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燃柴油量对双燃料发动机循环变动的影响
1
作者 宋建桐 杨屏 +1 位作者 王楠 赵畅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47,共4页
为了降低重型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用LNG-柴油的燃烧循环变动,优化引燃柴油量控制,通过双燃料发动机试验台架,研究了在最大转矩转速1600r/min,功率输出为73kW工况下,随引燃柴油喷油量的增加,峰值压力、峰值压力升高率、平均指示压力循环变... 为了降低重型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用LNG-柴油的燃烧循环变动,优化引燃柴油量控制,通过双燃料发动机试验台架,研究了在最大转矩转速1600r/min,功率输出为73kW工况下,随引燃柴油喷油量的增加,峰值压力、峰值压力升高率、平均指示压力循环变动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随引燃柴油量的增加,双燃料发动机的峰值压力、峰值压力升高率和平均指示压力的循环变动趋势相同,它们的均值均增大,标准差减小,循环分布集中,循环变动系数降低。在不导致爆震燃烧的前提下,适当增大引燃柴油量,能够改善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轨柴油机 天然气 双燃料 引燃柴油量 循环变动
下载PDF
EGR技术对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范金宇 才正 +2 位作者 杨晨曦 李品芳 黄加亮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36,共5页
为缓解柴油掺烧生物柴油导致的NO_(x)排放过高问题,将4190ZLC船用中速柴油机作为试验台架,通过AVL_FIRE软件建立燃烧室模型,并验证该模型准确性。设置生物柴油掺混比0~40%等4组变量,EGR率0~12.5%等4组变量,进行柴油机燃烧、性能和排放... 为缓解柴油掺烧生物柴油导致的NO_(x)排放过高问题,将4190ZLC船用中速柴油机作为试验台架,通过AVL_FIRE软件建立燃烧室模型,并验证该模型准确性。设置生物柴油掺混比0~40%等4组变量,EGR率0~12.5%等4组变量,进行柴油机燃烧、性能和排放分析。结果表明,掺烧适量生物柴油能够降低柴油机缸内温度,降低Soot排放,但同时会导致NO_(x)排放明显升高;EGR的引入能够实现低温燃烧,显著降低NO_(x)排放,但EGR率过高会增加Soot排放。生物柴油掺混比B40、EGR率12.5%组合NO排放比原机降低47.7%,Soot排放质量分数比原机降低98.13%。本文结果将为柴油掺混生物柴油燃烧并结合EGR技术提供一定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燃料发动机 废气再循环 柴油—生物柴油混合燃料 低温燃烧 性能优化
下载PDF
重型柴油机LLC循环与其他瞬态循环排放特性的对比分析
3
作者 王凤滨 廖清睿 +2 位作者 周涛 于晓洋 车金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81-2389,共9页
目前,城市车辆低负荷运行工况占比较多,但较容易被忽视。为深入探究低负荷循环(Low Load Cycle, LLC)排放特性与其他循环的差异,基于重型柴油发动机开展台架排放试验。通过运行LLC、全球统一的瞬态循环(World Harmonized Transient Cycl... 目前,城市车辆低负荷运行工况占比较多,但较容易被忽视。为深入探究低负荷循环(Low Load Cycle, LLC)排放特性与其他循环的差异,基于重型柴油发动机开展台架排放试验。通过运行LLC、全球统一的瞬态循环(World Harmonized Transient Cycle, WHTC)、中国发动机瞬态循环(China Heavy-duty Transient Cycle, CHTC)试验循环,测取NOx、碳氢化合物(Hydrocarbon, HC)和CO排放体积分数及颗粒数(Particulate Number, PN)排放因子数据,并对比上述3种循环的工况特征、负荷分布、比排放量结果,分析上述循环的高排放工况分布特征,进而对比LLC循环冷热态工况排放特性差异。结果发现:该发动机运行LLC循环时,怠速以及当转矩在400 N·m以下、转速为1 600~2 200 r/min时的工况点比其他循环分布更多,0~5%负荷区间分布占比更高;LLC循环热态NOx比排放量为1 572.13 mg/(kW·h),LLC循环和CHTC循环工况对于NOx排放的要求更为严格,LLC循环的排气温度总体相对偏低;冷态条件使得低负荷、低转速工况的NOx排放增加量尤为明显;LLC与CHTC循环的PN高排放现象主要出现在0~10%负荷区间,CHTC循环在50%~60%负荷区间也存在高排放峰值,WHTC循环PN高排放总体分布相对较为平均;LLC循环的低排气温度会对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转化效率产生负面影响,且冷启动条件下会进一步加剧,使得NOx排放水平远超WHTC和CHTC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柴油发动机 低负荷循环(LLC) 瞬态循环 氮氧化物 颗粒数
下载PDF
双燃料柴油机气阀绝缘低导致无法转换燃气模式故障排除实例
4
作者 徐启超 王伟 王江雨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13期88-90,共3页
