/MS和AA等方法检测确定中成药豨莶风湿片中掺有双氯芬酸钠 被引量:8
3
作者 韩加怡 罗金文 +1 位作者 郑国钢 陈雪帆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07年第4期60-63,共4页
目的:建立有效的方法确定中成药豨莶风湿片中的化学镇痛药双氯芬酸钠。方法:采用TLC、HPLC、LC/MS及AA等分析手段。TLC条件:采用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三氯甲烷-冰醋酸(25∶25∶0.2)为展开剂,展开后,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 目的:建立有效的方法确定中成药豨莶风湿片中的化学镇痛药双氯芬酸钠。方法:采用TLC、HPLC、LC/MS及AA等分析手段。TLC条件:采用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三氯甲烷-冰醋酸(25∶25∶0.2)为展开剂,展开后,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HPLC条件:采用迪马C18柱(4.6×1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02mol·L-1醋酸钠溶液(用冰醋酸调节pH值至3.7)(65∶35),流速为1.0ml.min-1,检测采用DAD及紫外测定波长282nm,柱温为35℃;LC/MS条件:流动相为乙腈-0.2%醋酸溶液(梯度洗脱),采用ESI离子源,正离子方式检测,毛细管温度300℃,鞘气压力70;AA条件:空气-乙炔火焰,检测波长589.0nm(钠离子测定)和766.5nm(钾离子测定)。结果:通过四种色谱和光谱方法的联合检测,逐步证明所测豨莶风湿片中含有化学镇痛药为双氯芬酸钠。结论:本手段能有效地打击假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莶风湿片 双氯芬酸钠 TLC HPLC LC/MS AA
下载PDF
热熔挤出法制备的双氯芬酸钠固体分散体系的溶出度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根林 吴宏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7-120,共4页
选用聚乳酸(PLA)为骨架基体,聚乙二醇(PEG)6000为致孔剂,用热熔挤出技术(HME)制备了难溶性药物双氯芬酸钠(DS)的固体分散物。通过改变PEG6000与DS含量,比较了对DS体外溶出速率的影响。结果发现,DS的溶出速率随着PEG6000与DS含量的增加... 选用聚乳酸(PLA)为骨架基体,聚乙二醇(PEG)6000为致孔剂,用热熔挤出技术(HME)制备了难溶性药物双氯芬酸钠(DS)的固体分散物。通过改变PEG6000与DS含量,比较了对DS体外溶出速率的影响。结果发现,DS的溶出速率随着PEG6000与DS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当PLA、PEG6000、DS质量分数为67%、30%、3%时,体系18d药物溶出度为76.5%,若将DS质量分数提高到5%或将PEG6000质量分数提高到40%,则体系分别在4d和3d即达到最大溶出度。文中还对体系中DS的分散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DS主要分散于PEG6000中,而PLA作为骨架材料有效稀释了药物浓度,并延长了药物的释放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分散体 热熔挤出 双氯芬酸钠 药物缓释 骨架片 聚乳酸
下载PDF
共价键型有机硅铝复合絮凝剂及混凝效果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燕 赵华章 王文东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5-38,共4页
以3-三乙氧基硅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作为有机硅源,采用缓慢滴碱法与氯化铝合成了共价键型有机硅铝复合絮凝剂(CBHy C)。研究了该絮凝剂对于浊度、色度和双氯芬酸的去除效果,及制备时不同碱化度B、不同Si与Al摩尔比对其处理效率的影响。... 以3-三乙氧基硅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作为有机硅源,采用缓慢滴碱法与氯化铝合成了共价键型有机硅铝复合絮凝剂(CBHy C)。研究了该絮凝剂对于浊度、色度和双氯芬酸的去除效果,及制备时不同碱化度B、不同Si与Al摩尔比对其处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BHy C除浊效果良好且优于传统聚合氯化铝(PAC),除浊能力随B、Si与Al摩尔比的提高而增强。该絮凝剂脱色效果良好,在弱酸条件下(p H=6.0)效果与PAC相当;在弱碱性条件下(p H=8.0)脱色效果优于PAC,并随着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同时,该絮凝剂能有效去除典型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类污染物双氯芬酸,去除率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铝复合絮凝剂 除浊 脱色 双氯芬酸(dcf)
下载PDF
双氯芬酸钠栓与对乙酰氨基酚栓治疗小儿急性发热对比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郑军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栓剂和对乙酰氨基酚栓在儿科临床的退热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选择退热药提供参考。方法:100例急性发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双氯芬酸钠栓0.5 mg/(kg.次),肛门给药;对照组予对乙酰氨基酚栓10mg/(kg.次)...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栓剂和对乙酰氨基酚栓在儿科临床的退热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选择退热药提供参考。方法:100例急性发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双氯芬酸钠栓0.5 mg/(kg.次),肛门给药;对照组予对乙酰氨基酚栓10mg/(kg.次),肛门给药。结果:观察组的起效时间[(41.63±3.71)min]短于对照组[(55.19±5.11)min],维持正常体温的时间[(7.31±1.62)h]长于对照组[(6.57±1.73)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氯芬酸钠栓对高热患儿具有退热作用快,维持时间长,使用方便、安全,无明显胃肠道反应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芬酸钠栓剂 对乙酰氨基酚栓 发热 儿童