船用双燃料柴油机在燃气模式转换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原因多种多样。例如,引燃油偏差高可能导致燃气触发系统异常;单缸敲缸可能导致燃气触发的故障;燃料模式选择错误也可能导致燃气转换失败。此外,主燃气压力建立时间过长、燃气质量差、气... 船用双燃料柴油机在燃气模式转换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原因多种多样。例如,引燃油偏差高可能导致燃气触发系统异常;单缸敲缸可能导致燃气触发的故障;燃料模式选择错误也可能导致燃气转换失败。此外,主燃气压力建立时间过长、燃气质量差、气阀打开时间到达设定值、气量不足等因素也可能影响正常的转换过程。另外,废气阀故障也可能引发此类问题。本文介绍了一例双燃料柴油机燃气阀绝缘低导致无法转换燃气故障的案例。经过轮机管理人员的不懈努力和钻研,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为双燃料柴油机的故障排除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燃料柴油机 液化甲烷气体 燃气阀 燃气转换故障 绝缘低
下载PDF
非道路柴油机在LLAC下的排放特性
5
作者 闫鹏勇 李国田 +3 位作者 吴春玲 汪晓伟 翟学超 郭亚辰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23期29-31,共3页
选取了排量为13 L和3.8 L的两台不同技术路线的、满足国四排放标准的非道路柴油机,开展了基于非四瞬态循环(NRTC)和非道路低负荷应用循环(LLAC)的排放试验,对比分析了两种循环下氮氧化物(NO_(x))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两种技术路线发动机... 选取了排量为13 L和3.8 L的两台不同技术路线的、满足国四排放标准的非道路柴油机,开展了基于非四瞬态循环(NRTC)和非道路低负荷应用循环(LLAC)的排放试验,对比分析了两种循环下氮氧化物(NO_(x))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两种技术路线发动机在LLAC循环下的NO_(x)排放均有明显增加,且均有超过非四标准排放限值的风险。但LLAC循环对EGR技术路线发动机NO_(x)排放的影响明显小于SCR技术路线发动机。国内应进一步加强对非道路移动源实际工况排放测试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道路柴油机 非道路低负荷应用循环 氮氧化物 排放
下载PDF
低速双燃料柴油机奥托循环下的增压器配机
6
作者 陈世林 邓高雄 +2 位作者 徐赵刚 刘聪 王璞 《柴油机》 2024年第3期8-13,共6页
基于奥托循环的燃烧特点与需求,从柴油机空燃比和增压器特性两方面对低速双燃料柴油机奥托循环下的增压器配机进行分析。柴油机100%负荷处的压比流量应处于增压器的压力流量特性图的中心位置,在高负荷区域预估的增压器效率、扫气压力、... 基于奥托循环的燃烧特点与需求,从柴油机空燃比和增压器特性两方面对低速双燃料柴油机奥托循环下的增压器配机进行分析。柴油机100%负荷处的压比流量应处于增压器的压力流量特性图的中心位置,在高负荷区域预估的增压器效率、扫气压力、扫气量尽可能稍大于设计要求,尽可能采用最小喷嘴环设计,增压器压气机工作线应处于高效区域。在此基础上对X92DF柴油机开展配机策划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柴油机各项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增压器达到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双燃料柴油机 奥托循环 空燃比 增压器配机 废气旁通
下载PDF
引燃柴油喷油正时对LN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春化 李刚 +1 位作者 宋建桐 李阳阳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29-233,共5页
以一台涡轮增压六缸柴油机改造的发动机为试验对象,研究引燃柴油喷油正时对LN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喷油正时下的双燃料发动机的缸内压力、压力升高率、缸内温度、燃烧放热规律、循环变动等参数。研究结果表明:... 以一台涡轮增压六缸柴油机改造的发动机为试验对象,研究引燃柴油喷油正时对LN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喷油正时下的双燃料发动机的缸内压力、压力升高率、缸内温度、燃烧放热规律、循环变动等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引燃柴油喷油正时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影响很大。随引燃柴油喷油正时的增大,最高缸内压力、最高压力升高率、最大燃烧温度和最大瞬时放热率先升高后降低且所对应的曲轴转角减小;峰值压力循环变动系数先降低后增大,峰值压力升高率循环变动系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LNG-柴油双燃料 引燃柴油喷油正时 压力升高率 放热率 循环变动
下载PDF
LP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周俊杰 李锋 吴永红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6-59,63,共5页