下载PDF
双氯酚酸钠栓在骨科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蒋俊梅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48-49,共2页
目的:研究双氯酚酸钠栓在骨科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70例用双氯酚酸钠栓50 mg塞肛;对照组70例用杜冷丁50 mg肌注.结果:镇痛效果上,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副作用上,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呕吐、... 目的:研究双氯酚酸钠栓在骨科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70例用双氯酚酸钠栓50 mg塞肛;对照组70例用杜冷丁50 mg肌注.结果:镇痛效果上,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副作用上,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呕吐、排尿困难明显减少.结论:双氯酚酸钠栓用于骨科手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酚酸钠栓 杜冷丁 术后镇痛 骨科
下载PDF
超薄g-C_3N_4在可见光下协同PDS降解双氯芬酸钠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金小愉 王枫亮 +6 位作者 刘国光 黎杰华 王盈霏 张钱新 曾泳钦 谢治杰 吕文英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283-4291,共9页
运用一步热聚合法成功制备出二维超薄g-C_3N_4(UCN)纳米片,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比表面测定仪、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荧光光谱对UCN的形貌及光学性能进行表征,并利用g-C_3N_4对水相中的双氯芬酸钠(DCF)进行了光催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UC... 运用一步热聚合法成功制备出二维超薄g-C_3N_4(UCN)纳米片,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比表面测定仪、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荧光光谱对UCN的形貌及光学性能进行表征,并利用g-C_3N_4对水相中的双氯芬酸钠(DCF)进行了光催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UCN具有二维超薄纳米片结构,且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较强的可见光吸收能力及空穴-电子转移能力.UCN的光催化活性优于块状g-C_3N_4,过硫酸盐(PDS)的加入对双氯芬酸钠的降解有促进作用,UCN/PDS体系中对双氯芬酸钠降解起主导作用的活性物种为O【math203z】,经过150 min的反应,双氯芬酸钠的矿化率达到78%.双氯芬酸钠在UCN/PDS体系下的光催化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和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DCF的光催化降解在偏酸和偏碱性的情况下具有较快的反应速率.DCF在河水中的反应速率是超纯水中的3.4倍.循环实验表明,UCN具有很好的光催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g-C3N4(UCN) 过硫酸盐(PDS) 双氯芬酸钠(dcf) 活性物质
原文传递
祛湿泻热方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金华 柯斌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1257-1260,共4页
目的观察祛湿泻热方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72 h内发作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予祛湿泻热方联合双氯芬酸钠口服;对照组34例,予秋水仙碱和双氯芬酸钠口服,疗程均为10 d。观... 目的观察祛湿泻热方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72 h内发作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予祛湿泻热方联合双氯芬酸钠口服;对照组34例,予秋水仙碱和双氯芬酸钠口服,疗程均为10 d。观察治疗前后病变关节肿胀、疼痛、活动等情况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和体温(T)等指标变化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疼痛、压痛、红肿均较治疗前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改善关节疼痛、红肿、活动障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BC、IL-6、CRP、UA及体温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UA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湿泻热方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痛风性关节炎 祛湿泻热方 双氯芬酸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