对柴油 /LPG双燃料发动机不同工况下的燃烧百分率和燃烧率进行了计算 ,分析了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特性 ,找出了实现最佳燃烧所对应的引燃油量。计算了双燃料发动机最高燃烧压力循环变动 ,找出了它随引燃油量变化的规律。为合理组织燃烧... 对柴油 /LPG双燃料发动机不同工况下的燃烧百分率和燃烧率进行了计算 ,分析了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特性 ,找出了实现最佳燃烧所对应的引燃油量。计算了双燃料发动机最高燃烧压力循环变动 ,找出了它随引燃油量变化的规律。为合理组织燃烧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特性 LPG 引燃油量 循环变动 双燃料发动机 柴油 内燃机
下载PDF
氨/柴油燃烧模型构建及低速机性能优化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海峰 宋腾达 +3 位作者 黄志雄 毛一玲 赵令猛 郑尊清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5-403,共9页
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及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耦合开展了低压氨/柴油双燃料低速机的燃烧和排放仿真研究.构建了氨/柴油双燃料机理,其滞燃期、层流火焰速度及重要组分浓度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在CONVERGE中建立了低速船机的三... 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及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耦合开展了低压氨/柴油双燃料低速机的燃烧和排放仿真研究.构建了氨/柴油双燃料机理,其滞燃期、层流火焰速度及重要组分浓度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在CONVERGE中建立了低速船机的三维CFD模型,确定了G方程模型中NH3燃料层流火焰速度的经验参数,研究了压缩比和当量比对氨/柴油双燃料低速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压缩比可以改善氨着火燃烧的稳定性,压缩比为14.5可获得较高效率并将最大爆发压力控制在合理范围;氨燃料当量比在0.410附近性能达到最优,当量比更高使着火过于提前、燃烧温度大幅提高,导致热效率下降和NO_(x)排放明显升高,而当量比更低时指示热效率降低.在当量比为0.410、压缩比为14.5时氨/柴油双燃料低速机获得了效率及排放相互折衷下的最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机 氨/柴油双燃料 压缩比 当量比
下载PDF
汽油/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低速高负荷扩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帅营 刘方杰 +3 位作者 王鑫 杜慧勇 刘建新 尧命发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7-503,共7页
在一台改造的单缸发动机上开展了进气道喷射汽油、缸内直喷柴油的双燃料燃烧模式的低速高负荷扩展研究.结果表明:汽油/柴油双燃料发动机高负荷工况需配合高比例废气再循环(EGR),当采用原机相同工况的进气压力时,由于进气量不足抑制了高... 在一台改造的单缸发动机上开展了进气道喷射汽油、缸内直喷柴油的双燃料燃烧模式的低速高负荷扩展研究.结果表明:汽油/柴油双燃料发动机高负荷工况需配合高比例废气再循环(EGR),当采用原机相同工况的进气压力时,由于进气量不足抑制了高EGR率的应用,导致高NO_x排放.通过提高进气压力,稳定燃烧对应的柴油喷油时刻范围变宽,汽油比例上限提高,降低了燃烧控制的难度.但由于汽油/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汽油高度预混合特性及直喷柴油引起的局部不均匀性,导致缸内最大压力升高率(MPRR)及碳烟排放偏高,限制了其向更高负荷的扩展.在提高进气压力的同时,通过提高汽油比例及EGR率,实现了在限定条件下向更高负荷的扩展及燃油消耗率的降低.相比于原柴油机,汽油/柴油双燃料发动机高负荷扩展的受限因素由进气增压前的高NO_x排放转变为增压后的高压力升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 柴油 双燃料 负荷扩展
下载PDF
喷油提前角对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活塞热机耦合影响的仿真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承维 郭华华 张生梅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年第11期94-101,共8页
建立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活塞、活塞销、连杆的有限元模型。利用高级有限元软件分析活塞在最大扭矩工况下不同喷油提前角时的温度分布情况;并将活塞上某些点处的仿真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误差满足工程要求。将温度场分布作为热机耦... 建立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活塞、活塞销、连杆的有限元模型。利用高级有限元软件分析活塞在最大扭矩工况下不同喷油提前角时的温度分布情况;并将活塞上某些点处的仿真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误差满足工程要求。将温度场分布作为热机耦合的初始条件加载到活塞上,计算活塞在热机耦合作用下的应力场和变形场。结果表明:活塞最高温度值出现在活塞顶部偏离燃烧室一侧,热机耦合的最大应力出现在销座内侧上部,最大变形值出现在活塞顶部偏离燃烧室的外侧,并随着喷油提前角的增加而升高,为双燃料发动机喷油提前角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 喷油提前角 活塞 热负荷 热机耦合
下载PDF
汽油/柴油混合燃料发动机小负荷工况的燃烧及排放特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春华 张昊 马帅营 《现代车用动力》 2017年第2期5-12,29,共9页
针对汽油/柴油混合燃料发动机,在均质压燃(HCCI)模式,利用缸径100 mm单缸柴油机,控制喷油量在每循环9.4 mg,转速在2 000 r/min,进气压力在0.2 MPa时,选取不同汽油/柴油比例掺烧、在不同喷油时刻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汽油/柴油混... 针对汽油/柴油混合燃料发动机,在均质压燃(HCCI)模式,利用缸径100 mm单缸柴油机,控制喷油量在每循环9.4 mg,转速在2 000 r/min,进气压力在0.2 MPa时,选取不同汽油/柴油比例掺烧、在不同喷油时刻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汽油/柴油混合燃料随汽油比例增大,喷油时刻提前,缸内平均压力呈先增后减,燃料燃烧速度先减后增,缸内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喷油时刻提前,可大幅度降低CO,NO,喷油时刻在止点后-30°曲轴转角(CA)到-40°CA之间时,增大汽油比例能有效降低碳烟(Soot);G50燃料会随喷油时刻提前,燃油混合气雾化效果变好,CO,NO会进一步降低,而Soot排放呈先减后增规律,整体排放降低的最优喷油时刻在上止点后-35°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汽油/柴油混合燃料 均质压燃 小负荷 喷油时刻 排放特性
下载PDF
船用低速柴油机电控喷油器预喷射对主喷射循环喷油量的影响
13
作者 康彦红 王昊 +4 位作者 徐春龙 范立云 王敏 孙勇 杨显锋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86,共7页
喷油器进行多次喷射时,不同喷射之间会产生相互影响,导致循环喷油量随着喷射间隔(dwell time,DT)的变化产生波动,给柴油机油量的控制增加了难度。本文根据船用低速柴油机电控喷油器的概念设计,利用AMESim仿真平台搭建了喷油器的数值仿... 喷油器进行多次喷射时,不同喷射之间会产生相互影响,导致循环喷油量随着喷射间隔(dwell time,DT)的变化产生波动,给柴油机油量的控制增加了难度。本文根据船用低速柴油机电控喷油器的概念设计,利用AMESim仿真平台搭建了喷油器的数值仿真模型,研究预喷射对主喷射循环喷油量的影响,揭示出预喷射引起的喷油器内部的压力波动是导致主喷油量随DT波动的根本原因。分析控制阀杆最大升程、控制腔进油孔直径、控制腔出油孔直径和喷孔直径等4个特性参数对主喷油量波动规律的影响,得出参数变化主要影响主喷油量的波动幅值和相位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低速柴油机 电控喷油器 预喷射 主喷射 循环喷油量
下载PDF
掺烧比对共轨柴油机燃用LNG-柴油双燃料循环变动的影响
14
作者 宋建桐 夏征 张春化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7-114,共8页
【目的】研究掺混比对双燃料发动机循环变动的影响,将电控共轨柴油机改装为柴油引燃天然气的双燃料发动机,天然气在进气歧管前通过混合器与空气混合,引燃柴油由原高压共轨系统供应,喷油量和喷油正时由双燃料ECU控制.【方法】利用发动机... 【目的】研究掺混比对双燃料发动机循环变动的影响,将电控共轨柴油机改装为柴油引燃天然气的双燃料发动机,天然气在进气歧管前通过混合器与空气混合,引燃柴油由原高压共轨系统供应,喷油量和喷油正时由双燃料ECU控制.【方法】利用发动机试验台架,对比分析了转速为1 600r/min、50%负荷和1 200r/min、100%负荷下,柴油机和不同掺烧比的LN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循环变动.【结果】随掺烧比的增大,转速为1 600r/min、负荷为50%时,双燃料发动机峰值压力平均值增大,而转速为1 200r/min、负荷为100%时,双燃料发动机的峰值压力先增大后减小;峰值压力标准差增大,循环分布分散;峰值压力升高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均增大,循环分布分散;平均指示压力平均值降低,标准差增大.【结论】与柴油机相比,双燃料发动机循环变动系数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轨柴油机 天然气 双燃料 掺烧比 循环变动
下载PDF
缸内直喷天然气低速船机压力振荡抑制方法数值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袁成威 刘博 +3 位作者 江枭枭 周磊 陈锐 卫海桥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6-63,共8页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CONVERGE建立了大型低速2冲程柴油引燃缸内直喷天然气船用发动机燃烧仿真模型。首先通过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进而开展了天然气高压喷射模式(high pressure direct injection,HPDI)下米勒循环和天然气两...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CONVERGE建立了大型低速2冲程柴油引燃缸内直喷天然气船用发动机燃烧仿真模型。首先通过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进而开展了天然气高压喷射模式(high pressure direct injection,HPDI)下米勒循环和天然气两次喷射策略对发动机压力振荡的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推迟排气门关闭时刻,整体燃烧压力降低,燃烧相位推迟,发生剧烈压力振荡的时刻也推迟。排气门关闭时刻推迟较小时压力振荡强度降低,但过度推迟反而提高缸内压力振荡的强度,这主要是缸内热力学状态变化和燃料自燃特性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调整预喷射量,可以降低燃烧前形成的可燃混合气量,从而影响燃烧过程中预混合燃烧比例,可以有效抑制压力振荡.但会导致输出功率降低及能耗增大。相比预喷射量,喷射间隔对缸内压力振荡的影响较小,但过大喷射间隔会影响燃烧相位,导致功率损失严重。合理的喷射策略可以在抑制压力振荡的同时保证功率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船用发动机 双燃料 压力振荡 米勒循环 喷射策略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基于正交-主元分析的柴油机燃烧参数匹配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登 邓涛 +2 位作者 黄加亮 叶子枭 范金宇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60,共8页
为解决船用柴油机改造之后运行参数的组合问题,利用AVL-FIRE软件耦合CHEMKIN建立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室高压循环模型,并采用原机进行验证。以指示功率和NOX生成量为优化目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燃烧参数匹配进行仿真试验。采用主... 为解决船用柴油机改造之后运行参数的组合问题,利用AVL-FIRE软件耦合CHEMKIN建立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室高压循环模型,并采用原机进行验证。以指示功率和NOX生成量为优化目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燃烧参数匹配进行仿真试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仿真结果进行优化分析,将优化结果与正交试验结果相对比,并最终代入模型中进行检验。通过正交-主成分分析得出:柴油机运行参数对低温燃烧影响的主次顺序与正交试验设计基本一致,且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准确度。优化后的柴油机运行参数为:天然气替代率45%;进气压力0.224MPa;废气再循环(EGR)率12.5%;进气温度335.15 K;喷油提前角22.7°。对应的指示功率为37.83 kW,NOX生成质量分数比原机降低78.73%,比极差分析最优组合降低10.92%。该优化方案在保证动力性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NOX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柴油机 正交试验设计 主成分分析 双燃料 低温燃烧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的低速双燃料发动机性能分析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宇亮 杨传雷 +2 位作者 王贺春 王银燕 白亚飞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305-311,共7页
为了研究采用米勒循环时几何压缩比和喷油提前角对低速双燃料发动机性能的影响,选择响应面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利用GT-Power软件搭建了双燃料发动机的一维仿真模型。在75%负荷下分别分析了几何压缩比、喷油提前角以及采用米勒循环对双... 为了研究采用米勒循环时几何压缩比和喷油提前角对低速双燃料发动机性能的影响,选择响应面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利用GT-Power软件搭建了双燃料发动机的一维仿真模型。在75%负荷下分别分析了几何压缩比、喷油提前角以及采用米勒循环对双燃料发动机的性能影响。随后建立了响应面数学模型分析变量交互作用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各个响应的Adj.R-Sqr指标均高于0.9,说明响应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试验因子与响应之间的数学关系,拟合的响应曲面可以满足精度要求。结果表明:在双燃料发动机采用米勒循环下适当增加几何压缩比,可以在改善爆震特性的同时削弱米勒循环对功率和燃气消耗率的影响;在发动机采用米勒循环下适当增加喷油提前角,可以在降低排放的同时削弱米勒循环对功率和燃油消耗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双燃料发动机 几何压缩比 喷油提前角 米勒循环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双燃料发动机低温燃烧排放性能仿真 被引量:1
18
作者 牛梦达 宣熔 +3 位作者 陈美谦 胡登 范金宇 黄加亮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179-186,共8页
为缓解船用发动机NOx排放过高问题,提出柴油掺烧丁醇并结合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技术的试验方案。在4190ZLC-2型柴油机台架基础上,利用AVL_FIRE软件建立柴油-丁醇CFD模型。设置丁醇掺混比0%、10%、20%、30%4组变量,EGR利用率0... 为缓解船用发动机NOx排放过高问题,提出柴油掺烧丁醇并结合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技术的试验方案。在4190ZLC-2型柴油机台架基础上,利用AVL_FIRE软件建立柴油-丁醇CFD模型。设置丁醇掺混比0%、10%、20%、30%4组变量,EGR利用率0%、7.5%、10.0%、12.5%、15.0%、17.5%6组变量,对发动机NO、碳烟(Soot)和CO生成及排放质量分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掺烧丁醇并结合EGR能够实现发动机的低温燃烧,减少CO和碳烟的生成,且显著降低NO排放。当丁醇掺混比为B20、EGR利用率12.5%组合时,NO排放比原机降低58.97%,Soot生成质量峰值比原机降低37.5%,CO排放比原机降低23.53%。研究结果可为船用柴油机采用柴油/丁醇/EGR低温燃烧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燃料发动机 废气再循环 柴油-丁醇混合燃料 低温燃烧 排放特性
下载PDF
低压天然气喷射的船用二冲程低速双燃料发动机爆震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越 刘龙 刘腾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522-2530,共9页
为了解决大缸径船用预混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爆震问题,并拓展天然气的稀燃边界,基于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大缸径船机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了大缸径双燃料发动机爆震的特点,并对缸内涡流强度和废气再循环(EGR)率对爆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为了解决大缸径船用预混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爆震问题,并拓展天然气的稀燃边界,基于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大缸径船机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了大缸径双燃料发动机爆震的特点,并对缸内涡流强度和废气再循环(EGR)率对爆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缸径预混天然气发动机的爆震位置往往发生在气缸边缘,火焰面的传播过程是引起缸内爆震的主要因素。随着缸内涡流从无到有的增强,缸内的爆震强度随之增强;当涡流到达一定程度后,随着涡流的增强,缸内的爆震强度反而降低;缸内加入EGR可以提高天然气当量比的同时减少爆震的强度,可以拓展天然气的稀燃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 预混合燃烧 涡流 爆震 三维CFD数值模拟 废气再循环
下载PDF
船用低速柴油机燃油系统喷油特性改进 被引量:1
20
作者 兰奇 白云 +3 位作者 陈超 涂天华 文李明 范立云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0-74,79,共6页
为解决船用低速柴油机双阀电控燃油系统喷油压力峰值偏高、波动幅度较大现象带来的不利影响,搭建系统的AMESim仿真模型,并从循环喷油量和喷油压力2个方面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基于验证之后的模型,针对系统的喷油特性开展结构改进设计。结... 为解决船用低速柴油机双阀电控燃油系统喷油压力峰值偏高、波动幅度较大现象带来的不利影响,搭建系统的AMESim仿真模型,并从循环喷油量和喷油压力2个方面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基于验证之后的模型,针对系统的喷油特性开展结构改进设计。结果表明,当高压油管直径为8mm、增压控制阀流通能力为80 L/min时,在轨压为26 MPa、28 MPa和30 MPa的工况下,系统喷油压力波动幅度分别从88.71 MPa、91.01 MPa和93.45 MPa下降到14.72 MPa、14.52 MPa和14.31 MPa,同时不同工况下喷油规律曲线上的畸变均消失,且循环喷油量有所增加,系统喷油特性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低速柴油机 燃油系统 喷油压力 喷油规律 循环喷油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